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癌细胞
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e1a342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6.png)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0 年12 月第 33 卷第丨2 期J Cancer Control Treat,December 2020, Vol.33,No. 12•943 •皮肤肿瘤学专担::i•综述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张艳综述,范星A审校23003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张艳、范星);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 研究所(张艳、范星)[摘要]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来自基底细胞层的恶性肿瘤,它与紫外线照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颜面部为BCC的好发部位。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BCC的金标准。
BCC早期病变根据临床特点很容易被误 诊,近年来随着皮肤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非侵人性诊断工具,如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高频超声等的应用,让 更多的早期BCC被发现,从而减少了良性皮肤病变的活检次数。
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部位以及浸润程度所决定,手术切除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除此之外,化疗、药物、光动力、放疗、电灼术、冷冻、激光消融及联合治疗也是较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诊断方法;治疗[中图分类号]R739. 5 [文献标志码]A doi:10. 3969/j.issn. 1674-0904. 2020. 12. 006弓 I文格式:Zhang Y,Fan X. 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 J ]. J Cancer Control Treat,2020,33 (12): 943 -948.[张艳,范星.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0,33 (12): 943 - 948.]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Zhang Yan,Fan Xing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230032, Anhui, China(Zhang Yan,Fan Xing) ;Institute of Dermatology,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22, Anhui,China(Zhang Yan,Fan Xing)Corresponding author:Fan Xing,E-mail:m s_fanxing@163. com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ve Intelligence (C0G0SC-20190001).[A bstract] Basal cell carcinoma ( BCC) is a malignant tumor from the basal cell layer,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Therefore, face is a common site of BCC.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BCC are easily misdiagnosed.The diagnosis of BCC is mainly based on histopathology. Fortunate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kin imaging technology, BCC can be more early discovered by non - invasive diagnostic tools, such as derraoscopy,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so on, thus reducing the number of biopsies of benign skin lesions.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histopathological type, size, location and degree of invasion of the tumor.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at present. In addition, chemotherapy, medication, photodynamic therapy, radiotherapy, electro- cautery, liquid nitrogen freezing, laser ablation and combined therapy are also commonly used.[Key words] Basal cell carcinoma;Diagnostic technique;Treatment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又称基底[收稿日期]2019-10-15 [修回日期]2019-12-25 [基金项目]•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开放 研究基金(编号:COGOSC-20190001)[通讯作者]A范星,E-mail:******************细胞上皮瘤,常发生在表皮的最下层(基底细胞层),是 世界上最常见的皮肤肿瘤(占70% ~80%)[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局部应用洛铂的疗效观察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局部应用洛铂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02274b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5.png)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局部应用洛铂的疗效观察陈伟贤;李建;恽文;于丹丹;赵建华;秦建伟;唐金海【摘要】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局部应用洛铂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中观察组用溶有50 mg洛铂的生理盐水冲洗并浸泡创面,15 min后吸出冲洗液。
皮瓣缝合前,再将50 mg洛铂多点喷洒于瘤床、腋窝淋巴结清扫区及其他可疑残余癌细胞区域。
对照组仅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
对药物安全性、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追踪和对比研究。
结果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血肌酐和谷丙转氨酶)、局部疼痛和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腹泻),以及Ⅰ期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引流液脱落癌细胞检查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处转移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洛铂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raoperative local chemotherapy with lobaplati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went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s 5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25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peration wound was washed and steeped by physiological saline containing 50 mg lobaplatin for 15min.After sucking out the washing fluid ,another 50 mg lobaplatin was multi-point sprayed in tumor bed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rea ,and any other potential area of residual canc-er cells before flap suture.