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十二章1
有机化学第12章 羧酸
四、α-H的卤代反应
羧酸的α-H可在光、碘、红磷、硫等催化剂存在下被溴 或氯取代生成卤代酸。
RCH2COOH
Br2 PΔ
RCHCOOH Br2
Br
PΔ
Br R-C-COOH
Br
控制条件,反应可停留在一取代阶段。
CH3CH2CH2CH2COOH + Br2
P Br2 70 ℃
实质上并非两者的简单组合
醛酮中 C O 键长 0.122nm
醇中
C OH 键长 0.143nm
O HC
OH
(甲酸)
0.1245nm 0.1312nm 电子衍射实验证明
O RC
O-H
P-π 共轭体系
RC sp2 杂化
O OH
O RC
OH O HC OH
O RC
O
O 0.127nm HC
O 0.127nm
O RC
O
O HC
O
羧酸的化学性质
H
脱羧反应
O
RCC
羟基断裂呈酸性
H
OH
α H 的反应
羟基被取代的反应
一、酸性
羧酸具有弱酸性,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RCOOH
RCOO + H+
乙酸的离解常数Ka为1.75×10-5 , pKa =4.76 甲酸的Ka=2.1×10-4 , pKa =3.75 其他一元酸的Ka在1.1~1.8×10-5之间, pKa在4.7~5之间。 可见羧酸的酸性小于无机酸而大于碳酸(H2CO3 pKa1=6.73)。
oocoh形式上看羧基是由一个和一个组成coh实质上并非两者的简单组合醛酮中coo01245nm键长0122nmhc01312nmoh醇中coh甲酸电子衍射实验证明键长0143nmoorcohrc2ohp共轭体系sp杂化ooorcrcrcohoooo0127nmohchchcohoo0127nm羧酸的化学性质h脱羧反应orcc羟基断裂呈酸性ohhh的反应羟基被取代的反应一酸性?羧酸具有弱酸性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259第十二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思考与练习12-1简述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它是如何分类的?萜类化合物具有异戊二烯的基本单位,其分子结构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分子结构头尾相连接而成的低聚合体或其衍生物。
根据分子中所含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萜类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
其中单萜又根据其碳架分为开链单萜(如香叶烯)、单环单萜(如苧烯)和二环单萜3类。
12-2维生素A 与胡萝卜素有什么关系?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在动物体中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所以胡萝卜素又称为维生素A 原。
维生素A 属于二萜,胡萝卜素属于四萜。
12-3象形字“甾”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角甲基?什么是甾核?什么是正系、别系?什么是α-、β-构型?甾族化合物又称为类固醇,指环戊烷并全氢化菲的衍生物。
这类化合物含有4个环和3个侧链,所以用象形文字“甾” 表示。
“田”代表4个环,“<<<”代表3个侧链。
一般将C 1~C 19部分称为甾核,18、19为角甲基。
若C 5上的氢原子与C 10上的角甲基在环的同侧,称为5β-系(也叫正系),属于β-型;若C 5上的氢原子与C 10上的角甲基在环的异侧,称为5α-系(也叫别系),属于α-型。
12-4简述甾族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它是如何分类的?甾族化合物按其基本碳架结构可分为甾烷、雌甾烷、雄甾烷、孕甾烷、胆烷、胆甾烷、麦角甾烷、豆甾烷。
也可以根据其天然来源和生理作用并结合结构分为甾醇类、胆甾酸类、甾族激素类、甾族皂素类、强心苷类与蟾毒等。
12-5 胆甾酸与胆汁酸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胆汁酸盐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在大部分脊椎动物的胆汁中含有几种结构相似的酸,叫做胆甾酸。
其中最重要的是胆酸,其结构式如下:在胆汁中,胆酸多与甘氨酸或牛磺酸(H 2NCH 2CH 2SO 3H )通过酰胺键结合成甘氨胆酸或牛磺胆酸。
这种结合胆酸称为胆汁酸。
甘氨胆酸 牛磺胆酸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ABCD181920212223242526272829HO COOHOHOH HOCONHCH 2COOHOHOHHHOCONHCH 2CH 2SO 3HOHOHH胆汁酸盐的生理作用是降低小肠液的表面张力,使油脂乳化,促进小肠的消化与吸收。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定义: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Carboxylic Acid),其通式为RCOOH ,其中R-可以是烷基或芳基。
