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蛋白质的质量测定方法非常重要_
凯氏定氮法测定豆粕中蛋白质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 简介 :杨
玉 ( 7一 1 5 9
) 女, , 福建人 ,质量工程师 ,研究方向 :食品 、饲料检测。E m i 1 2 2 1 @ q ㈣ 。 — a :4 14 2 3 q . l c
农产 品加工 ・ 学刊
21 0 2年第 2期
() 温 度 变 化 引入 的标 准 不 确 定度 。室 温 变 化 2
( 2 )供应商给出纯度 Pa =(0 ± . ) N _ 10 0 5%,按 0
,则 : 的范围为 ( - ) ℃,液体的体积变化明显大于滴 矩 形分布 考虑 , = 2 I 0- 3 u Pa0 :00 05: 8 (  ̄0 ) . 2 9×1 -, 2 0 定管 的体积变化 ,因此 只需考虑液体 的体积变化 , 04 V 3 水 的体积膨胀系数 为 21 0 ,假设温度变化按均 . ×1
度 ;称量 豆粕 样 品引人 的不确定 度 。
:
3 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 2
321 测 量重 复性 引入 的标 准 不确 定度 ..
丽
而
:8×0, 29 12 . -
:4 1 . 8×1 -, 0 2
uv ) ( : :
:
按 标 准 对 豆 粕样 品进 行 8次 平行 测定 ,豆 粕 样 品中蛋 白质含 量 的测 定结 果见 表 l 。
YANG Yu
(u igIstt o ulyM au n n et g u ig u a 5 3 0 hn) F qn tue f at esr ga dT sn ,F qn ,Fj n3 00 ,C ia n i Q i i i i
A t c : T e cu e p oen d tci n i a mp r n n iao fe au t g fe a tr s a d p o u t , a d a l e u t bs a t r h r d r ti ee t s n i o t ti dc tro v l ai d r w mae i n rd c s n l r s l o a n e l a s i e i by h v a u e o n et i t n te p o e s o h s a a d c e c la a y i.I h sp p r te ̄co a e t g n vt l a e a me s r fu c r n y i h r c s fp y i l n h mia n l s a a c s n ti a e , h tm f ci n t e me s r me t n e ti t r d n i e h a u e n c r n y a e ie t id,a d t e c mb n d sa d r n e ti t n h x a d d u c r i t f e p oe n u a f n o i e tn a d u c r n y a d te e p n e n e an y o r ti h a t h t
您须知道的发酵豆粕真正品质评判的测定方法说明【五】
您须知道的发酵豆粕真正品质评判的测定方法说明【五】发酵豆粕中的小肽与抗原蛋白是衡量品质优劣的两项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国内的发酵豆粕产品主要由乳酸菌通过厌氧发酵生产,而出于便捷考虑,业内通常使用酸溶蛋白法测定小肽含量,使用ELISA法测定抗原蛋白含量,但随着发酵豆粕使用普遍性提高,并且芽孢杆菌通过有氧发酵生产的发酵豆粕在国内市场上渐露锋芒,这两种测定方法是否适用,是否能作为客观反映小肽和抗原蛋白真实含量的指标,引起了关注与讨论。
1 小肽-酸溶蛋白法①不同pH 发酵(或酶解)的豆粕在酸中的溶解度不同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对蛋白质的分解,实质上就是微生物产蛋白酶的作用。
但是,不同酸碱性的蛋白酶酶解豆粕所得的小肽在酸中的溶解度不同,其中酸性蛋白酶酶解小肽高达96%可以溶于三氯乙酸,而碱性蛋白酶酶解小肽不到 50%。
因此,酸溶蛋白更适合评估酸性发酵或酶解的豆粕产品,将低估希杰速益肽这类芽孢杆菌发酵的中偏碱性产品的小肽含量(刘慧珍,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速益肽 55%CP 产品酸溶蛋白相对低(6-10%)。
②小肽应有明确的分子量定义食品国家标准《大豆肽粉GBT 22492》2008 版将小肽的定义由③酸溶蛋白只体现了速益肽小肽含量的一小部分希杰研究所实验发现,同时测定的发酵豆粕样品整体蛋白分布(红色峰)和三氯乙酸溶解后上清液的蛋白分布结果(蓝色峰)。
三氯乙酸提取的分子量5kDa 以下蛋白质部分,而红色图谱和蓝色图谱之间存在一个灰色的面积区域是三氯乙酸没有办法提取出来的样品中的肽含量的部分,即三氯乙酸并不能完全溶解出样品中的所有的肽,只能溶解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如下图)。
2 抗原蛋白-ELISA 法和SDS 法①ELISA 法测定加工豆类产品的缺陷致敏性不确定:目前已有商品化大豆抗原蛋白的检测试剂有大豆球蛋白检测试剂盒和β-伴大豆球蛋白检测试剂盒,但是另两种大豆抗原蛋白 Gly m Bd 30K 和 Gly m Bd 28K 并没有商品化试剂盒。
质检豆粕总结
质检豆粕总结引言豆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主要由大豆经过脱脂制得。
质检豆粕对于饲料行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饲料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对质检豆粕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讨论其质量要求、常见问题及质检技术等。
豆粕的质量要求质检豆粕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质量:质检豆粕应呈均匀的黄色颗粒状,无明显异色、霉变和杂质。
2.水分含量:水分是影响豆粕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质检豆粕水分含量一般不应超过12%。
3.脂肪含量:脂肪含量直接影响豆粕的营养价值。
质检豆粕脂肪含量一般应在2%-3%之间。
4.蛋白质含量:豆粕中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成分,质检豆粕蛋白质含量一般应不低于45%。
5.粉末细度:质检豆粕的粉末细度直接影响其加工和消化吸收特性,一般要求通过筛网孔径为0.5mm的筛子时,应有95%以上的豆粕通过。
豆粕质检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质检豆粕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需要及时解决:1.异味:质检豆粕出现异味可能是由于霉变或其他物质导致。
解决方法是及时检查豆粕储存条件,确保通风干燥,并及时处理受污染的豆粕。
2.霉变:豆粕容易受潮发生霉变,导致质量下降。
解决方法是加强储存管理,定期检查豆粕储存环境,保持干燥通风。
3.杂质:质检豆粕中出现杂质会影响其外观和品质。
解决方法是在装袋前进行筛选或风选,确保豆粕干净无杂质。
4.脱脂不彻底:豆粕脱脂不彻底会导致脂肪含量超标。
解决方法是优化脱脂工艺,并加强脱脂设备的维护和清洁。
5.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蛋白质含量不达标会影响豆粕的营养价值。
解决方法是在加工过程中控制温度和时间,优化工艺,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
豆粕质检技术质检豆粕需要借助一些常用的技术手段:1.水分测定:常用的水分测定方法有烘箱法、红外线干燥法等。
2.脂肪含量测定:一般采用离心测定法或巴氏提取法来测定豆粕中的脂肪含量。
3.蛋白质含量测定: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显色滴定法、红外线光谱法等。
