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0c599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c.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教学实录:时间:10月15日上午地点: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师:李老师学生:全班学生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教学过程:1.引入:李老师拿出三个同样大小的小方块,要求学生计算这三个数字的最小公倍数,并告诉学生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学习方法:李老师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向学生讲解如何计算最小公倍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
3.巩固: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让学生快速计算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并举手答题。
4.练习:李老师让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并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
5.总结:李老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学生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最小公倍数,李老师采用了引入、学习方法、巩固、练习和总结五个环节,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环相扣,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了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首先,李老师通过引入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实物的帮助下理解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接着,李老师通过举例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从而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在巩固环节,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练习环节,李老师让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练习,并及时进行了讲解,帮助学生弄清楚知识的应用。
最后,在总结环节,李老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巩固。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内容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
李老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严谨有序,让学生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与评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引入小方块的实物示例,李老师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e09c8e76eeaeaad1f3307f.png)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作者:三堡实验小学王广阔教学内容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2、明确意义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
(生笑)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
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
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生1:用短除法。
(师板书:短除法)师:oh,你会吗?(生摇头。
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
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
)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
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
(师板书:分解质因数)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73593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7.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练习四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以趣激疑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
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
(师板书“公倍数”)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
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
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
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
我肯定给钱。
”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
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d7f1b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c.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3的倍数有哪些?二、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一)探索公倍数1.观察刚才同学们说的2的倍数和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2.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公倍数的含义。
(二)探索最小公倍数,引出课题。
三、探索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1.列举法2.分解质因数法3.短除法(二)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1.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 8和24 9和185和6 2和7 9和42.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3.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方法。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习题。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找最小公倍数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6的倍数有:6、12、18、24、30、……4和6公倍数有:12、24、……最小公倍数: 12〖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例1、例2、“做一做”及“你知道吗?”,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七”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观察、迁移、发现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发展数感。
3.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dd0d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c.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探究的精神。
情境导入师:从相距48千米的甲地到乙地可乘坐行驶在同一线路上的A、B两种车,A车大约每4千米设有一个车站, B车大约每6千米设有一个车站。
已知这两种车的始发及终点的站点都是公用的。
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甲乙两地之间还有多少个两车公用的站点?并且要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研讨后汇报研究结果。
总结概念师:在这里,我们找A、B两车的车站就是运用了有关倍数的知识,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时有两个车站的这几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你能否给这些数起一个名字呢?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公倍数”的名称。
师:这个名字起得好,在数学上把这些数都叫做公倍数。
那么谁来总结一下什么叫公倍数?(当生答出:公倍数就是几个数共同有的倍数。
)之后出示课题:公倍数。
师:那么,在这几个数公倍数中,谁给“12”也起个名字。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师:那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呢(师生共同讨论)实际应用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公倍数的?(小结学生的发言,板出:枚举法。
)师:在寻找最小的公倍数时,经常用到枚举的方法。
下面请用这个方法:做教材第51页的填一填。
(学生练习,在他们汇报时,教师应指导强调集合圈的写法)最后让学生展示、汇报各自的练习的结果。
师:在做这一题时,还有其它的想法吗?引导学生归纳并优化找公倍数的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用书上的方法寻找最小公倍数太麻烦,应该从9的倍数找起会更快。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70fac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4.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及练习。
教学目标:1、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2、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对口令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口令,老师说一个数请你对出它的倍数1、对9、12的倍数。
2、对出一个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师:同学们,我们每周都会上微机课,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打字情况,那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呢?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
学生打字的速度各有不同,教师可进行激励性。
如:真不错,你一分钟能打这么多字;打得慢了点,没关系,只要你经常练习,一定会越来越快。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伙伴红红和聪聪都是打字的能手,他俩打同样一份稿件进行了一次打字比赛。
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师:从两个人的对话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聪聪用了5/6小时。
生2:红红用3/4小时就打完了。
师:他们两个人谁打得快呢?请同学们当裁判,通过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比较,教师巡视,了解通分的方法和结果。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学生交流,教师进行板书。
生1:因为6×4=24,我先把和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4/6×4=20/24,3/4=3×6/4×6=18/2420/24>18/24,所以5/6>3/4。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69c29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d.png)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教学内容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把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定、推理、分析能力。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观赏他人。
教学过程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如何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评析:依照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预备与心理预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2、明确意义师:你认什么缘故是最小公倍数?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专门好,你专门会扩写。
(生笑)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能够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能够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
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专门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
因此教师直截了当揭示课题,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明白得,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专门好的成效。
)3、探讨求法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能够如何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生1:用短除法。
(师板书:短除法)师:oh,你会吗?(生摇头。
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阻碍,直觉让他有此方法。
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
)临时可不能不要紧,我们能够进一步探讨研究。
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临时没想出来。
(师板书:分解质因数)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苦恼,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截了当相乘就行了。
(师板书:直截了当相乘)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718cf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6.png)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第一篇:“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
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
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三、教材分析: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
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采用“找”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四、学情分析:在不同的学校、班级做试验,让学生用模拟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
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学生横拼竖摆,不仅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
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脚手架”。
通过选择墙砖摆正方形和同一种墙砖摆多个正方形两个情境进行有效教学。
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教学重点:建立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五、学具准备: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和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流程:(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预设5-6分钟)1、谈话:大家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风靡我们全班的新款游戏——抢倍数游戏。
2、介绍游戏规则和分组:有7张数字卡片,这些数字分别是3的倍数和2的倍数,两个同学,一个同学抢3的倍数,另一个同学抢2的倍数。
一张一张的拿,放到指定的位置。
谁抢的多谁胜。
每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来。
其他学生共同参与,作裁判。
3、游戏:第一次游戏学生意识不到6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2166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0.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
“铺墙砖”这一生活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挑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作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质和联系。
”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
