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与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记叙文及说明文常考题型答题公式及技巧

初一语文记叙文及说明文常考题型答题公式及技巧

语文答题公式及技巧阅读思路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一)、记叙文阅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三、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四、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五、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段意的概括归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答题要点

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答题要点

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答题要点记叙文答题要点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方法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方法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方法记叙文和说明文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文体,阅读理解题也常涉及这两种文体。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1. 读懂全文:记叙文通常是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因此要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顺序。

读懂全文:记叙文通常是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因此要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顺序。

2. 关注人物和环境描写:人物和环境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帮助我们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感。

关注人物和环境描写:人物和环境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帮助我们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感。

3. 观察人物行为和心理活动: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往往可以揭示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观察人物行为和心理活动: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往往可以揭示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 分析故事结构: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分析故事结构: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5. 理解隐含信息:记叙文中常常存在隐含信息,需要我们通过推断和归纳来揭示其含义。

理解隐含信息:记叙文中常常存在隐含信息,需要我们通过推断和归纳来揭示其含义。

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1. 把握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信息,首先要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即他想要向读者传达的主要观点。

把握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信息,首先要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即他想要向读者传达的主要观点。

2. 理解标题和段落大意:通常说明文的标题和段落开头能够给出一定的提示,帮助我们把握内容。

理解标题和段落大意:通常说明文的标题和段落开头能够给出一定的提示,帮助我们把握内容。

3. 强调关键词和关键句: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它们通常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归纳文章的内容。

强调关键词和关键句: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它们通常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归纳文章的内容。

4. 辨别因果关系:说明文常常涉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辨别因果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窍门及技巧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窍门及技巧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窍门及技巧初中阅读理解是考试重点之一,记叙文和说明文是其中常见的文体。

下面是一些答题窍门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记叙文阅读答题窍门1. 浏览全文在开始阅读记叙文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

注意文章的标题、段落标题、插图或图片等,这些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关于文章主题和内容的线索。

2. 确定文章结构确定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记叙文通常由引子、事件和结论组成。

了解文章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呈现。

3. 关注关键词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它们在文章中经常出现并强调了重要信息。

通过关注这些关键词,你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意图。

4. 注意上下文有时候,你可能遇到一些生词或不熟悉的词汇。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停下来查字典,而是试着通过上下文推测出词的意思。

文中的其他句子和段落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线索。

5. 分清事实和观点记叙文中有时会包含作者的观点或意见。

当回答问题时,要能够分辨出作者是在描述事实还是表达观点。

不要把作者的观点当作事实来理解。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 阅读问题在阅读说明文之前,先浏览一下问题。

问题可以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答案,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关注文章中的重点信息。

2. 寻找关键信息说明文通常提供很多细节和数据,寻找关键信息是回答问题的关键。

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冒号、引号和编号等,它们可以引导你找到关键信息。

3. 注意图表和插图说明文通常会包含图表和插图来帮助解释观点和数据。

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观察图表和插图,并注意它们与文章内容的关联。

4. 掌握文章结构包括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等,掌握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回答问题。

了解作者的逻辑结构和写作方式有助于快速定位答案所在。

5. 多练通过多做一些练,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和速度。

在练中,注意整理和总结问题类型和解题方法,有助于你在考试中更有效地应对。

希望以上这些答题窍门和技巧能够对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中考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全)

中考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全)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记叙文、说明文答题思路简要

记叙文、说明文答题思路简要

阅读理解记叙文、说明文答题思路一、说明文1.开头举出故事/现象的作用。

用……的情况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引用歌词的作用。

引用歌词,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引出说明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打比方。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作比较。

将……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举例子。

举了……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④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突出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明力。

⑤分类别。

将……分为……,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某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

……表示……,强调了(说明了)……,如果删掉,就与事实(客观实际/原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A词能否换成B词,为什么?不能。

A词表示……,写出了……,强调了……,而B词表示……,没有A词使用的效果好,所以不能换,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记叙文1.本文标题的含义①表层含义②标题蕴含的情感③标题暗含的哲理、主旨。

