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和反射弧”概念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反射和反射弧(教学方案)

七年级生物:反射和反射弧(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七年级生物:反射和反射弧(教学方案)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七年级生物:反射和反射弧(教学方案)指导看书布置任务当你的手指无意间碰到灼热的物体时,会立即缩回手臂,这一反应使你及时避开了造成伤害性刺激的物体。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上述反应就是一个具体的反射过程,可叫做‘缩手反射”。

第2节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做反射弧。

每一反射弧都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即产生冲动,由传入神经元将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就在受刺激部位的皮肤里; 神经中枢再发出冲动,由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传达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作出反应(如缩手反射的效应器就是手臂相应的肌肉)。

神经中枢则是反射弧位于中枢神经内的有关联系结构。

这种联系结构大多要在传人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加入若干“中间神经元”来联络,但也有的反射弧神经中枢上没有中间神经元,只是借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与传出神经元树突或胞体来联系,例如,“膝反射’就是这种“两神经元反射”。

反射除了能通过骨骼肌运动对刺激作出反应之外,还能够通过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来调节相应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

例如当膀胱内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会使膀胱壁内感受器感受到刺激,进而通过神经调节使膀胱壁平滑肌收缩、尿道内四周围控制尿道开放的肌肉舒张,尿液就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这叫做排尿反射。

反射与反射弧教学设计

反射与反射弧教学设计

附件一:反射与反射弧学生导学案
附件二:初二(12)班科学学习小组设置
一、分组
二、组长的权利和职责
•1、有权检查组员的作业,包括每日的作业完成,前次作业的订正。

•2、有权随时抽查组员的笔记。

•3、有权检查组员对公式、定义、定律的记忆和背诵。

•4、有责任每日早读前收齐本组作业,做好登记并上报课代表。

协助老师完成对组员学习情况的统计和检查。

•5、有责任协助成员制定本组学习目标,解答小组成员的疑问,促进成绩稳定提高。

三、组员的权利和职责
•1、有权要求组长将当天没听懂的内容上报老师。

•2、有权请组长讲解未听懂的内容、不会做的习题。

•3、有责任及时上缴作业,订正错题。

•4、有责任定时将笔记给组长检查。

•5、有责任制定学习目标,逐步提高本组平均分。

四、评比:
每学期根据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验情况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与奖励。

连续两次位居最后一名的小组提出批评。

1、每次测验的小组平均分与上次的差值就是本组基础得分。

2、每次作业少交一次-1分,晚交一次-0.5分。

得A+1分,得C-0.5分。

3、小组成员测验每提高5分,下月本组总分+1分。

小组平均分每提高1分,小组总分
加一分。

4、课前提问回答正确、对疑难问题分析透彻、能提出独特见解均每次+1分。

5、老师提出表扬一次+1分。

反射弧教学教案

反射弧教学教案

反射弧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反射弧教学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反射弧的概念、特征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该教案适用于初中物理教学,适用年级为七年级。

教案目标:1. 理解反射弧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反射弧的形成条件和相关实验方法;3. 能够解释反射弧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反射弧的定义和特征;2. 反射弧的形成条件和实验方法;3. 反射弧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反射弧的形成条件的理解;2. 学生对反射弧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反射弧的相关知识、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记录表;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纸。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如镜子、光线的折射等,激发学生对反射现象的兴趣;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反射现象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叫做反射弧?你们对反射弧有什么了解?”探究: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反射弧的定义和特征,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进行说明;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反射弧的形成条件,并列举一些常见的反射弧实例;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反射弧的形成过程,并填写实验记录表;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反射弧的形成条件和实验方法。

拓展: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反射弧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交通信号灯、反光衣等;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反射弧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并设计相关实验验证。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复习反射弧的定义、特征、形成条件和实验方法;2.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反射弧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了解?”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反射弧在其他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不同材料对反射弧的影响。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
教学内容:反射弧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反射弧,明白反射弧的作用;
2.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过程;
3. 能够举例说明反射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反射弧的定义、结构和过程;
难点:理解反射弧的神经传导路径。

