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_刘豫湘

合集下载

SS_4B_型机车DK_2空气制动柜检测试验台设计_刘沛东

SS_4B_型机车DK_2空气制动柜检测试验台设计_刘沛东
参考文献:
如果 MTTR 或 MTBM 很小,可用性也将很高。 因此,如 果机车可靠 性下降(MTBF 或 MTBM 变 小),要保持相 同的可用性, 势必需要提高维修性 (如减少 MTTR 或 MTTM)。 另一方面,如果机车可靠性增长了,要保持相 同的可用性,对维修性的要求可以降低些。 因此,为满 足机车的可用性指标, 可在机车可靠性和维修性之间
收稿日期: 2011-11-16 作者简介: 刘沛东,2003 年毕业于中南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从事机车制动系统的研发工作。
-86-
刘沛东 等·SS4B 型机车 DK- 2 空气制动柜检测试验台设计·2012 年第 3 期
给试验台内 部的传感器 和 PLC 的 A/D,D/A 模块提 供 电源;恒流源给制动柜及辅助压缩机提供稳定的 110 V 电压;继电器和接触器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
进行权衡设计,在保证最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前提下,
(责任编辑 夏金凤)
!!!!!!!!!!!!!!!!!!!!!!!!!!!!!!!!!!!!!!!!!!!!!!!!
(上接第 88 页)
3 试验验证
根据试验大纲内容, 我们采用手动试验方式对被 试管路柜进行了 5 次紧急制动试验, 对 5 次试验结果 取平均值后得到一个数据。 用微机自动测试一次紧急 制动试验,得到表1 的一组数据。
1 试验台硬件平台
1.1 V/50 Hz 电源单相供电;
输出电源: DC 110 V,DC 24 V,总体功率≤3 kW; 控制方式:全电控制的自动和手动操作方式; 测量压力范围:0~1 000 kPa,测量精度:0.25%FS; 外形尺寸(W×D×H):2 000 mm×1 200 mm×1 600 mm。 1.2 试验台组成 如图 1 所示,试验台骨架采用琴台式结构,其显示面 板与操纵台面角度为 100°~120°,试验台由单针风压表、 显示器、工控机、恒流源、PLC 及模块、电源模块、电器开 关、容积风缸和操纵部件等组成。 单针风压表用于显示 各管路部分的压力状况;容积风缸 1∶1 模拟机车管路容 积;工控机运行人机界面程序,和 PLC 进行串口通讯, 发送试验操作指令;显示器显示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信 息;操纵部件由大小闸和后备空气闸组成,模拟机车上 的操纵部件;PLC 及模块用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模拟 试验台电路部分和执行上位机的操作指令; 电源模块

