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青少年幸福感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
![青少年幸福感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3c60356312b3169a451a41c.png)
2 调 查 结 果 .
2 1 广 州青 少年整 体 自主幸福 感水平 . 根据 数据 显示 ( 1 , 州青 少年整 体 幸福感 图 )广 处于 中上 水 平 ,0 1% 青 少 年 自我 评 分 为 7—8 6.9 分 ,22%青 少年 自我评 分 为 9—1 。 2 .3 0分
第 1期
2 2正 01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J u n l fS a n i u h Vo a in lColg o r a h a x o Yo t c t a l e o e
N0. 1
2 2 01
【 青少年研究】
青少年幸福感体验 的影响 因素及其提升路径
梁 杰芳 文 欢 陈柏 林 曾 家琨
蠢
2 ) % 0{ O 1 0 0 O %
0 O0 %
33 父母职业对青少年 自主幸福感体验有明 .
%
㈣ 馘
显影 响
8 翩 % 1.  ̄ 178
—
根 据数 据 显 示 父母 职 业 为 农 民或 下 岗无
业在 家 的青 少年 , 他们 自主幸 福感 的评 分度 相对较 高, 均在 7分 或 以上 。相 反 , 母 亲 职业 为 干部 或 父 工 人的青少 年 , 他们 自主幸 福 感 的评 分 相 对较 低 。 有相 对 固定 工作 的父母 , 相对 于农 村或 者待业 的父 母, 见识 较 多 , 别 是 有个 别 父母 , 有很 强 的 “ 特 具 攀
以事 业为 主 ; 为 女 生是 依 附 、 认 温柔 、 以家 庭 为 主。 这都 影响 了男 女青 少 年 对 幸 福 的体 验 。二 是父 母 对性 别角色 的期 望 存 在 差 异 。父母 对 男孩 和女 孩 的教 育要 求 不 同 , 为 “ 要 穷 养 , 要 富 养 ” 父 认 男 女 ,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幸福感分析-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幸福感分析-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e8853d76a20029bc642d5d.png)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幸福感分析-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体育锻炼论文(精选8篇)之第七篇摘要:当前社会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要求高, 同时青少年学生的学业压力重, 社会及父母的期望指数高, 在心理上给他们了许多客观因素的压力, 因此, 就更加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幸福感指数, 这个指数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和社会行为。
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要求同步发展是当前社会所提倡的, 因此, 对于对少年主观幸福感指数显得很重要, 也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本文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锻炼,幸福感1.幸福感背景与体育锻炼的意义幸福感指的是:人的价值观、情感、心理因素、个人经历、期望等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个体的主观生活状态, 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获取人生幸福具有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 主观幸福感作为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逐渐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由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构成, 情感成分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认知成分包括一般生活满意度和具体生活满意度。
体育锻炼可以放松、改善心境、摆脱日常困扰和提供心理转移等方面, 研究表明, 用身体锻炼来解决忧虑情景的个体可以变得放松, 注意力得到转移或心境得以改善, 身体锻炼为应对应激提供了一种情绪调节或生理对抗, 身体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 在缓解应激中的一些迹象表明身体锻炼可以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
2.关于幸福感与主观满意度、体育锻炼的关系2.1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维度这一方面的通常都以表现情感的单一情绪状态进行研究, 而且主要集中于身体锻炼对焦虑和抑郁的作用, 有许多有力的研究也证明了身体锻炼对消极情绪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 有的研究报告在身体锻炼过程中可以出现流畅状态、跑步者高潮、运动愉快等积极情感。
研究表明, 中小学生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获得更多的运动愉悦感。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4002d2fe2bd960590c677eb.png)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姓名:马丹学号:200561214【摘要】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作为人生的目的和权利,具有恒久而常新的意义。
人们的一切行为,无不是在追求幸福的一切行为,又无不受人们心目中所想象的幸福模式的影响。
因此,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态度也就不一样。
主观幸福感(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
而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也很多。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人格影响因素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
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
"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
”1930年Dodge提出幸福理论,1967年Wanner Wilson回顾了关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的研究,并对描述性研究做了总结,提出“具有幸福感的人应该是年轻、健康、受过良好教育、乐观、有智慧的。
”从幸福感的发展背景来看,一是源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是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崛起对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日益关注。
自幸福感的提出,研究者将这一课题的研究从哲学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实证性研究不断增多,幸福感的解释理论也就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研究方向。
一、主观幸福感概述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几千年来,哲学家们都在争论美好生活的质量这一问题,从这些争论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尽管哲学家们对快乐的定义有所不同)。
因为不管在其它方面是如何的优越,不满意的和压抑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Diener和Suh在这些哲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主观幸福感是评估社会生活质量的三种指标之一(另外两种是经济的和社会的指标)[1]。
积极的SWB是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必要条件。
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数据
![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421924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e.png)
一、背景与意义
