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从高考命题来看,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①直接考查。
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歌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歌中的某一个字、某一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等。
②间接考查。
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
考法1分析词句情感考法阐释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
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
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设问方式(1)(2018·全国卷Ⅰ)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天津卷)“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3)(2018·江苏卷)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方法指导]概括分析词句情感“2步骤”附: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情感情感具体内容喜系列①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②对历史人物的歌颂;③对建功立业的渴望;④对征战沙场的无畏;⑤保家卫国的壮志;⑥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
怒系列①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②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③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④对官吏贪婪的厌恶;⑤对战争的厌弃;等等。
哀系列①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②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③对人民的疾苦的同情;④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
思系列①对故土、亲人的思念;②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
愁系列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②对无限离愁的忧伤;③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④对羁旅漂泊天涯的忧愁;⑤对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资料
2.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表现如下: 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 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 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山水田园诗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 国山河的激情。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2.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 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 应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感情, 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3、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 空, ……”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粗笔勾 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
█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 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考点解读: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 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 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 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 社会价值。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 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博击风雨, 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博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 理想境界。 理想境界。)
作业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孤鹤思太清 朱熹① 朱熹① 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② 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②。 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 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 夭矫千年质③,飘摇万里情。 夭矫千年质③ 飘摇万里情。 九皋无④枉路,从遣⑤碧云生。 九皋无④枉路,从遣⑤碧云生。 注:①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②太清:天空。③夭矫:屈曲而有气势。千年质:古代以鹤为长 太清:天空。 夭矫:屈曲而有气势。千年质: 寿的仙禽,故此称千年质。 九皋:深远的水泽地。 寿的仙禽,故此称千年质。④九皋:深远的水泽地。⑤从:任凭。 任凭。 遣:让。
[典题例析1] 典题例析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向沙场老。 从来幽并客② 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③好。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③
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 诗言志。 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 是指志向、报负、愿望、 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考点解读: 考点解读: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 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 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 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 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 政治倾向等。 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 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第五讲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剖析:“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必考内容。
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命题预测:1、从近两年看,在对文本情感情趣、思想价值、态度观点的评价中,目前的试题还多从让考生在诗歌文本中指认的层面设题,即以某个句子或整首诗表达出了什么样的心情,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是否赞同前人的评价等为设题形式。
如“这首诗写到了‘伤心’,诗人什么伤心”,这种试题的答案,一般是指认性、单一性的。
考生从熟悉诗歌的基础上去挖掘,去认同,就可依诗歌内容作答。
2、但是,诗歌鉴赏考查也有将思想感情态度等的评价,引向思想的多维度、意趣性价值的多向度、意象主旨的多义性、情感内涵的不定性等方面,这样的题更能体现考生对诗歌文本的个性解读与鉴赏。
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越来越深入到语文教学领域的今天,开放试题能鼓励探究创新,不以定向的大一统标准束缚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就允许见仁见智。
如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一题,参考答案的说明: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答成“作者态度是‘厚于竹而薄于石’的”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技巧透视1、加强古诗鉴赏基础知识的储备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建立在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的。
诗歌鉴赏是一个从形式到思想内容的过程,真正了解了形式美的内涵,方能探知思想内容的要旨和观点态度的正误。
为此,平时应注重积累,多阅读一些古诗词名作,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水平;了解古代诗歌产生的重要年代的一些基本社会特征;还要了解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艺术风格。
高考语文复习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新课标
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 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 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 1.伤别离情类。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如怀 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 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 “山水送别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 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等。 2.咏怀类。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 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 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 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 沙湖道中遇雨》等等。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 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怀古诗也是一种咏怀诗。如杜甫的 《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 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等,都遗响千古。
3.讽喻类。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 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 讽刺诗”。讽喻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林升的《题临安邸》等。 4.边塞类。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 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 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等, 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5.咏史类。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 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 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类的诗以班固的《咏史》、 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 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 《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丈原》等,均为名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屈原《离骚》之地的矛盾心理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理解诗句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另一体现是理解诗句内容。
