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行业)中国能源问题现状与展望—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短期难以改变,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合理清洁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弥补我国原油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丰富化工原料来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在低油价下竞争力较弱,受环境制约较大和用水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一、现代煤化工面临的问题1.水资源制约。
煤化工产业对水资源的消耗比较严重,成为制约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部分煤化工产品耗水量,我国煤炭赋存具有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但是,水资源分布确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煤水存在逆向分布的特征。
在我国确定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除了云贵及两淮地区水资源丰富外,其余11个地区均不同程度上缺水。
2.煤制气技术对原煤要求较高。
煤制气技术是现代煤化工技术的重要部分,其中固化床煤制气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它对煤体本身的要求比较高,它需要块煤,同时对煤体的热稳定性及机械强度有较高要求,目前的煤气化技术尚不能消耗水分、灰分较大的褐煤,使得大量的劣质煤在长期不能得到较好的消耗。
褐煤的灰分、挥发分、水分均较高,热值及熔点较低,我国的褐煤储量达到了I 303亿t,约占国内煤炭储量的13%,目前已探明的的区域中,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褐煤占到已探明储量的3/4,西南地区的云南褐煤储量占到已探明储量的1/5。
除去褐煤以外,灰分较高、含硫较高的煤炭气化也是空白区,随着煤炭开采强度的增加,优质的煤炭资源储量不断降低,随之而来的大量劣质煤炭产量日益增加,因此,加大对劣质煤综合利用的研究十分必要。
随着煤矿综合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矿井综采设备得到了普遍使用,原煤中块煤所占比例越来越低,粉煤占到比例可以达到70%以上,10 mm以下的煤粉、劣煤产量不断的增加,因此,如何高效的使用这些水分、灰分等指标较高的劣质煤炭,实现煤炭资源的全方位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方向。
2024年能源化工市场分析现状
能源化工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能源化工行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该行业广泛涉及石油、天然气、化学品等领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能源化工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2. 能源化工市场总体情况目前,全球能源化工市场规模庞大,市场竞争激烈。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该行业的核心能源来源,化学品则是能源化工的产业延伸。
全球范围内,能源化工行业呈现如下几个特点:•需求稳定增长:能源化工作为经济基础产业,其对能源和化学产品的需求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能源化工市场的发展。
•供求关系复杂:能源化工行业的供求关系十分复杂。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供应和储备能力存在巨大差异。
此外,化学品的生产和需求也面临着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挑战。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是能源化工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技术的应用,如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不仅提高了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行业升级。
3. 区域市场分析3.1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全球能源化工市场最大的消费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了该地区的能源化工需求。
其中,中国是亚太地区能源化工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其对石油、天然气和化学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3.2 欧洲市场欧洲地区在能源化工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欧洲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推动了该地区能源化工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同时,欧洲在化学品生产和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
3.3 北美市场北美地区是全球能源化工市场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之一。
美国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体,其对能源和化学品的需求量大。
同时,美国在页岩气开发和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突破,也对能源化工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4. 竞争态势分析能源化工市场的竞争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价格竞争能源化工市场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
由于全球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价格波动较大。
中国的能源问题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原煤—77% 原油— 11% 水电—7% 天然气—4% 消费结构
我国能源消费引起的环境污染:
电力、建材、钢铁、化工行业所主导的结构 性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物的70%左右。 以SO2和烟尘为主的燃煤污染日益加重,酸雨 区不断扩大。 迅速增长的机动车形成的移动污染源尾气污 染正改变着城市大气污染的结构。 CO2排放的日益增长,导致不断加重的国际压 力。
中国的能源问题
经济学2班 魏燕 0102043
中国的四大能源问题:
一、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资源结构和区 域分布不合理。 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严重的污 染问题。 三、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四、能源短缺和安全供应问题。
从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来看,我国属于资源贫 乏国。 能源资源结构注定了在相当长时期内煤炭是主 要能源。 未来20-40年,能源消费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 对洁净优质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面临优质能 源供应不足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问题。 沿海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农村商品能源供给不 足。 近80%的能源资源分布于西部和北部,但60% 能源消费在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
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严 重影响国际形象和产品竞争力。
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但总体上来说能 源利用高效率仍然很低,与国家先进水平差距仍 然较大。 各地能源利用效率差距较大
“十一五”全国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及全省分市 州单位能耗降低情况.doc
能源短缺和安全供应问题,将 是我国长期面临的瓶颈制约。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动能源的 快速增长,未来需要多少能源还很难确定。 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炭,其可持续供应能力受 到多方面制约:
a、煤炭安全生产难以保障,产量过高和安全生产矛 盾加剧。 b、煤炭合理的产能有限。 c、中国已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中国能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中国能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霍雅勤1中国能源现状1.1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最低我国能源相对稀缺,人均能源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1)。
尽管今后的能源开发将增加我国的能源储藏量,然而如果仅依靠国内资源,我国在今后的25年间降低其对煤炭的依赖性是有限的。
自1980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
尽管保持了大规模水电开发,但水电占初级能源的比例却下降了。
国内有限的石油资源被优先用于交通和化工工业,许多燃油电厂在80年代改为燃煤。
我国从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目前,天然气只占我国能源供应的极小一部分。
1.2能源生产结构依然是以煤为主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经济大国中最依赖于煤炭的国家。
目前,全国年耗煤炭已超过13亿t。
燃煤是我国大气污染和酸沉降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国的能源消耗量仍按目前的模式增长,那么在今后25年中能源需求仍将主要来自煤炭。
