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滑坡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崩塌和滑坡灾害是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和具有较大危害的一种,针对这类灾害,应采取以下应急防治措施:
1. 加强预警和监测:建立崩塌滑坡监测系统,利用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和技术,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人们迅速转移。
2. 撤离和疏散:一旦发生崩塌滑坡灾害,应及时向可能受到威胁的居民发出警告,组织和引导他们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避免人员伤亡。
3. 封控危险区域:对于已经发生崩塌滑坡的区域,要立即封控危险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禁止人员靠近,以免发生二次灾害。
4. 快速救援: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和相关部门,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挖掘被埋压的人员,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
5. 救援资金和物资保障:崩塌滑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常常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修复,应及时调拨救灾资金和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6. 疏散安置和灾后重建:对受灾的居民进行疏散安置,并及时组织相应的灾后重建工作,修复受损的房屋、基础设施和交通等。
7.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应急技能,掌握避险知识和技巧,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抗灾能力。
总之,及早预警、迅速撤离、快速救援和有效管理是崩塌滑坡灾害应急防治的关键措施,同时也要加强相关科技研究,提高预警能力和救援效率。
浅析岩质边坡滑坡的特点及治理
浅析岩质边坡滑坡的特点及治理摘要: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质边坡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它涉及水电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矿山工程等诸多工程领域,能否正确评价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又各具特点,有一定的适用条件。
如何根据具体的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具体地分析目的与精度要求,合理有效地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监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迎来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这必然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产生大量的边坡问题。
边坡是自然斜坡和人工斜坡的总称,自然斜坡是由自然地质作用形成的后期未经人工改造的斜坡,这类边坡在山区广为分布,如山坡、处于山区江河的岸坡;人工斜坡指经人工开挖或改造而形成的斜坡,如铁道两旁的边坡等。
边坡滑动(即滑坡)是自然界和工程中常发生的现象,它产生于特定的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化和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一、滑坡的特点1.1 产生滑坡的内在因素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岩性与结构,这是滑坡发生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岩体不同于一般的工程材料,它的形成经历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经受过各种地质作用和构造力的影响,岩体内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结构面,岩体内的结构面及它控制下形成的岩体结构控制着岩体的破坏机制。
破裂结构面的存在导致了岩体力学性质的显著弱化和强烈的各向异性。
进行边坡治理的都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具有非均匀、非连续、流固耦合的特性,地质体中含有大量的断层、裂隙、节理、软弱夹层等,通常被称为地质结构面。
结构面的抗拉和抗剪强度都很低,其大小取决于结构面充填物的胶结强度和其粗糙度。
受到拉伸时结构面会张开、而受到较大的剪切力时会沿着结构面发生错动,地质体的这种不连续性对地质体的力学特性起着控制作用。
1.2 产生滑坡的外在因素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的外部因素,水对改变岩土体的力学特性起着关键作用,由于水的作用结构面的充填物强度会降低(软化)甚至损失。
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措施1. 引言滑坡是地表或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面积或通道滑动的地质灾害。
它是一种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威胁。
为了防止和减轻滑坡带来的灾害,科学合理的滑坡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2. 滑坡成因及特点滑坡的成因复杂多样,常见的有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地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地震和地貌等;水文因素包括降雨和地下水位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采、土地利用和工程活动等。
滑坡通常表现为地表土壤和岩体的滑动,给附近环境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破坏。
3. 滑坡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和减轻滑坡带来的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滑坡防治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滑坡防治措施:3.1 地质方面的措施•勘察和监测:通过对滑坡区域进行勘察和监测,了解滑坡的特征和规模,从而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
•植物覆盖:植被具有保持土体稳定和降低地表径流速度的作用,通过种植植物来增强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减少滑坡的发生概率。
•削坡和坑道:通过削坡和开挖坑道等方式,减轻土体的重量和压力,降低滑动的风险。
