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复习-动物的运动、行为
八上生物二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上生物二三四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af997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d.png)
八上生物二三四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上生物二、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 运动系统的组成。
- 骨骼。
- 骨: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红骨髓)。
- 骨连结:包括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间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如椎骨间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即关节)。
- 关节。
-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外有韧带,可加固关节)、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摩擦)。
- 骨骼肌。
- 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
肌腱是结缔组织,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
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2.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二、动物的行为。
1.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先天性行为。
- 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实例:蜜蜂采蜜、蜘蛛结网、鸟类迁徙等。
- 学习行为。
- 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 实例: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等。
2. 社会行为。
- 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 特征。
-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如白蚁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
-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群体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各有分工。
-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 方式: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初中要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初中要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dc00f026fff705cd170a1a.png)
张小只初中知识库
张小只爱学习新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生物学》初二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的内容,一起来看一下这篇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来做一下参考吧,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生物有帮助!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
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2、动物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更多详细内容请大家点击新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知识点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和三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速记清单】(解析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和三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速记清单】(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5154e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6.png)
1.关节的能实现它的功能是和它的结构紧密相关的
组成
结构
功能
关节
关节头
覆盖着关节软骨
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窝
关节囊:内表面分泌滑液,
减少摩擦,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关节腔:内有滑液
减少摩擦
2.骨骼肌:由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肌腱组成。肌腱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真题再现】
1.(2024·湖南)章鱼为了保护自己,会利用空的海螺壳做“铠甲”。这种行为属于()
A.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C.迁徙行为D.社会行为
【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有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本部分的主要考点:
(一)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三)动物行为概念、特征和意义
动物运动生理基础是骨、关节和肌肉,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中考重要考查内容,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等形式出现。动物的行为的概念、特征和意义也较受中考命题重视,多在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中出现。
【解答】A.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避免被捕食或受到其他威胁而采取的行为。章鱼利用空的海螺壳作为“铠甲”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防止被捕食者发现或攻击;这个行为明确地指向了自我保护的目的,符合防御行为的定义,A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涉及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活动,如求偶、交配、筑巢、产卵等;章鱼利用海螺壳的行为与繁殖活动无关,它们不会通过海螺壳来进行繁殖或求偶,B不符合题意。
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027cf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f.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骨运动系统,不活动的连接(颅骨之间)骨连接,半活动的连接(脊椎骨之间)肌肉,活动的连接,又叫关节(四肢骨之间)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
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
【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
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f41e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6.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 游泳:例如鱼类、鲸、海豚等水生动物都是通过尾鳍或肢鳍的摆动来推动身体前行。
2. 飞行:例如鸟类和蝙蝠等可以通过振动翅膀来飞行。
3. 爬行:例如蛇、蜥蜴等通过腹部和背部的肌肉运动来爬行。
4. 跳跃:例如青蛙、袋鼠等会通过弹跳的方式来移动身体。
5. 跑步或奔跑:例如兔子、马等动物会用四肢快速地交替蹬地来行动。
二、动物的行为方式:
1. 觅食行为:包括捕食行为和食草行为。
捕食动物会通过追捕、伏击等手段来捕食猎物;而食草动物会选择吃草或植物来获取能量和养分。
2. 繁殖行为:动物通过交配、产卵、哺乳等方式来繁殖后代。
3. 求偶行为:动物通过展示行为、发出声音等方式来吸引异性并进行配对。
4. 社交行为:许多动物会组成社会群体,进行合作、互助、争斗等行为。
5. 防御行为:动物会采取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领地或群体,例如躲藏、发出警告信号、逃离等。
6. 迁徙行为:许多动物会根据季节和环境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以寻找适宜的栖
息地和资源。
以上是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
问题,请继续提问。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c3a3b69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2.png)
