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13-07-10T08:46:46.26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贾付华[导读] .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贾付华

(大名县第二中学河北大名 056900)

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更新教育新理念是决定新课标教改成功的基石,树立新型的课堂观念是新课改试验场,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是新课改成功的关键。教育者应当从这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自身文化素养三个方面认真反思当下新课改,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的推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转变。

随着新课改革的深化,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是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1.树立科学的教育新理念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进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这种要求和目的的形成不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忆,而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应当从人文教育,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全球大历史观等四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历史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次课程教学理念,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课标认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注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格、气质和修养,提高人文修养。

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一堂历史课的成败,不但要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对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的培养,这样才能体现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培养探究式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放松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束缚和羁绊,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君子引而不发”,“循循善诱”,作为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在设问回答和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进行激发和正确的引导,以饱满的激情和学生一起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用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更不能对其进行扼杀和禁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理念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地尊重一个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具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学生主体得到凸显,个性得到发展。

在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①由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②从教师权威的讲授转向师生平等的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③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教师只是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于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为被动的客体,故此,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创建灵活、宽松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心态开放、主体性凸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解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要拥有广博的知识

要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必须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相关文化知识,尤其是哲学、地理学和文学。要做好新课程的教学,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因此,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运用评价杠杆,调动师生的共同积极性,才能搞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但是,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收稿日期:2012-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