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及其代表作

合集下载

“朦胧诗” 派重要诗人 多多及其代表作

“朦胧诗” 派重要诗人 多多及其代表作

“朦胧诗”派重要诗人多多及其代表作□失落的口令辑诗人多多,当代著名的抒情诗人,原名粟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工作。

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2000年曾获首届安高诗歌奖。

多多1989年出国,旅居荷兰15年,并曾任伦敦大学汉语教师、加拿大纽克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住校作家。

曾多次参加世界各大诗歌节,到过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10多个国家的大学举办过讲座和朗诵,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

多多系“朦胧诗”派主要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多多诗选》等,并于2005年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度诗人奖。

他的诗歌以精湛的技艺、明晰的洞察力、义无反顾的写作勇气,承续了汉语在当代中国的艰难使命。

他将自己对世界和生命的温情理解,融于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的细致雕刻,并在每一首诗歌的内部构造上,力图实现他孤寂而坚定的美学抱负。

他的诗歌有显著的个性和风格:意象简洁,节奏明快,语言准确、锐利而富有张力,对心灵细节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体认,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有明确的艺术承担。

他在2004年度发表的一系列诗作,以及他本人在母语国家的重新出场,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激动的文学记忆,同时也见证了汉语诗歌永不衰竭的丰富可能性。

代表诗作从死亡的方向看从死亡的方向看总会看到一生不应见到的人总会随便地埋到一个地点随便嗅嗅,就把自己埋在那里埋在让他们恨的地点他们把铲中的土倒在你脸上要谢谢他们。

再谢一次你的眼睛就再也看不到敌人就会从死亡的方向传来他们陷入敌意时的叫喊你却再也听不见那完全是痛苦的叫喊!北方的记忆吸收冬天的寒冷,倾听云的遥远的运动北方的树,站在二月的风里离别,也站在那里在玻璃窗上映得又远又清晰一阵午夜的大汗,一阵黎明的急雨在一所异国的旅馆里北方的麦田开始呼吸像畜栏内,牛群用后蹄惊动大地独自地,保持一种听力但是没有,没有任何灵感可以继续榨取这城市北方石头堆积的城市独自向画布播撒播种者的鞋犁,已脱离了与土地的联系像可以傲视这城市的云那样我,用你的墙面对你的辽阔告别长久地搂抱着白桦树就像搂抱着我自己:满山的红辣椒都在激动我满手的石子洒向大地满树,都是我的回忆……秋天是一架最悲凉的琴往事,在用力地弹着:田野收割了无家可归的田野呵如果你要哭泣,不要错过这大好时机!。

[顾城的朦胧诗代表作]顾城的诗歌代表作

[顾城的朦胧诗代表作]顾城的诗歌代表作

[顾城的朦胧诗代表作]顾城的诗歌代表作顾城的诗歌的代表作《我总觉得》我总觉得顾城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

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因为陆地的破裂,迸溅到各方。

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远方。

一九八O年六月借助于意象的比喻进行并列式的呈现,把焦点集中在一种感觉上面,使这首诗成为有较完整的结构之作。

在“星星”与“绿葡萄”、“人类”与“小彩豆”、“心灵”与“野蜜蜂”之间,诗人所完成的是物象之间的比喻;而在“星星”、“人类”、“心灵”的遥相呼应之间,他却完成了一种空阔的从物到人、从人到心的思考。

“星”与“心”的微妙联系,不也是一种隐秘的天人合一和物我共存的暗示吗赏析2:顾城(1956-1993),是一位极有个性的朦胧派诗人。

他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写的是雨滴中闪现的世界,写那“遥远而清晰”的梦,写梦中的“天国”。

他善于以一颗童真的心,展开奇谲的幻想,创造奇异的意象,隐曲地表现诗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想,因此,他被称为“童话诗人”。

在《我总觉得》这首诗中,诗人以孩子的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透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理性思考,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心灵沟通的遗憾与无奈,是一曲发人深省的理想悲歌。