表1中、美与世界能源储备的比较(1994年)国家原煤(亿t)原油(亿t)天然气(万亿m3)水电(亿KWh/年)铀(千t)中国1145 33 1.7 1923 -美国2405 38 4.6 376 356.1世界合计10439 141 142 14546 2083.7中国人均95t 3t 1416 m3 1603kwh/yr -美国人均962t 15t 118400 m3 1504kwh/yr -世界人均209t 28t 28400 m3 2909kwh/yr资源来源:LBNL, 1996,SETC和CERS,1996近15年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出现了两种显著的发展趋势:一是初级能源消耗的平均增长速度远低于国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二是优质能源如电力、气体燃料在终端用能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在未来25年,保持两种趋势将大大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我国经济的各行行业都消耗煤炭。
除了燃煤火电厂外,还有大约41万个工业锅炉、18万个工业炉窑燃用煤炭。
中国能源的现状及出路
中国能源现状及出路————许志鸿众所周知,世界的主要三大能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其中中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但精查可采储量只有893亿吨,石油的资源量为930亿吨,天然气的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现己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资源量的约20%和约6%,仅够开采几十年;煤层气资源量为35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规模开发利用。
因此,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并不丰富,应建立正确的“资源意识”,并具有相应的“忧患意识”。
从目前看,我国现行的能源开发与使用方式不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矛盾非常突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日益创新,国际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国家能源供需平衡面临着严峻挑战,人均能源占有水平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环境透支严重,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废气排放所引发的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无一不说明当下中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十分严峻。
同时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来自能源约束的主要问题所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社会经济的长远规划、能源发展战略以及有关法规的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国家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也正面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新挑战,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考验。
所以,从战略高度全面分析能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发展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概况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和争夺态势的加强,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综合考虑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能源储备、能耗效率、未来能源需求预测、环境条件制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力求缓和能源问题。
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避免单一化,积极开发新能源,建立新的海上石油基地以及开展节能研究和采取节能措施等。
全球及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全球化工行业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化工行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全球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 创新驱动型发展:全球化工行业在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竞争力。
2. 绿色可持续发展:全球化工行业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推动绿色化学工程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3.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全球化工行业在发达国家,集中度高,产业链完备,技术装备水平领先,综合竞争实力强。
在发展我国家,分工协作,资源互补,发展空间大。
4. 国际合作与竞争共存:全球化工行业各国之间进行技术合作、投资合作、市场竞争等多层面交流与合作。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球化工行业在供给侧不断进行结构性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实施工业转型。
二、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和战略性产业。
在我国,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国内外化工发展趋势和我国化工行业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种特点和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之一。
2. 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化工行业在技术装备和工艺上的投入不断增加,正在逐步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3. 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工产品结构逐步进行了优化,绿色环保、高附加值产品逐步增多。
4. 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化工行业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化工企业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5. 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我国化工行业在服务领域的发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综合竞争力。
6. 面临环境和安全挑战:化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也面临着诸多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挑战,如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
新时期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问题与对策摘要:新时期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这些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时期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问题与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科技创新方面的问题,如原材料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全球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1新时期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优势1.1丰富的资源优势新时期中国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煤炭、天然气和油田资源,这为能源化工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基础。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稀土元素等资源,为化工原料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丰富的资源为能源化工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优势,例如在新能源开发、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替代原材料研发等方面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
这为能源化工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潜力,使其在全球竞争中具备一定优势。
1.2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化工市场,在能源、化学品、材料等领域的需求量巨大,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庞大的市场需求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利润,这将有效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速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企业更愿意承担风险进行创新尝试,因为创新成功将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产业向前发展。
