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俯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荀子

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

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美字体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

赏美文

荀子的伟大人格

刘志轩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是赵国都城邯郸人。战国末期,诸侯征战不断,人民期盼天下一统。荀子作为一个社会大转变时期的思想家,他遵循中国儒家既重视社会责任又注重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一生为谋取中华民族的和谐、幸福而艰难奋争,表现出伟大的圣人品格。

荀子说:“学者,故学为圣人也。”荀子的人生目标,就是追求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

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极大的热忱,按照人民的意愿,寻求中国结束分裂、走向大一统的道路。并且以超人的智慧,主动担当起为未来大一统国家建设理论基础的历史重任。

荀子出身贫苦,但他立志于学。少年时代,恰逢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赵文化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意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他十五岁离开家乡,徒步到千里之外的齐国稷下学宫求学。在那里,成为稷下学宫最有学问的学者,三次担任学宫的祭酒。齐襄王称他“最为老师”。

荀子属于游说之士。游说之士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新兴阶层。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同,人生追求也不同,鱼目混珠,形色各异。

在这些人中,有卑鄙污秽的人,恣肆放荡的人,贪财图利的人,触犯刑律的人,不讲礼义只热衷于权势的人。还有没有知识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荀子决不与这些人同流合污。

荀子到处游说,为社会谋幸福,推行治世的正道。

荀子一生追求真理,提出了许多针对现实的崭新观点,开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许多第一。

他是中国系统确立朴素唯物主义天道观的第一人,是创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人,是创建中国社会学的第一人,是将儒家思想应用到军事理论的第一人,是拯救儒学并且使儒学产生质的飞跃的第一人,是制定中华大一统封建国家理论的第一人,又是开创议论散文、赋体、说唱体文学样式的第一人。

在秦、汉到唐代的一千多年间,荀子和孔子、孟子一同被尊为圣人。从宋代开始,荀子的思想遭受歪曲,理学家说荀子只一句“性恶”就“大本已失”,背离了儒家。荀子的学说被批判,人格被贬低,不能再和孔子、孟子相提并论。荀子被排斥在儒家门外,打入另册,一直到清代,蒙冤八百年。

但是,历史证明了荀子的伟大。历史文化学者梁启超说:“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毛泽东称:“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

八百年的冤案,大白天下。不仅还荀子以公平;而且发现,荀子的思想比孔子、孟子的思想更切近实际,荀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大浪淘沙,金子终归是金子。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内涵丰富的荀子

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有涉猎,且多精论,足以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

从哲学上说,荀子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在天人关系上,荀子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主张“明于天人之分”,认为天有“天职”,人有“人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的人定胜天思想。既说明规律的不可抗御性,也强调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荀子主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继承孔子思想的地方,还在于他对于礼和师法的重视,坚持儒家“正名”之说,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主张“法后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又由于主张“性恶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荀子是后来出现的法家的开启者。

另外,荀子在经济上主张“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无夺农时”等主张,为以后历朝历代所遵守,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运用角度

【课外应用】

荀子不畏权贵,“敢为异说”。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批评了墨翟、慎到、田骈、子思、孟轲等十二个当时著名的学术权威。荀子公然反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之性恶”。他以“人性恶”为哲学基础,推出了独具特色的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理论体系。

正因为如此,荀子遭到儒学门人的激烈反对、君王的轻视冷漠和小人的谗言诽谤。他到处游说,到处碰壁,晚年被罢黜兰陵县令,流落在民间,依靠教书为生。

可是,世间的冷漠、小人的诽谤、悲怆的命运,并没有让荀子气馁、丧志。荀子说:“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为之德操。”他依然为追求真理而百折不回。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祆是生于.乱生于.

今而志乎古 B.⎩⎪⎨⎪⎧上明而.政平因物而.多之 C.⎩⎪⎨⎪⎧风雨之.不时物之.已至者 D.⎩⎪⎨⎪⎧则是其.在我者也而不慕其.

在天者 解析:B 项,均表递进。A 项,介词,从/介词,在。C 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D 项,助词,无实义/指示代词,那些。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怪.之,可也万物之怪.

,书不说 B.⎩⎪⎨⎪⎧日.月食而救之是以日.进也 C.⎩⎪⎨⎪⎧治.乱天邪禹以治. D.⎩⎪⎨⎪⎧本事不理.孰而理.

物而勿失之也 解析:A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用作名词,奇怪的现象。B 项,名词,太阳/名词作状语,一天天。C 项,安定、太平/使动用法,使……安定。D 项,均为“治理”。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作.

矣,文王康之 作:起义、叛乱 B .若夫志意修.

修:美好 C .万物之怪.

,书不说 怪:奇怪的现象 D .非以为得求也,以文.

之也 文:修饰、文饰 解析:A 项,作:建筑房屋。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均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A.⎩⎪⎨⎪⎧①君子有常.体矣②是无世而不常.

有之 B.⎩⎪⎨⎪⎧①三者错.,无安国②小人错.

其在己者 C.⎩⎪⎨⎪⎧①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②德行厚,知.

虑明 D.⎩⎪⎨⎪⎧①其说.甚尔,其灾甚惨②万物之怪,书不说. 解析:C 项,均通“智”,智慧、聪明。A 项,①无通假;②通“尝”,曾经。B 项,①无通假;②通“措”,放弃。D 项,均无通假。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①

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