•地下排水:通过合理设置地下排水系统,降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3.2 工程方面的措施•支护结构:对于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可以采用支护结构,如挡土墙、护坡、悬挂墙等,来增加土壤和岩石的抗滑能力,减轻滑坡的危害。
•缓冲区和警示设施:在滑坡区域设置缓冲区,并设置警示设施,用于提醒人们注意滑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减灾试验:通过模拟实验,对滑坡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预警和应急措施,减轻滑坡带来的灾害。
3.3 水文方面的措施•合理规划:在滑坡易发区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应根据地质和水文特点,避开滑坡敏感区,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滑坡。
•降雨监测:通过建立降雨监测系统,及时监测降雨情况,并预测滑坡的可能发生时间和区域。
•地下水位控制:对于滑坡易发区,应采取措施控制地下水位,以减少土壤的饱和度,增加滑坡的稳定性。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滑坡是指地表或岩石坡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内部结构破坏或外力作用等原因,使得坡体发生断裂、滑移或倾覆的现象。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滑坡形成条件1.地质构造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当地质构造出现断层、褶皱等破碎带时,容易引发滑坡。
2.地震活动:地震造成的地面震动会导致坡体内部破坏,进而引发滑坡。
3.地质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比如,含水层存在于不透水层上方时,水分无法迅速排出,导致坡体失稳。
4.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坡体的破坏也是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采矿、爆破、挖掘等活动,会导致坡体结构失衡,引发滑坡。
二、滑坡防治措施1.地质调查与评价:在建设前进行地质调查与评价,了解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信息,预测滑坡风险。
2.坡体加固:对于滑坡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设置护坡墙、加固地基等,提高坡体的稳定性。
3.排水措施:合理排水是防治滑坡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管道、排水井等设施,将地下水迅速排泄,减少坡体的饱和度。
4.植被恢复:适当植被可以增加坡体的抗冲击能力和抗滑性。
可以进行植被覆盖或者植树造林,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坡体稳定性。
5.监测与预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形测量、地下水位监测等,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6.合理规划与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坡地资源,避免滑坡风险区域进行建设。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是相互关联的。
只有深入了解滑坡形成的条件,才能有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地质调查与评价、坡体加固、排水措施、植被恢复、监测与预警以及合理规划与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滑坡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简述滑坡的防治方法
简述滑坡的防治方法一、什么是滑坡滑坡是指在山体或者岩石上的一段地面,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某个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壤松散、水土流失、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滑坡。
二、滑坡的危害滑坡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对于人类而言,滑坡会摧毁房屋、道路和桥梁等建筑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对于自然环境而言,滑坡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山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三、如何防治滑坡1. 土方加固法土方加固法是指通过加固土体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加固土壤:通过混凝土桩、钢筋网等方式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2)加固岩石:通过钢筋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方式来增强岩石的稳定性。
2. 水工加固法水工加固法是指通过加固水体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引导水流:通过建造引水渠、拦河坝等方式来引导水流,减少水土流失;(2)控制水位:通过建造排水系统、调节地下水位等方式来控制水位,减少滑坡的发生。
3. 植被加固法植被加固法是指通过种植植物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种植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够增强土壤的稳定性;(2)种植乔木:乔木的根系能够增强土壤的抗冲刷能力。
4. 地质工程法地质工程法是指通过改变地形和地貌来防止滑坡。
具体方法包括:(1)平整山脚:将山脚平整,使得山体受到的力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2)挖掘陡峭山坡:将陡峭山坡挖掉一部分,使得山体受到的力减小。
四、总结以上就是关于滑坡防治方法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滑坡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灾害工程治理措施方案
滑坡灾害工程治理措施方案一、勘察和监测1、地质勘察为了预防和减少滑坡灾害,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的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情况等,以确定滑坡的形成原因和规模。
地质勘察还能够为滑坡治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2、监测系统建立滑坡监测系统是防止滑坡灾害的重要手段。
监测系统应包括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降雨监测等。
通过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滑坡的变形情况,并提前预警,采取相应措施。
二、防护措施1、植被恢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减小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对于预防滑坡灾害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加强对滑坡地区的植被保护和恢复。
