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必修三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 4 第2课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4abfbfbd64783e08122b7b.png)
解析 正离子定向移动方向就是电流方向,负离子定向移动的反方向也是电流方 向;有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经过同一截面时,公式 I=qt 中的 q 应是正、负离子 电荷量绝对值之和,故 I=(n1+t n2)e,电流方向由 A 指向 B,与正、负离子的 数量无关,A、B、C 错误,D 正确。
答案 D
谨防易错 电解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虽然相反,但正、负离子定向移 动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应用 I=qt 时,q 为正电荷总电荷量和负电荷总电荷 量的绝对值之和。
[试题案例] [例3] (多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过的电流为I,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中有n
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在Δt时间内,通 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
A.nvSΔt C.IΔq t
B.nvΔt D.ISΔqt
思路点拨 计算自由电子数目有以下两条思路: (1)Δ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等于Δ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 量IΔt与自由电子电荷量q的比值。 (2)Δ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等于导线vΔt长度内所含的自由电子 数。
2.电源的作用 (1)在导体A、B两端维持一定的_电__势__差___。 (2)使电路中保持__持__续____的电流。
3.常见的电源
[思考判断] (1)电源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 ) (2)必须有电源,自由电荷才能在电路中移动。( × )
[观图助学]
知识点二 恒定电流
雷鸣电闪时,强大的电流使天空发出耀眼的闪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 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这是因为有持续的电流流过小灯泡,电流是 怎么形成的呢?
[针对训练1] (多选)下列关于电流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B.电流的方向就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C.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D.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解析 人们规定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 方向相反,A错误,B、D正确;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C正确。 答案 BCD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baeedd4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4.png)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分配规律。
2.科学思维:通过电路图的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形成电路分析的物理模型。
3.科学探究: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电路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验证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提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电路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了解电路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分配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分配规律。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分配差异。
•应用电路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复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电路图、实验演示视频等)。
•实验器材(如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
•教科书、教辅资料及学生预习材料。
•实物电路模型或电路仿真软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分配规律。
•演示法:通过实物电路演示或仿真软件展示电路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电路分析中的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实验法: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电路实验,验证电路规律,培养实验技能。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家庭电路中的开关控制多个灯泡亮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灯泡是如何连接的,引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问题引导:提问“如果电路中的某个元件损坏,其他元件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教学1.串联电路:•定义与特点:讲解串联电路的定义,即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通过电路图展示串联电路的结构。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4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4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dacbd0750e2524de4187e8a.png)
【解析】(1)由题意知电流表G的满偏电压 Ug=IgRg=0.1 V 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R的分压 UR=U-Ug=2.9 V 所以分压电阻R=UIgR=02.0.091 Ω=2 900 Ω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V=Rg+R=3 000 Ω.
(2)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分流电阻R的 分流
并联电路 各支路两端电压 _______相__等___________: U 总=_U_1_=__U_2_=__…__=__U__n___ 总电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 _________倒__数__之__和__________: R1总=R11+R12+…+R1n
微思考 大型庆祝活动期间,街道两边的树上都挂满了装饰用的一串串小彩 灯,这些小彩灯的额定电压一般只有几伏,但大多数使用了220 V的照 明电源,这些小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IR=I-Ig=0.599 A 所以分流电阻R=UIRg≈0.167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A=RRg+gRR≈0.167 Ω.
变式2 一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其刻度盘如图所示,若此电流表 的两端并联一个电阻,其阻值等于该电流表内阻的一半,使其成为一个 新的电流表,则图示的刻度盘上的一个小格表示多少A?
(1)求a、d之间的总电阻; (2)如果把42 V的电压加在a、d两端,则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由题图可知Rcd=RR3+3RR4 4=66× +33 Ω=2 Ω 故Rad=R1+R2+Rcd=8 Ω+4 Ω+2 Ω=14 Ω. (2)由欧姆定律知I=RUad=4124 A=3 A 即为通过R1、R2的电流. 设通过R3、R4的电流分别为I3、I4 则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得I3R3=I4R4 又I3+I4=3 A,解得I3=1 A,I4=2 A.
