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全本)
骨科护理常规(全本)骨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 24 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
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1/ 3(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 24 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多种护理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多种护理骨科手术一般护理 1 心理护理无论是上肢骨折,下肢骨折或脊柱骨折,生活多不能自理。
下肢及脊柱骨折不能下床,必须长期卧位,精神上感到非常痛苦。
易产生悲观失望和对治疗失去信心,医护人员应做好思想工作,主动关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 卧床休息除上肢骨折外,其他骨折均卧硬板床,四肢骨折应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肢体肿胀。
脊柱骨折,平卧位和侧卧位交替,避免长期一个卧位,发生褥疮。
3 密切观察病情应仔细询问病史,全面进行查体,对多发性骨折伤势比较重,同时伴有其他系统的复合性损伤,应认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及时测量血压,对危及生命造成窒息,呼吸,心脏骤停者,应首先分秒必争的进行抢救。
血压下降者应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液,输血,及时抢救,严密观察并记录。
4 皮肤护理保持床铺干燥,平整,脊柱骨折并截瘫病人保持大小便通畅及皮肤清洁,骨突出部位可垫棉圈和气圈,也可垫海绵,因海绵弹性大,能减轻单位面积的压力。
对预防压疮效果好。
1/ 3皮肤可经常用 50%酒精按摩局部以增加皮肤的韧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截瘫病人每 2~3 小时更换卧位一次,预防褥疮发生。
长期卧床的病人肠蠕动减慢,容易产生便秘,除用药物治疗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5 饮食护理可给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目的是增加营养促进骨折愈合。
6 口腔护理对颈椎骨折并截瘫病人,有时因呼吸肌麻痹,需行气管切开,除按气管切开护理外,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清除口臭,避免细菌繁殖,可用朵贝尔氏液漱口,也可每日 2 次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护理 1 疼痛骨折病人疼痛严重,应及时给手法复位或整复内固定可减轻疼痛,一般疼痛可给去痛片口服,手术后疼痛无禁忌可用杜冷丁50mg 肌注,对于断臂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处理,以防止血管痉挛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对于并发内脏损伤者在诊断未明确前,一般不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症状,延误诊断,影响治疗。
【精品】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总结
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总结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指导择期手术病人高营养饮食,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2、指导病人术后适应性训练,如创伤大小便等,练习术中所需的特殊体位。
3、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指导,如手术目的、手术效果、术后疼痛规律、引流管得妥善放置、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等,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信任。
4、术前日对病人进行术前配合常识指导,如饮食控制、手术区域皮肤保护、个人卫生(洗澡、更衣、剪指甲)、睡眠要求、避免受凉、禁烟酒等并做好护理记录。
5、术前常规备皮、配血、询问药物过敏史,皮试阳性者除按常规记录外应立即报告医生、病人及家属,并做好标识,女病人询问是否有月经来潮。
6、术晨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报告主管医师,执行术前各项医嘱。
7、送病人去手术前,应查对床号、姓名、手术部位、术前医嘱是否全部执行等,协助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病人活动假牙、发夹及贵重物品并交家属保管。
二、术后护理1、术后搬运应注意扶持患肢,注意保持规定体位,如脊柱手术需保持身体轴线平直不扭曲。
防止因搬运不当而致手术失败,并根据麻醉种类、病情及医嘱给予适当卧位。
2、立即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视病情给予吸入,同时注意保暖,如插管全麻未清醒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插管有无滑脱现象,做好记录。
3、向麻醉师了解病人麻醉情况及术中情况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
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拔出,皮肤受压情况、伤口渗血情况,输液是否通畅,如有异常及时提出并做好记录。
4、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向家属及病人讲明注意事项,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量并做好护理记录,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四肢术后可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并注意处于功能位,并注意观察肢端颜色、皮温、血运、活动、感觉、肿胀情况并做好记录。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术后并发症发生,注意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有无移位,是否干燥,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做好记录。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骨科护理是指针对骨骼系统疾病、外伤和手术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骨科护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准备:对于即将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向其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此外,护士需要与医生协作,完成术前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2.术后护理:骨科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等,并进行相关记录。
同时,针对手术部位和手术种类,护士需要做好切口护理,包括术后伤口处理、更换敷料等。
对于有骨折的患者,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操作。
3.疼痛管理:骨科手术或外伤后,患者常常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使用药物,如镇痛剂、非甾体消炎药、麻醉药等,以及非药物疼痛管理手段,如热敷、冷敷、按摩等。
4.康复护理:骨科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护士在康复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活动,如活动关节、进行肌肉锻炼等,还需要教育患者正确的康复体位,提醒患者遵守禁区和活动注意事项。
5.防感染与并发症的预防:骨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容易发生感染并发症,如创面感染、骨髓炎等。
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加强创面护理,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并教育患者遵守术后的护理原则。
此外,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6.患者教育:护士在骨科护理中要充分发挥患者教育的作用,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相关的自我管理和护理知识。
