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第1篇】《将相和》(六年制第十册)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语文 - 《将相和》。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转变。

根据课文的特点。

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三个小故事。

一、演“完璧归赵”讲解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来演一演。

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剧组,并安排好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等、做到人人参与。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过认真的准备,各剧组先后在班里公演了。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宫献璧”这段戏,小演员演得十分逼真,面对秦王绝口不提换城之事,饰蔺相如的学生,手捧玉璧,理直气壮斥责秦王,他的语言、动作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勇敢机智、不畏强爆充分表现了出来;而饰演秦王的学生的表演,也生动地再现了秦王理屈词穷、无可奈何地放回蔺相如的尴尬丑态。

二、说“渑池之会”渑池之会是一场政治斗争,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既是出于对上次事件的耿耿于怀,又是想占赵国的便宜。

去还是不去?去了以后又如何同秦王较量?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蔺相如再次显示出了智勇双全的政治才干。

指导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连读三遍课文,将这个故事改用说评书的方式上台演说,并让学生当评委打分。

稍事准备,学生纷纷举手,相继上台演说。

表演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观众”。

这样一种授课形式,既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写“负荆请罪”学习“负荆请罪”时,我又给学生们布置了写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准备交流,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不少生动的“对话”,如:廉颇:上卿大人,我妨忌您职位比我高,妒忌赵王对您的宠爱,处处与您作对,但您次次容忍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今天特来请罪,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廉大将军知错就改,真不愧为一国大将,快快请起,我俩都是赵国的大臣,何分彼此,将军已认错,我已十分满足,何须行此大礼?廉颇:您大人不计小人过,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我今后一定与您和睦相处,共同对敌。

《将相和》教学反思4篇

《将相和》教学反思4篇

《将相和》教学反思《将相和》教学反思精选4篇(一)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找到问题,并且提出改进的方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将相和》教学的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于诗词的意境和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进行了口语练习和读诗比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词的美妙之处。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我没有设立足够的语文基础讲解环节,导致有些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其次,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有些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练习机会。

为了改进教学,我应该在讲解课文时,加强对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口语表达方面,我应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表达和分享,同时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讨论和改进口语表达的能力。

总之,通过对《将相和》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我会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

《将相和》教学反思精选4篇(二)《尊严》是一部很有启发性的故事,通过讲述女主角瓦伦蒂娜从一个被社会所歧视的职业模特儿逐渐找回自尊和尊严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他人尊严的漠视和践踏,以及个体如何在重拾尊严的同时影响和改变整个社会的现象。

本次教学中,我选择了这个故事来引导学生们思考尊严的意义,并积极参与到营造尊严的氛围中,通过反思教学效果,我发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分工不够清晰。

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但是在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导致有些小组讨论效果不佳。

下次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分组,使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06将相和(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06将相和(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将相和的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故事的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团结合作、宽容待人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故事情节,领悟故事主题。

4. 拓展练习: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语表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故事的主题。

(2)从故事中领悟到团结合作、宽容待人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将相和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惑。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故事的主题。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从故事中领悟到团结合作、宽容待人的道理。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语表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2024年统编版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

