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程朱理学的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
2020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第11天 宋明理学(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1天宋明理学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8年5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统一考试)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
这说明宋代理学A.改造儒学的天命思想B.弘扬关怀现实的传统C.重视儒学思想思辨化D.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说明儒学在北宋时期走向了思辨化过程,C正确;A是汉代儒学特点;B中关注现实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没有体现。
【解题必备】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唐时期(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二、程朱理学1.形成(1)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北宋“二程”(1)世界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道德观:“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3)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3.南宋朱熹——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1)道德观: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认识论: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影响(1)国内: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重难点探究之一:“存天理,灭人欲”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理论有两层含义。一指摒弃不合理的欲望而可以满 足个人本能的需求;二是基于社会规范层面,即要人服从“礼”的要求, 遵循“三纲五常”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 朱熹 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产物,继承了以往儒家 传统伦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主张强调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 追寻维护社会、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但该主 张也扼杀了人的正当私欲,不利于人的个性解放和社会的发展,实质是为 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思想领域的封建专制主义。当今我们应当在 批判继承的思想下,借鉴该思想的合理成分,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自觉加 强个人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认识程朱 理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影响。【考情分析】 宋代理学产生 的背景及其内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文学艺术科技方面也有所 涉及。
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封建的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拓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完 成南移。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继续保持对外开放,对外关系重 心由陆路转向海路。
一、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形成
1、背景: (1)社会现实(重建伦理纲常秩序)的需要 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分裂与战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 冲击了伦理纲常秩序,宋朝需要重建纲常伦理,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学。 (2)政治: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和倡导尊儒读经,宋 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推动。 (3)经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奢靡 享乐之风盛行,冲击了传统道德,理学家试图用理学来维护传统儒家 伦理道德,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4)思想文化: ①三国到五代,经学日益僵化,佛道两教的冲击,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②“三教合一”及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宗旨)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氛围宽松,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宋代程朱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解析】“悟性自足,不假外求”含义是天地 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是心 学理论,王阳明思想是心学。 【答案】C
(2013· 广东省百校高三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 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 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 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 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学习实践探究 万物明白天理)
程朱理学的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 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理学主要有两个派别: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三、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1)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陆九渊)
(2)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王阳明)
陆九渊,南宋理学大师。提出“心即理”。他认为 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宇宙”。认为穷理不必外求,只需反省内心,甚 至连书都不必多读。陆九渊号召人们“存心”而“去 欲”,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与朱熹的格物致知有 分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为封建统治提供了 理论根据,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 者进行斗争。
体会程朱理学宇宙观、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并分析它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的原因。

体会程朱理学宇宙观、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并分析它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的原因。
程朱理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相结合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特点之一。
以下是对其特点的体会和对其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的原因的分析:1.宇宙观的特点:程朱理学以天地万物之间的有序和和谐为基本观念,强调宇宙的整体性和秩序。
它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自己的本性和原则,并通过自身的运行和互动来体现天理和道义的原则。
这种宇宙观是基于儒家传统,并与道家思想和佛教影响相互融合。
2.人生观的特点:程朱理学的人生观强调人作为天地之间最高尊贵的存在,具有内在的道德价值和追求充分发展的能力。
人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与宇宙和谐共生,并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平稳定。
3.相结合的特点:程朱理学将宇宙观和人生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认为人应该通过理性的追求和实践去发现和遵循宇宙的道德原则,实现自身与宇宙的共融。
人的修养和道德实践既是个体自身的内在追求,也是与宇宙和社会的整体和谐相关联的。
在当时,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官方尊崇程朱理学是因为其强调的个人修养、忠诚和治理原则与统治者追求政治稳定、治国安邦的需要相契合。
理学强调天命观念和君主至上的理念,得到了当时帝王和统治者的支持和赞同。
2.提升统治者的合法性和威望:程朱理学将君主与宇宙秩序和道德原则相联系,使君主的统治得到了天命和道义的正当性的加持。
这有助于巩固统治者和官府的合法性,增加了他们的威望和权威。
3.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程朱理学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重视社会的和谐和公共秩序,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这一理念对于当时政权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官府的青睐。
需要指出的是,程朱理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结合的特点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和批评。
这种思想体系可能会过于重视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和等级秩序,对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创新有所限制。
因此,在对待程朱理学的价值和意义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历史背景和当时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要审视其中的局限和问题。
结合高中历史简析程朱理学的特点及其成因