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a treatment of sameamount of physiological saline .Then,drug safety, short-term effects and long-term results were tracked and compared .Results Postoperative adverse effects including myelosup-pression(number of leukocytes and platelets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s(serum creatinin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ocal pain as well as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nausea,emesia and diarrhea) and phase I healing tim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P>0.05).While exfoliative tumor cytology and local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mark -ab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χ2 =4.5 andχ2=4.7,respectively,P<0.05),distant metastasis rates and 2-year sur-vival rat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Intraoperative local chemotherapy with lobaplati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went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i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it could decrease local recurrence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promotion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4页(P959-961,965)【关键词】乳腺癌;洛铂;术中化疗;局部复发【作者】陈伟贤;李建;恽文;于丹丹;赵建华;秦建伟;唐金海【作者单位】210009 江苏省肿瘤医院;210009 江苏省肿瘤医院;210009 江苏省肿瘤医院;210009 江苏省肿瘤医院;210009 江苏省肿瘤医院;210009 江苏省肿瘤医院;210009 江苏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肺癌的病理诊断与分期
![肺癌的病理诊断与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79487e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e.png)
肺癌的病理诊断与分期肺癌是一种高发并且致死率较高的肿瘤疾病,早期症状隐匿,疾病发展迅速,因此对于肺癌的早期病理诊断和准确分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癌的病理诊断和分期的相关知识。
一、肺癌的病理诊断肺癌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肺癌组织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及分期等。
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可进一步细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
1. 组织学类型小细胞肺癌(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细胞体积小,核染色质密集且细胞核呈圆形。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类型,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鳞癌次之,大细胞癌相对较少。
2. 组织学分级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根据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相数以及肿瘤间质的侵袭程度进行评估。
根据细胞的异型性和核分裂相数,分级为I、II、III级,级数越高,癌细胞的异型性越明显。
根据肿瘤间质的侵袭程度,可分为分级为T1、T2、T3、T4等。
二、肺癌的分期肺癌的分期主要基于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M),常用的分期系统为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将肺癌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I、II、III和IV期。
1. I期I期肺癌是指肿瘤仅局限在一侧肺部,没有淋巴结转移。
根据肿瘤的大小,可进一步分为IA和IB两个亚期,其中IA期指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无淋巴结转移;IB期指肿瘤直径大于3厘米,或有轻微淋巴结侵袭。
2. II期II期肺癌是指肿瘤侵犯到肺的邻近结构或有同侧淋巴结转移,但尚未扩散到远处。
根据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和肿瘤大小,分为IIA和IIB两个亚期。
IIA期指肿瘤侵犯到肺的邻近结构,或肿瘤直径较大且淋巴结转移较轻微;IIB期指肿瘤侵犯到肺的邻近结构,且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
3. III期III期肺癌是指肿瘤侵犯到同侧纵隔淋巴结或胸膜或对侧肺淋巴结,或侵犯到上腔静脉或气管或食管等结构,但尚未发生远处转移。
根据肿瘤的侵犯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为IIIA和IIIB两个亚期。
2023广东医学继续教育-胸肺部肿瘤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答案
![2023广东医学继续教育-胸肺部肿瘤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19c6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e.png)
1.1下列选项中,关于肺原发涎腺型透明细胞癌的叙述错误的是B1.2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以()为标尺记录不同亚型B1.3关于细支气管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1.4下列选项中,关于近端型细支气管腺瘤的描述正确的是()D1.5下列选项中,关于原位间皮瘤的描述正确的是()D1.6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个月C2.1以下哪项不属于胸腺上皮肿瘤()B2.2第五版删除了第四版中的胸腺瘤是()B2.3区分AB型胸腺瘤和A型胸腺瘤需要哪项免疫染色指标协助确定肿瘤中未成熟T细胞的数量()A2.4胸腺瘤的独特组织学与以下哪些特征无关()D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2.6惰性胸腺瘤为主的热点突变基因是()B3.1下列哪一个是RET融合阳性的NSCLC靶向药物()C3.2ALK最常见的融合蛋白是()B3.3RET融合在()中发生率最高A3.4是肺癌患者优先用于分子检测的样本类型B3.5肺小细胞肺癌分子检测的适宜人群包括()D3.6MET在NSCLC中最常见的变异类型是()C4.1肺肿瘤常发生驱动基因的异常,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D4.2以下有关肺黏液性肿瘤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C4.3关于浸润性黏液腺癌说法不正确的是()D4.4细支气管腺瘤最典型的特点是()A4.5患者胸片显示大叶性肺炎,穿刺病理见少量分化良好的黏液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C4.6以下属于高级别腺癌的组织学生长方式有()B5.1肿瘤免疫逃逸有哪些机制()D5.2对于伴随诊断和免疫诊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5.3Fc效应中,哪一种效应引起irAE增加()C5.4哪种标本进行PD-L1检测,阳性的可能性比较大()D5.5关于免疫治疗的靶细胞,以下正确的是()A5.6PD-L检测判断标准中,不用百分率表达的是()B6.1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成分()B6.2浸润性腺癌的诊断标准不包括()E6.3原位腺癌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A6.4变异型腺癌不包括()D6.5浸润性腺癌常见组织学类型不包括()D6.6肿瘤侵犯脏层胸膜是()E7.1可表现出咳嗽、咳痰、咯血、喘鸣、胸闷、上腔静脉综合征、胸腔和心包积液、Pancoast综合征等C7.2肺癌筛查的年龄段为()D7.3获取肺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技术不包括()D7.4建议肺癌筛查的间隔时间为()B7.5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共()部分B7.6肺癌的危险因素不包括()B8.1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切除标准有()A8.2关于肺癌的病理学评估活检标本或细胞学标本,属于指南1类推荐证据的是A8.3对于EGFR-TKI耐药患者,建议进行()检测B8.4关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叙述有误的是()C8.5关于手术切除标本的处理叙述有误的是()C8.6ⅡA~ⅡB期患者,推荐以()为基础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不建议行术后辅助放疗D9.1对于Ⅳ期NSCLC非鳞状细胞癌驱动基因阴性患者,如PS评分0~1分,指南所推荐的1类证据治疗方案为()A9.2无症状或无脑转移的广泛期SCLC患者,PS评分3~4分的化疗方案不包括()E9.3SCLC和LCNEC患者N0的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情况,推荐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为()A9.4关于Ⅳ期NSCLC患者的全身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不包括()E9.5Ⅳ期NSCLC患者,肺部手术前存在孤立性骨转移,推荐放疗联合()治疗D9.6对于Ⅳ期NSCLC鳞状细胞癌驱动基因阴性患者,如PS评分2分,指南所推荐的2类证据治疗方案为()D10.1不同驱动基因对应不同的治疗策略,肺癌ALK融合突变阳性首选的靶向药物是()B10.2抗血管小分子TKI的药物,除外()D10.3肺癌精准诊疗的优势是()E10.4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的特点是()E10.5首个肺癌PD-1单抗药物在我国上市,开创了免疫治疗的新模式是在()D10.6肺癌无创靶向用药基因检测项目的采血管是()A11.1指南一致推荐,亚裔人群肺腺癌EGFR基因的检测范围应涵盖EGFR ()号外显子E11.