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名句及翻译
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110695524de518974b7d47.png)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考点解读】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B 级。
这个考点是江苏省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一定会考查。
翻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
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0ba90b0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8.png)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参考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2.翻译: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 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3.★次非杀蛟原文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 , 杀之而复上船 ;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阅读训练1.解释: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2.翻译: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4.★大脖子病人原文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阅读训练1.解释: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2.翻译: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5.★高阳应造屋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 其后果⑾败;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1.解释: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2.翻译: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译文: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竭泽而渔原文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文言知识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参考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阅读训练1.解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译文: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7.★功名原文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参考译文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阅读训练1.解释:①则: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2.翻译:人主贤则豪杰归之;译文: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8.★目贵明原文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 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受蒙蔽;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 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2.翻译: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9.★自知之明原文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荣辱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文言知识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参考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阅读训练1.解释①知:认识;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2.翻译: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译文: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阅读训练1.解释: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古诗文阅读】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2ab63276a20029bc642d8e.png)
【古诗文阅读】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
“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
(2分)2、古诗中多用征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2分)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4分)参考答案1、春天2、激情和抑郁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也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试题】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四文言文阅读任务突破练2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四文言文阅读任务突破练2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6b99e7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1.png)
任务突破练二十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一组考点强化对点练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2021·新高考Ⅱ卷)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
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
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5分)(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5分)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2020·新高考Ⅱ卷)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
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5分)(2)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5分)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弘玄先生老而贫,日以著述为事;出无舆从,一童子挟书自随,步履如飞。
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
先生以国子上舍生,倅霍邑、夷陵。
今世为官,耻不出进士,不肯为尽力。
人亦以非进士待之,虽有志,终不获见。
故予复述先生为两州之迹,其志有足悲者。
使为进士,岂非世之所称才贤者哉?(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
(5分)(2)人亦以非进士待之,虽有志,终不获见。
【古诗文阅读】《牛郎织女》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诗文阅读】《牛郎织女》阅读答案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73a59affe4733687f21aa03.png)
【古诗文阅读】《牛郎织女》阅读答案及翻译牛郎织女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③。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
②劳役:辛苦操作。
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
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
④涉秋:入秋。
⑤髡(k n):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
⑥河鼓:星名,即牵牛。
⑦汉:天汉,即银河。
⑧梁:桥。
阅读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机杼( ) ②织衽( ) ③涉秋( ) ④髡()2.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是非功过不能相抵 D.如是再三3.我们的古人既善于想象,又精于观察,由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便推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
4.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后世所传颂,到了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先生笔下,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诗为证,这首诗就是《____________》。
5.织女贵为天帝之女,因婚后废织衽而被天帝所罚,对于天帝这一作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谈一谈你的想法。
6.后世的人们根据这一神话传说,而编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的爱情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的内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zh ②r n③sh ④k n2.C3.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4.天上的街市5.答案举例:人人都应该勤劳地工作,谁要是懒惰,谁就应受到惩罚,连天帝之女也不能例外。
6.略。
译文天河的东岸住着织女,她是天帝的女儿,年年在织布机前投梭织布,劳苦操作,织成了云锦天衣。
天帝怜念她独居无偶,允许将她嫁给河西的牛郎。
哪知道她婚后却把织作的事情荒废了。
天帝恼怒,责令她仍旧回到河东去住,只允许她一年一度和牛郎相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玩)文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少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玩)文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少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5206f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e.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玩)文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少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之弼,字右君,顺天大兴人。