( ) 朱 理 学 的 特 点 是 儒 、 、 三教 长 期 论 争 和 融 合 的 结 2程 释 道 论 证 。如北 宋 初 期 , 当时 名 儒 孙复 等人 有 感 于 五代 君 臣父 子 伦 观努力。程朱理学适应 了唐末 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创 造 了条 件 。
教 长期论争和融合的结果 ,三是北 宋学者 大胆创新 为其 产生 论方面 , 二程提 出“ 格物致知” 的认识论 , 认为“ 物皆有理 ” 只有深 ,
关键词 : 高中; 程朱理学; 特点 ; 因 成
在讲解人教 版高 中历史必修 三“ 宋明理学” 这部分 内容时 。
一
种现象 的原 因, 了这部分 内容本身 比较抽象外 , 除 主要 的还是 欲” 的修养论 、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 由修齐而治平 的功能论等等 ,
程朱理学的特点
、
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 、 、 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 。 道 佛 它 把人的 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 置, 强调 “ 存天理 , 灭人欲”对 , 道德规 范和修养方法 , 与以前 的儒学相比, 具有 以下几个特点 : 儒学相 比, 程朱理学 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 理论化。 我 们知道 , 佛教传人 中国以后 , 其所具有 的哲学 思辨性 深深吸引
・视 野 ・ 【 戍才新 观察】 安阳 ●刘 振 东 .
摘
要 :程朱理 学的特点有三 :一是使儒 学进 一步思辨 万物都有天理 , 天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 中。朱熹更强调作为道德 规范 的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 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他认为 : 人性本来 了能显现人性 的美德, 他提 出了“ 存天理 , 灭人欲 ” 的命题。在认识 刻探究万物, 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 。他们把知识 、 理” 道德和天理 联系起来 , 认为“ 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掌握天下之理, “ , 达到 对普通天理的认识 。朱熹更认为 ,物” 指天理 、 “ , 人伦 、 圣言 、 世故。 “ 格物致知” 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 的 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可见 , 除
程朱理学

第 八 章
程 朱 理 学 的 当 代 评 价
第一章 程朱理学简介
程朱理学简介
熹 集 为 大 成
︒
到 南 宋 朱
罗 从 彦 ︐ 三 传 李 侗 的 传 承 ︐
始 创 立 ︐
其 间 经 过 弟 子 杨 时 ︐ 再 传
程 颢 ︑ 程 颐 开
︶ 兄 弟
由 北 宋 二 程 ︵
家 神 权 和 王 权 的 合 法 性 依 据
建统治为目的,把经学哲学化。 他们的分歧,只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他们的论争只是唯心主义内部的学派之争。
第七章当代研究
当代研究
①开创期:1900年至1949年。在这五十年间,研究程朱理学的论文多以人物个案为主。虽 然此间对程朱理学的研究业已基本展开,但大多只是从总体上阐述,并且对诸多问题的解析 还不够明确,故把这一时期的程朱理学研究称为开创期。
当代研究
③挫折期:1966年至1976年。这一时期正值“文化大革命”,深受“唯心主义等于反动保 守”之公式的影响,故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不断升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程朱理学甚至 整个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可谓百花凋残、野草满径,所以这一时期只能称为挫折期。
④发展期:1977年至20世纪末。此间程朱理学研究真正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不与程 朱理学相关的宋明理学断代哲学史的研究愈加深入,而且人物个案研究也得到了发展,大量 的论文及专著问世。
救其弊,提倡治国救世的名实之学。明未两大儒
中的黄道周推崇朱学,而刘宗周以“慎独”为宗, 对王守仁思想进行改造和发展
第四章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儒学的复兴1.背景:(1)内部问题: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2)外部挑战:佛、道盛行,儒学受到冲击;三教合一。
(2)主观努力:学者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希望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程颐、程颢;南宋朱熹。
(2)内容:①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世界的本源)。
②人生观: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③认识论:“存天理,灭人欲”。
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4.朱熹与儒学教育:合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
5.地位:(1)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官方推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案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6.影响(1)积极: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二、文学艺术:1.文学:(1)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3)话本:宋元时期盛行,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诸宫调:北宋和金朝流行的说唱艺术。
2.艺术:(1)书法:名家辈出,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如宋徽宗“瘦金体”。
(2)绘画:①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②风俗画盛行,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③宋代宫廷画盛行。
④强调以景写意,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盛行。
3.科技:(1)三大发明:(2)三大科学家:4.少数民族文字:(1)模仿汉字字形:①辽:契丹大字、小字,用于碑刻和文学创作。
②金:女真文字;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宋代程朱理学发展历史背景及其影响解析