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为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金投入相关领域,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发展。
1.3政府支持力度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资金扶持,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保障。
论文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刘曈曈摘要:能源是一个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保证能源安全逐渐成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及能源等层面。
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能源的逐渐减少,世界能源安全和中国能源安全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能源引起的冲突乃至战争日益增多,能源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将浅析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建议,改善我国的能源安全现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安全体系,改善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合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能源安全问题对策正文: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能源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一种。
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使能源特别是石油可靠而合理供应,规避对本国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非传统安全事件所引起的能源供需风险状态。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国防的巩固和国家的稳定。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资源,比如说石油,其除了是重要的动力资源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存在的国际纷争和冲突,很多是为了争夺能源引起的,能源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能源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随着能源储量的逐渐减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获得可靠优质的能源,保证本国能源安全成为了各国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内容。
各国为了争夺能源,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动荡和紧张。
中日有关东海油气田的争端,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石油资源而发动的两次海湾战争都是由能源问题直接引起的。
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再者, 能 产 消费以 我国 源生 与 煤及石油为主, 成严重 境污染。 造 的环
超过合理采伐量 20%以上, 导致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加
剧。 4.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
3.农 过 消 生 质 造 生 破 。 前, 柴 费 村 度 费 物 能 成的 态 坏 目 薪 消 量
第2 位,面临的国际压力趋于增大。 (四 国际竟争 ) 中国能源部门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石油方面,中国陆 上原油平均生产成本和原油加工成本比国外大公司高30%以上, 成 品油质量低 2- 3 个档次。按照中国加人WTO 的承诺, 2004 年 12 月
11 日 已开放成品油零售市 2006 年12 月11 日 场, 将开放批发市场, 届时会 对国内 企业产生较大冲击。 在煤炭方面,由 煤矿劳动生 于 产
2003年, 人均商品 中国 能源消费量为1299kgce, 于世界 相当 平
而是 整个世 整个 社会 界, 人类 所要面对和所要 解决的问 题。
一、我国能源的现状
(三) 能源生产利用对健康和环境的 损害
1 居民烧煤和柴草产生的室内污染对健康的损害。据世界银行 调查,中国城乡 居可与吸烟相提并论。 2.城市大气污染。中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在北京、上海、 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 80%. [6]
[关键词」 源 状 战 展 景 国 能 ;现 ;挑 ;发 前 冲
’ 一直以 来, 能源问 题都被世界各个国 家所重视, 因为能源是人
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 世纪中,人类使用
可能上升到60%0 [5l 保障石油安全是中国 面临的一 项重大挑战。 (二) 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高 均值的60%, O D 国家平均值的20%。中国人均生活用电 EC 量为173 2kWh, 仅为美国的3 9%, 而且还有2800 万人没有用上电。由于人 口众多,人均能耗水平很难提高。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高这
能源发展:现状、挑战与转型策略
能源发展:现状、挑战与转型策略摘要:本文全面剖析了能源发展的现状,深入探讨其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技术瓶颈等挑战,详细阐述了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带来的机遇,并提出推动能源转型的策略,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政策体系等,旨在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引言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能源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深入研究能源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寻求有效的转型策略,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能源发展现状(一)能源消费持续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消费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工业部门仍然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尤其是制造业、化工、钢铁等行业,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
同时,交通运输业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航空运输的发展,使得石油产品的消费量逐年上升。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增加,如电力用于照明、供暖、制冷、家电等方面。
(二)能源供应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目前,全球能源供应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据主导地位。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
化石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开采和利用技术相对成熟等优点,但其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同时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和气候造成严重影响。
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在加快,但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主导地位。
(三)能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极不均衡。
中东地区是石油资源的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在全球石油市场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俄罗斯、美国、中国等国家也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则能源资源匮乏,严重依赖进口能源,如日本、韩国等。
中国能源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能源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能源市场现状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之一,在2009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其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这使能源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
以下为中国能源市场现状分析:1. 能源消费结构轻油重煤格局难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煤炭为主,油气为辅。
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但重油、汽油、柴油的消费量也逐年攀升。
由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过于依赖煤炭,使得中国空气污染问题突出。
2. 能源消费领域产能过剩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导致中国能源消费领域产能过剩,这迫使中国政府对能源行业进行整合和优化,加强监管力度,保持均衡的市场发展。
3. 能源安全形势严峻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为能源进口依赖程度加深、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大、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等。
