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材整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数学教材分析全

七年级上数学教材分析全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一、第一章安排了“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回顾前两学段学过的关于“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排序、编码等方面的应用;从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学习有关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初步理解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数在大小比较是今后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数轴在各个数学领域里都有重要的应用。

正数、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概念的建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数轴不仅能直观解释其余的相关概念,而且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正数、负数及数轴是本章才学中的重点。

正数、负数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数学抽象过程,数轴涉及数和形两个方面,绝对值涉及较复杂的符号问题,这些是本章教学中的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②初步了解自然数的各种应用及从自然数、分数扩充到有理数是来源于生活实践。

③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会用有理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感受用有理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④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体会从数与形两个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二、本章编写特点(1)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素材与学生现实紧密结合从学生身边的现实例子说起,外出乘车、购买彩票等是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过的,比较亲切、容易接受。

这些素材来源于现实,且经过提练,体现了一定的教育价值,体现了数系扩充的必要性。

月球表面温度的变化、关于跨海大桥的报道、5个城市气温的比较等无一不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使新知识的引入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而促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重视内容承上启下,突出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为了引出有理数的概念,教材从新回顾了自然数、分数的产生过程,起到与前两个学段衔接的作用,也进一步说明了数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目录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目录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目录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同底数幂的除法
4.整式的乘法
5.平方差公式
6.完全平方公式
7.整式的除法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性质
4.用尺规作角
第三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用尺规作三角形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第六章概率初步
1.感受可能性
2.频率的稳定性
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统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课件

统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课件

知识管理
1.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法 则: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 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法 则: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算 乘除 ,再算 加减 ,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计算:
(1)-52÷(-5)×(-2); (2)-34×-16÷-94.
解:(1)原式=-52×85×-14=1. (2)原式=-4×12×(-2)×2=8. (3)原式=-57×134×35=-2.
5.计算: (1)42×-17+(-0.25)÷34; (2)-1-2.5÷-114; (3)[12-4×(3-10)]÷4.
解:(1)-613.(2)1.(3)10.
解:(1)-52÷(-5)×(-2) =-52×-15×(-2) =-1.
(2)-34×-16÷-94 =-34×16×49 =-118. 【点悟】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可统一化为乘法运算.
类型之二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计算:
=23×(-30)-110×(-30)+16×(-30)-25×(-30) =-20+3-5+12 =-10, 故原式=-110. 请 你 根 据 对 所 提 供 材 料 的 理 解 , 选 择 合 适 的 方 法 计 算 : -412 ÷16-134+23-27.
解:原式的倒数是
错误的原因是 运算顺序不对,或者是在同级运算中,没有按照从左到
右的顺序进行 . (2)这个计算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910
.
解: (2)原式=-52÷(-15)×-115 =-52×115×115 =-910. 这个计算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910.
分层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目录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目录为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是一本应用性很强的数学教材。

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套教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下面将以这本课本的目录为题,来介绍一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这本书。

【目录】第一单元数与代数初步第一课自然数第二课算术整体图第三课命题第四课数字之间的关系第五课代数式第六课代数式第七课代数式第八课面积问题第二单元图形初步第九课什么是几何第十课实际问题与图形第十一课图形的初步认识第十二课二维图形的初步认识第十三课四边形第十四课正方形和长方形第十五课三角形第十六课直角三角形第三单元数与式第十七课式子的值第十八课式子的值与计算第十九课用文字表示式子第二十课计算第四单元分数第二十一课单位分数第二十二课分数的大小比较第二十三课分数加减法第五单元基本图形初步第二十四课空间几何初步第二十五课立体图形初步第六单元称量第二十六课重量的认识与重量的比较第二十七课重量的加减法第二十八课长度的认识与长度的比较第二十九课长度的加减法......《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囊括了许多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第一个单元是数与代数初步,从自然数的概念开始介绍,并逐渐引入了算术整体图、命题、数字关系以及代数式等内容。

第二个单元是图形初步,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包括实际问题与图形、二维图形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等。