《机车电传动》2005年总目次

《机车电传动》2005年总目次

《机车电传动》2005年总目次《机车电传动》2005年总目次《机车电传动》2005年总目次专稿电动机架悬新型驱动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分析比较…………??……………………………………?葛来薰(2.1)技术专题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I)…………………黄济荣(1—1) 现代控制理沧与交流电机调速【?)——智能控制(1) ……………………………………………………黄济荣(2.7)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Il1)——智能控制(2) ……………………………………………………黄济荣(3一1)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1V)——智能控制(3) ……………………………………………………黄济荣(4.1)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V)一一滑模变结构控制……………………………………………………黄济荣(5.1)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VI)——非线性解耦控制……………………………………………………黄济荣(6—1)综述与评论弹性车轮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范蓉平.盂光,崔银会(1—8) "先锋"号电动车组电气系统回顾与改进设想……刘文平(1.12) 热管散热器在新型变流装置中的应用…李春阳,徐景秋(2一J4)高海拔电气设备工作特点及设计要求……………陈开运(2一l9)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综述…许峻峰,冯江华.许建平(3.7) 我国相控电力机车主电路的优化和简统化探讨…李春阳(6—8) 牵引变电所静止无功补偿方案综述刘设.郭知彼,蒋家久(6—12)研究开发DF8CJ交流传动内燃机车控制单元设计………………………………郭锐,刘智聪,姚晓阳(1一l6)"天梭"号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体………………………………杨俊杰,赵明远,王挺(1_l9)磁悬浮列车转向架的结构解耦分析………………………………张锟,李杰,常文森(卜22)基于功能相关门故障树的磁悬浮列车电源系统可靠性分析………………………………………浣上.龙志强(1.24)基于linux的机车显示系统平台的设计……………谷丰(1-27) 子模型技术在机车车辆强度计算中的应用………………………………………贾宇,肖守讷(卜30)基于有功功率闭环的高压异步电机软停控制………………………………王卫安,危韧勇,蒋家久(卜33)直线感应电机推力及法向力的计算……黄练伟,胡基士(卜36) ss4改进型电力机车电气控制系统无触点改造………………………………………刘剑锋.黄志武(1.40)柔性神经网络及其在开关磁阻电机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于学海,葛宝明(2—23)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王坚,桂卫华,刘可安(2—27)FPGA在车载3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吴正平,危韧勇(2—30)MVB总线实时协议实现及其试验研究…张大波,王建(2—33)一种新型内燃机车主发电机励磁控制方法………………………………班立权.鲁五一,罗仁俊(2.37)基于虚拟样机的磁悬浮列车运动学仿真分析………………………………洪华杰.李杰,李淑娟(2—40)基于PWM技术的电空比例阀研究……………倪文波,王雪梅,李芾,陈勇,金雪岩(3.12)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朱小鸥,冯晓云(3一l6)基于ARM核微处理器的MVB四类设备的研究…………………………………………吴健.于跃(3.20)单端反激l0WDC/DC模块电源的设计…张顺彪.邵志和(3—23)内燃机车控制系统DC/DC升压滤波模块研制………………………………………徐洪兴.任文毅(3—27)基于电压移位调制的点式四象限变流器……………………官二勇,宋平岗,叶满同,刘顺炮(3—29) 磁悬浮列车绝对定位系统的研究………………………………王滢.郭小舟,王式雄(333)DK—l型机车电空制动机的制动控制的改进………………………………王建华,刘豫湘,高殿柱(3—37)半实物仿真环境下大功率逆变器建模的补偿算法………………………刘晨,王秀利,冯江华,陈高华(4—7)相异步电动机的j相交流调软启动及节能控制的研究………………………………黄辉,姜学东邱瑞吕【4一l0)支持向量机在列车自动控制中的应用………………………………游诚曦(4一l3) 邵华平.覃征,空气弹簧的刚度及阻尼特性研究……………………刘增华,李芾,傅茂海,继玲(4一l6)D09.32连续式捣同车电气控制系统………………王建宏(4—20)基于Buck.Boost变换方式的逆变器………侯朝勇,郭小舟(4—23)lO0kW四象限变流器电路及其控制………………马惠春(4—27)zs224开关电源输入滤波器的电磁兼容性没计………………………………………陈修林,张顺彪(4.30)机车速度信号综合处理装置……………徐光斌,胡月初(4.33)网侧变流器系统建模及半实物仿真实现………………………王秀利,潘燕,冯江华,蒋静坪(5.8)磁流变耦合轮对控制策略研究…………党彦波,王开文(5.12) 同步电动机的磁场定向控制应用研究………………………………尚敬,韩卢平,刘可安(5一l5)KZ4A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主变流器…杨文昭,何多昌,蒋耀生,周细文.陈义正,廖建军(5.18) DF8B型机车逻辑控制单元设计…………吴正平,郭锐(5.23) 具有USB接口的MVB总线适配器的开发………………………………………付坤明.汪旭(525)永磁EDs型磁悬浮列车结构计算与应用……………………李云钢,常文森,张晓,程虎(5—29)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的机车横向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马卫华,罗世辉,王自力(5.33)ss7机车牵引杆座设计改进与强度计算…王德利,杨俊杰(537) 双机牵引重联机车安全控制装置………………………………张开辉,王立德,李志秀(5.40)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在摆式列车倾摆系统中的应用………………………………………戴小文.张济民(615)轮对空心轴转向架悬挂机车电机顺置与对置对轴重转移的影响………………………………黄志辉.孙永鹏,罗华军(6.18)ss7机车抱轴箱体裂纹研究……张运伟.封全保,杨俊杰(6—21)磁悬浮列车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孙玉昆.张昆仑(625) 90Mw晶闸管整流电源现场控制单元研制………谭雪谦(6—29) 机车电缆的抗电磁干扰性研究…………余定华.王益民(6—32) 基于DSPTMS320LF2407的牵引供电保护装置………………………………………田科,魏存祥(6—37)城市轨道车辆广州地铁2号线车辆电传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凌炜(卜50) 上海莘闵线轻轨车的主电路………………………程珂(2—45) 广州地铁车辆数字报站器的国产化改进………………………………………张少锋,肖向前(2.48)SITRAS@DPU96在广州地铁2号线的应用………刘华辉(3.47) 广州地铁l号线车辆首列车架修概述……………林攀(3—51) 交流传动互馈试验台脉冲整流器二重化串联系统……………………张章,郭文杰.张全柱.郑琼林(4—41)广州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特点分析……邱伟明,任翠纯(4.45) 广州地铁4号线地面制动电阻的设计……李鲲鹏,张振生(5—43) 南京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特点分析…………………张和平(5—47)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编组形式与牵引电机的选择………………………………唐明辉,王健全,徐同梁(5—50)国产化北京地铁车辆的粘着控制………………………………李江红,陈华同,胡照文(6.4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建设问题的探讨……………卢桂英(6—43) 列车提速摆式列车车体倾摆机构同步问题研究……………………………倪文波.李芾,钱青青(1—43)高速动力车转向架焊接构架优化设计…米彩盈.李芾(1—46) 采用弹性与刚性架承式驱动装置的机车横向性能比较………………………………罗,罗世辉,金鼎昌(3—41)基于Rs485的25T客车电源串行通信系统………石晓靖(3—44) 轴转向架一系悬挂弹簧设计…黄志辉,张红军,孙永鹏(4.36) 『."中华之星"高速列车信息显示系统……杨颖,李蔚(4—38) 试验检测轮对参数自动检测新装置……高向东,陈章兰,杨雪荣(1—53) 机车电子控制柜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阎铁生,陈建明,肖经蔚,郭世明(1.56)大型养路机械电子插件自动测试系统…杨卫峰,李石平(1.59) 列车纵向冲击检测与司机操作平稳等级的建立……………………李毅,徐双满,张家栋,霍凯(2—54)电力机车弓网离线监测系统……………………封力民,刘浩,王黎,高晓蓉(2—57)电力机车车顶高压设备绝缘故障检测………………………………许玉清,张建朝,朱贸栋(2—59)基于转差频率的互馈试验台电机控制策略研究……………………邓永红,马志文.叶斌,郑琼林(3—53)电力机车主变流器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刘松柏,蒋新华,陈特放【3—57)机车故障自动诊断系统中闽值的发定……………王黎(3.60) 便携式脉冲输出模块测试仪……………甄雄伟.高月华(3.63) 机车传动齿轮超声波探伤自动检测装置…………刘宪(4.59) SS8型电力机车整车动态检测系统…王同政,戴伟跃,沈海涛.黎英豪,谢让皋.喻贵忠(5.54) 机车轴承故障诊断与预测系统…………赵明元,朱衡村(5.58) 常月J制动系统故障检测装置………………………包学志(5.61) 机车轴温报警装置及其抗干扰设计………………杨四清(6.47) DKL/LCU通用测试台的设计………………………彭涛(6.51) 制造技术机车在低温条件下钢件焊接材料工艺技术研究………………………………………钟振龙,余斌(4.49)计算机应用旅客信息显示系统主控站底板设计………………苏志敏(2.50) 调车文件分析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唐嵬,李光伟,隆颖军(3.66)加装LCU的DF8B型机车微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何良(4—52) PLC在机车检修管理软件与出入库信号连接中的应用……………………黄丰云,张忠箭,唐明安,汤春球(4—56)机务段股道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何鸿云,蒋勇(5—63) 高精度A/D转换芯片ADs8364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喻小虎.徐欣,黄勇杰(6—54)电力机车制动机车载运行记录诊断系统………………………………鲍恝,杨文焕,薛得凤(6—56)运用检修TDv型真空断路器的手动闭合应急方案………………………………………… 安凤亮,朱永明(1.63)ss4型电力机车两位置转换开关故障分析………………………………………… 李文平,张建成(1.64)zQ800.1型牵引电机电刷非正常磨耗故障原因及对策………………………………………………… 郭志杰(1-66)牵引电机换向器表面异常磨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赵俊贤(1-67) 列车通过变坡点时的平稳操纵……………………王奇钟(1-69)专特运机车加装切除监控装置制动控制功能开关的建议………………………………………………… 钱磊(1.71)sS3型机车"零"位工况监控误判断的改进………………………………张大福,冯真强.朱育磊(1—73)DF5型机车风源净化装置控制电路的改进………………………………………王庆彬.赖圣辉(1—74)SS8机车接地线分流不均现象分析及处理措施………………………………安凤亮,崔光玮.朱永明(2—61)SS4改进型机车内重联线故障原因分析…王武军,王国建(2—62)sS4改进型机车零压保护电路的改进设计………范志鹏(2—63)SS6B型电力机车顶盖漏水原因及改进措施……………………………………?一高明.肖曦涛(2.65)6K型电力机车牵引杆支座裂损原因及处理措施………………………………………王国建,李联洲(267)LKJ一93A型监控装置误动作放风无显示的分析及对策………………………………………………… 贾理锋(2—69) sS3型电力机车牵引变爪器A柱引出线接头烧损故障的判断………………………………………刘新良,欧明怀(3—68)sS3B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李平(3—70)牵引电机轴承同死及小齿轮弛缓故障处理………………………………………曹殿涛,刘振海(3—72)zDll5型牵引电机环火故障原因分析与对策………………………………王辰永,崔光玮,张旭鑫(4—63)电力机车空转保护系统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吴军,李振义(4.65)浅析车晃对sS8机车部分电气设备的影响………………………………………安风亮,崔光玮(4.67)抱轴瓦发热原冈分析及解决措施………………………………武围林.王华清,张铁竹(4—68)8K机车第二次大修的尝试和探索………李希彪.郑大立(5.67) JKG系列双塔空气十燥器电控器电路改进………潘朝晖(5.70) SS7C型机车双管供风装置惯性故障及改进措施………………………………胡祖健.刘炬,符建云(5.72)ss4改进型电力机车防空转误动作原J分析及改进措施………………………………………华鹏飞,李勇智(5.73)螺纹锁同胶存电力机车俭修中的应Hj………………………………王汉东.祝止佳,董文(5.74)万吨重载列车的平稳操纵……………王帅,安中止.r_】品.李慧忠,文建峰(6-60)sS4,SS6机车快速肩动预备保护控制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武军,谢春华(6.62)sS9改进型电力机车门联锁钥匙箱保护阀的改进…张国华(6.64) 机车司机控制器电位器故障分析及改进…………魏兴舟(6.66) 问题讨论ss7型电力机车轮缘偏磨问题的探讨………………=F志平(2.70) 电力机车用电分段汁量系统……………李鸿剑.刘志坤(2.73) "中华之星"DCll0V开关电源的改进……………刘菊香(2-75) 电力机车辅助电机的电气保护……………………张中(3.74) 交直型电力机车部分关键控制电路的可靠性探讨…………………………………………………罗彦(3.77)sS7C型电力机车Lcu故障的分析及对策…………刘炬(4—69) 8K型机车辅助电路接地控制方式的改进………………………………袁日东,李希彪,郑大立(4—70)DF4型内燃机车主电路一点接地的判定方法……吴鸣(4—72) 空气主断路器控制轴超声波探伤探头的改进………………………………………智强,秦天楼(4.75)消除DF11型内燃机车接地保护肓区的建议………………………………………许期英,刘敏军(5—75)机务段机车检修工艺管理的探讨…………………许玉清(6—68)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与点式应答器的结合运用…………………………………………………张长安(6.70)DF8B机车冷却风扇电动机启动性能的改善………………………………………姬惠刚,许勇(6.72)动态消息首列地铁宽体车辆在株洲下线(1.42)大秦铁路2万t重载组合列车首次试验成功(1.72)粤海铁路通道开行第l列跨出海岛的旅客列车(1.75)DFIIG型内燃机车通过成果鉴定(2. 6)"南车四厅"向伊朗出口的首批铁路客车启运(2.6)我国引进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技术(2.77)《机车电传动》获"十佳科技期刊"称号(2.77)株洲所在美成立电力电子系统海外研发中心(3—46)国产化GTO器件在上海地铁列车上获得成功应用(3.56)两种出口机车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73)国内首列高档次低噪声低地板轻轨车问世(4—6)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4—51)LKJ2000产品荣获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4.62)《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门系统安全及可靠性技术与应用》通过上海市科委技术鉴定(4—76) 2O0km/h铁路动车组项目的机电产品采购合同式签订(5.22) 天津地铁1号线首列客车简介(5—36)"全国牵引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得批准(5—39)"巾华之星"开始载客运营(5—72)南京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5—76')"机车走行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6—17) 中国南车集团两公司挂牌成立(6.28)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6—42)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止式开一E建设(6—42)。