羧酸的羟基被其它基团取代的化合物称为羧酸衍生物(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第一节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 结构1. 羰基C 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三个sp2杂化轨道形成的三个σ键在同一平面上,键角大约为120度。
2. 键长:C=O 双键键长为123pm ,C —O 单键键长为136pm 。
3. p –π共轭:碳原子的P 轨道和羧基氧的一个P 轨道相互交叠形成π键。
4. —COO-结构:羧基离解为负离子后,负电荷就完全均等地分布在O —C —O 链上,即两个C —O 键键长完全平均化。
0.127nmCHOO0.127n m二、 分类1、根据羧基羧连接烃基不同,将羧酸分为脂肪、脂环和芳香羧酸。
2、根据羧酸分子中所含的羧基数目不同,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三、 命名1、 羧酸常用俗名:通常根据天然来源命名。
如:HCOOH 蚁酸,HOOC —COOH 草酸。
2、 IUPAC 命名法:与醛的命名相同,即选择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靠近羧基一端开始编号;对于脂环酸和芳香酸,则把脂环或芳环看作取代基来命名;多元羧酸,选择含两个羧基的碳链为主链,按C 原子数目称为某二酸;如有不饱和键角要标明烯(或炔)键的位次,并使主链包括双键和叁键。
例如:COOHCH 2CH 2CH 2COOH环已基甲酸4—环已基丁酸CH 3(CH 2)7CH=CH (CH 2)7COOH 9—十八碳烯—酸(俗称油酸)第二节 羧酸的物理性质 一、 溶解性羧酸分子可与水形成氢键,所以低级羧酸能与水混溶,随着分子量的增加,非极性的烃基愈来愈大,使羧酸的溶解度逐渐减小,6个碳原子以上的羧酸则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 熔沸点1、 熔点:随着C 原子的增加呈锯齿状的变化。
有机化学徐寿昌第二版第12章醛和酮核磁共振
◆醛酮的红外光谱
羰基化合物在1680~1850cm-1处有一个强的羰基伸 缩振动吸收峰。醛基C-H在2720cm-1处有尖锐的特征 吸收峰。
乙醛的红外光谱
1
2
羰基若与邻近基团发生共轭,则羰基吸收频率降低: 苯乙酮的红外光谱
12.4.1 亲核加成反应 ◆烯烃的加成一般为亲电加成. ◆醛、酮的加成为亲核加成,易与HCN、NaHSO3、
R1 R2
例如:
C=C
R1 R2
+Ph3P=O
=O + Ph3P=CH2
=CH2
CH3CH=CHCHO+ Ph3P=C(CH3)2
CH3CH=CHC=C(CH3)2
该反应1945年由德国化学家Wittig发现,对有机合成特别是 维生素类的合成做出了巨大贡献。1979年Wittig 在82岁时获得了 Nobel化学奖.
◆反应历程(亚硫酸氢根离子为亲核试剂):
O
◆ -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 被氰基取代,生成 -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 产率也比较高。
PhCHONaHSO3PhCHSO3NaNaCNPhCHCNHCl/△ PhCHCOOH
OH
OH
OH
பைடு நூலகம்
◆醛酮与NaHSO3的加成反应活性: 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环戊酮>苯乙酮(不反应).
◆希夫碱还原可得仲胺。在有机合成上常利用芳醛与 伯胺作用生成希夫碱,再还原来制备仲胺。
⑦醛酮与Wittig试剂的加成:
Wittig试剂为磷的内蓊盐,即磷叶立德.由三苯基磷 与卤代烷反应得到磷盐.磷盐与碱作用得到Wittig试 剂: Ph3P+—C-R1(R2). 反应通式为:
第十二章-重排反应
Wolff 重排可能经 Carbenes 中间体。
=
=
=
=
O
O
R C CH N N ( N2 ) R C CH +
有时可分离出烯酮:
R'OH NH3 R'NH2
RCH2COOR' RCH2CONH2 RCH2CONHR'
O
C6H5
C
C
N2
110℃ ( N2)
C6H5
O C6H5 C C
C6H5
(C6H5)2C =C=O
后攻打到迁移终点。 c. α-氨基醇在亚硝酸作用下也可发生类似旳重排。
重排机理:
R1 R2 R C C R3 H+
HO OH
R1 R2
R C C R3 HO +OH2 R2
R C C R3 HO R1
+
R1 R2
H2O
RC
C
R3 重排
R
+
C
+
HO
HO
R2 H+ R C C R3
O R1
R2 C R3 R1
CH3
CH3
+
1,2-甲基迁移
+
CH3 C CH CH3
CH3 C CH CH3
产物
CH3
CH3 3o 碳正离子
CH3
+
CH3 C CH Ph
CH3
+
CH3 C CH Ph
CH3
CH3
2o 碳正离子 产物
阐明苄基型碳正离子在苯环旳影响下, 比叔碳正离子更稳定。
(2)氢迁移
CH3CH2CH2Br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N H
100℃
N
H
3.磺化+ H2SO4 H2SO 付4—克反应
N
发烟 220℃ N
SO 3H SO 3H
150~200℃ +(CH 3CO2O )
COCH 3
N H
N H
H2 Pt
HA c
N
01
N H
二、加成反应 H2 Pt
N H
180℃ 产物为仲胺, N H
Zn
HAc