第三个单元是数与式,学习如何计算代数式的值、文字表示式子以及基本计算等内容。

接着是第四个单元分数,学习单位分数、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

第五个单元是基本图形初步,了解空间几何和立体图形的基本知识。

第六个单元是称量,重点介绍了重量和长度的认识、比较以及加减法。

此外,课本还包括关于图形的初步认识、解题方法、代数练习、倍数和公倍数、角的概念和角的比较、使用Pi值进行计算等内容。

教材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材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材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整数1. 整数的概念:整数由正整数、0和负整数组成,用Z表示。

2. 整数的比较:同号相比,大小与正整数相同;异号相比,负整数较大。

3. 整数的加减法:同号相加或相减,取绝对值相加或相减,符号与原来相同;异号相加或相减,取绝对值相减,负数较大则结果为负数,负数较小则结果为正数。

4. 整数的乘法:同号相乘,结果为正数;异号相乘,结果为负数。

5. 整数的除法:同号相除,结果为正数;异号相除,结果为负数。

二、一元一次方程与应用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代数等式称为一元一次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可以通过逆运算和化简等步骤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未知数的值。

4.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注意事项:要注意检查解是否符合原方程的条件。

三、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 数据的搜集: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得原始数据。

2. 数据的整理: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编码等处理,形成整洁的数据表格。

3. 数据的分析:通过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四、图形的绘制和分析1. 二维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2. 常见二维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如对称性、相似性、全等、平行和垂直等。

3. 图形的绘制:根据给定条件绘制特定的图形,例如平行四边形、圆等。

4. 图形的分析:通过图形的性质和关系,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五、分数的加减法和应用1. 分数的概念: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称为分数,分母不能为零。

2. 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的分数相加或相减,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保持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或相减,先通分再计算。

3. 分数的应用:用于表示比例、比率、部分和份额等实际问题。

六、两点间的距离和两点间的中点1. 两点间的距离:根据两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初一上册下册的数学

初一上册下册的数学

初一上册下册的数学1. 初一数学上下册目录人教版各个地区教材版本不同,章节也不尽一样以辽宁地区为例,七下数学教材一般为北师大版共六章第一章整式的乘除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三角形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六章概率初步其中,难点主要集中在代数式的乘除三角,更强调思维和空间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2. 初一上学期数学目录人教版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总目录必修课程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课程◆系列1:由两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由三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系列3:由六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3-4:对称与群;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十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选修4-9:风险与决策;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3. 初一数学人教版课本目录高一数学会学以下内容:高一上学期有五章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第五章:三角函数高一下学期有五章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第七章:复数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第九章:统计第十章:概率其中第三、四、五章的函数和第六章的平面向量,第八章的立体几何是重点和难点,需要认真学习。

七年级上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初中阶段,七年级数学课本是数学学科的入门教材,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石。

本文将对七年级上下册数学课本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一、整数与小数(上册)整数与小数是数学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其他知识点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中,主要包括整数的基本概念、运算及应用;小数的基本概念、运算及比较大小等。

二、代数式(上册)代数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我们后续学习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中,主要包括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加减乘除及应用等。

三、几何图形(上册)几何图形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涉及到平面和立体图形。

在七年级上册中,主要包括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质;圆的基本概念、周长与面积等。

四、分数(下册)分数是数学学科中较难的知识点之一,但是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相当常见。

在七年级下册中,主要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运算、化简及应用等。

五、比例与相似(下册)比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涉及到相似、变化等。

在七年级下册中,主要包括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的性质及应用;相似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等。

六、函数(下册)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中数学学科的重要基础。

在七年级下册中,主要包括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图像、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等。

总结:以上是七年级上下册数学课本的知识点归纳,内容包括整数与小数、代数式、几何图形、分数、比例与相似以及函数等。

初学者可以根据此归纳快速掌握七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秋季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024秋季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024秋季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一、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概念。

1. 正数和负数。

- 正数:比0大的数叫正数,例如1,2,3等。

正数前面可以加上“+”号,通常省略不写。

- 负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 - ”号,如 - 1, - 2, - 3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 在实际生活中,正数和负数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向东走5米记为+ 5米,那么向西走3米就记为 - 3米。