此外,护士还需要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和参与康复训练。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护理规范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
术前准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用碘酊涂擦后再用75%乙醇脱碘,或用苯扎溴胺配于手术前日夜或手术日晨涂擦 1次。
3.对全麻患者,术前晚行清水灌肠。
4.术日晨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1次。
术后护理:
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卧位
(1)四肢手术后,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
则。
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10—14d拆线。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三期:
(1)初期:术后1~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
(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
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
4.骨牵引病人应注意观察牵引针眼处有无出血、感染,保 持针眼处干燥清洁,每日消毒针眼2次。
5.皮牵引病人应注意胶布或皮牵引带有无松散或脱落,皮 肤有无过敏性皮炎、溃疡等。
6.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 足下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1.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足下垂、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 系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保持有效牵引 (1)皮牵引时绷带胶布绷带、海面带无 脱位。 (2)卧硬板床,保持正确体位。抬高床尾,保持 反牵引力。 (3)牵引砣要悬空,不能随意加减重量。 (4)牵引绳因滑动自如并与患肢长轴成一直线。
抬高床尾,保持反牵引力。 3.每2小时一次直线翻身。
宣1.传根积据极麻参醉4加方.适式当进脊的行体护柱育理锻。手炼,术增强后体质体。 位保持病人处于手术伤口及缝线张力最小 对3防.吸内观烟 旋察、,患酗一肢的人酒般末者穿梢患体劝丁血其字液肢位戒鞋循烟保环抬。戒持,酒患发高根。肢现外异于展据常3情0心病度况;及脏情时通,和知医以手师处利术理。静情脉况回行流轴,型减翻少身肿。胀肢。体手术的病
6.观察伤口引流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术后24 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可拔除引流。
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4.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防内旋,一般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外展30度; (3)牵引砣要悬空,不能随意加减重量。 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行轴型翻身。 准备床单位:如下肢抬高垫、气垫床 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4.骨牵引病人应注意观察牵引针眼处有无出血、感染,保持针眼处干燥清洁,每日消毒针眼2次。 5°C的病人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停止手术。 (1)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早晚喝一杯蜂蜜水,利于滋润肠道。 1.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足下垂、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术后24时内引流量最大,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正常应为50~250ml每天,颜色鲜红,若超过300ml,或颜色异常,应及时报 告医生,及时处理。 (2)卧硬板床,保持正确体位。 指导病人平时正确的站、坐、行和劳动姿势,注意腰部分配保护,减少慢性损伤的产生。 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 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行轴型翻身。 髋关节骨病或创伤患者卧床不起,使其食欲下降。 观察病人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应调整患者心态,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 观察疼痛部位和肢体麻木的变化及生理反射功能恢复情健康教育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皮肤准备,做好手术范围皮肤备皮,生活能自理者自行洗浴;不能自理者,进行床上擦浴。
2、手术日早晨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如发现病人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时应推迟手术日期。
3、根据医嘱做配血、药物敏感试验。
4、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
5、讲解手术方法、术后疼痛的解决方法及术后伤口引流管的注意事项。
6、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的教育计划,于手术前指导并教会病人。
7、取下病人非固定性义齿,病人随身携带的珍贵物品在术前由病人委托家属保存。
8、将必要的物品、病历、X线照片等随病人一起送手术室。
【术后护理】
1、卧位:四肢手术,平卧位,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组织为原则。
脊柱手术,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向翻身。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质丰富的少刺激性食物。
如手术病人麻醉作用消失后进少量流质,次日可进普食。
3、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做好记录。
4、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做好记录。
5、观察患肢(趾)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情况。
6、疼痛者,遵医嘱应用药物。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进高营养饮食,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预防便秘。
2、功能锻炼:指导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3、定期门诊复查。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第一节骨科手术前后护理一、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1)同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病人的入院评估,入院宣教,了解病人的病史及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解决病人的顾虑,使其安心休养,接受手术。
(3)向病人讲解各种检查及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前有慢性炎症的病人,如咳嗽、牙痛、痤疮等,应及时对症处理。
(5)指导病人在床上练习排便、排尿、有效地咳嗽,以适应手术后的需要。
(6)月经来潮或体温高于375℃的病人应及时通知医师。
必要时停止手术。
(7)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感染等。
备皮时切勿剃破皮肤,勿使病人受寒感冒。
剃除手术区域和切口周围15~20cm范围内的毛发。
督促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
(8)全麻及硬膜外麻醉的病人术前1日晚5时给予甘油灌肠剂灌肠,以清洁肠道。
晚12时开始禁食、禁水等待手术。
2.术后护理(1)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病人返回病房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各种引流管。
(3)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手术肢体的温度、血运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脊柱手术平卧6小时后可轴型翻身。
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肿胀。
