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而新课改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旨在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主体地、探究性地学习。
在这个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施行策略进行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新课改提倡学生主体地、探究性地学习。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针对这一点,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历史课堂上进行分析性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充分交流和思考。
2. 利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
3. 通过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提炼历史规律,培养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能力。
二、发展多元化的历史教学资源新课改要求发展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发展多元化的历史教学资源:1.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历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投资购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历史教学。
2. 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学校可以组织历史实地考察、博物馆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并且结合社会资源,开展历史主题展览、历史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历史学习资源。
3. 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历史教学范围。
学校可以建立历史教学网站,提供历史学习资料和历史教学视频,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资源。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美国的一位教授说过:“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历史学科绝对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历史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做人与事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悠久生动的历史画卷生硬地分解成年代、数字、事件、人物,只强调学生对史实的记忆,将历史课上成了枯燥、单调、呆板的理论说教课,学生的学习就是依靠教师的强行灌输,对文本的阅读只是限于记忆,整个历史教学枯燥无味,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新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人们对历史教学也更为关注,这既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了思想指导与教学方向,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使历史学科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呢?一、以图学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郑樵在《通志》一书中指出:“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历史是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文字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统一,密不可分。
现行历史教材图片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片,以此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激活历史教学。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礼物来接受,就会积极而主动地完成。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繁重的任务,就会消极对待、被动完成。
图片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对外被迫开辟10个通商口岸。
如果让学生生硬地记忆这10个通商口岸,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即使记住了也是短暂机械记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发展”的改革 目标 。这就 要求教师 改变 过于单一 的教学方 式, 积极探索 能够 充分体现 学生主体地位 , 高学生 自主创 提
新精神和 实践 能力 的教 学方式 , 使学 生由传统 的被动 学习
课 时, 计了有趣 的辩题 , 设 模拟表演 公民大会 的辩 论 , 形
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 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学会
在此过程中应加 强引导, 并培养学生倾 听他人意见 的意识 。
现在新课程 正在 实施 , 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 , 我们面临 的 问题还很 多, 由此衍生的教学观念和 教学理论及方法, 是 指导我们教育教学的法宝 。 只要我们不断学习 , 正转变我 真
们的教学观念和行 为, 深入理解新课程精神 的实质 , 研究学
雪
壳坛 论
2 0 年第8 总第8 期 ) 08 期(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刘 玉才
兖州市第五 高级 中学, 山东 兖州 2 2 0 7 10
普通 高中课程改革实施 以来 , 广大历 史教师围绕新理念 、 新课标 、 新教材积极探索 教学改革 , 构建 了形式 多样 的课堂教
生, 或者一种新 的发 明创造, 往往都是从发现一个 问题开始
的。 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 只有顽强地坚持这种问题 意识的人 , 才能很好地开动 脑筋 , 出创见 。问题意识是创造 性思维 的力量源泉 , 提 是创
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
・
八、 培养学生 自主探 究和合作交流能 力
协 作, 展个性 。 发
但是 ,我们也清 醒地看到 ,不少教师 在设计教学活 动 时, 并没有考虑学 生的实际能力与教学的实际需要 . 而是盲 目追 求活动 的多样化 , 分注重活动 的新颖性 , 重形式 , 过 只 不 重效果 , 存在 明显的形式主 义倾 向。教师为 了让学 生积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历史教学也应随之转变。
本文就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丰富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 高中历史教学也应随之转变。
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 想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应准确全面地领会新课改精神高中历史新课改从课程目标到理念,从课程评价到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体现出时代性和新的价值观。
它提倡学生采用自助学习方式,即“自我导向、激励、监控”。
在课堂上, 不管是老师讲授还是学生探究,皆需老师在切实把握、领会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前提下,认真备课、灵活把握。
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以培养其探究、创新意识, 最终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
[1]在此过程中,老师应本着从课程标准到课本再从课本回到课标的原则。
通常来说,新课改所提倡的新的教育理念会使得教师在短期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不适, 这是正常现象。
但从长远考虑, 我们教师应在思想、行动上支持目前推行的新课改。
不管面临多大困难, 也必须想方设法去克服。
二、新课改的关键是做好基础工作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知识性。
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好与差。
知识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 而能力又以知识作为载体。
基础知识不扎实, 就无法运用知识,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设计新情境就更无从谈起。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巩固、讲授好基础知识,切实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吃透教材。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 既总结了老教材的经验, 又吸收了西方和港台教材编写的诸多优点,适当加入了一些插图、史料,字体有宋、楷体之分, 一改过去教材呆板,真实感缺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缺点, 使教材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编纂的系统性、科学性及美学等原则。
而且现在的教材使教师的才华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摘要:要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才能上好历史课;要在历史课中加强素质教育,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都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需要教师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更新方法如今,新课改的速度加快,我们不得不面对教学改革的问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历史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把握机会,创新教学方法,以便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合理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放宽了各地区的教材制定规则,不少地区开始自行拟定教材,人教版教材就是其中之一。
人教版教材的针对性强,内容新颖丰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
比如《必修2》,教材的主题有八个,主要是中国古代经济、现代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历程,研究现代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以这样一种时代关系为主要编排走向。
新课改要求教材中的每一单元之间都应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连贯性地掌握知识。
人教版教材在课后习题、课后活动设计方面也颇费苦心,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活动,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为我们制订教学方案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提高教材的利用率,有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新课标要求我们通过历史必修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正确的品德价值观,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全面完成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人文情感,最突出的还是爱国热情,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教材,提升总结教材的精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讲到司马迁、曹雪芹、林则徐等人物时,除了介绍他们的生平,还要从他们的内涵思想上去感染学生。
