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合集下载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作文都有着自己的难言之苦。

本文针对造成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广大同仁指正。

关键词:作文原因观察积累兴趣在农村中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校组织看电影或春游活动,教师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活动结束后不知要不要写作文,若要写作文,我宁愿不去。

不少学生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这正应了一则对联:苦做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情愁理愁物愁景愁眉愁脸愁断肝肠。

好不容易“憋”出来了,却是老掉牙。

教师一提起改作文就头痛,只好硬着头皮随意改一通,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1、是学生的原因。

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的新鲜事比较少,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

眼界的狭小,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学生的知识容量较小,于是作文时就出现了内容空洞,要表达的意义肤浅等特点。

2、是教师的原因。

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有些教师在上作文课时无视学生思维规律,不从实际出发,孤立的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给弄懵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又过高,动辄横加指责,使学生灰了心,泄了气,以后提起作文就头痛;还有些教师根本不注重作文辅导课,布置一个作文题目就让学生写,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或乱写一气,这样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3、是家庭的原因。

农村大多数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他们甚至这样认为,作文随便写都能得分,与别人悬殊不是很大,在作文上花太多的时间简直是一种浪费。

农村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也就不太注重作文了。

总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语文成为最大的牺牲品。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论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论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论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

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

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

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

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源于生活“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

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

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我作为班主任、语文教师,每年都要学生在农忙季节亲自参加劳动。

在劳动中用心体会劳动的滋味,学习劳动技能,磨砺意志。

劳动结束后再让学生写《劳动的滋味》。

有了亲身的参与、有了真正的感悟学生能将自己劳动过程中的深刻体会——热、渴、累,以及学会的技能、对劳动的认识、父母艰辛劳动的不容易一一描述出来。

这样,不光在思想上教育了学生,使他们对劳动的意义有了认识;而且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写作的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表。

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作文教学之我见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习作、自主发展的活动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构建的“写作系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文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评改”的流程。

模式僵固,没有活力,没有生机。

要强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就写作总目标定了位: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一、二年级称之为“写话”;三至六年级称之为“习作”;七至九年级称之为“写作”。

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写作从难点上降低了,层次性显而易见。

一、作文教学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切入点,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准1、注重写作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最好老师。

如果将作文训练重点定位在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上,学生就会敢于写、乐于写、主动写。

点燃学生中熊熊燃烧的创作之火。

2、多引导、多鼓励、拓宽训练时空,增强写作质量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多加指导,对训练结果要给予肯定。

对于学生习作中闪光的地方多鼓励,多表扬。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学生的写作这一环节上,学生经常坚持写日记、心得是大有好处的。

学生经常练笔、随感而发,及时记录。

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日常观察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润色、提炼,从而走向成功。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独创造性。

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下笔成篇。

3、强化作文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常言道:“文贵于新”。

作文也一样。

创新理念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是必须的、经常的。

固定的传统模式教学将使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流于形式。

要激活学习主体的创作欲望,将定向观察与随时观察有机结合,作文就会“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创新理念将学生平时对生活的所观、所感、所悟、所思进行收集、归类、整理,把“零碎”变为系统,由“分散”变成集中,将“信息源”变成“信息库”,一使即用。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

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本文主要尝试从作文素材积累、行文组织方法指导、修饰、修辞方法指导等来破解这一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水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便咬笔头、皱眉头,无处下笔,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只好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写一件事三言两语。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当务之急。

经过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我特通过以下几点来阐述一下自己的体会: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做到“心中有物”。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独特生命的个性体现,由于学生的生活千差万别,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样的生活,所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吸取营养。

只有深入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言之有物。

对此,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有如下精彩的论述:“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要解放儿童的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

如此让学生深入生活,理解生活,就能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而学生能否把作文写好,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丰富的作文素材,因为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小学生的生活应该多接触“地气”,多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如在春播夏收中农作物的不同生长规律、形状特点等是非常值得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学习的;农村生活中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习俗,如佛生日、祭神、婚嫁,孩子满月、周岁等;更有家务劳动中独特的饲养动物的亲身体会充满着农村生活的情趣。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写作训练必须与写作兴趣同步发展,必须降低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难度,使写作训练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尤为重要。

几年来,我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敢写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的能力。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入学后,虽说识的字不多,说的话也不一定太连贯。

但我们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神圣的好奇心”,使学生敢于说话、说完整话、说连贯的话,再启发他们把说的话写下来(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让孩子们知道文章是文字组成的,文字就像积木,一块块积木垒成房子,文字可以组成文章。

