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参考Word)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f726ad1b9d528ea81c7798a.png)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分析高度:925hpa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灰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灰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灰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红色湿度等露点温度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1 g/kg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灰色点锋)分析干线(露点锋)。
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湿舌绿色湿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超过70%时,分析湿舌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hpa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分析-龙利民 共66页
![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分析-龙利民 共66页](https://img.taocdn.com/s3/m/e4502754a6c30c2259019ea4.png)
高、低空急流的作用
• 低空急流在暴雨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暴雨 发生的必要条件 低空急流在暴雨过程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水汽输送作用 造成热力不稳定增长(低空暖、湿平流)---热力不稳定的增长,
有利于对流的发生 急流顶端强烈的水平辐合运动,造成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
低空急流轴高度越低,这种上升动力作用越强 低空急流造成低空垂直切变增强---有利于对流的发展与维持 • 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一支远没有达到低空急流强度的显著气
高空急流—通常定义为200hPa风速达到30m/s以上
区域。急流区中,水平风速很大,尤其以急流轴 处为最大;风的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也很强;顺着 急流中气流的方向,在急流轴的右侧为反气旋式切 变,左侧为气旋式切变。 高空急流作用——抽风、通风
急流与暴雨的关系
黄淮流域持续性暴雨时期, 高空急流对暴雨作用的示意图
风场特征 一般情况下,锋面附近气流是辐合的,地面锋线也是气流 的辐合线。
湿度场特征 锋面附近露点温度差异比温度差异显著。
锋面天气
冷锋——抬升、锋面坡度大、 雨带窄位于锋后
暖锋——爬升、锋面坡度小、 雨带宽位于锋前
锋面两侧地面风向变化
冷锋——西北风转西南风 暖锋——东南风转西南风
穿过锋面的垂直廓线
基本概念
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及其降水特征分析 中尺度强对流天气与暴雨预报的比较分析
气团
——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 范围的空气团。在同一气团中,各地气象要 素的垂直分布(稳定度)几乎相同,天气现象 也大致一样。
其水平尺度可达几千km,垂直范围可达几km 到几十km,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
根据等压面上高空冷暖平流的性质可以确定锋的类型。 一般来讲,等压面上锋区内有冷平流,则地面所对应为 冷锋;有暖平流则地面对应是暖锋。若无平流或弱的冷 暖平流,而地面锋区在24小时内又移动很少,则可定为 静止锋。
天气学分析 中尺度天气分析
![天气学分析 中尺度天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df732d2af90242a895e5d7.png)
§5.1 地面中分析的基本项目和基本原则 地面中尺度天气分析的基本图包括气压分布图 气压分布图(根据风和气压分 气压分布图 析);温度分布图;降水量图;云和对流性天气分布图;总能量分 温度分布图; 温度分布图 降水量图;云和对流性天气分布图; 布图等。 布图等。 在作中分析时,有三条基本原则 第一条是保持每小时图上天气 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保持每小时图上天气 三条基本原则 形势的合理的历史连贯性。 形势的合理的历史连贯性。(对于演变较快的系统则常需用每10分 钟或每30分钟图来表现其历史连贯性);第二条是注意各种图的配 第二条是注意各种图的配 即各种气象要素之间的合理关系; 合,即各种气象要素之间的合理关系;第三条是纯粹的局地性现象 可以光滑掉。 可以光滑掉。 §5.2 气象要素的时间一空间转换 气象要素只有通过自记仪器才能进行完全连续的观测和记录 自记仪器才能进行完全连续的观测和记录,许 自记仪器才能进行完全连续的观测和记录 多重要的中小尺度扰动(如雷暴高压,中尺度低压,龙卷等)都只 有自记仪器才能正确地对其进行记录。作中分析时,可以利用气象 利用气象 要素在自记曲线上反映的变化来了解气象要素的空间梯度。 要素在自记曲线上反映的变化来了解气象要素的空间梯度。将气象 要素的时间变化转换成空间分布的方法叫做“时间一空间转换” 要素的时间变化转换成空间分布的方法叫做“时间一空间转换”, (简称“时空转换”)。由于一般台站网的观测难以做到在空间上 完全连续的观测,因此要了解中系统的正确的空间结构常常必须应 用“时空转换”的方法。