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整体评价和感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民幸福感的提升,认为“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对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 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民众的需求与痛点,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心理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 要心理因素。CGSS数据发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感普遍较高。 此外,生活满意度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 的影响可能在于它们能够调节人们对生活事件和环境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影响幸 福感的体验。
总之,提升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制 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以及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措施, 我们可以共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愿景。
参考内容
引言
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衡量社会福利和人类 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调查与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化,中国 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本次演示基于 CGSS数据,深入探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社会因素,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四、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提升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缩小收入差距,让更多人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以及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 等化,来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2、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强能力和信心,从而更 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鼓励 各类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a45af1b10a6f524ccbf85b6.png)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2011-7-25 16:43提问者:ttkkddtt|浏览次数:647次推荐答案2011-7-25 17:322011-7-25 17:32热心网友1、遗传因素气质和人格对SWB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气质常定义为:人早期生活中出现的行为或情绪感应的生物倾向性,是生理尤其是神经结构和机能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属性。
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基因成分,如:出生婴儿表现出典型情绪反应并在程度上长期保持,与之相对,人格常定义为成人独特的性格发应倾向,既有生物也有习得的成分[4]。
气质差异使不同人倾向于体验不同水平的SWB,最有力的证据是遗传率的行为-基因研究。
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等人(1988)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SWB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还发现:40%积极情感变化、55%消极情感变化及48%生活满意感变化是由基因引起得;而共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只能解释22%积极情感变化、2%消极情感变化及13%生活满意感变化[5]。
Braungan等人运用收养和双生子研究方法,发现1岁左右婴儿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4]。
客观情景对SWB的影响有限,而基因对SWB的影响显著,使得一些研究者相信幸福是一种特质:人具有快乐的素质。
此观点遭到Veenhoven(1994)的批评,他认为,尽管证据表明SWB 水平的确随某种情景变化而波动,但幸福本身并非某种特质,SWB随时而改变,幸运和噩运都对SWB有影响,影响SWB平衡水平的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因而SWB既有类似特质的又有类似情景的特性[6]。
基因对SWB的影响不是间接的,即:基因因素影响人的行为,增加经历某种生活事件的可能性,在某种情景下,使某类独特行为更可能发生,从而影响SWB。
2、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如果说不是SWB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7]。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f983ef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6.png)
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并制定计 划逐步实现,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1
02
03沟Biblioteka 技巧学会倾听和表达,尊重他 人意见,建立良好的沟通 氛围。
社交能力
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 拓展人际网络,增强社交 能力。
冲突解决
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 的矛盾和冲突,维护和谐 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大 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 法,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特 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
VS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 体呈正态分布,但个体差异较大。影 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 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 会因素等。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和干预 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和生活质量。
0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阶段特点
适应阶段
大学新生刚入学,面临新环境、新挑战,主观幸福感可能较低。随 着逐渐适应,主观幸福感会有所提升。
稳定阶段
大学生度过适应期后,生活和学习逐渐稳定,主观幸福感也趋于稳 定。此时,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校园生活,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 绪。
提升阶段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特点 及其影响因素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概述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 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0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主要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成 分。情感成分涉及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而认知成分则是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9cbf4cbe23482fb4da4c5f.png)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本主义理念在当代心理学中的延伸,也是积极心理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