司马迁在最后的岁月里不屈不挠,写成了《史记》;而曹雪芹则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写出了《红楼梦》;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在高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历史教学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使其具备历史观念、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需求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需求分析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历史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分析。
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分析各种可能性,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2.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历史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的背景、文化传承、社会变革等。
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音乐、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使他们能够审视历史、理解历史、洞察历史。
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历史观念,使他们能够反思历史中的偏见和误解,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4.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使其能够运用历史学方法来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
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查阅、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写作能力。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1.渗透性教学设计历史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通过横向、纵向的渗透性教学设计,使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相互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可以将历史与文学、地理、美术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历史背景,通过地理知识解读历史事件,通过美术作品展示历史文化等。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学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正在悄然地改变课堂教育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不但要求历史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向“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转变,而且要坚持终身学习,抛弃过旧陈腐的一些教育理念,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特别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必须适应学生的相关学习行为,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趋势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以期达到师生“教学相长”、“教学双赢”的教育教学目的。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及不断实践,要求我们身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要完成四大转变:第一,完成由单纯进行基础知识传授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转变;第二,完成由僵化的、呆板的、封闭式的思维模式向开放的、社会化的、现代化的思维模式的转变;第三,完成由研究普通的、一般的、共性的历史教育教学教法向研究特殊的、常态的、个性化的历史独立自主的学法转变;第四,完成以考察简单基础知识记忆为主向考察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能力拓展为主的评价体系得转变。
在这四种转变得落实实施过程中,肯定受着陈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
为应对这样的挑战,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和怎样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提高呢?笔者简要谈谈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一、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师德教师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怎样的教育行为。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这样概括教育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这种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树立“教书育人”、“身正为范”的崇高的师德不仅历史教师要有爱国主义的情怀,有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信念,而且也包括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种理解与把握。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高中各科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
尤其是历史科目的改革更是大刀阔斧。
由原来的编年体的编书体例变为模块式教学,并且增加了不少的相关史料,使历史课本上有了一些在学术界已经很成熟的学术观点的渗透。
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新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走好新课改之路,显然是十分迫切和关键的问题。
一、新教材、新特点改变了以往的课程目标,反对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
新教材强调知识和技能,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加入了一些佐证这些结论的史料,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再是干巴巴的只记住历史结论。
过去的课本只是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产生了什么影响;现在则不强调对史实的记忆,而是让学生结合史实,自己得出结论,或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方案以获取历史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从具体课程内容上看,强调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既有基础知识的检验,也有基本能力的考查,还有社会实践的测评。
认真解读课标,把握脉搏不少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新课标,觉得新课标理论性较强,读起来费劲,觉得自己只要吃透教材就行,殊不知教材就是根据课标编写的,不认真研读课标怎么能吃透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新课标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及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管理、教材编写等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这些内容包含了新形势下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我们必须细细研读,才能把握新时代教育的脉搏和方向。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摘要]今年秋季新课改在高一年级全面展开,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教材结构特点和内容体系,理解课标精神。
历史教师还应增加知识储备量,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观念[关键词]新课改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今年通过暑假新课程改革的网上学习和集中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改下教学的艰巨性,挑战性。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实施后,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认真落实“三维目标”贯彻素质教育方针。
我在教学中一举个人教学经验提出自己对新课改后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九点看法:一、教学知识储备和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更新新课改后,原有高中历史教材体系彻底打乱,对教材进行修正补充,尤其是世界古代史,很多历史教师由于多年未讲,知识较生疏,要想讲好就必须增加世界古代史的知识储备,查阅相关资料补充相关历史知识。
对于其他的历史知识和史学前沿的一些新观点也必须深入了解,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料”。
因此,"一标多本"的局面应运而生,这样教师一字一句地讲授教材,学生背熟教材的观念已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了。
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就应在上课之前认真研究“人民版”“人教版”教材,对三个版本的教材重新进行加工整理。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心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直白简单,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也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利用现实素材,营造现实情境也是教学的必需。
如观看影片《鸦片战争》使大家对这段历史发展有更深的认识。
通过电视剧《亮剑》体会抗战时国共关系发展。
另外,通过我们当地路德堂,介绍西方天主教的传入内地,这种现实与结合的情境容易缩进雨学生的思维距离,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
二、教师应专研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精讲新课改后,作为一线教师我感觉教学容量增加了,从中国史到世界史,专题式编排,使我很不习惯,容量增加了课时并为增加,在教学中常感时间不够,到半期了九个专题才讲三个专题,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回头想想,我觉得作为教师没能很好理解新课改总是力求面面俱生怕吧知识点落下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是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重知识、系统到重方法、专题。
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搭建问题式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采用多元综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一、教学理念1.从重知识到重方法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侧重于对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改理念下,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习方法的传授。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找准方向、自主归纳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掌握基本史实和观点,加强运用能力训练以及学会探究新知识。