必修三: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2节《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必修三: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2节《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be4e0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e.png)
必修三: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2节《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课标分析《导体的电阻》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的第2节。
《电路及其应用》这一章总共 5节内容,主要包括描述部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研究、解决问题所涉及的主要方法。
通过分析《导体的电阻》一节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以及对其课标进行解读,可以知道这一节课的重点为电阻的定义及电阻的决定因素。
难点为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过程。
本节课内容在必考和选考中都有要求,是属于核心知识。
电阻的知识是电学的一个基本内容,凡是涉及到电路的,都绕不开电阻。
在后续碰到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交变电流等,也都要以电阻为前续知识。
由此可见,本节课的内容是属于主干知识。
2.内容分析本节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两个重要概念、一个重要规律和一个学生分组实验。
首先通过导体A、B的U-I图像给出,对于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之比是相同的,不同导体一般是不同的,说明U/I表示导体的导电性质,于是用它定义导体的电阻,其次,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电阻和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的定量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给出反映导体材料对电流阻碍因素的电阻率概念。
分析教材内容可知,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即电阻定律)是本章的基本规律之一,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即电阻定律)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教科书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增加了演示实验,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活动任务1:问题情境引入,激发问题意识问题情境:随着生产的发展,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某个工厂的火灾新闻,其中很多的火灾现象都来源于电器内部。
教师将一张葫芦状的锡纸与滑动变阻器一起串联接入7V的交流电路上,闭合电路,完成实验,发现火苗从最细的中间烧起来。
2、为什么是最细的位置烧起来?导体的电阻与何因素有关?的可能因素,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电源和电流》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电源和电流》](https://img.taocdn.com/s3/m/226fac4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5.png)
听课记录: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电源和电流》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电源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电流的形成条件和方向规定。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源内部和外部的电荷移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电源对电路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到电源在电路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电流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物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手电筒或电池组进入教室,打开手电筒,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产生,然后提出问题:“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光?是谁提供了电能?”•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手电筒发光现象,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猜测是电池提供了电能。
•过程点评:通过实物展示和直接提问,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引入电源和电流的概念做了良好铺垫。
三、教学过程3.1 电源的概念与作用•教师行为:教师讲解电源的概念,即能够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并介绍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即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理解电源的概念和作用。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清晰,学生易于理解,为后续学习电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 电流的形成与方向•教师行为:教师结合动画或实验演示,讲解电流的形成过程,即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定向移动,并介绍电流的方向规定,即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学生活动:观察动画或实验演示,思考电流的形成过程,理解电流的方向规定。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演示和讲解,学生深刻理解了电流的形成和方向,为后续学习电路知识打下了基础。
3.3 电源内部与外部的电流•教师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电源内部和外部的电流情况,解释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使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形成电流,而外部则是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正极经电路流回负极形成闭合回路。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讨论,结合已学知识分析电源内部和外部的电流情况,尝试构建电流流动的完整图景。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d4d8ac5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4.png)
解析:(1)当S1和S2均断开时,改装成了电压表,量程U=Ig(Rg+R1) =1 V。
(2)当S1和S2均闭合时,改装成了电流表其量程 I=IgRR2+2 Rg=1 A。
核心素养提升
一、伏安法测电阻
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欧姆定律给了我们测量电阻的一种方法,由R=
U I
可知,用电压表
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就可求出待测电
解析:当开关合到a、b上时,电路转换成图甲所示的电路,此时小
电阻R1与电流表G并联,R1起分流作用,可作为大量程电流表使用。根
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有:(I-Ig)R1=IgRg。电流表量程为
I=IgRRg+1 R1=0.000
1×1 000+0.1 0.1
A≈1 A。
当开关合到c、d上时,电路变成图乙所示的电路,此时大电阻R2与 电流表G串联,R2起分压作用,所以电流表G已改装成电压表,根据串 联电路的特点,电压表量程为:
,试问这两种情况下表头G两端的电压
和通过的电流是否相等? 提示:因为是相同的电流表改装的
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偏角相同,说明
通过的电流I相同,所以表头G两端的 电压(U=IRg)也相同。
要点提炼
1.电表的改装 小量程的表头G改装成电 压表 V
小量程的表头G改装成电 流表A
内部电路
R的作用
分压
分流
扩大量 程计算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目标体系构建 课前预习反馈 课内互动探究 核心素养提升 课堂达标检测