4.粉末细度测定:一般采用筛选法来测定豆粕的粉末细度。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发酵豆粕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其发酵过程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
为了确保发酵豆粕质量符合要求,需要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下面将介绍发酵豆粕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
1.水分水分是判断发酵豆粕是否存在霉变和变质的重要指标。
水分的测定可以通过烘干法和红外干燥法进行。
烘干法是将样品在105℃下加热,然后进行重量测定,计算得到水分含量。
红外干燥法是利用红外辐射对样品进行加热,通过光学传感器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
2.粗蛋白粗蛋白是发酵豆粕中的重要营养成分。
常用的粗蛋白检测方法有凯氏消解法和红外消解法。
凯氏消解法是将样品与酸和碱进行消解,然后利用定量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通过乘以样品的氮蛋白转化系数来计算粗蛋白含量。
红外消解法则是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中的氮谱带,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粗蛋白含量。
3.粗脂肪4.粗纤维粗纤维是发酵豆粕中的非消化性纤维成分。
常用的粗纤维检测方法有酸碱消解法和中性洗涤法。
酸碱消解法是将样品先用酸和碱进行消解,然后进行过滤和洗涤,最后干燥、称重,计算得到粗纤维含量。
中性洗涤法则是将样品浸泡在中性洗涤液中,进行过滤和洗涤,最后干燥、称重,计算得到粗纤维含量。
5.灰分灰分是发酵豆粕中的矿物质成分。
灰分的测定可以通过加热、烘干和称重来进行。
将样品在高温下加热,使有机物燃烧殆尽,然后进行干燥和称重,计算得到灰分含量。
6.外观和色泽外观和色泽是发酵豆粕的质量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目测来判断。
良好的发酵豆粕应该具有均匀的颜色和无异物的外观。
综上所述,发酵豆粕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以及外观和色泽的检测。
这些检测方法能够全面评估发酵豆粕的质量,并确保其适合作为优质饲料原料使用。
豆粕蛋白溶解度和尿酶值
大豆蛋白是家禽日粮中最为重要的,也是质量最好的植物蛋白饲料,除蛋氨酸略缺乏外,其它各种氨基酸都接近理想平衡。
如同其它蛋白质饲料一样,豆粕质量受各种营养素含量的影响,如能量、蛋白质、纤维素和氨基酸等,例如普通豆粕与去皮豆粕间在以上指标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别(见表1)。
去皮豆粕由于纤维素含量低而有较高的能量水平。
但是蛋白质水平高的豆粕不一定保证低纤维和高能量水平,例如某些未去皮中国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可高达48%甚至50%,而仍然含有6%至7%的纤维素。
因此高蛋白水平豆粕的代谢能水平仍然可能因纤维素含量高而下降,尚未见到这些高蛋白质“高纤维素”豆粕的代谢能测定值。
但一般可以估计:在去皮豆粕纤维素正常含量3.5%以上时,每增加1%纤维素使每公斤猪饲料的代谢能下降32至42大卡,而每公斤禽饲料则下降将近60大卡。
另一方面,豆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加工方面问题的影响而使它的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消化率以致于能量受到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由加工不足或加热过度所引起的豆粕质量变异以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介绍目前可行的鉴定豆粕质量的方法—尿酶活性(pH变化值)与0.2%氢氧化钾蛋白溶解度,并加以评估。
一、生大豆——抗胰蛋白酶与尿酶众所周知,豆粕必须经过适度热加工以破坏大豆中所含的数种抗营养物质。
其中对畜禽影响最大者为抗胰蛋白酶(Tripsin Inhibitor),有幸的是这些抗营养因子在加热后都会遭到破坏。
适度加热是豆粕加工的关键,因为加热不足或过度都会降低豆粕的营养价值。
抗胰蛋白酶是生大豆中的一种蛋白酶抑制物,它在消化道内能使胰蛋白酶和凝乳酶失活,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并引起胰脏代偿性增大,由于胰酶富含硫氨基酸,因此,大量分泌消化酶可能加剧大豆蛋白含硫氨基酸的缺乏现象。
抗胰蛋白酶的测定方法很耗时也很昂贵,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简易而快速的测定方法。
生大豆中含不等量尿酶(Urease)。
尿酶本身无营养意义,但它与抗胰蛋白酶的含量接近,而且遇热变性失活的程度与抗胰蛋白酶相似(图1),因此可用尿酶活性作为豆粕加工适宜度的间接估测指标。
豆粕质量测定实验报告
豆粕质量测定实验报告1. 引言豆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禽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
为了保证豆粕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豆粕质量测定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定方法,对豆粕的营养成分、水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以评估豆粕的质量。
2. 实验方法2.1 样品准备我们从市场上购买了一批无名豆粕样品作为实验材料。
样品经过干燥处理,并通过筛网过滤,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质量。
2.2 营养成分测定采用酶解-比色法测定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豆粕样品,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2. 根据样品质量计算酶解试剂(如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
3. 将样品与酶解试剂混合,进行酶解反应。
4. 利用比色法测定消耗的酶解试剂,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2.3 水分含量测定采用烘箱法测定豆粕中的水分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豆粕样品,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2. 将样品放入预热的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烘干。
3. 定时取出样品,待冷却后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4. 根据质量的差异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2.4 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豆粕中的重金属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豆粕样品,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2. 将样品溶解在适量的酸中,生成可以被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的物质。
