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98块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微相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2b6ecfb8f67c1cfad6b8ed.png)
⑴ 对于湖相和三角洲前缘等比较稳定环境沉积的砂层
大多具有明显的多级次沉积旋回和清晰多个标准层, 岩性和厚度的变化均有一定规律可循; →常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旋回-厚度对比方法
⑵ 对于河流沉积环境下的不稳定沉积
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快,河流侧向摆动与下切剧烈, 而导致砂层厚度与岩性变化大,
→一般采用“等高程”对比法或“切片”对比法
●
储层综合评价--储层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不同 成因 砂体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
导致注水开发过 程中,表现出不 同的油气流动规 律及开发效果。
砂体的形态与分布、颗 粒排列、孔隙结构、内 部纹层、粒度韵律、泥 质薄夹层、储油物性 等存在一定差异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的意义: ▲ 预测砂体的分布特征 ▲ 揭示油层的非均质性 ▲ 掌握油水运动规律 ▲ 提高油气采收率
石灰岩 165~250
白云岩 155~250 2.5~2.85 硬石膏 石膏 盐岩 约 140 约 170 约 220 约 3.0 约 2.3 约 2.1
接近于零 高值
搜集岩屑资料,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规律→定性判断岩性
★ 测井相与沉积相关系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不同的沉积相因其岩石的成分、 结构、构造等不同而造成测井响应不同。 但是,两者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 相进行标定。
一、沉积相研究的基础资料
4、测井资料: 在相似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砂岩体,垂向上具有较一致 的岩性组合特征和演变规律。因此,在岩性-电性关系研 究的基础上,编制不同沉积相带的典型电测曲线图版,可 用于指导大相的划分。
5、地震资料(三维)--地震相 6、试油、试采等生产动态资料
二、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分析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 以砂层组为单元划分大相和亚相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f03b8fee009581b6bd9eb5c.png)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摘要】沉积微相研究必须依靠大量的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
在识别大相、亚相的前提下,岩芯资料是地下沉积相研究最重要的信息。
但一个工区内所取芯的资料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借助测井的手段对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关键词】沉积微相测井曲线沉积特征1 测井相1.1 测井相分析测井相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指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
具体而言它是由一组恢复地层的岩性剖面和沉积环境的测井曲线组成。
当研究区内的一个井段岩性剖面确立了之后,就应当适时的将测井相转化为具有地质意义的数值和概念[1]。
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了解该区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清楚其沉积特征以及相分析方法后,结合由岩芯分析等地质资料所建立准则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从测井相到地质相的转换。
1.2 测井相的划分原理及方法1.2.1 曲线幅度幅度分高幅,中幅,低幅,幅度越大粒度越大,说明水流能量越强。
通常海湖岸的滩、坝砂岩体表现为高幅度,河道砂岩为中幅度,河漫滩相多为低幅度。
1.2.2 曲线形态箱形:反映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都很稳定,曲线幅度变化小,如支流河道砂[2]。
此外风成砂丘,也可成为这种形态。
钟形:下粗上细,反映水流能量逐渐减弱,物源供应不断减少。
如蛇曲河点砂坝。
漏斗形:下细上粗,反映向上水流能量增强,分选逐渐变好。
如海相滩坝砂岩体。
齿形:a正向齿形海进式细粒沉积物覆盖在粗粒沉积物之上,形成后积式。
b反向齿形海退式粗粒沉积物覆盖在细粒沉积物之上,形成前积式。
1.2.3 接触关系底部突变式:反映上下层之间存在冲刷面,通常由河道下切造成。
顶部突变式:反映物源供应突然中断。
底部渐变式:反映砂体的堆积特点,为水下河道冲刷能力差的表现。
顶部渐变式:反映稳定的能量减退过程,如河道侧向迁移[3]。
1.2.4 曲线的光滑程度光滑曲体:反映物源丰富,水动力强,淘洗充分,分选好的均质沉积,如砂坝、滩坝。
微齿状:反映物源丰富,但改造不彻底,分选不好,如河道砂,或是因季节性变化,使流量变动而形成的沉积物粗细间互。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2c89dda58da0116c17490f.png)
