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一章
通信原理讲义
通信原理讲义第一章绪论1.1 通信系统的组成1.1.1 通信一般系统模型点对点通信模型:反映了通信系统的共性。
1.1.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消息可以分成两类ﻩﻩ离散消息:消息的状态是可数的或离散型的(如符号、文字等),也称为数字消息。
连续消息:状态连续变化的消息(如语音、图像),也称为模拟消息。
●消息与电信号之间必须建立单一的对应关系。
通常,消息被载荷在电信号的某以参量上。
ﻩﻩ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携带离散消息,该参量离散取值。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携带连续消息,参量连续取值。
●相应的通信系统分成两类ﻩ数字通信系统ﻩﻩ模拟通信系统●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在信息源中使用模-数(数-模)转换器,接受端使用数-模(模-数)转换器。
●数字通信比模拟通信更能适应对通信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1)数字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强,中继时可以消除噪声的积累;(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4) 易于加密处理;(5) 可以综合传递各种消息,增强系统功能。
●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点对点)基带信号:携带信息,但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不适宜传输的原始电信号。
已调信号:基带信号经过调之后转换成其频带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也称频带信号。
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转变为频带信号的设备。
解调器:将频带信号转变为基带信号的设备。
模拟通信强调变换的线性特性,既已调参量与基带信号成比例。
●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点对点) 强调已调参量与基带信号之间的一一对应。
数字通信需要解决的问题:(2) 编码与解码:通过差错控制编码消除噪声或干扰造成的差错; (3) 加密和解密:对基带信号进行人为“搅乱”;(4) 同步:发送和接收节拍一致,包括:位同步(码元同步)和群同步、帧同步、句同步或码组同步。
数字通信模型:同步环节的位置不固定,图中没有出现。
消息消息数字基带传输模型:● 数字通信的缺点 比模拟通信占据更宽的频带。
通信原理 (完整)精选全文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a) 失真的数字信号
(b) 恢复的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波形的失真和恢复
数字通信的主要缺点:
➢ 占用带宽大 ➢ 设备复杂 ➢ 同步要求高
宽带通信、压缩编码 VLSI、SOC、ASIC 信号处理技术
应用实例:
➢ 数字传输技术:电话、电视、计算机数据等 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 模拟传输技术:有线电话环路、无线电广 播、电视广播等。
狭义信道
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
中长波地波 短波电离层反射 超短波、微波视距传输 超短波、微波对流层散射 卫星中继
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
信 源
加 密 器
编 码 器
调 制 器
发 转 换 器
信 道
收 转 换 器
解 调 器
解解 码密 器器
信 宿
发送设备
噪 声
接收设备
广义信道
广义信道
调制信道:
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设备和媒介。 研究调制和解调时,常用调制信道。 连续信道/模拟信道。
eo(t)
e0t htei t nt e0t kt ei t nt
n(t)
n(t): 加性干扰 k(t): 乘性干扰
k t 依赖于网络的特性,k t 反映网络特性对 ei t 的作用。
干扰
加性干扰:本地噪声
始终存在
乘性干扰:非理理想信道 与信号共存
sR t sT tht nt
乘性 加性
增量调制DM
军用、 民用电话
Hale Waihona Puke 差分脉码调制DPCM电视电话、 图像编码
其 他 语 言 编 码 方 式 中低速数字电话 ADPCM、 APC、 LPC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
通信原理第一章总结
第一章 绪论
课程要点(2)
3
本节要点
信息如何度量?与何参数有关?计算公式?