3.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量,得到豆粕中每种重金属的含量。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经过实验测定,豆粕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为XXg/100g。
与市场上标称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比对,发现实测值与标称值相近,说明豆粕的蛋白质含量较为准确。
3.2 水分含量测定结果经过实验测定,豆粕样品中的水分含量为XX%。
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分含量范围进行比对,发现实测值在合理范围内,说明豆粕的水分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3.3 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经过实验测定,豆粕样品中的铅、汞和镉含量分别为XXmg/kg、XXmg/kg和XXmg/kg。
豆粕质量的检测要点及方法
豆粕质量的检测要点及方法豆粕是大豆经过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2种。
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
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分含量,而水分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作为一种高蛋白质饲料,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通常占饲料含量的15%,在我国饲料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生产厂家一般都只重视出油率的高低,而对大豆饼粕品质影响的研究甚少,经常出现豆粕饲料利用率低、蛋白质含量低、酸败、霉变、搀假等问题。
为此,本文就豆粕质量检测方面及解决方法作以下阐述。
1 豆粕的物理性质1.1 优质大豆粕的物理性质根据国家标准,优质大豆粕应具备以下特点。
颜色:浅黄色至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
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
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无酸败、霉变、焦化等异味,无生豆腥味。
质地: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
1.2 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饲料公司在检查大豆粕的物理性质时,忽视对大豆粕原料的粒度检查。
粒度检查是大豆粕质量优劣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感官指标,同时也是质量指标。
首先,大豆粕的粒度、形状、颜色、气味等感官指标给人以质量好坏的直观感觉;其次,粒度的不均匀也就意味着品质的一致性差,通常大块豆粕中残油、残溶、尿素酶活性不能有效保证达到质量指标的要求;再则,粒度适当且均匀的豆粕可减小饲料生产中粉碎的负荷,容易与其他配料混合均匀,提高饲料的生产效果。
据李清晓报道,不同粉碎粒度豆粕的体内养分消化率差异较显著。
1.3 掺假鉴别1.3.1 掺入棉籽粕的鉴别取被检大豆粕于30~50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掺入棉籽饼可见样品中散布细短绒棉纤维,可见卷曲、半透明、有光泽、白色;混有少量深褐色或黑色的棉籽外壳碎片,壳厚且有韧性,在碎片断面有浅色和深褐色相交叠的色层。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豆粕是大豆加工的副产品,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
其质量指标和验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指标:豆粕应为黄色至褐色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物质,无异味、异色、杂质、霉变等现象。
外观应干燥,不结块。
2.蛋白质含量: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5%。
3.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评估豆粕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豆粕的水分含量通常应在12%以下。
4.粗纤维含量:粗纤维含量是指豆粕中未被消化的膳食纤维含量,也是评估豆粕质量的重要参考参数。
通常应保持在6-12%之间。
5.脂肪含量:豆粕中的脂肪含量通常是指剩余的脂肪含量,其含量要求较低。
通常应保持在2-3%之间。
6.灰分含量:豆粕中的灰分含量是指无机物质的含量,包括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一般要求从4%到8%之间。
7.色泽指标:豆粕的色泽是评估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应为黄色至褐色。
颜色过浅或过深都可能意味着质量存在问题。
8.异物检查:豆粕中不应含有明显的异物,如杂质、大颗粒、金属等。
通过目视或利用专用设备进行异物检查。
9.无害物质指标:豆粕中不能含有对动物有害的物质,如霉变菌毒素、重金属等。
需通过实验检测,确保无害物质含量在合理范围内。
10.酸价指标:酸价是评估豆粕油脂酸度的指标,其数值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验收豆粕时,通常需要对上述指标进行检验,并与国家标准或用户要求进行比较。
只有符合相关标准或要求,质量指标良好的豆粕才能合格验收。
为了确保豆粕质量,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检测报告。
总而言之,豆粕的质量指标和验收指标十分重要,对于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与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生产厂商和使用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确保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一、评定指标1、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Trypsin Inhibitor Activity TIA大豆粕在0。
01mol/LnaOH浸泡1h过滤,滤液用PBPA水解.测胰蛋白酶活性TIU.1、2:尿酶活性(Urease Activity UA)国际标准法(ISO)、PH增值法(ΔPH法)、扩散法、酚红法。
CHINA规定ΔPH《0。
4 在0.02-0.2之间是优质豆粕.UA与TAI几乎同步失活.在加热过度以前,TIA以全部失活.1、3:蛋白质溶解度:(Protein Solubility)美国乔治大学:Dale & Araba (1987)以检测豆粕是否加热过度.一定量的豆粕与0.2%NaOH溶液混合离心过滤,滤液凯氏测氮.PS<70%,则加热过度,70-80%为适宜,测时其灵敏度不够,粒度影响,当粒度在60-80目时方稳定.1、4:有效赖氨酸:赖与精氨酸属热敏性AA,高温时Lys与还原糖发生Maillard反应.测定法有:A染料结合法(DBL):二硝基氟苯(FDNB),三硝基磺酸(TNBS),酸性橙-12,茚三酮发生特异性呈色反应.B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5:蛋白质的水溶解度和氮的水溶解度:蛋的质的水溶解度(PDI)与氮的水溶解度(NSI),二者只是与水混合后的搅拌强度不一样。