有一个小学生开始写了,他写到:“老师发给我一朵小红花,还夸我的字写得好。

”老师马上在班里表扬了他,并接着启发学生,这就是日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听到、看到、想到、做到的、玩过的、受表扬的、挨批评的都可以写。

孩子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也会写!虽然学生的处女作大都是三言两语,但只要写,老师就鼓励、表扬。

就这样,学生越来越敢写了。

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写日记铺路,学生轻松愉快地迈开写作的第一步。

二、培养兴趣,使学生愿写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还要不断地进行培养,因为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容易转移,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引导。

学生因识字不多,词汇量少,最初的日记很不像样。

于是我就提前教学生使用工具书,在向他们推荐查字典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他们自己不但从字典中学会了生字,还理解了字意,另外,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手册,从短小生动的文章中及时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

我还把一些课外好文章,不断地介绍给学生,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板报、班级图书角等阵地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他们的语言仓库。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课程理念,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做了一些尝试,结合作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创设写作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写随笔,增加视听信息量,鼓励学生树立自信等方面,提高学习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兴趣情境随笔自信提高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具体地说,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各科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的思想品德的综合体现。

要写好一篇好文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长期的传统教学,造成了学生普遍的怕写作文,认为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因此,一到作文课,学生情绪低落,参与力不强,但又不得不完成,于是就胡编乱造,乱写一气,作文中充满了假话、套话、空话,如此作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课程理念,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做了一些尝试,现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与语文教师能否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有很大关系。

因此,要写出美文佳作,首先要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鼓舞他们的写作热情。

对差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倾注满腔的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拨动他们的心弦,那么他们才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做。

因而每逢作文时,我总要设法点拨一番,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念头,让学生坚信只要仔细观察,肯下功夫,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一件困难事。

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我出了一道《我们宿舍趣事》的题目。

我先组织学生谈各自宿舍发生的趣闻,每个学生都很有兴趣,讲得很多,很开心。

当他们兴趣正浓时,我让他们写下来,然后指导他们怎样组材,怎样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

全体学生都写,写后又在全班交流,老师作点评,效果极好!于是,我又引导他们将平时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作为一次作文上交。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美文呢?生活是写作的根,通过“说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要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的根写作实质“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从这句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中不难看出写作是令多数学生头痛的事,同时写作教学也是令语文老师苦恼的一件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且走向社会以后写作应用广泛。

那么作文教学怎样开展才会有效果,才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写出美文呢?一、寻找写作的根顾寅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进展。

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生活才是写作的根。

可是很多同学又会感喟:“生活不就是家校两点一线吗?如果再多一点,就是课外班了,天天如是,有啥可写的?”学生之所以这样感喟,是因为他们只看了生活的模式,没有看到生活的内容,更没有用心感悟生活的本质。

如果用这种模式看人生,人生岂不是吃饭、睡觉和劳作吗?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布满鲜花和荆棘的,生活让每个人的生命都呈现出不同的精彩,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真谛才能找到写作的根。

那么用什么方法呢?1、说生活多数学生喜欢交流,课堂上多数交流是学生在探究老师的问题,慢慢的学生会习惯思考答案而不是感悟生活,从而逐渐失去敏锐的洞察力,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说自己想说的话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有交流的欲望,提高交流的品味,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就显得很宝贵了。

结合学生特点开设说生活平台,栏目可设《说说我的同桌》《说说我的好同桌》《说说我的同学》;《说说我的老师》《说说我的家人》《说说路上的事、班里的事……》《说说我喜欢的一个人(一部影片,一个明星,一篇小说,一本书……)》《说说新闻》……这些栏目学生有话可说,而且题目设置相同之中有不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小学作文入门指导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入门指导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入门指导之我见提到写作文,很多学生不自觉地就会皱起眉头,提到教作文,很多老师也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特别是如何指导小学起始作文教学,是令老师们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如何让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尽快引导学生投入到写作快乐中去,本人通过多年作文指导教学,摸到了一点门径。

一、积极创设情境,加强看、听、说的综合训练,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听故事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生活。

从小学生入学开始,我就以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倾听他人说话的兴趣,因为这些故事都是是精心挑选的,趣味性十足,而且又十分符合儿童口味,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书面语言,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语感训练,所以学生很快地记住故事梗概和生动有趣的内容。

放学后,让学生将在学校听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这可是孩子们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最好时机,也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事。