本研究从本土心理学的角度,结合理论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发展特点,与大五人格纬度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初步构建了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模型,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篇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理论背景和研究构想。
概述了SWB研究的历史、领域,人格与SWB的关系,以及青少年SWB的发展和测量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第二篇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在Huebner(1994)编制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我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对1045名我国沿海和内地青少年学生进行了测查,探索性(EF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 FA)的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是一个二阶的六因素模型。
与Huebner(1994)的量表相比,在家庭、友谊、学校和环境四个纬度上是一致的,但我国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还包括自由和学业两个独特的因子。
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篇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以自编量表进行了青少年学生SWB的发展研究,探讨了人口学变量、大五人格纬度与SWB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整体生活满意度、学业满意度、环境和家庭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除学校满意度外,基本上是大学生高于中学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
而在友谊、自由和负性情感上年级和家庭所在地的交互作用明显。
在正性情感上,年级、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交互作用明显。
在大五人格与SWB的关系上,外倾性、神经质与SWB三个纬度在各年级均存在显著的相关,严谨性、宜人性和开放性与SWB的关系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博士学位论文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一特点。
论青少年生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
![论青少年生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https://img.taocdn.com/s3/m/a163172958fb770bf78a553f.png)
正相关 ; 【 】 甘秀英和扬安等人在 大学 生人际交往 与主观幸福感
3 健康 生活方式能 改善人 际环境 ,促进 青 少年增强主 青少年 的课 内 、 课外 , 无论是 学习 , 还是 休闲 , 都离不开与 年积极 主动投 身到各种有意义 的人 际活动 中去 ,如学科兴趣
中得 出 ,人 际环境 是主观幸福感 的有效预测指 标 ,在充满分
二
青 少年生 活方 式与 主 观幸 福 感 的关 系
歧、 矛盾 的人际 环境里 , 易 产生烦恼 、 气愤 、 悲伤 等消极情绪 ;
在友 好 、 融洽 的人际环境 中, 易产 生信任 感 、 安全感 、 快乐感 ,
四 青少年 的生活方 式越健 康 , 人际环境 就越融 1 健康 生活方 式能愉悦 身心状 态,促进 青 少年 产生主 使 人轻松愉 快 。 洽 , 就越有利于增强他 们的主观幸福感 。 观幸福感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愉悦青 少年 的身 心状态 ,比如闲 暇时 听听音乐 , 柔 和的节奏 , 悦耳 的 曲调 , 可 以使基 础代谢 减 慢, 生理 反应温和 , 松 弛内心情 绪 , 促使人 处于快乐 、 无忧 的境 界; 阅读 、 书画 、 健美 等活 动 , 能 驱 除劳顿 、 净 化心灵 , 感悟 美 德, 促使 人处于情趣高雅的审美状态 ; 日常 生活 中坚守科 学的 睡眠方式 , 不仅有利于消除疲劳 , 恢复体力 , 调整 身体功能 , 而 4 健康 生活方式能陶冶人格 品质 , 促进 青 少年深化主观
幸福 感
健康生 活方式是 陶冶 品格 的“ 熔 炉” , 比如积极参加 社会
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学业情绪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学业情绪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b63e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7.png)
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加强对心理干预 措施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心理 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也可 以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和教育工 作者的心理干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对象:高中生
抽样方法:分层随机抽样,从不同类型的高中(如城市重点、农村普通等)随机抽取学生,确保样本 的代表性。
测量工具与变量定义
01 测量工具 02 1. 负性生活事件量表(CNSE) 03 2. 学业情绪量表(AES)
测量工具与变量定义
3. 主观幸福感量表(SWB)
变量定义
1. 负性生活事件(Negative Life Events, NLEs):指在一定时期内 发生的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 ,如家庭变故、人际关系问题、学 业压力等。
07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01
负性生活事件对学业情绪和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和学业方面的负 性生活事件影响尤为突出。
02
学业情绪在负性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负性生活事件通过 影响学业情绪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
03
不同性别和年级的高中生在负性生活事件、学业情绪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 ,具体表现为女生比男生更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且低年级学生比高年 级学生更能体验到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学业情绪。
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
研究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这意味着当高中生遭遇负性生活事件 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会降低。
学业情绪与主观幸福感
研究还发现学业情绪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积极的学业情绪与主观幸 福感呈正相关,而消极的学业情绪则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这表明高中生的学业情绪对 其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探析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0c4932376baf1ffc4fadce.png)
来 的负 面影 响作用 。生 活事件 对幸福 感有 着较大 的
影 响作用 , 一结 论在 成 人 的研 究 结 果 中已不 断地 这
得 到验证 , 目前 在青 少年群 体 中虽得 以初步地 验证 , 不 过 由于受研 究数 量 所 限 , 需 进 一 步地 研 究 证据 仍
积 累 。 [ 2 3
作者简介 : 杨光艳 (9 7 ) 女 , 17 一 , 陕西安康 人 , 西安文理学院教育系助 理馆员 , 理学硕士。
・
9 ・ 4
2 .家庭 因素 目前 对青 少 年主 观幸 福感 的家 庭影 响研 究 主要
幸福 感 体验 。有 研 究 表 明 , 少 年 的学 习 过程 和学 青
二、 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影 响青 少年 的主 观幸 福 感 的 因素 非 常多 , 而且
Hale Waihona Puke 各个 因素对 主 观幸福感 的影 响是 综合性 的 。大 体上 我们 把这些 因素归纳成 两个 方面 : 一是外 部 因素 : 如
生活 事件 、 家庭 因素 、 同伴关 系 、 习生活 等 ; 一方 学 另
积极 主动 的应 对 能 力 , 有 掌 握科 学 有 效 的学 习 策 没
略 , 因 缺乏 学 习兴 趣 , 或 没有 形 成 良好 的学 习 心理 ,