二、中国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能源市场的需求和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为中国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1.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步伐加快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步实现由重油重煤向清洁能源转型。
此外,中国多年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
2. 能源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中国在实现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
为适应新时代需求,中国能源将不断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推广低碳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油气开采技术水平提高随着油气市场的开放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大型石油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加速了国内石油开采领域的发展。
中国石化、中石化等公司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技术,提高了油气藏勘探开发效率,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4. 能源企业竞争加剧由于能源市场过度竞争,目前国内市场中企业数量庞大,规模相差巨大。
石化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石化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作为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石化能源产业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石化能源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石化能源产业的现状1. 石化能源产业的基本概况石化能源产业是指通过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原料的加工和转化,生产石化产品和石化能源的一类产业。
石化能源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而石化产品主要有石化燃料、石化材料和石化化工产品等。
2. 石化能源产业的重要性石化能源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
石化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汽车燃料、化妆品、塑料制品等,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 国际与国内石化能源产业的差异国际石化能源产业在技术、设备和市场等方面相对成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而中国的石化能源产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等方面,中国石化能源产业尚需加强。
二、石化能源产业发展趋势1. 绿色化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之一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石化能源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未来,石化能源产业将不断推进绿色化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技术创新是石化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石化能源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例如,石化工艺技术、化工装备、催化剂和催化过程等方面的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区域化合作加强是未来的趋势之一石化能源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需要进行跨国、跨区域的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石化能源合作将更加紧密,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4. 新兴市场的开发提供了发展机遇发展中的经济体,如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将为石化能源产业提供更多机遇。
浅谈的能源状况及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
浅谈的能源状况及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浅谈我国的能源状况及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能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民生的基本保障。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能源的依赖,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更加强烈,能源的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果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
在上个世纪,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的大量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而在本世纪,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实现工业,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的大量消耗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能源第二大生产和消费过。
当前,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总观我国的能源状况,有如下特点:第一,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
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就其绝对量而言,是较为丰富的。
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第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
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
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
能源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能源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能源化工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生产能源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工业领域。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能源化工发展正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与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现状来看,能源化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
近年来,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化工成为满足能源需求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一些能源资源富集国家,能源化工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例如,以石油为原料的能源化工产业在中东地区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
同时,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能源化工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其次,能源化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趋势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和价格波动。
传统能源资源的采集和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让能源化工企业面临原料供应不稳定和成本压力加大的问题。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能源化工行业需要更加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是环保压力的增加。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法规的进一步加强,能源化工产业面临着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
因此,能源化工企业需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绿色化发展,开发和应用环保技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源化工领域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传统的化石能源受到严重污染和资源限制的影响,因此清洁能源逐渐成为能源化工的重要方向。
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其次是推动能源化工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化工企业将更加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可以在能源化工产品的设计、研发和营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能源化工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能源化工企业需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绿色化发展。