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精讲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5fcacd0f1eb91a37f1115ce9.png)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精讲-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附件: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国家气象中心二O 一O年三月目次引言 (1)第一章高空分析 (2)§1.1概述 (2)§1.2925h P a分析 (3)§1.3850h P a分析 (5)§1.4700h P a分析 (8)§1.5500h P a分析 (11)§1.6200h P a分析 (14)第二章地面分析 (15)§2.1概述 (15)§2.2 气压场 (15)§2.3 风场 (16)§2.4 温度场 (16)§2.5 湿度场 (17)§2.6 天气区 (18)§2.7 边界线(锋) (18)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第四章附录 (19)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附录Ⅱ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 (21)参考文献 (22)引言中尺度天气是指水平尺度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时间尺度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天气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和中尺度稳定性天气。
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
中尺度对流天气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
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气现象的明显特征是生命史短、空间范围小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行中尺度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应更加关注比天气尺度更小的天气系统,并且关注大气中瞬变的系统和微小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是利用各种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生中尺度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
第7章 中尺度天气系统
![第7章 中尺度天气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b983a116edb6f1aff001fa8.png)
第七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目录中尺度天气系统 (3)7.1 概述 (3)7.1.1 什么是中尺度 (3)7.1.2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3)7.2 中尺度系统 (4)中尺度系统 (4)7.2.1 中尺度雨团 (4)卫星探测图片1 (5)7.2.2 中尺度雨带 (5)雷达气象部分的补充内容1 (7)7.2.3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9)雷达气象部分的补充内容2 (12)卫星探测图片2 (13)7.2.4 飑线 (13)雷达气象部分的补充内容3 (18)卫星探测图片3 (19)7.3 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境条件 (19)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境条件 (20)7.3.1 位势不稳定层结 (20)7.3.2 强垂直风切变 (20)7.3.3 水汽辐合和湿舌 (21)7.3.4 急流的作用 (22)7.3.5 低空辐合和上升运动 (23)7.3.6 地形 (23)7.4 中尺度系统发展和大气过程不稳定 (24)中尺度系统发展和大气过程不稳定 (24)7.4.1 对流不稳定 (24)7.4.2 对称不稳定 (26)7.4.3 锋生强迫的次级环流 (28)7.5 中尺度分析 (29)中尺度分析 (29)7.5.1 资料来源及其处理 (29)7.5.2 时空转换分析 (31)7.5.3 相对坐标分析 (32)7.5.4 变量场分析 (34)7.5.5 雨团和雨带分析 (34)习题 (35)参考文献 (35)中尺度天气系统从本世纪50年代初“中尺度”概念引入气象学以来,中尺度气象学得到蓬勃发展,无论是雷达、卫星等新观测技术的广泛使用,还是在组织中尺度野外观测试验、中尺度天气分析或中尺度天气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中尺度天气预报,特别是暴雨和强对流类天气的局地、短时预报,已成为预报业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在常规天气图上很难发现、诊断和分析中尺度天气系统,作出准确预报仍是天气学面临的重大难题。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f56ea73f46527d3240ce0c4.png)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分析高度:925hpa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 风 低空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 时,沿12m/s 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灰色显著流线 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 灰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辐合区 灰色温度 等温度线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 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 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 ,红色,冷中心L ,蓝色 温度脊 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红色湿度 等露点温度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 4-9月每隔2 g/kg 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 1 g/kg 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点锋)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 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灰色等温度露点差线 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湿舌绿色湿舌 当温度露点差(T-Td )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 )超过70%时,分析湿舌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hpa风 低空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 时,沿12m/s 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天气预报 中尺度分析new