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占比最高的是()A11.3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ⅢA、ⅢB期NSCLC患者,优先推荐()作为辅助治疗A 11.4对于腺癌术后病理标本应给出腺癌亚型及比例(以5%含量递增比例),微乳头型腺癌及实体型腺癌未达()也应列出D11.5对于早中期NSCLC患者,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是实现肿瘤治愈的重要局部治疗手段,一致推荐的手术方式有()E11.6辅助化疗的方案推荐采用以()为基础的双药方案C12.1下列哪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最高A12.2下面有关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点描述错误的是E12.3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是D12.4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下列方法那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D12.5根据NCCN指南,晚期NSCLC患者在行分子检测时,应同步进行D12.6非小细胞肺癌在所有肺癌所占的比例约为C13.1关于放射粒子植入治疗与外照射的区别,叙述不正确的是B13.2蒸汽消融治疗肺癌的优点不包括D13.3氩氦刀的适应症不包括E13.4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不包括A13.5血管介入不包括B13.6肺癌血管介入治疗适应症,错误的是A14.1关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SCLC 的机制,叙述不正确的是E14.2延长三线及以上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生成药是C14.3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E14.4FDA 批准的允许用来治疗三线及以上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是C14.5批准允许一线免疫检测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药物C14.6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为A15.1irAE的毒性累及心肺,其表现不包括D15.2晚期NSCLC一线免疫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荟萃分析纳入()款PD-(L)1抑制剂B15.3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机制说法错误的是()E15.4112个研究,19217例患者irAE发生率pool分析结果正确的是()E15.5EGFR-TKI耐药NSCLC的三期临床试验正确的是()A15.6下列不属于irAE高危因素的是()A。
消癌平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消癌平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53ffc1edd36a32d737581ba.png)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33 期2019 Vol.6 No.33159消癌平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何礼莲,丁声达,付 豪,王子鑫,高 涵*(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摘要】目的 研究消癌平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抑癌基因表达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入院的肝癌患者,进行消癌平与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分析肝癌细胞HepG2抑癌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实验组3的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肝癌细胞增殖活力水平和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实验组3的P57kip2、P16INK4、PDCD5t 和实验组1、实验组2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消癌平联合5-氟尿嘧啶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抑癌基因表达增加。
【关键词】消癌平;5-氟尿嘧啶;肝癌;抑癌基因【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3.159.01本文阐述了消癌平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HepG2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实验选取肝癌细胞株HepG2,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的消癌平注射液,Sigma 公司的5-氟尿嘧啶,上海西唐生物公司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碧云天公司的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和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Hyclone 公司的新生小牛血清、RPMI-1640细胞培养基。
在0.12%胰蛋白酶加入浓度为10 μL/mL 、20 μL/mL 、30 μL/mL 、0 μL/mL 的消癌平以及10 μL/mL 、20 μL/mL 、 30 μL/mL 、0 μL/mL 的5-氟尿嘧啶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照组。
金针菇_一定要吃它
![金针菇_一定要吃它](https://img.taocdn.com/s3/m/b45a3f8fbceb19e8b8f6ba90.png)
第一个偶然:家母于2005年3月底在台北宏恩医院检查出肝内有一个12.2公分直径的肿瘤。
并经复检确定,血液内甲型胎儿蛋白AFP飙高到天文数字,难怪好几个月来家母体力大降,胃口大缺,家庭麻将打不到一个东风圈就因小腿水肿无法久坐而罢手。
医生说:「九十岁了,不适开刀,不宜化疗,只剩下一到二年寿命」。
全家顿时处于愁云惨雾中,一筹莫展,这是一个难过的偶然。
第二个偶然发生在飞碟电台,由赵少康先生主持的飞碟早餐节目,每周四早上七~八点请阳明医学院药理研究所的潘怀宗教授主讲「医学新知」,当时笔者还躺在床上聆听节目,日期已记不清了,应该是在四、五月间,潘教授那天选择癌症为主题,突然提及2005年最新的医学期刊报告,金针菇所含特殊的免疫调节功能蛋白质在喂食给罹癌小鼠后,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大量自然杀手细胞,竟把癌细胞吞噬殆尽了。
这个讯息使家母得以从癌症的阴影中脱困。
大约在六月初,笔者开始给家母每天吃金针菇,眼见她面色逐渐好看,精神体力渐佳,但笔者心中仍七上八下,无法确定发生在小鼠身上的抗癌大战,到底在家母体内是如何进行的?她每天吃的金针菇量够吗?长期吃会有副作用吗?一直到七月底在高雄荣总检查,八月初报告出炉,天哪!原来12.2公分的肿瘤竟然只剩7.2公分,各项重要指数大幅下降,我握紧拳头,心中大喊Got it!现在(2006年六月)她精神好太多了,麻将也可以一次打两雀而面不改色。
医院诊断的结果是肿瘤体积减缩到 5.7公分,AFP,GOT,GPT等重要指数皆降至正常,这是一个美好的偶然。
上述这么多的偶然,笔者必须要谢谢飞碟电台、潘怀宗教授、以及所有发现金针菇具有抗癌功能蛋白质的各国研究人员,谢谢你们!国立新加坡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打算寻找大药厂研发大量快速萃取纯化该蛋白质的技术。
但相信在经过广泛的人体试验到药品问世,尚有一段不短的年月。
癌症已经是国人最大的死因,对诸多已经罹癌或虽经治疗无法痊愈的患者,可能是迫不及待且时不我与。
癌细胞逆行播散症状起因
![癌细胞逆行播散症状起因](https://img.taocdn.com/s3/m/fa289caeec3a87c24028c454.png)
癌细胞逆行播散症状起因*导读:癌细胞逆行播散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癌细胞逆行播散症状的疾病有哪些?(一)发病原因大肠癌的发生是结肠粘膜上皮受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作用导致多基因改变的结果。
许多大肠癌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大肠癌可能的病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与环境、遗传等其他因素也存在相关性。
1.饮食因素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病中饮食因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有70%~90%的肿瘤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其中40%~60%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营养有关。
