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中国近代史期末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47505bf7ec4afe04a1df9e.png)
中 国 近 代 史
中国 人民 的抗 争探 索史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 近代 化的 探索
列举从1840年到1949年以来帝国主义国 家对中国发动的五次大的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 1840年6月—1842年
开始沦为 近代史的开端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启示
落后必然挨打;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才能避免悲剧再次重演;中国人民的精神 10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1.赔偿白银4.5亿 两 2.清政府严禁人民 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 炮台,允许帝国主 义国家派兵驻扎北 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 巷为使馆界,允许 各国驻兵保护,不 准中国人居住。
1919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1949
五四运动(1919.5.4)和中共成立 (1921.7) 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 (1924—1927)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 (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历史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努力发 展经济和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 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 个人:勿忘国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等。
第二单元概述
•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 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 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 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 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 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 会转型。同学们要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 内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 命纲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 内容及意义等内容。深入理解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 变法的意义、为什么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历史复习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历史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0475d926fff705cc170a2b.png)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 2、积极意义: 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3)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局限性: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 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
1928
1945 1940 1938 1937 1937 8 15 8
12 7 7
1945 9 2
1949 1949 1949 1949 1948
1946 6
1947 6 1947 3
10 1 4 23 4 21 1 9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 • • • • • •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 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 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1、时间: 1895年 2、领导人: 康有为、梁启超 3、作用: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二、戊戌变法 1、时间: 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2、开始标志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 • •
第9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12课 红军长征
八年级上人教版总复习历史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八年级上人教版总复习历史中国近代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67a27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c.png)
• 1、洋务运动的评价(积极和消极)2分
• 2、辛亥革命的影响(积极和消极)2分
•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3分
• 4、戊戌变法的内容
2分
第34页,共91页。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49)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2课 北伐战争 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4课 红军长征
孙中山 蒋介石
第37页,共91页。
第13课 星星之火(1927)
1、南昌起义的时间:
1927 .8.1
2、秋收起义的领导人:
毛泽东
3、打响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南昌起义
4、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朱毛红军出现的时间:
6、中国第一只坚强的红军队伍是: 1928.4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7、与八一建军节有关的事件是:
八年级上人教版总复习历史中 国近代史
第1页,共91页。
中国百年线索(1840-1949)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1840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目的相同:反封建反侵略(民主、独立)
2、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无产阶级
来领导。
第2页,共91页。
不同时期的中国政局
8、中国正确的革命道路是:
南昌起义
9、井冈山会师的主要领导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0、秋收起义主要攻打哪个城市: 朱德和毛泽东
邓世昌
2、列举日本发动的两次重大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30年代侵华
3、邓世昌率领的舰是:
致远舰
4、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最新超完美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最新超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5646ccfe4733687e21aac8.png)
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严禁: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 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驻兵: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
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划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
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列强的侵华战争: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片 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开始沦为 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动统治的第一枪
• 秋收起义
时间: 1927.9 领导者:毛泽东 结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时间:1928.4
主要人物朱:德、毛泽东
• 井冈山会师 军队合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吴起镇
考点6
1935年10月
00中5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红军
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8.15 1.重要时间
1945.9.2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签署投降书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 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2: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3.内容
(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2、严禁: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 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驻兵: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
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划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
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列强的侵华战争: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片 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开始沦为 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动统治的第一枪
• 秋收起义
时间: 1927.9 领导者:毛泽东 结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时间:1928.4
主要人物朱:德、毛泽东
• 井冈山会师 军队合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吴起镇
考点6
1935年10月
00中5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红军
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8.15 1.重要时间
1945.9.2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签署投降书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 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2: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3.内容
(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45083e1bbed5b9f3f90f1c28.png)
开始遭到破坏;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冲击了中国的自
然经济,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题干中的①和③是鸦片战争的背景,故选C。 答案:C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知识解读方案
单元知识梳理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近代 化的 早期 探索 与民 族危 机危 机的 加剧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军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中央:奕䜣 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
B.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C.清政府组织不力,战和不定 D.中国鸦片泛滥,“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
失败的根本原因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
英国最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最先确立了资本主义 制度。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 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由于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还都十分落后。这
反侵略:抗击华尔洋枪队 结果:1864年,天京沦陷,天平天国运动失败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单元框架构建
核心问题突破 核心一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以及
给我们的启示。 核心框架:
核心要点:
原因
根本原因 内 因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 因 综合 国力 历史 时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知识解读方案
单元知识梳理