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

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39卷第5期2019年10月铁道机车车辆RAILWAY LOCOMOTIVE I CARVol.39No.5Oct.2019f专题研究I文章编号=1008-7842(2019)05—0025—11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李和平】,严霄蕙2(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2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76)摘要回顾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变化,重点介绍了货运列车、提速旅客客车、重载货运列车、高速列车、复兴号动车组制动技术的自主研发情况及关键技术、性能参数,分析了制动技术在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后介绍了我国铁路参与国际铁路机车车辆标准制订情况及对铁路走出去的影响。

关键词铁路;机车车辆;高速列车;制动;发展中图分类号:U260.35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力.issn.1008—7842.2019.05.06(一)自1876年中国大地上出现第1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之日起,到1949年解放前夕,旧中国在70余年仅仅修建了2.7万余公里铁路,其中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2.2万公里#新中国建立后,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8年底,我国铁路总里程已达到13.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9万公里,占全世界总里程的2/3。

2017年6月26日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被命名为复兴号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亮相,开启了中国铁路技术装备新时代#回眸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每一步都印证着我国铁路的发展和技术进步#1制动机简统化及仿制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所有的铁路运输设备均为国外生产。

机车车辆制动装置型号也十分繁杂,蒸汽机车大多装备ET—6型制动机。

客车大多为PM型和LN型制动机和少量的AV型制动机#货车则以K1、K2型制 动机为主,其他则为QA、Q SL P、H、Q SHU等杂型阀#这些制动阀基本上是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国外产品。

内燃机车螺杆空压机机油乳化问题分析

内燃机车螺杆空压机机油乳化问题分析

目前,铁路机车制动系统供风用空压机已基本完成了从活塞式到螺杆式空压机的转换。

螺杆式空压机(以下简称空压机)有使用故障少、检修周期长、润滑油消耗低等优点。

为保证风源系统的可靠性,机车一般采用双机并联的安装方式,这样在一台空压机发生故障时另一台仍能保证机车正常运行。

随着螺杆式空压机的逐步推广,由于空压机故障导致的行车故障大幅降低。

但是,结合空压机在段运用的情况调研分析发现,空压机运用中发生的机油乳化及机油乳化导致的机头异常磨损是目前最主要的故障。

所以,探寻乳化的原因并找到根治的办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机油乳化的原因分析乳化是指某种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不相容的液体中的现象。

发生机油乳化必须要有几个先决条件:一是两种不相容的液体(油和水);二是表面活性剂(机油添加剂);三是强烈的搅拌作用(螺杆旋转);四是合适的温度条件。

分析以上四个先决条件,控制机油乳化最可行的切入点应该在第一条和第四条。

黄栋梨等认为空压机吸气口位置原因,导致潮湿空气进入机体内是导致机油乳化的主要原因[1]。

刘豫湘等认为机车风源供风能力过大会导致空压机运转率低而导致机油乳化[2]。

本文根据水的来源及其凝结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机油乳化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1 空压机进气湿度过高由于内燃机车的布局限制,空压机一般均布置在冷却室。

部分老旧车型设计时未考虑到空压机进气对机油乳化的影响,进气口布置在冷却室走廊旁,从而导致雨水天气下大量水雾直接进入空压机进气口。

还有部分车型的空压机进气口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雨水较易流入。

1.2 机油工作温度过低对于大部分机车而言,防止机油工作温度过低才是控制机油乳化的最佳方式。

导致空压机机油工作温度过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工况下用风量低;二是部分车型风源供风能力过剩;三是空压机温控阀动作温度过低。