![天气预报 中尺度分析new](https://img.taocdn.com/s3/m/eb30519f8bd63186bdebbc55.png)
对流的基本要素
• 湿度条件(水汽条件)
• 静力稳定度(不稳定条件)
• 触发条件(抬升条件)
√基本要素
• 湿度条件(水汽条件) • 静力稳定度(不稳定条件) • 触发条件(抬升条件)
√
触发条件
通常为多种触发机制共同造成
• 天气系统:锋面、低涡、低槽、切变线等 • 边界层辐合线: ——地面要素的不连续线:风向or风速(地面辐合 线)、温度(锋面、地表加热不均匀、城市热导 等)、湿度(露点锋∕干线、湿地和植被区)
——雷暴出流边界 ——海风锋 ——地形辐合线等
地形触发—山区多雷暴
10m/s的地面风产生1m/s的上升运动,若持续1个小时,则上升运动将达到3km高度
例:地形辐合线+雷暴出流边界
2012年8月8日过程分析(金晓青)
13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例:非锋斜压带+出流边界
20130625(张南、张迎新)
• 分析中低层流场,判断有利于触发对流天气的抬升条件。 • 分析层次包括地面、925 hPa、850 hPa、700 hPa、500 hPa。 • 主要分析边界层锋区、中低层槽、切变线和辐合线。
边界层锋区
干线(露点锋)
平原:850或925hPa相邻两站Td相差 10℃以上;高原:700hPa相差10℃ 以上
中低层槽、切变线和辐合线
四、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
• 分析对流层各层流场,判断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和加强的动 力组织条件。
一、水汽条件分析
• 水汽条件分析旨在分析气团的水汽含量和饱和程度,以及它们的 边界。
• 主要分析低层显著湿区、中层干区。 • 分析层次包括925 hPa、850 hPa、700 hPa和500 hPa。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https://img.taocdn.com/s3/m/ead5fc1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6e.png)
中尺度天⽓图分析技术规范(暂⾏稿)附件:中尺度天⽓图分析技术规范(暂⾏稿)国家⽓象中⼼⼆O ⼀O年三⽉⽬次引⾔ (1)第⼀章⾼空分析 (2)§1.1 概述 (2)§1.2 925hPa分析 (3)§1.3 850hPa分析 (5)§1.4 700hPa分析 (8)§1.5 500hPa分析 (11)§1.6 200hPa分析 (14)第⼆章地⾯分析 (15)§2.1 概述 (15)§2.2 ⽓压场 (15)§2.3 风场 (16)§2.4 温度场 (16)§2.5 湿度场 (17)§2.6 天⽓区 (18)§2.7 边界线(锋) (18)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第四章附录 (19)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附录Ⅱ中尺度天⽓分析符号 (21)参考⽂献 (22)引⾔中尺度天⽓是指⽔平尺度⼏⼗公⾥⾄⼏百公⾥,时间尺度⼏⼩时到⼏⼗⼩时的天⽓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和中尺度稳定性天⽓。
中尺度对流性天⽓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冰雹、雷暴⼤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定的⼤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形成的中尺度天⽓系统造成的。
中尺度对流天⽓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
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现象的明显特征是⽣命史短、空间范围⼩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中尺度对流性天⽓预报时,应更加关注⽐天⽓尺度更⼩的天⽓系统,并且关注⼤⽓中瞬变的系统和微⼩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主观分析,是利⽤各种⾼空和地⾯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中尺度对流天⽓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发展的环境场条件。
为了加强我国各级⽓象台站对中尺度对流天⽓发⽣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诊断,规范中尺度天⽓分析的技术⽅法,参考美国空军全球天⽓预报中⼼和美国天⽓局风暴预报中⼼的强对流天⽓分析技术[3-4],参考我国的常规天⽓图分析要求和中尺度天⽓分析研究[5-6],国家⽓象中⼼制定了《中尺度对流天⽓的天⽓图分析技术指南》。
中尺度分析规范(气象中心)
![中尺度分析规范(气象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f6f9f856fe4733687e21aafa.png)
关于水汽方面的参数 地面绝度湿度、高空等压面上的比湿、露点、 温度露点差及其随高度的变化 露点的24小时或12小时变量 抬升凝结高度 地面或低层的风向
抬升条件方面的参数 锋面、高空槽及切变线与某地的距离,锋面与 高空槽的距离 高空冷涡的位置 锋区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 辐合量的大小 高空流场的形态、涡度平流、涡度的变化 另外,0℃ -10℃ -20℃所在高度
12(24)小时显著降温区:表征冷平流 12小时温度无变化线:预报飑线最可能发展的位置