目标体系构建
【学习目标】
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2.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相关计算。 3.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的概念。 4.理解利用电流表(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4abfbfbd64783e08122b7b.png)
[试题案例]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B.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C.电流有方向,它是一个矢量 D.任何物体,只要其两端电势差不为零,就有电流存在
解析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才形成电流,仅有电荷移动但不是定向移动则不行, 故选项A错误;形成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保持有电压,且必须是导体而非任何 物体,故选项D错误;电流有方向,但它是标量,故选项C错误。 答案 B
1.恒定电场 (1)定义:由__稳__定__分__布____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 (2)形成: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 (3)特点:导线内的电场线与导线__平__行____,电荷的分布是___稳__定___的,导线内 的电场是沿导线切线方向的恒定电场。
2.电流 (1)概念:电荷的__定__向__移__动____形成电流。 (2)物理意义:表示__电__流__强__弱__程__度____的物理量。 (3)符号及单位:电流用符号 I 表示,单位是安培,符号为 A。常用单位还有 __毫__安____(mA)和__微__安____(μA),1 A=___1_0_3___ mA=___1_0_6___μA。 (4)表达式:I=qt (q 是在时间 t 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上的电荷量)。 (5)方向:规定_正__电__荷___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例2] 如图所示,电解池内有一价的电解液,t时间内通过溶液内面 积为S的截面的正离子数是n1,负离子数是n2,设元电荷为e,以 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 n1=n2 时电流强度为零 B.当 n1>n2 时,电流方向从 A→B,电流强度为 I=(n1-t n2)e C.当 n1<n2 时,电流方向从 B→A,电流强度为 I=(n2-t n1)e D.溶液内电流方向从 A→B,电流强度为 I=(n1+t n2)e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761efdf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9.png)
听课记录: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特点和工作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电路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模型(如手电筒电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电路中的元件是如何连接的?如果改变连接方式,电路的工作效果会怎样?”•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电路模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及其对电路工作的影响。
•过程点评:通过实物展示和启发式提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过程3.1 串联电路•教师行为:首先介绍串联电路的定义,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串联电路的图示,强调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路径唯一性。
接着,通过演示实验(如串联小灯泡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理解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察图示和实验现象,记录关键信息,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生动,实验演示直观,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串联电路的特性和规律。
3.2 并联电路•教师行为:在串联电路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并联电路的教学。
介绍并联电路的定义,展示并联电路的图示,强调电流在并联电路中的分流特性。
通过另一组演示实验(如并联小灯泡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理解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
•学生活动:继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观察图示和实验现象,与串联电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过程点评:通过对比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和联系,加深了对电路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第11章 第2节 导体的电阻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件
![第11章 第2节 导体的电阻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2711f12f60ddccdb38a04c.png)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物理(必修 · 第三册 RJ)
探究 三
电阻和电阻率的区别和联系
情境导入
情景:2019年5月23日国之重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 在青岛下线。磁悬浮列车是利用高温超导技术制成的。高温超导体通常 是指在液氮温度(77 K)以上超导的材料。目前,科学家们已在250 K(-23 ℃)温度下实现了氢化镧的超导性。这项成果使我们真正意义上接近了室 温超导。
中的电阻
返回导航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两个公式 区别联系
R=UI
物理(必修 · 第三册 RJ)
R=ρSl
区别 联系
提供了一种测 R 的方法: 提供了一种测导体的 ρ 的方法: 只要测出 U、I 就可求出 R 只要测出 R、l、S 就可求出 ρ
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 度均匀的电解液、等离子体
返回导航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物理(必修 · 第三册 RJ)
典例剖析
典例 1 对于电阻与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由 I=UR知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 反比 B.由 U=IR 知对一定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两端的电压也 越大
C.由 R=UI 知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 反比
返回导航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物理(必修 · 第三册 RJ)
课内互动探究
返回导航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探究 一
导体的电阻与欧姆定律
物理(必修 · 第三册 RJ)
情境导入
如右图所示的图像为金属导体A、B的UI图像,思 考:
(1)对导体A(或导体B)来说,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 有什么关系?U与I的比值怎样?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5e49cc8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a.png)
题图(b)中,两电流表A1、A2串联,通过两电流表的电流相同,故两电流表A1、
A2的示数相同;如图乙所示,因两电流表A1、A2的内阻不同,分得的电压也
不同,则两小量程电流表(表头)G两端的电压也不同,通过G的电流也不同,
故指针偏角不同,C、D错误。
对点演练3
电阻的阻值。
解析 小量程电流表的满偏电流 Ig<I,要将其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应给其
并联一个适当的分流电阻,改装的电路如图乙所示,由并联电压相等得
IgRg=(I-Ig)Rx'
解得 Rx'=
g
-g
Rg=0.17 Ω。
答案 见解析
探究点三
改装电表的读数及指针偏角问题分析
知识归纳
1.比较电表指针偏角大小的方法
答案 2 A
1.5 A
6.5 A
探究点二
电表的改装与校对
导学探究
实验室有一表头G,满偏电流3 mA,内阻100 Ω。
(1)用它能直接测量3 A的电流吗?