5.能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运动伤害的预防、动物保护的措施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培养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进行分类、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包括骨骼、肌肉、关节等,明确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特点。
2.了解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它们在不同动物生活中的作用。
3.掌握动物通讯的方式,理解动物之间如何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
3.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生存和繁衍中的作用,如捕食、逃避敌害、求偶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运动或行为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适应性特点。
2.各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动物普遍持有喜爱之情,但他们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尚显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别是骨骼、肌肉、关节的协调作用。
2.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尤其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6.结合课堂所学,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关爱动物?请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至少三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1章动物的运动和第2章动物的行为教案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1章动物的运动和第2章动物的行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84a4b00b1c59eef9c7b478.png)
第1章动物的运动和第2章动物的行为一、复习目标1.说明运动系统的结构。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一、人体的支持与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人体的骨骼组成(206块骨)骨:头骨、躯干骨、四肢骨连结:支持、运动、保护、连接的作用骨骼肌: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收缩的特性2.骨的基本结构骨膜: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血液对骨有营养作用)、神经和成骨细胞(骨的生长和再生)骨密质(长骨骨干部分)骨质骨松质(长骨两端部分,呈蜂窝状)骨髓:骨髓腔、骨松质(红骨髓,终身具有造血功能)3.关节的结构关节头关节面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关节具有牢固性、柔韧性、灵活性。
4.骨骼肌:肌腹——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红褐色,由肌细胞组成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白色的部分,由结缔组织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受到神经系统的刺激后,骨骼肌收缩、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各种动作。
5.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必须由多组肌肉群(至少两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
如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知识点2 动物的行为1、按照作用不同,动物行为可分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群行为。
2、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后天性行为(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3、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统等相(二)类型与方法归纳类型一动物的运动习题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骨和骨连结构成了骨骼,也可以说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骨连结的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重要的形式)2.骨骼肌由肌腱(两端白色)和肌腹(中间较粗)两部分组成。
八上-期末复习-动物的运动、行为和作用
![八上-期末复习-动物的运动、行为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54798c2f60ddccda38a0b1.png)
以下不能作为判断阿尔卑斯狒狒是否具有 社会行为的依据是: A.形成等级 B.具有分工 C.具有组织 D.具有信息交流
下列具有社会行为(也称社群行为)的动
物是:
A.苍蝇
B.虎
C.猪
D.蜜蜂
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 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 为反应的现象。交流信息的方式有动作、声 音、气味。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 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不可能得出
的结论是:
动物 运动方式 适应的环境 运动器官 是否需要能量
猎豹 奔跑或行走 陆地
四肢
需要
鲫鱼 游泳
水中
鳍
需要
鹰 飞行
空中
翼
需要
A、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
B、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A.小白鼠学走迷宫 B.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摘取香蕉 C.亲鸟给雏鸟喂食 D.导盲犬帮助盲人过马路
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 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数
数
数
数
量
量
量
量
A
时 间
B
时 间
C
时 间
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模 式图中,正确的是()
(1) (2) (3)
骨骼肌只能收 缩牵拉骨而不 能推开骨,所 以连着骨的肌 肉总是由两组 配合着的。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f3ce0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5.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要考察动物的运动系统、运动的结构基础、动物的行为类型及其意义。
建议各位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以人类自己为例,记忆动物运动和行为相关内容。
如果希望印象更深刻的话,也可以买个卤鸡翅或鸡脚,用牙齿做解剖实验,一边吃一边观察。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
3.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两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6.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7.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8.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另一类是指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的意义:先天性行为为了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4.学习行为的意义: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5.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7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复习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7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49aaf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b.png)
结缔组织膜
血管
营养作用
神经
成骨细胞 生长、再生
骨质
骨密质 致密而坚硬
骨松质
结构疏松,呈蜂窝状, 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
骨髓
黄骨髓 红骨髓 造血功能
长骨的 长骨的管状结构,既 结构特点 坚固又轻便,适于人
体运动
讨论: 1.产生骨折后,骨能够愈合吗?为什么?
