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二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蹊.(xī)跷称.(chân)职逮.(dài)捕粗糙.(cāo)
B、肄.(yì)业稽.(jī)查应.(yīng)届当.(dàng)日
C、缉.(jī)私要挟.(xiá) 纰.(pī)漏招徕.(lái)
D、黏.(nián)合端倪.(ní) 殷.(yīn)红不啻.(chì)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干涸兴高彩烈哄堂大笑
B、睿智池塘绵里藏针世外桃园
C、楹联暴躁怨天尤人变本加厉
D、证券矫情走头无路川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的一项是()
A、是坚持真理呢?还是放弃真理?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B、可是“胆大妄为”的哥白尼却说什么地球只是围绕着太阳运转的一颗星球。
C、“进来吧”,老人对我说道,“屋子里暖和!”
D、惨相,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①最人心的一幕,不是导弹横飞、炮声隆隆,也不是巴格达的火光冲天,而是伊拉克平民的悲痛、愤怒和呐喊。
②《人格权法》规定,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
③精神文明建设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我们要常抓不懈。
A、震撼暴露蕴藏
B、震动披露蕴藏
C、震撼披露蕴蓄
D、震动暴露蕴蓄
A、3月7日,市妇联在工人文化宫召开大会,隆重纪念“三八妇女节”的到来。
B、她娉娉婷婷地向河边走去,鼻子骄傲地挺立着,眼睛上的睫毛很长很长。
C、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各种动物实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D、马可·波罗一行循着蒙古铁骑的足迹翻越关山戈壁,完成了他们的东方之行。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专家们认为,黄河下游极有可能变成季节性河流,一旦遭遇特大洪水,再次出现黄河决口改道的灾难不是危言耸听
....。
B、读书的关键在于透彻,如果生搬硬套
....,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没有用。
C、当前,世界范围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玩火自焚
....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D、中国的酒文化史上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趣闻佳话,但翁同龢为张裕公司题字收取润笔费一事,
大概闻所未闻
....。
7、下列对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忽然在前方,或是晨曦出来的东方,或是晚霞跌落的西方,或是风沙滚滚的北方,或是热浪升腾的南方,跳出一片红光,似霞朵,似火焰,似红旗,似一个彩色的梦……它就是红柳,沙漠上的灌木丛。
A、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柳生长的地点和属性。
B、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柳生长的地带及习性。
C、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灌木丛的特点,又渲染了周围的气氛。
D、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红柳的生长环境,又突出了红柳的特点。
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及其作者分别是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B、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迷青琐倩女离魂》、郑光祖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C、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合称为“三言”,它们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D、四川眉州三苏祠有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的“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9、下列各句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下面对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分析不确切
...的一项是()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
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过去和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这首五律诗,以赞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到人,又由人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诧异夔门脑怒淅淅沥沥神不守舍
B、橘林清寂峰峦愁消闷解声嘶力竭
C、震撼秩文颊囊千古不衰惊心动魄
D、锦长贪婪派遣哀婉凄切无独有偶
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也许,联想一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桓温入蜀》地一段轶闻,会有些__吧。
(2)桓温是东晋人,生活在公元三百多年前。
很可能,这样的故事继屈原的诗句之后,又给予该后来文人以很大__。
(3)过一次三峡,足可以催人生出白发来的。
怪不得行人要和两岸猿声同悲了。
这是哪古远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的__。
(4)细听窗外,夜雨依然淅沥不止。
仿佛猿声,仍在雨中凄哀,我为那逝去的时代__。
A、影响启示叹息呜咽 B、启示影响呜咽叹息
C、启示影响叹息呜咽
D、影响启示呜咽叹息
1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志总是一针见血的指出。
B、丁局长收取贿赂的事情被别人揭发了,他现在声名狼藉。
C、在球迷的呼唤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比赛中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D、中国选手郭耀华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名噪一时的匈牙利选手约尼尔,取得了锦标赛的冠军。
1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
陆地称雄的是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他是你的第几个儿子?_______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①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②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到底有多大容量?
③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④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⑤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
⑥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
15、“父母者,人之本也”中的“本”意思是()
A、本来
B、根本
C、根据
D、草木的根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
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下平旷(那)有泉侧.出(从旁边)
B、火且.尽(将)盖.其又深(遮盖)
C、常在于险远
..(危险,僻远)非常之观.(景象)
D、不能.十一(能够)则或.咎其欲出者(或者)
2、文言文中,不少词的用法和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如“妻子”是“妻”和“子”的合称。
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并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字释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夫夷以近------此余之所得.也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下列句中的“之”可以翻译成“它”(“他们”)地一项是()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③入之.愈深④是说也,人常疑之.⑤魏庄子之.歌钟⑥永州之.野产异蛇⑦则有荷叶之.清香⑧遂与之.俱出
A、①③⑥⑧
B、②④⑦⑧
C、①③④⑧
D、②③⑤⑧
5、从全文中来看,人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散文阅读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
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
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
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
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
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
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
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
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1、“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长时间的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科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
全球变暖——目前的和未来的灾难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到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 3 。
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
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
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 -40 ,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 .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的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
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
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 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 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 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一的保温效应。
2、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 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病病流行。
B 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到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3、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
B 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过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 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 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大的地区,人类如果能够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 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 为防止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加,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 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因此而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灾难。
四、作文(共40分)
生活需要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需要柴米油盐;有人说,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人说,生活需要清风明月碧水蓝天;有人说,生活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有人说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的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的还有许多许多。
那么,你认为生活需要什么?请以“生活需要”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