离散信源的信息量:
1 I log 2 log 2 P ( x) bit P( x)
熵(统计平均信息量): n H ( x) P ( xi ) l og 2 P ( xi ) 等概时熵最大:
i 1
bit/符号
H max log 2 M
算术平均信息量存源的信息量如何求?(不要求,可自学)
4
本节要点
有效性和可靠性是通信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
模拟系统:有效性(带宽B) 可靠性(信噪比S/N) 数字系统:有效性(传输速率) 可靠性(差错率) 码元速率(传码率)RB与信息速率(传信率)Rb的关系:
Rb= RB log2M= RB H bit/s (H为等概时信源的熵)
频带利用率:
η= RB /B
误码率与误比特率(误信率)
有效性和可靠性常常是一对矛盾
5
第一章思考题和作业
什么是通信?通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通
信? 通信系统的组成以及分类? 什么是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并比较它 们的异同。 什么是信息、消息和信号?信息是如何度量的? 衡量通信系统优劣的指标有哪些? 作业:
必做:1-4,1-5,1-7 选作:1-6 , 1-9 ,1-10
6
第一章 绪论
课程要点(1)
1
本节要点
通信发展简史 通信的目的和通信系统的概念、模型 通信系统一般由发送端、接收端、信道三大部
分组成,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通信系统可以按许多形式进行分类 通信系统中的两种变换:
非电信号 电信号(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 频带信号(模拟强调变换的线性 ,数字强调变 换的一一对应。无此变换的系统为基带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第一章
任何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以任意的方式进行通信。
1.1.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主要培养全局系统的概念) 通信: 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和交换信息。
通信系统: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基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系统的模型用图1 -1 来描述。
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受信者噪声源接收端信息源:消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基带信号。
包括: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和电传机、计算机等。
前者是模拟信源,输出模拟信号;后者是数字信源,输出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放大、调制、编码等等; 信道: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包括:大气(自由空间)、明线、电缆或光纤。
模拟信号:凡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或取无穷多个值的,且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
数字信号:凡信号参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并且常常不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
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1.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图1-4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信息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受信者噪声源课程重点调制器:原始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从信号与系统的角度:调制器=频带搬移。
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频带信号。
已调信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携带有完整的基带信息二: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三:信号的频谱具有带通形式且中心频率远离零频,因而已调信号又称频带信号。
信道编译码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人为干扰等,将会引起差错。
为了减少差错,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码”。
接收端的信道译码器按一定规则进行解码,从解码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实现可靠通信。
作用: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
数字调制与解调 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
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绝对相移键控PSK、相对(差分)相移键控DPSK。
通信原理第1章
1.5.1 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码元传输速率通常又可称为码元速率、数 码率、传码率、码率、信号速率或波形速率。
码元速率:指单位时间(每秒钟)内传输码
元的数目,用符号RB来表示。
➢码元速率:RB - 波特(B) 码元速率RB与信号的进制数无关,只与 码元宽度Tb有关:
RB
1 Tb
通常在给出系统码元速率时,有必要说 明码元的进制,多进制(N)码元速率RBN与二 进制码元速率RB2之间,在保证系统信息速率 不变的情况下,相互可转换,转换关系式为 :
象等 6. 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固定与移动 7.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TDM、FDM、CDM
1.3.2 通信方式
1.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
A
信道
B
(a)
A
信道
B
(b)
A
信道
B
(c)
(a) 单工方式; (b) 半双工方式; (c) 全双工方式
2. 按数字信号排序分
101
发 送 设 备
接 收 设 备
解: 信源输出的信息序列中,A出现23次,B出现14次, C出现13次,D出现7次,共有57个。
该信息源总的信息量为 :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速度~质量) 模拟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 可靠性指标:均方误差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传输速率 可靠性指标:差错率
一种前所未有、方便快捷的通信手段。
(10)因特网。因特网的出现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到 来,地球变成“地球村”。
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
1)融合趋势:PSTN、CATV、计算机网络三网业务 融合;语音和数据融合;电域与光域融合;移动与 WLAN融合
通信原理第一章
• 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连续取值
– 基带信号(一般指未调制过的信号)瞬时值状态数无限,如正弦信号、 语音信号、图像信号等。 – 已调信号(载波一般为正弦信号)的参数A.F.P状态数无限。
正弦:
AM:
FM:
PM:
• 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离散取值
– 基带信号的瞬时值状态数有限。 如计算机.电报机等输出的信号。 – 已调信号的参数A.F.P状态数有限。 • *注: 也可称ASK 、FSK 、PSK等数字已调信号为连续信号,因为 他们的瞬时值在某一范围内连续取值。
Æð
Ö¹ Ò»¸ ö×Ö· û Ò»¸ ö×Ö· û
Ö¹
(a)
Òì½´ ² «Êä
SYN×Ö · û
SYN×Ö · û
SOH×Ö · û
ÐÅÏ ¢×Ö· û
EOT×Ö · û
ʱÖÓÐź Å
(b)
Í ½´ ¬² «Êä
单工数据传输:两站之间只能沿指定方向传输数据,反向传联 络信号
正向数据信道
Dn2
对信号进行时域分割(TDM),也可进行频域分割(FDM)。
若无帧同步码,则无法对各路信号进行正确分接。
...