1.2.1 列车用风量低由于动力制动的发展成熟和广泛的使用,部分专用线路及平直道的制动更多采用动力制动。

和谐HX_D1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

和谐HX_D1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

机组质量 /kg
475
TSA- 230AD 30
3 540 440 60 DC 110 风冷 3.0 1.0 1 300×700×920 425
2.1.2 主干燥器 HXD1 型 机 车 每 单 节 车 采 用 一 台 TAD- 4.8- H 型 空 气
干燥器, 用来清除压缩空气中水、油、尘埃等杂质, 其空气 处理量为 4.8 m3/min。TAD- 4.8- H 空气干燥器是一种两室 吸附式双塔干燥器, 并带有自动排水功能的冷凝器和干 燥器控制单元。空气干燥器由 2 个干燥塔、进气阀、排气 阀、出气止回阀、电控器、离心 式油水分离器及安装架 等 组 成 。通 过 电 控 器 和 电 控 阀 对 进 气 阀 、排 气 阀 和 出 气 止 回 阀的控制, 使 2 个干燥塔定时在吸附、再生和充气 3 种状 态下周期性地转换, 保证处理后的空气达到相应指标, 满 足机车、车辆用风要求。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2。
中图分类号: U260.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1187( 2007) 01- 0033- 03
Air br ake system of type HXD1 high- power AC electr ic locomotive
HU Yue- wen, DUAN Ji- chao, ZHANG Juan, JIANG Xiang- lu
HXD1 型机车辅助风源系统原理与国内其他各型电力 机车辅助风源系统基本相同, 其原理见图 2。HXD1 型机车 辅助风源系统与以往机车辅助风源系统相比, 增设了辅 助空气干燥系统, 并将辅助压缩机组、辅助干燥系统布置 在一个结构紧凑的柜体内, 形成辅助风源系统模块。辅助 压缩机组压缩后的压缩空气, 经辅助空气干燥系统处理 后, 然后通过止回阀送入用风设备。辅助风源系统还设有 安全阀用以控制辅助风源系统压力不超过最大限定值。

在出口机车上由JZ-7型制动机替代26-L型制动机的可行性探讨

在出口机车上由JZ-7型制动机替代26-L型制动机的可行性探讨
时 , 可能使 车辆 制动 缸 不发 生 制 动作 用 ,Z7制 动 机 将 J一 初 制 动减压 为 4  ̄5 P ,6L制动 机为 3  ̄ 5 P , 5 5k a2 - 5 5k a J- Z 7制动 机 的初减压 量 在 2 - 6L制 动 机 的范 围之 内 , 具
库曼 斯坦 、 萨克斯 坦 、 非 、 哈 南 马来 西 亚 、 尼 、 朗 、 印 伊 伊
的机 车 。但 是 由于 这 些用 户 群 早期 的机 车 制 动 系统 使 将制动 阀手柄 放 在 手柄 取 出位 , 中继 阀 自锁 , 可 以 使 就 用的是 2 一 6L型制 动 机 , 此 在新 采 购 的 机 车上 也 要 求 达 到换 端操纵 或重联 时 的需要 。 因
采 用该 制 动机 。 由于 2 一 型制 动 机 属 于 进 口制 动 机 , 6L
阀 、 1撒沙 及切 断先 导 阀、 一一 A一 P 2A强 迫制 动 阀等 。其 中
2一 6C制 动 阀 、6 2 F分 配 阀 、一 用 阀及 8 J1作 放 风 阀是 控 制列 车缓解 、 动 、 压 的基本 系统 , 制 保 而其他 阀类是 为 重
联或 者安 全 防护 而设置 的附加装 置 。
动 机在 稳定性 、 定性 、 敏度 上是 大体 一致 的 。 安 灵
3 制 动 阀操 作 手 柄 位 置 3 1 自阀 .
自阀是用来 操 作 整列 车 的制 动 和缓 解 的装 置 。 自 阀手 柄作 用位 置见表 2 。
表 2 自 阀手 柄 作 用 位 置
过 充 位
运 转 位 最小 减 压 位 制 动 区 运 转 位
拉 克等 国家 , 在这些 国家 中原 有 的机车制 动机有 采用 苏

HX_D1B型机车供风及制动系统概述_高殿柱

HX_D1B型机车供风及制动系统概述_高殿柱
空气制动系统采用铁科院与德国克诺尔公司联合 体生产的 CCBII 机车制动机。 CCBII 机车制动机是基 于网络控制的电空制动机(其网络架构见图 2),符合 AAR 标准。 该制动机利用现场可替换单元设计形成一 种分布式结构, 每个可替换的单元模块包含自诊断功 能。 具备多项冗余,识别、重组和发生故障时备份关键 部件的功能,其利用网络技术互联每个可替换单元,互 相实时通讯,实现各种制动功能的控制。系统还具备诊 断、自测、校准、故障和事件的纪录等功能。
图 3 空气制动柜
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采用轮盘制动装置, 制动盘 采用铸铁盘,制动器采用传统的三点吊挂式制动夹钳, 其中有 1,3,4,6 位制动夹钳带有弹簧蓄能停放制动装 置,以满足整车 30‰坡道停车要求。 2.1 空气制动系统主要功能
HXD1B 型 机 车 制 动 系 统 是 在 HXD1 型 机 车 的 基 础 上进行设计的, 其主要功能和参数基本相同, 为适应 HXD1B 型机车的特性,CCBII 进行了以下功能改进。 2.1.1 换端操作
多机重联操作时, 本务机车的换端操作和单机换 端操作相同,重联机车控制单元 CCU 自动识别本机车 为重联机车, 并将本机车作为重联机车的信息通过机 车总线 MVB 发送给 CCBII,CCBII 接受到本节 机车为 重联机车后, 自动封锁两端司机室的 EBV 和 LCDM, 这时两端司机室的 EBV 和 LCDM 功能与非占 用端功 能相同,换端过程同样产生换端惩罚制动。 2.1.2 制动机重联操作
辅助逆变模块以实现过流保护。 每个负载均在输入电源的电路上安装有三相断路
器,用于辅助负载的过流、过载和缺相保护。 3.3 辅助系统的接地保护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87(2011)05-0010-03

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_刘豫湘

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_刘豫湘

—4—2002年第5期2002年9月10日机车电传动ELECTRICDRIVEFORLOCOMOTIVES№5 ,2002Sep. 10,2002男,1983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铁道车辆专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从事机车及列车制动机、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设计工作。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ocomotive brakeLIU Yu-xiang, HU Yue-wen(R & D center, Zhuzhou Electric Locomotive Works, Zhuzhou, Hunan 412001, China)Abstract: Developing requirements and targets of domestic locomotive brake in current stage are proposed in the light of theirdevelopment history.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c types, functions, operation & control modes and electrically and pneumaticallyblended braking modes of new types of locomotive brake.Key words: locomotive brake; electrically and pneumatically blended braking ; electro-pneumatic braking; microcomputer control收稿日期:2002-08-20摘要:结合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史,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要求与目标,并对新型机车制动机的基本型式、基本功能、操作控制模式、空电联合制动模式的选择等提出了一些观点。

HX_D3型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

HX_D3型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

曹灏(1979-)男,河北张家口人,工程师(收稿日期:2009-02-20)文章编号:1008-7842(2009)04-0046-04HX D 3型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曹 灏,王存兵,吴国栋(中国北车公司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部,辽宁大连116022)摘 要 HX D 3型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采用了微机控制的CC BII 电空制动系统。