(1)高脂肪饮食:世界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在大肠癌高发的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国家,人们每天进食的脂肪量在120g以上。
在大肠癌发病率居中的波兰、西班牙、南斯拉夫等国家,每人每天消费的脂肪在60~120g。
而在大肠癌低发的哥伦比亚、斯里兰卡、泰国等地每人每天的脂肪消费量只有20~60g。
高、低发区大肠癌的发病率相差可达6倍以上。
中、低发区则可相差3倍左右。
大肠癌高发的美国人饮食中脂肪含量占总热量的41.8%,且以饱和脂肪为主。
而大肠癌低发的日本人(大肠癌的发病率较美国低1倍左右),其饮食中脂肪占总热量的12.2%,并以不饱和脂肪为主。
我国上海市大肠癌发病率时间趋势与膳食结构的相关分析,同样也说明结肠癌发病率变化与膳食结构改变的密切相关性。
如调查显示,上海市居民80年代一些主要食品人均消耗量比50年代明显增加,其中猪肉增加了3倍,禽蛋2.2倍,新鲜蔬菜1.6倍。
1992年上海市区每人每天消费脂肪86.4g,在热能来源中占31.2%;郊区则分别为58.7g与22.4%。
同时期上海市区男性大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1.5/10万,与国际上相当于大肠癌中发区的西班牙、波兰同时期的发病率相似。
一些动物实验研究也证实,高脂肪摄入可增加患大肠癌的危险性。
Reddy等用二甲肼(DMH)诱发大鼠大肠肿瘤,在含5%脂肪的饮食组诱发率为17%~36%,在含20%脂肪的饮食组为64%~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4f221d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e.png)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细胞质膜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 细胞骨架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核糖体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 细胞信号转导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四章 细胞分化与干细胞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细胞衰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六章 细胞的社会联系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绪论1.1 复习笔记【本章概述】本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现状、细胞学发展简史、原核细胞、古核细胞、真核细胞等内容做了简单的介绍,考点较细,需要理解掌握。
【重点难点归纳】一、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1生物科学3个阶段以及细胞的发现(1)三个阶段:形态描述阶段、实验室生物阶段、现代生物学阶段。
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
![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f4dbf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f.png)
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吴小源;李雪;王建华【摘要】目的分析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1例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1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中,手术患者49例,包括单纯手术18例,手术+化疗28例,手术+放疗+化疗3例;未手术患者12例,包括放疗+化疗7例,单纯化疗5例.全组1、2、3 a总生存率分别为66.0%、35.5%、22.8%,中位生存时间为17.7个月.接受化疗组与未接受化疗组患者的1、2、3 a总生存率分别为72.2%、47.7%、29.5%和44.3%、38.0%、25.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2个月和12.1个月(P<0.05).结论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预后差,治疗方面应采用化疗基础上联合手术或放疗的综合治疗.【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9(032)002【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食管小细胞癌;手术治疗;综合治疗;预后【作者】吴小源;李雪;王建华【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河南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河南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河南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R730.58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多见,其中小细胞癌的发生率约占同期食管癌的0.05%~2.40%[1]。
食管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其5 a生存率仅为7.9%~12.2%,显著低于食管鳞癌的5 a生存率[2]。
由于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生率低,目前尚无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因此最佳治疗模式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1例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组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患者61例,其中男45例,女16例;年龄41~72岁,中位年龄65岁;肿瘤部位:胸上段7例,胸中段41例,胸下段13例;病变长度1.0~7.5 cm,中位长度3.5 cm;单纯型小细胞癌48例,混合型小细胞癌13例(伴腺癌成分12例,伴鳞癌成分1例)。
细胞周期和癌症的关系
![细胞周期和癌症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0bd3f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0.png)
细胞周期和癌症的关系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周期的简称,指的是一个细胞从分裂开始,到下一个细胞分裂的过程。
细胞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G1期是细胞生长和代谢的时间,S期是DNA复制的时间,G2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分裂的时间,M期是细胞分裂的时间。
在正常的细胞周期中,细胞会按照一定的规律生长、分裂和死亡。
细胞周期的调控受到许多信号调控因子和细胞周期蛋白的调节。
然而,在许多癌症细胞中,细胞周期的调控失去了平衡,导致了异常的细胞生长、分裂和存活。
因此,深入研究细胞周期与癌症的关系,对预防和治疗癌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1. G1期的重要性在细胞周期中,G1期是起始阶段,也是决定细胞是否继续进入细胞周期的关键阶段。
在该阶段,细胞将接受细胞生长和代谢的调控。
如果一个细胞不能通过G1检查点,那么它将停留在G0期,停止增殖,或者进入细胞凋亡途径。
然而,当细胞的DNA受到损伤时,也会通过细胞周期中的检查点来停止细胞分裂。
如果DNA无法被修复,细胞将进入凋亡途径。
但是,在许多癌症细胞中,G1检查点失去了作用,导致DNA受到损伤的细胞仍然能够继续分裂。
这导致了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和生长,并形成了肿瘤。
2. S期的DNA复制S期是DNA复制的时间,也是细胞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正常的情况下,细胞将复制完所有的DNA,并且保证没有任何错误。
然而,在癌症细胞中,DNA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导致细胞的基因组发生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异常,最终导致肿瘤形成。
另外,当细胞遭受较大的DNA损伤时,它们也会通过检查点来停止DNA复制。
如果DNA不能被修复,细胞将停留在S期和G2期之间,停止细胞分裂。
3. G2期和M期在G2期和M期,细胞准备进行细胞分裂。
在正常的情况下,细胞将进行准确的有丝分裂和细胞质分裂,最终形成两个相同的细胞。
然而,在癌症细胞中,细胞的分裂往往过于快速和不受控制,导致细胞不能正确地进行分裂。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为腺癌伴印戒细胞癌1例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为腺癌伴印戒细胞癌1例](https://img.taocdn.com/s3/m/0caebf9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9.png)
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4月第28卷第10期--------------------------------------------------个案报道窑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为腺癌伴印戒细胞癌1例贾相奇南芳芳银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山东滨州256600[摘要]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MCTO)为育龄女性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属生殖细胞来源,由内中外三种胚层组织构成,其各成分均可癌变或与其他恶性上皮肿瘤并存。