这首诗由三节构成,每一节的前三句是写“我”理想中的世界,后两句写现实生活。

我们先来看看“我”理想中的世界。

“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

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理想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地美丽、温馨。

星星像一串绿葡萄生长在一起,人类像一碟小彩豆聚集在一起,心灵像一窝野蜜蜂依恋在一起。

它们的特点都是聚拢在一起。

“绿葡萄”、“小彩豆”、“野蜜蜂”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让人产生联想。

【AAA】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AAA】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新思潮,朦胧诗“崛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

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精神维度上全然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诗歌,它大量使用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它肯定个体存在的价值……这些使它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相信未来》食指(原名郭路生)出自《食指的诗》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地炉台,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地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朦胧诗欣赏》课件

《朦胧诗欣赏》课件

详细描述
朦胧诗常常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悟,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向往和追求。
爱情的描绘
总结词
对爱情的描绘常常充满着浪漫和激情,同时 也透露出对爱情的无奈和痛苦。
详细描述
朦胧诗中的爱情主题常常以浓烈的情感和富 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既展现了爱情的浪漫 和激情,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和痛苦。
特点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强调主观情绪的抒发和内心世界的探索,不拘泥于现 实生活中的物象,追求表达的模糊与隐约。
朦胧诗的历史背景
起源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 社会经历巨大变革,文革结束后,人 们开始反思和审视历史与现实,朦胧 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发展
朦胧诗从地下诗歌、地下文学群体的 形式出现,逐渐发展成为一股文学潮 流,成为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和艺术追 求。
总结词
北岛是朦胧诗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深沉、内敛、富有 哲理而著称。
详细描述
北岛的诗歌常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他的作品如 《回答》、《一切》等,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反映 了那个时代的困惑和思考。
舒婷及其作品
总结词
舒婷是朦胧诗派中的女性代表, 她的作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 景物、事物和人物,通过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意象的叠加
将多个意象相互叠加,形 成多层次的意象组合,增 强诗歌的视觉和感官效果 。
意象的变形
通过对自然景物、事物和 人物的变形,赋予其更深 的象征意义,使诗歌更具 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言的创新
语言的陌生化
05
朦胧诗的影响与评价
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舒婷简介及作品

舒婷简介及作品

舒婷简介及作品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舒婷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舒婷的个人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生长在厦门。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1985年,应邀访问西德,法国.1986年,应邀去美国举行个人作品朗诵会.1987年,应邀出访意大利.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主要作品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诗集欣赏1、《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朦胧诗

朦胧诗

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寻根文学: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和公认的范畴。

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

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的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

寻根文学提倡广义的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的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的主题。

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的根甚至于民族的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

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重铸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

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程。

18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

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

朦胧诗及其叙述

朦胧诗及其叙述

朦胧诗的发展与变异
朦胧诗
江河、杨炼 的史诗
新生代
后朦胧诗
第三代诗人
朦胧诗变异之二:新生代
“后朦胧”诗人,以海子、王家新、骆一禾、
西川等为代表
“第三代”诗人,以韩东、于坚、杨黎、李
亚伟等为代表
“后朦胧”诗人的创作特点:
与朦胧诗人一样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
响,但他们与朦胧诗人相比较,他们更强调 体现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 更注重从哲学层面探讨人生的价值和诗歌的 终极意义,其作品比朦胧诗更丰厚深邃,也 比朦胧诗更艰深晦涩。 代表人物是海子。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 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 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 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写下:相 信未来。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


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 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 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 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8]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