(5)疼痛时,根据病情使用适量的镇痛剂,以缓解疼痛。
(6)术后病人头下可枕软枕(腰麻除外),6~8小时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排气后可进流食。
(7)观察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术后72小时引流量小- 1 -于50ml可拔除伤口引流管。
(8)病人装有自控镇痛装置(PCA),应将其放置在病人伸手可及的位置,以便病人自己使用。
返回病房后立即使用1次,其镇痛效果更好。
(9)如安装有自体血回输器装置,应在24小时之内将血回输完毕。
(10)颈部手术7日拆线,其他手术12~14日拆线。
(11)出院指导:①加强营养,增加机体的抵抗力;②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康复;③休养环境清洁、舒适,空气新鲜;④注意预防外伤;⑤定期门诊复查。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手术前一般护理
1. 饮食要求: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 2. 肌肉锻炼 3. 呼吸道训练 4. 床上大小便的训练 5. 卫生宣教
三、术后交接——皮肤
1. 检查骶尾部及骨突处部位的皮肤 2. 四肢骨折检查扎止血带部位皮肤 3.术中牵引复位者检查会阴部皮肤有无挤压充血
三、术后交接——管道
注意体温变化及切口情况,若体温上升,切口红肿热痛,提示感 染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
四、术后护理
1. 生命体征的观察 2.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3. 切口的护理 4. 专科护理 5. 便秘的护理
四、术后护理—生命体征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重症者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 并准确记录
2. 观察尿色及尿量,如每小时小于30ml,同时伴脉搏 细速,甚至血压下降,应警惕血容量不足,及时报 告医生
专人固定头部,以防脊髓损伤。 4. 肢体肿胀者,可剪开衣袖和裤管 5. 四肢骨折明显移位,可临时用小夹板固定,再行搬动。
一、入院后护理——观察评估
1. 问:致伤的原因、时间、部位、病人的反应及症状。 2. 看:观察病人的表情、损伤的部位、肿胀的程度、肢端
颜色等。 3. 查:认真测量生命体征、检查病人的伤口、肢体感觉、
脂肪栓塞综合征—完全型
(典型症状群)
伤后经过12~24h清醒期后,开始发热,体温 突然升高,出现脉快、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快、啰音、 咳脂痰)和脑症状(意识障碍、嗜睡、朦胧或昏迷), 以及周身乏力,症状迅速加重,可出现抽搐或瘫痪。
呼吸中枢受累时,可有呼吸不规则、潮式呼吸, 严重者可呼吸骤停,皮肤有出血斑。
早期切开减压
脂肪栓塞综合征
(fat embolism syndrom,FES)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骨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患者入院时,护士要检查全身情况,并作好记录,长期卧床患者协助翻身、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
3.移动患者力求轻而稳,勿触及患者患处,给予妥善固定。
4.创伤急诊患者、无医嘱者,不应给止痛剂或使用热水袋,禁食,严密观察颅脑胸腹部等合并症。
5.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感染。
遵医嘱做好手术区皮肤准备,勿使患者受凉感冒。
生活能自理者自行洗浴;生活不能自理者,应为患者进行床上擦浴,并注意保暖,避免患者着凉。
6.遵医嘱给予消炎、止血、消肿药物使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保持各种管路通畅。
7.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讲解并教会患者及家属。
8.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配饮食。
(二)术后护理常规1. 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2. 患者返回病房时,应平稳地移至床上,保持好患者的体位。
3. 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应高于心脏,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观察患肢的感觉、活动和血运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值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式翻身。
4. 伤口合并特殊性感染,如破伤风、绿脓杆菌、气性坏疽,应予以隔离。
患者出院后病室应严密消毒。
(三)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肢体功能,防止并发症。
一般锻炼分三期。
(1).初期:术后一周,协助患者做远端关节肌内的活动。
(2):中期:根据病情、手术方式、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3):后期:术后2周拆线后,加强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患肢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的拉手,抬高躯体,避免形成压疮;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
3.出院指导:注意自我防护,预防外伤;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牵引护理常规(一) 按骨科常规护理(二)骨科患者牵引包括皮肤牵引、骨盆牵引和头颅牵引等。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骨科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状况,了解是否存在焦虑、恐惧和后顾之忧等情况。
2.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骨科疾病以外是否有其他内脏器官疾病和并发症。
术前护理:1.皮肤准备:对手术范围内的皮肤进行备皮,包括剃毛和汗毛。
能够自理的患者可以进行洗浴,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进行床上擦浴,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2.完善常规检查,遵医嘱做药物皮肤敏感试验。
3.除局麻患者外,手术前一天晚上10点后禁食,12点后禁水。
4.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内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5.向患者介绍术后疼痛的解决方法以及术后伤口引流管的放置时间和体位。
6.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并在手术前向患者讲解或教会患者。
7.更换被服,做好术前床单位准备。
术后护理:1.用足够的人力将术后患者平稳地抬上床,注意手术肢体要有专人保护。
2.对于四肢手术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并抬高患肢,有利于血液回流和减轻水肿。
对于脊柱手术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并保持脊柱平直,按时进行轴向翻身。
1.在石膏固定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持石膏的完整性和干燥性,以避免出现变形和污染等情况。
2.对于未干石膏的情况,患者需要注意搬运时的姿势,避免对石膏造成压迫和断裂等问题。
同时,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肿胀。
3.对于已经干固的石膏,患者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和防止折断。
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肌肉舒缩和关节活动。
4.在石膏固定期间,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肢体循环和神经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就诊。
5.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方式,制定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计划,患者需要积极配合进行锻炼,以促进康复。
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损伤。
2.呼吸道管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预防并发症。
3.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应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4.功能锻炼:术后应积极开展功能锻炼,包括肌肉等长舒缩运动和关节活动,促进康复。