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率极低(0.17%~3.00%J,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因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难以术前发现,故容易误诊。
临床上畸胎瘤恶变以鳞癌最常见,腺癌变次之,其他如肉瘤、未分化癌等更为罕见。
目前针对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尚无统一治疗方案。
现报道1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卵巢畸胎瘤恶变为腺癌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关键词]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腺癌;印戒细胞癌[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1)4(a)-0197-03Mature cystic teratoma of the overy malignat transformation into adenocarcinoma with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a case reportJIA Xiang-qi NAN Fang-fang银DeparLmenL of Gynecology and ObsLeLrics,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Shandong Province,Binzhou256600, China[Abstract]Ovarian maLure cysLic LeraLoma is one of Lhe common benign Lumors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which is derived from germ cells and is composed of Lhree kinds of Lissues:enLoderm,mesoblasL and ecLoderm.All of iLs compo-nenLs can become cancerous or coexisL wiLh oLher malignanL epiLhelial Lumors.The malignanL LransformaLion raLe of maLure cysLic LeraLoma is very low(0.17%—3.00%),and iL is more common in posLmenopausal women.Because of iLs aLyp-ical early clinical sympLoms,iL is difficulL Lo find before operaLion,so iL is easy Lo miss diagnosis.Clinically,malignanL LransformaLion of LeraLoma is mosL common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followed by adenocarcinoma,and oLhers such as sarcoma and undifferenLiaLed carcinoma are more rare.AL presenL,Lhere is no unified LreaLmenL for Lhe malignanL LransformaLion of maLure cysLic LeraLoma.This paper reporLs a case of malignanL LransformaLion of ovarian LeraLoma inLo adenocarcinoma in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Led HospiLal and reviews Lhe relaLed liLeraLure.[Key words]MaLure cysLic LeraLoma;MalignanL LransformaLion;Adeno c arc i n o m a;SigneL ring cell carcinoma临床上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mature cystic teratoma of the overy,MCTO)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细胞来源肿瘤,未成熟型及单胚层高度特异型少见。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问题1什么是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问题1什么是细胞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86535830a76e58fafab003dc.png)
• Hox genes 都含有一段高度保守的180bp的DNA 序列,称同源框。 • Hox genes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与其在胚胎 发育过程中活化的顺序以及沿躯体纵轴的空间 表达时相一致。 • Hox基因不仅存在于果蝇中,而且存在于多种
12.3.1 基因组调控:DNA甲基化与DNA重排 一、DNA甲基化 • 大多数脊椎动物基因组的DNA都有5-甲基胞 嘧啶。
• 几乎所有的甲基化胞嘧啶残基都出现在对称
序列的5’-GC-3’二核苷酸上。
• 这种序列趋向于集中在GC富含“岛”上,位 于
基因5’端非编码区的转录调控区或其附近。
•脊椎动物的甲基化是一个动态修饰过程,
为组织特异性基因,或奢侈基因。
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 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组织特异性基因是指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特异 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 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生理功能。
调节基因:其产物用于调节组织特异性基因的 表达,或起激活作用,或起阻抑作用。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组织特异性基因在时间与空间 上的差异表达。涉及到染色体和DNA水平、转录 和转录后水平,翻译和翻译后加工与修饰水平上 的复杂而严格的调控过程。 问题: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是如何受到调控的?
• 在特定细胞内,某些基因无转录活性,有些 基因有转录活性,称为差别基因转录。 • 真核细胞通过差别基因转录在特定时间选择性地 合成蛋白质。 问题: 细胞是如何实现差别基因转录即转录调控的?
一、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 1.转录调控由转录因子的作用所主导 转录因子可分为两类: 通用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GTF)和特异转录因子(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
2023广东医学继续教育-乳腺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答案
![2023广东医学继续教育-乳腺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b9eb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4.png)
1.1伴有髓样特征的癌的分子分型大多是什么C1.2伴大汗腺分化的浸润性癌免疫组化大部分会表达B1.3HER2状态的判断参照哪个指南()C1.4伴有极性翻转的高细胞癌中可检测什么基因()C1.5、浸润性癌(NST)伴有其他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大于等于多少比例需报混合型()E1.6预后较好的乳腺癌类型是()B2.1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不包括下列哪项( )E2.2乳腺神经内分泌瘤根据下列哪项分级为G1和G2( )B2.3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肿瘤细胞表达CgA或Syn比例,哪项是正确的( )C2.4哪项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是错误的( )B2.5除了下列哪选项外,都支持原发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E2.6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主要哪种基因的突变()B3.1恶性叶状肿瘤主要与以下哪种疾病鉴别()A3.2良性叶状肿瘤主要与以下哪种疾病鉴别()A3.3下列选项中属于叶状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的是()C3.4以下哪项不属于叶状肿瘤的分级()D3.5以下哪项不属于恶性叶状肿瘤的诊断标准()E3.62019版WHO 5th 乳腺肿瘤分类当中,关于叶状肿瘤的定义,以下哪项正确( )A4.1FISH检测失败的情况是哪项()E4.2HER2 FISH报告中要求对于肿瘤异质性的描述不包括哪项内容()C4.3有关荧光原位杂交错误的说法是哪项()A4.4下列有关HER2检测说法正确的是哪项()C4.5FISH每个区域至少计数随机选取的连续多少个浸润癌细胞核内的红/绿双色信号()B4.6FISH检测的计数细胞下列哪种情况不予选择()E5.1下列哪项不是乳腺浸润性癌()B5.2不符合乳腺增生性病变的是()B5.3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最常转移到()D5.4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突变是()E5.5关于乳腺纤维腺瘤说法不正确的是()C5.6中年女性,左乳肿块1年余,肿块质硬、边界不清。