解答此类题,要从把握关键字词入手。
[答题示例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诗意赏析〗这首《卜算子》写于其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
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一起句,词人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围绕着“归艇”来“布景”的。
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小艇既已迷航失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
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
这里词人借用典故,既照应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题:“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35张)
注池释塘有 要时不很断短注,入却活是水命,题才者能给清考澈生。的暗示。
破纸窗间自语。 纵标豆题蔻 ——词鉴工赏,的青向楼导梦,好主,题难的赋参深考情。
2或4从、十我五们北要防振河作,精便神至,四下十苦西功营学田习。 1要.点学一会:多无角论度从入事手何鉴种赏职诗业歌,的都情要感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交代晚年 处境
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 渔注家释傲 :秋杜思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范平仲生淹 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淮左名塞都下,秋竹来西风佳景处异,解衡鞍阳少雁驻去初无程留。意。
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 这17首、诗学是习张的耒敌为人教是育自自己己的的满孩足子,而要作认,真请学对习其一中点的东教西育,内必容须和从所不用自的满教开育始方。式加以概括。
称 惜敕不边,得亭回。流车 半白叱 匹血头牛 红成搔牵绡海更向一水短北丈…,,。绫…武浑,一皇车系欲炭向开不,牛边胜千头意簪余充未。斤 炭已, 直。宫 。使驱将
三、知识储备 (二)思乡怀人
BCD、、A边、思 闺关羁亲 中思旅念 怀乡愁友人如思如:如:范:王仲王维淹孟《昌《浩渔龄九然家《月傲九闺宿•塞日怨建下忆》德秋山江来东》风兄景异弟》》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高中语文专题复习高分必备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诗中出现)
思乡
怀人
诗
内涵
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外,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内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③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考向二 评价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所抒之情的理解、对诗歌内涵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试题,评价与探究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试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题目往往带有探究的意味,解题难度较大,考生要格外重视。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五)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羁旅诗 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
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 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 下的诗篇就叫作羁旅诗。
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 1. 天涯漂泊的思乡之情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 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抒写羁旅途中淡淡的愁 思。客愁本来存在于诗人心中,当日落黄昏、江岸烟霭 迷离时,思乡的感情更切。后两句写景绝妙,平野空旷,远 树好像反比天高;江水澄清,水中月影更加分明,与旅人也 更加亲近。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同时又有了些许的慰藉
2. 托物言志(寓意) 名为咏物,实则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
与精神,融入个人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 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 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别 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耿耿不忘抗金、一心只为社稷苍 生的心志。 3. 托物喻理
分为四类: 1. 相濡以沫的深厚之情
要么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要么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 念,要么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要么表现夫妻间至死不渝 的爱情。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滞留在有着崇山 峻岭的巴蜀地区,在秋雨淅沥的夜里,作客异乡的诗人读着妻子询 问归期的书信,陷入了沉思。他憧憬着夫妻秉烛对坐,互诉别后相 思的温馨时刻,表现出二人的伉俪情深。
专题
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备考指津
【考点透析】固根基 [图解考点]
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考查要点2.积累相关知识3.接触高考真题【考情分析】1.能力要求高考对本考点的能力要求为D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2.考查形式从近年诗歌鉴赏的题型看,对古代诗歌内容上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
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等。
2.分析式。
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
3.评价式。
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必备知识1.古代诗歌按照题材进行分类,主要有山水田园诗、、、、、、等类别。
2.古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常见的有忧国伤时、、、、等。
学习活动二:探究学习,完成例题,总结方法和步骤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渔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来源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帐夜①吴兆骞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就着山势。
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亦即北方边庭之地。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财富。
古代诗歌不仅具有音乐性和韵律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内容和态度。
因此,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注重表面的艺术特征,更需要深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瑰宝,其思想内容多元丰富。
它既能表现作者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能反映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以下几个方面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内容。
情感表达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和韵律美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等价值的领悟和追求。
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极为丰富,有的是对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有的是对乡土亲情的怀念,有的是对大自然的景色所引发的浪漫情怀。
无论表现的是什么,古代诗歌都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使读者在文学艺术中感受到真情和美好。
心灵鸣响古代诗歌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也能够深入地描绘人类内心的世界。
很多时候,其表达的情感不是给人以简单的情绪上的刺激,而是能够引起内心最深层次的共鸣,唤起人们对内在存在的感知和关注。
在读古代诗歌的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回响,进一步认识和领悟自己的内心世界。
社会意义古代诗歌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往往能够通过诗人的视角来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
古代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意义包括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反思、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对个人命运的探索等。
正是通过这些诗歌,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社会和生活,进一步反思现代社会与生活的种种问题。
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大多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冀。
这些思想和态度,即便与现代的语境不尽相同,但依然具有很强的思想品质和启示作用。
对世道的反思作者在古代诗歌中多次反思当时的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
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分析,诗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苦痛和矛盾,进而表达自己对这种现实的种种不满和愤慨。
高考语文二 古代诗歌鉴赏7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 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 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 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 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
[问题分析] 首联写到了什么事物?——人事、时间(往 来),有何特点?——不断变迁(代谢),不停流逝(古今)。
尾联写到了什么事物?作者的感情表现如何?——羊公 碑,羊祜曾于此建立政绩,为人铭记,“尚”字与首联形成照 应;泪沾襟——伤感。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首联即抒发一种人 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富含哲理。尾联中一“尚”字十分 有力,既有对时光流转中羊公碑依然屹立,令人敬仰的感慨, 又包含了作者至今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
情 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 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
感 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 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
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 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