一、沉积微相研究方法沉积微相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基础地质资料当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对某一地层单位进行沉积相或沉积微相或沉积环境分析时:1.1.1应从最基础的地质工作入手,研究岩层本身的性质,诸如成分、颜色、结构、沉积构造、分选性、组成颗粒的特征(圆度、球度、表面微观特征)、层序特征(如向上变细或向上变粗,交互层等),分析其岩相特征。
1.1.2应仔细研究岩层中所含的各种生物化石的特征,尤其是生态特征,它可以更多地反映古生物的生存环境。
这里所讲的生物化石也包括各种遗迹化石,在许多情况下,生物遗迹化石更为常见,其重要性已为大家所共识。
这些工作主要依靠大量的野外露头观察和钻井岩芯描述来进行。
1.1.3 如果条件允许,在进行相分析时应将其与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
1.2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目前,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进行相分析,已成为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1979年,法国地质学家O.Serra首先提出“电相”(即测井相),他定义“电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可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分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
“电相”分析就是利用各测井响应的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来描述地层的沉积相。
能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测井资料,如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感应等近十种测井信息,其中以自然电位、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曲线在相分析中的效果最为理想。
在研究中主要利用曲线的幅度、形态、组合形态,适当参照接触关系和次级关系等参数,并密切与岩芯和岩屑录井资料相结合。
1.3 综合分析的方法除此之外,利用地震资料、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等也可以对沉积相进行研究。
当然,地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对于古代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需要利用各种手段,也就是综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依赖某一种方法。
事实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地层记录的认识很不容易,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决不能失之于片面、主观。
研究工作要结合研究区目的层的特征,大量搜集野外及室内资料,通过取芯井详细的岩芯描述和室内测井沉积相的划分,并结合岩芯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先建立单井沉积微相柱状剖面,然后通过连井剖面分析,最后作出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采油单项组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采油单项组](https://img.taocdn.com/s3/m/291cb265cc7931b765ce15dc.png)
团队编号:19194052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采油气工程单项组完成日期 2019 年 4 月 17 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本方案为XX油田采油气工程方案,根据SY/T 6081-2012《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编写规范》,应用Meyer压裂模拟软件完成了对该区T井压裂方案的设计,应用自编软件“压裂液返排优化设计系统”,对压裂液返排进行优化,应用pipesim软件完成了采油气工程方案设计,全文共10个章节。
第1章节为油田概况。
本章介绍了油田地理位置、地层情况、构造和储层特征,温度、压力数据,以及实验和现场获得地层、原油、天然气参数。
第2章为完井设计。
本章分析了常用完井方式的优缺点、计算了井筒出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油田经验选择了套管射孔完井方式。
第3章为套管设计。
本章在所给井深结构的基础上,根据SY 5724-2008 《套管柱强度与结构设计》和《API 套管强度数据》对套管进行优选。
第4章为射孔工艺设计,本章基于为达到最大油井产能的目的,对影响射孔参数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优选了射孔参数,对射孔后的套管强度进行了校核,对射孔配套设备做出了选择;根据储层特性,以保护储层的原则,对射孔液类型进行优选。
第5章为压裂设计,本章利用Meyer软件对施工参数和泵注程序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自编软件“压裂液返排优化设计系统”对压裂液的返排进行了优化。
第6章将为采油采气设计。
生产阶段分为自喷阶段和人工举升阶段。
自喷阶段利用pipesim软件,建立生产系统模型,模拟生产阶段,设计出合理的油管尺寸和油嘴尺寸;人工举升采用的是有杆泵举升方式,并对有杆泵举升方式的设备做出了选择。