局部皮肤破溃,患侧乳头内陷。
初步考虑为()A6.1具Auchincloss手术适应证病人推荐行第Ⅱ水平淋巴结清扫,至少应切除≥()枚淋巴结才能完成准确的病理学N分期B6.2我国的哪项研究奠定了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手术中的地位()D6.3、以下哪项不是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A6.4下列关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设计,正确的是()E6.5下面哪项研究高pCR获益未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B6.6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新辅助Ⅲ期研究是()C7.1下面哪一个是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指标C7.2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新辅助Ⅲ期研究是C7.3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E7.4探讨HER2 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降阶梯去蒽环化疗方案的研究是E7.5探讨新辅助治疗后non-pCR治疗方案的研究是D7.6ExteNET研究提示non-pCR人群奈拉替尼辅助强化治疗后,5年IDFS绝对获益B8.1以下哪项不是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A8.2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首先()E8.3以下哪项符合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E8.4以下哪项不是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D8.5以下哪项不是乳腺癌筛查的措施()E8.6不符合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是()D9.1下列关于乳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游离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E9.2目前我国最常见的乳腺癌手术方式为( )B9.3我国保留乳房手术比例不高,即使在专科乳腺肿瘤诊治中心也仅占约( )C9.4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全球新发病例数最高的恶性肿瘤是( )A9.5具Auchincloss手术适应证病人推荐行第Ⅱ水平淋巴结清扫,至少应切除≥( )枚淋巴结才能完成准确的病理学N分期B9.6下列属于乳腺癌手术方式的有( )E10.1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常用示踪剂()D10.2依据示踪剂的不同可分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分为()E10.3下列哪项不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禁忌症()D10.4我国的哪项研究奠定了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手术中的地位()D10.5关于乳腺癌病因,下列不正确的是()E10.6乳腺癌皮肤淋巴管癌栓阻塞时可出现()B11.1哪种病原菌为哺乳期乳腺炎最常见的细菌()A11.2对哺乳期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理解错误的是()A11.3下列选项中,关于发酵乳杆菌CECT5716的叙述错误的是()A11.4乳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E11.5乳腺炎分类包括()E11.6对母乳中的益生菌的认识错误的是()C12.1从权威指南看,()已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优选方案B12.2 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取代()成为第一大癌B12.3 2021年CSCO乳腺癌指南提出,对于未经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I 级推荐是()C 12.4关于CDK4/6抑制剂相关内容描述正确的是()D12.5下列关于H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陈述正确的是()B12.6乳腺癌的治疗策略需依据分子分型“量身定制”,下列()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全部患者均需内分泌±CDK4/6抑制剂治疗。
癌症分级标准
![癌症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a522a4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1.png)
癌症分级标准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评估癌症的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预后,医学专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癌症分级标准。
这些标准就像是癌症的“画像”,帮助医生更清晰地了解肿瘤的特征和潜在的危险程度。
癌症分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就像是给癌症“打分”,分数越高,往往意味着癌症越凶险,治疗难度越大,预后也可能越差。
通过分级,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也能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更清晰的认识,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
目前,常见的癌症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种是基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进行分级。
简单来说,就是看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
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细胞就越接近正常细胞,生长和扩散的速度相对较慢,恶性程度较低;反之,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越大,生长和扩散迅速,恶性程度就越高。
例如,在某些癌症中,会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个级别。
高分化的癌症细胞看起来比较“规矩”,接近正常细胞;低分化的癌症细胞则显得“肆意妄为”,形态和功能都与正常细胞相差甚远。
另一种常见的分级标准是根据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
这通常会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有远处器官转移等因素。
以常见的 TNM 分期系统为例,T 代表肿瘤原发灶的情况,数字越大表示肿瘤越大或侵犯的范围越广;N 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同样数字越大表示转移的淋巴结越多或范围越广;M 代表远处转移,有远处转移为 M1,没有则为 M0。
通过这种分期系统,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癌症的进展程度,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还有一种分级标准是基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分子特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癌症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分子层面。
例如,某些癌症中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质表达异常,这些分子特征也可以作为分级的参考指标。
通过检测这些分子标志物,能够更精准地判断癌症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指导。
CTLA-4
![CTLA-4](https://img.taocdn.com/s3/m/d4050f5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1.png)
CTLA-4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名CD152,是由CTLA-4基因编码的⼀种跨膜蛋⽩质,表达于活化的CD4+和CD8+T细胞。
CTLA-4与其配体B7分⼦结合后产⽣抑制性信号,抑制T细胞激活,使肿瘤细胞免受T淋巴细胞攻击。
因此阻断CTLA-4的免疫效应可刺激免疫细胞⼤量增殖,从⽽诱导或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CTLA-4的结构及功能CTLA-4基因定位于2号染⾊体长臂33带(2q33) ,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与T细胞表⾯的协同刺激分⼦受体(CD28)具有⾼度的同源性。
CTLA-4和CD28均为免疫球蛋⽩超家族成员,⼆者与相同的配体CD86(B7-2)和CD80(B7-1)结合。
与CD28的功能相反,CTLA-4与B7分⼦结合后抑制T细胞活化。
CTLA-4的作⽤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有以下⼏⽅⾯的可能:①通过其胞外域起竞争配体作⽤:CTLA4与B7分⼦具有⾼度的亲合⼒,与CD28竞争结合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B7家族分⼦,阻断CD28与B7的信号传导通路,防⽌CD28分⼦促进T细胞激活(图1)。