该系统由集成处理器,制动显示屏,电子制动阀,电空控制单元等电子、电空部件组成,具有压力控制精确,起动制动快,自动检测,故障提示、系统自动防护控制等功能。

关键词 微机控制;CC BII 电空制动系统;网络;HX D 3电力机车中图分类号:U2641351 文献标志码:A 为了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我国铁路近几年一直在向高速、重载的方向发展。

无论高速还是重载,制动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制动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即使有了高质量的线路,有了功率很大的牵引动力,高速或重载还是不可能实现。

为此我公司生产的HX D 3型电力机车采用了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CC BII 微机控制制动系统。

本套制动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电空制动系统,它是以美国铁路协会标准为基础按干线客、货运机车的要求而设计的。

它采用了基于分布式结构的LRU (线路可更换模块)的设计方法。

该制动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准确性高,反应迅速;(2)部件集成化高,可进行线路模块更换,维护简单;(3)有自我检测、自我诊断、故障显示及故障处理提示等功能;(4)主要部件具有冗余功能;(5)与列车ATP (列车监控)系统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制动控制的原则:(1)优先使用机车再生制动,其制动指令由司控器发出;(2)若再生制动存在时进行常用制动操作,机车制动缸保持零压力,机车实施再生制动,车辆实施空气制动;若常用制动存在时进行再生制动操作,机车制动缸压力下降为零,机车实施再生制动,车辆保持原空气制动压力;(3)在紧急制动过程中,机车和车辆实施最大的空气制动力。

我国首台出口非洲电力机车在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下线

我国首台出口非洲电力机车在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下线
2 0 0 5 ( 1 ) .
【 2 ] 黎

丹, 刘豫湘 , 方长 征 , 等. P C 1 0 4总 线 在 制 动 控 制 单 元 上 的应 用
[ J ] . 电力 机 车 与 城 轨 车 辆 , 2 0 1 1 , 3 4 ( 1 ) . [ 3 】 李登静 , 范守文. 基于 F P G A的双 C P U 容 错 控 制 器设 计 【 J 】 . 计 算 机
【 8 ] 汤卫东 . 硬件冗余技术及 可靠性评价【 J ] . 广西 民族学 院学报 ( 自然
科学版 ) , 2 0 0 3 , 9 ( 4 ) .
( 责任 编辑
李 娜)

工 屯. ; 止
5 止
◆简讯 ◆
我国首台 出口非洲 电力机车在 中国南车株机公 司下线
2 0 1 3 年 8月 2 0曰,出 口南非 的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在 中国南车株机公 司成功下线 。首批两台电力机 车将于 9 月底发运 , 年 内完成 8 台整车的发运 。
T r a n s n e t 公司拥有 电力机车 2 1 0 0多台 、 内燃机 车 1 4 0 0多台 , 5 5 %的 电力机车平 均使用寿命 已超 过 3 5 年, 产品更新换
代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此次下线 的电力机车 供货合同签订于 2 0 1 2 年1 0月, 价值近 4 亿美元 , 是 中国企业获得 的最 大的电力机车海 外订
该 型电力机车为双流制四轴 交流传 动货运 电力机车 , 功率为 3 0 0 0 k W, 最 高时速 1 0 0 k m; 控制 系统具 有低 恒速控
制功能 , 能控 制机车 以 0 . 2  ̄ 3 k m/ h速度进行货物装载牵 引; 采用轨距为 1 0 6 5 mm 的窄轨转向架 , 能在交流 2 5 k V/ 直流 3 k V两种接触 网压下运行 。 该 型电力机车能 实现 8 台机车重联 , 并可与内燃机车重联 , 车体采用整体承载结构型式 , 全 部由钢板及钢板 压型件 组焊而成 的全钢焊接结构 。车内上万个零部件均通过欧洲标准严格认证 , 内装材料 遵循全 球最 高的 B S 6 8 5 3环保标 准。红 色的外观 、 单一 的司机室结构 、 靠右侧主司机 台布置等多款设计元素展示了南非文化 。

500字简述中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

500字简述中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

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自20世纪以来,我国机车制动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机车制动技术也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提升,从最初的空气制动到现在的电子制动,我国机车制动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将简要介绍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历程。

一、空气制动技术20世纪初,我国的机车制动技术主要采用空气制动。

这种制动技术通过将压缩空气送入制动缸,推动制动鞋与车轮接触,从而达到制动的目的。

空气制动技术虽然在当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但制动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重载货车上制动效果更加明显。

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和机车制动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国的制动技术也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

二、液压制动技术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引进液压制动技术。

液压制动技术采用液压传动来实现制动,相比于空气制动,液压制动技术具有制动力矩大、制动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液压制动技术也逐渐成熟,并开始在机车制动系统中得到应用。

三、电子制动技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开始引进电子制动技术。

电子制动技术可以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制动踏板、制动盘和制动鼓等制动部件,从而实现精准的制动控制。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机车的制动性能,还可以实现列车的自动控制和精准停车,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四、发展趋势未来,随着铁路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机车制动技术将继续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机车制动技术也将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可以预见,我国机车制动技术在未来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也对我国机车制动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强度、耐磨损的碳纤维材料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制动部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技术,使得制动部件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机车制动机内部总线架构探讨

机车制动机内部总线架构探讨
a n a l y s e s t h e l o c o mo t i v e b r a k e b u s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p u t f o r wa r d t h e p e r s o n a l o p i n i o n s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p r a c t i c a l 印p l i c a t i o n a n d t h e o r y .
所 示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0 4 — 0 5
容积风缸、 列车管控制
制 动缸 管
1 机 车 制 动 机 理 论 和 机 车 制 动 控 制 原 理 不 意
自动 式机 车制 动 机 的基 本特 点 为 : 列 车管排 气 ( 减 压) , 机 车和车 辆制 动缸 充气 ( 增压) , 产生 列 车制 动 ; 列 车 管充 气 ( 增压) , 机车 和车辆 制动 缸排气 ( 减压) , 产 生 列 车缓 解 。其 优 点是 , 当列 车分离 事故 、 列 车管被 拉 断
6 0 —

高殿柱 等 ・ 机车制动机内部总线 架构探讨 ・ 2 0 1 3年第 1 期
2 国 内外 机 车 制 动 机 总 线 架 构制动控制手 柄

管 路 、 电 气 控 制 环 节
衡风缸 、列车管控
列 车 管
用 现场 总线 后 可使 制 动 系统 结 构简 化 , 在设计 、 安装 、 运用 、 环境 使用 性 、 故障判 断 、 检修 、 降低 成本 等方 面都
有非 常突 出的优 越性 。本 文 就机车 制动 机 内部 总线架
关键词 : 机车: 制动机 : 总线架构

GCY450B 型内燃调车机车制动距离计算与分析

GCY450B 型内燃调车机车制动距离计算与分析

GCY450B 型内燃调车机车制动距离计算与分析作者:路海峰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5年第4期路海峰(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 030009)摘要:介绍了GCY450B型内燃调车机的制动系统,针对该车型进行了详细的制动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滑行现象进行了科学的数据分析。

关键词:内燃调车机;制动系统;制动计算;车轮抱死中图分类号:U260.9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5.04.096收稿日期:2014-12-15;修回日期:2015-03-16作者简介:路海峰(1984-),男,山西太原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作业车研究,E-mail:lhf18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决城市扩大后带来的交通压力,地铁的高效快速便捷性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1-2]。