2、围护工程通过设置挡土墙、挡土坝、砌石防护墙等结构,可以有效抵御地表和坡面的冲刷和侵蚀,减小滑坡的发生概率。
因此,在滑坡地区应该加强围护工程的建设。
三、改良措施1、排水措施合理的排水系统能够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土壤的饱和度,有利于减少滑坡的发生。
因此,应在滑坡地区设置排水系统,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
2、坡面改良对于易发生滑坡的坡面,可以通过添加混凝土梁、加固土壤等方式进行改良,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四、加固措施1、支护结构在滑坡地区可以采用土工格栅、植物软护坡、预应力锚喷支护等结构,在坡面上加固,提高坡面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2、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可以起到加固土壤、提高土壤抗拉强度的作用。
在滑坡地区可以采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加固,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滑坡灾害工程治理措施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地形特征和工程规模进行综合考虑和定制。
在实施治理措施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治理工程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理。
总之,滑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预防和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治理措施。
通过勘察和监测、防护措施、改良措施和加固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滑坡地区的稳定性,减小滑坡灾害的发生概率。
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法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破坏的各类自然灾害。
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地质灾害类型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内部土层发生运动而导致地表土壤滑动的现象。
滑坡往往具有突然性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它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滑坡的防治方法包括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建设护坡、设立挡土墙等。
护坡是指在坡体表面设置较为牢固的护坡结构,以防止坡体发生滑动。
挡土墙是通过设置混凝土墙体等坚固结构,来抵抗土体的滑移和下滑的力量。
这些措施通过增加坡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风险。
生态措施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和生物工程等。
植被恢复指在滑坡区域进行绿化,通过种植草木等植被来增加土壤的抗冲击和保持力,减缓水土流失。
生物工程是指利用生物力量来改善滑坡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质地,如利用植物的根系来加固土壤,减少滑坡的风险。
二、崩塌崩塌是指山体或边坡由于荷载超过其承载能力而发生的整体性破坏和滑动。
崩塌往往带有破坏性和危险性,对周边的房屋、道路等造成威胁。
崩塌的防治方法包括工程控制和地质改造。
工程控制主要包括拦挡结构和排水系统等。
拦挡结构是通过设置混凝土墙体、挡土墙等刚性结构,来阻止崩塌物的滑动和展开。
排水系统是通过设置排水管道和集水井等设施,将崩塌体内的积水排除,减少水分对崩塌体的影响。
地质改造主要包括改变地形、裁剪崩塌体和固结崩塌体等措施。
改变地形是通过挖掘或填土等方式,改变崩塌体的形状和坡度,以提高其稳定性。
裁剪崩塌体是将崩塌体按照一定的标高进行切割,使其稳定性得到提高。
固结崩塌体是通过加固土体的方法,如注浆、灌浆等,增加崩塌体的抗滑能力。
三、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下溶洞或抽水引起地表以上岩土层土壤塌陷形成的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风化严重的碎石土边坡及顺层岩质边坡滑坡处理意见
风化严重的碎石土边坡及顺层岩质边坡滑坡处理意见一、处理措施1.刷方卸载工程一般是在山顶部位滑体卸载量不大时采用。
这种方法在设计阶段就应优先比选,二次卸载会大大增加工程费用。
(1) 台阶式边坡设计,坡脚采用挡土墙加固或护面墙防护对可能发生倾倒破坏或楔体破坏的边坡,采用台阶式边坡设计, 台阶高8~10 m, 平台宽3~4 m,放缓边坡坡率至1∶1.2 ~1∶1.5。
坡脚采用挡土墙加固或护面墙防护。
边坡高于30 m地段,边坡中部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
采用该措施后,由于边坡坡率较缓, 防止边坡的倾倒和楔体破坏,个别边坡锚索加固,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
(2) 预应力锚索分级加固边坡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破坏的边坡, 采用预应力锚索分级加固边坡, 坡脚设挡土墙或锚固桩加固。
(3)边坡坡比有病害的矮边坡(即高度小于8M 以下的)改成了1∶1.5 的坡比;高边坡则改为1∶1,并采用浆砌片石防护方案。
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经验上,将所有的边坡改成1∶1,其中已习生病害或可能产生病害的区段均改成1∶1.5 或1∶2 的坡比。
2. 抗滑桩工程(详见滑坡案例)普通微型抗滑桩普通抗滑桩属一般抗滑结构设桩位置灵活,一般设在滑坡前缘,并和其他防治措施联合使用。
开挖土石方量小抗滑效果明显,适用范围广,对浅层和中、厚层非塑流性滑坡均可采用。
虽然计算理论还不尽完善,但从实例分析其安全系数过于保守得2倍以上。
普通抗滑桩设计,主要用于山体不高滑坡体不大之处。
但事实上,因岩石风化严重,开挖桩基还不到标高时就出现滑塌,为此一部分改为微型桩加挡土墙加固,另一部分滑塌严重的进行彻底卸载。
抗滑桩的应用不成功一部分原因与不规范施工有关,但也与设计时对地质了解不透有关。
预应力抗滑桩.预应力抗滑桩是一种新型抗滑结构,它通过在抗滑桩头部加设预应力锚索,改变了一般抗滑桩不合理的悬臂式受力状态,桩身内力小,大幅度地减少了桩长和桩身的横截面,节省钢材和水泥等原材料,工程造价低。
滑坡防治原则与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原则与工程措施滑坡(俗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按照构成滑坡的地层岩性特征,滑坡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两大类。
按照滑坡的构造特征、滑动面与岩(土)层面的相对位置,土质滑坡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
按照滑坡的构造特征、滑动面的出露位置,岩质滑坡可分为坡上滑坡、坡脚滑坡和坡底滑坡。