要点提示 不能
(2)要改装成一个大量程的电流表,是串联一个电阻,还是并联一个电阻?
要点提示 并联
知识归纳
1.电表的改装
比较项目 改装成大量程为0~U的电压表 改装成大量程为0~I的电流表
表依据改装后量程的大小分别等效为不同阻值的导体,再由电路结构分析
各电表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的关系。
应用体验
【例3】 用两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G,分别改装成了两个量程不同的大
量程的电流表A1、A2,若将A1、A2分别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接入电路,
如图所示,则合上开关S后,下列有关电流表的示数和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三册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三册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fdb6b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4.png)
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
的一半0.
01A.
二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
为(
x+K ×精确度)
mm.
2.螺旋测微器
(
S 为固定刻度,
H 为可
1)构造:如图甲,
动刻度.
(
2)原理:可动刻度 H 上的刻度为 50 等
份,则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
01 mm.
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叫满偏电流,用Ig
表示,此 时 两 端 的 电 压 叫 满 偏 电 压,用 Ug
表示.
2.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
小量程电流表 G 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
中受到磁力矩作用发生偏转的原理制成的,
且指针偏角θ 与电流I 成正比,即θ=k
I,故
表的刻度是均匀的,且能改装为电压表和大
量程电流表.
IU 图线:以电流为纵轴、电压为横轴
1)
所画出的导体上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曲线称
为IU 图线,如图所示.
I
(
2)比较电阻的大小:图线的斜率k=
U
1
= ,图中 R1>R2.
R
(
3)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的电
学元件,适用欧姆定律.
(
4)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的
电学元件,不适用欧姆定律.
四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0
,
不足半毫米,
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
mm
15.
0,最后的读数为:
2.
0 mm+15.
0×0.
01
mm=2.
150 mm.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ce89b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1.png)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4.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5.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二、过程与方法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
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教学难点】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教师:什么是电路的串联?学生回答:把几个导体元件依次首尾相连的方式。
教师:什么是电路的并联?学生回答: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一)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1.串联电路I0=I1=I2=I3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同。
2.并联电路I0=I1+I2+I3+⋯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二)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1.串联电路U=U1+U2+U3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U=U1=U2=U3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1.串联电路根据U=U1+U2+U3,I0=I1=I2=I3,得:U I =U1I+U2I+U3I则:R=R1+R2+R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根据U=U1=U2=U3,I0=I1+I2+I3,得:I U =I1U+I2U+I3U则:③若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则总电阻也随之增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bfad822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6.png)
[答案] 图见解析
[解析] 因为滑动变阻器是分压式接法,故实物图如图所示。
(4)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多选)。
BD
①闭合开关。
④调节电阻箱,使得改装表的示数与标准表的示数相同。
⑤①②④③
0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相等
之和
相等
之和
倒数之和
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
1.小量程电流表 (表头)的三个参量
2.电表改装原理
(1)电压表改装:将表头______一个较____电阻,如图所示:
串联
大
(2)电流表改装:将表头______一个较点·能力素养全提升
要点一 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及其应用
1.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比较
2.关于电压和电流的分配关系 (1)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电阻串联起分压作用)。 (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电阻并联起分流作用)
温馨警示越串越大,比大的还大;越并越小,比小的还小;串联可分压,并联可分流。
等势点 排列法
标出节点字母,判断出各结点电势的高低(电路无电压时可先假设在总电路 两端加上电压),将各节点按电势高低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然后加 工整理即可。 _
续表
C
要点二 电表的改装
1.比较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
续表
续表
D
要点三 电表的校对
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对改装成的电表进行校对,校对时注意搞清楚改装后电表刻度盘每 一小格表示多大的数值。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二课时)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二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58776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f.png)
电压表改装
思考:若要将电流计G改装成一个量程为Ug的n倍的电压
表V,需要串联电阻的阻值R为多少?
R (n 1)Rg
项目 电路结构 R的作用
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及其特点
小量程电流表G 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
小量程电流表G 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A
分压
分流
电表改装问题的几点提醒
表头电流 电流表的测量值
指针满偏
1mA
指针半偏 某一位置
I
0.5mA
Ix IR R Ix R
g
U
0.6A 0.3A
A
600Ix
I U I x Rg
RA
RA
电流表改装
思考:若要将电流计G改装成一个量程为Ig的n倍的电
流表A,需要并联的电阻R的阻值为多少?