【相关: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本文标题的作用(好处):①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点明记叙对象;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点明(暗示、突出、凸显)文章的主题;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寄托……感情;⑤设置悬念,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关:如何赏析(理解)标题=标题的含义与作用?】3.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动词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①词1原意是……,此处意思是……,写出了……;②词2原意是……,此处意思是……,写出了……;③共同写出了人、物……(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一连串动词的表达效果:动作描写,运用一系列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特点),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处境)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说明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说明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说明文、记叙文答题技巧记叙文一、修辞手法比喻把……比作……。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拟人使……拟人化(人格化)。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加强语势,强调了……夸张启发读者想象,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反复(有意重复)强调(语意)设问(自问自答)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反问(难道,怎么)强调了……(所要表达的内容)二、记叙顺序顺叙: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倒叙:从后往前(把文章的结果提前,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进一步突出中心。

)插叙:说完以前后再回到现在,补充交代了……,突出文章中心,衬托出……三、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即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五、标题理解:1.表面 2.深层含义(一般与文章中心有关)六、标题作用1.反应人物品质/ 突出中心2.是线索,贯穿全文3.题目新颖,吸引读者七、最后一节作用从文章内容:运用了……修辞手法从文章结构:首尾呼应or 与标题呼应环境角度:即与环境描写的答题思路大致相同八、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的气氛,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突出……中心,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在……的情况下,人物……情感说明文一、说明方法举例子具体清楚地说明了……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两者对比,更突出……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图表是与文章有关的插图和表格)二、注意标点符号,分清几个方面(一般以句号为结点)三、答案基本在文中,尽量在文中找,注意圈划。

可能每一段一个内容/方面四、先看题目再看文章,边看边划五、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按照思维方式(说明一个现象,再分析产生的原因)时间顺序从以前往后空间顺序上下左右,表方位六、题目有可能是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二、议论文阅读技巧 (5)三、议论文的常见题型 (7)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说明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说明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1、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的人或事物。

一看题目,二看首尾。

2、说明对象的特征:①看题目;②在首段中找;③抓关键句。

3、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或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⑧.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5、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6、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心得及技巧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心得及技巧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心得及技巧
在研究中学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与答题时,我总结了一些心得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记叙文阅读心得:
- 仔细阅读题目和文章,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旨。

- 注意文章的时态,根据动词形式推断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

- 弄清楚文中人物关系和角色,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 关注文中的细节,注意描写词语以及感情色彩等,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 注意文中的转折和承接词语,帮助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 多读多练,培养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2. 说明文阅读心得:
- 仔细阅读题目和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图。

- 注意文章的结构,观察标题和段落结构,找出主旨和要点。

- 特别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联词,它们可以帮助理解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

- 注意文章中的引用和例子,它们可以支持作者的论点。

- 善于利用图表和图像,它们可以更直观地解释说明文的内容。

- 多读多练,培养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答题技巧:
- 仔细审题,理解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式。

- 注意答题时的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简练的语句。

- 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不要直接猜测答案。

- 注意在文中寻找依据和证据来支持答案。

- 如果不确定答案,可以推断或根据常识进行选择。

通过以上的心得和技巧,我在初中的记叙文和说明文阅读与答
题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
阅读和答题能力。

加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一些小伙伴在做阅读理解时感觉无从下手,失分严重。

这里分享的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可以帮您系统答题,从容拿分。

第一部分记叙文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时间的先后6.地点变换线索找出其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三、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1、2、3、4、5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5、1、2、3、4、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 1、2、X、3、4、5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4.补叙:在叙述的结尾,补充交代与前面情节相关的内容。

1、2、3、4、5、X四、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他"或"他们",作用: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让人觉得客观、可信。

第二人称:以“你”来讲述或者抒情议论。

(在诗歌和讲演中较多)作用:面对面地倾诉会更亲切自然;或者面对面地斥责语气会显得更加强烈。

五、人物的描写方法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方法)侧面描写:以环境渲染烘托;以他人来衬托;他人的反应来衬托(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2.神态描写(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处境、……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记叙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整理

记叙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整理

记叙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整理一、概括文章的内容。

答题模式:人物+事件+结果二、某段或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内容 + 结构)开头段(句):交代……(内容);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结构)。

中间段(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

最后一段(句):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点明(深化)……的中心。

三、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的感情。

2. 排比:句式工整,增强语势,强调了……(对象+特性),表达了……的感情。

3. 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的感情。

4.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吸引阅读兴趣。

5.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的感情。

6. 夸张:强调了……(对象+特性)。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 + 深层义(结合文章主旨)(注:标题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做分析。