产生骨折后,骨能够愈合。因为骨膜 内有 成骨细胞 ,对骨的生长和再生 有重要作用;另外骨膜内的 血管 能为 骨的生长提供营养。
C.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 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
D.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
2.你的屈肘动作的产生是由于( A )的结果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第2节 动物的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谢谢
那么,骨骼肌又有哪些特点与运动相适应呢? 下面我们研究骨骼肌。
人体骨骼肌群是由 600多块骨骼肌组 成的,按部位可分 为 头颈肌
躯干肌
四肢肌
人 体 主 要 骨 骼 肌
人 体 主 要 骨 骼 肌 背 面 图
在两端,呈白色
在中间,呈红褐色 骨 骼 肌 结 构 模 式 图
骨骼肌受到神经系统的神经冲动刺激, 就会收缩和舒张, 牵动所附的骨在关节处转动,产生动作
力的。
动物越高,接触的环境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多。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先天性行为
是一些简单的, 诞生时就必不可少 的,为动物能生存 下来提供保证。
学习行为
是动物不断 适应复杂多变的 环境,得以更好 生存和繁育的重 要保证。
小
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复习课件
![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362d3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2.png)
蹠
关节
关节头 关节囊 使关节坚固,并分泌滑液; 关节腔 充满滑液,减小骨与骨的摩擦; 关节窝 关节软骨 减小骨与骨的摩擦;
关节的特点;既坚固又灵活。
2、骨骼肌
一块骨骼肌示意图
肌
腱
肌腹
神经
骨骼肌具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 人体内,骨骼肌所受的刺激来自 神经传来的兴奋。
骨骼肌与骨的位置关系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A.凡是空中飞行的都是鸟 B.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是用鳍游泳 C.每种动物都固定的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运动方 式单一 D.昆虫因为有翅扩大了生活范围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取食行为 • 防备行为 • 繁育行为 • 迁徙行为 • 运动行为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
先天性行为
•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称为先天性行为,也叫本能行为。
骨骼肌两端的肌腱跨过关节附 在不同的骨上。
练习
1.家兔的前肢短、后肢长与它的哪种运动方式相适
应( B)
A.行走 B.跳跃 C.爬行 D.奔跑
2.下列不属于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是( C )
A.鱼 B.虾 C.草履虫 D.马陆 3.长期生活在沙漠中,靠行走和奔跑来寻找食物的
是( A )
A.骆驼 B.家兔 C.鹿 D.金丝猴
2、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D )
A、蚯蚓 B、大山雀 C、马 D、黑猩猩
3、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C )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鹦鹉学舌
D、蜘蛛结网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 社会行为的特征 1. 什么是社会行为
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 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881e0e90c69ec3d5bb7544.png)
课堂小结:
一.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运动方式不同。 2.动物的运动通过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 配合进行。 二.动物的行为: 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三.社会行为 1.特点 2.传递信息的方式 四.准确记住生物术语
关节囊 肌 腱
骨骼肌 骨连结 肱二头肌
肌腱
肌腹
肌腱
1 肱二头肌 2 肱三头肌
3 肌腹
肌腱
4
1.在伸肘图中找出肌腹和肌腱的位置? 2.图中1的名称是什么? 2的名称是什么? 3.屈肘和伸肘肌肉1、2各处于什么状态?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三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思维拓展
①双手提重物 ②双手自然放松下垂
你收获,我快乐!
11、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如将其孵的鸡蛋拿掉,换上鸭蛋,它照 样孵蛋,这种行为是( )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学习行为 D、节律行为 12. 动物有学习能力,使动物在生存方面更有利于( )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逃避敌害 C.寻找食物 D.找到配偶 13. 下列关于动物学习行为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成长中建立起来的行为 B.动物的行为主要是学习行为 C.一般遗传给后代的行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14.下列各项中,不是学习行为的是( ) A.马戏团老虎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C.小狗做算术D.蚯蚓走迷宫 15.下列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高等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老马识途 C.鹦鹉学舌 D.黑猩猩设法取下高处香蕉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复习
八(1)是我家,我爱我家!
