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V71耐酸、耐热,可通过粪-口传播,且在较高温度下仍能复制。 EV71可从患者痰液、粪便、口腔分泌物、尿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出。
肠道病毒71型
EV71的病毒颗粒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 和突起,直径约为24 nm~30 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粒子的衣壳由60个亚单位构成,后者又是由四种衣壳 蛋白(VP1~VP4)拼装成的五聚体样结构。四种结构蛋白中, 除VP4包埋在病毒粒子外壳的内侧与病毒核心紧密连接以 外,其它三种结构蛋白均暴露在病毒颗粒的表面,因而抗 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VP1~VP3上。
不能耐受高温,56 ℃半小时即可将其灭活。 在干燥环境和紫外线照射下极不稳定,紫外线照射0.5~1
小时即死亡。 可被甲醛、酚和放射线灭活。
肠道病毒的分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 埃可病毒 已发现60多种血清型,但只有61种血清型得到了分类。 脊髓灰质炎病毒包括3种血清型 柯萨奇病毒A组包括23种血清型,B组包括6种血清型 埃可病毒包括29种血清型 新近发现的一些肠道病毒并不包含在开始发现的肠道病毒
萨奇病毒:1948年在美国纽约Coxsackie镇,将两名麻痹患儿的 标本接种至乳鼠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组病毒定名为柯萨奇病毒。 根据它们在乳鼠上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在细胞培养上的能 力,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
埃可病毒:1951年在一名无症状的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 在细胞培养上可以造成致细胞病变,但对乳鼠和灵长类动物不 致病。
和VP4,VP1-VP3分布在表面,VP4与内部RNA结合。 与鼻病毒不同的是,它们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在胞浆增殖,有明显细胞病理效应(CPE),破胞释放。 引起多种疾病: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损伤、手足口病、结膜炎、
皮疹等。
人肠道病肠毒的道毒病粒结毒构的结构
~30nm 二十面体对称 无包膜
中,肠道病毒68-71型称为新型肠道病毒
Enteroviruses Serotypes
人肠道病毒
68型的原型分离自下呼吸道感染者 69型的原型分离自健康人的肛门拭子 70型的原型分离自结膜炎患者 71型分离自脑膜炎患者的粪便和脑组织
人肠道病毒发现的历史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将标本接种至猴子体内,1909年首次鉴 定出该病毒,1949年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增殖病毒,为疫苗的 研制奠定了基础。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在儿童中发病率高,近年来新型肠道病毒感染逐渐得到人们的 重视和关注。临床上以肠道病毒71型和70型引起的感染为多见。
肠道病毒70型
肠道病毒70型(EV70)属于小RNA病毒,与柯萨奇病毒和埃 可病毒在抗原性方面不同,是引起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最主 要的病原体。
病毒很容易在疾病早期(病程的1~3天)从结膜中分离到, 很少从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来。
病毒复制的最适温度是33~35℃。 我国于1971年开始出现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病例,并分离出
EV70。
肠道病毒71型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 毒属,根据病毒衣壳蛋白 VP1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EV71分为A、 B、C三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可进一步分为B1、B2、B3、 B4以及C1和C2亚型,近年来又有C3和C4亚型的报道。 – A型多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 – B型和C型在远东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 病情严重程度与病毒基因型并无关系
新型肠道病毒:后来新发现的病毒被按照序号命名(69~71), 最近,已经命名至102型。
新型肠道病毒
新型肠道病毒是指近年来新发现的新肠道病毒68~71型,为小RNA病毒,具有肠 道病毒的理化特性,现又将甲型肝炎病毒归于肠道病毒72型,新型肠道病毒均可 在猴肾细胞培养中生长,病毒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P1前体蛋白编码VP1、VP2、VP3和VP4四个病毒外壳蛋白; P2和P3前体蛋白编码7个非结构蛋白(2A~2C和3A~3D)。 除VP4外的其它结构蛋白的变化构成EV71抗原的多样性,其中又以VP1最
为重要,中和抗体主要针对VP1发挥作用,通过检测VP1序列可将EV71与 其它小RNA病毒区分开。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和散发。 – 68型主要引起肝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对其临床表现了解不多; – 69型在墨西哥首次发现,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尚不清楚; – 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脑膜炎、瘫痪型疾病、多发性神经根炎; – 71型主要引起脑炎、脑膜炎、口腔炎、淋巴结节性咽炎、出疹性疾病、手足 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肌病等; – 72型引起甲型病毒性肝炎。
肠道病毒来自百度文库1型
EV71基因组为7408个核苷酸(SHZH98)的单股正链RNA,基因中只有 一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含219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在其两侧 为5′和3′-非编码区(UTRs),在3′非编码区的末端含有一个长度可变的 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A)。
多聚蛋白可进一步被水解成P1、P2、P3三个前体蛋白:
肠道病毒的结构
Surface cleft – attachment to cellular receptors: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ntegrins, ICAM-1
人肠道病毒
能抵抗乙醚、乙醇等一般消毒剂,耐酸、耐低温;在 pH3~10仍很稳定,低温-70 ~ -20℃仍保持活力,能抵抗胃 酸、肠液,对氧化剂如游离氯、高锰酸钾等很敏感。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人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 主要在肠道内复制, 但可感染各个系统和器官。
小球形病毒(~ 30 nm), 20面体对称结构。 单正链的无包膜RNA病毒,RNA有感染性。 病毒核酸内核为单股RNA,基因组由约7450个核苷酸组成,长约7.5kb。 核酸内核外包60个亚单位组成的衣壳,有4种壳体结构蛋白VP1、VP2、VP3
