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玻尔理论考虑了原子主要的相互作用即核与电子的静电作用,较为有效地解释了氢光谱。不过人们随后发现光谱线还有精细结构,这说明还需考虑其它相互作用即考虑引起能量变化的原因。本章在量子力学基础上讨论原子的精细结构。
本章先介绍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引起的磁矩,然后介绍原子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部的磁场引起的相互作用。说明空间量子化的存在,且说明仅靠电子的轨道运动不能解释精细结构,还须引入电子自旋的假设,由电子自旋引起的磁相互作用才是产生精细结构的主要因素。 §4-1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1.经典表示式
在经典电磁学中载流线圈的磁矩为n
iS ˆ=μρ。(若不取国际单位制,则n S c
i ρ
ρ
=μ)(S 为电流所围的面积,n ρ
是垂直于该积的单位矢量。这里假定电子轨道为圆形,可证明,对于任意形状的闭合轨道,其结果不变。)
电子绕核的运动必定有一个磁矩,设电子旋转频率为r
v
πν2=
,则原子中电子绕核旋转的磁矩为:L m e n vr m m e n r r v e
n r e S i e
e e ρρρρρρ22222-=-=-=-==ππνπμ 定义旋磁比
上式是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与电子轨道角动量之间的关系式。磁矩μρ
与轨道角动量L ρ反
向,这是因为磁矩的方向是根据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定义的,而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反向之故。
从电磁学知道,磁矩在均匀外磁场中不受力,但受到一个力矩作用,力矩为B ρ
ρρ
⨯=μτ
力矩的存在将引起角动量的变化,即B dt
L d ρρρρ
⨯==μτ 由以上关系可得B dt d ρρρ⨯-=μγμ,可改写为μωμρ
ρ
ρ
⨯=dt
d
拉莫尔进动的角速度公式B ρ中高速旋转的磁矩不向B ρ
靠拢,
而是以一定的ωρ
绕B ρ作进动。ωρ的方向与B ρ一致。进动角频率(or
2.量子化条件
此前的两个量子数中,主量子数n 决定体系的能量,角动量量子数l 决定轨道形状。
轨道平面方向的确定:当有一个磁场存在时,磁场B ρ
的方向即为参考方向,轨道平面的方向也
才有意义。 轨道角动量L ρ
垂直于轨道平面,它相对于磁场方向(定义为z)的角度α决定了轨道平面的方向,
如右图示。
此前得到角动量量子化条件为:Λη,,,l ,l L 321==
鉴于量子力学的本质,将此条件作一原则性改动,取由量子力学计算所得的结果
Λη,,,l ,)l (l L 2101=+=,
由此引入第三个量子化条件:l ,,l ,l m ,m L z --==Λη1 显然,对于一固定的l ,有(12+l )个m 值。 3.角动量取向量子化
根据轨道角动量及其分量的量子化条件⎪⎩⎪⎨⎧--===+=l
l l m m L l l l L z ,,1,,2,1,0,)1(ΛηΛ
η做出其矢量模型示意图(右
图)。其特点是L ρ
不能与z 方向重合,这正是对角动量量子化条件改动而产生的效果。
将以上量子化条件代入磁矩
μ和磁矩在z 方向投影的表达式z μ有:
⎪⎩⎪⎨
⎧-=-=-=+-=-=B
z z B
m m L l l L μγγμμγμη)1(
玻尔磁子,是轨道磁矩的最小单元。是原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
可改写为)ea (e e m c e e B 1
2222
1
21αμ==ηη,式中1371=α为精细结构常数,1a 是第一玻尔半径。此式说明磁相互作用至少比电相互作用小两个数量级。
4-2史特恩-盖拉赫实验(在外加非均匀磁场中原子束的分裂)
1921年,史特恩和盖拉赫首次作实验证实了电子自旋的存在,是对原子在外磁场中取向量子化的首次直接观察,是原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实验装置如右图示。
从加热炉O 中发出一束氢原子蒸气(由于炉温不很高,故原子处于基态),原子速度满足于
kT mv 2
3
212=,
氢原子先后穿过两个狭缝后即得到沿x 方向运动的速度为v 的氢原子束。原子束穿过磁场区最后落在屏上。
为使氢原子束在磁场区受力,要求磁场在0
A 的线度围是非均匀磁场(实验的困难所在)。 沿x 方向进入磁场的原子束只在Z 方向上受力,z
B F Z
z
z ∂∂=μ 原子束在磁场区的运动方程为:⎪⎩
⎪
⎨⎧==2121t m F z vt x Z
原子经磁场区(长度为D )后,与x 轴线的偏角为:211
)(mv
d F tg mv t F tg dx dz
tg z d z ---===α 当原子束落至屏上P 点时,偏离x 轴的距离为kT
dD z B z z z 32∂∂=μ。
式中βμμcos =z ,见右上图。
由以上讨论知,不仅μ呈量子化,μ在z 方向的投影也呈量子化,因为只有这样,2z 的数值才可能是分立的。故从实验测得2z 是分立的,反过来证明μ呈量子化。
此实验是空间量子化最直接的证明,它是第一次量度原子基态性质的实验。
以上只考虑了电子的轨道运动,现将电子的自旋也考虑进来,即原子的总磁矩是由轨道和自旋两部分磁矩合成的。只有全面考虑才能解释氢原子在非均匀磁场中的偶分裂现象。于是
kT dD z B z z z
32∂∂=μ中的B J J z g m μμ-=,即kT
dD
z B g m z Z B J J 32∂∂±=μ
在运用上式时须注意单位,kT 3的单位应取eV 。
由于J J J m J --=,,1,Λ共有)12(+J 个值,所以就有)12(+J 个分裂的2z 值,即在感光板上有)12(+J 个黑条,表明了)12(+J 个空间取向。由此得出一种通过实验确定g 因子的重要方法。
可据上式解释单电子或多电子体系的各种原子的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结果。对于氢(单电子),因氢原子处于基态,2
1
,210,21,0,1±==+==
==j m s j s l n ,进而可得出2=j g ,故有1
=J J g m 于是与具
体
实
验
参
数
相
对
应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