一
、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涵 义 、 性 及 本 研 究 的 特
观幸福感 水平 , 其形 成 正 确 的幸 福 观 的教 育 工 作 使 提供 一 点参考 。
意义
幸福 的话题 是哲学 、 社会 学 、 理学 等多学科 关 心 注 的热点 , 心理 学家认 为 幸福是 根据 主 体 自定 的标 准对 自己生 活状 况 的 整体 评 估 , 即主 观幸 福 感 ( u S- jc v —We — e g 简称 S e ̄ e l Bi , n WB) ,它是 反映 某一 社 会 中个 体生 活质量 的重要 心理 学参数 。主 观幸福感 具有一些 基本 特点 : 1 主观 性 : 观幸 福 感 的评定 () 主
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8a699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8.png)
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断发展,研究方向包括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跨文化比 较等。同时,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创新。
02
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
个体基因的差异对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如内向、外向等人 格特质与生主观幸福感有关。
家族研究
家族研究显示,家族成员的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遗传关联性 。
理问题的发生风险。
社会功能
生主观幸福感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 ,高生主观幸福感者更容易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
身体健康
生主观幸福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高生主观幸福感者往往具有更好 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研究历史
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 的发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对个体的生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相信自己能够应对挑战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幸福 感。
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强的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变化时能够 更好地调整心态,保持较高的生主观幸福感。
03
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遗传 因素
基因对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01
遗传因素在生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
生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因素决定的复杂现象,其中遗传因素起着一定的
作满意度等。
生活习惯与行为
饮食
饮食习惯对个体的生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如摄入过多的糖 分、脂肪等可能导致情绪波动。
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生主观幸福感,减轻焦虑和抑郁症 状。
睡眠
睡眠质量对个体的生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长期睡眠不足可 能导致情绪不稳定、焦虑等问题。
学生幸福指数
![学生幸福指数](https://img.taocdn.com/s3/m/34fd59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4.png)
学生幸福指数近年来,学生幸福问题备受关注。
学生幸福指数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学生幸福指数的组成要素、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一、学习环境与学生幸福感学习环境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在一个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自然会感到愉悦和舒适。
此外,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性魅力也对学生的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二、家庭背景与学生幸福感家庭背景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和睦、温暖的氛围能给予学生充分的爱与支持,使学生感到被关爱和重视。
相反,家庭问题和压力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学生的幸福感下降。
三、社交关系与学生幸福感学生的社交关系对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社交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友谊、增进情感交流,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
但如果学生的社交关系存在问题,如欺凌和排斥现象,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幸福感。
四、学业压力与学生幸福感学业压力是学生幸福感的一大困扰。
过高的学业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
因此,减轻学业压力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体育活动与学生幸福感体育活动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缓解学业压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六、兴趣爱好与学生幸福感丰富多样的兴趣爱好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活动,学生能够积极投入,锻炼自己的兴趣所见,并提高幸福指数。
七、心理健康与学生幸福感心理健康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管理情绪和压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幸福感。
八、教育投入与学生幸福感教育投入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及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6e7bb93dee06eff9aef807c2.png)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及影响因素摘要: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研究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认识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1、引言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因此,并非实际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此的主观评价决定了人们是否幸福,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的解释,在认知上进行的加工,使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并且相对稳定,它主要用于评估很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因此,研究主观幸福感对认识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有帮助,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作为心理学术语,主观幸福感的主观是指评价者评价标准是内定的,主要是依据自己长期的对情感和生活的满意度的综合评价[1]。
对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指标概括如下,(1)认知评价:是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度。
(2)积极情感:包括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
(3)消极情感:包括忧虑,抑郁,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其中认知评价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1]。