第7章为防蜡、防腐设计。
防蜡设计是根据原油高含蜡的特点,分析了蜡的形成机理,清、防蜡的方法,预测了蜡开始析出的井深,并作出了具体的清、防蜡措施;防腐设计主要介绍了油田上常见的油套管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腐措施。
沉积微相对岔河集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影响_毛瑜
![沉积微相对岔河集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影响_毛瑜](https://img.taocdn.com/s3/m/8506bfb7fd0a79563c1e72d4.png)
表 2 微 相 产 油 量 统 计
微相
地层 系数
井数
占比 例/%
河(水)道 >1000
河(水)道 100~1000
其他
<100
12 23 8
27.9 53.5 18.6
<10 井数 占比例/%
4
9.3
10
23.3
6
14.0
产 油 量/(t·d-1)
10~20 井数 占比例/%
问题。随着“调水增 油”的 反 复 实 施,增 油 效 果 变 得
油层分布与沉积微相有较好的一致性。油层主
越来越差。剩余油 分 布 的 复 杂 与 零 散,导 致 调 整 效 要分布在河道砂、滩 坝 和 水 上 冲 积 扇 的 辫 状 沟 槽 三
果难以保障,年 自 然 递 减 一 直 在 20% 左 右,岔 河 集 种微相,见表1。
过程中生产能力和注水过程中吸水能力的大小来反 积,油 层 主 要 位 于 河 道 微 相 砂 体 中,主 要 的 采 油
映 储 层 所 处 的 相 带 ,二 者 相 辅 相 成 ,由 此 可 以 定 性 分 析各种微相剩余油 分 布 特 征,如 根 据 河 道 的 展 布 和 沉积韵律可以判断水淹特征和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多 层 砂 岩 油 藏 含 油 井 段 长 ,砂 层 层 数 多 ,由 不 同 砂体微相组成。岩石结构和储层孔隙结构的差异, 导 致 物 性 参 数 ,特 别 是 渗 透 率 参 数 差 异 更 为 明 显 ,注 入水推进的不均一性 。 [8] 因此相对高渗透层的 吸 水 量和水线推进速度,将 按 渗 透 率 级 差 的 倍 数 高 于 低 渗 透 层 ,形 成 单 层 突 进 ,水 驱 效 率 高 ,剩 余 油 含 量 低 。 层间未动 用 或 动 用 较 差 的 低 渗 层,剩 余 油 含 量 高。 据 岔 39 断 块 启 动 生 产 压 差 与 油 层 渗 透 率 关 系 ,若 当 生产压差小 于 10 MPa 时,渗 透 率 在 60×10-3μm2 以下的油层不动用。
波及体积系数
![波及体积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30ca6e0216fc700abb68fcf4.png)
波及体积系数5-3-1注水体积波及系数的定义是水驱油藏中注入水波及到的油藏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
可分为厚度波及系数与平面波及系数,其二者有如下关系: P Z V E E E ⋅= 式中:Ev —体积波及系数,f ; E Z —厚度波及系数,f ; E P —平面波及系数,f 。
1、平面波及系数5-3-1 1)基本原理研究注入水平面波及系数主要是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和油层物理模型进行。
根据戴斯(Dyes )等人所作的二维平面物理模型利用X 射线照相技术得到的平面波及系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在综合考虑不同流度比和井网部署的情况,得到了计算平面波及系数的公式。
其表达式为:()[]()1123456-=++⋅+++E Epa M a a fw a M a a p ln ln式中:Ep —平面波及系数,f ; M —流度比;f fw —含水率,fa1、a2、a3、a4、a5、a6—系数,常数,对不同井网取不同数值。
濮城油田是多个断块油藏组成,油层厚度和物性在平面上变化较大。
根据这一地质特点,采取了不规则的三角形面积井网进行注水开发。
井网形式为交错井网。
因此取a1=-0.2077,a2=-0.1059,a3=-0.3526,a4=0.2608,a5=0.2444,a6=0.3158。
流度比M 则是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确定。
根据流度比的定义,则有下述表达式:()()()OSi rO wwfrW Owf s rO K s K K M μμμ+=式中:kro —油相相对渗透率; krw —水相相对渗透率; μo —地下原油粘度,mPa.s ; μw —地层水粘度,mPa.s ; Swi —原始含水饱和度,f ;wf S —水驱前缘后的平均含水饱和度,f 。
Sw 采用前述方法计算得出。
从平均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上,由作图法求出Kro (wf S )、Krw (wf S )、μo 、μw 取各类油藏μo 、μw 的实际值。
八面河油田面4区面5块开发调整研究
![八面河油田面4区面5块开发调整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f38a48a8956bec0975e310.png)
快速递减的趋势得到控制 , 年均综合 递减率 为 2 6/ 但 . , 9 6 由于调整工作总量较少 , 区块仍处于低速开发 , 本 目前采
油速 度 为 0 2 。 .7
以泥质为主的前三角洲泥沉积 ;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
[ 收稿 日期]2 1 - O 一1 00-l 9 [ 作者简介]张春荣( 9 5 . 大学. I6 一) 女. 江汉油田职工大学地质勘探专业毕业. 工程 师. 现在 中国石化 股份 胜利油 田分公 司清河采油厂地质
三 中三个砂组 6 个小层 , 沙三上五个砂组 1 个小层 。 8
() 积 微 相特 征 3沉 .