中 国 开 始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时间;1840年——1842年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推销工业品 原因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开放通商口岸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中国近代史复习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中国近代史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86dc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9.png)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
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
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中国共 事变 产党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标志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国共第二 七七事变 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A.指出我国的主要任务是D.尽明清快时地期—从—落统一后多的民族农国业家的国巩变固和成发先展 进的工业国
C B.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活 动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探究问题。 (1)【开天辟地】“开天辟地”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中国近代史复 习专题
2022版课标导航
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国 近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 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 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部编版历史八年上册期末总复习课件 (共18张PPT)
![部编版历史八年上册期末总复习课件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6002ad6f1aff00bed51eed.png)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起止时间
原因 发动国家
抗争史实 结果
失败原因 影响
启示
鸦片战争
1840--1842 为了打开 中国的市场
英国
林则徐 关天培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 中国的市场
英法联军
太平天国抗 击洋枪队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实现征服 侵略称霸 的梦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鸦片战争
三元里人民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侵 略
中国一步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化的探索
抗 太平天国运动 争 黄海大战
义和团运动
学习技术 洋务运动
学习政治制度
学习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史
鸦 片 战 争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甲
午
洋中
务 运 动
日 战
戊 戌
争变
法
八
国
联 军
辛 亥
侵革
华命
战
争
新
文 化 运 动
五 四 运 动
1840年 1856年 19世 1894年 1898年 1900年 1911年 1915年 1919年 纪60 年代
新 中 国 成 立
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条约
内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赔款 2100 万元
香港岛
开放 广州 厦门
容
福州 宁波 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演示文稿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课件
![演示文稿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4914e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0.png)
第十七页,共58页。
• 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是中国近代前期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的三种政治力量
• ⑴三者的核心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⑵三者探索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 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 • 不同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和洋务派都主张维护清王朝 统治;但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长技,以求强求富。而维新 派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结果:都失败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 • 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无 产阶级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鸦片战争
2022/1/7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 八国联军侵华
争
战争
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
的市场
发动国家 英国
抗争史实 林则徐 虎门销烟
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
英法联军
太平军 抗击洋枪队
为实现征服、 侵略、称霸的
梦想
镇压 义和团运动
日本
八国联军
邓世昌 黄海大战
义和团反帝爱 国运动
结果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赔款2100万 湾及附属岛屿,澎
元
湖列岛给日本。
3.开通广州、厦门、 2.赔偿日本军费白 福州、宁波、上海 银二亿两。
五处为通商口岸 3.允许日本在中国
4.英商进出口货物 开设工厂。
所缴纳的关税,中 4.增辟通商口岸
国需同英国商定
1.赔。
3.清政府拆毁大沽 炮台,允许帝国主 义国家派兵驻扎北 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线要地
第七页,共58页。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是中国近代前期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的三种政治力量
• ⑴三者的核心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⑵三者探索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 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 • 不同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和洋务派都主张维护清王朝 统治;但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长技,以求强求富。而维新 派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结果:都失败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 • 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无 产阶级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鸦片战争
2022/1/7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 八国联军侵华
争
战争
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
的市场
发动国家 英国
抗争史实 林则徐 虎门销烟
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
英法联军
太平军 抗击洋枪队
为实现征服、 侵略、称霸的
梦想
镇压 义和团运动
日本
八国联军
邓世昌 黄海大战
义和团反帝爱 国运动
结果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赔款2100万 湾及附属岛屿,澎
元
湖列岛给日本。
3.开通广州、厦门、 2.赔偿日本军费白 福州、宁波、上海 银二亿两。
五处为通商口岸 3.允许日本在中国
4.英商进出口货物 开设工厂。
所缴纳的关税,中 4.增辟通商口岸
国需同英国商定
1.赔。
3.清政府拆毁大沽 炮台,允许帝国主 义国家派兵驻扎北 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线要地
第七页,共58页。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期末纲要复习课件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纲要复习课件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39900a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c.png)
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新式海陆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失败 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积极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 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影响
消极 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戊戌变法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 性。 ②“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 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沉重打击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野心,使 侵略者不得不 承认中国“尚 含有无限蓬勃 生气”
共同原 因:受 帝国主 义和清 政府的 联合镇 压; 根本原 因:因 为农民 阶级的 局限性。
图说历史
金田起义
启示: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 的局限性,不能挽 救中国的命运
探索史
学习 西方
历史 事件
第
一 科学
中 阶 技术
国段
近 代 化 历 程
第 二 阶 段
政治 制度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辛亥 革命
第
三 思想 阶 文化
段
新文化 运动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思想主张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 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1900-1901
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失败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中 原因 国综合国力弱小,武器落后,军队战斗力弱等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失败 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积极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 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影响
消极 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戊戌变法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 性。 ②“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 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沉重打击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野心,使 侵略者不得不 承认中国“尚 含有无限蓬勃 生气”
共同原 因:受 帝国主 义和清 政府的 联合镇 压; 根本原 因:因 为农民 阶级的 局限性。
图说历史
金田起义
启示: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 的局限性,不能挽 救中国的命运
探索史
学习 西方
历史 事件
第
一 科学
中 阶 技术
国段
近 代 化 历 程
第 二 阶 段
政治 制度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辛亥 革命
第
三 思想 阶 文化
段
新文化 运动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思想主张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 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1900-1901
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失败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中 原因 国综合国力弱小,武器落后,军队战斗力弱等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中国近代史期末总复习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中国近代史期末总复习课件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3c666cc3186bceb19e8bb1b.png)
主要事件与问题:
1、“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2、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4、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5、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七个历史阶段之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和
北洋军阀政府的前期统治
20世纪初——1919年
阶段特征: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继续深化。 2、资产阶级革命和民 主共和是历史主流。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 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七个历史阶段之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