浅谈的能源状况及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
浅谈我国的能源状况及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能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民生的基本保障;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能源的依赖,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更加强烈,能源的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在上个世纪,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的大量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而在本世纪,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实现工业,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的大量消耗是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能源第二大生产和消费过;当前,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总观我国的能源状况,有如下特点:第一,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就其绝对量而言,是较为丰富的;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第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第三,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煤消耗量是日本的15倍,是美国的倍;这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第四,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中国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制尚待健全;煤矿生产安全欠账比较多,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第五,能源供需形势从长期看依然十分紧张;我国的能源生产经过50年的努力,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绩,能源紧张的矛盾明显缓解;然而与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洁净高效能源,缺口依然很大;2013年10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报告估算,中国10月石油进口量达到每日630万桶,超过美国的每日624万桶,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报告预计,2014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速将在4%左右,达到亿吨;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将分别达到亿吨和亿吨,较2013年增长%和%;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第六,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并开始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继续扩大;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烟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最近几年,被人们广泛关注的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煤的燃烧造成的;通过分析我国的能源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能源状况不容乐观,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在当前以及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能源问题是我们要面临的一大挑战;那么,我们又有那些措施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呢1,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粗放的经济模式,单一追求DGP的增长,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是日本的15倍,是美国的倍;由此可见,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我们有很大的潜能;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升科技含量方面来着手;1,1,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我国的产业的分布存在分散,分割,杂乱无序,随意排污的现象,严重浪费了资源,增加环保治理的成本;而循环经济能有效的这些问题的资源浪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调整展业的空间布局,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机统一: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集约型获得企业效益;二是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网络,通过共生企业间的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使用,实现园区总体的资源和能源增值,获得丰厚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层次的物质循环流动体系,通过最大限度的理应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有机联系与可持续发展;1,2,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生产设备的老化,生产工艺的落后,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加大科技的输入,研发新设备,开发新工艺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在我国,乃至于全世界,化工行业一直是一个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如果化工节能技术有很大的提高,这无疑对整体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开发新能源,弥补传统能源的短缺,并进一步寻找传统能源的替代品;能源的供不应求必然促使我们去寻找新的能源形式,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这些新能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可以再生,这也就避免了面临能源消耗殆尽的危险;由于新能源的种类较多,在这里,我将重点介绍我认为最具发展潜能的太阳能和核能,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新型能源;2,1,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地球上一切能源的来源,地球上的其他能源形式都是通过能量的转化得到的,按照这个思路,若能在能量的源头上做好能量的高效利用,这将为解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种类型: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太阳光合成;而目前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前两种类型;对于光热的利用,原理较简单,将太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等高品质的能量,从而导致其利用率不高,因此我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而减少家用燃料及电能的使用是太阳光热运用的最佳途径;而减少生产成本,扩大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普及重点;对于太阳能光伏的利用我认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目前,对光伏的利用,光电的转化率还有待提高,还需要用科技的力量研发新型光伏电池材料,做到在提高光电转化率的同时降低成本,以取代传统能源;对于太阳光合能的运用还有待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可以人为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然而人们对生物体研究还不够深入,但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也必将成为现实;2,2,核能的利用;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由此可见质量亏损能够释放大量的能量,这远远高于一般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因此,核能的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弥补当今能源短缺上有很大的必要性;然而,目前对核能的利用还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资源利用率低;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核反应的安全性还有待于提高;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等;这些不足之处都制约了核能的发展,在很多地方核电的开发多得到人们的反对;当然,这些问题正在一步步的被解决,我们对核反应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安全性也更加可靠,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核能的运用会不断扩大;2,3,未来的新能源:微生物;在近些年来,生物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度被人们认为会致使人类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