200hPa分析
当500hPa风场弱时,分析200hPa风场。
风(U,V)
等风速线:≥30m/s,间隔4m/s? 最大风(急流)轴: 显著流线:帮助定义分流区
在实际操作中,参考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表 (附录1)进行综合图分析。
K
200hPa
棕色
显著流线:
兰色
显著流线: 显著流线:
最大风带
最大风带
最大风带
最大风 (急流) 轴:
温度脊:
切变线
棕
色
24h显著降温
•••••••••
பைடு நூலகம்
温度槽
业务使用
关于层结稳定度发面的参数 地面温度、温度距平、24小时变温、12小时变 温 高层各等压面的温度、24小时变温、12小时变 温 各种不稳定指标:沙氏指数、不稳定能量、不 稳定层厚度、自由对流高度、假相当位温随高 度的变化 850百帕和500百帕的温度差
3小时变压(△P)
风(U,V)
辐合线: 标识性流线:确定地面辐合
地面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参考Word)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参考Word)](https://img.taocdn.com/s3/m/1b99efe02f60ddccdb38a089.png)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分析高度:925hpa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灰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灰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灰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红色湿度等露点温度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 1 g/kg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点锋)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灰色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湿舌绿色湿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超过70%时,分析湿舌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hpa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2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2](https://img.taocdn.com/s3/m/ad9d3f797e21af45b307a8ee.png)
空间构建
以08时54511探空构建 11时54513,54514,54516的探空
大风(风速?17m/s)区,
内容提要
引言
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 中尺度天气的客观分析技术 中尺度分析技术的业务应用 展望
发展基于“配料法”的客观物理量诊断 产品
利用“配料法”的思路,通过动力热力特征物理量 的诊断,
分析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几个基本条件
■ 水汽(RH PWAT等 ) CAPE CIN等) ■ 抬升 (FG等) 1KM 3KM等) ■ 不稳定 ( LI KI ■ 垂直风切变 (SHR_0SHR_0-
2010年3月5日
08时实况物理量诊断
NWP预报11-23时物理量演变 CAPE: PWAT:阴影 BLI:
强对流实况
24h强对流天气 11/09/08:00_11/10_08:00 强降水(园点) 20mm/h:兰色 30mm/h:橙色 50mm/h:红色
2009年11月9日
RUC_GRAPE
2009年6月14日08时 实况中尺度天气图分析-地面、925hPa
2009年6月14日08时 实况中尺度天气图分析-综合
2009年6月14日 天气实况与分析综合图
2009年6月14日 天气实况和地面辐合线演变-华东
图 6 2009 年 7 月 23 日 20 时地面天气图 Fig.6 Surface chart at 2000 LST 23 July 2009 等露点温度线, 显著升压线, 冷锋, 冰雹区, ?20mm) 。 暖锋, 雷暴区, 等温度线, 显著流线, 过去 6h 冷锋, 显著降压线, 辐合线, 过去 6h 暖锋, 短时强降水区(1h 降水
cref09110900Z_08
micaps中尺度天气分析经验总结
![micaps中尺度天气分析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69dde2f8c75fbfc77db287.png)
学校的天气分析课及micaps上机课没有专门教中尺度天气分析,我完全是自学自悟自己摸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经大家建议,开这个帖,把个人经验体会详细写出来和大家讨论,欢迎预报的同行交流学习,带动micaps版块中尺度天气分析活跃起来,因为气象台业务上中分析很重要。
尽管业务上很依赖于数值预报,但是实况天气分析(包括手绘天气图和micaps分析)作为预报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还是需要掌握的。
定槽脊线、切变线、地面锋线、高低压中心、冷暖中心什么的,这些基础知识天气学分析里讲得很清楚,这里简单提一下。
各线条、箭头等表示什么含义,中尺度(强天气)分析工具箱里的帮助也有,如图1,也要熟记于心。
这两点是中分析的必备知识,是前提。
另外,最好对中尺度气象学或中尺度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掌握或了解。
还有,你不能是色盲•••还有,得有观测资料啊,否则是无米之炊啊。
学校的天气分析课及micaps上机课没有专门教中尺度天气分析,我完全是自学自悟自己摸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经大家建议,开这个帖,把个人经验体会详细写出来和大家讨论,欢迎预报的同行交流学习,带动micaps版块中尺度天气分析活跃起来,因为气象台业务上中分析很重要。
尽管业务上很依赖于数值预报,但是实况天气分析(包括手绘天气图和micaps分析)作为预报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还是需要掌握的。
定槽脊线、切变线、地面锋线、高低压中心、冷暖中心什么的,这些基础知识天气学分析里讲得很清楚,这里简单提一下。