他们惟妙惟肖地给父母讲起《小红帽》、《农夫与蛇》、《丑小鸭》等,在故事的转叙过程中,孩子们便对完整的语句,精彩的段落,华美的篇章有了一定地感悟。

做游戏同样是学生乐意接受身心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要有条理,记事要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结束后,在班上要求学生把游戏过程和感受有条理的说一说,把语句说完整,把句意表述清楚。

开展多种形式听说活动,如同桌互说,在小组中说、在班级中说、与亲戚朋友说。

这样在听说练习中,学生丰富了语感,积淀了言语表达的欲望,为写好作文做了前期准备。

多媒体教学更是以其具体的形感、声感、色感、动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富有现实意义的情境,更是从多方位、多渠道地加大了学生看、听、说综合训练,激活了学生表达欲望,这些看、听、说综合训练为学生学习作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从”仿”起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初学写作的小学生由于词汇贫乏,书写技能不熟练,不能保证语言叙述的连贯性和严密性,所以,写的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

作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观察想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古今中外多少教育前辈为探索作文教学规律而孜孜不倦。

我的作文教学法概括起来两句话:“细心观察+丰富想象,生活实践+范文引路。

”第一,观察是习作的起点鲁迅先生在《致董永舒》的信中说:“此后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

”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所谈写作经验的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鲁迅先生还曾把他的写作经验总结为四句话: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然后一挥而就。

一个人的观察能力不是天生的,要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感知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训练而逐步增强的。

三年级的时候要学生看校园花坛。

看后,要学生以《校园花坛》为题作文。

如果忽视观察的指导,学生虽然天天与花坛见面,但观而不察,说:“花坛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几棵树和小草吗?”很多同学会笼统地写:“校园里有一个花坛,花坛里有绿色的草地和美丽的鲜花。

”一般只写几十个字。

校园花坛真的没有什么好看的吗?其实看并不等于观察,观察要认真、细致,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去观察,还要连续不断地观察。

老师要当好学生的向导,带着学生去观察。

早晨,我把学生带到花坛边,指点他们看花朵和小草上的露珠,聆听树上小鸟的歌声,并用手触摸一下露水,感受露水的冰凉感觉;课间我带学生去花坛的小草里寻找昆虫,同学们发现了麦冬里的蜗牛、草地里的螳螂、树干上的蚂蚁、树枝间的蜘蛛、花朵上的蝴蝶,学生看到了蜘蛛怎样织网,蚂蚁如何搬运粮食,蝴蝶翅膀上的花纹像眼睛,傍晚我带学生来到花坛边看夕阳透过树梢落在校园的美景,同学们惊喜地发现树叶和草地被染上一层金光,与早晨看到的景色又是完全不同。

如果一年四季能让学生连续不断地观察,学生能在这个花坛发现很多美的景物和有趣的事。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改变我们农村学生在写作中的困境,要养成“口手如一”的习惯,要求文从字顺地表达;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适时指导练笔,促使学生变知识为技能。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口手如一;观察习惯;适时练笔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247-01在长期的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感搞好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有几点不利因素:一是平时口语交流多用方言,对普通话的使用机会少了许多;二是平时课外阅读量太少,对汉语言的规范性使用掌握不透,表达能力不佳;三是自幼生活于偏僻山乡的农村孩子们见识面狭窄,作文素材相对贫乏,经常出现面对作文题苦于“无米下锅”的境况。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

然而,“农家孩子怕写作文,农村教师也怕教作文”的感觉还是存在的。

我想,这主要还在于我们没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去优化作文教学的缘故。

通过这几年在农村的教学实践,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试一试,以期改变我们农村学生在写作中的困境。

一、养成“口手如一”的习惯,要求文从字顺地表达1、多用普通话交谈,掌握语言的规范化因为许多方言俗语是不符合普通话语言规范的,尤其是我们的农村学生,其日常运用的方言,在语法、句式上往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汉语的学习和写作。

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

课堂上,我坚持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

我还鼓励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利用身边的资源,用自己真诚的心,为孩子打开写作的大门。

让学生在愉快中提高,在快乐中积累,在兴趣中发挥特长。

以上是笔者粗浅的探索和体会,在保持作文教学的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应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只要能提高写作水平的我们就应采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欲望积累素材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

”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

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笔者对打破学生写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他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绞尽脑汁敷衍应付,视作文为苦差事。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我们要有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自己的感情的火苗占燃学生心头的火花,使学生写作动机萌生迸发。

二.开展读书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

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作文教学经验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经验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经验之我见中图分类号:g623.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