顺治三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转工科都给事中。
八年,疏言:“国家宜重名器。
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
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非官非吏,有玷班行。
此曹起自贫乏,不数年家赀钜万,衣食奢侈。
非舞文作奸,何以致此?请严察褫夺。
”上韪其言,并严饬行。
又疏言:“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上下相诿,彼此相安。
国家事安得不废,百姓安得不困?臣愚谓今日求治,首在择人。
上面召诸大臣亲试才品,因能授任;复考其历事后兴利几何,除弊几何,定功罪,信赏罚,则法行而事举矣。
”上纳之弼言,谕六部去怠忽旧习。
世祖恶贪吏,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皆流徙。
令既行,之弼疏论其不便,略谓:“自上谕宣传后,抚按所纠,必无大贪。
何则?一经提问,有司无不图保身命,虽盈千累百,而及其结谳,期不满十两而止。
而今普天之下,皆不取十两之有司,岂真出古循吏哉?良以令严则思遁,徒有名而无其实也。
上但择一大贪者惩之,一大廉者奖之,则众贪惧、众廉奋矣。
”上甚嘉之。
会岁旱求言,与尚书王弘祚廷辨,卒从之弼议。
康熙八年,疏言:“世祖严治贪官蠹役,特立严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
今不论有禄无禄,通用重典。
贪蠹事发,被证畏同罪,刑讯不承,使大贪漏网。
如逼抑出钱,倘非官役,许用旧律。
”诏并如所请。
十四年,以母丧去官。
二十二年,会推湖北按察使,之弼举道员王垓,不当上意。
以所举非材,吏部议降三级调用。
寻卒。
之弼内行修笃,事亲孝,与其弟之佐相友爱。
之佐,顺治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官侍读学士。
严事之弼,虽白首,执子弟礼甚谨。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B.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C.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D.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器,名号与车服方面的仪制。
【高中古诗词阅读】韩愈《燕喜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韩愈《燕喜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0fe7e9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6.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韩愈《燕喜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燕喜亭记韩愈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
异日,从二人者通于其位居之后,丘荒之间,接中而盼,得异处矣。
斩杀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翳①,却立而视之。
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
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
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
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②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
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③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
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
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
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
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④”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
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
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被贬秩而去,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进商洛,涉浙湍,之南汉水,再升岘首,冀望方城,出来荆门,下泯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
猿?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言⑤而厌见也。
今其意乃若严重不足。
录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弘中之德,与其所不好,堪称协矣。
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言其回去就是而羽仪⑥于天朝也不远矣。
遂刻石以记。
【注】①翳:遮挡阳光的枯树。
,枯萎的树。
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
③秩秩:秩序井然的样子。
④鲁侯燕晴:出自于《诗经鲁颂宫》,原为赞美鲁僖公家庭和美、国家衰弱、健康长寿。
在此也挑祝福的意思。
⑤饫言:听见很多了。
饫,饱腹。
⑥羽:出自于《易经渐卦》,意思就是身处高位却不被官职所困。
[来源:学|科|网z|x|x|k]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游等:交游b.发石而清泉激播发:辨认出c.次其道途所经次:依次罗列d.智者乐水趣:讨厌,偏好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却立而视之②晨往而夕忘归矣b.①愈请名之②俟德之丘c.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②虚以钟其美d.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②今其意乃若严重不足8.对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借以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第五讲重直译,抓语境,精准翻译文言语句课件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第五讲重直译,抓语境,精准翻译文言语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0d893d1ed9ad51f01df292.png)
3.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 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 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 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如: 《张衡传》中的“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其中“奇”为意动 用法,“认为……奇异”。
答案:(1)“以”误译为“在”,应是“凭借”之意;“以 为先驱”误译,应是“作为先锋”。 (2)①漏译了“严”字。“严”,在这里是“严肃”的意 思。 ②误译了“过常”,应译为“超过常礼”。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 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 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 语,不能强行翻译。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词语的 翻译。 (郑)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 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 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 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 也。
1.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 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有 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 通假字。如:《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其中“蚤”通“早”。
2.古今异义词 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由于时间 的推移,其意义与现代汉语有了差异,具体体现在词义的扩 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方面。如: 《孔雀东南飞》中的“蹑履相逢.迎.”,“逢迎”,古义是“迎 接”,今义是“迎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cc64141011ca300a7c3901b.png)
例
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 马之千里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
定语后置
中心词+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中心语+数量定语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 十二
变式句的类型
具体情况 动词+以+宾
例
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 能谤讥于市朝
介词结构后置
动词+于+宾
形容词+于+宾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五)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 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 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 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非常有帮 助。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如下:
判断句的类型 “……者,……也”句 “……者,……”句 “……,……也”句 无标志句 “为”字句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 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是”字句
例
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刘备天下枭雄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5. “ 如 何 ”“ 奈 何 ”“ 若 何 ” , 译 为 “ 把 …… 怎 么 办 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中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 或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 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译文:(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呢?