②抑制IL-2的产⽣实现负性调节作⽤。
③抑制T细胞从G期进⼊S期,从⽽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
④CTLA-4通过与PP2A及SHP2相互作⽤⼲扰TCR信号,同时CTLA-4与PI3K结合,导致AKT磷酸化,引起促凋亡因⼦BAD失活,并上调抗凋亡因⼦Bcl-xL和Bcl-2,在免疫耐受中扮演关键性的⾓⾊。
基于以上理论,CTLA-4为许多疾病包括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法。
因此发展抗CTLA-4抗体⽤于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前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的热点。
CTLA-4单克隆抗体临床前数个⼩⿏动物模型显⽰阻断CTLA-4后肿瘤的控制率提⾼。
由此研发了抗CTLA-4 单克隆抗体。
CTLA-4抗体产⽣的抗肿瘤作⽤包括两种机制:①⼲扰肿瘤特异性效应细胞如CD8细胞,导致其克隆扩增。
②去除肿瘤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Treg),Treg细胞可抑制肿瘤相关抗原的免疫反应。
miR-34a通过靶向调控Notch1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miR-34a通过靶向调控Notch1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https://img.taocdn.com/s3/m/8e90557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4.png)
miR-34a通过靶向调控Notch1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高砚春【摘要】目的:探讨miR-34a通过靶向调控Notch1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方法乳腺癌细胞MCF-7转染miR-34a mimics及miR-34a NC,RT-PCR法检测细胞中miR-34a表达,MTT,克隆形成实验,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iR-34a mimics对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克隆能力、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Notch1是否是miR-34a的下游靶基因。
结果与miR-34a NC比较,miR-34 mimics组中miR-34a表达量上调,细胞活力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1),细胞克隆数目减少(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Notch1蛋白及mRNA表达量都显著降低(P<0.01),同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也证实miR-34a mimics能与报告基因结合。
结论 miR-34a mimics能通过负性调控Notch1表达,从而显著的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值,并诱导细胞凋亡。
%Objective To explore inhibitory effect of miR-34a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 MCF-7 by targeting Notch1.Methods MCF-7 cells were transferred with miR-34a mimics and miR-34a NC.The expression of miR-34a in MCF-7 cell was examed by RT-PCR.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cted by MTT .The cell apoptosis was examed by Hoechst staining .Cell cycle was detected byflow cytometry .Western blot , RT-PCR and 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was to detect whether Notch1 was a downstream target gene ofmiR-34a.Results Compared with miR-34a NC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miR-34a was up-regulated, 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creased , cell apoptotic rate was increased , cell cycle was arrested in the G1 phase, the expression of Notch1 protein and mRNA was down-regulated ( P <0.01).Conclusion miR-34a mimics inhibited MCF-7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d cell apoptosis via targeting regulation expression of Notch 1.【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6)011【总页数】6页(P55-60)【关键词】miR-34a;Notch1;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作者】高砚春【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四川南充 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乳腺癌是女性较容易患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我国及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细胞表面特性的改变 细胞表面膜蛋白(e.g., 受体蛋白)改变,引起细胞间相 细胞表面膜蛋白( 受体蛋白)改变, 互作用的改变( 粘附性改变,易于附着生长, 互作用的改变(如:粘附性改变,易于附着生长,逃避免 疫系统的监视和杀伤,etc.)。 疫系统的监视和杀伤,etc.)。
4,蛋白质表达谱系和蛋白活性改变 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 • 出现胚胎细胞中的蛋白(与低分化程度有关); 出现胚胎细胞中的蛋白(与低分化程度有关); • 端粒酶活性增高(与无限分裂增殖有关); 端粒酶活性增高(与无限分裂增殖有关); • 异常表达与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的蛋白(e.g., 细胞周期 异常表达与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的蛋白( 调控、凋亡、粘附、细胞扩散和移动性等); 调控、凋亡、粘附、细胞扩散和移动性等); • 癌蛋白和抑癌蛋白的表达及活性的变化(见下)。 癌蛋白和抑癌蛋白的表达及活性的变化(见下)。
6,遗传的不稳定性(genetic instability) 遗传的不稳定性( instability) DNA损伤修复能力降低 DNA损伤修复能力降低 DNA复制中纠错能力降低 DNA复制中纠错能力降低 染色体畸变发生机率增加 异常高的突变率
癌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和肿瘤发生发展
乳腺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
良性肿瘤(benign) 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良性肿瘤(benign) 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恶性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 恶性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
Less well differentiated than normal cells or benign tumor cells
培养的癌细胞接触抑制性的丧失
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ancer-critical genes)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ancergenes) 1,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s)和癌基因(oncogenes)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s)和癌基因(oncogenes) • 原癌基因:为细胞的正常基因,多编码控制细胞周期、 原癌基因:为细胞的正常基因,多编码控制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的各种调控因子和活性蛋白, 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的各种调控因子和活性蛋白,是细胞正 常功能所必需; 常功能所必需; • 癌基因:为原癌基因的突变形式,或改变了表达方式 癌基因:为原癌基因的突变形式, 过量、产物活性的改变, ),其结果是引起正常细胞的 (过量、产物活性的改变,等),其结果是引起正常细胞的 癌变。 癌变。
5,mRNA 表达谱系的改变 目的: 目的:比较分析癌),体现其基因表达的差异。 ),体现其基因表达的差异 (种类、丰度等),体现其基因表达的差异。 采用的手段: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expression); 采用的手段:SAGE( microarray,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differential display, etc.