随着地铁市场的快速发展,地铁的工程车辆以及救援车辆也随之广泛应用,GCY450B型内燃调车机,是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针对大连地铁列车开发生产的调车机车。

该车的总体为整体车厢结构,中部为机器间,车的两端为司机室,动力系统为330.97 kW发动机以及与其匹配的液力变速箱。

整车重约52 t,制动系统系统采用的是JZ-7G制动机,由于其技术成熟性能可靠,该制动系统广泛应用到铁路工程机械,该车的基础制动采用单元制动器,其安装在转向架上每个车轮外侧,带有驻车制动的单元制动器斜对角安装在转向架上,以保证车辆停车时的制动力均衡分布。

该车单元制动器倍率为2.43,下面针对该车型进行制动计算和分析[3-4]。

1 GCY450B型内燃调车机车主要数据机车重量P = 52 t;计算最高速度Vmax = 80 km/h;非常制动时制动缸压力pb = 450 kPa。

和谐型电力机车CCB-Ⅱ制动机故障分析

和谐型电力机车CCB-Ⅱ制动机故障分析

和谐型电力机车CCB-Ⅱ制动机故障分析内蒙古包头市 014010摘要:就和谐型电力机车运用中发生的CCB-Ⅱ制动机故障问题,从主要部件质量及系统设计制造存在缺陷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阐述了已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对下一步继续技术攻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和谐型电力机车;制动机;故障;原因分析;措施;建议前言CCB-Ⅱ制动机出现EBV通信故障、自动减压等现象和EBV的硬件、软件及IPM、LON网络状态都密切相关,故障的彻底解决仍有待各方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设计原理、工作环境、配件性能及生产工艺各环节全面调查,明确各类故障根源,各方共同努力有针对性的逐步改进,以保证制动机工作状态的稳定、可靠。

1问题的提出郑州铁路局从2009年10月份开始配属并使用和谐型电力机车,到目前共配属638台,其中HXD1B型115台,HXD1C型200台,HXD2C型167台,HXD3型121台,HXD3C型35台。

所配属的机车中,除HXD2C型机车外,其他机车全部采用C C B-Ⅱ制动机。

在运用过程中,CCB-Ⅱ制动机发生了较多的质量问题,尤其是郑州机务段发生的质量问题更为突出。

郑州机务段是郑州铁路局最早配属使用和谐型电力机车的段,到目前共支配使用和谐型电力机车167台(其中HX D1B 型75台,HXD3型57台,HXD3C型35台),因CCB-Ⅱ制动机质量问题,已发生机破及以上事故共19件,占郑州机务段和谐机车总机破数的32.8%;已发生临修共134件,总停时241天,严重地干扰了运输生产。

下面就郑州机务段支配使用的和谐型电力机车CCB-Ⅱ制动机故障进行分析。

2原因分析2.1主要部件质量问题CCB-Ⅱ制动机包括5个主要部件:制动显示屏(LCDM),电空控制单元(EPCU),微处理器(IPM),电子制动阀(EBV),继电器接口模块(RIM)。

1)微处理器(IPM)质量问题突出IPM是CCB-Ⅱ制动机最核心的部件,也是出现故障最多的部件。

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续)

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续)

第39卷第6期2019年12月铁道机车车辆RAILWAY LOCOMOTIVE I CARVol.39No.6Dec.2019f专题研究I文章编号=1008-7842(2019)06—0016—16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续)李和平!,严霄蕙2(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2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76)摘要回顾分析了新中国创立以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变化,重点介绍了货运列车、提速旅客客车、重载货运列车、高速列车、复兴号动车组制动技术的自主研发情况及关键技术、性能参数,分析了制动技术在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我国铁路参与国际铁路机车车辆标准制订情况及对铁路走出去的影响#关键词铁路;机车车辆;高速列车;制动;发展中图分类号:U260.35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力.issn.1008—7842.2019.06.04(二)4重载货运制动技术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货运量猛增,运量与运能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重载运输成为不二选择# 1980年铁科院机辆所首次向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铁道部建议实施重载运输#国家经委和铁道部采纳了该建议,并安排铁科院开展相关科研课题#1981年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及国家建委下达的交通系统主要技术政策研究中,铁科院承担了“铁路牵引动力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提高旅客运输能力及客车发展方向”、“铁路大型货车发展方向”等课题#铁科院机辆所在1983〜1984年期间,首次完成了4000〜5000t重载列车制动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并第一次在环行线进行了双机牵引7000〜10000t货运列车的探索性制动试验#1984年,机辆所与北京铁路局合作,在环形线和丰沙大线首次进行了5000t列车纵向动力学试验,基本上摸清了长大重载列车的纵向力分布规律#在此期间,为了适应货车制动技术研究和发展需要,铁科院将建于1964年的100辆编组货车制动试验台,扩展为150辆编组#本世纪初为了适用于长大货运列车制动试验的需要,又将试验台扩展到200辆编组#发展铁路重载货运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制动问题#在开展重载列车研究初期,机辆所与南京摩擦材料厂合作,研制成功了407G型高摩合成闸瓦;与齐齐哈尔车辆厂等合作,研制了ST1—600型双向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研制了400A/B型货车制动机空重车自动调整器#这些新技术与103制动阀、新型制动缸等配套,运用于重载C)'a敞车#与此同时,铁科院机辆所与齐厂合作,成功研制了用于大秦线单元运煤列车的缩短型专用C)3A敞车,为开行重载组合列车而研制了组合列车空气同步制动装置和列车尾部主管压力遥测装置#空气同步制动的基本原理是将组合列车(见图19)前部列车尾部车辆的列车管与第2列车的机车自动制动阀连接,利用前部列车的列车管压力变化控制后部列车的机车自动制动阀,代替了后部列车机车的司机操纵。

SS_(4B) 型电力机车(8)——空气管路系统

SS_(4B) 型电力机车(8)——空气管路系统

SS_(4B) 型电力机车(8)——空气管路系统
刘豫湘;胡跃文
【期刊名称】《机车电传动》
【年(卷),期】1997()5
【摘要】从机车风源、控制管路、辅助管路和机车制动机等方面入手,介绍了SS4B型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

机车制动机中增设的空电联合制动及自动常用制动功能,使机车制动机功能更加完善。

【总页数】3页(P24-25)
【关键词】SS4B型;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制动机
【作者】刘豫湘;胡跃文
【作者单位】株洲电力机车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64.043
【相关文献】
1.和谐型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防寒措施探讨 [J], 刘月文;王刚
2.韶山4B型电力机车空气干燥器加热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 [J], 孙元波
3.和谐型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防寒措施探讨 [J], 岳梅
4.和谐型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防寒措施探讨 [J], 岳梅
5.SS_(4B)型机车空气制动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J], 崔志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轨道车辆制动技术发展概述

我国轨道车辆制动技术发展概述

我国轨道车辆制动技术发展概述1引言我国轨道车辆制动技术经过6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六次客运大提速和重载货运技术的提高,我国机车、客车、货车、高速动车组、城轨车辆等轨道车辆制动技术在许多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但同时应该看到,在高速和重载货运等制动技术方面,部分核心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还没有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因此我国轨道车辆制动技术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