N
N
H
H
02
不具有芳香性
01
烟酸
04
N
N
CH 3
烟碱(尼古丁)
二、嘧啶极其 衍生物
OH N
O HN
NH 2 N
HO N 尿嘧啶 U OH N
HO N 胸腺嘧啶T
ON H
HO N 胞嘧啶 C
O
CH 3
HN
CH 3
ON H
NH 2 N
ON H
4 5
一、吲6哚及其 衍生物 7
3
2
N1 H
吲哚
6 稠杂环化合 物
CH2COOH
N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氧化反应
CH 3
N
HNO 3
02
五元杂环是富电子的芳杂环,和氧 化剂作用,常导致
环的破裂或发生聚合作用得到焦油状 聚合物。
COOH
六元杂环是缺电子的芳杂环,一般对
氧 化N剂 相 当 稳 定 。
HN3O
COOH
回流
COOH
N
N
四、酸碱性
在吡咯分子中,由于氮上未共用的孤对电子 参与环上的共轭体系,使氮上电子云密度降 低而减弱对质子的吸引力,使得这个氢原子 能以质子的形式解离,所以吡咯表现出一定 的弱酸性(pKa=15)。
有机化学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NH2 对氨基苯磺酸
4.命名芳胺时,当氮上同时连有芳基和脂肪烃基时, 应在芳胺名称前冠以N– ,明确取代基位置。
NHCH3 N(CH3)2 CH3 NCH2CH3
N-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5.氨基连在侧链上的芳胺,一般以脂肪胺为母体来 命名
CH2CH2NH2 2-苯乙胺
(二)氨与醇或酚反应
Al2O3 350~400℃,0.5MPa
CH3OH + NH3
CH3NH2 + (CH3)2NH + (CH3)3N + H2O
OH
+ NH3
(NH4)2SO3 150℃,0.6MPa
NH2
+ H2O
二、由还原反应制胺
(一)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这是制备芳胺常用的方法。 (二)醛和酮的还原氨化 醛和酮与氨或胺反应后,再进行催化氢化,称为醛 和酮的还原氨化。
NH2 MnO2,H2SO4 ~10℃ O O
§12—4 季铵盐和季铵碱
一、季铵盐 叔胺与卤代烷反应,生成季铵盐。 季铵盐是无色晶体,溶于水,不溶于非极性
有机溶剂。 季铵盐的最重要用途是用作阳离子表面活性 剂和相转移催化剂
二、相转移催化剂
(一)含义ຫໍສະໝຸດ 当两种反应物互不相溶时,就 构成了两相。由于反应物之间不容易接触, 反应较难进行,甚至不发生反应。若加入一 种催化剂使反应物之一由原来所在的一相, 穿过两相之间的界面,转移到另一相中,使 两种反应物在均相中反应,则反应较易进行。 这种催化剂叫做相转移催化剂。
(三)与叔胺反应 脂肪族叔胺在强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形成盐。芳 香族叔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氨基对位取代的亚硝 基化合物(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第12章羧酸
C O + H2O
C
O
邻苯二甲酸
邻苯二O 甲酸酐(100%)
羧酸的钠盐 酰氯 共热
O
O
OO
CH3 C O Na + CH3CH2 C Cl CH3 C O C CH2CH3 + NaCl
混合酸酐的生成
(3) 酯的生成和酯化反应机理 羧酸 醇 在强酸催化下 酯
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 O
+ H2O
(92%)
制备乙酸、苯甲酸的工业方法
(2) 由一氧化碳、甲醇或醛制备
CO与NaOH水溶液作用,生成HCOOH:
CO + NaOH
~210℃ ~0.8 MPa
HCOONa H2SO4
丙醛氧化法:
HCOOH
CH3CH2CHO +
1/2
O2
(CH3CH2COO)2 0.1 MPa,
Mn
甲醇法:
CH3 CN
H2O, H2SO4 ~85%
CH3 COOH
12.3.4 Grignard 试剂与CO2作用
Grignard 试剂的羧化作用 (carbonation)
(CH3)3C MgCl + O C O
O
C(CH3)3
H3O+
C O MgCl
(CH3)3CCOOH
反应特点:
• RX RCOOH
• 增长1个C的碳链
O C6H5 C 18OCH3 + H2O
羧酸
醇
酯化反应机理:
第一步 羰基质子化:
O R C OH H+
OH R C OH
酯
OH R C OH
第二步 醇分子对质子化羰基的亲核进攻:
有机化学第12章 醛和酮
离反应体系,才得到醛。
CH3CH2OH
K2Cr2O7/ H+ 50℃
CH3CHO
由仲醇氧化制得的酮不易氧化,此法更适宜制备酮。
有机化学
醛酮
16
CH3(CH2)6CH2OH
CrO3 . 吡啶 CH2Cl2 ,25℃
CH3(CH2)6CHO
95%
H3C CH CH CH2OH
巴豆醇
CrO3 . 吡啶 H3C CH CH CHO
O
CHO
CH3O
C CH3
OH
4-甲氧基苯乙酮
2-羟基苯甲醛 水杨醛
CHO
3,8-二甲基-2,7-壬二烯-1-醛
柠檬醛
O
5-甲基-2-异丙基环己酮
有机化学
薄荷醛酮酮
12
二、醛酮的制法
1、烯烃氧化 (双键、H氧化)
R CH
C R' ① O3 R'' ② Zn/ H3O+
R CHO
+
O
R' C
R''
H2C C CH3
命名(羰基碳不计入烃基)。如:
H3C
O C CH2CH3
甲基乙基酮 甲乙酮
O C CH2CH3
苯基乙基酮
苯乙酮
O CH2CH3 苯基乙基醚