一、滑坡防治原则为了保证斜坡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治斜坡稳定性降低,以避免导致斜坡发生危害性变形与破坏,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预防滑坡发生和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两大领域。
一般说来,“预防”是针对尚未严重变形与破坏的斜坡,或者是针对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治理”是针对已经严重变形与破坏、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或者是针对已经发生滑坡的斜坡。
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预防滑坡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前期勘察和研究,妥善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使其不再发生。
可见,预防与治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防”中有“治”,“治”中有“防”。
同时,滑坡防治应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宣传教育措施、经济措施、政策法规措施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因此,滑坡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
㈠、滑坡防治应“以防为主”“以防为主”,是滑坡防治的首要原则。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弄清斜坡的演变规律,在查明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的主导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消除和改变这些因素的措施,对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进行预防性治理,以防止滑坡的发生。
二是在建设工程选址和布局时,应尽量避开滑坡体规模较大、严重不稳定和治理极为复杂的斜坡地段。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预防性治理的重要性和经济合理性。
例如,1982年,长江鸡扒子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日达1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而且滑坡治理工程费用高达8000万元。
岩质边坡滑坡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岩质边坡滑坡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针对岩质边坡的滑坡现象,分析研究了岩质边坡的滑坡的形成过程、条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质斜边坡;滑坡;成因分析;防治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在工程建设中常遇到岩质边坡变形失稳,造成滑坡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滑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加以防治。
一、岩质边坡滑坡的成因分析边坡是指地壳表面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
按成因可分为未经人工破坏改造的天然边坡和经人工开挖或改造形状的人工边坡。
按岩性组成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
这里我们只对岩质边坡变形滑坡加以分析。
(一)岩质边坡滑坡的形成过程斜边坡形成后,在新的应力条件下,坡体将发生局部或整体的变形和破坏,以达到新的平衡。
从斜边坡形成起,它就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并通过变形发展为破坏。
其主要特征为是否形成连续贯穿性破裂面。
这个变形破坏的过程可以是漫长的(如自然边坡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可以是短暂的(如人工边坡的形成)。
1、斜边坡的变形斜边坡变形以坡体未出现连续贯通性破坏面为特点,但在坡体各个局部,特别在坡面附近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破裂和错动。
但从整体看,并未产生滑动破坏,其表现为松动和蠕动。
斜边坡松动的表象为斜边坡形成初期,坡体表面常常出现一些与坡向近于平行的陡倾角张开裂隙,被裂隙切割的岩体便向临空方向松开、移动的过程。
其实质是一种卸荷回弹的过程和现象斜边坡蠕动是岩土体在自重应力长期作用下,向临空面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形。
它大致分为表层蠕动和深层蠕动。
其实质是岩土体内部的一种缓慢的调整变形,是趋于破坏的发育过程;当应力值接近或超过岩土体抗剪强度时,斜边坡才会加速蠕动,最终形成破坏。
2、斜边坡的破坏斜边坡在蠕动初期回出现张性羽裂,将转折端切断;继续发育,就形成次剪面,并伴有架空现象;进一步便会形成连续滑动面。
滑动面一旦形成,当推滑力超过抗滑力时,被分割的坡体便以一定的加速度滑移,脱离母岩,形成滑坡。
简述滑坡的常见防治措施
滑坡的常见防治措施滑坡是由于地表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造成大量岩土体沿着斜坡向下移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具有发生突然、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风险,人们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滑坡的常见防治措施。
1. 巩固土体巩固土体是防治滑坡的一种常见方法。
巩固土体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概率。
常见的土体巩固方法包括:•挡墙技术:在滑坡前缘建设混凝土挡墙或钢筋混凝土挡墙,起到抵抗滑坡力的作用,阻止进一步滑动。
•注浆技术:通过注入水泥浆、砂浆或聚合物浆料,增加土体的粘结力和强度,提高土体的抗滑性能。
•灰填技术:将石灰、水泥等材料加入到土体中,并进行混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钻孔排水技术:通过钻孔排水,降低土体内的水压,减小滑坡的压力和危险性。
2. 排水措施水分是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土体中的水分含量增加时,土体的抗剪强度会降低,滑坡的发生概率会增加。
因此,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是防治滑坡的关键。
常见的排水措施包括:•排水沟:挖掘排水沟,以便快速将降雨水排出,降低土体的含水量。
•排水管:安装排水管,将地下水排出,减小土体受水分影响的风险。
•排水井:建设排水井,加快土体内水分的排除,保持土体的稳定性。
3. 植被恢复植被对于滑坡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防止滑坡的发生。
植被还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减小滑坡的风险。
常见的植被恢复措施包括:•草皮覆盖:在滑坡区域播种草籽,形成草皮覆盖层,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阻止土壤的侵蚀。
•植树造林:在滑坡区域种植乔木或灌木,通过根系增加土壤的粘结力,减少土壤的松动。