2.从重系统到重专题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对历史的各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其优点是注重历史知识的连续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但过分强调政治史,对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知识讲解不够,知识点太多、太繁琐。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将历史细分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几个专题模块,学生能够针对不同专题,开展有效学习。
二、教学策略1.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合理的提问能够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搭建有效的问题式教学模式,通过提出合理的历史问题,鼓励学生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还要注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历史教学多是以老师的口头讲授为主,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性。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如:通过排演历史剧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多元综合的教学评价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相互间的评价,甚至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教学也要适应新的要求,实现新课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们有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启发。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突出批判性思维。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历史事件本身,还应该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时,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的背后原理及对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学需要重视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来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为主导,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担当主体地位。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跨学科的整合,注重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希望广大历史教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示例: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历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一
再分配给各位组员 ,每个组员思考过后写出 自己的答案 , 再
一
起讨论分析 , 最后 由小 组长总结反馈给 老师 。 通 过这 种方
式得出 的结论 十分全 面 , 学生敢于提 出 自己的见解 , 对 于一
的评 价结合起来 , 评价教 师的教学质量 的优 劣 , 促进 教师的 认识 、 发展 、 完善 , 从 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 教师要注意小组合作学 习 历史新课程改革既是历史科 目上 的一场革命 , 也是教育 的任务应是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内 , 而且对于学生 的思维 拓展 史上 的一场革命 ,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 等能力应 有一定帮助 。 教师要 合理 的分配组 员 , 不 能把优生 抓住机 遇 , 与课 程改革一起推进 自己的历史教学 , 为学生 的 分在一起 , 差生 分在一起 , 要仔 细斟 酌 , 考 量学生 的优缺 点 , 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口 合理分 配 , 同时要保证活动 开展的有序性 和有效性 。 比如教
比如 , 对学生的评价 。 学 生 的学 业 成 绩 不 再 是 和 以 往 一
在讲 台上通过板 书讲解 ,学生在课桌上通过抄写笔记记住 ,
教学方法单调乏味 。 新课标 则规定在历史教学 中必 须充 分利
样占 1 0 0 %, 它 可 以占 4 5 %或是 其他 。 学生 的道 德 品质 占一 部分 , 学生的实践能力 占一部分等 , 通过各个方面 的考察综 合评价学生 , 还可 以进行 学生之间 的互评 , 从学生 的评 价 中
、
些难 点 , 组员之间也 能互相解释 , 帮助 , 能够高效率的让学生 学到新知识 , 对于一些重 点知识脉络更加清 晰 , 有利 于提高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法
新 课 程 改 革 下 的 高 中历 史 教 学 法
700 陕 西省 高 陵县 第一 中学 120 侯 琳
【 摘 要】 这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 史教学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表现 为: 新课 程改革下的历 史教 学应 该侧 重 学 习综合 素 质的提 高和创 造 性 思 维的 培 养 , 育 实 实在 在 的 人 。 因此 日常 教 学 中, 培 需要 指 导 学生 开展 研 究性 、 究 探 性 , 织 学 习进 行课 堂讨论 ; 用 现 实参与 法进 行 历 史教 学 , 励 学 生发 现 历 史规 律 , 组 采 鼓 并解 决现 实 问题 ; 行 开放 式教 学和 评 价 的 尝 进 试 , 养 学生创 造性 思维 能力 也非 常 重要 。 培 【 关键词】 历史教 学 探究性 学习 创造性思维 思辨能力 联想式教学法
教师 在 帮助 学生 建 立相 对完 整 的 主体 知识 体系 和弄 清历 史 事件 之 间 的内在 联 系 的前 提 下 , 导 学 生就 某 一 问 题 进行 灵 活 引 的、 开放 的联 想 、 迁移 和 重 组 , 加 深对 知识 的理 解 或说 明新 的 以 问题 , 便是 联想 式 的 教学 方式 。具体 方法 主要 表 现 为结 合 其 这 他各 学科 知识 和 结合 课 外 知识进 行 历史 教 学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创新空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施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目标、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一、历史教学目标的理念更新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更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自主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历史教学目标的理念上,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历史。
更多的让历史教学成为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历史实践性思维、历史思辨性思维的过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理念。
二、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在为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历史教学目标的需求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在新的历史教学方法中,要更多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主动获得历史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
所以,可以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多样化、个性化教学,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在新的历史教学方法中,教学手段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中,要尽可能地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注重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使历史课堂能够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PPT、影视资料、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给学生更形象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高中历史教育成果也尤为丰富。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课程目标等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教育部出台了第一份独立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使高中历史课程设计出一定的层次性、时代性、开始重视研究性学习,并且编写出版了面向21世纪的高中历史教材和教辅。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2.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注重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5.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要有利于历史教学的改进。
改革传统单一的历史学业评价方法,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以及考试等,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①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历史教育的课程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有以前单一的对知识的掌握,现在还着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为顺应时代潮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
其课程标准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基本目标。
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把思想感情教育目标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统一起来。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历史老师也都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但是,是否我们的历史课堂都符合历史课改的新理念呢?结合新课改以来,自己在历史课堂的所见所闻和教学实践,谈一下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一点思考。
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
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
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习。
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
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
从“主演”变为“导演”。
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
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规定,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国高中历史课程将进行改革。
本文件详细介绍了2024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规律,增强历史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观念、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2. 近现代史: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3. 当代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当代史等。