20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国内外通过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不同群体的测量,从而分析判断其形成差异的原因,对主观幸福感建立了理论模型,并且论述了其影响因素。
2、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2.1目标理论目标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人们无法达到目标时就会降低主观幸福感,而个体在特定水平上的需要满足之后,达到目标,这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就会提高,并且进而追求高层次的幸福[1]。
通过靠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可以有效的维持正性情感,而当目标之间发生了矛盾以及冲突,指向目标的活动受到了干扰的时候则会产生负性情感。
目标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这一中介变量影响主观幸福感。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33723176eeaeaad0f330b5.png)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日益壮大,主观幸福感成为其发展的焦点。
就国内而言,多数研究集中在对大学生、老年人和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而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注较少。
其次,在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与个体心理/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的整体概念,这提示我们要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研究和提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向。
标签: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是人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是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他们处于自我中心发展的第二个高度膨胀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特点是期望他人的关注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敏感性和不稳定性使青少年感受到更多烦恼和困惑,因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近年来,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评估个体身心健康的综合指标。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是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
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青少年成长变化的心理规律,对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主观幸福感1.1主观幸福感的含义人们对幸福感的现代意义的理解始于WannerWilson(1967)的《自称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Diener(1984)把主观幸福感定义为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整体性评价。
同时他也提出了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主观性,指人们根据自身内定的标准衡量;相对稳定性,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整体评价,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的评价。
主观幸福感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认知评价三个维度(Diener,1984;Fujita & Diener,2005),也即,包含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e26d7d9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f.png)
家庭因素方面,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 主观幸福感。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密的亲子关系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幸福感受; 而过于严格或忽视的教育方式则可能降低青少年的幸福感。
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文化价值观、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也会影响青少年的 主观幸福感。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支持体系可能影响青少年对幸福的定义和 追求;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学业失败、亲人过世等也可能对青少年的幸福感产生 消极影响。
结论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不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生活 质量,还对教育、社会政策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 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 开:(1)深入探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动态发展和因果关系;(2)完善和研究 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和 技术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生物反馈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让青少年填写问卷来评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问卷通常包括 对幸福感的整体评价、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等问题的回答。这种方法具有易于 操作、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但也可能受限于青少年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01 引言
目录
02 结论
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巨大 变化。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在青少年时期的表现和 影响尤为重要。本次演示旨在综述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探讨相关影响 因素和测量方法,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比较和验证跨文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4)从政策和教育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促进他 们的健康成长。
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研究
![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ee00284b35eefdc8d33349.png)
摘要 : 为 了探讨身体 锻炼 、 心理应激 、 应对方式 和主观幸福感 的关 系, 在控制相关变量 的基础上 , 运用结构 方程模型得 出 以下结
论: 1 ) 身体 锻炼与心理应激 、 应对方式与 主观 幸福感相关显著 , 身体锻炼作为一种积极 的应对方式 , 能够有效 的缓解 心理应激 , 提 高 个体 的应对 能力 , 使锻炼 者更 多地体验到欢悦 、 流畅及高峰 的情 感效应 ; 2 ) 身体锻 炼不仅可 以直接影 响主观幸福 感 的体 验 , 还可 以 通过心理应激 和应对 方式 的中介变量 间接对 主观幸福感起作用 ; 3 ) 应对方式 的介入 , 一方 面缓 解了心理应激对主 观幸福感 的影 响 , 另一方面增强 了身体 锻炼对主观幸福感 的影响 , 调 节作 用成立 , 积极 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起正 向作用 , 消极应对方 式对主 观幸福感 的体验起 负向效应 。 关键词 : 身体锻炼 ; 青少年 ; 心理应激 ; 应对 方式 ; 主观幸 福感 ; 结 构方 程模 型 中图分类号 : G 8 0 4 . 8 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9 1 5 4 ( 2 0 1 3 ) 1 0— 0 0 7 5— 0 5