)五、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1.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 新颖独特,吸引读者;3.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事件);4.点明(或暗示)文章中心。

5.突出人物的形象。

6.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

(一般以某物或某种感情为题)7.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一般以时间或地点为题)(注意:回答不能全部照搬,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六、赏析句子。

(赏析角度 + 内容 + 情感)答题模式:赏析角度(修辞、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情感(表达了……的感情)(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侧面烘托、欲扬先抑、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联想或想象、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例: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七、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模式: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八、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深入,气势磅礴,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能更好的理解体会作者 的情感态度。
答题模板:①这是个……句子,(作用)表达了……;②运用了…… 修辞,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用;③运用了……表达方式, 点明了(写出了、抒发了、交代了)……。
题型 7 工整句的赏析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
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⑥ 找反复出现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 作者有时采用反复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 化主题的目的。⑦找独立成段句。独立成段的句子在文中往往起强调 作用,与主题关系密切。
二“并”: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指出 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有些文章内容繁杂,找不到关 键句,需要考生进行分析并概括。
写作手法及作用
总的答题模板: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组织答案时,切忌停 留浅层的分析,要结合文章内容深层分析。

分析人物性格
答题要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 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还 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题型 1 评价人物题 答题模板:文中人物……(言或行)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思想个性),我认为这个人物……,比如“……”这样的标志性 语 言 。 “ 我 认 为 …… 。 ” 言 简 意 赅 地 表 明 自 己 的 观 点 。 再 用 “ 比 如”“例如”等词语,运用举例或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要从人物 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含的精神或品质。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 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晰,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答题方案与技巧

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答题方案与技巧

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答题方案与技巧说明文的答题方案与技巧1.语言特点 1.科学严谨2. 周密,准确性2.类型: 1.事理说明文(虚)2.事物说明文(实)3.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别4.说明结构: 1.总分式总分总分总总分 2.并列式3.递进式5.摘取信息:从文中寻找答案;6.说明方法:1.举例子:列举了——,具体说明了——2.用数字:说明了——特征,准确科学具体地说明了——3.作比较:通过把——与——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点4.打比方:把——比做——,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突出了——特点5.下定义:给——下定义,科学准确的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6.分类别:把——与——进行分类比较,条理清晰的说明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一目了然8.摹状貌: 对——加以形象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9.作诠释:给——作诠释,清楚的说明——的特点记叙文的答题方案与技巧1.表达方式: 1.记叙2.描写3.抒情4.说明5.议论2.表现手法:1.象征 2.对比3.烘托4.设置悬念5.前后呼应6.欲扬先抑7.托物言志8.借景抒情 9.联想10.想象 11.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 2.拟人 3.夸张4.排比5.对偶6.引用7.设问8.反问9.反复 10.互文 11.对比12.借代 13.反语4.记叙文六要素: 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情的起因5事情的经过6.事情的结果5.记叙顺序: 1.顺叙2.倒叙3.插叙6.描写角度:1.正面描写 2.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方法: 1.语言 2.动作3.神态4.心理5.外貌8.描写景物的角度:1.视觉2.听觉3.嗅觉4.味觉5.触觉9.描写景物方式:1.动静结合2.概括与具体相结合3.由远到近10.抒情方式:正面(直接)反面(间接)1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答题方法:1.概括文章内容: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的感情抒发了“我”的——感情。

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现代文阅读语文万能答题公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说明文一、说明文分类:1、按内容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按语言特色分“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二、说明文三要素:说明的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三、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方位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等★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公式:1、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理),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把……和……相比较, 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理)4、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理)。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最基本的特点是科学、准确、严密、简明,其中最重要的是准确。

或平实,或生动形象,都要以准确。

六、词语的作用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公式:“××”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词能不能删掉.....?★答题公式:①不能。

“××”词意思是……,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或(留有余地)或(具有科学性)。

如删掉,句子的意思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

②不能,“××”词意思是……,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如删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记叙文一、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的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的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的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及说明书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及说明书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顺叙: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时间先后),如《皇帝的新装》。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追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如《羚羊木雕》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把……起因或过程交代得更清楚。