教具准备:投影仪、电子白板、图文资料、示意图、实验用具。

教学活动:
1. 开篇导入:通过给学生出示一幅图像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反射弧,反射弧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反射弧的作用。

2. 知识讲解:利用投影仪展示反射弧的结构和过程,对反射弧的神经传导路径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对反射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操作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反射弧实验,比如用针刺一下学生的手指,看手指的反应时间。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弧的作用。

4. 设计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分析该例子中的反射弧,说明反射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评价: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自评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反射弧的应用。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自行了解一些其他有趣的反射弧实验,或者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反射弧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或者让学生参与一些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反射弧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到反射弧的定义、结构和作用,并能够举例说明反射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生物学知识,培养对身体和生命的认识和热爱。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案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案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射的概念,知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让学生掌握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射的概念及特点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2. 教学难点: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反射活动的神经调控机制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射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反射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反射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3. 反射弧模型或挂图4. 学生分组合作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利用多媒体展示反射现象,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1.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产生的?2. 探究反射的概念及特点2.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和特点。

2.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 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3.1 教师利用反射弧模型或挂图,讲解反射弧的组成。

3.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

4. 学习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4.1 教师展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实例。

4.2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

5. 总结与反思5.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反射的概念、特点、反射弧的组成及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

5.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6.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

6.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7. 课后作业7.1 结合所学知识,绘制反射弧图解。

7.2 观察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分析其属于简单反射还是复杂反射。

六、教学内容6.1 复习反射的概念及特点6.2 回顾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6.3 分析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七、教学目标7.1 让学生能够运用反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反射弧教案初中

反射弧教案初中

反射弧教案初中教案标题:反射弧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反射弧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描述反射弧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掌握测量反射弧的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2. 实验器材:凹透镜、光源、直尺、白纸等。

3. 实验材料:实验报告表、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反射弧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反射弧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过哪些反射弧的现象?请描述一下。

探究:1. 讲解反射弧的概念和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线在凹透镜上的折射和反射过程。

2. 进行实验:使用凹透镜和光源,让学生观察和测量凹透镜上的反射弧。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表。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反射弧的特点和规律。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反射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反光镜、车辆灯光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和测量反射弧,并撰写实验计划。

总结:1. 归纳反射弧的定义、形成原理和特点。

2.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

3.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反射弧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表和实验记录表。

2. 提醒学生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反射弧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2.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和实验等教具,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射弧的教案

反射弧的教案

反射弧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反射弧教学目标:1. 了解反射弧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反射弧的形成条件和基本原理;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反射弧的存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路径,并提问: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发生折射。

探索活动:3. 提供一个实验装置,包括一个透明的容器、一束光线和一块白纸。

4. 让学生将容器中注满水,并将白纸放在容器外侧。

确保容器内外表面与白纸平行。

5. 让学生调整光线的入射角度,观察光线在容器内壁上的折射现象。

6. 引导学生思考并观察:当光线的入射角度逐渐增大时,光线在容器内壁上的折射角度是否也增大?当入射角度达到一定值时,光线是否不再折射而完全反射?概念讲解:7. 介绍反射弧的概念: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当入射角度超过一定值时,光线不再折射而完全反射的现象称为反射弧。

8. 解释反射弧的形成条件:入射角度超过临界角。

实验验证:9. 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实验验证:改变容器材质和入射介质,观察反射弧的存在情况。

10.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材质和介质对反射弧的影响。

巩固与拓展:1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巩固对反射弧的理解。

1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探索反射弧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

教学评估:13. 设计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考察学生对反射弧的理解。

拓展活动:1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了解反射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光纤通信、反光镜等。

教学资源:1. 实验装置:透明容器、光源、白纸;2. 教学PPT或黑板;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合作能力;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反射弧高中生物教案

反射弧高中生物教案

反射弧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反射弧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和其传递过程;
3. 能够分析和解释常见的反射弧现象。

教学重点:
1. 反射弧的定义和作用;
2. 反射弧的调节机制;
3. 反射弧的具体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
1. 反射弧的神经元构成和传递过程;
2. 不同反射弧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教材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课堂参与。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反射弧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如击打膝盖时产生的跳膝反射。