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

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

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

“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文教学的两个案例:案例一:西师版11册一单元“描写景物的作文”的作文教学公开课,我带领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到学校小花园中去游览,一边游览,一边给学生进行讲解。

学生参与兴致高,习作效果也很好。

很多学生都觉得感觉不到是在上作文课,非常快乐。

案例二:同样是西师版11册五单元,“写信”。

现在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有的甚至几年也没有和父母亲见过一面这是常事,能否在作文课上让每一位学生真实地给自己的父母亲写一封家信。

汇报一下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并且买上信封成功地邮寄出去,这对学生是一个实际的考验,连班上的差生也劲头十足,要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由此引出了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不可否认造就了许多大文豪、大作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1)由于实践与写作的时间间隔过长,很多有用的写作素材被遗忘掉了。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在前不久的一份语文教学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在当代中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很难体会到那种触动人心的情感,很难沐浴到情感的雨露,处在花季的少男少女们的情感是丰富的,想象是多彩的,一棵草、一朵花都会引起他们无限的感慨;一句批评的话,一段感人肺腑的语言,会使得他们泪水涟涟、思潮翻腾。

可是,那么丰富的情感、那么缤纷多彩的心灵世界却在一些同学的笔下变得僵硬,死气沉沉。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

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

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

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萌发表达的欲望。

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文字,可以是班内、校内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喜欢甚至是崇拜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因喜欢上他的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

2、开展活动,构筑平台。

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本校特有的作文报刊,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

二、激发快乐写作兴趣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

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分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

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了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作文写作倍感腻烦。

小学作文教学方式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方式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方式之我见科技的繁荣带来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同时也为小学作文教学打开了另一片天地。

十多年来,我国始终在积极探索一条能取得最大教学效能的多媒体教学路径,为教育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多媒体环境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和突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小学作文教学也在教学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各方面做出了跨越式的发展与突破,成效显著。

首先,在探讨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方式之前,让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作一回顾。

早在1998年,郭根福老师在一篇名为《小学作文的性质和任务》的文章中就提到,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郭根福,1998)若要准确把握其性质,郭老师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在习作练笔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的“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笔头语言训练,使之达到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语言的积累中发展思维,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表达学生对自我、对世界的认识的过程。

(李新农,2004)作文教学过程,不应单单归结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因素。

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道德的、情感的、意志的、个性的……在作文教学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在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协同发展中,都不可能回避这些问题。

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态度,对未来的憧憬。

作文应反映儿童的精神需求,健康的精神需求就是一种精神文明,一定的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

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针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总结病因,并指导学生怎样写作,只要学生能按照文中的五点去做: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并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加强指导,最后要教给他们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关键词:兴趣;能力;培养;积累;素材;作文修改在教学中,我对作文教学下了一番功夫。

使学生由怕作文到喜欢上了作文。

目前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这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主要是:1、重模仿,轻创作;2、重数量,轻质量。

并且,小学生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

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

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

1.命题要揣一颗“儿童心”。

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宁可低一点,不搞一刀切;2.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

要把导师的架子放下来,要用商量口气,商量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改,如何评等等;3.改要借一双“儿童手”。

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写起文章来自然会情若泉涌,滔滔不绝。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1.指向观察训练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

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

中职生“半道题”作文教学论文

中职生“半道题”作文教学论文

中职生“半道题”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被广大教师所高度重视。

结合中职生作文教学的实际,试从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同等重视,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同等重视,教师批改与学生互改同等重视等方面进行探究,力求寻找有效提高中职生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作文;教学;探究所谓“半道题”作文,就是作文题只出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学生自己补充完整,然后再作文。

因此又有人称之为“补充作文”。

但是仔细分析思考,其又与补充作文不尽相同,补充作文可指对题目的补充完整,还可指对篇章段落内容的补充完整,例如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要求学生补充中间重要内容部分。

还有人说“半道题”作文就是半命题作文,它是由命题作文派生而来的。

“半道题”作文突出的优点在于不拘泥于一题多人,选材范围宽,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弊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潜能,写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对中职生进行“半道题”作文教学,教师应从如下几方面探究:一、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同等重视语文教师,一般都会在注重课内作文的同时,对课外作文提出一些要求,而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当中,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都同等重视,两者相辅相成。

课内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其虽然对于培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达到一定的作文能力很有效,从应试的角度讲,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但是,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始终是被动的,思想和思维均受限制,因而很难有佳作出现。

况且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所以,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唤起写作灵感,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提倡勤写观察日记。