20 年以来在 面 4区沙 四段 围绕局部剩余 油富集 00
区开展 了局部提速开发 调整试验 , 投产新井 1 9口, 区 本
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相 , 向湖泊方 向依次发 育 以
水下分流河道 为主 的三 角洲前缘 近端沉 积 一以河 口砂 坝为主的远端沉积一 以远砂坝 、 状砂为主 的末端 沉积 席
下几个 阶段 :  ̄18 年)
在该阶段共 投产 油井 3 3口, 投转 注水井 1 6口, 采 油速度达到 1 2 , . 9 阶段末采 出程度 l6 , _8 综合含水
6 . 。 9 4
地 质储 量 8 3 0t采收率 1. , 4 ×1 , 6 2 可采储量 为 17 3×
l m。 k
在此期间共报废油 水井 6口, 钻井新增 1 I但套 3I , = 管变形 、 管错段 、 物等 井下技术状 况不 良井增 加 1 套 落 9
口, 井况逐步恶化 , 加之注水井 多年未动管柱 , 注采对应
() 层 层 序特 征 2地
率下降很快 , 19 从 9 4年年底 的 6. 下 降到 阶段 末 的 85 4. , 4 5 导致本区产液量下 降, 产量 快速递减 , 年均总递
沉积微相分析技术方法及典型微相特征
![沉积微相分析技术方法及典型微相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26e35edf8c75fbfc77db273.png)
高 精 度 标 准 化 石 带 建 立
5.50
花港组上段
花港组下段
断 桥 1 井 常 量 元 素 纵 向 变 化
) % ( e F ( ) % l A ( ) % i S
4.50
Fe(%)
3.50
2.50
1.50 2000 1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H1
H2
H3 H4+5
H6 H7
H8
H9+10 H11+12
9.00
Al(%)
8.00
7.00
6.00 2000 34.00 32.00 3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Si(%)
28.00 26.00 24.00 22.00 20.0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3、典型构造(Typical Structures) 鸟眼构造(Birdeye structure):发育于干旱潮坪环境 示顶底构造(Geopetal structure):上层为亮晶方解 石,下层为泥晶或碎屑。 4、重矿物(Heavy Minerals) 稳定类型:石榴子石、电气石和锆石
5、沉积地球化学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与同位素
紊流(Turbulent flow): 流体分子运动轨迹不规则 (2)流态(Flow Regime) 弗劳德常数 Froude number (F):F =V╱√ g . d v: 流速(velocity of flow) g: 重力加速度(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d: 水深(depth of water) 低流态(Lower flow regime),F<1, : 流体阻力较大, 搬运能力弱,水面波动和沉积物表面的起伏不同相。 过度流态( Transitional flow regime): F=1, 流态不 稳定。 高流态( Upper flow regime):F>1,流体阻力较 小,搬运能力大,水面波动和沉积物表面的起伏同相。
青平川油田长7、长8沉积微相特征
![青平川油田长7、长8沉积微相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f72b10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4e.png)
青平川油田长7、长8沉积微相特征刘伟才;温旭东;韩杰;石婷;王佳【摘要】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了青平川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长8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长73、长72、长71油层组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两种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长82和长81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到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过渡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对长7、长8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微相为长7、长8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4(040)020【总页数】2页(P141-142)【关键词】沉积微相;延长组;长7油层组;长8油层组;青平川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刘伟才;温旭东;韩杰;石婷;王佳【作者单位】延长油田青平川采油厂;延长油田青平川采油厂;延长油田青平川采油厂;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1 区域概况青平川油田位于延安市延川县境内,西接青化砭油田,南邻甘谷驿油田,面积约为574km2。
油田地面海拔高程一般在950~1200m之间,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斜坡上。
研究区总体为一个西倾的单斜,在单斜的背景上发育了多个鼻状隆起,这些鼻状隆起是由于砂泥岩差异压实作用形成,因而这些圈闭形成时间早于油气生成时间,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条件。
伴随着青平川采油厂长2油藏的开发殆尽,长4+5、长6、长7、长8油层组已成为下一步的开发重点。
因此,对长7、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长7沉积微相特征2.1 长73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区长73期沉积形成于三角洲前缘环境,由长73小层沉积相平面图可知该期研究区发育6条河道,在平面上呈网状展布,延伸方向为北东-南西向。