mn(t)
• 2、 需要研究的问题
– – – – – – – 数字基带信号的特性(A/D变换); 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 已调信号的特性; 数字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信道编码、译码(差错控制); 加密; 同步。
最小频移键控MSK等 脉幅调制PAM 数字微波、空间通信 中间调制方式、遥测 中间调制方式 遥测、光纤传输 市话中继线、卫星、空间通信 军用、民用数字电话 电视电话、图象编码 语音、图象压缩编码
通信原理ppt 第1章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 号 电信号→连续消息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
已调信号→基带信号
两对重要变换: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号”,相应器件是信源和信宿。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相应器件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一是进行模/数(A/D)转换;二是去除 冗余信息,提高传输的有效性。解码(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进行差错控制,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详见第8章) 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的本质及原理相似,都是把基带信号加载到高频 载波上。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详见第7章) 综上所述,在完成通信的过程中,将涉及以下主要通信技术: “编码、解码、调制、解调” 本书的重点就是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性能和应用。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见分类如下。 用导线(如各种电缆) 以基带信号(未经 作为传输媒质。如有 信道中传输的 按信道信号特征分类 按传输媒质分类 按传输方式分类 按通信业务分类 线电视系统等。 调制的信号)作为 是模拟信号。 传输信号的系统。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基带传输 带通传输
表1-1 模拟信号
信号类型与特征 数字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 例如:电报机、计算机输出的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 例如:电话机送出的语音信号,摄像机 输出的图像信号等
图1-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示例
消息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通常由传感器来实现。例如:
话筒(声音传感器)把声音转变成音频信号; 摄像机把图像转变成视频信号;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把温度转变成电信号。
通信原理 第一章
18
1.5.2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传输速率和差错率
数字信号的描述:二进制:0、1 N 进制:0、1、2 … N-1
两个状态 N个状态
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例:N = 4 表示4 进制的每个状态可用2 位二进制状态描述; 若为小数,则取大于此值的第一个整数。
定义:传送两个等概的二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 1 bit 2) 对M进制,等概率出现的离散消息
0,1,2 ,┅ , M-1 消息 p( x1 )=p (x2 )=┅ =1/M
从波形上看,M进制有M种波性,每一种波形等概率出现 所以M 是波形数,p (xi ) =P 是每一波形出现的概率
15
2、非等概率 设消息由 n 个相互独立的符号组成,称为符号集
3、电信网:多用户通信系统互联的通信体系。 (多点中的任意两点间的双向传输)
4、通信网:包括电信网, CATV网,计算机网,移动通信网, 广播电视网等。
5、网的结构:环型,星型,总线型,复合型,网型
6、网的组成: 以电话网为例
框图
4
问题
1、什么形式的电信号适合系统传输? 2、何种性能的系统能完成信号的传输?
12
1.3.2 通信方式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单工:单方向传输(一点发、一点收)。例如遥控 半双工:通信双方(两点)均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收发。
例如无线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双方(两点)能同时收发信号。例如电话 数字通信 串序传输:将数字信号按时间顺序一个接一个的传输,
它占用一条通路。适合远距离。 并序传输:将数字信号码元序列分割成多路同时传输,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2. 串行传输采用的是单一信道,数字码元按顺序逐个传送, 远程通信均采用这种方式。串行传输如图1.3.7(a)所示。在这 种通信方式中, 收、发双方必须保持位同步和字同步,否则 就不能在接收端正确恢复原始信息。这种传输方式是实际通 信系统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其造价低但传输速度慢。 长
由于消息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类型以及不同的传输方法, 因此产生了种类繁多的通信系统。
为了分析消息传输的实质,可以把各类通信系统共性及 基本组成概括为一个一般模型。不管何种通信系统,信息总 是由发送端通过信道传递到接收端的。因此,通信系统的一 般模型如图1.2.3
图1.2.3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源的作用是产生(形成)消息。消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语音、图像、数据、文字、符号等等。信源可以是有 次序的符号序列,也可以是连续变换的时间函数,前者我们 称为数字信号,后者称为模拟信号。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 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相应地,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