2024年统编版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
3.2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
1.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1.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提出疑问。
2.合作讨论
2024年统编版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廉颇,一幅是蔺相如,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人是谁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将相和》,这个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两位杰出人物——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
2.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七、板书设计
```
《将相和》
廉颇:勇猛、傲慢
蔺相如:智慧、宽容
故事情节:
1.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
2.蔺相如的让步与廉颇的反思
3.将相和,国家安
十五、家校沟通
1.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
2.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课程内容,协助孩子在家中复习课文和生字词。
3.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鼓励孩子在学校中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十六、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将相和》的故事讲述比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增强记忆和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课方案(含教课反省)教课目的 :1、认识“璧、臣”等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强、划”,会写“召、臣”等 12 个字,会写“招集、大臣”等37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认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觉人物形象,领会人物各自的美好质量。

4、联合课文内容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描绘,感觉人物形象。

2、认识“将”和“相”从“和”到“不睦”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由。

3、联合课文学习,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课准备:教课课件教课课时: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预习检测1.叙述和氏璧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期间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鉴识玉的专家来判定,判定的专家说是石头。

厉王震怒,以为卞和在欺诈、捉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

武王也让判定专家来鉴别,结果也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

文王听闻后,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好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伤心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伤心,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诈的罪名。

”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玉进行加工,果真思索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价值千金。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惹起的。

(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故事发生在 2000 多年前的战国期间。

以后 100 多年,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录了这个故事,(板书:《史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依据它改编而来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个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都能顾全大局。

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2.结合具体示例说一说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教法学法《将相和》这篇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不是难点,结合课文实际,我确定了廉颇和蔺相如由“不和”到“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原因为学习的重点。

难点定为理解三个小故事各自的起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快速默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点: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讲授本课时我尝试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40分钟内高效紧张地学习。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

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生自由讨论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

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板书:将相和)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

“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出示课件3)(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出示幻灯,组词:)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失信抵御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5)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

说说“和”是什么意思。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5)(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出示课件6)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6《将相和》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6《将相和》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6《将相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内容,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
2. 通过朗读、解读、理解《将相和》这篇古文体文章
3. 能够正确朗读《将相和》这篇课文,并理解词义、句意
4. 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对文本中生僻词和词语的理解
2. 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和情感
3. 能够准确读出古文体文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2.朗读课文
学生分组朗读《将相和》,教师纠正发音错误。

3.理解课文
–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确保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生僻词语,辅导学生理解。

4.讨论质疑
学生就文章中的词句进行讨论,澄清疑惑。

5.语文活动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其中情感。

–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理解文章情节。

6.课堂小结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提高课文的生动性。

针对较难理解的词句,及时进行解释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古文体文章的解读和理解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因其父亲长期在外征战,母亲又去世,无人教导,以致他长大后果断、勇敢,但却缺乏谋略,最终在长平之战中,因只会纸上谈兵,不顾实际情况,导致赵国军队大败,自己也被秦军所杀。

故事通过赵括的事迹,告诫人们不能只凭一时的勇敢和冲动行事,而要具备深谋远虑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但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用词,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勇敢”和“谋略”的理解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赵括的故事,理解“勇敢”和“谋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赵括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勇敢而不具备谋略是不可取的,要勇敢且有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理解“勇敢”和“谋略”的含义;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赵括是怎样的一个人物?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解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一、解题1.介绍时代背景(略)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要求:(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给文章分段;(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2)组词秦璧击协渑泰璧缶胁淹(3)解词: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第【2】篇〗设计说明《将相和》课文篇幅比较长,适合对学生“快速阅读”这一能力点进行训练。