变式句的类型 主谓倒装
具体情况 谓语在前,主语在后
例
句
渺渺兮予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 然而不王者,未之 语前置 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 语,宾语前置 用“之”或“是”作宾 语前置的标志 有也 不然,籍何以至此 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唯利是图
【高中古诗词阅读】《淮阴侯列传》“信拜礼毕,上坐”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淮阴侯列传》“信拜礼毕,上坐”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8d3498fb84ae45c3a358ca0.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淮阴侯列传》“信拜礼毕,上坐”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叱咤①,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②;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弊③,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有背义帝④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⑤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
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⑥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注:①喑?叱咤,这里形容项羽发怒的样子。
②呕呕:和悦的样子。
③?:磨去棱角;弊:损坏。
④义帝:即楚怀王。
⑤三秦王:秦朝三降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被项羽分封为王。
⑥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三条法令。
⑦ 三秦:指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所占据的土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呕呕:和悦温和的样子B.不居关中而都彭城都:国都C.印?敝,忍不能予 ? :磨圆棱角D.今大王举而东举:兴兵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B.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C.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公之时廉将军孰与秦王D.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动12.下列句子都能体现项王“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的一项是()①项王喑?叱咤,千人皆废②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③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④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⑤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⑥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1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认为勇敢凶悍仁爱强大,项羽远胜刘邦,但项羽也有自身弱点或失误,即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任人唯亲、杀戮过多,因此,项羽其强易弱。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三】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67c3d956be23482fb4da4c22.png)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三】21.★病痞【原文】余病痞①且悸,谒医视之,曰:“唯伏神②为宜③。
”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
召医而尤④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慙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众矣,又谁辨焉!(选自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注释】①痞:肚子里生的硬块。
②伏神:中药名,外形似芋。
③宜:合适。
④尤:指责⑤病:危害。
⑥诸:之于。
【参考译文】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说:“只有茯苓适合治疗。
”第二天,到市场上买,煎好服下了,病加重。
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唉!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
你自己糊涂,却反而怪于我,不是过分吗?”我忧愁惭愧,愤恨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像这样以芋头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谁来分辨呢!【阅读训练】1.解释:(1)谒:请,拜访;(2)宜:合适;(3)诸:之于;(4)尤:指责;(5)鬻:卖;(6)病:危害2.翻译: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译文: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烹而饵之”中的“饵”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C.其一犬坐于前。
(《狼》)D.予分当引决。
(《指南录后序》)答:B(饵:服;前:走上前;均为名词作动词。
)(斗:想北斗星;蛇:像蛇;犬:像狗一样;分(fèn):按名分;均为名词作状语。
)4.从全文看,“鬻药者”得逞的原因是:买药者的无知(或:“子之懵也”。
)·22.★司马光勤学【原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c5e7bc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d.png)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中必背⽂⾔⽂及翻译⼤全。
欢迎阅读参考!1.⾼中必背⽂⾔⽂及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曾不知⽼之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曾不知⽼之将⾄⼀作:不知⽼之将⾄)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能⼈都汇聚到这⾥,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
兰亭这个地⽅有⾼峻的⼭峰,茂盛⾼密的树林和⽵丛;⼜有清澈激荡的⽔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排列坐在曲⽔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天,天⽓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地上繁多的万物,⽤来舒展眼⼒,开阔胸怀,⾜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与⼈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
有的⼈在室内畅谈⾃⼰的胸怀抱负;有的⼈就着⾃⼰所爱好的事物,寄托⾃⼰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羁的⽣活。
古代诗文阅读 翻译
![古代诗文阅读 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8118ef0770bf78a65295444.png)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辖地区。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解析
答案
2.(2011· 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 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 赐酒劳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 守西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解析
答案