骨科手术护理常规
骨科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手术前一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
2、皮肤准备: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感染。
剃去手术区域和切口周围 15~20cm 范围内的毛发。
备皮时勿划破皮肤。
生活不能自理者,为病人进行床上擦浴,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3、术前 12 小时禁食,4 小时禁水。
4、注意观察病情,如有感冒、发热、咳嗽、皮肤感染、女患者月经来潮应及时通知医师。
5、根据病人病情制订功能锻炼计划,术前讲解教会病人。
二、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不能自主翻身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受限有关3、潜在并发症:肢体坏死、静脉血栓、脱位。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三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遵医嘱测量血压:观察患肢的感觉、活动、皮肤温度及血运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营养支持:术后 6~8小时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
排气后可进流食。
3、体位:病人返回病房后,应平稳的搬运到床上,注意保持好病人的体位,手术肢体要有专人保护,卧硬板床。
四肢手术,应平卧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脊柱手术,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线翻身。
术后病人头下可垫软枕(腰麻,全麻除外)。
4、活动与体息:鼓励病人早期做床上活动(患肢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皮肤压伤。
一般锻炼分三期。
初期:术后一周,协助病人做远端关节肌肉活动。
中期;根据病情、手术方式、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后期:术后两周折线后,加强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术后72 小时引流量少于 50ml可拔除伤口引流管。
颈部手术7天折线,其它手术 12~14 天折线。
6、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2)保持良好的心境,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骨科手术护理常规
手术室准备
手术室环境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 菌,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
手术器械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齐全的 骨科手术器械,检查器械 性能和完整性。
手术台及用品
确保手术台稳定、干净, 准备好手术巾、纱布、缝 合线等用品。
患者准备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了 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及过敏
训练。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室 环境清洁、消毒彻底。
抗生素的使用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 险。
伤口护理
定期检查手术伤口,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处理渗出物和脓液。
预防血栓形成
早期活动
01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踝泵运动、抬腿等,
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药物的使用
02
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量肝素等,降低
血栓形成的风险。
监测指标
03
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
血栓形成。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褥疮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 疮的发生。
术前教育
01
02
03
宣教内容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 基本知识、注意事项、术 后恢复等方面的内容,提 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教育方式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教, 如口头讲解、图文资料、 视频等,使患者更容易理 解和接受。
效果评估
对患者及家属的掌握情况 进行评估,了解宣教效果, 及时调整宣教策略。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手术前后护理【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的变化。
2.伤肢末梢血液循环及运动感觉。
3.术区敷料渗血情况。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术)前1日将备皮范围洗净,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完整,备皮时剃除手术区域和切口周围的毛发。
(2督)促能活动的患者进行沐浴并更换衣裤。
(3晚)10时开始禁食、禁水等待手术。
(4术)前嘱患者将义齿取下,贵重物品如手表,首饰等应交给家属或病房负责人保管。
(5手)术前30分钟嘱患者排尿。
(6根)据医嘱按时准备给术前用药。
将术中需要使用的病历、药物及线片等准备妥当。
(8停)止术前一切医嘱及治疗,患者去手术室后,准备好床单位。
2.术后护理(1同)外科术后一般护理。
(2患)者返回病房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好患者的体位外固定及各种引流管。
(3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及手术肢体的温度、感觉、血供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脊)柱手术者平卧6小时后可轴线翻身。
肢体手术者患肢应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5疼)痛时根据病情遵医嘱应用适量镇痛药,以缓解疼痛;如给患者自控镇痛装置应将其放置在患者伸手可及的位置以利于患者自己使用。
返回病房后立即使用1次,镇痛效果更好。
(6术)后患者头下可枕软枕(腰麻除外),6-8小时后可少量饮水。
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排气后可进流食。
观察伤口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并记录。
术后小时引流量可拔出伤口引流管。
(8手)术后12-日1可4拆线。
【健康教育】1.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2.保持良好心情,有利于康复。
3.休养环境清洁,舒适,空气新鲜。
4注.意预防外伤。
5.定期门诊复查。
6.拆线后1周内不可盆浴。
7.患肢功能锻炼指导。
牵引护理牵引是骨科治疗中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
持续牵引分为骨牵引、皮牵引和兜带牵引。
主要用于颈椎骨折、骨盆骨折、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等。
【观察要点】1.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及运动感觉情况。
关节骨科手术护理常规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 征、伤口情况、疼痛程度 等。
及时报告医生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伤 口红肿、疼痛加重等,应 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
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 措施及效果等应准确记录 ,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 和治疗依据。
介绍关节疾病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关节疾病的种类、症状、治疗方法等,帮助他们 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
指导正确使用辅助器具和支具
01
介绍辅助器具和支具的种类和作用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各种辅助器具和支具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