二、讲授(15分钟)
1. 反射弧的定义和作用
2. 反射弧的构成: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3. 反射弧的传递过程:感觉神经元传递感觉信息至中间神经元,再由中间神经元传递至运动神经元触发反射动作。

三、实验展示(15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展示,让学生实际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传递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回答几个由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学习内容;
2. 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反射弧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问题作业,以拓展学生对反射弧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反射弧的构成和传递过程有了较深入的理解,能够解释和分析常见的反射现象。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反射弧的应用领域及相关实验。

“反射和反射弧”概念复习课教学设计

“反射和反射弧”概念复习课教学设计

“反射和反射弧”概念复习课教学设计陕西省商洛中学生物教研组:赵少强摘要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轻视概念复习的现状,通过是非判断题进行概念辨析,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一轮复课中准确清晰地巩固和落实生物学概念。

关键词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概念辨析一、教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

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由此可见,反射和反射弧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学生学习兴奋的传导的基础,还是学生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的重要基础,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围绕反射和反射弧概念的命题在高考中频频出现。

因此在一轮复习时反射和反射弧是需要着重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高中新课时学生也已经学过,但是围绕微观的神经元所衍生出的反射和反射弧等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学生的遗忘,多年的复课经验告诉我们,一轮复习时学生还是存在概念理解和应用上的种种问题,所以用教师应注重基础基本概念的复习和巩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来进行有效突破。

三、概念分析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的要求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2. 掌握反射弧的工作原理和作用3. 能够举例说明反射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反射弧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掌握反射弧作用的举例说明教学准备:1. 教案2. 图片展示反射弧的结构3. 实验工具和材料:反射弧实验器材、绳、光源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举手谈谈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使用到的反射动作。

2. 再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些反射动作是如何完成的?有没有了解过反射弧?二、探究(20分钟)1. 展示反射弧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关键部分。

2. 分组进行反射弧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反射弧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讨论反射弧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对于生命体的生存重要性。

三、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反射弧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确保他们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2. 概括反射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多加思考,发现更多实例。

四、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布置反射弧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2. 提出挑战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反射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将对反射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重帮助学生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2. 掌握反射弧的传导路线和作用。

3. 能够简单分析反射弧在生物体内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2. 反射弧的传导路线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反射弧的概念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部分,包括感受器、传导神经元、中枢神经元和效应器等。

3. 演示:利用实验或动画等形式展示反射弧的传导路线和作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反射弧的过程。

4. 操练:组织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模拟实验或游戏等方式加深对反射弧的理解,并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反射弧的意义。

5.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反射弧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反射弧。

四、作业
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一个简单的反射弧的过程,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反射弧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体内反射弧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操作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高二 生物《反射和反射弧》教学设计

高二 生物《反射和反射弧》教学设计

《反射和反射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类型和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本节知识是神经调节奠定了基础。

反射与自身体验想贴近,所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节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的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教学难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膝跳反射的实验引入;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九、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概念: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十、作业布置
作业:本考点8-12题
预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反射弧初中生物教案

反射弧初中生物教案

反射弧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2.掌握反射弧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3.能够解释和示范简单的反射弧。

教学重点:
1.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2.反射弧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反射弧的神经元传递和动作的协调。

2.如何解释复杂的反射弧。

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或黑板。

2.实验器材:触觉棒、实验笔、心理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观看一个简单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反射弧的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反射弧的概念(10分钟)
1.向学生介绍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2.解释反射弧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示范简单反射弧实验(15分钟)
用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反射弧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理解反射弧的传递和协调过程。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反射弧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练习和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反射弧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掌握反射弧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反射弧的传递和协调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反射弧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反射弧教案

初中反射弧教案

初中反射弧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射的概念,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2)能够绘制反射弧的简单图示;(3)了解反射的类型及反射弧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反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3)利用思维导图等形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1)反射:生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 反射弧的功能及作用(1)感受器:接收外部刺激,产生兴奋;(2)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处理和分析,产生相应的反应;(4)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处理结果传递到效应器;(5)效应器:根据传入的兴奋产生相应的反应。