电流表改装
思考:若要将电流计G改装成一个量程为Ig的n倍的电
思考:串联分压的电阻为多少?
电压表改装
2. 若已知表头的Ig=1mA、Rg=30Ω,若要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思 考:表头应串联、还是并联电阻,对应接入的电阻值为多少?改装后的电 压表内阻为多少?
思考:串联分压的电阻为多少?
R UR
U
Ug
U
I g Rg
2.97103
IR
Ig
Ig
思考: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RV是多大?
思考:电流表G的能直接作为电流表测0.6A电流?如 果不能,怎么办?
并联一个电阻,分担一部分电流 (并联分流)
思考:当被测电压是0.6A时,指针应该指在哪里? 通过表头电流多少?其余的电流到哪去啦?
满偏,Ig,通过并联的电阻。
电流表改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1∶3 D.它们的示数之比、指针偏转角度之比均为1∶3
1234
解析 由于两个电压表是用相同的电流表改装的,当两个电压表串联使 用时,通过两表的电流是相同的,所以表头指针偏转的角度是相同的; 刻度盘上的示数表示的是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与量程成正比,故选项B正 确,A、C、D错误.
例2 图3为实验室常用的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原理图.当使
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3 V;当使用O、B两接线
柱时,量程为0~15 V,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g=500 Ω,
满偏电流Ig=100 μA.求分压电阻R1和R2的阻值.
图3
答案 2.95×104 Ω 1.2×105 Ω
解析 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3 V,即当UOA=3 V时,流过表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图2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电压表中串联的电阻的作用是分去一部分电流.( × ) (2)电流表中并联的电阻的作用是分去一部分电压.( × )
(3)将电阻串联在电流表上改装成电压表后,增大了原电流表的满偏电压.
( ×)
(4)将电阻并联在电流表两端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后,电压和电流表两端 的电压相等.( √ )
随堂演练 逐点落实
03
1.(电压表的改装)(2018·聊城市期末)一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2 mA,内阻Rg =500 Ω,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串联一个1 500 Ω的电阻
√B.需串联一个1 000 Ω的电阻
C.需并联一个1 000 Ω的电阻 D.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为1 000 Ω
头的电流为Ig,这时在表的内部只有R1与表头串联,R2不起作用,所以R1=
UOA Ig
-Rg,代入数据得R1=2.95×104
Ω;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
0~15 V,即当UOB=15 V时,流过表头的电流为Ig,这时在电表的内部R1、
R2与表头串联,所以R2=
UOB Ig
-Rg-R1,代入数据得R2=1.2×105 Ω.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测小电阻
2.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方法 (1)直接比较法:当Rx≫RA时,采用内接法,当Rx≪RV时,采用外接法,可记 忆为“大内小外”. (2)公式计算法 当RRVx<RRAx即当 Rx> RARV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当RRVx>RRAx即当 Rx< RARV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第十一章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目标
1.掌握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和大量程电流表的原理. 2.会分析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的误差情况,会正确选择电路.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随堂演练 逐点落实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01
一 小量程电流表G的三个参量
三 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1.两种接法的比较
内接法
电路
电压表示数: UV=UR+UA>UR 误差分析 电流表示数:IA=IR
R 测=UIAV>UIRR=R 真
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UV=UR 电流表示数: IA=IR+IV>IR
R 测=UIAV<UIRR=R 真
误差来源 适用情况
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测大电阻
例3 (多选)(2018·田家炳中学高二上期中)如图4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
当分别使用a和b、a和c接线柱时,此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其中一个量程为0~
1 A,另一个量程为0~0.1 A,表头内阻Rg=200 Ω,满偏电流Ig=2 mA,则
√A.当使用a、b时量程为0~1 A
B.当使用a、c时量程为0~1 A
当 Rx= RARV时,两种接法效果相同.
(3)试触法: 如图5,把电压表的可动接线端分别试接b、c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 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内 接法,若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 所以应选外接法.