欢西油田滚动勘探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果
![欢西油田滚动勘探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0905f3d3ad51f01dc281f16b.png)
欢西油田滚动勘探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果【摘要】针对欢西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面积小、勘探程度较高的实际情况,地质研究人员加强了滚动勘探工作,以“三老”资料复查为基础,以地质综合研究为依托,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勘探找油方式[1],实现了油田的增储上产,为了减缓欢西油田产量下滑的趋势,保持油田生产规模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欢西油田滚动勘探增储上产欢西油田为一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断块油田。
平面上不同级次、多期发育的断层纵横交错,纵向上多套含油层系迭加、油藏埋深差异大,不同层系沉积特征不同、储层发育特点不一,原油性质差异大、油藏类型不一等等。
诸多复杂的地质因素给油区滚动勘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
通过加大了三老资料复查力度,深化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在老区扩边、新区勘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概况欢西油田总体上被锦2-丙6-2断层及锦2-6-9断层划分上、中、下三个台阶,锦45、锦16等七个重点区块均分布在中台阶,其探明含油面积为47.28km2,占欢西油田含油面积的68%,而石油地质储量16144×104t,占欢西油田石油地质储量的80%。
上台阶只发育千12块、锦99兴隆台及锦612块大凌河油层,探明含油面积9.18km2,石油地质储量2566×104t,分别占全区的13%、12%。
下台阶发育锦2-6-9井区、锦24块及锦29井区,探明含油面积12.87km2,石油地质储量1228×104t,分别占全区的18%、6%。
二、滚动勘探主要作法及成果(一)综合地质研究,实现新区勘探增储随着欢西油田勘探难度加大,维持油田稳产的接替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加强油田综合地质研究成为滚动勘探的一项重点工作,“十五”以来,我们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与vsp测井相结合对潜力区进行综合地质研究[3],成功实现了对西部锦611-锦616、锦150及东部锦612等空白区滚动增储,探明含油面积6.68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09×104t。
南区12块沉积微相研究
![南区12块沉积微相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8fd5b93bceb19e8b8f6ba44.png)
南区12块沉积微相研究摘要:南区12块是一个构造较平缓的披覆背斜,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侧向迁移频繁,砂体横向连续性差,呈透镜体状发育,纵向上叠置连片。
油田目前面临的难题是注水开发后层内、层间矛盾突出,严重影响生产开发效果。
综合应用研究区地质、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对目的层段馆上段油藏进行沉积微相研究,为研究区油藏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改善开发效果,补充和完善开发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南区12块沉积微相河道展布南区12块井区位于1号大断层两条分支断层之间,为一鼻状构造,南1号断层控制了该井区油层的分布,北部断层不连续。
构造主体发育三条大致平行的北东东走向的次级断层,并对油气的分布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南区12块井区地层发育齐全,其中馆陶组属河流相沉积,为该井区主要含油层系之一。
一、沉积相标志1.岩石颜色南区12块三口取心井的岩心颜色大多为紫红色、棕褐色和杂色,代表氧化环境的特点。
2.岩性特征南区12块井区馆上段岩石石英含量相对低,而长石、岩屑含量相对高,表现出低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的特点,表明沉积物搬运的距离较近,水动力较弱。
3.粒度分析馆上段(1+2)—6砂层组概率曲线特征主要为两段式,由悬浮组分和跳跃组分组成,这是河流相沉积典型特征之一。
4.沉积构造根据岩心观察,馆上段(1+2)—6砂层组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沉积特点,是河流相沉积的主要特征之一。
5.古生物化石孢粉分析资料表明,馆上段灰色或绿灰色泥岩中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并有较丰富的藻类化石,蕨类花粉含量占优势,其次是被子类,裸子类含量较低。
蕨类孢子以粗肋孢属为主。
大量的生物孢粉和Ng4砂组下部比较稳定的螺化石层,说明本区馆上段为陆相沉积。
6.测井响应特征其中自然电位曲线呈明显的“钟”形特征,为正韵律砂岩沉积反映。
二、沉积微相研究1.沉积微相类型根据各井岩心的观察描述和各项分析化验资料,结合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倾角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馆上段是一套河流沉积体系。
热河台地区沙一段沉积环境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热河台地区沙一段沉积环境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116d25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7.png)