本设计直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充分的讨论,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若干张长3dm、宽2dm的卡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给贮藏室铺地砖的例题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铺墙砖”的知识。
2.课件出示例3:用一种长3dm,宽2dm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设计意图:在以前学习过的“铺地砖”的基础上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作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建模。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拼一拼。
(1)用长3dm、宽2dm的卡片代替墙砖拼正方形。
(2)在印有格子的纸上画出拼成的正方形。
边*作边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正方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2.说发现。
师:你拼出来了吗?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3.解决问题。
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dm,12dm,18dm,…最小是6dm)4.回顾解决“铺墙砖”问题的关键。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通用5篇)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d1515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74.png)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通用5篇)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通用5篇)评课稿以引导参与听课评课的教师通过听课评课去发现一堂课的成败得失,使教师能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篇1今天张老师执教的是浙江省小学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最小公倍数》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
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鉴于前述本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我认为本节课张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借鉴:1、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
通过让学生找找4和6的倍数,然后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观察4和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从而引出公倍数。
在探讨公倍数的特性时,张老师同样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
整堂课张老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教师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张老师一再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随意听其他同学的结论,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结论。
3、本节课教学环节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而且环环相扣。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f543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d.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书第22页~2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让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谈话:今天我们先玩找朋友的游戏。
(黑板上标有4、6数字,其他同学的号码是他们其中一位手中卡片的倍数就请站起来,两位同学收上符合要求的号码贴在黑板上。
)出现争朋友的情况提问:你们为什么争朋友?(12、24等既是4的倍数,同时也是6的倍数)那么12、24等数与4、6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关于倍数的知识。
二、教学例1,认识公倍数多媒体出示例11. 想一想谈话:如果用一些长是3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看看铺的结果怎样?(教师提供材料,如果学生不能解决可以拼一拼)学生说猜想的结果和想法。
2. 议一议提问: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提问: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同桌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说一说。
提问: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引导学生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提问: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学生发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2篇)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2fda5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a.png)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2篇)“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篇1“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董惠平山东省济南市成功大街学校唐忠亮吴颖昕王婷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班级下册》第88~90页。
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分析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
3.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同学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使同学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别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一、引入: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头劳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很多好玩的数学问题。
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劳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特别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方法。
[点评:老师努力营造让同学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亲密联系好玩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同学在开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学问给予肯定的价值]二、新授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
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
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方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
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爱的其他方法。
(2)同学争论(3)同学汇报师:哪个小组来展现你们的讨论成果?生①:用纸条证明,(同学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
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特别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生②:用数轴证明。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2b5c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c.png)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
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动手欲望强烈。
当他们知道数字的概念时,他们更愿意独立参与并自己发现。
再者,学生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任务导学明确任务老师:让我们在课前玩一个数数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请参加两组学生。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板书:12、24)老师:如果这些数字是3和4的倍数,我们就称它们为3和4的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c52353ce2f0066f4332257.png)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马口镇3509学校胡小娟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P88—90最小公倍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2、明确意义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
(生笑)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
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
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出示:求2与3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生1:用短除法。
(师板书:短除法)师:oh,你会吗?(生摇头。
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
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
)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
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
(师板书:分解质因数)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82c48b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a.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课最小公倍数及其求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内容:课本 P88~9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第一步:3的倍数有:()2的倍数有:()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1、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2、要求学生说说:(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1、出示书P88例1题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
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1)、学生进行讨论:(2)、出示分别用6个、24个、54个长方形摆成的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的动画(3)、学生反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2 的倍数。
(4)、还可以怎样表示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3的倍数 2的倍数6,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3、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1)学生**完成,全班交流。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f271919ec3d5bbfc0a744a.png)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作者:三堡实验小学王广阔教学内容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2、明确意义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
(生笑)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
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
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例及评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例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ce4d4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c.png)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例及评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教学内容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教学目的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步骤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2、明确意义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
(生笑)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
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
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生1:用短除法。
(师板书:短除法)师:oh,你会吗?(生摇头。
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
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
)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
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
(师板书:分解质因数)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
(师板书:直接相乘)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aa5e4958f5f61fb73666ca.png)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五年级数学教案山东省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教研室董惠平山东省____(省、市、区、县)胜利大街小学唐忠亮吴颖昕王婷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一、引入: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
[点评: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二、新授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
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
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办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
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
(2)学生讨论(3)学生汇报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生①:用纸条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
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生②:用数轴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
(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
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
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
(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生摇头。
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
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
)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
(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
(师板书:直接相乘)
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师:你们认为他的方法怎样?