•草帘:在滑坡区域悬挂草帘,利用草帘的根系形成土壤网状结构,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4. 坡面防护滑坡的发生往往由于坡面的剥蚀和侵蚀。
为了有效防治滑坡,需要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常见的坡面防护措施包括:•混凝土面层:在滑坡面上铺设混凝土面层,增加坡面的硬度和稳定性,防止坡面的剥蚀。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是指由于岩石或土壤层突然松动或坍塌,导致地表物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滑坡防治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滑坡的成因、分类和预测及监测方面出发,介绍一些常见的滑坡防治措施。
一、滑坡的成因及分类滑坡是由于地质构造、地震、降雨等原因导致的岩石或土壤层松动所引起的。
根据滑坡的成因和滑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滑坡:指地面沿海边缘降低而滑动的滑坡,通常是由潮汐和浪击引起的。
2. 碎屑滑坡:指由碎石和泥土组成的山体滑坡,常常出现在缓坡、堆积山地、悬崖和山谷地带等地。
3. 岳岩滑坡:指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山体发生的滑坡,也称为岩体滑坡。
常见于柿子岩、花岗岩等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区域。
4. 土体滑坡:指由于土壤层土粒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导致的山体滑坡。
常见于土层松散、土质组织松散或者地下水涌出等因素引起的。
二、滑坡预测及监测滑坡防治的前提是对滑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便及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
目前,滑坡的预测和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遥感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来进行滑坡的观测和监测,包括雷达扫描和高分辨率卫星照片。
2. 地面测量:包括位移测量方法和电位计观测方法。
3.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电阻率勘探、重力测量、地震勘探等方法来揭示地下构造和滑坡情况。
4. 岩土力学研究:可以通过对滑坡区域土壤和岩石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来进行滑坡的预测和监测。
以上方法可以对滑坡进行全面的观测和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跟踪滑坡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滑坡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对滑坡进行防治。
滑坡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加强地震安全性设计:对于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建筑、交通设施、水电站等工程要增强防范地震的设施,提高工程的地震安全性和防范能力。
2. 加固岩石土壤:可以采用爆破和灌浆等方法,对滑坡面进行强化处理,增加岩石和土壤的稳定性。
山体滑坡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的预防及应对措施山体滑坡是指在山体地形中,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山体发生大规模的土壤和岩石运动,形成滑坡现象。
山体滑坡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预防和应对山体滑坡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防治措施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预防措施1.地质勘察和监测:对潜在滑坡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山体地质状况、水文地质特征和潜在危险因素。
利用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和应力变化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提前发现潜在滑坡的迹象。
2.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滑坡的发生。
因此,在潜在滑坡区域内采取针对性的植被保护措施,加大植被的种植和维护,有助于防止山体滑坡。
3.建设规范化:在山区进行建设时,严格遵守土木工程建设规范,采取合理的山地防护措施,例如修筑护岸、设置挡土墙等。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避免大规模的人类活动集中在潜在滑坡区域。
4.控制地下水位:水是引起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建设排水系统、疏导地下水,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减少水对山体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
5.加强教育宣传:加强滑坡防治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山体滑坡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增强群众对于滑坡防治知识的了解,掌握应对山体滑坡的基本技能,以减少滑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应对措施1.及早警报:建立滑坡预警系统,及早对潜在滑坡风险区进行预警。
当监测点发现预警信号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群发布警报,以便大家能够及时撤离避险。
2.疏散避险:发生滑坡时,及时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的安全。
向滑坡来临的方向迅速疏散,并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等待救援。
3.抢险救援:滑坡发生后,组织专业的抢险队伍进行救援。
清理被滑坡垃圾堵塞的道路线路,迅速搜救被埋压的人员,及时处理伤员,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4.做好灾后评估:滑坡发生后,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滑坡灾害的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教训,提出防治建议,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滑坡病害处治措施
滑坡病害处治措施
1.滑坡治理的原则
①科学有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防治滑坡应当贯彻“治早治小,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②对滑坡的处治,应针对引起滑坡的主导因素进行,原则上应一次根治不留后患。