热河台地区沙一段沉积环境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荆涛【摘要】对沉积物粒度概率曲线分析是识别微相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研究沉积物的搬运方式、搬运介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的热河台地区沙一段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在相控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概率累积曲线主要呈两段式、三段式、多段式三种类型,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主要呈典型的三段式、两段式,河口坝微相表现为两段式特征,远砂坝以低斜率的多段式为主要特征.【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热河台地区;沙一段;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沉积微相【作者】荆涛【作者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 12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1.区域地质概况热河台地区位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南段,构造上处于黄于热二级构造带的中部。
热河台地区在沙河街组沉积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水进-水退变化过程,在该区形成了不同的类型的沉积体系。
沙三段早期,由于构造活动强烈,湖盆扩张迅速,形成了深湖-半深湖的沉积环境,沙三段晚期,构造活动相对减弱,湖盆收缩,热河台地区主要形成泛滥平原相。
沙一时期整个辽河盆地又经历一次沉降过程,形成了新一期沉积旋回,热河台地区形成浅水-半深水沉积环境,东侧中央凸起物源不断供给,形成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远沙坝微相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
2.沉积岩石类型及沉积微相根据岩心观察、薄片样品统计结果表明,热河台地区沙一段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其次为砂砾岩、粗砂岩、中砂岩,含少量粉砂岩。
岩石成分成熟的较低,磨圆程度较低,分选程度中等。
对岩石组合特征、沉积构造特征、韵律特征等研究分析表明,沙一段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结合岩心观察,电性特点,通过运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识别沉积微相,分析认为沙一段沉积微相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湖泥6种微相类型,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沙坝微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97e1417b7360b4c2e3f6491.png)
文章编号:1000 0747(2003)02 0094 03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李存贵1,徐守余2,3(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第四采油厂;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石油大学(华东))基金项目:国家 973 科技攻关项目(G1999022509)(96 111 01 01)摘要:应用水驱油实验和岩心分析资料,研究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3层三角洲前缘相储集层的孔隙结构随注水开发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孔隙特征明显变好,表现为孔隙形状因子变大,形状变得比较规整、平滑,颗粒磨圆度变好,平均比表面变小,孔隙连通性变好,均质程度增高。
喉道特征变化复杂,总体上喉道半径有增大的趋势,分选性变好,喉道连通性和控流性变化复杂,孔渗性较低的储集层喉道非均质程度增强。
图2表3参11关键词:孔隙结构;微观剩余油;胜坨油田;水驱油实验;注水开发中图分类号:T E122.2 文献标识码:A1研究方法与定量参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的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将发生改变[1 10]。
胜坨油田1964年投入开发,1966年开始注水开发,目前综合含水高达95%以上。
二区位于胜坨油田中部,研究目的层为沙二段三角洲前缘相的河口砂坝和远砂坝沉积[11],连片性好,以高孔中渗为主。
1969年之前的注入水是明化镇组的地层水,因含大量硫酸根离子,不仅对设备腐蚀严重,而且易与目的层中的银、钡离子反应产生沉淀,严重堵塞油层;1969年后改注黄河淡水,由于与油层的温差大、含氧量高,使油层物性改变较大;1977年开始回注处理后污水,提高了油层吸水能力,但曾几次将未处理污水回注。
本文采用水驱油实验与岩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针对沙二段第8砂层组第3小层(83)为反韵律沉积的特点,分别在其中上部(孔渗性较好)和中下部(孔渗性较差)选取有代表性的岩样进行水驱油实验,选择8口相距近、沉积微相相同、岩石性质相似的可供对比井,用不同含水阶段的134块岩样(中上部75块,中下部59块)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不同含水率阶段的大量铸体薄片、压汞分析和图像分析资料以及丰富的岩心资料,使用如下定量参数研究其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98块沉积微相研究
【摘要】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研究区杜家台油层沉积环境研究,论述杜家台油层的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建立相应的测井相识别标志。
锦98块杜家台油层为滨浅湖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类型有扇三角洲相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分支间湾微相和滨浅湖相。