CHEN Ka i—me i ,e t a l
( A i r F o r c e C o l l e g e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J i a n g s u , 2 2 1 0 0 0 )
p e a k ;( 2 )P h y s i c a l e x e r c i s e c a n n o t o n l y d i r e c t l y a f f e c t t h e e x p e i r e n c e o f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b e i n g ,b u t a l s o a f e c t t h e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b e i n g i n d i r e c t l y b y me a n s o f t h e i n t e r v e n i n g v a i r a b l e 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t r e s s a n d c o p i n g v a i r a b l e s ;( 3 ) T h e i n t e ve r n t i o n o f c o p i n g s t y l e s , o n t h e o n e h a n d , e a s e s t h e e f f e c t 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t r e s s o n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b e i n g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 i t s t r e n g t h e n s t h e e f f e c t o f p h y s i c a l e x e r c i s e o n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b e i n g a n d t h e r e g u l a t o r y e f f e c t i s e s t a b — l i s h e d .A c t i v e c o p i n g s t y l e s e x h i b i t p o s i t i v e e f f e c t o n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b e i n g w h i l e n e g a t i v e c o p i n g s t y l e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08edb49b89680203d825e1.png)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作者:金书文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06期摘要:高中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高考的政策下,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竞争,高中生不仅要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要兼顾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
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选取以杭州市为主的150名浙江新高考考生,匿名填写问卷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综合调查问卷。
研究目的是探究同伴关系的三个维度(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疏离)对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频率、消极情感频率)的影响。
经过严谨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伴信任程度越高,则整体生活满意度越高、积极情感频率越高、消极情感频率越低;高中生个体的同伴沟通程度越高,则整体生活满意度越高、积极情感频率越高、消极情感频率越低;高中生个体的同伴疏离程度越低,则整体生活满意度越高、消极情感频率越低。
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同伴关系;主观幸福感;高中生;青少年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06.0361 前言1.1 研究背景高中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竞争,高中生不免要面对更多的压力。
因此不仅是学业成就,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广泛的关注。
但在该领域,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对青少年消极心理品质和不良情绪的研究和克服,而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视不够(岳颂,张卫,黄红清,李董平,2006)。
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一项重要指标(Diener E.,1984),早在 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就已明确指明“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张旭东,车文博,2005)。
因此,对于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了解实属必要。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与体验,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岳颂华,张卫,黄红清,李董平,2006)。
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d0e564f69eae009581bec0e.png)
健康有着很大 的影响。目前学者们通常采用父母教养方式
量表 考察 , 父母教养 方式有理解 型 、 放任 型 、 严惩 型 、 过分 保护 和干涉型 , 多研 究结果显示 , 少年总体幸福感及 许 青
家庭满意度因子与理解型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 , 与其他类
型教养方式显 著负相关 。在情感温暖 、 理解型养育之下 的 青少年的情感 满意度 , 明显要 比在放任 、 拒绝 、 干涉等不良
为正性水平 , 中家庭满意感总体趋势在中等水平以上, 其 学 业满意感较低 , 正性和负性情绪体验也不是很高 。 但在测试
过程中 ,有学者也发现在被试者存在一定 比例的青少年的
社会责任感的树立 , 性知识 的启蒙与教育 , 性别 角色的塑
造与建立 ) 各个方面 的指导和帮助 , 加他们的快乐感 、 增 归 属感。因此 , 家庭结构是否健全这对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
程 度 上 , 们 无 法 全 身心 投 入 对 子 女 的 教 育 , 者 对 子 女 他 或
,
正受到前所未有 的关注。在这一领域 中, 它通常是“ 指
个体 依 据 自己设 定 的标 准对 其 生活质 量所 作 的整 体评
价” 。现在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 关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的研究 已经 多层次开展 ,主要包 括人 口学 变量 、
主观幸福感 作为积极 心理 学领父母的不仅夫妻间珍惜情 感, 亲密恩爱 , 而且 能够一起关心 、 体贴 、 疼爱子女 , 他们共 同承担抚养 和教育子女 的责任 , 工合作 , 分 使其能够健康
成长。相反 , 不健全的家庭结构 , 会影响子女的成长。在这 种家庭 中 , 或者父母感 情不和甚 至离 异 , 或者父母 自身存 在智力 障碍或精 神疾 患 , 或者父母经 常在外 , 以在一定 所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a519345e518964bcf847cb9.png)