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教学这一课,重点要解决三个难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读文,采取“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制作含有重点句段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学习氛围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文学名著、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板书课题:将相和)2.多媒体课件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到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对自己人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团结一致。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自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难点。

教学用具:鹏博士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和历史背景。

2、《将相和》中的“将”指谁?“相”又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

“和氏璧”“推荐”“渑池之会”“胆怯”“侮辱”"击缶”2、朗读课文并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同桌互相讲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2、自学本文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二、整体入手,直奔难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2、指出廉颇是怎么说的?并读一读这些句子。

3、蔺相如是不是靠一张嘴爬到了廉颇的头上。

三、读议第一段1、默读一段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2、从这些句子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怎样完璧归赵?3、蔺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维护赵国利益、是有功之臣)4、指出名复述这个故事。

四、读议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理出故事情节。

2、渑池会上秦王怎么侮辱赵王?蔺相如怎么对付?用的是什么办法?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么勇敢啊!请同学们齐读。

4、渑池会上的斗争赵国占了上风,功劳应属于谁?为什么?(提示:这份功劳也有廉颇的一份,不是他在边境上做好准备,秦王也不会这样轻易放回他)5、这个与第一个故事有什么联系?6、复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为上,职位比廉颇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敋学设计及反思(敋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第六课,教材为《将相和》。

该课文讲述了古代将军和相国相处融洽、互相尊重的故事,体现了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古代官职制度,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官职制度,理解将军和相国的职责和地位;–理解教材中的词语和句子意思,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朗读流畅。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官职制度,体会将军和相国的互相尊重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讲解“将相和”这个词组的意思,引导学生联想有关这个词组的内容。

2. 学习课文(2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将军和相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解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 活动设计(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按小组分工讨论将军和相国的不同责任和地位,形成小结论;•小组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进行讨论。

4. 拓展(10分钟)•联想拓展:请学生联想并讨论现代社会中需要团队合作的场景,并分享经验。

5. 总结反思(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将相和》为教材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朗读、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但在对古代官职制度的理解上仍有不少困惑。

下次教学需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更多拓展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朴能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理解古代官职制度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学反思(通用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学反思(通用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学反思(通用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学反思篇1《将相和》是一个历史小故事,对于历史小故事的教学,我认为重点在于学生对背景的认知意识的跟进,通过阅读、感悟,从而挖掘历史故事中的现代意义的,是对文本进行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不想把时间放在对故事情节的纠缠教学中,想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提炼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价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酷爱祖国的情感熏陶,让学生相识到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只要是对祖国有益的事情就都是英雄的价值体验,或者说一个人要取得胜利必需有效的运用自己的才智和志气。

本单元除古诗外都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品的节选或改写。

我认为教学本单元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每一课的内容中吸取有益的启示,激励学生读原著中同课文有关的部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名家名篇进入课本,本就是要起范例作用,学习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表情达意。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如何引导小学生读《将相和》?假如只要求一般的读懂故事情节并不难,但要真正读懂蔺相如,读懂廉颇,读懂秦王、赵王,还须要下番工夫。

因此我采纳对比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的人物。

首先从读切入感悟几个人,这可算是整体感悟,但这种感悟还是初步的、表层的;再就是感悟重点人物蔺相如;最终以重点人物为主轴,引发对比,从对比中加深对人物的感悟。

体现了“读”是内化的汲取,学生读懂了人物的品质:蔺相如大智大慧,有勇有谋,临危不惧;廉颇骁勇豪爽,知错就改,开了“负荆请罪”的先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学反思篇2第五单元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都是从我国的古典名著中节选或依据名著改编的。

学习《将相和》时,学生爱好特殊深厚,不仅被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所吸引,还被好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想说的话特别多。

我敬重了学生,结果这篇课文上了三个课时。

课后,我的眼前还不断出现出学生那满是渴望的双眼,突然,心中萌发出了一个想法:平常,家长总说不知道让孩子阅读什么书、如何阅读,我何不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启中国名著之旅呢?想到这,我心中一阵高兴,着手策划。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精选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精选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将相和》。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将相和”故事展开,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事件发展、道理启示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历史人物,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廉颇、蔺相如的高尚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宽容大度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教学难点:分析廉颇、蔺相如的形象特点,理解“将相和”的含义,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将相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故事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廉颇、蔺相如的形象特点,解释“将相和”的含义。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重要句子,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廉颇、蔺相如的优点,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团结协作、宽容大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将相和》2. 主要人物:廉颇、蔺相如3. 故事大意:负荆请罪、和好如初4. 道理启示:团结协作、宽容大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分析廉颇、蔺相如的形象特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团结协作、宽容大度。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将相和》是一篇叙事性课文。