苯乙醚
原因:系统命名也有“苯乙酮”,结构与此结构不同。
有机化学
醛酮
7
(2)系统命名法
醛酮的系统命名与醇的系统命名相似。
A: 脂肪族醛酮的命名
脂肪醛的命名与伯醇的命名相似,脂肪酮的命名 与仲醇的命名相似。
环己酮1环己基2丙酮1苯基1乙酮苯乙酮苯基甲基酮巴豆醛肉桂醛chocho3苯基丙烯醛苯基丙烯醛2丁烯醛丁烯醛有机化学124甲基2正丙基戊醛4甲基3乙基26庚二酮4甲氧基苯乙酮2羟基苯甲醛水杨醛choohcho38二甲基27壬二烯1醛5甲基2异丙基环己酮柠檬醛薄荷酮cho有机化学131烯烃氧化ch二醛酮的制法双键h氧化有机化学142由炔制备炔烃水合ohchhgo分子内重排chchchohchcchcocl164含h的醇的氧化和脱氢h氧化常用氧化剂
有机化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 醛、酮 1、(1)3-甲基戊醛 (2)2-甲基-3-戊酮 (3)甲基环戊基甲酮 (4)间甲氧基苯甲醚 (5)3,7-二甲基-6-辛烯醛 (6)α-溴代苯乙酮 (7)乙基乙烯基甲酮(8)丙醛缩二乙醇 (9)环己酮肟 (10)2,4-戊二酮 (11)丙酮-2,4-二硝基苯腙(2)(1)(3)(4)C O CH 3CH 3O CH 2CH 2CHO OH CH 3CH=CHCHO 2、 (6)(5)(7)NHN=CH 2CH 2CH 2COCH 3(CH 3)2C=NNHCONH 2(10)(9)(8)CHO OHCH 3CHBrCHOO OO4、(1)CH 3CH 2CH 2OH (2)CH 3CH 2CH (OH )C 6H 5 (3)CH 3CH 2CH 2OH (4)CH 3CH 2CH (OH )SO 3Na (5)CH 3CH 2CH (OH )CN(6)CH 3CH 2CH (OH )CH (CH 3)CHO (7)CH 3CH 2CH=C (CH 3)CHO(10)(9)(8)OCH 3CH 2CHO CH 3CH 2CH 2OHCH 3CHBrCHO(13)(12)(11)NHN=CHCH 2CH 3CH 3CH 2COONH 4 , Ag CH 3CH 2CH=NOH(2)(1)C H 3CH 2OHCH 3COONaCH 3CH=CHCHO H 2O ++5、(3)(5)(4)CH 3COOH CH 3CH 2OH HOOCCOOHHCOONa +(3)(2)(1)(4)CH 2(OH)CH 3COONa OMgBr3COCH 3O 2N+CHCl 3OH 36、7、(1)(3)(6)(7)能发生碘仿反应 ;(1)(2)(4)能与NaHSO 3发生加成反应, 8、(1)CF 3CHO > CH 3CHO > CH 3COCH 3 > CH 3COCH=CH 2 (2)ClCH 2CHO > BrCH 2CHO > CH 3CH 2CHO > CH 2=CHCHO 9、(1)加2,4-二硝基苯肼 (2)加托伦试剂 (3)碘仿反应 (4)饱和NaHSO 3水溶液 (5)2,4-二硝基苯肼 (6)碘仿反应 10、只给出主要产物,反应式略:(2)(1)CH 3CH 2CH 2CHCHCHO OH2CH 3CH 3CH 2CH 2CHCHCH 2OHOHCH 2CH 3CH 3OOOH,,,(3)(CH 3)2CBrCHO CH OC 2H 5OC 2H 5(CH 3)2C CHCH(CH 3)2(CH 3)2CCHO,,,(CH 3)2CBr CHOC 2H 5OC 2H 5MgBr(4)OMgBr CH 3OH CH 3①H+,△② B 2H 6 , H 2O 2/OH ,,,-(1)CH 3CH=CH 2CH 3CH 2CH 2BrNaC≡CNaCH 3CH 2CH 2C≡C 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OCH 2CH 2CH 2CH 3HBr2322242411、也可通过格氏试剂增碳、水解、氧化得到。
有机化学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伯胺 1 o胺
CH3 H 3C
CH3
Cl
CH3 H 3C
C
CH3
对比
H 3C
C
叔醇 3 o醇
OH
C
NH2
CH3
CH3
伯胺 1 o胺
叔卤代物 3 o卤 代 物
N H 4C l
铵盐
R 4N
季铵盐
C l-
R 4N
季铵碱
OH8
2. 分类
脂肪胺 CH3 NH2 (C H 3 ) 2 N H N H 2C H 2C H 2C H 2C H 2N H 2 二元胺 芳香胺 NH2 NH2
甲胺
9
C H 2C H 3 NH CH3 N CH3
N -甲 基 苯 胺
N -甲 基 -N -乙 基 苯 胺
(2) 氨基作取代基(复杂胺)
COOH CH3
CH3 CH
C H C H 2C H 3 NH2 NH2
2 -甲 基 -3-氨 基 戊 烷
对氨基苯甲酸
10
(3) 季铵盐、季铵碱命名
CH3 H 3C N CH3 Cl
S O 2C l
+ R 2N H
S O 2N R 2
N aO H 不溶
N ,N -二 取 代 磺 酰 胺 S O 2C l
+ R 3N
不反应
用处: 鉴别伯、仲、叔胺 分离伯、仲、叔胺
18
6. 与HNO2反应
(1) 1o 胺
R N H 2 + N aN O 2 + H C l (H N O 2 ) N 2 + H 2O + 醇 + 烯 + 卤 代 烃
产率不高(用 ArN2 SO4H 较好) 有偶联副反应(酸性不够时易发生)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缩合反应(含本章总结习题课)
当α C
NaOC2H5 , NaOH
H 只有一个时, 不易反应, 须加强碱:
(C6H5)3CNa , LDA, 叔丁醇钠 等.