PDI是85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NDI是120r/min搅拌30min。
PDI测定豆粕的加热程度比UA和PS(NaOH)灵敏,NSI在7-27.8%是可以接受。
NSI低于10%则为加热过度。
Balloun & Hgymard(1959):加热时间延长,NSI降低,加热过度,则大大降低,鸡的增重与饲料报酬降低。
1、6考马氏亮蓝法:Kratzer(1989): 考马氏亮蓝对蛋白质考马氏亮蓝考马氏亮蓝显色对AA不显色并与PS相关度好但考法测的实际值大大低于凯氏法测的蛋白质溶解度。
发酵豆粕品质检测方法适用性
发酵豆粕品质检测方法适用性发酵豆粕是一种用微生物菌种发酵过的豆粕产物。
由于发酵过程中豆粕中的蛋白质、纤维等成分有所改变,以及微生物的介入,因此其品质特征也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评估和控制发酵豆粕的品质,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方法。
1.水分检测:水分是豆粕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的因素之一、常用的水分检测方法有称重法、烘箱法、红外干燥法等,其中红外干燥法由于其快速、准确、无需前处理等优点,适用于发酵豆粕的水分检测。
2. 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豆粕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发酵豆粕的重要品质指标。
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有Kjeldahl法、紫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等。
其中,Kjeldahl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蛋白质的检测。
3.纤维检测:纤维是发酵豆粕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对其品质和使用效果有一定影响。
常用的纤维检测方法有酸性洗涤法、中和洗涤法、NDF 含量测定法等。
其中,酸性洗涤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准确的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纤维的检测。
5.氨基酸检测:氨基酸是豆粕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对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氨基酸的检测。
6.微生物检测:豆粕发酵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有菌落计数法、PCR法、气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微生物的检测。
通过上述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对发酵豆粕的水分、蛋白质、纤维、脂肪、氨基酸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判断其品质特征和适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和使用目的,灵活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品质评估和控制,以确保发酵豆粕的品质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加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关注和引入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提高豆粕品质的检测水平和评估精度。
豆粕品质监测方法研究
华计算 . 每增加 1 %粗 纤维将使每 千克豆粕 代谢能 r
降 0 14 . 3 MJ
柏 质标 准 , 主要从 感官 性状 、 水分 、 夹杂物 等方 面初 分 .蚌依据豆柏 中的粗蛋 白 、 粗纤维 、 粗灰分来 分等 级 ; 外 , 营 养 因 子 含 量 对 于豆 粕 的 品质 评 定 也 至 此 抗
地 加 人 沸 石 粉 、 米 粉 、 皮 、 米 淀 粉 、 粱 等 , 为 玉 豆 玉 高 成 掺假 豆粕。
1 2 粗 蛋 白
饼、 粕品质 . 促进 畜禽牛产有很 大作用 。 目前 , 豆粕 品 豆 粕 是 世 界 上畜 禽 养 殖 业 中 最 主 要 的植 物 蛋 白 质 参 差 齐 . 品质 监 测 方 法 多 种 多 样 因此 , 必 要 进 源 , 白含 量 高 低 直 接 影 响 其 品 质 优 劣 。 F 大 品 有 蛋 } 『 步 开 展 饼 粕 质 量 评 定 指 标 的研 究 . 了解 评 价 豆 饼 、 种 、 长 地 区 、 候 、 丁 方 式 等 差 异 . 粕 的蛋 门质 生 气 加 豆
荚 萝要
1 5 氨 基 酸 含 贯 及 利 用 率 .
豆粕 的氨基 酸及 氨基 酸 可利 用率 也是使 用可粕 应考虑 的质 量 因素。生豆粕 中氨基酸含 量较高 , 但利 用率较 低;加热过度豆粕 中 可消化氪基酸 也降低 . 但
高 于 生 豆粕 。
1 1 感 官 性 状 及 夹 杂 物 加热适宜 的豆粕 , 色呈浅黄褐 色或饯 黄色 , 颜 色 泽 敛 .均 匀 流 动 性 好 .有 烤 豆 香 味 ,无 焦 糊 和生 豆
1 豆粕 品质 的评定 豆粕品 质主要受 大豆来源 、 工 因素 和贮 藏条件 加 的影 响 不 同地 区 的 豆 粕 来 源 、 质 差 异 很 大 , 表 品 见
如何评判和检测发酵豆粕的质量-
如何评判和检测发酵豆粕的质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豆粕转化为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是国际研究开发热点,产品问世不到十年,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在国际上以丹麦最为突出。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目前国内仍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初期,已有近百家企业生产发酵豆粕,但品质参差不齐,加之许多生产厂家片面宣传、有意或无意误导,使该类产品在市场上造成很大的混乱,用户无所适从。
如何评判和检测发酵豆粕的质量成为各饲料厂家,甚至有些发酵豆粕厂家(小厂)的一大难题。
1、豆粕发酵的目的明确豆粕发酵的目的,才能够确定评判发酵豆粕质量的主要指标。
豆粕经过发酵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个方面:1.1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酶及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1.2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豆粕中含有的 7S 和 11S 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幼龄动物对其尤为敏感。
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其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