02
指导正确佩戴和使用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佩戴和使用辅助器具和支具,
确保其发挥最大效用。
03
提醒注意事项
提醒患者和家属在使用辅助器具和支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保持
清洁、避免过紧或过松等。
提醒定期复查,关注恢复情况
01
强调定期复查的重 要性
说明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问题,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02
制定复查计划
03
关注恢复情况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 复查计划,并告知患者和家属具 体时间和地点。
避免患者自行调节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扭 曲或受压。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计划。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和平衡协调训练等,逐步恢复关节功能。
叮嘱患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预防并发症发生,如深静脉血栓等
骨科护理常规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情安置床位通知医生并行入院宣教。
2.按规定测生命体征和体重。
3.急诊未开医嘱前不给饮食、止痛、镇静剂。
4.入院后次晨留大小便标本送检。
5.进行健康教育如:检查前后注意事项、饮食、用药、术前术后指导、心理护理等。
6.严格执行护理程序并按分级护理要求。
7.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8.术后按麻醉方式护理。
9.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脱落、过紧等现象。
10.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的量、性质,并记录。
11.大手术病人严格执行治疗饮食,并需进行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1.全麻术后病人回病室未清醒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清醒后按病情更换体位,冬天注意保暖。
2.病人出现躁动时妥善固定肢体或加床档,防坠床。
3.经常巡视病房,清醒病人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停止记录,未清醒每半小时测一次连续12次,以后改为每小时一次,直至医嘱停止。
4.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呼吸,口唇,皮肤,指甲颜色,如有发绀或呼吸困难,立即给氧或人工辅助呼吸,心电监护,观察血氧饱和度,及时通知医生。
5.麻醉清醒后,鼓励病人呼吸及咳嗽并协助翻身,按医嘱给予饮食。
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麻)术后护理常规1.硬膜外麻的病人回病房后平卧6小时,腰麻病人回病房后去枕平卧8-12小时,以后按病情更换体位。
2.了解麻醉平面是否消失,并注意呼吸运动,注意观察头痛和恶心呕吐情况,并予相应处理。
3.接病人后即测体温一次,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4次正常后改为每2小时一次,4次正常后改每4小时一次至医生停医嘱。
4.手术后4-6小时不给饮食。
5.了解排尿情况,如术后6小时病人膀胱充盈,排尿困难应协助排尿,必要时导尿。
局麻术后护理常规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手术部位摆好体位。
2.观察有无麻药反应,如无晕厥、呕吐、烦躁、皮疹等即可进食。
如行锁骨下或肋间麻醉,应注意有无气胸发生。
3.术后每3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连续3次正常停。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一、骨科一般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体位、皮肤完整性等全身情况;2.肢体或患处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情况,是否有开放性骨折;3.伤口、牵引、固定情况;4.大小便情况,注意有无便秘护理措施1.按外科护理常规进行;2.睡硬板床,上肢骨折可例外;3.骨折要先固定,后搬动;头、颈及躯干损伤的病人,搬动时应保持头颈与躯干成直线,防止脊柱弯曲及扭转;4.如有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后处理骨折;如有出血,应先临时止血;开放损伤局部用无菌敷料包扎,以减少污染;5.四肢受伤者,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末梢循环,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情况;6.作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洗漱、饮食及大便;7.长期卧床者,要预防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8.凡石膏固定、牵引或内固定术后,搬运患者时应保持功能位置;9.骨病患者,注意保护患肢,卧床休息,减少患肢活动,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10.康复期,鼓励加强功能锻炼;健康指导1、讲解疾病治疗和护理知识、药疗知识等,简明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2、保持皮肤的完整性,指导定时、正确翻身、预防压疮3、告知患者功能锻炼计划及原则4、加强营养,进高热量、营养丰富、富含钙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5、生活、工作中注意安全防护,避免意外损伤;二、骨科危重患者抢救常规一创伤性休克抢救常规1、保持病人安静,就地抢救;2、取休克卧位,即头、脚各抬高30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咽部异物或分泌物,给氧,缺氧严重者面罩给氧或行人工辅助呼吸;4、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先输入晶体液或电解质溶液,如NS,GNS,平衡液等;休克早期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镇痛;剧痛者可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但严重脑外伤、呼吸困难、有腹部体征诊断未明确者禁用;6、止血;7、保暖;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者及时加被保温;8、交叉配血,必要时输血;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末梢循环;10.留置尿管,监测肾功能;二严重创伤、多发伤抢救常规原则:抢救生命,创口处理,妥善固定1、合并休克者应先抢救休克并同时抗感染;2、解除呼吸道梗阻,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3、处理活动性出血,控制明显的外出血;4、伤口处理:无菌敷料覆盖,创面中外露的骨折端禁止还纳入伤口内,以免加重损伤或将污染物带入伤口深部;伤口内异物或血凝块不要随意去除,以免再度发生大出血;5、保存好离断肢体,肢体用无菌包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切忌将肢体浸泡至任何液体中;6、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末梢循环;7、防止大血管周围神经损伤:当易引起血管损伤的一些骨折或脱位时,患肢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大血管附近贯通伤应特别重视,以防血管进一步栓塞,造成截肢;8、妥善固定骨折;先固定后搬动;头、颈、躯干损伤的病人搬运时应保持头颈和躯干成一直线;防止脊柱弯曲及扭转;9、四肢受伤者应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感觉及运动功能;10、疑有脊髓损伤者,观察截瘫平面有无改变;11、高热患者行物理降温,高位截瘫患者有呼吸困难时可行气管切开;三、骨科手术前后护理病情观察要点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伤口敷料、引流管、皮肤完整性;2、肢体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度等情况;3、患者的体位,石膏有无压迫污染,位置是否正确;4、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护理措施一手术前护理1.向病人说明手术重要性和可行性,以解除顾虑,取得合作;2.术前淋浴更衣;3.据医嘱做好药敏试验,交叉配血及各种检查工作;4.术前1日备皮,消毒手术区皮肤;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5.术晨测生命体征,有无感冒和其他病情变化;女病人是否月经来潮;6.择期手术,术后需卧床者,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7.