各线条、箭头等表示什么含义,中尺度(强天气)分析工具箱里的帮助也有,如图1,也要熟记于心。
这两点是中分析的必备知识,是前提。
另外,最好对中尺度气象学或中尺度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掌握或了解。
还有,你不能是色盲•••还有,得有观测资料啊,否则是无米之炊啊。
业务上,中分析一般分析5层,从下往上依次是地面、925hPa、850hPa、700hPa、500hPa,500hPa以上层次很少分析。
为了防止线条太多看不清,一般用5个交互符号分析,每层一个。
中尺度分析个例
![中尺度分析个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69d2789b6648d7c1c746d0.png)
湿区向东扩展; 除陇东南外,均处于24h负变高区
6月26日20时--中尺度天气图分析
四、200hPa
高空风进一步加大,冰雹区上空辐散
6月26日20时--中尺度天气图分析
五、综合图
湿度条件:700-500相对湿度增大; 层结条件:全省T700-500>18 ℃区,陇南以北>20 ℃ ,陇东>22℃ ; 强迫抬升:地面锋面、700切变线(降雹区); 垂直风切变:200hPa高空风大,垂直风切变条件好。
6月26日08时--中尺度天气图分析
一、地面
地面冷锋到达武威-白银之间,锋后正变压明显, 锋前湿度大(河东Td≥10℃,定西-天水一带Td≥16℃,当时无降水)
6月26日08时--中尺度天气图分析
二、700hPa
T700-500大值区(层结不稳定区)南压
6月26日08时--中尺度天气图分析
三、500hPa
8月21日 500hPa高空图
08时
20时
8月21日20时--中尺度天气图分析
200
河东风速<20m/s
500
切变线南侧显著湿区中 无明显变高变温
湿度好(降水) 省内无3h正变压中心 无明显辐合线
地面
700
温度槽+显著降温稳定性降水 比湿>8+显著湿区+切变线明显降水
8月21日20时—综合图
08时榆中探空图
层结不稳定,但对流抑制太强,没有强的强迫抬升条件,对流不易被触发 另一方面,一旦对流抑制被突破,将出现对流将很强。
20时武都探空图
08时500温度平流场
个例2 :2009年8月21日中--大雨
8月21日陇东中到大雨—实况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概念模型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概念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cdc653202020740bf1e9b34.png)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2012修订稿)国家气象中心二O一二年十二月第一章天气图主观分析本章规范规定了对常规观测资料或数值模式预报资料的风、压、温、湿等基本气象要素的分析方法。
用于预报员分析判断环境场中与对流相关的水汽、不稳定、抬升和垂直风切变等条件。
分析形式为在地面或不同特征等压面天气图上的主观手工分析,分析内容可最终在一张综合分析图中进行显示。
1.1 水汽条件(4)分析地面以及对流层中低层环境场湿度信息,判断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水汽条件。
分析层次包括地面、925hPa、850hPa、700hPa、500hPa。
注:代表地面、对流层低层和中层的等压面及其环境场条件分析阈值因不同海拔地区和季节而异。
1.1.1 低层显著湿区分析目的:分析对流层低层的水汽含量及饱和程度,判断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基本水汽条件。
技术要求:当下表条件满足任意一项时,在对流层低层分析显著湿区。
多项同时满足时,挑选其中最能反映低层高湿水汽条件特征的一项进行分析。
分析符号及标注:;颜色:绿色。
锯齿指向湿区内部。
在分析线上标注物理量及大小:“850Td12”表示850hPa露点大于12℃;“T-Td3”表示温度露点差小于等于3 ℃;“RH80”表示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
1.1.2 中层干区分析目的:分析与低层湿区相对应,可形成“下湿上干”层结的(与雷暴大风强度有密切联系)对流层中层干区。
当对流层低层存在显著湿区时,在当前区域及其上游地区中层分析干区,具体分析条件如下表所示。
分析对象/层次700hPa500hPa低层温度露点差(T-Td)≥15℃≥15℃低层相对湿度(RH)≤40% ≤40%分析符号及标注:;颜色:橘黄色。
锯齿指向干舌内部。
在分析线上标注物理量及大小:“T-Td20”表示温度露点差大于等于20 ℃;“RH40”表示相对湿度小于等于40%。
1.1.3 判断分类强对流天气的水汽条件量化指标国家气象中心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中,判断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水汽条件参考阈值见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大冰雹强雷暴大风低层显著湿区或湿舌Td(850hPa)>12℃>10℃>8℃Td(925hPa)>16℃>14℃>12℃Td(地面)>20℃>16℃>14℃中层干区或干舌/ / T-Td≥ 30℃1.2 不稳定条件分析对流层温度层结,判断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热力不稳定条件。
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
![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https://img.taocdn.com/s3/m/5dbae8aab52acfc788ebc92d.png)
预
报
方法和技术:“配料法” \集合概率预报\短时融 合技术\TITAN\CTREC
超强对流(超强雷暴)天气
出现雷暴(闪电),且至少一种天气强度达到如下标准: 每小时降雨量大于80毫米,或雷暴大风12级以上,或冰雹 直径大于50毫米,或出现F2级以上的龙卷。
Sever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1. 负责全国强对流天气的监测、短 时预报和短期预报,同时指导地 方气象台站进行强对流天气的短 时和临近预报;
数数分分钟钟
未来
预报服务领域
保护生命财防产洪与导航空间业务交通运输火险天气 农业服务水力发旅电游服务水库调生控态系统能源服健务康服政务贸府易规决划策服务环境保护
无缝隙预报服务
天气预报分类
• 天气预报按其预测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临近预报(0-3小时)短 时天气预报(3-12小时)、短期天气预报(12-72小时)、中期天气 预报(72-240小时),延伸期预报(10-30天)和长期天气预报 (短期气候预测)(30天以上)等六种。