2 机车车辆制动技术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机车车辆一直采用符合AAR标准的制动机。

解放初期,我国机车车辆制动机沿用解放前所采用的美国制动机,即机车采用单端操纵的ET-6型制动机,客车采用L型制动机,货车采用K制动机,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机车由ET-6型演变成适应双端操纵的EL-14型制动机,并开始在电力、内燃机车上装用。

由于这两种机车制动机在结构上存在固有缺点,到20世纪80年代逐步淘汰。

为了克服ET-6、EL-14机车制动机制动和缓解波速慢、其金属研磨件难以维护等缺点,20世纪70年代,我国相继研制成功JZ-7型内燃机车制动机和DK-1型电力机车制动机,这两种制动机能够客货车兼用,在结构上取消了研磨件,并设置了过充性能,到目前为止仍为我国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主型制动机。

在L型和K型制动机的基础上,我国开发了客车GL型、货车GK型制动机,这两种制动机均采用二压力直接作用式三通阀,为金属、胀圈结构形式,制动、缓解波速较低,使用维护不便。

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分别研制成功二压力间接作用式的104型客车制动机和103型货车制动机、三压力结构的F8型客车制动机,前两种制动机采用橡胶膜板、滑阀结构,后一种制动机采用膜板、柱塞结构,制动、缓解波速得到较大提升,使用维护较为方便。

90年代为解决万吨运煤列车的制动问题,研制了120型货车制动机,使我国货车制动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K_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的制动控制的改进_王建华

DK_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的制动控制的改进_王建华

2005年第3期2005年5月10日机车电传动ELECTRICDRIVEFORLOCOMOTIVES№3, 2005May 10, 2005DK-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的制动控制的改进王建华,刘豫湘,高殿柱( 株洲电力机车厂技术中心,湖南株洲412001)研究开发作者简介:王建华(1972-),男,工程师,现从事机车及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开发工作。

摘要:针对DK-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使用20多年来存在的一些问题,从DK-1型电空制动机的操纵方式、均衡风缸压力控制及制动缸压力控制等制动的控制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同时提出了微机控制技术及信息化技术在DK-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中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 DK-1型电空制动机;制动控制;改进;微机控制;EP阀中图分类号:U26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8X(2005)03-0037-04收稿日期:2005-01-07Improvement on braking control of DK-1 electro-pneumatic brakeWANG Jian-hua, LIU Yu-xiang, GAO Dian-zhu(Technical Center, Zhuzhou Electric Locomotive Works, Zhuzhou, Hunan 412001, China)Abstract: As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blems in last two decades in the operation of DK-1electro-pneumatic brake , it is proposed theimprovement on the brake control, like the control method of the brake as well as the pressure control of balanced air reservoir and brakereservoir. The application essentials are forward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the brake.Key words: DK-1 electro-pneumatic brake;control for brake;improvement;microcomputer control;electro-pneumatic valve0引言DK-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以下简称“DK-1制动机”)作为我国电力机车的主型制动机,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并推广使用后,目前已经装车近万套。

我国铁路货车制动机的发展研究

我国铁路货车制动机的发展研究

科技资讯2017 NO.14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动力与电气工程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的运输任务,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铁路货车是铁路运输中直接运载货物的工具,完成铁路运输任务需要有足够数量、品种齐全、质量优异的车辆。

作为铁路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制动机的结构和特点决定了铁路货物列车的制动性能,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运行速度120km/h以上的旅客列车全部采用了电空制动机[1],制动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

而货物列车仍采用传统的空气制动机,制约着铁路货运重载的快速发展,制动技术成为货物列车今后发展的关键技术。

1 GK 型空气制动机解放前,由于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来自世界许多国家,制动装置品种繁多,一般以K1、K2型三通阀为主,由于K型制动机缺乏空重车位,重车制动力严重不足。

1956年四方车辆研究所和齐齐哈尔车辆厂通过对K2型三通阀进行技术改造,研制出了GK制动机。

1958年通过原铁道部组织审查后逐步在新造货车上全面推广[2]。

该空气制动机是以GK型三通阀为主的货车用自动式空气制动机,具有两级制动力的手动空重车调整装置。

如图1所示,GK型空气制动机由制动主管、制动支管、截断塞门、远心集尘器、GK型三通阀、副风缸、制动缸、两级手动空重车调整装置、制动软管连接器等部件组成[3]。

在20世纪60~80年代,GK型制动机是我国铁路货车的主型制动机,一直到2006年,其保有量仍然有25万台,占到货车制动机数量的45%左右,对铁路货物列车的安全运行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4]。

在铁路货运重载的大背景下,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经多年的大量试验和仿真研究工作得出以下结论:GK型制动机和103型制动机混编使用,基本可以满足5000 t级重载列车正常运用的要求;在没有新型制动机混编的条件下,GK型三通阀不适宜用于5000 t级以上的重车列车或60辆以上的长大空车编组列车[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002年第5期2002年9月10日机车电传动ELECTRICDRIVEFORLOCOMOTIVES№5 ,2002Sep. 10,2002男,1983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铁道车辆专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从事机车及列车制动机、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设计工作。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ocomotive brakeLIU Yu-xiang, HU Yue-wen(R & D center, Zhuzhou Electric Locomotive Works, Zhuzhou, Hunan 412001, China)Abstract: Developing requirements and targets of domestic locomotive brake in current stage are proposed in the light of theirdevelopment history.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c types, functions, operation & control modes and electrically and pneumaticallyblended braking modes of new types of locomotive brake.Key words: locomotive brake; electrically and pneumatically blended braking ; electro-pneumatic braking; microcomputer control收稿日期:2002-08-20摘要:结合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史,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要求与目标,并对新型机车制动机的基本型式、基本功能、操作控制模式、空电联合制动模式的选择等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机车制动机; 空电联合制动; 电空制 动; 微机控制中图分类号:U26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8X(2002)05-0004-031概述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与牵引动力的变革息息相关。

在蒸汽牵引为主的年代里,仅适应于单端操纵的ET-6型机车空气制动机成为唯一的机车制动机。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ET-6型演变成适应双端操纵的EL-14A型机车空气制动机首先在电力机车上装用,然后用于内燃机车,从而改变了长期单一使用ET-6型机车空气制动机的落后面貌。

为适应中国铁路运输的需求,机车制动技术相应地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相继研制成功了JZ-7型机车空气制动机和DK-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批量装车使用。

在20世纪90年代,制动机的重联、列车电空制动控制、与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配合、空电联合制动等新技术也逐步在JZ-7型机车空气制动机和DK-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我国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以及交流传动为核心的先进技术在机车上的应用,牵引列车朝着重载、高速方向发展,这就对列车制动系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减少车辆间及列车的制动冲动;缩短制动距离;充分利用动力制动以减少基础制动装置的机械磨耗;提高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制动系统的故障检测、故障诊断、故障显示与报警、故障记录等功能。

完成上述要求,仅靠对JZ-7型机车空气制动机和DK-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进行改进与完善是做不到的。