确,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一点点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生物技术,它具有套件温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也引导了人们开发新能源的思路;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据报道,巴西已改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减轻了大气污染;此外,利用微生物可制取氢气,以开辟能源的新途径;3,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燃料内部的化学能,开发高效燃料电池;在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中,都是将能源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直接运用或者再将其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再来加以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热能属于低品位的能量,它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等高品位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导致能量的大量损失;然而,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可完全,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的;于是燃料电池优势便凸显出来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的性能对电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电极的性能,开发新型,高效电极材料对燃料电池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就目前而言,燃料电池对能量的利用率已远高于火力发电对能量的的利用率,并且燃料电池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同时燃料电池的运用灵活多变,使用方便;尽管如此,目前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首先技,术还不够成熟;燃料电池对工作条件的要求较高,效率受环境温度,压力的影响较大;其次,生产成本较高;尽管燃料电池对燃料的利用率较高,但在生产电池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能量,同时科技成本也十分巨大,这样燃料电池的推广就缺乏了竞争力;再者,燃料电池对燃料的要求较高;燃料电池要求燃料有较高的纯度,这也就增加了燃料的生产成本;以上三个方面,是我认为解决当前能源问题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科技的进步是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有力保证;对未来的世界,能源的获取方式必将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方式的有机统一,将或许成为未来世界的能源格局。
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分析
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利用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包括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安全以及新能源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比国内外能源利用的差异和共性问题,揭示能源利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能源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呈现出许多共同特点,如化石能源仍是主导,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新能源发展迅速等。
然而,由于资源禀赋、发展阶段、能源政策等因素的差异,国内外能源利用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例如,发达国家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通常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在新能源发展、能源安全等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分析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还将关注新能源发展趋势,探讨未来能源发展的可能路径,以期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二、国内能源利用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能源利用现状呈现出多元化、高效化和清洁化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结构调整也在稳步推进。
在能源结构方面,煤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量也在稳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能源结构中的新亮点。
特别是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光伏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燃煤电厂的热效率不断提高,工业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在稳步提升。
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技术也在广泛应用,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
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工业部门和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比逐年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产业合作委员会能源与环保合作小组第二次会议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能源问题现状与展望—能源利
用效率分析
- 1 -
中国能源效率和节能
国家经贸委资源司徐志强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又是在今后若干年内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壹。
中国自80年代以来建立了较完善的节能管理系统,对推动节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是壹个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节能潜力很大的国家。
因此,确立节能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经济、能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壹、中国节能工作的成效
80年代初期,我国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和节约且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将节能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包括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建立节能管理体系;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开展节能计量、宣传工作;开发节能科研项目,通过运用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促进了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这期间,通过逐步调整经济结构,全面加强能源管理,且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节能基本建设和节能技术改造等节能技术措施,使国家重点考核的60多种工业产品的能源单耗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1981~2000年,我国以较低的能源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而壹次能源消费平均每年只增长4.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47,经济增长所需能源壹半靠开发,壹半靠节约。
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20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0亿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5.1%。
中国政府在指导全国节能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1.编制规划将节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对地区和部门的节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
2.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节能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依据《节能法》颁布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壹系列配套法规;在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制度,逐步引导
和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3.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以及交流电机调速技术、高效电光源、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等壹批重大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经济效果。
重点研究推广了风机、水泵、变压器、电炉钢、铁合金、合成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煤代油、生活用能和建筑物用能的节能新技术。