按医嘱准时给术前药物;8.进手术室前取下眼镜、`发卡、`手表、`假牙,将贵重物品交家属;9.术前排空膀胱或留置导尿管;二手术后护理1.病人返回病房,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好病人的体位及各种引流管;2.根据麻醉种类及手术部位安置适当体位,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肿胀;3.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观察伤口渗血情况;4.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外,还应观察因手术创伤、失血、麻醉等造成的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5.脊柱手术平卧6小时后可轴线翻身,6—8小时后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排气后可进流食;6.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7.早期活动及康复锻炼:康复锻炼的内容及方法应根据病人的伤情、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而定;健康指导1、保持伤口敷料干净、清洁及引流管通畅2、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计划,并逐步实施3、嘱患者加强营养,补充钙质四、持续牵引术护理持续牵引可分为:皮牵引、骨牵引、吊带牵引;病情观察要点1、患肢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度等情况;2、患者的体位、牵引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效牵引;护理措施一、皮牵引1.牵引前清洁患肢的皮肤,必要时剔除汗毛;2.注意胶布、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肢体有无胶布过敏及皮肤溃疡等情况;3.经常检查牵引方向是否与患肢纵轴保持一致,绳索有无受阻,患肢与健肢长度是否一样,牵引重量是否合适;4.督促病人定时作肌肉收缩运动,手足关节功能锻炼;5.观察末梢循环是否良好,感觉有无障碍;冬天注意患肢保暖;二、骨牵引1.骨牵引针分别用胶塞小瓶套入,以防钢针划破皮肤;保持牵引针针孔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碘伏棉球擦拭,每日2次;注意牵引针有无偏移,如有偏移,用碘伏消毒后调至对称;2.保持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的长轴一致;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15°-20°;下肢牵引时抬高床尾15°-20°;不可随意改变病人体位,如需纵向移动时,须有一人拉住牵引绳,取下重锤后方可移动,不可让绳放松;3.检查骨突出部位,以防压迫性溃疡;4.鼓励病人作肌肉收缩及手指足趾运动,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牵引床上设秋手或拉手,以便病人起坐活动;5.冬天注意保暖;盖被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效果;6.预防并发症:协助病人适当变换体位,深呼吸,叩拍背部,鼓励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多饮水,预防泌尿感染和结石;三吊带牵引1头带牵引重量不超过5kg,床头抬高15°-20°;经常巡视,如病人有明显不适,可暂停牵引,待症状缓解后再牵;2吊带内垫好棉垫或纱布,以免发生压伤;3.骨盆托带牵引者,因不能翻身,应注意预防褥疮,大便时放松吊带,防止吊带污染;4.骨盆纵向牵引者,床尾抬高15°-20°,牵引重量15-20kg,每天1-2次,每次1-2小时.健康指导1、保持牵引位置正确,以免影响效果;2、指导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3、经常注意末梢循环是否良好,感觉有无障碍,给予适当衬垫,避免皮肤损伤4、骨牵引针孔保持清洁,防止感染;五、石膏固定护理由于石膏有吸水后硬固定可塑性,因而常常用来作为骨科病人肢体固定制动的辅助治疗工具,因石膏无弹性,如果塑型不好,可压迫神经、血管、皮肤造成损伤,故术前术后均应加强护理;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肢体疼痛、肿胀、上下关节活动度等、末梢指趾温度、颜色、感觉等情况;2.石膏有无压迫污染,位置是否正确,有无渗血渗液;护理措施1.固定前洗净肢体皮肤,有伤口时先换药;2.冬天注意保暖;肢体固定后应抬高患肢;3.注意观察石膏固定肢体的肢端血液循环;若发生肢体剧烈疼痛、皮肤苍白或发绀、肢体感觉减退或麻木,活动障碍者,应报告医生处理;4.预防压疮形成:石膏未干时用手掌托住固定的肢体,不能用手抓捏,躯干石膏固定时,石膏未干时,不要翻身,以免发生局部压迫;固定后石膏边缘修剪整齐,以免刺激周围皮肤;5.避免大小便污染石膏;6.鼓励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并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 7.石膏拆除后,皮肤表面有一层坏死的上皮组织,不可强行撕裂,可用温热毛巾浸湿慢慢擦去;健康指导1、若发生肢体剧烈疼痛、皮肤苍白或发绀、肢体感觉减退或麻木,活动障碍者,应及时就诊处理;2、指导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3、及时复查六、手外伤护理手外伤的治疗效果不但取决于初期的外科处理,伤后和术后良好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关键;病情观察要点1、创口部位及性质,皮肤缺损范围、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损伤的程度;2、扎止血带的时间,观察患肢皮肤情况:色泽、温度等,若发现皮肤青紫、肿胀,应及时松解止血带,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3、观察患者伤口疼痛情况;4、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处理;护理措施伤后早期处理1、维持手功能,用石膏托将手固定在功能位,即腕关节背伸20°,稍尺侧,掌指和指间诸关节稍屈,拇指呈对掌位,使手呈半握拳状,包扎时注意用纱布隔开手指,勿使相邻的手指皮肤相互接触;2、保暖;室温以18—20为宜,必要时用烤灯,应避免温度过高引起烫伤;3、注意血液循环;手外伤包扎,宜露出指端,以观察其血液循环;如发现皮肤苍白或青紫、皮温降低、明显肿胀或指腹萎陷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将伤肢垫高,适当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4、预防感染;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渗血多时及时更换;5、手外伤伴有神经损伤者,可出现感觉消失、营养障碍等改变,应注意防护,避免冻伤、搽伤、烫伤等;手术后,应观察原失去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是否有所恢复,手指活动功能,肌力增加等神经恢复情况;恢复期功能锻炼1、单纯软组织损伤或指端伤,无骨折和肌腱断裂者,伤后2—3日即可开始作关节伸屈运动;2、肌腱损伤缝合后,早期可做不增加缝合肌腱张力的轻微被动活动,3周后可作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关节伸屈练习;3、骨折作内外固定者,需待有骨连接后,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并配合理疗;4、指导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手工操作,最好进行职业性的手功能锻炼,促进手功能尽快恢复;健康指导1、了解疾病知识2、多食高蛋白营养丰富且易消化之食物3、加强功能锻炼4、复诊七、断肢再植手术护理断肢再植是综合性的创伤外科手术,断肢多因切割伤、撕裂、碾轧所致;通过再植手术,可获得较好的功能,但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及感染,应特别重视护理;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体位;保持室温,注意保暖;2..观察再植肢体的皮温、肤色、肿胀、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动态观察,前后对比,及时发现问题;3.观察伤口渗血情况;4.疼痛、呕吐、排尿、排便情况,有情况需及时处理,防止导致血管痉挛;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对合并休克或其他严重损伤者,紧急处理,尽快作手术准备;2.作好术前心理护理,使病人有信心配合治疗;3.作术前常规准备;(二)术后护理1.病人住单间,室温以25—28为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实现保护性隔离;2.平卧位,绝对卧床2—3周,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制动;3.冬天伤肢局部用烤灯保暖,测量皮温前应关闭烤灯半小时;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防止和及时发现肾功衰及早期休克征象;5.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床边备止血带;6.术后3周,可逐渐轻微被动活动,以促进功能恢复;7.严密观察伤肢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温度、颜色、肿胀、毛细血管返流情况,注意与健肢对比,详细记录,一旦出现循环障碍,特别是血管危象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8.遵医嘱进行补液、抗炎治疗;同时给予解痉、抗凝药物,预防血管栓塞和痉挛;9.除伤肢以外其他部位应早期活动,伤肢则在术后3周伤口已愈合并拆线后开始锻炼,联系患肢伸屈握拳等动作,被动活动时动作轻柔,并对再植部位妥善保护;健康指导1.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2.加强患肢康复锻炼,尽快恢复患肢功能;。