2. 负责重要社会活动、重大社会事 件的中尺度气象保障服务、技术 支持等;
3. 承担强对流天气的科学研究、技 术总结开发、业务指导和领域拓 展;
4. 负责牵头组织国内外的相关科研 交流与合作、技术创新与成果推 广应用,建立起强天气预报的中 试平台和应用示范基地;
5. 负责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主客观 产品的检验与评估。
•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包括哪3部分?简述中尺度对流 系统分析的内容和目的。
• 按照尺度划分,行星尺度,天气尺度,中α(次天气尺 度),中β、中γ天气系统的空间尺度各约为多少公里?
一位资深院士的岁末寄语
矫梅燕同志: 您好!
天气图分析标准(最终版)
![天气图分析标准(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8fc9957cd184254a353536.png)
测站左侧标注相应填图符号。
表 3 基本天气现象符号
阵
雪
雨
沙
尘
天冻
阵
雨冰 丸 米 冰
扬
雷
大龙
雪
夹
雾
(尘
飑
卷
气雨
雪
夹 雹 (霰 雪 粒
沙
暴
风卷
雪
)暴
风
雪
)
符
号
表 4 天气现象的填图符号及电码
WW
0
1
2
3
4
00
烟
10
轻雾
散片浅雾
浅雾
闪电
视区内有降水 未及地
20
观测前有 毛毛雨
观测前有 雨
0 值等△P3 线可不分析; (4) 地形等压线进出线数及数值应一一对应,只分析一条波状线; (5) 00、12Z 地面天气图,等压线以间断线通过高原区; (6) 无闭合等压线但有明显的气旋或反气旋环流,须绘制环流圈。 3、 高空天气图 (1) 等高线和等△H24 线以黑笔分析,等温线以红笔分析; (2) 等高线和等温线起始或终止于同一条经线; (3) 等高线间隔:4 位势什米,10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31 日 500 hPa 图间隔 8 位势什米; (4) 等温线间隔 4℃; (5) 等△H24 线间隔 4 位势什米,0 值等△H24 线不分析; (6) 无闭合等高线但有明显的气旋或反气旋环流,须绘制环流圈; 三、天气系统分析要求 1、 地面图 (1) 高压中心标注蓝色“H”,低压中心标注红色“L”,热带气旋中心标注红色“ ”,
3、 大风区和沙(尘)暴区重合,只圈
象;
一个范围。
3、 大风在测站左侧标注基本天气符号,且
中尺度分析
![中尺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5e0896e53a580216fcfe5e.png)
基本概念 中尺度强对流天气与暴雨预报的比较 分析 强对流天气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综合图的绘制
925hPa分析内容
• 温度T 等温线(间隔2℃) 温度脊(如果明显) • 湿度 等露点温度线(间隔2℃) 湿度脊 干区、湿区(如果明显) • 风场 最大风速带 LLJ 显著流线 风向切变 风速切变
• 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 • 技术要求:在干线的湿区一侧,当850 hPa 与500 hPa的温度差超过28℃时,间隔4℃ 分析等温差线。 • 分析目的:判断大气稳定度。垂直温度递 减率可反映大气的稳定状态。在东部低海 拔地区通常用850 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 表征大气稳定度。 • 分析符号: ;颜色:橘黄色。
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垂直运动主要是浮力(CAPE)转化而来, 在强对流过程中,它的量级与水平运动量级相当,实际观 测得到的最大值可达到54m·s-1
区域性暴雨 持续的水汽输送,强烈的上升运动,长时 间的降水时间
梅雨锋降水-大范围连续降水(天气尺度抬 升)、局地强降水(中尺度扰动)
暴雨、强对流环境条件差异
等温线:(间隔2℃),平行于流线,即使在无观 测的站,不要随意调整。标注温度中心(暖N,; 冷L ) 温度脊(
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
分析目的: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 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
最值得关注的温度脊位于最强辐合区前。
云多的地方就在温度脊后面或温度槽前面
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
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 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注:避免总是分析气流槽,弱辐合区也很重要,准确 的辐合区将有助于确定距离强天气危险区最近的热脊 和最主要的水汽平流轴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图文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fad2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d.png)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01 02
辐射过程
辐射过程是大气中重要的物理过程之一,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 展有重要影响。模式中通常采用辐射传输方案来计算太阳辐射和大气辐 射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边界层过程
边界层是大气中与地面直接接触的一层,其中发生着复杂的湍流交换过 程。模式中通常采用边界层方案来计算湍流交换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03
微物理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微物理过程是指云、降水等天气现象中发生的微观物理过程。模式中通
常采用微物理方案来计算云的形成、发展和降水过程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初始化和边界条件处理
初始化
要点二