【关键词】杜家台油层沉积微相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锦98断块区位于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的西南部,是由北端地层超覆线以及南部两条断层控制的一个狭长的岩性构造油藏,构造面积约40km2,上报含油面积0.5km2,石油地质储量80×104t,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杜家台油层。
2 单井相分析
根据岩心相与电性响应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本区的测井相模式,进而确定本区的单井相,并由各井单井相构建研究区的沉积相空间格架,最终完成对本区沉积演变的分析认识。
表1 岩心样品分析结果
沉积岩的粒度主要受搬运介质、搬运方式、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
因此。
粒度资料的分析结果是研究沉积相的一项重要手段。
依据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统计分析,杜家台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分单段弧形、两段式、三段式三种。
在所有样品的统计中,单段弧形表示水动力较强的情况下,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水流中悬浮搬运而沉积
下来的砂体;两段式由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跳跃搬运的方式在中等强度的水流中较常出现,在动荡的水中或流水中容易对颗粒进行分选,因此跳跃总体是沉积样品中分选最好的组分,构成分支河道砂体的主体;三段式其实是由两个跳跃总体组成的假三段式,在有波浪冲刷回流作用的情况下,跳跃总体发育为两个粒度次总体,表现为两个相交的直线段,呈大的钝角相交。
由统计表明锦98块水动力中等,处于冲刷回流的环境中,在水流的淘洗下,颗粒分选较好,杂基较少,此种类型多见于扇三角洲河口坝。
依据岩电关系,本区沉积相主要有以下几种:即扇三角洲相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分支间湾微相和滨浅湖相。
锦98块杜家台的电性特征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似箱型、钟型、齿化箱型、漏斗型、指型、厚指型、微齿型、近平直型等。
其中似箱型、钟型曲线主要见于分支河道;齿化箱型多见于分支河道侧缘;而微齿型、近平直型则多见于分支间湾;漏斗型、指型、厚指型
则是河口坝的电性响应特征。
3.1 扇三角洲分支河道微相
在整个扇三角洲沉积中,水下分支河道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岩性由砾岩或砾状、含砾、含泥不等粒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分选中等-差,平面上呈长条带状分布,垂直流向剖面上呈透镜状,侧
向则变为细粒沉积物。
单砂层厚度为2~20m。
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等。
磨圆度次圆状,胶结类型孔隙型,颗粒支撑,点-线接触或线接触。
分自然电位曲线和电阻曲线为齿化钟形和箱形。
3.2 扇三角洲河口坝微相
位于水下分支河道的前方,并继续顺其方向向湖盆中央发展,与正常三角洲河口坝相比,扇三角洲河口坝的沉积范围和规模较小,但含砂量高。
粒度以分选较好的细砂-粗砂为主,沉积粒序主要显示反韵律。
单砂层厚度为4~20m。
沉积构造主要为小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偶见板状交错层理。
粒度曲线为两段式。
自然电位曲线反映了粒度反韵律特征,显示齿化漏斗形。
平面上呈扇形、剖面上呈底平顶凸或双凸的透镜状。
3.3 扇三角洲分支间湾微相
位于水下分支河道之间,河道的侧方砂脊之外,由互层的灰色、浅灰色细砂、粉砂及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组成。
发育水平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变形层理以及包卷层理、泄水构造、球枕构造等。
可见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等,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发育。
3.4 湖相—浅湖、半深湖亚相
浅湖沉积位于滨湖亚相内侧至浪基面以上的地带,水体比滨湖区深,沉积物受波浪和湖流作用的影响较强。
岩石类型为灰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灰色粉砂岩为主。
砂岩胶结物以泥质、钙质为主,分选和圆度较好。
发育水平和波状层理。
半深湖位于浪基面以下的、水体较深部位,为缺痒的还原环境。
岩性以深灰、灰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灰色粉砂岩为主。
发育水平层理及细波状层理。
4 沉积演化及有利相带展布分析
由于锦98块杜家台油层是西八千扇三角洲沉积体的一部分。
它位于扇体的前端,河流走向在本区内为北东向西南,这样导致了砂体总的分布方向也是由东北向西南。
受古地貌的影响沉积处于充填超覆沉积,因此平面上砂坝砂体为本区的骨架砂体,砂坝宽度一般在150~200m,延伸长度受工区范围限制,砂坝砂体延伸东长西短,砂体厚度砂坝核部为4~10m,其平面分布从始至终是变化的。
5 结论
(1)锦98块杜家台油层为滨浅湖沉积环境,主要有近岸水下沉积相和扇三角洲前缘相两种沉积相类型。
(2)该区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有扇三角洲相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分支间湾微相和滨浅湖相。
(3)该区砂体总的分布方向也是由东北向西南,沙坝砂体延伸东长西短,砂坝宽度一般在150~200m,砂体厚度砂坝核部为4~10m,其平面分布从始至终是变化的。
参考文献
[1] 于兴河,张道建.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沉积相模式[j].古地理学报,1999,1(3):291-196
[2] 喻国凡,宁松华,张守昌.辽河西部凹陷南部沙三段储层沉
积特征[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