属性决定 了依靠创 收增 加职 工收入 不仅 不现 实更有 可 能把
医生推 向乱开药 , 开高 价药 的地 步 , 对经 济能 力差 的农 村居 民无疑是雪上加霜 , 也与基层医疗机构 公共卫 生为主 的定位 不符 。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工作到 一定年 限的 , 自愿服务农 村
的医疗水平 , 让重 大患 者不 出本县 就能 解决 病患 , 在 一定 程
那些愿意长期服 务基层并 有发 展潜力 的技 术骨 干根 据本 地 实 际需要 , 基 层医院选 择部分急需技术 去专业性强 的大 医院 进行进修 、 培训。有效 的培 训可提 升 医院 的技术 水平 , 提 升
大对 医疗硬件投资 的同时, 大幅度提 高农 村地 区医疗 人员 的
福利待遇 , 是吸引 、 留住 优 秀人才 的根 本 。基 础 医疗 的公 共
技能 的培养 、 培训 。这 是提 升农村 居 民就 医满 意度 , 缓解 城 乡资源矛盾 , 提升农村 地区医务人员 水平 的关 键。
1 . 政策倾 斜 , 全 科 培 养。专 门制 定 面 向农 村 尤其 是 偏 远、 贫穷 地区全科 医生 定 向培养 、 定 向就 业 、 专项 激励 政策 。 国家在培养基层 医疗人 员时 , 应充 分考 虑 到农村 、 农 民的实 际特点。农村基础医疗主要 以预防 、 妇幼、 保健为 主 , 临床也 以常见病 、 多发病居多 , 所 以培 养“ 全科 医生” 更符 合农 村 的
宋学之间的斗争是宋代政治斗 争在政 治领域 的体现 , 而 政治斗争风云变幻 , 此 消彼长 , 也 必然 对宋 学发 展变 化产 生
相对应的影响 。宋代朝廷的政治 斗争和学 术之争互 为 因果 、
的经历和理学发展轨迹为论述程朱理学发展的角度。
明朝的儒学复兴程朱理学的兴起

明朝的儒学复兴程朱理学的兴起明朝的儒学复兴——程朱理学的兴起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王朝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儒学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在明朝,儒学被奉为国家的官方学说,而程朱理学成为儒学的主流。
本文将探讨明朝儒学复兴的历程以及程朱理学的兴起,并分析其对明朝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一、明朝儒学复兴的历程明朝自洪武年间开始,就高度重视儒学的传承和发展。
洪武帝朱元璋在位初期,就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儒学,并修缮礼仪制度,以儒学思想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方针。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儒学的推崇,以至于明成祖时期的儒学发展被称为“成祖之治”。
明成祖在位期间,通过创设国子监、加强科举考试等方式,为儒学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
他还亲自主持修订《大学》、《中庸》和《论语》等经典著作,以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儒学教育体系。
在明成祖的倡导下,儒学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儒者逐渐成为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
二、程朱理学的兴起明代中期,程朱理学逐渐崛起,成为明朝儒学的主流思想。
程朱理学主要由程颢和朱熹所倡导,他们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将其与宋代理学进行了结合和发展。
程颢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儒学家,他提倡“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通过观察事物表象来揭示其本质,并通过学习和修身来实现人的完善。
程颢的理学思想对后来的程朱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熹是明朝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朱子(熹)外讲”。
他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提出“以心为心”的思想,认为人的心灵是认识世界和实现道德修养的关键。
朱熹还强调经典的系统阐释和演绎,他的《四书章句集注》和《大学章句集注》等著作被誉为儒学经典。
程朱理学主张“天人合一”,即通过贯通天理和人事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程朱理学还重视道德修养,认为修养个人的德行和儒家礼仪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这一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对明朝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后代的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1.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答: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首先,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其次,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第三,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
”讽之读书“。
”开其知觉“。
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第四,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2.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哪些?答: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和特点:①批判理学教育理论。
启蒙思想家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哲学,主张理欲不可分离,天理寓于人欲之中,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②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在教育目的上,启蒙思想家强调培养具有挽救民族危亡和治理社会能力的治术人才,反对空谈心性、侈谈伦理的所谓“学力圣人”;③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④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反对理学家“主静”、“读书穷理”的治学方法;⑤主张扩大学校的职权,把学校办成怦议国事、衡定是非的议政机关,充分发挥学校限制君权、发扬民主的作用。
3.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纲领。
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概述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
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的流派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
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
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他还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
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1。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1|哲思明理——宋明理学[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魏晋南北朝、唐代儒学的发展情况1.儒学危机(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迅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
(2)唐代“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日益处于劣势。
2.儒学的发展(1)韩愈对佛教进行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以继道统为己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
韩愈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3)韩愈、柳宗元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会“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后经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朱熹时这一“学说”正式形成。
二、程朱理学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魏晋时期,佛、道两教传播,冲击着儒学地位。
(2)儒学复兴运动:唐中后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2.“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朱熹的理学体系:①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②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4.理学的世俗化(1)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
(2)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旧存在并不利于中心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心集权构成威逼;③经济: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见,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取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其建议得到接受。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②针对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主动可取和须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须要的主见。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见充溢了唯心的色调,但是大一统的确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日祖国统一的须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行取的,应当激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许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的确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日中国减轻农夫负担有确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须要区分对待。
今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见。
高中历史(3)考点汇系列考点2.2 程朱理学 含解析