4. 根据信号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将通信系统分成两大类。信 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 信号通过自由空间传输的通信系统称为无线通信系统, GSM通信系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无
5. 根据传输多路信号的信道复用方式可将通信系统分为频 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和波分复 用(WDM) 通信系统。传统的模拟通信系统中大都采用频分 复用方式,数字通信系统中采用时分复用方式,空间扩频、 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中采用码分复用方式,而光纤通信系统
如图1.3.1(b)所示,它是对图1.3.1(a)的模拟信号每隔时间 T抽样一次所得到的信号。虽然其波形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但其幅度取值是连续的,所以仍是模拟信号,称之为脉冲幅 度调制(PAM,简称脉幅调制)信号。数字信号指幅度的取值 是离散的,幅值表示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如图1.3.1(c) 所示。二进制码就是一种数字信号。二进制码受噪声的影响
通信原理_第一章 信号绪论
§1.1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信号
7 单位阶跃信号 单位阶跃信号一般用符号u(t)表示,即
0t 0 u (t ) t 0
在跳跃点t=0处,函数未定义,或在t=0 处规定其函数值u(0)=1/2,其波形如图1-11
u(t)
1 t 0
图 1-11
(2) (0) 0 1 2 3 4 t
图 1-2
§1.1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信号
其给出函数值的离散时间间隔可以是均 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一般情况都是采用均匀间隔的,这对自 变量t可简化为整数序号来表示,可写作为 x(n),即仅当n为整数时x(n)才有意义。 离散时间信号也可认为是一组序列的组 合或集合,表示为{x(n)}
1 当t=2 时,f ( ) Ee 4 0.78E 2
表明函数中参数τ是f(t)由最大值E降为 0.78E时所占据的时间宽度。 钟形信号在随机信号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通常这些信号表示为典型理论抽象化的数学 模型,即实际信号按某种条件理想化的结果。 所以可以用这些理想模型进行分析,如斜变、 阶跃、冲激和冲激偶信号,其中两种最重要的 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是两种最重要的理想信号 模型。
T
如果矩形脉冲关于纵坐标对称可用符号 GT(t)表示,如图1-14
T T GT (t ) u (t ) u (t ) 2 2
§1.1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信号 容易看出,单位斜变函数的导数等于单位 阶跃函数,即
df (t ) u (t ) dx
具有延时t0的单位阶跃函数用u(t-t0)表示
0t t 0 u (t t0 ) 1t t
其波形如图1-12
§1.1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信号
通信原理
即
B
或
b
Rb B
b/(s Hz)
可靠性:常用误码率P和e 误传错信输误总 率码码表元元数 示数。
误码率
误信率,又称误比特P率b
错误比特数 传输总比特数
在二进制中有
Pb Pe
第1章 绪论
1.6 小结
通信的目的、电信发明史 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已调信号(带通信号、
x1,
x2, , xM
且有
P x1,
Px2 ,
M
, PxM
则x1 , x2, x3,…,ix1MP所(x包i ) 含 1的信息量分别为
于是,lo每g2个P(符x1号) ,所 l含og平2 P均(信x2 )息,量为, log2 P(xM )
H (x) P(x1)[ log2 P(x1)] P(x2)[ log2 P(x2)] P(xM )[log2 P(xM )]
因特网和计算机通信等。
第1章 绪论
电信发明史
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876年: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接收机问世 1936年:商业电视广播开播
……………
后面讲述中,“通信”这一术语是指“电通信”, 包括光通信,因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在电通信系统中,消息的传递是通过电信号来实 现的。
第1章 绪论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或
Rb RB log 2 M (b/s)
RB
Rb log 2 M
(B)
对于二进制数字信号:M = 2,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
量上相等。
对于多进制,例如在八进制(M = 8)中,若码元速率为
通信原理 第1章绪论
可编辑版
16
有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绝对相移键控PSK 、相对(差分)相移键控 D P S K 。对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相 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原为数字基带信号。对高斯噪声下 的信号检测,一般用相关器接收机或匹配滤波器实现。数 字调制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将在第7章中讨论。
5)
同步是保证数字通信系统有序、准确、可靠工作的不 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同步是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 保持步调一致。按照同步的功用不同,可分为载波同步、 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这些问题将集中在第 1 1 章中讨 论。
可编辑版
5
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在无线信道中,信道可