这篇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就能让学生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提出的问题是: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层层展开学习。

他们从故事的发展中知道这两员大将之所以不和的最终原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那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颇的头上呢?学生通过阅读很快会找到结果:是因为蔺相如聪明机智,以国家利益为重,帮楚王解了围。

长文短教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实践,最终用最短的时间上好较长的课文,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反思第2篇】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8课《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改写自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章以赵秦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几个小故事,包括《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写出了将相(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由“和”变成“不和”,最后又“和好”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下面是我完成《将相和》的教学后的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深远的影响,小学生往往对语文材料有多元的反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身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这方面不应该受社会上的流行元素所影响。

词语是构建言语大厦的基础。

积累词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默写词语,可惜这一传统训练已经逐渐被淘汰出课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传统训练的挖掘和创新。

《将相和》是篇长篇课文,根据这个特征,我在教学中设计了默写词语的环节:“请同学们翻开练习本,根据意思默写词语。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6将相和》的基本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6将相和》的作文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6将相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作文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理解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6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注释2.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3.板书内容准备4.课堂活动设计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6将相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6将相和》,讲解课文的含义,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典故。

3.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用意。

4.作文训练:通过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展开思维,自行撰写关于《6将相和》的作文。

5.展示作文: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作文,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6.课堂讨论:带领学生展开针对《6将相和》的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学生对《6将相和》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古代诗文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作文表达能力需要加强等。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6将相和》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未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将相和》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

2024年《将相和》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

2024年《将相和》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将相和》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2、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1、同学们,“战国七雄”时期,秦国是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今天,我们就学习发生在当时的秦、赵两国之间的故事。

板题,读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合作交流1、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2、自由读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小组学习。

三、品读体验(一)1、读课后问题二,知道本课由三个故事组成。

2、带着课后问题二默读课文,找找这三个故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3、学生汇报。

4、采用多种形式引导朗读,从各个故事中找出能归纳小标题的语句,指导归纳。

如:A、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小标题《完璧归赵》。

B、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小标题《渑池会见》。

C、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小标题《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二)、默读《完璧归赵》,思考:你认为蔺相如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出来?1、学生默读思考。

2、同位交流。

3、学生汇报:评价: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的人。

重点句段体会:(1)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巧妙夺回和氏璧)(2)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的故事。

通过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他们各自的品质和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可以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但部分学生对于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较为有限,可能影响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时导入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人物形象,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对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廉颇与蔺相如的画像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人物形象,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反思3篇【一】《相和将军》是司马迁《史记》中连坡林相如传记改写而成的历史故事。

以秦赵矛盾为背景,以林相如的活动为线索,描写了《完全归赵》、《面池相会》和《认罪》三个小故事。

这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曲折的香河将军故事。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人格特质:林相如的机智和勇气、面对危险无所畏惧、顾全大局等,以及连波改正错误的能力;共同点:都重视国家利益,顾全大局。

学生很容易掌握个性品质,但仍然很难掌握共性品质。

一、教学效果本课程围绕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了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如下:1、揭题设疑。

明代人陈显章说:“小怀疑导致小进步,大怀疑导致大进步。

”在教这篇文章时,我直接在黑板写作主题后设置问题:当你看到这个主题时,你会有什么问题?学生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会是谁?是谁?为什么不呢?你为什么又和好了?他们的故事会给我们什么启示?一个又一个问题直奔主题。

学生们的思考火花在提问声中迸发,阅读兴趣进一步激发。

接下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谁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它。

课堂交流结束后,我在黑板上写字,引导学生牢记两位历史名人的名字。

2、列小标题,感受故事内涵。

本文用三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人物的品质。

请重新进入课文,抓住关键的东西或地方或故事情节,并以副标题的形式展示。

学生们正在阅读获奖作品,做出选择并思考。

最后,大部分的孩子被总结为:回到赵(重要的事情),面池会议(主要的地方),认罪(重要的事件)。

他们有很好的理由,我赞扬他们的高度概括能力。

该链接旨在指导孩子们如何阅读长文本短文本,即掌握主要人物、地点和事件,并以简单有序的方式进行描述,也便于重复。

然后让他们再说一遍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整篇文章的语境越来越清晰,三个故事的结局越来越清晰,人物的精神品质越来越进入学生的心中。