4.2 混合酯缩合反应
一般选用
一个酯有 α H 一个酯没有 α H
用强碱
O C
OCH3
+ CH3
O C
NaH
OCH3
H+
O
O
C CH2 C OCH3
+ CH3OH
OO
O
C2H5O C C OC2H5 + CH3CH2C OCH3
O
O
NaOC2H5
CH3 C OC2H5 + CH3 C CH3
O
O
CH3 C CH2 C CH3 + C2H5OH
O
NaNH2 CH3I
O
不对称酮的酰基化及烃基化的区域选择性:
1.热力学控制:用三甲基氯硅烷实现
O CH3 (C2H5)3N
DMF
(CH3)3SiCl
CH3Li
O-Li+ CH3
CH3I
CH3COOH + HCHO + H N
H+ CH2COOH CH2 N
( HOOCCH2CH2
N
)
OH + HCHO + H N
OH H+
CH3CN + HCHO + H N
CH2 N H+
NCCH 2CH2 N
不对称酮 曼尼希碱
得 混合物. 霍夫曼消除反应
NCCH2CH2 N 或 碱 NC-CH=CH2 + H-N
2EtOEtOH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十二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CH2=CHOCOC2H5
丙二酸二乙酯
醋酸乙烯酯
12.9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2.
一、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 • 加成-消除历程:
O 1) R C L O
+
Nu
R C Nu L 亲 亲亲 亲
O 2) R C Nu L:-X,-OCOR,-OR,-NH 2 L R
O C OH HO
O C
O C OH
pKa
4.76
3.75
1.23
2、α-H卤代
• 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反应
Br2/P
Br CH2COOH CH2COOH Cl
CH3COOH
Cl2/S
CN
NaCN
CN
H+/H 2 O
RCHCOOH X
① OH
+
-
RCHCOONa OH RCHCOONa RCHCOONa NH 2
②羧酸氯化水解
RCH2COOH Cl2 P RCHCOOH Cl OH .H2O RCHCOOH OH
2、β-羟基酸
• ① 通过次卤酸(p.55)
OH
HOCl
OH Cl
NaCN
OH
R
R
R
CN
1) NaOH
2) H
+
R
COOH
② Reformasky反应
Zn+BrCH2COOC2H5 RCHCH2COOC2H5 OZnBr 无 RCHO ZnBrCH2COOC2H5 .H2O RCHCH2COOH OH
.H2O H
+
三、化学性质
1、酸性
有机化学——第12章糖类化合物
葡萄糖单元是通过α-1,4-苷键相连。与直链不同的是,每隔20-25
个葡萄糖单元,就有一个以α-1,6-苷键相连的支链。
α-1,6-苷键
α-1,4-苷键
32
性质:
(1) 水溶性: 热水
直链淀粉:溶解 支链淀粉:糊化
(2) 水解性:大分子 淀粉 蓝糊精
小分子 无色糊精 麦芽糖 D-葡萄糖
红糊精
(3) 显色反应:
-苷键
甲基 - -D-吡喃葡萄糖苷 20
6、酯化反应
应用制备酯的通用方法可以在糖中的每一个有羟基的位点发生成 酯反应。
快 Ac2O NaAc 0oC 无水 ZnCl2 Ac2O 0oC 慢 100oC 相对较快 -D-吡喃葡萄糖 -D-吡喃葡萄糖 快 Ac2O NaAc 0oC Ac2O, NaOAc 100oC相对较慢
鼠李糖 (C6H12O5)
戊糖 根据碳原子数不同: 己糖 单糖 (monosaccharides) 分类: 根据羰基的不同: 醛糖 酮糖
低聚糖 (Oligosaccharides) 2-10个单糖
多聚糖 (Polysaccharides) > 10 个单糖
2
第一节 单糖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除丙酮糖外,所有单糖都有旋光性。多数单糖有变旋现象。
14
五、单糖的化学性质: 1、碱催化的异构化反应
15
2、氧化反应
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概念:
凡是对斐林试剂、托伦试剂、本尼迪试剂呈正反应的糖称为还 原糖,呈负反应的糖称为非还原糖。 醛糖具有醛基(或半缩醛羟基),可以被弱氧化剂氧化;酮糖在碱 性条件下发生互变异构形成醛糖,也可被氧化。
黄原酸纤维素:
35
纤维素酯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影响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仍然是
空间位阻)
(3-4) 酸催化水解过程
O R C OR' H
+
OH R C OR'
+
HOH R C
O H2 OH OR'
+
质子转移
R C
OH OH O R` H
+
-R'OH R C
OH OH
+
O H
+
R
C
+ H+ OH
(3-5)少数酯:酸催化水解为烷氧键断裂
O C R OCR'3 R + OH C O CR3' R OH C O
O C R OH
OH C NH
(5-1)酸催化水解过程
H+ RC N OH
互变异构 -H+
H2O RC NH O R
OH2 -H+ NH
R
NH
R
NH2
◆ 控制条件,腈部分水解.