到1998年底,已公布了18批1068项节能机电产品目录和17批610项淘汰机电产品目录,有力地促进了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和信息服务
主要是加强了信息交流和节能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节能宣传,进壹步提高企业和公众的节能意识。
1998年1月,国家经贸委成立了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该中心作为壹种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信息传播体系,选择那些因信息渠道不畅或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没有得到充分广泛推广的领域,致力于向工业企业、投资机构等各界提供经济信息。
5.实施节能技术项目
据统计,1981~1998年国家用于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项目共投资371亿元,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438亿元,形成年节能量9042万吨标准煤。
节能基建项目建成热电机组950万千瓦,采暖集中供热2亿平方米,改造小水泥628万吨,改造小化肥130万吨,发展城市燃气和回收放散可燃气1393万立方米/日,增加民用型煤1780万吨,增加煤炭洗选、配煤能力5969万吨,风机、水泵改造年节电4亿kWh;节能技改项目建成余热、余压发电机组196万千瓦,改造工业锅炉1.1万台,研制开发了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6.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节能新机制
节能服务X公司(ESCO)是壹种全新的节能运作机制,由国家经贸委组织实施的“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项目,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
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在我国推广“能源合同管理”节能技术服务新机制。
已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三个示范性节能服务X公司且开始运作,到目前为止,三个X公司已通过和用户签定能源服务合同的方式开展了108个节能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获得了较好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未来中国节能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节能是促进壹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壹。
展望21世纪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前景和社会发展背景,由于预计的人口自然增长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刺激,我国将面临长期而巨大的能源需求和供应压力。
面对全球壹体化的大趋势,我国高耗能、低能效的经济将面临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而来自国内和国际上的双重环境压力则对我国的节能工作构成另壹方面的严峻考验。
和过去以解决能源供应短缺为简单目标相比,未来我国的节能工作将具有丰富的经济和环境新内涵,即必须同时为我国经济、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1.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先选择
尽管我国过去的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资源条件,我国现有工业体系从整体上见仍然落后,先进的工业装备和民用设施所占比重不高。
80年代迅速增长的工业装备和民用设施,除少数引进和国内开发的具有80年代国际技术水平外,多数仍然沿用陈旧的工艺技术,能源效率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主要用能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加权平均高4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壹。
目前国内壹些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造成这壹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壹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使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由此造成了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的状况。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工业部门所占比重偏高,1999年占69.8%。
工业能源密集行业如采掘、电力和电厂供热、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炼油和炼焦占较高比重,这八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总消费量的78.8%。
能源密集行业的能源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很大,目前钢铁行业约为25%,铝业约为50%,建材业约为40-50%,化肥行业约为70-75%,石化行业约为40%,提高这些行业的能效水平,对提高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壹项长远战略方针,同时也是我国的主要减排对策之壹。
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主要减排措施之壹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根本转变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2.中国“十五”期间节能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十五”时期,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2.25吨标准煤(1990年不变价),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3.2亿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为4%。
主要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有较大降低,其中,冶金行业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0.8吨标准煤,火力发电厂供电煤耗下降到380克标准煤/千瓦时,有色金属吨粗铜能耗下降到0.65吨标准煤,化工行业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到37吉焦,建材行业水泥、玻璃等主要产品平均能耗降低20%。
通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05年全国能源利用效率将提高到36~37%,到2010年,预计全国能源利用效率将提高到40%左右。
1)继续完善节能法规体系
组织完善节能法规体系以及地方、行业的节能法配套法规。
修订、完善各专业性的节能设计规范。
大力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开展节能执法检查,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依法保障和促进节能工作深入发展。
加强节能执法的能力建设,使我国的节能工作切实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法律规范约束企业,以经济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以技术示范和典型经验引导企业,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宏观管理体系,建立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化节能服务网络。
2)制定节能激励政策
根据《节能法》中“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对节能示范工程和节能推广项目给予支持”的要求,对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交通运输等重大节能领域,研究制定激励政策,支持重点示范项目,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规范性节能市场的形成,推动节能向产业化发展。
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角度研究探索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比重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比例。
且要在优化能源结构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高度上确定节能的具体指标。
应采取多渠道集资的方式,重点支持大中型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以及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示范项目;增加资金投入,用于加强节能立法和执法监督,建立《节能法》配套法规和国家标准,开展公众宣传、奖励表彰、培训、信息服务等活动。
3)加强节能管理
对量大面广的耗能产品,国家制定能耗等级标准,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和能效标准标识制度,完善节能标准体系、节能统计体系以及节能设计规范。
政府部门要带头节能(在政府采购、政府大楼、公务员宿舍等优先采用节能设备)。
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
探讨和企业签定自愿性节能协议、开展能源审计等办法,扩大节能信息传播。
4〕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积极开展节能方面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加强节能领域的国际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借鉴和吸收各国的先进节能管理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资源节约管理水平和节能增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