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技术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能够模拟强 对流天气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和微 物理特征,揭示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 制。结合雷达观测、卫星遥感等技术 手段,可以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和分析。
要点三
强对流天气过程防范 建议
针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突发性和破坏 性,公众应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如加固房屋、 准备急救物资等。同时,政府和相关 部门也应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 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
入等方式进行改进。
边界条件误差
由于模式边界条件处理不当导致的 误差,可通过改进边界条件处理方 案、引入更准确的边界条件数据等
方式进行改进。
05 图文展示:中尺度数值天 气预报模式应用实例
暴雨洪涝灾害预警应用实例
暴雨洪涝灾害概述
简要介绍暴雨洪涝灾害的定义、成因及危害。
中尺度分析
![中尺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07881d650e52ea5518984f.png)
默认
≤-1
T850-500
橙色
默认
≥25℃
0-500hPa垂直风切变
蓝色
默认
≥15m/s
CAPE 3小时变量
红色
默认
≥500J/Kg
分析标识
绘制要素
符号
颜色
粗细
说明
显著流线
925:灰色
默认
无急流时分析
850:红色
默认
700:棕色
默认
500:蓝色
默认
急流
925:灰色
默认
≥10m/s
850:红色
默认
≥10m/s
700:棕色
默认
≥10m/s
槽线
棕色
默认
切变线
925:灰色
默认
850:红色
默认
700:棕色
默认
地面辐合线
黑色
默认
干线(露点锋)
850:红色
默认
700:棕色
默认
水平风速切变
925:灰色
默认
一致气流中风速呈气旋性切变一侧风速减小4m/s以上
850:红色
默认
700:棕色
默认
湿舌(区)
绿色
6
700hPaTd≥7℃
850hPaTd≥16℃
925hPaTd≥19℃
K指数
黑色
6
≥35℃
850hPa假相当位温
红色
默认
≥340K
925hPa水汽通量散度
925:灰色
默认
两格点间Td≥3℃,或三格点间Td≥4℃,并有气流交
角、穿过或露点锋生
850:红色
默认
700:棕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分析高度:925hpa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灰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灰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灰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红色湿度等露点温度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 1 g/kg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点锋)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灰色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湿舌绿色湿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超过70%时,分析湿舌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hpa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
红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红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红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人工分析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暖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其它:最值得关注的温度脊位于最强辐合区前红色湿度等露点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1 g/kg分析等比湿线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点锋)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红色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帮助定义湿舌绿色湿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超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绿色70%时,分析湿舌。
850与500温度差在干线的湿区一侧,当850 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超过28℃时,间隔4℃分析等温差线人工分析判断大气稳定度。
垂直温度递减率可反映大气的稳定状态。
在东部低海拔地区通常用850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表征大气稳定度橘黄色700hPa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6 m/s时,沿16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棕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棕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棕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和温度槽颜色: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人工分析确定温度脊和温度槽。