•
• •
当细胞逃脱了纠错机制的监控进入分裂, 当细胞逃脱了纠错机制的监控进入分裂,就有可能转变为癌 细胞;而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助长了有害突变的积累; 细胞;而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助长了有害突变的积累; 环境中的各种诱变因素(辐射、化学诱变剂、病毒……) 环境中的各种诱变因素(辐射、化学诱变剂、病毒……)增 加突变几率,诱发癌症。这种作用也是可积累的。 加突变几率,诱发癌症。这种作用也是可积累的。
特征: 特征:
1,生长和分裂失控 Cell proliferate uncontrollably “永生”细胞(immortal);细胞核增大; 永生”细胞(immortal);细胞核增大; );细胞核增大 分裂快;低分化, 分裂快;低分化,……
宫颈癌细胞特征 A: normal; B: precancerous; C: invasive carcinoma
过程: 过程:
致癌因子(carcinogens):环境的,遗传的,内源的,…… ):环境的 致癌因子(carcinogens):环境的,遗传的,内源的,
相关基因(cancer-critical genes)的突变 genes) 相关基因(cancer-
基因突变的积累
基因表达谱式的改变
细胞活动的异常(周期,粘附性,凋亡,移动性,……) 细胞活动的异常(周期,粘附性,凋亡,移动性,……)
癌发生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产物作用的途径
三、基因突变积累 — 癌的发生
•
癌的发生是由多个相关基因(cancer癌的发生是由多个相关基因(cancer-critical genes)突变的共同 genes)突变的共同 作用引起的; 作用引起的;
并不是基因组的每一次突变都被积累下来,细胞中有DNA损 并不是基因组的每一次突变都被积累下来,细胞中有DNA损 伤修复机制,及复制纠错机制,阻止突变细胞继续分裂; 伤修复机制,及复制纠错机制,阻止突变细胞继续分裂;
第二节
癌 细 胞
比喻:动物体( 比喻:动物体(人)— 一个特殊的“社会”(society); 一个特殊的“社会” society) 社会”中的个体(individuals) 细胞 — “社会”中的个体(individuals); 个体”的自我牺牲(self-sacrifice) 原则 — “个体”的自我牺牲(self-sacrifice); 社会”中的“不轨分子” 违反上述原则, 癌细胞 — “社会”中的“不轨分子”(违反上述原则, 疯狂增殖” “疯狂增殖”)。 相关事件:基因突变; DNA复制 DNA修复 细胞周期; 相关事件:基因突变; DNA复制;DNA修复;细胞周期; 复制; 修复; 细胞凋亡;细胞分化;基因调控; 细胞凋亡;细胞分化;基因调控;……
一、癌细胞的特征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cancer 肿瘤(tumor) 肿瘤(tumor) 分裂失控) (分裂失控) 良性肿瘤(benign): ):不转移 良性肿瘤(benign):不转移 恶性肿瘤(malignant) 转移、 恶性肿瘤(malignant): 转移、侵润 上皮组织:癌(carcinoma) carcinoma) 上皮组织: 癌(cancer) cancer) 结缔组织和肌肉:肉瘤(sarcoma) 结缔组织和肌肉:肉瘤(sarcoma) 其他(血液):白血病等(leukemia) 其他(血液):白血病等( ):白血病等
Rb基因的突变引起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基因的突变引起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基因的突变引起视网膜母细胞瘤
Rb gene: The first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patient with retinoblastoma
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
2,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s) 抑癌基因(tumorgenes) 发现:有一类基因的失活也能引起癌变。 发现:有一类基因的失活也能引起癌变。e.g., a.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由于Rb 基因突变失活而引起的;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由于Rb 基因突变失活而引起的; b. p53基因:50%的肿瘤中发现p53 的突变; p53基因 50%的肿瘤中发现p53 的突变; 基因: 作用:细胞周期调控; 作用:细胞周期调控; 促进细胞凋亡; 促进细胞凋亡; 维持遗传稳定性(p53突变使细胞逃脱 突变使细胞逃脱DNA 维持遗传稳定性(p53突变使细胞逃脱DNA 损伤的监控系统而进入分裂) 损伤的监控系统而进入分裂)
染色体- 和染色体-22之间的 染色体-9和染色体-22之间的 易位与骨髓性白血病有关
7,培养癌细胞的特性 培养的癌细胞系:是研究癌的重要材料。 培养的癌细胞系:是研究癌的重要材料。 恶性转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培养细胞能象在 transformation): ):培养细胞能象在 恶性转化( 体内一样不断分裂生长;不断继代,建立癌细胞系。 体内一样不断分裂生长;不断继代,建立癌细胞系。 特征: 无限增殖,永生化; 特征: • 无限增殖,永生化; • 贴壁性下降或不贴壁(悬浮); 贴壁性下降或不贴壁(悬浮); • 接触抑制性(contact inhibition)丧失。 接触抑制性( inhibition)丧失。
p53: Guardian of the genome
Because the accumulation of gene muta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 so the patient is aged
3,小结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对比: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癌基因 抑癌基因 ———————————————————————— 细胞增殖的正 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因子 gain-ofgain-of-function 细胞增殖的负 细胞增殖的负调控因子 loss-ofloss-of-function
发现: 发现: Rous sarcoma virus (携带Src 基因),能引起鸡癌变;鸡的细 (携带 携带Src 基因),能引起鸡癌变; ),能引起鸡癌变 胞中发现也有Src 的同源基因, 胞中发现也有Src 的同源基因,编码一种调控细胞分裂的蛋白激 酶。 以后发现众多的逆转录病毒中均有细胞中相应的癌基因; 以后发现众多的逆转录病毒中均有细胞中相应的癌基因; 分别称为: 分别称为: 病毒癌基因( oncogenes)和细胞癌基因( oncogenes) 病毒癌基因(v-oncogenes)和细胞癌基因(c-oncogenes) 现已知 v-oncogenes 是逆转录病毒从宿主细胞中拷贝过来的。 是逆转录病毒从宿主细胞中拷贝过来的。 种类: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蛋白;转录因子; 种类: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蛋白;转录因子;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