以是大气(自由空间), 在有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明 线、电缆或光纤。有线和无线信道均有多种物理媒质。媒 质的固有特性及引入的干扰与噪声直接关系到通信的质量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 需要对实际的物理媒质建立不 同的数学模型,以反映传输媒质对信号的影响。这一点将 在第3章中讨论。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 信源发出的原始电信号是基带信号,基带的含义是指 信号的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如语音信号为 3 0 0 ~ 3 4 0 0 H z ,图像信号为 0 ~ 6 M H z 。由于这种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频 谱分量, 一般不宜直接传输,这就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 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并可在接收端进行反 变换。完成这种变换和反变换作用的通常是调制器和解调 器。经过调制以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已调信号有三个 基本特征:
2)信道编码与译码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人为干 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信道编码器对传输 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7
特点:随机性的,无法预知的。
信号:反映消息的电信号。
信息:把消息中的内容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抽象出来。 信息是消息和信号中包含的某种有意义的抽象的东西。
2、信息量:是信息或消息的一种度量。信息的 大小由信息量来衡量。
不同的消息人们对它的反映是不同的,如:下雨、地震
(太阳从东方升起) 下雨:经常发生,不足为奇,信息量小; 地震:不常发生,很惊讶,信息量大。 (太阳从西方升起)
P(x):消息的概率 a :2的整数次幂 P8
信息量的单位的确定取决于底数a:
若对数以2为底时单位是“比特”(bit — binary unit的缩 写);
若以e为底时单位是“奈特”(nat—nature unit的缩写);
若以10为底时单位是“哈特”(Hart — Hartley的缩写)。
数字通信系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单元, 即同步系统。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 步调一致
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目前,无论是模拟通信还是数字通信, 在不同的通信业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数字通信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通信技 术越来越高的要求,数字通信技术已成为当 代通信技术的主流。
与模拟通信相比,它有如下优点: 1、抗干扰、抗噪声性能好 2、差错可控 3、易加密 4、数字通信设备和模拟通信设备相比,设计 和制造更容易,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5、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处理,数字信号可以 通过信源编码进行压缩,以减少冗余度,提 高信道利用率。 6、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大,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 越小;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 越大。
信息量:I information ∵ P(x)=1 必然事件 P(x)=0 不可能发生事件 I=0 I=∞
∴信息量是与事件发生的概率成反比。
1 定义: I loga loga p ( x) p( x)
1958年8月1 日我国第一台数 字电子计算机诞 生,103 机是每 秒30次运算速度 的电子管计算机
物联网技术(The Internet of thing)物联网就是“物物 相连的网” 定义: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使用LAN、GPRS、Wi-Fi、 Bluetooth等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 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信系统原理
电子工程系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信号变换与分析 第三章 随机信号分析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第五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 第六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七章 数字调制系统 第八章 同步原理
第一章 绪论
• 通信的概念与发展 • 通信系统组成与模型 • 信息及其量度 •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 互联网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 信息(声音、图像、图形、数据、文本等)的通信方式,它是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利用多媒体通 信,相隔万里的用户不仅能利用声像图文并茂地交流信息, 使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媒体信息能步调一致地作为一个完整 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而且用户对通信全过程具有完备的 交互控制能力。这就是多媒体通信的分布性、同步性和交互 性特点
门窗安全无线 传感器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数字化 2.微型化 3.标准化 4.智能化 5.全球化 6.个人化
通信的发展目标---个人通信
目标是实现:个人通信系统 (PCN)
无论任何人 (Whoever) 在任何时候 (Whenever) 在任何地方 (Wherever) 与另一个人 (Whomever) 进行任何类型 (Whatever)
广义的信道还包括一些信号转换设备, 如天线、馈线、调制、解调等。如微波 天线从广义上也属于信道。
1.2通信系统组成与模型
1、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接收设备:从接收信号中恢复出相应的原始信 号。
1.2通信系统组成与模型