动物的栖息环境与运动方式 • 水中
游泳 奔跑
• 陆地
爬行 行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二、三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速记清单(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二、三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速记清单(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5fe4d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e.png)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三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的运动考点1: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表现形式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蠕动、游泳、飞行、行走、奔跑、跳跃等。
除运动外,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散发出气味、改变体色,甚至静立不动也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拓展】动物的运动本质上都依靠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动物,不过也有例外,如有些低等的动物(如水母)没有肌肉,但也能运动。
考点2:运动系统的组成1.观察动物的运动系统(1)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观察哺乳动物(如家兔)的骨骼标本,特别是它的前肢和后肢,注意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并试着在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找一找相应的骨。
四肢骨骨是单独的一块,而骨骼是多块骨通过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整体结构。
例如,脊柱是骨骼,而脊椎骨是骨。
(2)观察哺乳动物的关节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如家兔、羊)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
注意关节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①结构:观察剖开的动物关节,可以发现关节外包裹着坚韧的关节囊。
构成关节的两块骨相邻的面称为关节面,一端突出,称为关节头,另一端向内凹陷,称为关节窝;关节头和关节窝相接触的部位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
关节囊内的空腔称为关节腔。
因此,关节由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组成。
②关节的作用: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的作用。
(3)观察肌肉取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用解剖剪除去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
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观察骨的运动。
然后,除去肌肉,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①骨骼肌的组成部分有?【答案】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
②骨骼肌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答案】肌腱绕过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
2.运动系统的组成(1)关节的结构与功能①关节头关节窝③④关节窝关节软骨⑤②关节囊①关节的结构: 包括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6592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2.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中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的运动方式:
- 游泳:鱼类、鲸类等水生动物通过鳍、鳃等器官在水中游泳。
- 飞行:鸟类、昆虫等通过翅膀在空中飞行。
- 跳跃:蛙类、袋鼠等通过有力后腿的跳跃方式移动。
- 爬行:蛇类、蜥蜴等通过爬行的方式在地面或树上移动。
- 步行: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等通过四肢的步行方式移动。
2. 动物的行为:
- 捕食行为:包括寻找猎物、追逐、抓捕等行为。
- 逃避行为:当动物感到威胁时,会采取逃避的行动,如奔跑、飞走等。
- 社会行为:一些动物会形成群体,进行社会行为,包括结队行动、据领地、分工合作等。
- 筑巢行为:鸟类、爬行动物等会筑巢来安放自己的卵和繁殖后代。
- 迁徙行为:一些动物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如候鸟等。
3. 动物的感觉和反射:
- 视觉:许多动物具有发达的视觉,可以感知周围环境。
- 听觉:动物通过耳朵感知声音和声波。
- 嗅觉:一些动物具有灵敏的嗅觉,可以通过嗅觉感知周围的气味。
- 味觉:动物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感知食物的滋味。
- 触觉:许多动物的皮肤和触角具有触觉感受器。
- 反射: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伸手会缩回去等。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985d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4.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必背知识点一、动物的运动1. 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 (包括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则是运动的支点,而骨骼肌则是动力来源。
2. 骨骼肌的结构与特性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
肌腱位于两端,较细且呈乳白色,连接着骨骼;肌腹位于中间,较粗,是肌肉的主要部分。
骨骼肌的特性是受到刺激时会收缩,停止刺激则舒张。
3. 运动的产生过程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会收缩并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作,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4. 关节的结构与脱臼关节由关节面 (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二、动物的行为1. 行为类型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包括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这些行为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等。
学习行为则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
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有利于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
3. 社会行为某些动物营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
它们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4. 信息传递动物之间通过声音、动作、接触和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
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运动与行为的意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有利于其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取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运动和行为的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的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87284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a.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韩愈说过这样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
成绩优与良;才思浓与淡,都是由勤奋注定的。
努力学习,定能获得回报。
下面就是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班级)上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如同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f63729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1.png)
2.了解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行为的特征和功能。
3.掌握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等,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等,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任务,如观察和分析某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探讨某种动物行为的意义等。
2.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动物运动和行为”为主线,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接着,我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进而提高他们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只猎豹追捕猎物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吗?它们为什么要有这些运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由此得知,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并
且动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按动物行为的表现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
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按动物行为
的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蝴蝶的成虫有长长的、卷曲着的喙,只能吸食花蜜
和露水;蜻蜓的幼虫叫水虿,生活在水中,能捕食
蚊子的幼虫等。“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 飞”,它们分别是什么行为?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试看,从下图中能够提取出哪些“有效信息”呢?