CN N N H O 浓 H2SO4 N N H CONH2 O
6、醇解
① 酰卤的醇解: 很易进行
O (CH3)3CC Cl + OH O N (CH3)3CC O
2、酸酐、酯和腈
① 多元醇酯称为某醇某酯
② 腈的主链碳原子个数应包括-CN中碳原子
O C O O C O O O
苯甲酸酐
丁二酸酐
CH3 O
CN O
3-甲基-4-丁内酯
苯甲腈
3. 官能团选为母体化合物的优先顺序为: RCOOH > RSO3H > (RCO)2O > RCOOR’ > RCOX > RCONHR’ > RCN> RCHO > RCOR’ > ROH> ArOH > RNHR’ > ROR’
第十二章酮与醛(修改)
CH3-C-CH2-C-CH3
2,4-戊二酮 (-戊二酮)
12.2 醛酮的制法
12.2.1 醇的氧化和脱氢
• 伯醇和仲醇氧化或脱氢反应,可分别生成醛、酮。
例1: CH3CH2OH
K2Cr2 O7+H2S O4
[O ]
CH3CHO
例2:
OH
CH3CH2CHCH3
OH
CrO3 H2SO4 Na2Cr2O7
反应历程(亚硫酸氢根离子为亲核试剂):
•该 反 应 亲 核 中 心 是 硫 原 子 , 是 个 可 逆 反 应 ,
所得加成产物在酸或碱存在下水解为原来的醛、酮,因此该反 应可用来分离提纯某些醛、酮:
• -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被氰 基取代,生成 -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产率也 比较高。
O
CH3CH C CHCH3
Br
Br
2,4-二溴-3-戊酮 (,-二溴-3-戊酮)
CH CH CHO
3-苯基丙烯醛 (β -苯基丙烯醛)
CHO
3,3-二甲基环己基甲醛
3、二元酮命名时,两个羰基的位置除可用数字标明外, 也可用、、…表示它们的相对位置, 表示两个羰 基相邻, 表示两个羰基相隔一个碳原子:
• 酰基是间位定位基,甲基,甲氧基为邻对位取代基。 • 在AlCl3-Cu2Cl2催化剂下,芳烃与CO、HCl作用可在 环上引入一个甲酰基的产物,叫 伽特曼-科赫反应 。
补充1:完成下列转换
伽特曼-科赫反应
补充2:完成下列转换 傅-克酰基化反应
伽特曼-科赫 反应
氯甲基化反应
12.2.5 芳烃侧链的氧化(了解) • 芳烃侧链上的-活泼易被氧化.
-羟基酸 -氨基醇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12章: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OH Br2 / CCl4 HO HO
Br N
OH Br
NH2
20℃
NH2
OH
N
室室
+
N
Br HO
N
19:46
③亲核取代反应
发生在α位 发生在 位
19:46
④氧化与还原反应
氧化难、 氧化难、还原易
19:46
(哌啶)
19:46
4、重要的衍生物 、 ①维生素pp 维生素
维生素pp促进组织新陈代谢,降低血中胆固醇。 维生素 促进组织新陈代谢,降低血中胆固醇。体内缺 促进组织新陈代谢 乏维生素pp时 乏维生素 时,可引起糙皮病
19:46
②异烟肼(雷米封) 异烟肼(雷米封)
治疗结核病的良好药物
19:46
③维生素B6 维生素
维生素B 维生素 6是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必需物质
N
H O
H
19:46
3、化学性质 、 ①碱性
19:46
碱性大小:脂肪族胺> 碱性大小:脂肪族胺>氨>吡啶>苯胺 吡啶>
(CH3)3N > NH3
> N
> N
NH2
19:46
②亲电取代反应
发生在β位 发生在 位
19:46
若吡啶环上有第一类定位基时, 若吡啶环上有第一类定位基时 , 能使吡啶环 活化, 能使亲电取代反应较容易进行, 并且取代 活化 , 能使亲电取代反应较容易进行 , 位置由第一类定位基决定。 位置由第一类定位基决定。
19:46
N H
吲哚
N H
咔唑
19:46
Br2
0℃ N H
Br
+
有机化学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2021/2/4
3
胺 12.2 (P370)
--- NH3分子中的氢被烃基取代后的衍生物。
2021/2/4
4
12. 2. 1 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P342)
1 、 胺的分类:
① RNH2:伯胺; R2NH:仲胺; R3N:叔胺 ② RNH2--脂肪胺; ArNH2 --芳香胺 ③ RNH2:一元胺; H2NRNH2:二元胺;多元胺
2-甲基-4-氨基己烷
CH3 CH3 CH3-CH-CH2-CH-N-CH2-CH3
CH2-CH3
2-甲基-4-(二乙氨基)戊烷
➢ 氮原子上同时连有芳香烃基和脂肪烃基的胺时,以芳 香胺为母体,脂肪烃基作为氮原子上的取代基。
2021/2/4
7
➢季铵化合物的命名
它们的命名与无机盐、无机碱的命名原则相似。
2021/2/4
烯烃
23
Hofmann 消除反应机理
OH-离子进攻β-H原子,发生双分子消除反应。
双分子消除机理
2021/2/4
24
Hofmann 消除的取向
2021/2/4
25
比较:卤代烷的消除取向—Saytzeff 取向
H
H3C CH2 CH '
H
CH CH2
X
NaOC2H5
H H3C CH2 CH CH CH2
2021/2/4
9
12.2.3 胺的化学性质(P374)
结 构 分 析
2021/2/4
10
1、 胺的碱性和成盐反应