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

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

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

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

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

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朦胧诗

朦胧诗

谢谢 观看
我 我 不 相
纵 告 使 诉 你 你 脚 信 下 天 有 是 一 蓝 那 千 的 就 名 , 把 挑 我 我 战 不 算 者 相 作 , 信 第 雷 一 的 千 回 零 声 一 , 名 不 相 信 ! 我 界 世 , 吧
为 我 了 来 在 到 审 在 这 判 那 个 前 镀 世 , 金 界 宣 上 为 读 , 什 -那 只 些 带 被 着 判 纸 决 、 的 绳 声 索 音 和 。 身 影 , ? 竞 ? 相 凌 帆 冰 千 是 里 都 -海 处 死 到 --么 么 什 为 , , 的 天 了 了 现 去 发 过 角 纪 望 川 , 好 冰 吧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批年轻诗人开始崛起于诗坛, 给诗苑带来了一股新异的诗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 他们中的主要代表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梁小斌等。 这批年轻诗人所引发的新诗潮之所以在7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诗坛上, 是由特定的时代语境和历史积淀所形成的。
朦胧诗的繁荣:
在“朦胧诗”的论争中,“朦胧诗”影响迅速扩大, 并确立了它在中国当代诗歌转折期的地位。 诗歌革新者努力的基本点包括:推动当代诗歌打破自我封闭, 探索与人类广泛文化积累建立联系和对话的可能性; 坚持诗的写作,放置在对个体的生存价值的确认的基础之上; 开始当代诗歌语言的革新, 激活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生命的试验等等。
看 卑 鄙 是 卑 鄙 者 的 高 通 尚 行 是 空 证 高 中 , 尚 , 者 飘 的 满 墓 了 志 死 铭 者 , 弯 曲 的 倒 影 。
回 答
北 岛
舒婷:舒婷的诗情感丰富细腻,而又始终有一种清纯明净的
气息。 她的诗其实并不怎么复杂, 只不过执着于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而采用了多种隐曲的修辞手 法, 正因为此,她的诗在当时却具有打开人们心灵窗户的功效, 并且在艺术上显示了与正统诗歌截然不同的形式。 这些显然是因为当时的意识形态背景过于封闭压抑而反衬出它 的革命性。 舒婷可能是最早正视个人内心情感的女性诗人, 她的诗中总是隐约呈现着一种不可知而又不可抗拒的外在力量, 而一种女性的哀愁带着祈祷穿越于其中, 最终获得无可奈何的解脱,这可能就是舒婷的诗最具魅力之处。 她的代表作如《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等,就表现了 这种特点。

有关经典朦胧诗(通用9首)

有关经典朦胧诗(通用9首)

经典朦胧诗有关经典朦胧诗(通用9首)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精神维度上全然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诗歌,它大量使用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它肯定了个体存在的价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经典朦胧诗(通用9首),欢迎阅览。

经典朦胧诗1【蔡其矫】风从山顶摇曳而下撼动树林和原野绿草,粼粼的光波如无数鸟群翩翩飞升。

在天河一般的空气中飘浮有众多的色彩和芬芳,起伏的山坡回环的道路恋人奔跑相迎。

飞扬的头发拍打天空周围流动金色的云,在轩昂的眉宇下是静默无声的深沉的眼神。

花叶发出金黄的光芒把阴影和枝干燃烧,不具形的欢乐无踪无影地来到从心到心经典朦胧诗2【蔡其矫】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红叶焚烧的山峦是黄昏中交集的悲欢;你是树影,是晚风是归来路上的黑暗。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信守约言的鸿雁是路上不预期的遇见;你是欢笑,是光亮是烟花怒放的夜晚。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晶莹皎洁的雕像是幸福照临的深沉睡眠;你是芬芳,是花朵是慷慨无私的大自然。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来去无踪的怨嗔是阴雨天气的苦苦思念;你是冷月,是远星是神秘莫测的深渊。