2. 有理数的分类。

- 按定义分类:- 整数:正整数(如1,2,3等)、0、负整数(如 - 1, - 2, - 3等)统称为整数。

- 分数:正分数(如(1)/(2),(3)/(4)等)和负分数(如-(1)/(2),-(3)/(4)等)统称为分数。

-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 按性质符号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和正分数。

- 0。

- 负有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

(二)数轴。

1. 数轴的概念。

-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

-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2,先找到原点,确定正方向(一般向右为正方向),然后从原点向右数2个单位长度的点就表示2;表示 - 3时,从原点向左数3个单位长度的点就表示 - 3。

2.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有理数,还有无理数(七年级上册暂未深入学习无理数)。

- 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例如3在2的右边,所以3>2; - 1在 - 2的右边,所以 - 1>-2。

(三)相反数。

1. 相反数的定义。

-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如2和 - 2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 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位于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 相反数的性质。

-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 + b = 0;反之,若a + b = 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教材全解七年级数学浙江教育版

教材全解七年级数学浙江教育版

教材全解七年级数学浙江教育版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重要工具。

作为七年级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材全解七年级数学浙江教育版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第一章:整数与有理数1.1 整数与绝对值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可以表示为Z。

绝对值是一个数与零之间的距离,用竖线表示。

整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

例如: - |5| = 5 - |-3| = 31.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实数集上进行的运算。

同号相加,异号相减,减法等于加上相反数。

例如: - 3 + 5 = 8 - 3 - 5 = -21.3 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可以表示为Q。

有理数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形式表示。

例如: - 3/4 可以表示为有理数 - 0.75 也是一个有理数1.4 相反数与倒数相反数是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

倒数是指一个数除以它自身的积为1的数。

例如: - 相反数:-3 和 3 - 倒数:1/4 和 4第二章:代数初步2.1 代数式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运算符号和左右括号等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字母用来表示数。

代数式可以通过代入具体数值来计算。

例如: - 2x + 3 是一个代数式,当x取值为2时,代数式的值为7。

2.2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主要是移项和合并同类项。

例如: - 2x + 3 = 7 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将3移到等号右边,得到2x = 4,再除以2,得到x = 2。

2.3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代数式的加减运算是将相同字母的项相加或相减,保留字母不变。

常数项相加或相减时,直接相加或相减即可。

例如: - (2x + 3) + (x - 2) = 3x + 12.4 代数式的乘法与整式代数式的乘法是将代数式的每一项相乘,然后进行合并同类项的操作。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梳理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梳理

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梳理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错角、同旁角的定义两条线(a,b)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方,把这种位置关系的角称为同位角。

如图:∠1与∠8,∠2与∠7,∠3与∠6,∠4与∠5均为同位角。

两条线(a,b)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错角。

如图:∠1与∠6,∠2与∠5均为同位角。

两条线(a,b)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角。

如图:∠1与∠5,∠2与∠6均为同位角。

2、平行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7.3图形的平移1、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简称平移。

2、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注意:(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7.4认识三角形1、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含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可统称为斜三角形)3、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此得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中最少有2个锐角)(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角)(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4、三角形的特殊线段(1)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 册全册说课稿
2023/5/9
编写特点
编写体例 说教材
教材内容 整合
说课标
内容标准
说建议
课程标准
三部分
七上数学
一、说课标
一、说课标— 课程目标
•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
,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发展形象
现和解决问题,综合运用
思维和抽象思维
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计算器计算
体温计
七上数学
二、说教材—课程内容整经合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
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
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
制作等活动,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
。 在面与体的转换过程中,发展空 间观念。掌握常见几何体的几种
展开与折叠
截一个截几面图何体
从三个方向看主物视图体的形状
长方体
正方体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关注人口老龄化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
七上数学
二、说教材
二、说教材—编写体例
思维发展 合作交流
议一议
拓展正文内容的背景知识
想一想
做一做
导图 学生预习 导入语 教师导入新课
章前
正文
编写体例
制作人口图 巩固、加深对知识的
数学活动
章末
回顾与思考
小结
复习题
问题解决
知识技能数学理解 联系拓广
七上数学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3、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6、注重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上数学教材分析全