1.3降解大分子蛋白质豆粕中 11S 和 7S 蛋白分子量分别为 350KD 和180K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氨基酸及各种多肽,有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
1.4形成各种有益发酵产物目前豆粕发酵均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安全菌株,产品发酵后往往含有较高数量的有益菌和有机酸、蛋白酶等代谢产物。
2、发酵豆粕评判程序对发酵豆粕的评判,可以按四个步骤进行,需要检测的指标如下:2.1感官评判包括色泽、气味、细度。
豆粕经过发酵、干燥后颜色变深,优质的发酵豆粕皆为棕黄色或浅黄褐色。
如果颜色浅而与豆粕一致,有可能发酵程度不够或掺入其他浅色蛋白原料;如果颜色过深(如深褐色),则表明干燥过度,发生美拉德反应。
发酵豆粕的气味根据菌种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也略有差异,但均应无豆腥味和霉味。
一般为酸香味(较浓郁),酸味较浓的产品是以乳酸菌发酵为主,该类产品损耗低、成本低、有机酸含量较高、诱食效果较好,可部分降解抗营养因子、粗蛋白一般可提高4-5%、消化吸收率较高。
豆粕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
豆粕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豆粕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以国标GB/T6432-94检测方法为基准,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法。
1、检测方法:①取样。
要求每小时钎取成品豆粕适量(约15袋,所有回掺的不合格样品不计入在内),混合均匀。
②分样。
将样品混合均匀后从中分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样品作检验用(以后可能引进标准的四分法分取样品)。
③粉碎。
将粉碎机内腔用毛刷清扫干净后粉碎样品,然后将粉碎后的所有样品置于样品盘中。
④称量。
称取约0.2~0.3克样品于消化管内,注意手上不要有汗渍,转移完样品后要检查称量纸上有无残留。
⑤消化。
在消化管内加6.4克混合催化剂,12ml浓硫酸,于420℃消化炉上消化2小时,然后取出放凉。
⑥蒸馏。
在250ml三角瓶内加入20ml硼酸(2%,M/V)作为吸收液,加入2滴混合指示剂,蒸馏装置的冷凝管末端要浸入装有吸收液的三角瓶内,然后向消化管内加入浓碱溶液,至管内液体呈黑色时停止加碱并开始蒸馏。
当蒸馏量达到150ml时降下三角瓶并继续蒸馏,当蒸馏量达到170ml时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需流入三角瓶内,结束蒸馏。
⑦滴定。
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吸收液,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浅红色时为终点。
⑧空白的测定。
称取蔗糖0.2~0.3克代替试样(也可以不加蔗糖),按照同样的操作方法进行检测,消耗0.1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2ml。
⑨计算结果。
⑩重复性:同一样品两次检测允许误差范围为≤0.5%。
2、注意事项:①碱浓度配制比例:1000ml水+400gNaOH,浓度约为36%,与整个行业内所使用的碱浓度对应起来;②稀HCl标定要求非常精确,标定盐酸用的无水碳酸钠必须烘干,标定完之后检测硫酸铵(须烘干)回收率,回收率在21.05%左右算合格。
然后校正盐酸浓度,使硫酸铵回收率在20.80±0.05%,以此盐酸浓度测定豆粕蛋白;③做空白值加的硫酸的量(12ml)、混合催化剂的量(6.4克)、指示剂的量(可以加2~4滴,各化验室可自行决定,一般来讲滴数越多,颜色变化越明显,也更容易控制)、硼酸的量(20ml)、最后的蒸馏量(150ml+20ml),就是我们检测蛋白的标准。
豆粕的质量知识
豆粕质量知识Soybean Meal Quality前言大豆在中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用于人类和动物食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豆粕系指大豆采油过的残渣经过适度加热、干燥、粉碎。
大豆粕是鸡、猪、牛适口性良好的蛋白质源。
大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约40-50%,其消化率高达75%~92%。
豆粕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粗蛋白含量。
豆粕的粗蛋白含量一般为40 -50% 这在所有的购买合同中都有说明还很重要的是豆粕的水分、粗纤维、灰分、粗脂肪等的含量。
尿素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销售商出售时标明的粗蛋白含量若与客户收货时的粗蛋白分析值不相符合,购销之间就会发生争议。
一批豆粕通常都经过不止一家实验室的分析这些实验室可能分别代表加工企业、调查公司、饲料厂等等,许多时候还在大学和官方实验室中进行分析。
对质量不均一的一批货中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时得出的关于这一批货的质量数据会出现误差。
这常被看作是买主分析结果和卖主分析结果不相符合的原因,不同的实验室,即使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所得的结果也会有差异,产生实验室误差的常见原因包括:技术不良、没有测定和报告水分含量、缺乏合格的参照标准等等。
1、豆粕等级标准从加工工艺上来看分两种:一种是去除大豆的表皮物质之后的豆粕叫去皮豆粕。
另一种是没有去除大豆表皮物质的豆粕,叫不去皮豆粕或普通豆粕。
大豆中蛋白含量是固定的。
豆皮中部含有蛋白,所以,去掉豆皮以后,能够提高豆粕的蛋白含量。
没有去皮的豆粕,蛋白质含量有可能在44%以上,或可能在44%以下,但是不稳定,尿素酶也很不稳定。
分级一般蛋白含量44%以上的属一级豆粕;蛋白含量在42%~44%之间属于二级豆粕;蛋白含量一般都在46%以上属高蛋白豆粕。
2、豆粕的质量指标及影响因素2.1豆粕的外观质量及影响因素2.1.1粒度大豆粕粒度是指大豆粕中存在的结构尺寸不同的颗粒。
虽然国标中未对豆粕粒度作具体要求,但是豆粕作为一种商品其颗粒大小对其交易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豆粕检验总结
豆粕检验总结1. 引言豆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
为了确保豆粕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进行全面的检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总结豆粕检验的方法和结果,并探讨其对豆粕质量的评估。
2. 检验目的豆粕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豆粕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具体而言,常见的检验目的包括:•检测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以确保豆粕的安全性;•测定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等,以评估豆粕的营养价值;•检测霉菌和细菌污染,以评估豆粕的卫生质量;•分析豆粕的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以评估其物理性质。