4. 专题史:包括思想文化史、经济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科技创新史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研究、讨论式研究和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4.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保障1. 教材编写: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具有时代特色、科学性、可读性强的历史教材。
2. 教师培训: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
3. 教学设备:加大投入,完善历史教学设施,为课程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4. 政策支持: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给予足够的支持,确保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结语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认真贯彻执行本课程标准,为提高我国高中历史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为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理念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批判思维和历史素养的培养,形成了多元、开放、探究的基本教学理念,这为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生为本的个性发展观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历史领域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科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二、批判思维的培养批判思维是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信息、理性对待问题并提出合理观点的重要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历史学习者。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审视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可能的改变,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不同观点和立场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质疑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具备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学科基本知识、方法、技巧的掌握,并能够运用并拓展课堂所学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历史教育重视历史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学科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知识和技能。
同时,历史教育要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涵,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意识,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多元、开放、探究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开放、探究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开放的教学态度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年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历史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特制定2024年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让学生通过研究历史,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规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他们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样文化、关注人类命运的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阶段。
重点关注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以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阶段。
重点关注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转折点。
3.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
重点关注各文明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科技成就、对外交流等方面。
4.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阶段。
重点关注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转折点。
5. 当代世界包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多极化、科技创新、国际恐怖主义、环境保护等方面。
重点关注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国际形势、各国政策等。
三、教学建议1. 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历史实物等,丰富教学形式。
3. 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 注重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与现实。
四、评价与反馈1.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阶段测试、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2. 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13-07-10T08:46:46.26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贾付华[导读] .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贾付华
(大名县第二中学河北大名 056900)
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自身的文化素养。
更新教育新理念是决定新课标教改成功的基石,树立新型的课堂观念是新课改试验场,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是新课改成功的关键。
教育者应当从这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自身文化素养三个方面认真反思当下新课改,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的推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转变。
随着新课改革的深化,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是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1.树立科学的教育新理念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进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而这种要求和目的的形成不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忆,而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应当从人文教育,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全球大历史观等四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历史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这次课程教学理念,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标认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注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格、气质和修养,提高人文修养。
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不但要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对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的培养,这样才能体现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培养探究式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更重要的是放松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束缚和羁绊,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
“君子引而不发”,“循循善诱”,作为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在设问回答和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进行激发和正确的引导,以饱满的激情和学生一起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能用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更不能对其进行扼杀和禁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理念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地尊重一个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具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学生主体得到凸显,个性得到发展。
在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①由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②从教师权威的讲授转向师生平等的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③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
教师只是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于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为被动的客体,故此,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创建灵活、宽松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心态开放、主体性凸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解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要拥有广博的知识
要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必须要拥有广博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
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相关文化知识,尤其是哲学、地理学和文学。
要做好新课程的教学,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
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
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
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
因此,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
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运用评价杠杆,调动师生的共同积极性,才能搞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
但是,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收稿日期:201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