③对性质复杂、规模巨大、短期内不易查清或工程建设进度不允许完全查清后再处治的滑坡,应在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做出全面处治规划,采用分期治理的方法,使后期工程能获得必需的资料,又能争取到一定的建设时间,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和效益。
④对建设工程随时可能产生危害的滑坡,应先采用立即生效的工程措施,然后再做其它工程。
⑤一般情况下,对滑坡进行处治的时间,宜放在旱季为好。
施工方法和程序应以避免造成滑坡产生新的滑动为原则。
2.滑坡治理要点
①防止地面水浸入滑坡体,宜填塞裂缝和消除坡体积水洼地,并采取排水天沟截水或在滑坡体上设置不透水的排水明沟或暗沟,以及种植蒸腾量大的树木等措施。
②对地下水丰富的滑坡体可采取在滑坡体外设截水盲沟和泄水隧洞或在滑坡体内设支撑盲沟和排水仰斜孔、排水隧洞等措施。
③对于滑坡的主滑地段可采取挖方卸荷、拆除已有建筑物等减重辅助措施;对抗滑地段可采取堆方加重等辅助措施;对滑坡体有继续向其上方发展的可能时,应采取排水、支撑抗滑措施,并防止滑体松弛后减重失效。
④采取支撑盲沟、挡土墙、抗滑桩、抗滑描杆、抗滑描索(桩)等措施时,应对滑坡体越过支挡区或自抗滑构筑物基底破坏进行验算。
⑤可采用灌浆法等措施,改善滑动带的土质。
3.滑坡处治措施
滑坡处治措施及适用条件。
地质灾害滑坡防治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分析
地质灾害滑坡防治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分析地质灾害滑坡是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等原因造成的地质体的移动,长期以来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掌握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
一、地质条件评价技术针对不同地形、地质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技术,以确保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岩性复杂的地区,需要采用综合岩石力学方法进行岩体稳定性评价,结合现场观测和工程实践进行验证,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方案。
二、工程结构设计技术在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应用最新的技术手段,例如现代建筑技术、遥感技术、数字地形模型等工具,对滑坡灾害进行结构设计,以确保防治措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同时,应考虑到施工方法、建造材料等各种因素,提高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三、预测与监测技术预测与监测技术是滑坡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作出调整,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种监测技术被应用在预防工作中。
例如,全站仪、GPS、水平仪等能够精确测量位移变化和形变量,预测未来滑坡变形的趋势。
如需实时监测,可以布置遥感传感器等,通过网络传输提供数据支持。
四、防治措施防治措施是滑坡防治的关键步骤之一,根据不同的滑坡形态和地质条件,采取控制、治理或排除的方式进行干预。
常见的方法包括:(1)控制调节法,例如增大坡脚的承载能力、采用人工填土,以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2)工程控制法,例如加固和加筋土体、设置排水和防渗措施,以达到稳定、加固和增强地基效果。
(3)综合使用法,例如组合各种防治措施,以提高控制效果和防治能力。
总之,采用预测、评估和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预防和减灾的目的,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该技术可以通过科技进步不断创新,应用于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岩土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研究
岩土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研究岩土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环境中发生的由岩土体内部因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性灾害。
本文将对岩土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
一、岩土地质灾害的类型岩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滑坡:指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岩土体内部的滑道发生不稳定,导致土体的大规模滑动现象。
2. 崩塌:指岩土体在影响下由高处向低处倒塌的现象,造成周围环境的破坏。
3. 泥石流:指由于降雨、冰雪融化等原因导致岩土体中的土壤与水相结合形成流态的现象,造成河道、道路等地区的灾害。
4. 岩爆:指岩石体内部存在的应力过大导致其破裂、剥落或爆炸,威胁周围环境的安全。
5. 岩溶:指在地质作用下,溶蚀作用引起的岩石溶解、侵蚀及形成地下洞穴等现象,造成地表和地下的破坏。
二、岩土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岩土地质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工程治理:通过工程手段对岩土体进行加固,如加装支护结构、进行抽水降水、进行有序开挖等,以增强其稳定性。
2. 监测预警:建立岩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通过地质勘测、遥感技术等手段对潜在灾害源进行监测,并及时发出预警,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考虑岩土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合理安排建筑物和交通路线的位置,以减少潜在灾害的危害程度。
4. 公众教育:加强岩土地质灾害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掌握相应的自救和应对能力。
5. 生态防治:通过植被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手段,加强对岩土地质灾害的防治,减少灾害的发生。
结论岩土地质灾害的类型多样,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
通过采取工程治理、监测预警、规划管理、公众教育和生态防治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岩土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针对崩塌滑坡灾害,以下是一些应急防治措施:
1. 建立监测系统:安装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及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情况,提前预警。
2. 制定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组织协调机制、应急调度和救援措施等。
3.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指导居民了解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