1945年8月
阶段特征:
• 抗战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 帜下的全民族抗战,既是重要阶段 特征,也是胜利根本保证。
• 防御、相持、最后胜利,是中国 抗战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趋势。
•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东方主战场,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事件和问题
七个历史阶段之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世纪60年代初—1901年)
阶段特征:
1、基本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形成
《马关条约》——基本形成 《辛丑条约》——完全形成 2、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局和思 想领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3、两大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 族的矛盾居于最主要的地位。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七:七个历史阶段
1、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3、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革 命运动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7、人民解放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总复习(共3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总复习(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0e316c168884868762d629.png)
7.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主要表现在( )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 “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8.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思潮即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
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洋务
思潮的最大功绩是 。 D A.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B.它培养了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C.它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增长
D.它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9.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 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C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复习 中国近代史(1)
__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时期
1.开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
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近代化的探索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地向西方 学习的过程。
启示和反思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 中国必须走一条 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 国革命取得最后的成功。
学习的精神: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甘愿奉献,救国救民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勘分西北界 约记》:巴尔 什湖以东以南
60多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个历史阶段之一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9世纪60年代初
阶段特征:
1、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加深。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人民为反 抗列强侵略,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民族独立,进行着 英勇的斗争。
主要事件和问题: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及中英 《南京条约》; “向西方学习”的 新思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 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 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 史实;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抗击洋 枪队;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 史实。
主要事件与问题:
1、“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2、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4、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5、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七个历史阶段之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和
北洋军阀政府的前期统治
20世纪初——1919年
阶段特征: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继续深化。 2、资产阶级革命和民 主共和是历史主流。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 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七个历史阶段之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
1945年8月
阶段特征:
• 抗战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 帜下的全民族抗战,既是重要阶段 特征,也是胜利根本保证。
• 防御、相持、最后胜利,是中国 抗战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趋势。
•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东方主战场,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事件和问题
三:两个时期
1840
约80年
1919五 四运动
1949 约30年
四:两对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
同
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
同
人民大众的矛盾
五: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革命——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主革命——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六:四条基本线索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 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 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七个历史阶段之五:
国共十年对峙
1927年8月—— 1937年7月
阶段特征:
1、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 峙是重要特征 2、中共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 的探索,从幼稚走向成熟 3、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成 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 对抗走向合作
主要事件和问题:
1、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建立 2、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 建革命根据地 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4、日本大举侵华与蒋介石 “不抵抗”政策 5、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6、西安事变
3、三大战役的胜利 4、南京政府的覆灭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学习中的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要求是:
1、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 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2、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 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 而奋斗的信念。
1、抗战的爆发和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3、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4、中共“七大”--(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思想--中国 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 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七个历史阶段之七:
人民解放战争
1945年9月——
1949年10月
一:一个形态:
1840鸦片战争爆发——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清朝后期(1840-1911)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两条鲜明的主线
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 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 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 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
1、1919年5月——1923年底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924年1月——1927年4月 --国民革命时期。 突出特点——国共合作 主要成果——基本推翻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主要事件和问题:
1、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运动的兴起 4、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 命的失败
阶段特征:
1、45年8月——46年6月,是民族战 争向国内战争过渡阶段,中国面 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 2、解放战争由防御、反攻、决战到 最后胜利,人民民主革命走向胜 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 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始终是本阶 段最主要的矛盾。
主要事件和问题:
1、重庆谈判与政协会议 2、全面内战爆发与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七:七个历史阶段
1、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3、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革 命运动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7、人民解放战争
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
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争中, 强国之梦是无数志士仁人始终不渝 的志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里, 反帝反封建与中国近代化是互为表 里的关系,如果把反帝反封建当作 前提的话,近代化就应该是反帝反 封建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 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 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 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一个形态 • 两条主线 • 两个时期 • 两对矛盾 • 两大任务 • 四条线索 • 七个阶段
主要事件和问题: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第一 个全国规模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袁世凯为首北洋军阀统治。 4、新文化运动--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七个历史阶段之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和国民革命运动
1919年5月——1927年4月
阶段特征:
七个历史阶段之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世纪60年代初—1901年)
阶段特征:
1、基本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形成
《马关条约》——基本形成 《辛丑条约》——完全形成 2、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局和思 想领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3、两大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 族的矛盾居于最主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