1.(2012· 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 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省略句。 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 (1)句中“贤”“否”均为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有 强, 财未裕, 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德才的人”“无德才的人”;“浇浮”同义连用,意为“轻薄、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浮”;“以”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来”;“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 指治理得好,可以译为“安定,太平”。 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三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第2课时句—在句子翻译中系统文言句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三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第2课时句—在句子翻译中系统文言句](https://img.taocdn.com/s3/m/fa23b33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2.png)
人孙奇逢,是一位有气节的侠士”。
典句 杭,水陆之会。 2020 全国卷Ⅰ
分析 无标志判断句。可译为“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
[规律总结]
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
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
参考译文: 张铨,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被授予保定推官之职,又被
提拔为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因为服丧回家,后被起用巡视江西。当时辽东总兵 官张承萌战败身亡,而经略杨镐正提议四路出兵,张铨驰往京师奏道:“敌方山 川的高险平坦,我方不能全部了解,孤军深入,能保证不被包抄不被截断后路吗? 况且用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进行野战,是敌人之所长,我方之所短。以短击长, 以疲劳应对安逸,以进攻者的身份与守卫的一方交战,不是好办法。眼下之计, 不必向四方征兵,只需要就近征调招募军队,屯集在军事要地来加强边界的防守, 优待安抚关北的人民,让他们树敌于外,多派间谍离间敌人的党羽,然后等待时 机采取行动。如果现在就增加赋税,选拔壮丁,使天下百姓不得安宁,只怕有识 之士的忧患就不(只是)在辽东了。” 于是请求发放国库的钱币,填补大官的空缺,
分析 连治罪而死”。
2020 全 国卷Ⅰ
典句 轼恐不见容。 被动句,“见”为标志词。可译为“苏轼怕不被他们
分析 所容纳”。
2019 全 国卷Ⅱ
典句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 被动句,“于”为标志词。可译为“魏惠王的军队多
分析 次被齐国、秦国打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律总结]
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周浚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 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浚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 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龙骧 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 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 “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 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 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
【小学文言文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翻译及注释加赏析五
![【小学文言文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翻译及注释加赏析五](https://img.taocdn.com/s3/m/4064e3f7866fb84ae45c8df4.png)
【小学文言文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翻译及注释加赏析五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翻译,注释,赏析惠(huì)崇(chóng)《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背景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
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
晓:一作“晚”。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而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
古诗今译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暖鸭子最先感受春天气息。
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名句赏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晓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背景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西林:即庐山乾明寺。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
横看:从正面看。
识:知道。
缘:由于,因为。
古诗今译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
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
名句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考点7 理解并翻译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考点7 理解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15e7931aeaad1f347933f69.png)
(2)宾语前置句 要注意 4 类宾语前置句的特点,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此外,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3)定语后置句 要根据定语后置句的类型特点,结合语境,灵活进行翻译。要特别注意定语要放在 主语或宾语前,保证句意通顺。
(4)状语后置句 先找出介宾短语的构成特点,无论是以介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还是以介词“以” 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都要确保回归至谓语动词前。 (5)主谓倒装句 这类句式虽在翻译时出现较少,但也要引起特别注意。对于语序的调整,要符合现 代汉语的习惯。
(2)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 “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解析:(1)句式:“辄辞以疾”为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辄以 疾辞”;“弗之罪也”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弗罪 之也”。(2)句式:“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为无标志词的被动句;“请贞为让 表”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写成“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官职的奏章”;“卿表自制 邪?”“臣表谢贞所作”均为无标志词的判断句。
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 要手段,属必考题。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代文化 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 点。