图5
例4 (2018·宿州市高二期末)用电流表(内阻约4 Ω)和电压表(内阻约3 kΩ)测量
改装电压表需要串联大电阻来分压,根据串联电路规律:Ig(Rg+R)=3 V, 代入数据可得:R=5.92×104 Ω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02
一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
导学探究 (1)小量程电流表有哪三个参量?三个参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 三个参量: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Ug=IgRg. (2)对于小量程电流表,其额定电压比较小,如何将该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 电压表? 答案 需将表头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分压电阻,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 (3)对于小量程电流表,其额定电流比较小,如何将该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 电流表? 答案 需将表头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分流电阻,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解析 由题意知电流表G的满偏电压 Ug=IgRg=0.03 V 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R的分压UR=U-Ug =2.97 V 所以分压电阻 R=UIgR=02..09073 Ω=990 Ω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V=Rg+R=1 000 Ω.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 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答案 0.05 Ω 0.05 Ω
电阻R的阻值.某次按照如图6所示电路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数是5 mA,
电压表的示数是2.5 V.正确的说法是
A.电阻R的值为500 Ω
B.电阻R的值略大于500 Ω
√C.电阻R的值略小于500 Ω
图6
D.如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解析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UI -RA=5×21.50-3 Ω-RA=500 Ω-RA,
IgRg的电压表
√C.如果并联一个阻值为
1 n-1
Rg的定值电阻,就可以改装为最大电流是nIg的电
流表
D.在电流表两端并联一个小电阻将电流表改装成一个较大量程的电流表,通
过原电流表的最大电流将增大
解析 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以当电压表用,电压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出,
Ug=IgRg,故A正确;
电流表串联一个阻值为nRg的定值电阻后,该定值电阻的最大分压为U′=
即电阻R的值略小于500 Ω,故C对,A、B错; 由R≫RA可知采用电流表内接的方法测量比较精确,故D错.
针对训练2 (2018·清华附中期中)某同学用如图7甲所示电路测量电阻Rx,Rx 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偏__小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若被测电阻Rx的阻值约 为1 Ω,应采用图__甲___(选填“甲”或“乙”)所示电路,误差会比较小.
解析 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分流电阻R的分流IR =I-Ig=0.597 A 所以分流电阻 R=UIRg≈0.05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 RA=RRg+gRR≈0.05 Ω.
针对训练1 (多选)某电流表的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Ig,那么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A.该电流表也可以并联在电路中测电压,只是量程较小,Ug=IgRg √B.如果串联一个阻值为nRg的定值电阻,就可以改装为一个最大电压是(n+1)
图7
解析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时,电压表测量的电压为电阻两端的电压,考虑到 电压表的内阻,电流表测量的电流为电压表和电阻的电流之和,即测得的电 流偏大,根据欧姆定律知测得的电阻偏小.若被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 Ω,该 电阻远小于电压表内阻,属于小电阻,故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误差较小,应 采用题图甲所示电路.
Ig·nRg,总电压为(n+1)IgRg,故B正确;
给电流表并联一个阻值为
1 n-1
Rg的定值电阻后,根据并联分流原则,该电阻
能分得的最大电流为(n-1)Ig,总电流为nIg,故C正确;
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后通过原电流表的最大电流不变,只是并联上
电阻后总电流变大,故D错误.
二 双量程电压表和双量程电流表
1.电流表的内阻:表头的电阻Rg叫作电流表的内阻. 2.满偏电流:指针偏到 最大刻度 时的电流Ig叫作满偏电流. 3.满偏电压:表头通过 满偏电流 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g叫作满偏电压.
二 电表改装原理
1.电压表改装:将表头 串联 一个较 大 电阻,如图1所示:
图1 2.电流表改装:将表头 并联 一个较 小 电阻,如图2所示:
√C.电阻R1约为0.41 Ω
D.电阻R2约为0.41 Ω
图4
解析 表头改装成电流表时需并联分流电阻,且分流电阻 越小,改装后量程越大,可知使用a、b时量程为0~1 A, 使用a、c时量程为0~0.1 A,故A正确,B错误; 由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可得Ig(R2+Rg)=(I1-Ig)R1,IgRg=(I2-Ig)(R1 +R2),Ig=2 mA,I1=1 A,I2=0.1 A,解得R1≈0.41 Ω,R2≈3.67 Ω,故C正 确,D错误.
2.某同学在进行电阻测量时,需要将一满偏电流为50 μA、阻值为800 Ω的小 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则需要选择一个阻值为 _5_._9_2_×_1_0_4__Ω的电阻与这一电流表__串___(选填“串”或“并”)联.
解析 设小量程电流表的内阻为Rg,量程为Ig,需要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 电压表改装的原理图如图所示,
1234
解析 该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为通过Rx的电流的真实值,电压表的读数为Rx 两端的电压与电流表的分压之和,大于Rx两端的真实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知, Rx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对,D错.
该电路中,Rx的测量值实际上为R测=Rx+RA,故电流表的内阻越小,测量 越精确,A错,B对.
1234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