可以说一石三鸟!3、课本剧再现,感悟历史名人的精神品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和氏璧”可谓国宝,是世所罕见的珍贵文物,由此,本课在教学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领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因课文内容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由于诸多原因,学生接触文物机会几乎没有,对保护文物的意识也较淡薄。

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教育,是本课渗秀法制教育的重点。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璧、廉、颇、缶”4个生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个生字;2、掌握“赵国、完璧归赵、撞碎、胆怯、廉颇、推辞、削弱”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2、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花和国文物保护法》,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一)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二)本文的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法:情境教学、以读助讲、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用具:《将相和》有关资料及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4个生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个生字;掌握“完璧归赵、撞碎、胆怯、削弱”等词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相、璧、臣”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议”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读讲故事,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史记》:我国西汉司马迁写的杰出的历史文学著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改编自这部名著。

2.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3.释题: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将与相和好如初了,这说明其中还有个从不和到和的过程。

文章通过几个小故事给我们讲述这个过程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试着给这几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2.学生初读后交流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谁来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读文后练说)
三、精读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导语过渡: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战功赫赫的廉颇很不服气,他说了什么?指名读16节。

2.探讨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吗?
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1——10节)画出蔺相如说的话
第一处(第6节):指名读,思考: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读1——7节,理解赵王的“为难”。


指名再读第6节,从他的话里你感受到什么?抓住“想了一会儿、愿意、一定”体会。

再次带着感受和理解齐读第六节。

第二处:(第8节中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学法同前。

第三处:(第8节中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理解“理直气壮”。

从“我的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体会到什么?
第四处:(第9节中)理解“大大方方”。

和氏璧已不在手上,为什么还能大大方方?说明了什么?
3.小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我们分明从他说的话里感受到他并不是“就靠一张嘴”。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练读“完璧归赵”的故事,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讨了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蔺相如并不是“就靠一张嘴”被封为上大夫,而是凭着他的勇敢机智立下大功。

现在我们来看看“渑池之会”上他的表现。

二、继续深究感受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11——14节)画出蔺相如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引读13节,从蔺相如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引导理解“鼓瑟”与“击缶”的区别。

从秦王击缶可以看出什么?
2.小结过渡:“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又立下大功,因而被封为上卿。

他凭借的绝不是“就靠一张嘴”。

但这位敢与秦王针锋相对的勇士、英雄,却在听了别人传来的廉颇的一番话后就像老鼠见了猫一般地躲避廉颇。

这是为什么呢?廉颇到底说了一番什么话?
三、话语比照,感悟品质。

1.引导学生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出示语句比较。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王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2. 你仔仔细细地读他们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点:
一是人称不同。

廉颇称呼蔺相如“他蔺相如”,显然有不敬之意。

不仅直呼其名,而且还在名字前边加了一个“他”字,更突出了廉颇的不服气。

而蔺相如始终尊称廉颇为“廉将军”,实为真心诚意敬仰这位老将军。

这样的称呼,已经把廉颇的居功自傲与蔺相如的真心诚意表现得十分明白。

二是排名次序不同。

廉颇始终将自己排在第一位,从“我廉颇……他蔺相如……”这样的顺序中展现;而蔺相如却始终把廉颇排在第一位,从“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中可见。

这就将廉颇的自傲与蔺相如的谦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是关注的中心不同。

廉颇居功自傲,关键在于以个人私利为中心,蔺相如顾全大局,关键在于以国家为中心。

廉颇口口声声“我”、“我”、“我”,连说三个,丝毫没有提到赵国;而蔺相如句句说的是“我们赵国”,也是连说三遍,全然没有涉及个人私利。

3.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人物语言,感受形象,感悟品质。

4.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做了些什么?
5.引读最后一节文字。

《史记》原文中写道“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渑池之会上因为他镇守边境,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这身战袍曾陪伴着廉将军大败齐国,攻取阳晋;陪伴着廉将军固守长平,逼退秦兵……这一身战袍,对于战功赫赫的廉大将军而言,意味着什么?(荣誉、地位、名利……)而今,廉将军脱下战袍,又意味着什么?(放下了自己的荣誉、名利、地位……)如果说,蔺相如再三避让廉颇是为了赵国利益;那么廉颇脱下战袍,负荆请罪,又是为了什么?(精忠为国)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为了共同的国家利益,将相终于和好了,他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这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可负荆”,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五、课后作业。

1.形近字组词:
2.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3.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六、板书设计
6、将相和
不和
(廉颇图)———(蔺相如图)
完璧归赵
百战百胜渑池之会勇敢机智负荆请罪
知错能改顾全大局

《将相和》教学反思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

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

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饿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血色河南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之后,我知道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于了肯定,关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

在让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时,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只要他们能说出其
中的因果关系即可,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指导学精读课文时,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先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交流结果,学生积极性高,学习兴趣很浓。

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课外去研究。

这样真正达到了课堂效果。

回顾本节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

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

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缺乏频率,当时有些忽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语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重难点指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学习方法小提示: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用心做题,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