七年级上数学教材分析全

一、第一章安排了“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回顾前两学段学过的关于“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排序、编码等方面的应用;从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学习有关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初步理解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数在大小比较是今后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数轴在各个数学领域里都有重要的应用。

正数、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概念的建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数轴不仅能直观解释其余的相关概念,而且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正数、负数及数轴是本章才学中的重点。

正数、负数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数学抽象过程,数轴涉及数和形两个方面,绝对值涉及较复杂的符号问题,这些是本章教学中的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②初步了解自然数的各种应用及从自然数、分数扩充到有理数是来源于生活实践。

③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会用有理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感受用有理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④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体会从数与形两个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二、本章编写特点(1)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素材与学生现实紧密结合从学生身边的现实例子说起,外出乘车、购买彩票等是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过的,比较亲切、容易接受。

这些素材来源于现实,且经过提练,体现了一定的教育价值,体现了数系扩充的必要性。

月球表面温度的变化、关于跨海大桥的报道、5个城市气温的比较等无一不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使新知识的引入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而促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重视内容承上启下,突出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为了引出有理数的概念,教材从新回顾了自然数、分数的产生过程,起到与前两个学段衔接的作用,也进一步说明了数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整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一、教材课时安排
本册书供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约21课时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约18课时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约14课时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约8课时
二、教材知识体系
1、有理数
主导思想:帮助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的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和扩张性。

基本特点:突出有理数及其运算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过程。

2、整式的加减
主导思想: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为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基础。

基本特点:理解“数式通性”,类比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3、一元一次方程
主导思想:帮助学生认识方程的含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了解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基本特点:突出建立方程模型的想法,体现“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的意义。

4、图形的初步认识
主导思想: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进入几何知识王国的敲门砖。

基本特点:提倡从操作、观察到思想、想象的学习方法。

三、教材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
⑴有理数和整式加减。

有理数体现了数的扩充和运算的一致性;整式的加减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通过有理数和整式加减的运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⑵一元一次方程。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方程模型,重视建模和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⑷图形的初步认识。

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都是借助所学的几何知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⑸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社会和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和应用技能。

四、教材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1、承上启下,注重双基,培养学生优秀的解题习惯。

本册书作为七至九年级的六册数学教科书的第一册,应是前两个学段数学教科书的后续。

因此,要特别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在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是前面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

例如,学习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以及运算,都必须从小学学过的数的概念及运算出发:学生对负数的认识离不开对已学过的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 当符号确定后,就归结到已学过的运算上去;当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之后,原有的运算律仍然保持。

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整册教科书中体现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了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时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一元一次方程”中体现了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

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在本册书中,而且在后面其他各册书中,也都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2、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材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概念的产生力求从实际需要出发,内容素材的选取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

例如,在“有理数”一章,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加减法、科学记数法等,都是结合实际问题,从实
际需要出发引入的。

在“一元一次方程”一章,实际问题情境贯穿于始终,对方程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

全章涉及了诸如物理问题、几何问题、经济问题、农业问题、生产效率问题、中外名题、体育问题、社会问题等许多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中,也是充分利用现实世界的物体,通过观察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几何图形,归纳出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图形”。

统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就离不开大量真实的素材,教科书中的素材也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脉搏,保护动物、收集废电池、不丢弃塑料袋等环境保护问题,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工资、雨伞销售等经济问题。

3、改进授课方式,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以高效课堂为载体,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说起,主动收集寻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并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教材中,穿插安排了大量“观察”“思考”“探究”“讨
论”“归纳”等栏目。

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如观察温度计获得对数轴的直观感受,观察天平发现等式性质,观察优美图案从中发现平面图形等);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如思考在不同解法中
运算律所起的作用,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直线的性质,思考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等);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如结合数轴和两次运动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探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如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等);在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如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等)。

在教科书的边空,还提出了许多思考性的问题以及有关内容的注释,引导学生思维,拓展知识面。

在教科书正文叙述中,适当“留白”“留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注意对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使之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例如: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与运算律中体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蕴涵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统计思想;等等。

5、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创建多元化课堂,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在教学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丰富学习资源,建立有效的高效课堂模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