3. 检验方法豆粕检验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豆粕检验方法:3.1 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检测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的检测通常采用化学分析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液相色谱法(HPLC)等。
3.2 营养成分测定营养成分的测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测定蛋白质含量通常使用加氮法,而粗脂肪含量可采用离子溶液提取法。
其他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包括测定粗纤维含量、无机盐含量等。
3.3 霉菌和细菌污染检测霉菌和细菌污染检测通常采用微生物学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总菌落计数法和霉菌数测定法。
3.4 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分析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的分析可以使用激光粒度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4. 检验结果根据豆粕检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可用于评估豆粕的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验结果及其评估方法:•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检测结果应与国家标准或相关法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合格。
•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等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可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以评估豆粕的营养价值。
•霉菌和细菌污染的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以确保豆粕的卫生质量。
•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的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豆粕的物理性质,如流动性和堆积性等。
5. 结论豆粕检验是确保豆粕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适当的检验方法和合理的数据分析,可以评估豆粕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并确保其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豆粕质量及其鉴定
豆粕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大豆的品 种、品质、生长情况、收割时的状况、储存条件等。豆 粕质量不仅与其内在各种营养素含量有关,还与加 工条件有关。比如脱皮豆粕质量优于未脱皮豆粕, 膨化豆粕质量优于未膨化豆粕,良好的脱溶设备也 是豆粕质量的保证。在同等条件下,豆粕质量的好 坏也与操作和管理因素相关。本文仅从豆粕的内在 营养素与加工的生熟程度以及如何鉴定高品质豆粕 与同行作一探讨。 l豆粕中营养素含量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4.期刊论文 刘桂宾.张璐.李元.郝永忱.LIU Guibin.ZHANG Lu.LI Yuan.HAO Yongchen 豆粕蛋白溶解度测定方法的
研究 -检验检疫科学2007,17(1)
[目的]摸索影响豆粕蛋白质溶解度测定中的关键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建立正确评价豆粕加工质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参考美国大豆协会提供的蛋白质 溶解度测定方法,测定蛋白质溶解度,同时测定尿酶活性.[结果]制样粒度及其称量准确性、2%KOH溶液浓度准确度及其放置时间、豆粕溶解时的振荡器转 速、振荡时间、温度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10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为0.065,相对标准偏差为0.17%.[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能满足进出口检验 的需要.
业科技出版社,1994:79. [2]杨秀文,张佳谊,沈慧乐,等.不同豆饼与豆粕蛋白溶解
度及尿酶活性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八 一农垦大学学报,1994(4):91—95. [3]丁丽敏,计成,戎易,等.蛋白溶解度作为评定豆粕过熟 程度指标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1):
豆粕质量受各种营养素含量的影响,例如能量、 蛋白质、纤维素和氨基酸等。豆粕分为普通豆粕和 去皮豆粕,两者在以上指标方面有较大的差别,见表
1。
去皮豆粕由于纤维素含量低而具有较高的能量 水平,但是蛋白水平高的豆粕不一定能保证低纤维 和高能量水平,例如某些未去皮东北豆粕的蛋白质 含量可高达48%以上,却仍然含有近7%的纤维素。
饲料原料豆粕标准
饲料原料豆粕标准饲料原料豆粕标准一、引言豆粕是大豆经过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作为饲料原料广泛应用于养殖业。
为了确保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制定豆粕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豆粕标准展开探讨,旨在明确其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二、豆粕的化学成分豆粕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其中,粗蛋白质是豆粕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于动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豆粕中的水分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豆粕的储存和运输安全。
三、豆粕的卫生指标豆粕中可能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因此,豆粕的卫生指标也是其质量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豆粕标准中,应明确规定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物质的限量,以确保饲料安全。
四、豆粕的品质等级为了满足不同养殖需求,豆粕可根据其品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根据豆粕的化学成分和卫生指标,可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等级。
不同等级的豆粕应明确其质量要求和使用范围,以指导养殖户合理选用。
五、检测方法与标识为确保豆粕的质量符合标准,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应包括化学成分、卫生指标和品质等级等。
经检测合格的豆粕应按规定进行标识,注明产品名称、等级、生产日期等信息,以便于养殖户选择和使用。