只有在现代新技术的条件下,结合国内、外机车制动机的成功经验,研制一种新型机车制动机才能达到上述目标。

由于动力分散式动车组的制动系统与机车或动力集中式动力车的制动系统,从原理、型式、控制上差别较大,以下仅对机车(含动力集中的动力车)上使用的机车制动机基本型式的选定、操纵控制模式及基本功能和空电联合制动模式的选择作一些说明。

2机车制动机的基本型式的选定采用压缩空气推动的闸瓦制动技术已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在这段时间内,制动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但目前世界各国铁路绝大多数仍采用空气制动。

虽然电力、内燃机车等牵引技术全面发展,应用了动力制动,但列车的制停仍需要用空气制动来完成。

当然随着交流传动技术的应用以及200km/h以上高DOI:10.13890/j.issn.1000-128x.2002.05.002 第5期 刘豫湘,胡跃文:我国机车制动机的发展速列车的出现,涡流制动、磁轨制动等新的制动技术将获得一定的发展,而压缩空气推动的闸瓦(或闸片)制动方式将会作为一种安全停车方式得到保留。

电空制动技术的发展在国外已有近60年的历史。

20世纪40年代,电空制动技术尚处在萌芽状态,主要在蒸汽机车上采用,只是在自动制动阀上加装电联锁,车辆上配有带电磁阀的三通阀。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国外在原机车空气制动机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如法国的PBL2型和德国的GE2型,它们通过电器来控制电磁阀的开闭,达到制动与缓解的目的。

我国的DK-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就属于这一类型。

随着电子技术及微机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机车制动机在原机车电空制动机基础上又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广泛采用微机控制技术,使之更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目前国外高速列车及机车上均采用微机控制的数字式或模拟式电空制动机。

如日本一般为数字式直通电空制动机,而欧洲均采用符合UIC标准的模拟式自动电空制动机(城轨车除外)。

它们无一例外地采用微机控制电空阀的开闭,并利用对EP阀的控制,使制动机的压力控制更加精确,并缩短了制动与缓解的反应时间,减少了制动冲动,空走时间的减少也相应地缩短了制动距离。

由于微机功能强大,它还能为机车制动机与机车其他系统的配合创造出一个很好的基础平台,特别是机车、列车的空气制动与机车动力制动的混合,采用微机就能很方便地实现。

采用微机并增设相应的检测元件,还能实现对机车制动机的监控及机车制动机的故障检测、诊断、显示、报警、记录、单机测试等功能。

目前,我国干线机车与列车制动机还是自动式制动机(除极少的固定编组的动车组外),新型机车制动机应无条件地与之重联或编组。

由于微机控制的数字式或模拟式电空制动机,既吸取了空气制动机的优点(仍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制动的原动力),又具有电控的特点(符合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故新型机车制动机应选定为采用微机控制的自动式数字或模拟电空制动机。

也就是说,机车制动机应是自动式电空制动机,制动动力应是压缩空气;机车制动机应采用电信号作为控制指令信号,通过导线传递控制指令信号,并采用微机制动控制器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与监控。

3操作控制模式及基本功能的选择由于新型的机车制动机要满足与老型机车、车辆制动机的重联与混编,因而要求其单机技术性能与现有的铁道部标准相同或相近,符合现有规章制度的要求,并要满足今后列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如客车的阶段缓解、动力车的远端重联控制等。

据此,机车制动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有:列车自动制动与机车单独制动、后备空气制动操纵、能操纵现有客货列车制动机(一次或阶段缓解空气制动机及电空制动机)、空气制动与动力制动的混合(空电联合制动)、制动机重联及远端重联控制、断钩保护、无动力回送、列车电空制动、与列车速度监控的配合及停放制动控制等。

机车制动机还应能实现对机车制动机的监控及故障检测、诊断、报警、记录及单机自动测试等功能。

对于机车而言,首先考虑的应是机车制动机的安全可靠性。

据此,在系统上应采用失电制动模式,即一旦电气线路与微机故障而失电,应能自动转向制动。

失电制动是采用失电紧急制动还是失电常用制动?根据我国的国情,还是采用失电常用制动为好,紧急制动仍可维持得电方式。

自动制动控制器、单独制动控制器及后备空气制动阀可按国外现代机车模式,与牵引/制动控制手把相同,全部选择为推拉式,并按UIC标准,选定手把向后方向转动为增加机车或列车制动力。

自动制动控制器、单独制动控制器按自动保压方式,即设置有级或无级常用制动区。

设置制动区可以使列车管或制动缸的压力控制更方便、更准确。

这种方式在国外机车上较多采用。

列车管减压量或制动缸压力控制指令还应能通过司机显示屏显示。

考虑到传统性,自动制动控制器与单独制动控制器均应设置手把取出位,用于换端或重联运行。

4空电联合制动模式的选择现代机车(特别是交流传动机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动力制动。

对于它们来说,动力制动已经比较完善,其可靠性已大大提高,并广泛应用于列车的调速(但不能控制列车的正常停车)。

机车动力制动(特别是交流传动机车的再生制动)由于其制动功率高和无磨耗,对高速列车特别合适,其动力制动力可以做到仅与轮轨间粘着因数有关。

而空气制动时的闸瓦或盘形制动作为摩擦制动方式,要受其制动极限功率的限制。

为了防止车轮踏面受到热损伤,防止温度上升后对制动片的磨耗剧烈增加,防止热应力大时制动盘出现裂纹,总之,为了不影响车轮或制动盘及制动片的使用寿命,必须降低空气制动力,延长制动距离。

机车制动机的空气制动与动力制动的混合制动——空电联合制动的采用,可以在执行空气制动时,充分利用动力制动力来减少基础制动装置的机械磨耗,提高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达到延长基础制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及缩短制动距离的目的。

图1为TGV列车的列车管减压量与制动力对应特性曲线。

从此图可以看出,为了保证以动力制动为主,列车管减压后,动力制动力增加快于摩擦制动,动力制动增到极限(100%)时,摩擦制动的程度还不到50%。

为了减少空气制动中的基础制动装置的磨耗,机车必须具有高功能的动力制动(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5— 机车电传动 2002年—6—能),并在施行空气制动时应首先使用。

在高速范围内一旦动力制动力随恒功限制而下降,可以由摩擦制动来补偿。

为补救低速范围因动力制动力下降的不足及保证列车在停止状态下的安全,必须加入摩擦制动。

TGV列车(10节)常用制动与紧急制动时的制动力分配见图2与图3。

广深铁路运用的X2000列车的介绍资料中对该列车的空电联合制动是这样描述的:司机可以通过将调速手柄向后移动来实施制动,但只可以实施动力车上的动力制动,只要动力制动装置无故障,就不会实施任何机械制动;司机还可以使用制动控制器,通过制动阀实施自动列车空气制动,但动力制动总在动力车上直接被使用,如果动力制动不能产生所需的制动力的话,就会自动使用踏面和盘形制动。

紧急制动是踏面制动、动力制动、盘形制动三者一起实施的(磁轨制动也可以使用)。

事实上,欧洲各国机车制动机中的空电联合制动功能与模式与TGV及X2000列车的空电联合非常相近。

可以认为我国机车制动机的空电联合制动模式与功能也应向欧洲看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