1、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信宿(受信者):将复原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 应的消息。
1.2通信系统组成与模型
广播
半双工通信: 双方可以互传数据信息,但不能同 时发送。 在同一时间,一方发,另一方收。
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数据 的收发传输。
电话
②按在信道上传输的方式: 串行传输:只使用一个传输信道,数据的若干 位顺序的按位串行排列成数据流。
优点:节省信道利于远程传输。
并行传输:数据的每一位各占用一条信道, 即数据的每一位放在多条并行的信道上同时 传送。
(6)按调制方式分类: 基带传输系统 频带传输系统 (7)按通信业务类型分: 电报通信系统 电话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
图像通信系统
微波通信系统设备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1.2通信方式 ①按数据传输的方向性:
P6
单工通信: 信号传输是单向的。
两个通信终端间的信号传输只能在一 个方向传输,一方仅发,另一方仅收。
H p( i ) log2 p( i )
i 1
n
P8
如果:上式中 p(x )= p(x )=…… =p(x )=1/n 1 2 n
则:
1 1 H log2 log2 n n i 1 n
n
∴在等概出现的二进制码中,
每个码的平均信息量为1bit;
通常采用“比特”作为信息量的实用单位
例1、一个二进制信号的信息量为多少? 二进制码0、1出现的概率是等概的 (一个二进制码所代表的信息量为多少比特?) 解: P(1)=P(0)=1/2
I log
1 1 2 2
log 1bit
2 2
所以一个二进制码代表的信息量为一比特。
例2、四进制码0、1、2、3中每个码元出现的 概率相同, 即P(0)=P(1)=P(2)=P(3)=1/4
缺点: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模拟电话 4KHz,数字电话20-64KHz
对同步要求高
4、数字通信系统可进一步细分为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
统和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基带传输是将未经调制的信号直接传送,如音频市内电话。 频带传输是对各种信号调制后传输的总称。(经过调制器/解 调器的数字通信系统)
1-3信息及其量度 一、基本概念 消息:指通信系统传输的对象、
这些都与通信有关
1838 1864 1876 1896 1906 1918 1925 1936 1937 1938 1940
莫尔斯 有线电报 麦克斯韦尔 电磁辐射方程 贝尔 电话 马克尼 无线电报 真空管 调幅广播 超外差接收机 三路明线载波电话 多路通信 调频广播 脉冲编码调制PCM 电视广播 二战刺激 雷达和微波系统
8 2
如上: 一个二进制码代表的信息量为1bit;
一个四进制码代表的信息量为2bit;
一个八进制码代表的信息量为3bit。
0
二进制 0 四进制 00 八进制 000
1
1 01
2
3
4
5
6
7
10
11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3、平均信息量(非等概情况) 一个消息由多个符号组成,每个符号所含的 信息量的统计平均值称为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算数平均 统计平均
1.1通信的概念与发展
1.通信:把信息从一地向另一地传输。完成信 息的传递和交换。 现代通信主要就是指电通信。 电通信telecommunication的发起与起源: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低级有线电报出现是真正电 通信的标志。莫尔斯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线电话机。贝尔、里程碑 十九世纪末又出现了无线通信方式,无线电报。
பைடு நூலகம்特点:提高传输速率,硬件成本提高了。
1.2通信系统组成与模型
P2
1、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信源:是发出信息的源。(模拟信源和数字信 源)
信源和信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设备,因而既可以实现 人—人通信,也可以实现人—机或机—机通信。通信源发出的 信号可以是语音信号,也可以是数字、符号、图像等非语音信 号。
平均
平均信息量是由每个消息的信息量的概率加权 和得到的。
例:有A、B、C三个事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 率为P(A)、P(B)、P(C),则该信源中 每个事件的平均信息量为: H= -[P(A)log2P(A)+P(B)log2P(B)+P(C)log2P(C)]
若:一个信源是由n个独立的符号x1x2,……,xn 所构成,且每一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x1)、 p(x2)…… p(xn) 则此信源中每个符号的统计平均信息量为:
3、通信的分类 (1)按传输信道分:
P5
有线:电磁波在导线中传输。(光纤、双绞线、同轴 电缆)
无线:电磁波在空间中传输。(无线电、微波、卫星)
(2)按信号的形式不同分:
模拟通信:传输信号是连续变化的。如话音、AM、FM
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信号是离散的。如PCM、数字广 播、数字电视等
数字通信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正在取代原有的 模拟通信方式,其原因:
2、数字通信系统 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P4
变换器的作用是把信息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
信源编码与译码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数字信号 传输的有效性。信源编码器的输出就是信息 码元,此外,话音和图像压缩编码等都是在信 源编码器内完成。接收端信源译码则是信源 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的任务是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其基本做法是在信息码组中按一定的规则附加 一些监督码元,以使接收端根据相应的规则进 行检错和纠错,信道编码也称纠错编码。接收 端信道译码是其相反的过程。
1、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噪声源:是信道中的噪声及分散在通信系统其 它各处的噪声的集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