前 ,心 理学 家倾 向于合 成词 sb ci e — e g uj t e l bi ,我 国学 者一般 将 e vw l n 其译 为 “ 主观幸福感” ,有 时也简称为 “ 幸福感 ” …。 关于 主观幸福感 的概念 问题 ,心理学家们的意见并不统一 , 从 他 们 各 自 的 研 究 中 可 以 看 出 他 们 对 主 观 幸 福 感 的理 解 。 以 N gt n和 C nrl为代表 ,他们 将 主观 幸福 感界定 为人 们对 自身 ear o at l e 生活 满意 程 度的认 知 评价 。B ab r 和 Wa o 等 主张幸 福感 是 当 rd un tn s 前正 性 情 感 和 负性 情 感 平衡 的结果 ,个体 较 少 体验 负性 情 感 、较 多 体 验正 性 情 感 就 是幸 福 的 1。他 们 定义 的 幸 福感 涉 及 到 了幸福 2 l 感 的 表 现 和 内 在 根 据 ,是不 同于 以往 的主 观 幸福 感 观 点 。 得到 大 多数研 究 者认 同 的是 De e 对 主观幸 福感 的定义 ,“ i r n 主 观 幸福 感 是 个 体 依 据 自定 的 标 准对 其 生 活质 量 的 整体 的评价 。 ” D e e 定 义 中的 主观 幸福感 有 三个 特点 : in r ( )主观 性 ,是 以评 价 者 内定 的标 准 而 非来 自他人 的标 准 来 1 评估 。它 依 赖 的评 价 指标 是主 观 的 。每个 人 做 出评 价结 果 可 能相 同 ,但 他 们 心 中 发 生 的一 系列 的评 价过 程 ,他们 依 据 的 评 价 指 标 ,评 价 中的 方 方 面 面 的衡 量却 是各 不 相 同的 ; ( 2)稳 定性 ,主 观幸 福 感要 测 量 长 期而 非 短期 的情感 反 应和 生 活 满 意 度 。研 究 证 明 ,主观 幸 福 感 有 跨 情境 的一 致 性 ; ( 3)整体 性 ,是综合评 价 ,包括对 情感反应 的评 估和认知判 断。 De e 认 为 ,主观幸福 感包含 两个主要成份 :情 感成份与认知成 份。 in r 目前我国研究使用的概念中,主观幸福感、幸福感、幸福度、 主观 生 活 质量 、心理 福 利 等涵 义 基 本接 近 ,都 是基 于主观 幸 福感 (wB 的 概念 模 式 。程 灶 火 等认 为 ,主 观生 活 质 量或 主 观幸 福感 s ) 包括两个主要成份 :情感成份为个体在实际生活 中感受到的情绪 体验 ,认 知成 份 为 个体 按 自己独 特 的 标准 对 客观 生 活状 况 总体 的 认知评价 。景淑华 、张积家1认为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的一种重 1 要态度 ,它不仅反映了个体对其生活总体的评价和满意程度 ,也 是反 映个 体生 活质 量 的 重要 心 理参 数 ,它标 志着 个 体 心理 生 活的 质量 ;和个体的其他态度一样 ,主观幸福感对人的行为有着十分 重 要 的影 响 。郑 雪 、严 标 宾 、邱林 l认 为 ,主观 幸 福 感是 评 价 者 5 】 根 据 自定 的标 准对 其 生 活质 量 的 整体 性 评估 ,是 衡 量 个人 生 活质 量 的 重 要 综合 性 心 理 指 标 。黄 希 庭 、郑 勇 等【认 为 ,幸 福感 是 人 1 们根据个人的标准对 自己的生活质量 的整体性 的、肯定 的评估 , 它包 括认 知 和情 感 成分 。刘次 林l 为 ,幸 福是 一种 主观 感受 ,是 1 认 种主观的心理体验,是基于感受主体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不 是 基 于 他 人 的标 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新乡地区500名青少年的调查分析张长伟赵晓歌(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河南新乡 453007)【摘要】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基于对500名新乡地区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对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旨在为我国关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本土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
研究结果表明,新乡地区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及各具体生活领域满意度在中等水平以上,消极情感体验在中等水平以下。
论文就青少年对家庭满意度较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以此辨别现今流行的“代沟”论的真伪;此外,对同辈群体幸福度评判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与传统的社会比较理论有所冲突,笔者试着从人格等方面给予解释。
【关键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一问题的提出千百年来,幸福始终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重要话题。
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尤其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对其研究的意义也就越来越凸显出来。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见于国外心理学领域,国内的探讨则集中于老年人、成年人和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方面,而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很少。
很多人认为今天的青少年是每个家庭所寄予厚望的一代,在物质上几乎有求必应,因此,他们一定是幸福、快乐的。
但是,根据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在其生理与心智双重发育的这段时期,他们获得“成人感”,精力旺盛,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想法,但同时他们又承载了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太多期望,学习、生活压力增大,是不可忽视的“危机年龄”。
既而有学者提出,现在的青少年幸福感并不如预想的那么高,甚至还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如何?对各具体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又怎样?是否存在一定的性别、年级等差异?具体还会受到哪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就成为本研究意欲探讨的问题。
因此,以新乡地区为例对我国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基本状况的了解和把握,一方面可以丰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探索青少年幸福感的现状与特点,对于关注他们内心实际需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二理论框架本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核心概念: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分别界定及操作化如下:青少年:本研究界定为:10-17岁现居住地为新乡地区的青少年。
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
前者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个方面。
简言之,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也就是说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
因此,本研究将其具体操作化为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其中,生活满意度包括总体满意度和具体生活领域满意度,具体生活领域包含家庭、学习、同伴交往、课余生活、自我、社会治安及本地生态环境七个方面。
详细的操作化见下图。
总体生活满意度家庭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学习满意度具体生活领域满意度同伴交往满意度课余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自我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度本地生态环境满意度消极情感此外,本研究还要着重探讨哪些因素影响到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受条件所限,我们不能对各种因素逐一进行探讨和考察,仅选取了除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外的相对重要的四个主客观因素,即家庭环境、生活事件、参照对象和个性来探讨它们是如何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其中,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经济基础和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通过近期人际关系、学习状况、学校情况等方面来考察;参照对象指个体对同辈群体幸福感的评价;个性因素包括自尊和应对方式。
家庭经济基础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和同学闹矛盾生活事件受老师批评受父母责怪作业太多影响因素参照对象 ----对同辈群体生活幸福感的评价自尊个性应对方式三研究思路与方法(一)研究思路目前我国学界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涉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而较少有社会学领域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取向为微观社会学。