1) 胺的碱性
胺的水溶液和氨一样发生解离反应而呈碱性:
Kb值愈大或pKb值愈小则碱性愈强;反之愈弱。
2021/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铵盐是最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因为季铵盐在有机相和 水相中都有一定的溶解性,它可使某一负离子从一相(如 水相)转移到另一相(如有机相)中促使反应发生。例如:
12.2 胺类化合物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具有一个 C12 以上烷基的季铵盐,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 性剂,除具有杀菌,柔软等功能外,还用于制备有机膨润 土,有机膨润土是一种流变性调节剂,它在涂料工业中用 于控制油漆的流动性,在油田钻探中用来配制钻井油桨以 及用作各种加工中的润滑剂。
12.1 硝基化合物
三、硝基对苯环的影响
1.对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 硝基是强吸电子基,使苯环钝化,不易进行亲电取代 反应。 2.硝基对苯环上其他取代基的影响 1)对卤原子亲核取代活泼性的影响 氯苯分子中的氯原子对亲核取代反应不活泼,将氯苯 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到200℃,也不能发生水解生成苯酚 的反应。若在氯苯的邻位或对位有硝基时,氯原子就比较 活泼,硝基数目越多,越活泼。
12.1 硝基化合物
例如2,4,6-三硝基氯苯在稀 Na2CO3 溶液中温热可水解 生成苦味酸:
反应的活性大小顺序如下:
12.1 硝基化合物
2)对酚羟基酸性的影响 硝基的存在,使酚羟基的酸性增强。如:
12.1 硝基化合物
3)对苯环上羧基脱羧的影响 硝基的存在,使苯环上的羧基容易脱羧,例如强烈性 炸药1,3,5-三硝基苯(TNB)就是通过下列反应制造的 :
本章主要讨论硝基化合物、胺类腈类、异氰、异氰酸酯、
重氮及偶氮化合物等。
12.1
硝基化合物
12.1 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分类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后所形成的化合 物叫做硝基化合物。一元硝基化合物的通式是 RNO2 或 ArNO2。 硝基化合物包括脂肪族、芳香族及脂环族硝基化合物; 根据硝基相连接的碳原子不同,可分为伯、仲、叔(1o、 2o、3o)硝基化合物; 又根据硝基的数目可分为一硝基和多硝基化合物,如:
12.2 胺类化合物
反应定量进行,可用于芳胺的鉴定和定量分析。若只要一 卤代,则需将氨基酰化,以降低其活化能力。如:
12.2 胺类化合物
二、硝化
如用芳胺直接硝化,则产物复杂,常伴随有氧化产物。通 常可将氨基酰化,得对硝基产物;如先生成铵盐,则得间 硝基产物:
12.2 胺类化合物
三、磺化
芳胺与浓硫酸作用,先生成硫酸盐,加热脱水生成磺基苯 胺,再重排成氨基苯磺酸:
一、季铵盐
胺彻底烷基化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季铵盐。
12.2 胺类化合物
季铵盐是晶体,具有盐的性质,溶于水,而不溶于非极性 的有机溶剂。熔点较高,常常加热未到熔点即分解。
季铵盐与强碱作用,得到季铵碱的平衡混合物:
12.2 胺类化合物
二、季铵碱
季铵碱是强碱,碱性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相当,易吸潮 和溶于水,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季铵碱受热发生分解反应,不含 β-氢的季铵碱分解,生 成叔胺和醇。例如:
第十二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第十二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1 2
硝基化合物
了解硝基化合物的分类与结构,掌握其化学性质
胺类化合物
了解胺类化合物的命名分类以及结构,掌握胺类化 合物化学性质
3 4
腈类化合物
了解腈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重氮盐
了解重氮盐的结构以及化学性质
12.1 硝基化合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的范围很广,它们的结构特征是含有碳氮 键(C––N,C=N,C≡N),有的还含有N–N,N= N, N≡N,N–O,N=O及N–H等价键。
12.2 胺类化合物
二、胺的结构
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 1s22s22p3。在 NH3 中,氮原子的 三个 sp3 杂化轨道和三个氢原子的 s 轨道重叠形成三个 σ键。 氮原子上还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占据另一 sp3 轨道,处 在四面体的顶角。NH3 的结构和碳的四面体结构相似。胺 的结构和 NH3 相似,也具有四面体的结构,如下图:
12.2 胺类化合物
四、与亚硝酸的反应
亚硝酸( NaNO2+HCl )与胺的反应,伯、仲、叔胺各不 相同。 1.伯胺
12.2 胺类化合物