4. 分析评估风险:定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建立灾害风险监测和评估系统,科学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5. 加强监管措施:加强对危险地质灾害点的监管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问题。
6. 建立避难场所:确定合适的避难场所,为可能受灾居民提供安全的避难环境。
7. 加强救援能力: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提前准备好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8.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机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提高应急防治能力。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应急防治措施,具体的措施还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灾害类型来制定。
第 1 页共 1 页。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
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③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④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⑤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3、设置截水、排水沟、盲沟,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坍、滑体。
(1)在坍、滑体上方,按其汇水面积及降雨情况,结合地形设置一道或几道截水沟,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至路基边沟或涵洞排出。
截水沟断面一般可取深0.4~0.6米,沟底宽0.5米左右,边坡1:1~1:1.5。
在坍、滑体范围内,根据水量大小开挖树枝状排水沟。
其主沟与滑动方向一致,以免滑坡体滑动时水沟破裂水量集中下渗。
水沟跨过裂缝,可用搭叠形渡槽引过。
排水沟尺寸可略小于截水沟填平坡体上的洼地、水塘,整平夯实山坡坡面。
若截水沟和排水沟通过砂性土地带,必须用三合土或水泥砂浆抹面,以防漏水。
(2)坍、滑体内地下水丰富且层次较多时,可设支撑盲沟,用于排水和支撑。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1、消除和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石边坡,也可以喷涂混凝土保护层或钢筋网。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2、提高边坡岩土体的机械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提高边坡岩土体的机械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
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③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④通过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⑤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3、设置截水、排水沟、盲沟,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崩塌、滑体。
(1)在坍、滑体上方,按其汇水面积及降雨情况,结合地形设置一条或多条截水沟,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至路基边沟或涵洞排出。
截水沟断面一般可取深0.4~ 0.6米,沟底宽0.5米左右,边坡1:1~1:1.5。
在坍、滑体范围内,根据水量大小开挖树枝状排水沟。
其主沟与滑动方向一致,以免滑坡体滑动时水沟破裂水量集中下渗。
水沟跨过裂缝,可用搭叠形渡槽引过。
排水沟的尺寸可以略小于截水沟的尺寸,以填充斜坡上的凹陷、水塘,整平夯实山坡坡面。
若截水沟和排水沟通过砂性土地带,必须用三合土或水泥砂浆抹面,以防漏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乱石窖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对策摘要:对长阳资丘乱石窖岩质滑坡的基本特征、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评价。
分析认为滑坡有可能沿软弱岩层面发生顺层滑移。
通过对滑坡采用锚索、抗滑桩阻滑的治理措施,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
关键词:岩质滑坡;稳定性;防治方案;锚索;抗滑桩Abstract: pit rocks on the hill Changyang own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landslide, failure mechanism was analyz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alculated evaluation. Analysis that the landslide may occur along the dimensions along weak rock layer slip. Through the use of anchor landslide, anti-skid piles of control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andslide management.Keywords: rock landslide; stabilit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rograms; anchor; piles0引言乱石窖滑坡【1】位于长阳县资丘集镇,因集镇建设切坡、房屋加载等,破坏了边坡岩体结构的完整性,增加了坡体荷载,诱发滑坡沿软弱层蠕动。
对集镇居民及企事业单位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对其采取工程防治措施。
1地质环境条件乱石窖滑坡区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斜坡结构类型属顺向g)灰岩夹页岩,岩性坡,坡度一般20~40°。
地层岩性为二叠系下统孤峰组(P1软硬相间,页岩易风化、遇水易软化,力学强度低,岩层产状185°∠18~22°。
2滑坡基本特征乱石窖滑坡平面上呈不规则梯形,剖面上呈折线型,主滑方向185°,倾角一般为18~22°,总体约20°,面积约 3.49×104m2,平均厚度8.0m,体积约27.9×104m3。
滑坡目前处于蠕动变形阶段,整体滑移拉裂圈尚未完全贯通。
滑坡中部集镇建设切坡将滑坡整体分割为上、下部分,以街道内侧切坡陡坎为界(上部变形区剪出口出露),分为上下两个变形区段。
上部变形区体积约8.8×104m3。
下部变形区体积约19.1×104m3。
该滑坡滑带为页岩软弱层,已泥化,呈粉质粘土夹碎石状,厚约20~40cm,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力学强度较低,易风化,遇水后易软化、泥化。
滑床由灰岩、硅质岩组成,强度高,完整性较好。