肠道病毒71型
EV71的病毒颗粒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 和突起,直径约为24 nm~30 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粒子的衣壳由60个亚单位构成,后者又是由四种衣壳 蛋白(VP1~VP4)拼装成的五聚体样结构。四种结构蛋白中, 除VP4包埋在病毒粒子外壳的内侧与病毒核心紧密连接以 外,其它三种结构蛋白均暴露在病毒颗粒的表面,因而抗 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VP1~VP3上。
不能耐受高温,56 ℃半小时即可将其灭活。 在干燥环境和紫外线照射下极不稳定,紫外线照射0.5~1
小时即死亡。 可被甲醛、酚和放射线灭活。
肠道病毒的分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 埃可病毒 已发现60多种血清型,但只有61种血清型得到了分类。 脊髓灰质炎病毒包括3种血清型 柯萨奇病毒A组包括23种血清型,B组包括6种血清型 埃可病毒包括29种血清型 新近发现的一些肠道病毒并不包含在开始发现的肠道病毒
萨奇病毒:1948年在美国纽约Coxsackie镇,将两名麻痹患儿的 标本接种至乳鼠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组病毒定名为柯萨奇病毒。 根据它们在乳鼠上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在细胞培养上的能 力,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
埃可病毒:1951年在一名无症状的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 在细胞培养上可以造成致细胞病变,但对乳鼠和灵长类动物不 致病。
和VP4,VP1-VP3分布在表面,VP4与内部RNA结合。 与鼻病毒不同的是,它们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在胞浆增殖,有明显细胞病理效应(CPE),破胞释放。 引起多种疾病: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损伤、手足口病、结膜炎、
皮疹等。
人肠道病肠毒的道毒病粒结毒构的结构
~30nm 二十面体对称 无包膜
中,肠道病毒68-71型称为新型肠道病毒
Enteroviruses Serotypes
人肠道病毒
68型的原型分离自下呼吸道感染者 69型的原型分离自健康人的肛门拭子 70型的原型分离自结膜炎患者 71型分离自脑膜炎患者的粪便和脑组织
人肠道病毒发现的历史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将标本接种至猴子体内,1909年首次鉴 定出该病毒,1949年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增殖病毒,为疫苗的 研制奠定了基础。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在儿童中发病率高,近年来新型肠道病毒感染逐渐得到人们的 重视和关注。临床上以肠道病毒71型和70型引起的感染为多见。
肠道病毒70型
肠道病毒70型(EV70)属于小RNA病毒,与柯萨奇病毒和埃 可病毒在抗原性方面不同,是引起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最主 要的病原体。
病毒很容易在疾病早期(病程的1~3天)从结膜中分离到, 很少从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来。
病毒复制的最适温度是33~35℃。 我国于1971年开始出现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病例,并分离出
EV70。
肠道病毒71型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 毒属,根据病毒衣壳蛋白 VP1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EV71分为A、 B、C三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可进一步分为B1、B2、B3、 B4以及C1和C2亚型,近年来又有C3和C4亚型的报道。 – A型多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 – B型和C型在远东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 病情严重程度与病毒基因型并无关系
新型肠道病毒:后来新发现的病毒被按照序号命名(69~71), 最近,已经命名至102型。
新型肠道病毒
新型肠道病毒是指近年来新发现的新肠道病毒68~71型,为小RNA病毒,具有肠 道病毒的理化特性,现又将甲型肝炎病毒归于肠道病毒72型,新型肠道病毒均可 在猴肾细胞培养中生长,病毒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P1前体蛋白编码VP1、VP2、VP3和VP4四个病毒外壳蛋白; P2和P3前体蛋白编码7个非结构蛋白(2A~2C和3A~3D)。 除VP4外的其它结构蛋白的变化构成EV71抗原的多样性,其中又以VP1最
为重要,中和抗体主要针对VP1发挥作用,通过检测VP1序列可将EV71与 其它小RNA病毒区分开。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和散发。 – 68型主要引起肝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对其临床表现了解不多; – 69型在墨西哥首次发现,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尚不清楚; – 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脑膜炎、瘫痪型疾病、多发性神经根炎; – 71型主要引起脑炎、脑膜炎、口腔炎、淋巴结节性咽炎、出疹性疾病、手足 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肌病等; – 72型引起甲型病毒性肝炎。
肠道病毒来自百度文库1型
EV71基因组为7408个核苷酸(SHZH98)的单股正链RNA,基因中只有 一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含219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在其两侧 为5′和3′-非编码区(UTRs),在3′非编码区的末端含有一个长度可变的 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A)。
多聚蛋白可进一步被水解成P1、P2、P3三个前体蛋白:
肠道病毒的结构
Surface cleft – attachment to cellular receptors: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ntegrins, ICAM-1
人肠道病毒
能抵抗乙醚、乙醇等一般消毒剂,耐酸、耐低温;在 pH3~10仍很稳定,低温-70 ~ -20℃仍保持活力,能抵抗胃 酸、肠液,对氧化剂如游离氯、高锰酸钾等很敏感。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人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 主要在肠道内复制, 但可感染各个系统和器官。
小球形病毒(~ 30 nm), 20面体对称结构。 单正链的无包膜RNA病毒,RNA有感染性。 病毒核酸内核为单股RNA,基因组由约7450个核苷酸组成,长约7.5kb。 核酸内核外包60个亚单位组成的衣壳,有4种壳体结构蛋白VP1、VP2、V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