生4:很简单。
生5:用直接相乘的方法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对的,但求其他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不一定对了。
如10与20,10×20=200,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0。
师:看来你的方法不能完全成立。
生3:很多时候我的方法是对的。
师:所以老师建议你课后继续研究:什么时候?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还有其他见解吗?
生6:我认为可以用短乘法。
(学生都很好奇。
)
师:短乘法!我们还真实第一次听说,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该生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如10与20都2得20与40,再乘3得60与120,(板书如下)
2 ×
10
20
3 ×
20
40
60
120
生(很多):永远求不出来。
生6茫然
师:你的方法很有创意,但是……
生7:干脆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
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行吗?
生:行!
师:请你们用这种方法求出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4的倍数:4、8、12、16、20……
6的倍数:6、12、18、24、30……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集体订正后,师问:用集合圈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板书如下:4的倍数
6的倍数
4
8
6
18
16
20
24
30
…
…
↑
4与6的最小公倍数师:对吗?
生(齐答):对!
师皱眉:仔细看一看。
生:中间交叉的地方不能只填最小公倍数,它们公有的地方应填它们的公倍数。
还要填24
36…
师:对!做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准确!(板书:24
36…)
生:我发现4与6的公倍数就是最小公倍数的1倍、2倍、3倍、4倍…,有无数个。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
正是如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法研究最大
公倍数。
生6: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仍能用短乘法。
(生6不服气的走上讲台,边板演边讲。
)
2× 4
6
←只用6乘
3× 4
12
←只用4乘
12
12
师:恭喜你!你终于研究出来了。
生:他是已知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又瞎凑的。
(其他同学异口同声。
)
生:似乎有这种嫌疑。
(生笑)但我们评价别人,要指出不足,更要学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用4乘3,而用6乘2呢?
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把4与6分解质因数,4=2×2,6=2×3,比较4与6的质因数我们发现4比6少了一个质因数3,,因此用4去乘它缺少的3。
6比4少了一个质因数2,而用6去乘它缺少的2。
师:你们小组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能讲得再慢一点吗?
生:我能很形象的讲清楚。
(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
)4与6的最小公倍数肯定要4与6所有的质因数,4=2×2,6=2×3,所以4与6的最小公倍数应含有两个2,一个3,也就是2×2×3=12。
因此要求4与6的最小公倍数只要用(2×2)×3或2×(2×3)。
(学生露出会意的笑容,听课教师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
师:这么难的知识被你讲得形象生动,真了不起!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就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先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找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再找出它们独有的质因数,然后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去乘它们独有的质因数就求出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如下)
4= 2 ×2
6= 2 × 3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一题
提问:为什么用2×3×5×7?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短除法。
出示例2:求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板演并讲解:先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再用3去除,3与5互质。
所以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生讲解师板书)
公有的质因数→ 2
18
30
公有的质因数→
3
9
15
3
5
←互质数
师提问:用什么数去除?除到什么时候为止?把哪些数相乘?为什么?
做一做
用短除法求30与42的最小公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解答过程。
(评析:“探讨求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但学生思维活跃,情
绪高昂,不时有惊人的发现。
教师是如何使这节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呢?我想主要是实现以下“四化”:
1、探索自主化。
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当作灌输的容器,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很多,而且利用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算理很难理解。
教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这样,不同的
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教学情感化。
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
教师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优点,更善于把这种发现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赏识,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探究,自己的发现被关注,被赏识,才会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
3、师生平等化。
教师只是先生—先于学生生成知识,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处在同一互动平台,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在平等的氛围下学生才敢于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也才会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调整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4、评价多元化。
学生自评利于学生反思元认知,学生互评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因此学生能评价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学生评价有时会片面、肤浅甚至偏激。
这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始终围绕着有价值的问题展开。
这节课教师正式调动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反思者。
)
●三、巩固新的知识结构
练习十五第二题前4题第三题第四题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感受
五、作业练习十五第二题后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