2.仲胺 脂肪族仲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N-亚硝胺,后者与稀酸 共热,又可分解生成仲胺。
12.2 胺类化合物
3.叔胺 脂肪族叔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不稳定的亚硝酸盐类, 此盐用碱处理又重新得到游离的叔胺:
苯环上间位及对位取代基通过电子效应影响苯胺的碱性, 如硝基等吸电子基能使芳胺的碱性减弱,甲基等给电子基 则使碱性增强:
12.2 胺类化合物
脂肪胺的碱性使其易与无机酸(如盐酸)甚至醋酸作用生 成铵盐;芳胺碱性较弱,需与强酸作用才能成盐。
胺盐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当 其与强碱(如NaOH)溶液作用时,胺重新游离出来,利用 这一性质,可以区别和分离胺。
12.2 胺类化合物
二、芳香胺的碱性
对于芳香胺来说,通常是
芳胺的碱性比氨弱得多,造成芳胺碱性减弱的主要因素有 两个: 其一是芳环中 sp2 杂化碳原子的吸电诱导作用; 其二是氨基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所在轨道与芳环上的 π 轨道的共轭作用,后者是重要的因素。
12.2 胺类化合物
三、苯环上取代基对碱性的影响
12.3
腈类化合物
12.3 腈类化合物
腈
一、腈的结构
腈的通式为 R-C≡N 及 Ar-C≡N,氰基的氮原子是 sp 杂 化状态,它以一个 sp 轨道与碳原子的一个 sp 轨道重叠 形成 σ 键,以两个 P 轨道与碳原子的两个P轨道形成两 个互相垂直的 π 键,未共用的电子对占据一个 sp 轨道。
12.1 硝基化合物
β-硝基苯乙烯
4-硝基联苯
2-硝基戊烷
硝基甲烷
硝基环己烷
三硝基甲烷
间二硝基苯
12.1 硝基化合物
二、硝基化合物的结构
硝基化合物与亚硝酸酯是同分异构体:
硝基中,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上的 p 轨道互相重叠,形 成包括三个原子在内的共轭体系:
12.1 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有 β-氢的季铵碱分解时,发生 E2 反应生成烯烃和叔胺:
12.2 胺类化合物
Hoffman规则:当季铵碱分子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β-氢 原子可被消除时,反应主要从含氢较多的 β-碳原子上消 去氢原子,即主要生成双键碳原子上烷基取代较少的烯烃。 如:
12.2 胺类化合物
三、季铵盐和季铵碱的应用
芳香族叔胺则生成环上亚硝基取代的化合物。例如:
12.2 胺类化合物
用途: (1)可用于鉴别伯、仲、叔胺。 (2)可用于区别脂肪族及芳香族伯、仲、叔胺。 (3)可用于提纯分离伯、仲、叔胺。
12.2 胺类化合物
芳胺环上的取代反应
一、卤代
芳胺与卤素反应很快,例如苯胺和溴水作用,常温下即生 成 2,4,6-三溴苯胺白色沉淀:
12.2 胺类化合物
二、氧化胺
一个氧原子与叔胺分子中的氮原子相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叫做胺氧化物,又称氧化胺。氧化胺的 N-O 键是配价键, 其结构如下:
12.2 胺类化合物
Cope 消去反应为分子内的顺式消除。氧化胺分子中氧原 子的负电荷起着碱的作用,它与 β-氢作用,经过平面的 五元环状过渡发生顺式消除反应:
12.2 胺类化合物
胺的制备
一、硝基化合物还原
主要用于芳香胺
12.2 胺类化合物
二、卤代物和胺的反应
12.2 胺类化合物
三、醛或酮的氨化还原
12.2 胺类化备胺
1.Hofman降解反应制备1°胺
12.2 胺类化合物
2.库齐乌斯 Curtius反应制备1°胺
12.2 胺类化合物
四、芳香族叔胺的苯环上的亚硝化及酰化反应
叔胺苯环上的酰化反应可制备米蚩(Michler)酮:
12.2 胺类化合物
胺的氧化反应
一、脂肪族胺的氧化
无论脂肪胺还是芳香胺均容易被氧化。脂肪伯胺的氧化产 物很复杂,无实际意义;仲胺用过氧化氢氧化可生成羟胺, 但产率低,叔胺用过氧化氢或过氧酸 RCOOOH 氧化,则生 成氧化胺。例如:
12.2 胺类化合物
例如:
12.2 胺类化合物
三、芳胺氧化
芳香胺较易被氧化,尤其是芳香族的伯胺及仲胺对氧化剂 特别敏感,曝露在空气中往往颜色变深,氧化过程很复杂, 产物也难分离。如选用温和的氧化条件控制反应,也可用 于合成。 如将苯胺溶于硫酸溶液中,加入 Na2Cr2O7 进行低温氧化, 可制得苯醌:
12.2 胺类化合物
芳胺氮原子上的反应
一、胺的烃基化反应
烃基化试剂如卤烃与胺反应,氨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最后产物为季铵盐,如R为甲基,则常称此反应为“彻底 甲基化作用”。
12.2 胺类化合物
二、胺的酰基化反应
用酰基化试剂(如酰卤、酸酐),则可进行氮上的酰基化 反应:
12.2 胺类化合物
12.1 硝基化合物
12.1 硝基化合物
3.缩合反应 硝基化合物的 α-H 可与羰基化合物作用,生成缩合 产物。
12.1 硝基化合物
二、还原反应
硝基容易被还原,反应条件及介质对还原反应产物影响很 大。
常用金属(Fe,Zn,Sn等)和盐酸做还原剂。
12.1 硝基化合物
多硝基芳烃在 Na2Sx、NH4SH、(NH4)2S、(NH4)2Sx 等还原 剂作用下可以进行部分还原,即只还原一个硝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