骨科护理常规全本
骨科护理常规全本骨科护理是一项专门针对骨骼疾病或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细致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本文将全面介绍骨科护理的常规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以及术后康复。
一、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等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疾病的详细情况,确定护理重点和需注意的问题。
2.术前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加强患者的信心,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3.皮肤护理:帮助患者进行皮肤清洁,清除污垢和感染源,切勿使用刺激性物质,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4.术前空腹:指导患者禁食禁饮,避免发生误吸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避免感染:做好手卫生和隔离措施,保持手术室干净整洁,确保术前环境无菌。
二、术中护理1.麻醉监测:密切观察患者麻醉深度、呼吸道情况、血压、脉搏和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手术准备:提供合适的手术器械、材料,确保手术室的准备工作有序进行,避免手术中的延误和失误。
3.手术协助: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递送器械、物品,提供所需的手术用药。
4.出血控制:通过吸引器、止血带、电凝等方法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确保手术视野清晰。
5.手术记录: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间、使用器械和材料、出血量、术中特殊情况等。
三、术后康复1.术后疼痛管理: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及时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康复效果。
2.康复护理:设计合理的康复方案,包括运动训练、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培训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注意卫生:加强伤口的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增加营养摄入,促进骨骼生长和修复。
5.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减轻术后焦虑和抑郁,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详细参考)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详细参考)
- 术前准备
- 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
- 安排骨科手术前的必要检查,如X光、CT扫描等。
- 评估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包括麻醉方式的选择、患者的心
理状况等。
- 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 术中护理
- 在手术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 在手术室内保持洁净环境,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 配合医生操作,提供必要的器械和物品。
- 确保手术刀具的消毒和严格操作手术无菌原则。
- 术后护理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等。
- 注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 配合医生进行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 给予患者必要的止疼药和抗生素,减轻患者的疼痛和预防感染。
- 应用适当的固定和支架,保护患者的手术部位。
- 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
以上是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常规措施,具体操作中需严格遵守医院相关规定和医生的指导。
> 注意:文档中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依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骨科手术配合第一节脊柱手术一、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应用解剖】颈椎前路位置较浅,一个典型得颈椎包括椎体、椎弓与横突,椎体相对较小,呈椭圆形,横径大于矢径。
椎体前下缘唇样向下,椎体两侧上缘向外上,与上一椎体外侧下缘之间形成钩椎关节。
椎体得宽度与高度在颈2~颈6分别为17mm与15mm,颈7分别为20 mm与17 mm,而在椎体后壁中矢面上高度为11~13 mm。
【手术适应证】1.脊椎腹侧受压或神经根受压。
2.持续存在得神经损伤。
【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切口】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体位常规为颈后伸卧位,颈下垫一圆枕。
行颈正中横切口。
【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常规脊柱用手术敷料,甲状腺手术用敷料,脑棉片,椎间盘器械,环钻,小口刮勺,钢尺,小骨刀,平板拉钩。
【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1.常规甲状腺铺单,递三角针、4号丝线将治疗巾缝于切口外侧,铺剖腹大单。
2.递组织钳夹安尔碘小方纱消毒皮肤,纱布擦干后贴手术膜。
递刀切皮,干纱布止血。
3.剥离开神经与血管、气管。
显露出椎体,递平板拉钩及s拉钩拉开组织。
用环钻除去椎间压迫椎体,刮勺刮除多余组织。
剔除取下椎体得椎间盘,咬碎骨质放于选好得椎间隙融与器内。
4.安置椎间隙融合器,钢板螺钉固定。
5.递冲洗球用甲硝唑溶液冲洗。
6.递大三角针4号线缝合胸锁乳突肌,缝合颈阔肌,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
7.递组织钳夹安尔碘小方纱消毒皮肤,递大皮针、l号线间断缝合后消毒,纱布覆盖。
【手术护理重点】1.摆好体位,颈部不可过度后仰。
2.术中椎间盘减压时注意甘露醇得输入。
3.术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
二、颈椎后路颈枕减压融合植骨术【应用解剖】在脊突与椎板之间有一连接处,尽管该标志很不明显,但在后路内固定中很重要。
椎板两侧为侧块,相对应得上下关节突形成关节突关节。
正常颈椎关节突关节有关节软骨与半月形软骨面,被关节囊包裹,内覆滑膜。
在后路内固定术中有几个重要得解剖学常识,包括关节线、侧块界线。
在椎板与侧块间有明显连接界,称为侧块内侧沟,关节突面与水平面得倾斜角为45°,颈7侧块更细长而薄。
【手术适应证】1.椎板骨折压迫脊髓。
2.多节段脊柱强直或发育性椎管狭窄,合并过伸损伤与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
3、关节突骨折移位或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根管狭窄。
4.病理性骨折。
【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切口】全身麻醉。
患者俯卧位,额下垫颈后路头架。
行颈部正中切口。
【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常规脊柱用手术敷料,甲状腺手术用敷料,电动磨钻,椎间盘器械,单齿拉钩,小刮勺。
【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1.常规颈部消毒,铺单,用三角针、4号线将治疗单固定于皮肤四周。
2.显露椎板,切除棘间韧带。
在椎板与侧块连接处得两侧椎板,垂直截骨切除椎板,可用直径3~ 4mm得高速磨钻。
i3.椎板内外板都磨透时将棘突上提,分离硬膜外得组织,将黄韧带切除。
4.用带导向得钻头在关节突内侧沟得外侧钻孔,把选择好得重建钢板塑成与固定平面形态一致。
关节段重建时,先上扭力矩得螺钉,不要上紧,待所有螺钉都上后再上紧。
5、取椎间关节背侧与钢板内侧椎板及棘突得皮质骨,充填以自体植骨块。