老舍说过:“要天天记,养成一个习惯。

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又如,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之我见
我是一个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十几年的教书生涯,面对孩子们的作文我也曾“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山里的孩子视野狭窄,阅历浅薄,一提起写作文就目瞪口呆,不知从何下手,他们畏惧作文!于是我力争让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学会抒写自己的心灵!我坚持让他们“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心”。

可要让学生写出才情并茂的作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长时间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

在批阅作文时,我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遣词用句能力功底薄弱。

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语句不通顺,情感枯燥乏味,要么谋篇布局不周到,构思呆板。

我一直坚信只要通过透彻的分析,总会有合理的解决方法。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流水不腐”,作文亦是如此,胸中有“丘壑”,写作时才能有底气。

为此,平时可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积累作文素材。

1.博学广识,勤记录。

我常常看书刊杂志,遇到好的书籍、篇目就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学习好文章的成功之处,为写出成功的文章打下基础。

对于善于引经据典、遣词造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爱读书和常练笔的习惯。

好记性当不了烂笔头,只有让学生养成善于做笔记的习惯,他们才能总结成功作品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这样学生胸中有了“材料”,他们在写作时方能得心应手!
2.善于观察,多动笔。

我们的作文都来源于生活,只有爱生活
的孩子才能品评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因此我们要善于让学生亲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而通过案例教学授予学生观察方法,提示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形成最全面的印象;平日里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以及自己想说的。

3.深化活动,常训练。

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多与学生沟通,及时引领孩子们驾驭素材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取舍。

当然我们开展的活动还可以跟校园时令活动结合起来。

比如献爱心捐款等慈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留意“亲朋好友”对他们的付出,同时试着让习作展示“点滴关爱暖心怀”。

我想学生只要亲身经历,他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那么“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心”也就慢慢见效了!
二、培养学生作文的表情达意能力
写作时不但要有情,还要有善于表情达意的方法。

习作时必须借鉴成功作文的成功之处,注重审题会意,有了好的立意,选择和组织材料才有依据。

要使文章感情真切,遣词用句必须准确到位、恰如其分。

要帮助学生达到这一水平,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经常重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达意。

比如,在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时,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各表示什么东西?文中为什么不直接说成电视或收音机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形容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直接用“发明数量之多,令人为之叹止”呢?这么用有什么好处吗?让学生在思索问题掌握“借代、引用”两种常用的修辞技巧。

当然,培养这种能力也可以从口头回答、书面回答问题、仿写句子等多种方式进行逻辑训练。

要求学生把积累到的素材灵活运用,写出通顺、连贯、简洁的句子。

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经常练,反复练,实现表词达意的生动形象,从而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三、养成学生作文的审题构思习惯
想要在作文方面取得成功,审题会意就是迈出的第一步,这要求学生能从题目中准确地找出限定的习作范围和要求。

在平时教学中,分析课题时我们就要训练学生审题会意的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品评作者的构思,明白作者的取材,从而在习作中学会如何确立主题,表达中心,对于一些繁杂的材料,能大胆地取舍。

一篇成功的习作不是看写了些什么,而是看如何写,如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主题取材比较广泛,此时我们要引领学生将大范围缩小,把自己定格在一个区域,切忌随心所欲,想到哪就说到哪。

在构思时你必须明白你想感恩的是谁,为何要感恩他,他的哪些事让你久久难以忘怀呢?能把握重点,明确中心,这样的文章定能吸引读者!因此我们平日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习作的题目和要求,启发想象,可以培养学生审题会意的能力,也能提升学生作文的构思水平。

四、训练学生作文的批改技能
以往“学生写——老师改——学生看”的作文训练模式,缺少主动,疏于互动,取得的效果有限。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善于修改作文。

并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1.面批面评。

在学生写完作文时,当面批示,在遇到学生表达不够完美的地方,即时启发学生自我修改,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改作文时可采用两种方法:㈠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

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

㈡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

2.自写自改。

要求学生写作文时完成后自己即时修改,在批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以此引发学生深思,使之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有效地避免了犯同类失误。

3.互批互改。

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互批互改,并备注批改说明和简要评语,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

这种方法有新鲜感,易于吸引学生注意。

教师如果加以检查指导,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审慎态度,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撰写和自改作文的技能。

4.揣摩深究。

作文的学习要注重循序渐进,贵在“精炼”。

为此,
我常要求学生同一篇作文要多次修改,反复揣摩,集体探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审题立意、篇幅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反复推敲的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

要从“作文”的目的和“发展人”的角度去思索,站在一个新高度去认识,讲究灵活互动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这样才能实现质的飞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