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5程朱理学★★★○○○6陆王心学★★★○○○8顾炎武的思想★★★○○○○10苏格拉底★★★○○○15四大发明★★★○○○○【原题再现】《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在此,朱熹A. 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B。
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C。
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D. 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答案】D程朱理学★★★○○○一、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2.唐宋时期,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为了重兴儒学,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二、内容派别代表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法则;“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学伦理道德,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格物致知”是求“理”的方法;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三、地位: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评价:1。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理学通过对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简述,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尤其注意,中共十九大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跨上快车道,炎黄子孙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程朱理学

后世评价
有一种观点认为,宋明理学是压制君权的学说,朱子提出理高于势,要求皇帝正心诚意,正是建构了一个高 于皇权的理的概念,并以此建立了一整套思想体系,使强权丧失了合理合法性。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的一次伟 大突破。宋明理学是对早期儒学的继承和发扬,而非退步和否定。褒扬理学的观念认为,理学家在人格修养上继 承了孔孟等先人,并且将之发扬。
当代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程朱理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开创期
吕思勉从1900年至1949年。在这五十年间,研究程朱理学的论文多以人物个案为主。最早研究二程的论文有 两不的《程伊川之宇宙观》(1921年),最早研究朱熹的论文有程南园的《与友人论朱陆书第四》(1915年)此 时也有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著作问世,其中都有关于北宋“五子”、朱熹及其后学思想的论述,但人物个案研 究的专著很少。最早的中国哲学史的专著为1915年出版的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
理论形成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 《二程集》。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 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 “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
官员支持
唐鉴是理学复兴的宗主,倭仁、吴廷栋、曾国藩等则是理学复兴的主将。同治年间,倭仁、吴廷栋、李棠阶 以“正学”立朝,大大提升了理学的地位。方宗诚称:吴廷栋“与倭公艮峰、文园李公同朝。时倭公以大学士为 师傅,李公以尚书掌军机,虽各有分位,未能越俎,而道义相契,可以密相赞襄,切磋德业,海内称为三大贤。 都中凡有志正学之士,皆以三公为依归焉。”(方宗诚:《吴竹如年谱》,见吴廷栋《拙修集续编》附录)在地 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也纠集了大批理学人士,除湘军首领左宗棠、胡林翼外,罗泽南、刘蓉、李元度、 郭嵩焘、刘长佑、丁善庆、王錱、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贺兴范、钟近衡、刘典、涂宗赢、方宗诚等,或为 湘军成员,或一度为曾国藩幕僚,均有理学背景。从一定意义上说,湘军集团就是一个理学大本营。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12: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点
贰
文学艺术
叁
科技
肆
少数民族文字
一、儒学的复兴
儒学的复兴
1、儒学复兴
(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 佛教和道教。 (2)儒学复兴运动 ①时间:北宋中期起。 ②目的: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 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③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④发展:程朱理学逐渐发展壮大。
专题三
考点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时空观念
明确考向
考点
课标要求
考查内容
考点12 辽宋夏 认识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 金元的文化 面的新变化
宋代理学[全国甲2021·26] 宋代的教育和文化[辽宁2021·17] 王祯《农书》[浙江2021年1月·6]
宋代程颢理学思想[全国Ⅱ2019·26]
考
壹
儒学的复兴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6分)
随堂练
考查点► 宋代的儿童教育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宋代理学注重个人道德修养,重视儒家伦理规范,强调社会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宋代培养儿童的方法、要求等,从中感悟宋代儿童教育对于家族与国家的意义, 对当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答案】D
儒学的复兴
2、程朱理学
代表 概念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高中历史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程朱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1、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代表思想主张程颢、程颐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
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朱熹哲学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2、程朱理学的世俗化程朱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程朱理学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
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
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程朱理学的思想特点(不同于汉唐儒学)及其历史地位
一.思想特点
(1)从本体论的高度,探讨宇宙与人生问题。
弥补汉唐儒学在宇宙、心性等方面的不足,将儒家和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2)程朱理学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
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传统儒学终于从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逻辑层次清晰、论证严密的哲学理论体系。
(3)程朱理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义理)为其思想核心。
各种的本体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等等,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4)程朱理学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的形而上学;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的“道统”;三是把佛教与道教的禁欲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二.历史地位
1.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朱熹则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2.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对儒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3.在南宋后成为官学。
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扶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也因此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
在南宋以后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束缚思想,扼杀人性,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