本研究重点考察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通过单变量描述统计,分析青少年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四个方面的基本状况,其中还包括青少年对“幸福”的理解以及他们对各重要生活领域的满意度;最后,运用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后,阐明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根据前人的经验研究结果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本研究的具体假设如下:(1)从整体水平来看,新乡地区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及各具体生活领域满意度水平在中等水平以上,消极情感体验在中等水平以下。
(2)性别不同的青少年,其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
(3)年级不同的青少年,其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递增,幸福感体验递减。
(4)不同家庭经济基础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也不同:家庭经济基础越好,主观幸福感越强。
(5)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也不同:受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子女比受强制性和忽略型教养方式的子女体验到更多的幸福。
(6)对参照对象幸福感的评价不同,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幸福感也会不同:越是认为参照对象幸福的人越容易体验到不幸福,越是认为参照对象不幸福的人越容易体验到幸福感。
(7)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程度对青少年的幸福感体验有负面影响。
(8)自尊对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自尊程度越高,幸福感体验越强。
(9)应对方式对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持积极应对方式的个体比持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定量研究,资料收集以问卷调查法为主。
运用SPSS软件,通过频率分布、均值比较及检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等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作探讨。
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一)青少年对“幸福”的理解在探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基本状况及各重要生活领域的幸福感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青少年对“幸福”的理解,他们眼中的幸福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其重要程度如何?表1-1 青少年对“幸福”的理解排序幸福内容频数1 家庭和谐4222 身体健康3793 友谊长伴3574 成绩优秀2945 自由自在2896 师生关系融洽2537 课余生活丰富2148 社会稳定1799 学校好12910 有很多钱11611 爱情美满10612 其他20由表1-1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对“幸福”的理解,依重要程度前五位分别为“家庭和谐”、“身体健康”、“友谊长存”、“成绩优秀”和“自由自在”。
可以看出,青少年对幸福的理解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
这在问卷最后一道开放题“你希望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回答中也能充分体现:“希望自己和家人生活幸福、健康、快乐。
”“我希望过一个自由自在,但又能被老师、同学和家长认可的人。
”“学习好,有幸福家庭,无忧无虑,快乐自由。
”青少年的这一理解与其他群体对幸福生活的看法基本一致。
Maria的研究表明,家庭温暖、身体健康、事业成功、拥有爱情、自我接纳等是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对幸福的基本看法。
何瑛在2000年对大学生的调查中也表明,大学生认为幸福就是拥有亲情、爱情、友情。
可见,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基本理解存在跨年龄和跨文化的一致性,幸福内涵具有普遍意义。
只是,由于青少年和其他年龄段的群体相比,他们的主要生活任务和关注领域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幸福的理解上也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
今天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更渴望同伴之间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行为上的互动,因此他们对友谊更加关注。
有学生这样说:“我们这个年龄很特殊,很多话不想对家长讲,却可以和好朋友说。
”这大概就是众多青少年看重友谊的原因之一。
另外,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繁重的学业负担、激烈的升学竞争给青少年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成绩优秀也被列为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比较之下,经济上的关注(有很多钱)和爱情美满则被青少年较少提及。
(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根据研究中的操作化,我们将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分为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及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
各维度的均分情况见下表:表1-2 青少年总体幸福感水平得分积极情感(n=516)消极情感(n=514)生活满意度(n=502)主观幸福感(n=495)样本均值 3.47 3.64 3.22 3.44 总体均值 3 3 3 3 标准差0.78 0.74 0.58 0.56T值13.703 19.620 8.569 17.673相加除以2得到积极情感得分(1-5分),分数越高,积极情感越多。
2) 消极情感有五个问题,赋分与积极情感呈反向原则,相加除以5得消极情感得分(1-5分),即分数越高,消极情感越少。
3)生活满意度分为总体生活满意度、学习满意度、同伴交往满意度、家庭满意度、自我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度、本地生态环境满意度和课余生活满意度八个指标,对选项“很不满意”、“不大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赋1、2、3、4、5分,将各个指标得分相加除以8即得到生活满意度得分(1-5分)。
4)主观幸福感则是将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得分相加除以3而得(1-5分)。
5)主观幸福感的建构原则采用等权重法,即将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的得分控制在1-5分区间,视之同等重要。
6)*p<.05上差异显著;**p<.01上差异显著;***p<0.001上差异显著。
(下同)由表2-2可以看出,青少年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分界于“有时”(3分)与“经常”(4分)之间,这就说明从总体上来说青少年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同样的道理,青少年对“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总均分也都在“中等”(3分)以上,说明从总体上看青少年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他们感到比较幸福;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体验到的“消极情感”在“极少”(3分)与“有时”(4分)之间,这说明青少年亦体验到一些消极情感,只是这种情感体验的频率并不十分高。
通过单一样本T检验(通过检验的以阴影标示,下同),我们在样本中关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发现均可推广到整个新乡地区青少年群体。
表1-3 青少年总体幸福感的频率分布 %(n)1.00-1.99分2.00-2.99分3.00-3.99分4.00-4.99分5.00分积极情感 1.5(8)15.9(82)44.9(565)33.0(170) 4.7(24)消极情感 2.2(11) 13.6(71) 43.2(222) 39.5(203) 1.3(6)生活满意度 1.8(9) 34.1(171) 55.1(277) 8.9(45) 0.0(0)主观幸福感0.5(3) 20.5(101) 64.6(318) 14.5(71) 0.0(0) 从青少年总体幸福感的频率分布表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表1-3),青少年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得分在中等以上(3-5分)的分别占82.6%、64.0%、79.1%,但同时,也有15.8%的人体验到较高的消极情感(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