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与预防医学、治疗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体系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治疗对象主要是残疾人和有各种功能障碍以致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者和老年病者,其诊疗技术是在国外几十年来形成的评测和克服残疾的专门技术。康复治疗学以其主动的功能能力训练的专门技术而区别于其他治疗学科,在康复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加、日、澳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形成了类似目前国内的内外科的完整的诊疗制度和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极大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致残率,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医疗和福利费用。康复医师所开出的康复处方需要切实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康复治疗师来运作才能实现,康复治疗师只有岗位设置合理,才能充分保证和发挥康复治疗的效能。因此,康复治疗技术岗位的设置是康复医疗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同时也是残疾人、老年人大国。2006 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残疾人8296 万人,占总人口6.34%;《2009 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09 年,全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 亿,占总人口的12.5%,且老龄化增长速度快,年均增长率达3.2%,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 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订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 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欠发达地区农村70%以上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3月28日)明确指出: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 亿家庭人口。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措施,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若要满足我国康复服务需求,必须大力加强康复服务人才的培养。另外,每年因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致残者约100多万人,另有7千多万老人因患有各种慢性病、生理功能障碍,需要接受康复治疗服务。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各级医院康复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社会对康复治疗
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据首都医科大学戴红教授研究,2010 年我国需要康复治疗师的人数估计是3.5 万一6.9 万左右。而目前我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
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人才缺口非常大。目前世界各国康复技术人才数(以物理治疗师为例)与人口的比值大约平均为70 人/10 万人口,我国仅是0.4人/10万人口,按照国际水平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 万康复技术人才。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滞后,影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与康复指导,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以适应当今社会需求。
另外,近几年来,廊坊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对康复治疗的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在廊坊地区一些大型集团化医疗服务集团正在积极建设,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有着很大需求。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使得居家康复服务的需求迅速攀升。
(二)建设基础
虽然本专业是我院新办专业,但依托50 年的办学积淀,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完全有信心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成特色专业。
1、具备较为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场地
(1)学院建有康复医学技术专业实验室6 个,配有先进的实训设备,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各种临床康复技术训练,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专业课实验开出率可达90%以上。
(2)本专业的公共课、基础课实验实训场地与其他专业共用,实验实训课开出率可达90%以上。
(3)拥有充裕的见习场所。我院拥有2 所附属医院,一所为三级甲等医院,一所为二级附属医院,为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2、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在担任本专业教学任务的32名任课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18人,占56%;中级职称14 人,占44%;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
3、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料
学校图书馆藏书25 万册。其中,本专业藏书180种,1000多册;核心期刊
8 种,能充分满足本专业科研、教学的需要。
4、有稳定的实习基地
学校现已达成合作意向的实习基地5 个,大部分分布在廊坊地区,可完全满足我校学生实习需要。
5、根据学院发展规划,拟新建面向社会服务的康复治疗技术中心,既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又可以实现工学结合,提升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 号)精神,紧密围绕“六个目标内容、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的具体要求,以全面提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服务廊坊及周边地区康复保健事业发展的能力为核心,创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建立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拓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改革考评制度,深入推进企业全程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细化各项建设项目,制定严谨的经费预算和管理措施,建立监督保障机制,严格按照预算编制使用资金,按照不低于1:1 的比例筹措配套资金,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二)建设目标
通过积极建设,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完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的基本条件。打造专业教学团队素质,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把本专业建设成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特色专业。
1、建设面向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心,打造京津冀地区面向基层的新的康复服务基地。
2、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教师团队,培养 1 名专业带头人和 3 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5 名骨干教师,培养3-5 名在行业有影响的兼职教师,建设具备“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3、建设完善的与临床完全接轨的高标准实训室,具有模拟仿真效果,可以
承担专业技能训练和组织专业考试。
4、课程建设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建立优质核心骨干课程,开发特色教材和特色软件,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5、全面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产学研结合模式,以“双证书”为基本质量标准,建立以能力本位为主的新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客观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