3. 反射的类型(1)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2)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狗的条件反射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反射现象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

2. 新课讲解:讲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反射的类型,并通过实物演示、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反射弧实验,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反射弧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反射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 知识巩固:通过思维导图、填空题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反射弧的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反射弧的重要性和反射在生活中的作用。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反射弧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反射弧的知识。

反射弧教案初中

反射弧教案初中

反射弧教案初中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射弧的概念,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能正确画出反射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反射弧的组成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究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反射弧的概念2. 反射弧的结构3. 反射弧的功能4. 反射弧的类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难点:反射弧的类型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实验现象。

3. 讨论法:探讨反射弧的类型和作用。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反射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反射弧。

2. 讲解:讲解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实验现象,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4. 讨论:探讨反射弧的类型和作用,如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驾驶员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引导学生理解反射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7. 作业:布置反射弧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实验现象,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在讨论环节,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合作和探究意识。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反射弧的实验现象理解不深,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另外,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反射弧的基本知识,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年级生物下册《反射弧》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反射弧》教案、教学设计
二、新课讲解
1.讲解反射弧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
2.结合图像、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反射弧的原理。
三、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反射弧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总结实验结果。
四、巩固拓展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反射弧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动态图解、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降低学习难度。
-设想一:通过动画演示反射弧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设想二:提供实物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反射弧各部分的理解。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反射弧的认识,总结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
布置与反射弧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反射的基本概念,但他们对反射弧的组成和作用可能还较为模糊。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有着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逻辑推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反射和反射弧导学案

反射和反射弧导学案

《反射和反射弧》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3.发射和发射弧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通过膝跳反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理解反射弧的结构,能描述具体反射的反射弧。

三、自主学习 反射:
反射弧:
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1、什么是反射?
2、你认为反射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3、你能通过具体的事例对关键词
加以解释吗?
思考:
1、膝跳反射,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2、膝跳反射受大脑的控制吗?
3、如果有意识的将腿部的肌肉收缩,膝跳反射能不能进行?说明什么?
反射弧(以松开烫手馒头为例)
A B C D E 1、你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及
作用吗?
2、你能尝试描述一下缩手反
射过程吗?
思考:
1、为什么感到烫之前已经松手了?
2、烫的感觉在哪里形成?
3、缩手反射和有烫的感觉,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一样吗?
4、反射弧不完整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果切断C ,是否有反射,是否有感觉?
如果切断E ,是否有反射,是否有感觉?
四、自学解惑 请根据右图分析:
1、小王的手被蛰缩回手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 。

2、被蛰后感到痛是因为 把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痛觉 产生的途径: (填序号)说明脊髓不仅有 功能,还有 功能。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和反射弧”概念复习课教学设计
陕西省商洛中学生物教研组:赵少强
摘要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轻视概念复习的现状,通过是非判断题进行概念辨析,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一轮复课中准确清晰地巩固和落实生物学概念。

关键词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概念辨析
一、教材分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

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由此可见,反射和反射弧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学生学习兴奋的传导的基础,还是学生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的重要基础,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围绕反射和反射弧概念的命题在高考中频频出现。

因此在一轮复习时反射和反射弧是需要着重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
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高中新课时学生也已经学过,但是围绕微观的神经元所衍生出的反射和反射弧等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学生的遗忘,多年的复课经验告诉我们,一轮复习时学生还是存在概念理解和应用上的种种问题,所以用教师应注重基础基本概念的复习和巩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来进行有效突破。

三、概念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的要求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考试大纲》中具体要求为: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另外结合对近三年高考题考点的归纳,本节课要落实和巩固的重要概念分析如下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包括非条件反射(先天性)和反射两种。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
现。

3、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膜电位变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6、下丘脑:既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又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

三、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了解和学会判断反射的种类。

3、识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4、解答反射和反射弧的高考真题。

四、教学方法
1、概念辨析法
2、构建模型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情引入课题
教师展示考纲要求
分析考纲明确考点
诊断学情反馈问题
阅读教材回顾基础
构建模型突破概念
纠正误区
演练真题明确方向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