3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乱石窖滑坡为岩质滑坡,沿软弱层面蠕动,目前处于变形发展阶段,整体滑移拉裂圈尚未完全贯通。
形成原因主要因前缘高陡,存在软弱夹层以及强降雨作用。
上部变形区变形多集中在前缘,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是由于下部岩土体失稳蠕动,牵引上部岩土体拉裂变形,为牵引式。
下部变形区变形主要集中于中后部,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推移式。
工程地质剖面见图1。
图1 乱石窖滑坡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图Figure 1 rocks typ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file pit landslide4滑坡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4.1计算方法根据滑坡的地质特征,按《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2】推荐方法,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如图2所示。
图2 岩质滑坡极限平衡法计算图示Figure 2 rock icon landslid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K f= (W(cosα-Asinα) -Vs inα-U)tanφ+CLW(sinα+ Acosα) +Vcosα式中: K f —稳定系数;W —滑体的重量(KN/m );A —地震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 );U —沿滑面扬压力;V —后缘裂隙静水压力;L —滑带长(m );γw —为滑体重度;α—滑面的倾角(°);φ—滑面的内摩擦角(°)。
其中,后缘裂隙静水压力V=1/2γwH 2;沿滑面扬压力U=1/2γwLH 。
4.2计算剖面该滑坡整体未连续贯通,为准确获取滑坡稳定性状况,依据滑坡区内岩土体结构、变形迹象、成因机制等因素分为上、下部变形区两个区域进行稳定性计算。
计算模型选取主剖面进行稳定计算,计算简图见图3、图4。
图3上部变形区典型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Figure 3 Typical profile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deformationzone stability calculation model图4 下部变形区典型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Figure 4 Typical profil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deformationzone stability calculation model4.3计算结果及稳定性评价经过计算,在自重作用下上部变形区稳定性系数为1.446,下部变形区稳定性系数为1.398,均处于稳定状态。
在自重+20年一遇暴雨作用下,上部变形区稳定性系数为1.044~1.065,下部变形区稳定性系数为1.041~1.099,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或欠稳定状态,安全储备不足,在外界不利因素影响下有可能发生顺层滑移,因此有必要进行防治。
5防治工程设计5.1滑坡剩余推力计算根据滑坡的规模和危害程度,按《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要求规定,综合确定该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Ⅱ级,设计安全系数1.20,设计工况自重+20年一遇暴雨。
各断面剩余推力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成果表Table 1 slide down the remaining force calculation results in Table计算剖面部位剩余下滑力(KN)1-1剖面上部变形区539.90 下部变形区561.202-2剖面上部变形区564.60 下部变形区775.883-3剖面上部变形区444.71 下部变形区451.895.2防治方案的选择目前,对崩塌滑坡和边坡治理工程措施较多,每种措施都有其相应的应用前提条件、不宜性、适宜性和最佳配置组合。
本着安全、经济、便于施工的原则,经过充分比较后,上部变形区主要采用预应力锚索阻滑、下部变形区主要采用抗滑桩(房屋密集,受场地条件限制不宜采用锚索)阻滑的防治方案。
防治方案见图5。
图5 防治工程剖面布置图Figure 5 Layout of control engineering section5.3预应力锚索工程设计根据推力计算结果,选取2-2剖面上部剩余下滑力作为本次设计锚固力,取564.60KN为设计值。
锚索计算简图见图6。
图6 预应力锚索计算简图Figure 6 Calculation of prestressed cable diagram (1)锚索加固的最优锚固倾角根据有关规范及经验,锚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下倾为宜,角度主要由施工条件确定,一般多采用15°~30°,也可根据理论公式计算后综合确定最优倾角。
根据公式计算锚索最优倾角:θ=(45°+φ/2)-a经计算锚索倾角31°,根据施工条件及类比其他工程经验,综合确定最优锚固倾角20°,方向向下。
(2)单孔锚索设计锚固力根据公式计算锚索设计锚固力:T= K S(Wsinα+Vcosα)-(Wcosα-Vsinα-U)tanφ-CLSinβtanφ+ K S cosβ计算结果T=528.82KN,考虑到乱石窖变形体目前已产生变形,锁定锚固力按设计锚固力的70%计算,则在单位宽度内单根锚索所需锚固力为755.46KN。
锚索纵横布置间距4m,分2排布设,单孔锚索所需锚固力为755.46KN *4/2=1510.92KN。
(3)单孔锚索钢绞线根数n的确定根据公式确定: n=Fs1*T/Pu计算得知n=9.92,根据锚具型号,选取OVM15—12锚具,设计单孔锚索钢绞线根数为12根。
(4)单孔锚索锚固段的确定在设计时自由段伸入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的长度取2m。
假定锚固段的锚索为等直径,按以下两种破坏情况计算内锚段长度,锚固段长度取Lm1(锚索体从胶结体中拔出的锚固长度)、Lm2(胶结体与锚索体一起沿孔壁滑移的锚固长度)二者中的大值。
根据公式确定: Lm1=KT/nπdC1 Lm2=KT/πDC2计算结果: Lm1=2.24m,Lm2=5.94m。
根据计算结果,本工程取内锚段长度6.0m。
锚索根据不同工程部位设计两种类型,其中上排单根长18m,共55束,下排单根长度为16m,共55束,呈梅花型布置。
5.4抗滑桩工程设计在设桩处按极限平衡法计算剩余下滑力为744.44KN。
抗滑桩滑面以上受荷段桩体按悬臂梁计算内力,滑面以下嵌固段采用K法计算桩身内力,基岩弹性抗力系数取600MN/m3,桩底按铰支设计。
抗滑桩设计桩长13m,截面1.8 m×2.5 m,受荷段长度8m,嵌固段长度5m,最大剪力Qmax=7285.603kN,距离桩顶12.74m,最大弯矩Mmax=19932.684kN·m,距离桩顶9.05m。
根据计算的弯矩、剪力图进行配筋,桩体混凝土设计为C30级,配筋计算按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考虑,配筋成果见表2。
表2 抗滑桩配筋成果表Table 2 Sheet piles reinforcement results6结论乱石窖滑坡为一顺层岩质滑坡,通过分析滑坡的特征、破坏模式、稳定性,针对上、下两部分变形区特征采取相应的锚索阻滑、抗滑桩阻滑的防治方案,增强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可有效的防治滑坡进一步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