解析:(1)“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高”,意动用法,“以……为高”。 (2)“目”,名词作动词,看作。
答案:(1)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 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认为他的德行高尚。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福建卷)(附答案及详细解释)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福建卷)(附答案及详细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64b4f7c281e53a5902ff25.png)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既见复关,。
(《诗经·氓》)(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3)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4)人非生而知之者,?(韩愈《师说》)(5)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声声慢》)【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诗经》《离骚》《劝学》《师说》《赤壁赋》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
【误区警示】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载笑载言(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固前圣之所厚(4)孰能无惑(5)抱明月而长终(6)如今有谁堪摘(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
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古诗文阅读】《王积薪闻棋》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诗文阅读】《王积薪闻棋》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48b5be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b.png)
【古诗文阅读】《王积薪闻棋》阅读答案(附翻译)王积薪闻棋王继新的棋艺是成功的,他自称在世界上无敌。
将前往首都并停留在不利的旅程中。
蜡烛熄灭后,我听到主人给隔壁的妻子打电话说:晚安很难,但我能下棋吗?女人说:答应我。
他说:第二条路是什么。
女人说:多少次。
每个人都说了几十个字。
你说:你被打败了。
傅说:傅局。
③ 积累工资的秘密记录将在明天恢复其潜力④, 这意味着比其他任何东西都少。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
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
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
③伏局:认输。
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
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解释课文中下列附加词语的含义。
自谓宿于逆旅既灭烛很难给你一个美好的夜晚2.翻译句子:一个美好的夜晚很难打发,但是一盘棋呢?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3.从本文结尾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两位女士的高超棋艺。
你认为他们优秀技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参考答案:5.①旅店②排遣,消遣例:婆婆和儿媳在隔墙上下棋。
他们手中没有孩子,心中有棋。
进退之间的选择取决于他们的记忆力。
7.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
(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翻译:王积薪的棋艺功效完成,自认为天下没有跟他匹敌的人。
他要到京师游历,在一所旅店住宿。
灯烛已经熄灭,隔墙听见店主老妇人呼唤儿媳说:美好的夜晚难以排遣,可以下一局棋吗?儿媳说:好。
老妇人说:在第几道上布下棋子。
儿媳说:在第几道上布下棋子。
(他们这样)各自说了几十次,老妇人说:你失败了。
儿媳说:这一局我认输。
王积薪暗暗地记住了(她们摆布棋子的位置和顺序),第二天他恢复两人对弈中的形势发展的过程,(每一步棋的)用意都是他赶不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0°高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文阅读》诗词单元
第一模块“厚积薄发”名句及译文
第一单元
1、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
————元翁森《四时读书乐》
译文:读书的乐趣很令人愉悦,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译文:读书来修身,应该以学习为最首要的任务,而如果要教授学问,则应该以书本上的知识为根本。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宋刘彝《画旨》
译文: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
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译文: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奋学习和读书,恐怕到年老白头的时候才知道要勤奋读书,那就太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明于谦《观书》
译文: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刘向
译文:书就好像一服良药,经常读书可以医治人的愚昧无知。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译文:鸟要想飞得高,就得先用力振动翅膀;人若想要进取成才,就得趁早刻苦读书。
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
译文:立志的时候要考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读书的时候必须下尽苦功。
第三单元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聚义也。
——《孟子。
告子上》
译文: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2、不请义死,不荣幸生。
——唐。
韩愈
译文:不惧怕为正义而死,不因侥幸存活而心喜。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
范仲淹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4、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宋。
陆游
译文:战死疆场是士大夫应尽的职贵,耻于再守在妻子儿女的身边。
5、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译文: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象火烧似的焦急。
6、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
——唐。
齐已《君子行》
译文:个人的行为要成为社会的标准,当社会风气败坏,那么自己也要引以为耻。
第五单元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微子》
译文: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却还来得及。
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
阳货篇》
译文:时间消逝了,年岁是不等待人的。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中国谚语
译文: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
4、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白日蹉跎。
——晋。
王褒《高句丽》
译文:不担心钱财用光,只畏惧浪费时间。
5、时不可贵,机不可失。
——《隋书。
刘蚊传》
译文: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
6、少不勤苦,老必艰辛。
——宋。
林逋《省心录》
译文:年少时不勤苦,老的时候就会很艰辛。
7、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贾谊《新书。
阶段》
译文:为了国而忘记家,为了公而忘记私。
有利不随便求取,有害不轻易去掉。
一切行为要看是不是符合道义。
8、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淮南子。
泛论训》
译文:治理国家有常理,而以对民众有利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