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A、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1、人物描写外貌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思想性格等。

神态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语言描写作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3、细节描写4、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5.描写的角度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问1、常用修辞方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大学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大学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大学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概述记叙文和说明文是大学英语考试中常见的文本类型。

掌握阅读答题技巧和套路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大学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答题。

二、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 留意时间与地点:在阅读记叙文时,关注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这些细节有助于理解故事情节和背景,从而更好地回答与时间和地点相关的问题。

2. 抓住人物特征与角色关系:记叙文通常会涉及多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故事发展和解答问题非常重要。

注意人物的特征描述和角色关系,帮助你更好地把握故事线索。

3. 理解故事结构与主题:记叙文有其特定的故事结构,包括引子、起源、发展和结尾。

理解故事结构有助于把握故事脉络和答题。

同时,也要关注故事中的主题和隐含信息,以帮助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回答问题。

三、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注意段落结构与标点符号:说明文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题、结构和逻辑。

留意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以及标点符号的作用,有助于理解文本意思和回答相应问题。

2. 抓住关键词与概念:在阅读说明文时,关注关键词和概念,包括专业术语、定义等。

理解这些关键词和概念有助于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回答问题。

3. 掌握图表与插图:说明文常常会配有图表和插图来解释和补充文本内容。

熟练掌握阅读图表和插图的技巧,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并回答相关问题。

四、注意事项1. 拓展阅读:在研究阅读答题技巧的同时,尝试阅读更多的记叙文和说明文,提升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2. 划重点:在阅读过程中,划出重点句子和关键信息,方便之后回答问题时查找和参考。

3. 练测试:通过做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模拟测试题,加强对答题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以上是大学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在大学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有所帮助。

请记住,多练习和实践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5、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7、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评价、赏析一句话:
这句话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动静结合……),生动形象(或通俗易懂,节奏鲜明……要结合不同修辞手法和其他表现手法)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感染力强。

8、理解词句的含义:
答题套路: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
9、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10、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1、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1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

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

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13、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交待时间地点、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14、记叙文的中心、主题:
本文记叙了……(或描写了……,介绍了……,通过……),表达……(或抒发……、
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15、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16、记叙文中第一段的作用:
①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等几方面
②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7、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要从两方面,一是内容方面,二是结构方面。

若是文章开头的句子,它的作用通常有:
(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设置悬念
(4)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5)为下文作铺垫(或为下文埋下伏笔)
(6)照应题目
在文章中间的作用大致有:
(1)承上启下(2)引出下文(3)为后文作铺垫(4)起到对比或烘托等作用
结尾的作用大致有:
(1)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与开头相呼应;(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3)若有省略号:意犹未尽,令人回味。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
一、①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文章。

②说明文种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一般是逻辑顺序)。

③说明文结构:⒈总分式⑴总分⑵总分总⑶分总⒉递进式(前者事物说明文常用,后者事理说明文常用)
④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说明文的顺序
时间顺序:有时间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有地点方位变化。

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性态(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一般到特殊(可反之)等都属于逻辑顺序。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口诀:两列两比下分举)
①举例子:通过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力,是说明对象更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接受。

②列数字:具体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力。

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说对象更通俗易懂。

④作比较:把……与……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

⑤下定义:科学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是……。

⑥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⑦引资料:具体充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力,增强趣味性。

⑧作诠释:解释说明事物的……特点。

⑨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⑩列图表:直观形象具体简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四、说明文词语的表达效果
1.表估计(大约、左右、可能)
2.表程度(很、非常)
3.表比较(几乎、相当)
4.表数量、范围(大部分)
5.表消息来源(据……)
6.表时间、空间(中午、下午……)以上词语都能起到修饰、限制作用。

五、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平实性
准确严密科学(所有说明文)
2.生动性
六、“……”中“XX”一词能否去掉?
1.不能。

2.①解释词;
②解释句子;
③删掉后句子变成“……”;
④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
⑤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性。

七、“XX”一词能否换成“XX”?
1.不能。

2.①解释句中词语的意思;
②更换后的意思;
③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
④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性。

八、关联词
(见记叙文答题技巧)
九、语段的作用
开头语段: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间语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语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十、标题作用
①点明说明对象;②概括了说明内容;③特征;④新颖独特;⑤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趣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