6
8
1
3
4
9
2
5
7
图一
图二
图三
(3)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就是关节,如图二所示关
节模式图。关节能够灵活运动的重要原因是有
[3]关节软骨 ,并且[4] 关节腔 内有滑液,
减[5小] 了运关动节时两把囊骨相间邻的的摩两擦骨。包关绕节起很来牢,固其是内因外为还
有许多韧带起加固作用。
6
8
1
3
4
9
2
5
7
图一
图二
图三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 肌肉组成的
(2)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如图一:[1]是 肌腱 , [2]是肌腹。从结构层次来说,一块骨骼肌属于 器官。 一块骨骼肌至少附着在相邻的 两 块不同的骨上。
学会从图形中提取各种“有效信息”,对于学习、
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都相当重要。让我们来试
(1) (2) (3)
骨骼肌只能收 缩牵拉骨而不 能推开骨,所 以连着骨的肌 肉总是由两组 配合着的。
上图作为关节模式图少了关节囊
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 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它受到 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 动 着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就 会产生运动。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的。在100米跑的过程中,大腿肌肉的活动情
况是:
A.都持续收缩
B.都持续舒张
C.先同时收缩,再同时舒张,交替进行
D.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
B.肌腹
C.肌腱
D.韧带
小华在体育课上投掷铅球,球出手瞬间,上 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下图是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①
②
图A
图B
(1)图A表示 屈肘动作,图B表示
伸动肘作。
(2)在图A中①处于 收缩 处于 舒张 状态;
状态,而同时②则
学会从图形中提取各种“有效信息”,对于学习、思考、 分析和解决问题都相当重要。让我们来试试看,从下图 中能够提取出哪些“有效信息”呢?
下图中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A.蚯蚓走迷宫
B.小鸟喂鱼
C.大山雀喝牛奶
D.黑猩猩摘取香蕉
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孩哺 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 A、母狼试图将婴孩成为自己的孩子 B、母狼对人的报复行为 C、母狼有较高的哺育能力 D、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
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孩哺育成狼孩, 而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还像狼一样叫,爱吃生肉, 会咬人,没有学会一句话。结合以上事实,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先天性行为 B、狼孩喜欢像狼一样叫唤,爱吃生肉,还会咬人, 这也是先天性行为 C、狼孩错过了学习人类语言的最佳时期 D、学习行为的形成受到成长环境的很大影响
B.关节由关节头、关节腔和关节软骨组成
C.骨骼肌既可以牵拉骨,又可以推开骨
D.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
A、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 构成,A错误. B、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组成,B错误.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C错误. D、人的运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依靠运动系统来 完成的,D正确.
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A.鸟儿鸣叫 B.动物体内分解有机物 C.狼捕鹿,鹿奔跑 D.避役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 下列对动物行为的认识,错误的是 A.鸟的飞翔属于动物的行为 B.兽类的吼叫属于动物行为 C.昆虫的假死不属于动物行为 D. 蛇的冬眠属于动物行为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 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必不可少。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 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 获得的行为。
当你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此时有关 骨骼肌和骨关节活动的情况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肘关节弯曲 B.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肘关节弯曲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肘关节伸直 D.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肘关节伸直
(2014)关于人体的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B、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C、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动物
D、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 (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 患者关节腔内有大量积 液,并伴有肿胀、疼痛 现象,那么病灶(即病 变部位)应位于下列哪 个结构上?() A. 关节头 B.关节软骨 C. 关节囊 D.关节腔
6
8
1
3
4
9
2
5
7
图一
图二
图三
(4)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
牵动它附着的骨,绕着关节的运动,如此就产生
了动作。如图所示,伸肘时[8]肱二头肌处于舒张 状态,[9]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可见任何一个
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
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 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并在
其它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
关节软骨
关节头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是:关节囊及韧带。 使关节灵活的是:关节软骨和滑液。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肌腱
肌腹
下列关于骨骼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骨骼肌能完成一个动作 B.一块骨骼肌附着在一块骨上 C.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肌腱 D模 式图中,正确的是()
内容:动物的运动、行为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
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不
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动物 运动方式 适应的环境 运动器官 是否需要能量
猎豹 奔跑或行走 陆地
四肢
需要
鲫鱼 游泳
水中
鳍
需要
鹰 飞行
空中
翼
需要
A、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