六、结语制定豆粕标准是保障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的必要措施。
通过明确豆粕的化学成分、卫生指标、品质等级以及检测方法和标识要求,能够规范豆粕的生产和使用,提高养殖业的发展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执行豆粕标准,加强质量监管,确保饲料的安全与有效性。
同时,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以满足养殖业对高品质饲料的需求。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豆粕标准,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发酵豆粕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豆粕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
其质量鉴定是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发酵豆粕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发酵、压榨和干燥等工艺步骤。
首先将豆类原料进行清洗、脱皮、破碎,然后添加适量水和酵素发酵,控制好温度、酶活性和发酵时间,使豆粕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得以有效分解和转化。
最后通过压榨和干燥工艺,制得成品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定指标1.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豆粕的重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营养价值。
2.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含量及比例对产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3.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过高容易导致产品变质,影响保存期限和稳定性。
4.纤维素含量:纤维素是发酵豆粕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对于动物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益处。
5.微生物含量: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符合规定标准,避免产品受到污染。
6.异物含量:产品中应无异物杂质,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方法1.化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产品样品进行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水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2.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产品样品的外观、颗粒大小等特征,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3.微生物检测: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产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性。
4.红外光谱分析:通过红外光谱仪器分析样品的特征频率,了解其大分子结构和成分。
5.密度测定:利用密度计检测产品的密度值,判断产品的致密程度和结晶性。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的意义通过对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定,可以保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同时,合理的质量鉴定方法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整,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准的质量。
综上所述,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定是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标准来进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
豆粕蛋白质品质的检测方法
豆粕蛋白质品质的检测方法
Cash.,D;邓跃林
【期刊名称】《国外畜牧科技》
【年(卷),期】1999(026)004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Cash.,D;邓跃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46
【相关文献】
1.瘤胃内容物发酵对豆粕蛋白质品质及菌群组成的影响 [J], 胡程珩;吕叶;李彩燕;郭宇;杨义右;黄丽萍
2.豆粕中溶剂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 [J], 邹燕娣; 周青燕; 包李林; 熊巍林; 张谦益; 周双全
3.豆粕标准检测方法与快速测定法的对比研究 [J], 叶萍
4.豆粕标准检测方法与快速测定法的对比研究 [J], 叶萍
5.固态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 [J], 单达聪;王四新;季海峰;刘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压蒸气处 雏鸡增重 饲料 KOH 蛋白质 尿素酶活性
理(分钟)
0 5 10 20 40 80
(克)
450a 445a 424a 393b 316c 219d
效率 溶解度(%)(pH 值的变化)
1.79c 1.87bc 1.83bc 1.89b 2.04b 2.55a
86.0 76.3 74.0 65.4 48.1 40.8
仅根据赖氨酸的消化 率来评 判豆 粕的质 量 , 就可 能会低估其中赖氨酸受 破坏的 程度 , 因为豆 粕加 热过 度后其中赖氨酸含量的分析值也降低了 。
豆粕的质量监测
表 4 简明 地显 示了 用 于评 价豆 粕 质量 的 四种 方 法 。 尿素酶试验根据 的是 , 豆粕中 残余 的尿素 酶从 尿 素中释放出的氨气量增 加导致 pH 值增 高 。 通过加 热 破坏尿素酶 , 与胰蛋白酶 抑制因 子和植 物血凝 素的 破 坏是相关 联的 。 一般 认 为 , pH 值的 最 佳增 高范 围 在 0.05 ~ 0.20 。 尿素酶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豆粕 的加 热程度是否足以破坏大部分 抗营养因 子 。 Parsons 说 : “ 在笔者看来 , 尿素酶 水平 低于 0.05 仅 仅意味 着豆 粕 可能被加热过度了 , 这并 不意味 着豆粕 确实已 经被 加 热过度了” 。
0
122
2.5
6
124
2.4
12
152
1.4
15
153
0.1
18
155
0.0
21
156
0.0
商品豆粕
156
0.1
资料来源 :AndersonHafeman 等 , 1992。
氢氧化钾蛋 白质溶解度
(%)
87 89 91 91 87 85 76 77
93 86 90 90 90 74 74