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 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
杂却不杂乱无章
和关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注] 柳宗元
情 感
事件,发表自己的观 点或看法。②缅怀前 贤,表达敬仰或惋惜 之情;类比古人,寄 托伤感或哀思。③借 论古之得失,托古讽
对比。③化用典 故,借典故寄托自 己的感伤或对国 事的讽喻。④衬 托,作者往往临古 迹而抒怀,以悲景
今,忧国忧民
衬悲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诸子登岘首① 孟浩然
专题19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最深层次,也是最普遍的考点之一。
热点题型一思想感情的概括例1、(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提分秘籍】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都有重要体现。
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诗词的全局入手,要求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问的方式往往为“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词)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人生态度)”等;一种是就某几句或某一句设题,结合具体诗句的内容、意境、语言或表达技巧等来考查。
【方法归纳】打开古代诗歌情感大门的5把钥匙1.借景抒情。
景和情之间有极强的关联性,考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分析判断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景与情大多有相似性,当然也有少数会以乐景衬哀情。
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以“春花”“秋月”等美好的景象来表达作者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2.以行显情。
诗歌中主人公的行为常常蕴含着情感,考生能敏锐地提取出这些关键点,然后对其进行准确分析,得出情感态度。
如【例1】开头两句中的“高卧”和“仰看”这两个动作细节,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惬意悠闲以及对这里的自然山水的热爱。
3.咏物抒情。
诗词中的许多物象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如长亭、柳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之情,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浮云常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松、竹、梅象征高洁超俗的情操等。
考生要熟悉这些常见的物象所表达的情感,并准确分析其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的感情。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 内容。 答案 ①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②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③由孤独而生的 家国之思。(意思对即可)
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 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 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 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 做出正确的判断。
2.分析归纳要细致全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 中的名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刘禹锡原意是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 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 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诚然,“沉舟”“病树”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 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作者 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 豁达的襟怀。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会 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品格气节的自白 谈禅说理的感慨
王维《山居秋暝》 刘禹锡《乌衣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在鉴赏中,总结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能力目标D级,鉴赏评价。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二课时,教师讲解,师生总结规律方法第三课时,理解知识清单归纳的内容第四、五课时,学生练习模拟试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步骤:一.标纲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必考内容,能力等级为D级。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二.考点分布08山东,感情的分析08江苏,思想感情07宁夏海南,对世事的忧虑三.命题规律考查的主要方面有:思想感情——积极或消极,健康或颓废;内容——论史、叙事、抒情、言志;风格——豪放或婉约。
试题形式: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项提问;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四.诗歌的思想内容(一)离愁别绪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例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问题:1、首联描绘了怎样一番场景?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描绘了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相看无言的场景。
2、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徐徐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点拨:问题的答案的突破口其实都隐藏在题目中,标题往往简述了作诗的源起,事由等,因此标题不可小觑。
例2:别董大(唐)高适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明确:并非所有的离别都包含着忧伤与不舍,也有激昂奋进的。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热情赞美,深情劝慰: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因此不能仅凭一个“别”字就武断的认为是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要认真品读全诗。
例3:(二)咏史怀古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例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讲解:南宋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被异族金人占领,因此南宋的很多诗词抒发了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
但由于南宋统治者懦弱,不想抗战收复失地,所以很多有识之士的诗歌中又有许多英雄报国无门的感慨和对统治者苟且偷安和不能任贤唯能的讽刺和谴责。
,辛弃疾的许多词都有这方面的思想与情怀。
例5: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踯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作者站在长安附近的潼关边,想到了什么?明确: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想到了无论盛世和乱世百姓所受的苦难问: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可贵的人文主义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两句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三)山水田园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例6:兰溪棹歌曲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1)第一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第二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这两句诗勾勒了怎样的境界?明确:第一句是仰视,第二句是俯视,表现了月色清朗、溪水清澈意境。
(四)边塞战争大都是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例7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点拨:请注意出现一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例8: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不平:难以平静。
牙璋:调兵的符牒。
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凤阙:帝王宫阙。
铁骑:精锐的骑兵,指唐军。
绕:围。
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
这里泛指敌方要塞。
“雪暗”句:大雪弥漫,落满军旗,使旗帜上的图案暗淡失色。
凋:原意是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百夫长:泛指下级武官。
问: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答:表达作者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例9: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问: 1、“五千貂锦丧胡尘”什么手法?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3、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明确:1、借代的手法,用貂锦借代精锐部队。
2、“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丈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
3、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和对残酷战争的谴责。
(五)、托物言志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
例: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表现了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六)、感时咏怀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表达个人抱负和感情。
这类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例:定风波苏轼(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这首诗借眼前景物抒发心中之情,“风雨”即是实际所指,也是隐喻。
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意义,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明确:“风雨”暗喻了人生的坎坷与苦难。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的生活态度。
(七)、哲理感悟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例: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八)、爱情闺怨爱情悼亡闺怨例: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明确:(1)答:没有违反题意。
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 1、苏轼梦中回忆了妻子什么片段?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回忆了妻子对窗梳妆的片段。
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
教学反思:1.诗歌鉴赏历来是学生解题的一大障碍,讲练结合是很有效的方法。
2.比较阅读鉴赏,效果很好。
3.相关术语需要更明确,水平低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