6、止血,冲洗,关伤口。
【手术护理重点】1、额部受压部位注意经常观察,如有发红要时常按摩。
2.保护下颌与肩部不接触到金属,以免使用电刀时被灼伤。
三、腰椎间盘摘除术【应用解剖】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由3部分组成。
1、软骨板由透明软骨构成,覆盖于椎体上,骨骺环中得骨面,平均厚度lmm。
2.纤维环由含胶原纤维束得纤维软骨组成,位于髓核四周,与上下椎体边缘及软骨板与脊椎前后韧带紧密连接。
3.髓核就是一种弹性胶状物,为纤维环与软骨板所包绕,半流体状,压力下可变形,作用如弹簧,可减少脊柱震荡。
年老者水分较少,有退化改变,弹性减退。
【手术适应证】1.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状明显,影响生活与工作,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者。
2.伴有严重间歇性跛行者,多同时有脊椎管狭窄症,或CI检查显示椎管狭窄者。
3.腰椎间盘突出,有广泛肌肉瘫痪,感觉减退,压迫马尾,引起小便失禁,应尽早手术摘除椎间盘,解除压迫。
4.合并腰骶部不连接及脊柱滑脱,宜手术摘除病变髓核,同时做植骨融合术。
【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切口】局部浸润麻醉或连续硬脊膜外隙麻醉。
患者取俯卧位。
行背部正中切口。
【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常规脊柱手术用敷料,椎间盘器械,俯卧位体位垫。
【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1.常规消毒,铺单,切皮。
2.用骨膜剥离器沿棘突切开患侧骶棘肌附丽处,并向外剥离,在小关节外侧放置倒齿拉钩,固定绑带。
用刮勺清除残余得肌肉与脂肪,即可显露所切部腰椎板与黄韧带。
3.从内侧沿椎板附丽处切除黄韧带,即可进入椎管。
用椎板咬钳或咬骨钳显露硬膜囊与神经根。
用神经剥离器分离出神经根,并将其与硬膜囊牵引向正中线,此时突出得髓核即清楚显示于手术野中。
沿突出得髓核边缘尖刀切开后,纵韧带突出得椎间盘即向外涌出,用髓核钳进入椎间隙去除残留得髓核组织。
4.止血,冲洗,清点器械物品,逐层缝合。
【手术护理重点】1.注意摆好患者体位,勿使突出处受压。
2.缝合前、后注意清点带线棉片数量,避免遗留在伤口内。
四、胸腰椎板后路减压内固定术以TSRH系统为例。
【应用解剖】胸腰椎减压内固定一般都采用后路切口得方法,它入路简单,手术安全,出血较少,解剖结构同“腰椎间盘摘除术”。
【手术适应证】1.脊柱后部分碎裂,直接压迫神经。
2.椎板骨折合并椎体爆裂,不全脊髓损伤。
3.椎体滑脱。
【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切口】连续硬脊膜外隙麻醉或全身麻醉。
患者取俯卧位,行背后正中切口。
【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常规脊柱手术用敷料,椎间盘器械,单齿拉钩,棉片,骨蜡,吸收性明胶海绵,俯卧位体位垫。
【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1.常规显露后部结构。
2.用尖嘴咬钳或椎板咬钳除去压迫得骨头。
3.用开路器、开路锥与探针在椎体上打孔,孔内放置骨蜡或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放入定位针头,拍X线片确定椎体位置。
4.用螺丝刀自胸12、腰l上椎弓根钉。
5、成角畸形纠正。
通过用弯棒器在水平后屈已固定得而获得,这一操作在纠正后成角畸形得同时增加了前中柱得高度。
6.拍X线片观察畸形纠正情况及植人物位置,根据需要进一步调整。
7.在两棒之间放置横联杆,增强内固定得稳定。
8.冲洗,止血,植骨,清点器械,逐层关闭伤口。
【手术护理重点】1.术中出血较多时输血,严格查对制度。
2.同“椎间盘摘除术”护理重点。
三、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应用解剖】结核组织生长于椎体结节内时,根据结核在椎体前后得位置确定手术解剖。
【手术适应证】胸腰结核。
【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切口】硬脊膜外隙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患者取仰卧、俯卧位或侧卧位。
根据手术位置确定手术切口。
【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椎间盘器械,结核器械,单齿拉钩,取肋骨器械,常规脊柱用手术敷料。
【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确定手术部位与手术体位,以腰4-5前路结核刮除为例。
该手术为侧卧位。
1.下腹部切口,常规消毒铺单,从腹膜外分离,取同侧肋骨后显露出脊柱,自动拉钩拉开。
2.确定病变椎体,用咬骨钳或椎板咬钳打开椎体。
3.用刮勺刮除结核组织,取少量做病检。
4.病灶刮除干净后冲洗,将链霉素倒入后缝合切口。
5.后路切口确定椎体,用钉棒系统固定(也可在病灶清除3个月后做内固定)【手术护理重点】1.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及时调整输液、输血速度,保证其通畅。
2.术中接触过结核得器械不可用于其她部位。
3.手术中注意保持患者体位舒适。
4.其余同“椎间盘摘除术”护理重点。
第二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解剖】股骨头得形状近似球形,约2/3被关节软骨所覆盖,该软骨得中心部即上方负重部最厚,约2、5,3、Ocm。
股骨头得顶端有股骨头凹,其中附有股骨头韧带,该韧带与横跨髋臼切迹得髋臼韧带相连。
股骨颈细长,直径2—3cm,有支撑躯干、扩大关节运动范围得作用。
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得颈干角为120°~ 130°。
【手术适应证】1.年龄大于60岁得股骨颈新鲜骨折,GardonⅢ、Ⅳ型,特别就是骨折线在头下者,且髋臼无病损。
2.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明显变形,且有明显症状者。
【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切口】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隙阻滞麻醉。
2.手术体位平卧位或侧卧位,3.手术切口(1)平卧位:于髂前上棘外下2、5 cm处开始,向下向后延伸,经股骨大转子与股骨干外侧面,止于大转子基底部下方5cm。
(2)侧卧位,切口中点位于大转子上方,远段沿股骨干延伸,近段为远段切口得延伸,或略向髂后上棘方向弧形延长。
【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常规骨科下肢用器械及敷料,股骨头置换器械,电动工具等。
【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1.切开皮肤、皮下、肌肉,直至关节囊。
2.显露髋关节后,切除前方关节囊,患肢内收外旋,先做股骨颈头下截骨,用取头器取出股骨头。
进一步切除髋关节后方关节囊。
剥离股骨颈至转子间线前方得软组织,按术前X线摄片模板确定得股骨颈截骨平面,再次做股骨颈截骨,截骨线内侧一般高出小转子上缘约1cm,股骨颈外侧应全部截除。
3.股骨髓腔准备、股骨假体得定位及安装,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相同。
4.人工股骨头安装完毕后,伸直、牵引、内旋术肢,将假体纳入髋臼。
经伸直外旋、屈曲内旋活动与床边X线摄片证实位置良好后,于关节深处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手术护理重点】1.术中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2.术中患者需长时间处于一种体位,摆放体位须既适应手术需要,又要使患者感到舒适。
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解剖】髋关节得体表位置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1/3下方1~2 cm处,髋臼缘与该韧带大致平行。
该关节就是由髋臼与股骨头组成杵臼关节,其形态特点为关节窝深,头呈现球形,关节囊坚韧而厚,周围又有肌肉覆盖,适应下肢支持体重得行走功能。
【手术适应证】l、各种非感染性髋关节炎,包括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2.各种原因导致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股骨颈骨折不连接。
4.股骨近段或髋臼肿瘤。
5.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有严重疼痛与失稳,且继续加重者。
6.髋关节固定术后位置不佳或融合不良。
7.化脓性髋关节炎稳定期或髋关节结核,就是否手术意见尚不一致,应慎用。
8.年龄较大且伴轻、中度骨质疏松、髓腔扩大者,应加用骨水泥充填固定。
年龄较轻者可考虑使用具有生物固定性能得非骨水泥型假体,如多孔表面或HA涂层人工关节。
【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切口】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脊膜外隙阻滞麻醉,患者取侧卧位。
于髂后上棘前方6~ 7cm髂嵴处切开皮肤,沿臀大肌前缘到大转子前方,然后沿股骨轴线向下延伸15cm。
【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全髋置换器械,常规骨科下肢用器械及敷料,电动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