表 6 显 示了对商品豆 粕样品以 高压 蒸气 处理(即 对熟豆粕进行额外加 热)后的测 定结果 。 所 用的 商品 豆粕原可支持雏鸡在 18 天内增重 480 克 , 该豆粕的氢 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为 86 %, 尿素酶活性 为 0.03 。 额 外加热则降低了雏鸡的增重率 , 使饲料转化率变差 , 降 低了氢氧化钾蛋白质溶 解度 , 尿素酶 活性指 数迅 速变 为零 。
71
53
84
82
84
78
64
47
83
70
90
92
可消化 赖氨酸
1.51 2.41 2.29 1.43 2.13 2.70
注 :1.表内数值的单位均为%; 2.赖氨酸含量计算值是用 Degussa 公司回归 方程计 算而得 :Y=0.0665X-0.252 , 式中 X=粗蛋白 ; 3.样品 6 为正常豆粕 。
蛋氨酸
0.70 0.66 0.63
胱氨酸
0.71 0.71 0.71
苏氨酸
1.89 1.92 1.87
注 :Parsons 等 , 1992 。
在 Maillard 反应产物中早期被结合的氨基酸大多 都能通 过 常 规 氨基 酸 分 析 法 检测 到 。 然 而 , 结 合 入 Maillard 反应进一 步的 产物 中的 氨 基酸 , 则 无法 通过 常规氨基酸分析法检测到 。 无论是哪一类氨基酸结合 产物(早期结合产物和进一步的结合产物)都不能为雏 鸡利用 。这 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加热过度的豆粕样品 表现赖氨酸含量降低 , 而其可 消化赖 氨酸的 水平 则更 低 。 还没有见到关于加热过度对胱氨酸作用的解释 。
20 分钟 ; (2)将上述混合物离心过滤 ; (3)测定溶解的氮 。 3.蛋白质水溶解度(PDI) (1)将 8 克豆粕混于 150 毫升水中 ; (2)以每分钟 8500 转搅拌 10 分钟 ; (3)将上述混合物离心过滤后测定溶解的氮 。 4.氮的水溶解度(NSI) (1)将 5 克豆粕混于 20 毫升水中 ; (2)在 30 ℃的温度下以每分钟 120 转搅拌 120 分钟 ; (3)将上述混合物离心过滤后测定溶解的氮 。
表 3 显 示了加热过度对一些商品豆粕样品中赖氨 酸消化率的影响 。 样品 6 看来是 一份 正常的 豆粕 , 其 赖氨酸的含 量为 3%, 赖 氨酸 的消 化率 为 90 %。 另 5 份样品则都显示了一定 程度的 加热过 度 ;尤 其是 样品 1 和 4 , 其赖氨 酸消 化率分 别低 达 71%和 76%。 分析 表明 , 其赖氨酸的含量也低于预期量 , 样品 1 和 4 中赖 氨酸含量的分析值分别为 2.13 %和 2.23%。
这些结果以及其它未 报告的 结果 都表明 了 , 氢氧 化钾蛋白质溶解度在初 步加热 过程中 通常一 直较 高 , 约为 90 %, 并且在远远超过为 获得最大 生长性能 所需 的最小加热量时仍然保持这一高水平 。 Parson 的结论
— 16 —
表 6 商品豆粕加热后对 1~ 18 日龄雏 鸡生长 性 能 、氢氧化钾蛋 白质溶 解度 和 尿素 酶活 性 的影响
美国伊利诺 斯大 学 动物 科 学系 的 C. Parsons 在 1998 年 9 月 15 ~ 17 日召开的“ 阿肯 色营养 会议” 上评 价了最常用于豆粕质量监测的各种方法 。 他主要讨论 了加热不足或加热过度造成的豆粕质量变异 。
众所周知 , 大豆或豆 粕必须 经过 加热以 破坏 其中 的若干种抗营养因子 。 豆粕加工中的难题在于如何施 加最适量的热量以产生营养价值最高的产品 。 加热不 足就会因为其中的抗营养因子没有被充分破坏而不利 于豆粕氨基酸的消化 。 加热过度也会因为一部分氨基 酸被破坏或者被结合成为不可消化的物质而同样不利 于其氨基酸的消化 。
0.03 0.02 0.00 0.00 0.00 0.00
氢 氧 化 钾 蛋 白 质 溶 解 度 试 验 (Araba 和 Dale, 1990)是检查豆粕是否加热过度的最有用的方法 。
蛋白 质 水 溶 解 度 法(PDI)和 氮 的 水 溶 解 度 法 (NSI)都是测定蛋白 质在水 中的溶 解度 。 这二 种试 验 中对豆粕加水的混 合物的 搅拌速 度(强度)是不 同的 。 在蛋白质水溶解度 法中 , 对豆粕 和水的 混合物 用搅 拌 器以每分钟 8500 转的转速搅拌 10 分钟 。 在氮的 水溶 解度法中 , 搅棒以每分 钟 120 转 的速 度搅拌 30 分钟 。 这二种水溶 解试 验均 未被 广泛 地用 于 豆粕 质 量测 定
表 3 豆粕样品中 的赖氨酸消化率 因加热过 度所 受的影响
粗 样品
蛋白
1 47 2 48 3 48 4 50 5 50 6 48
赖氨酸含量
分析值 计算值
2.13 2.87
2.87 2.73
2.94 2.94
2.23 2.57
3.07 3.07
3.00 2.94
赖氨酸消 消化率 化率系数 (分析值) 系数
表 5 生豆粕 加热 时间 对雏 鸡 生长 、尿 素酶 指数 和氢氧化钾 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高压蒸气
处理时间 (分钟)
雏鸡体增重 (克)
尿素酶指数
试验 1
0
98
2.2
3
113
2.2
6
120
2.1
9
124
1.9
12
143
0.2
15
150
0.0
18
151
0.1
商品豆粕
158
0.2
试验 2
表 1 显 示了生大豆经加热后其中四种氨基酸的消 化率得到了极大的提 高 。 重要的 是要 了解 , 大豆 或生 的豆粕经适当加热后 , 其中所 有氨基 酸的消 化率 都可 得到提高 , 而不仅只 有四种氨 基酸的 消化率 可以 得到 提高 。
— 14 —
表 1 加热程度对大豆中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豆粕蛋白质的质量测定方法非常重要
吴世春 译自《Feedstuffs》1999 年 1 月 4 日 10 ~ 11 页 刘 林 校
豆粕是全世界家禽日粮中最重要的蛋白质源 。 显然 , 尽可能获取最佳质量 的豆粕是极 为 重要的 。 尿素酶指数法和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法已被广泛地用作测定豆粕加热不足或加 热 过度的方法 。 蛋白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溶解度指数(水 中的溶 解度 , PDI)也 许是鉴 别最佳 质量 豆粕的 灵敏 得 多和好得多的方法 , 并且也是最简便 的方法 。
变异的 存在 , 是由于 大豆 的品 种 、栽培条 件 、储存 条件和加工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缘故 。 美国生产的 豆粕 , 都是由品种极为接近的大豆制得 , 在大型工厂中 于精心控制的加工条 件下加 工而成 。 但是 , 在有 些国 家 , 各地种植 的大 豆品 种 极为 不同 , 加 工 厂的 规 模很 小 , 厂内的管理也很 差 。 不过 , 无 论在 哪种情 况下 , 从 豆粕对于家禽日粮的重 要性来 看 , 都 必须对 其质 量加 以监测 。
— 15 —
中 。 也许应该改变这一情况 。 表 5 显 示了对不同加热时间的豆粕以尿素酶法和
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法进行质量测定的情况 。 将结果 与商品豆粕进行了比 较 。 在二个 试验 中 , 雏 鸡的 生长 率随生豆粕加热时间的 延长(加热 时间的 增量为 每次 3 分钟或 6 分 钟)而增 高 。 尿 素酶 指数 值直 到加 热时 间长 达 9 ~ 12 分 钟 一 直无 大 变化 , 然后 陡 然 下降 到 0.1 或 0.2 甚 至更 低 。 氢氧 化钾 蛋白 质溶 解法 中 , 直 到豆粕加热 时间长达 15 或 18 分 钟 , 测定值 也无 大变 化 , 此后则溶解度测定值降低到 74 ~ 76% 。
用回归方程倒过来计算 6 个样品中原来应该含有 的赖氨酸量(热处理前的含量)。在 看来是加热 过度了 的样品中 , 赖氨酸的计算值比赖氨酸的分析值高得 多 。 样品 1 和 4 分别仅含 可消化赖氨酸 1.51%和 1.43 %。 在这二个样品中 , 按照计算所得的赖氨酸应有的含 量 , 这样的赖氨酸消化 率系数 仅分 别为 53 %和 47 %。 这 样的结果支持了如下的 看法 :豆粕加 热过度 后其 中可 消化赖氨酸含量的降低 , 是赖 氨酸受 破坏和 未破 坏赖 氨酸的消化率降低双重作用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