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暖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其它:最值得关注的温度脊位于最强辐合区前。
当温度超过12℃,对流容易被抑制,因此仅在高原地区(如云贵高原)分析温度脊棕色温度槽(冷槽)从冷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槽。
人工分析判断降温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冷平流其它:通常仅在冷季分析700hPa的冷槽棕色变温( T )当变温超过-3℃时,分析显著降温区。
人工分析确定显著降温区,表征冷平流和冷空气强度。
此外12小时温度无变化线对于预报飑线最可能发展的位置有指示意义,必要时可考虑分析其它:夏半年分析24小时变温,冬半年分析12小时变温。
变温分析通常在500 hPa,当冷空气比较深厚时,分析700hPa变温棕色湿度等露点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 1 g/kg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绿色干线(露点锋)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棕色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舌绿色干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大于15℃,或相对湿度(RH)小于50%时,分析干舌。
人工分析判断对流层低层上部的干区;综合850hPa和925hPa的水汽分析用以确定低层湿空气的厚度。
当700hPa干舌对应其以下层的湿舌,则表明可能出现的对流比较干,反之则可能出现深厚湿对流,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橘黄色700与500温度差在干线的湿区一侧,当7000 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超过20℃时,间隔4℃分析等温差线。
人工分析判断大气稳定度。
垂直温度递减率可反映大气的稳定状态橘黄色500hPa分析风中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20 m/s时,沿20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中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综合温度分析判断中层的冷平流蓝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中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人工分析中空急流的辅助分析蓝色切变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人工分析判断抬升条件;综合对流层低层切变线分析判断锋面的陡峭程度。
当500 hPa切变线超前或接近于低层切变线,表明锋区陡峭,有利于大尺度的强迫抬升蓝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槽红色温度冷中心(冷堆在具有类似切断低压状的温度场冷中心分析冷堆人工分析判断冷空气强度K蓝色温度槽(冷槽)从冷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槽人工分析判断冷空气的移动趋势蓝色变温当变温超过-3℃时,分析显著降温区。
人工分析确定显著降温区,表征冷平流和冷空气强度注:夏半年分析24小时变温,冬半年分析12小时变温。
蓝色干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大于15℃,或相对湿度(RH)小于50%时,分析干舌。
人工分析综合急流和显著流线的分析判断对流层中层的干侵入;综合对流层低层的水汽分析用以确定湿空气的厚度橘黄色。
位势高度等位势高度线等值线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
等位势高度线以580dgpm为基准,间隔4dgpm分析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分析槽线黑色位势高度中心分别标注位势高度场的高、低中心人工分析分析槽线高中心G,蓝色;低中心D,红色槽线槽线是等压面图上低压槽内等位势高度线气旋性曲率最大处的连线。
槽前为偏南风,槽后为偏北风。
槽线的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
人工分析判断大尺度强迫抬升条件棕色24小时变高间隔3 dgpm分析,如-3 dgpm,-6 dgpm等,分析等24小时负变高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判断槽线的移动趋势。
负变高最大区是长波槽和短波槽移动位置的重要线索,也大致是最大正涡度区;颜色,蓝色200hPa分析风等风速线以40 m/s为基准,间隔4m/s分析等风速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分析高空急流和急流核黑色高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40 m/s时,沿40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高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人工分析综合急流核和低空急流判断大尺度强迫抬升;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
紫色急流核穿越高空急流的闭合等风速线的最内圈为急流核,标注风速值人工分析综合高空急流判断大尺度强迫抬升区。
通常高空急流核入流的右后侧和出流的左前侧为大尺度强迫的抬升区紫色地面分析气压场等压线等值线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
为了突出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等压线分析间隔应由常规气压分析时的5 hPa或2.5hPa 加密到1 hPa或0.5hPa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分析气压槽、气压不连续引起的中尺度边界线黑色气压中心分别标注高、低压中心人工分析分析气压槽、气压不连续引起的中尺度边界线高压中心G,蓝色;低压中心D,红色;热带风暴以上的热带气旋中心,红色等3小时变压线等3小时变压线每隔1 hPa分析,以0 hPa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