经典朦胧诗3【杜运燮】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幼叶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呵,河水也象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醉人的香味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吊车的手臂在高空指向远方,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经典朦胧诗4【舒婷】在我微颤的手心里放下一粒珠贝,仿佛大海滴下的鹅黄色的眼泪……当波涛含恨而去,曾在大地雪白的胸前哽咽,它是英雄眼里的颗颗眼泪,也和英雄一样忠实,嫉妒的阳光,终不能把它化成一滴清水;当海浪欢呼而来,大地张开手臂把爱人迎接,它是少女怀中的鲜花玉叶,也和少女的心一样多情,残忍的年月,终不能叫它的花瓣枯萎。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
“朦胧诗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主要有:
一、诗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
二、诗作: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赠别》、《致橡树》
顾城《一代人》、《远与近》
江河《星星变奏曲》、《纪念碑》
北岛《回答》、《习惯》、《红帆船》。

朦胧诗派及其代表诗人

朦胧诗派及其代表诗人

朦胧诗派朦胧诗派:70 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

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

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

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

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

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

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奇娇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朦胧诗

朦胧诗

用心思考
1、在马路边、月亮门里总能看到一些少男少女 谈恋爱,你觉得他们是橡树和木棉吗? 2、现在的你是一棵橡树或木棉吗? 3、你偷偷(或明目张胆)喜欢的异性或喜欢你 的异性,他们是木棉或橡树吗? 4、在升入高中的紧张学习中,你能够给你喜欢 的异性怎样实实在在的帮助? 5、十年以后,你还愿意与你朝夕相处的人是现 在的她(或他)吗? 6、由以上5个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 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 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 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 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 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 受。
舒婷简介 写作背景简介
原名龚佩瑜. 1977年,认识了北岛等诗人,她的诗 也开始在社会上流传。1977年3月,创作诗歌《致橡 树》.1979年4月,在《诗刊》上发表《致橡树》,这是 她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朦胧诗派代表诗人。 代表作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会唱歌的鸢尾花》。 1977年,十年动乱刚刚结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 自我,那是一个人生观、爱情观、幸福观开始转型的时 期。
作业
1、课下阅读朦胧派代表诗人代表作。 如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 食指《相信未来》、江河《星星变奏 曲》等。 2、仿照这首诗的形式,写一首诗,表 达你对父母、老师、朋友、祖国的情 感。
凌霄花 世 俗 的 爱 情 鸟儿 泉源 险峰
———极力攀附
———一厢情愿
———一味 奉 献
橡树
(否定) 日光 春雨
真 正 的 爱 情
木棉
(巾 帼 (肯定) 风 采)
美丽 心心相印 睿智 英勇 人
——————————————
平等独立

朦胧诗名作分析5则范文

朦胧诗名作分析5则范文

朦胧诗名作分析5则范文第一篇:朦胧诗名作分析朦胧诗名作分析《纪念碑》江河的《纪念碑》发表于《诗刊》 1980 年 10 期。

《纪念碑》是表现民族历史和现实思考的深刻之作。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诗人眼中,就是民族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记录和见证、诗人在回顾民族被劫掠、被出卖和奋起抗争的历史的基础上,呼唤、探求民族尊严、魄力的重建。

诗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诗人的沉思和民族的沉思在纪念碑的形象中得到统一。

江河是以《纪念碑》登上诗坛的,对民族历史的富于纵深度的思考,使江河的诗一开始就显示其独特性。

“纪念碑”是空间化了的时间的形象,诗人把自己比作“纪念碑”,连接历史、现实、未来。

这个“大我”的抒情主人公,从历史发展角度,与民族、与个人感悟的民族历史锲合点上,展开抒情与思考。

诗人的沉思和民族的沉思在“纪念碑”的形象中得到统一。

江河、扬炼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表明了他们想“介入”历史的强烈愿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自我价值的探索之后,“为历史提供见证”成为朦胧诗的重要主题。

《太阳和他的反光·射日》江河的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发表于《黄河》 1985 年第 1 期。

全诗共 12 首,诗中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作为题材,如《补天》中的女娲补天,《追日》中的夸父追日,《填海》中的精卫填海,《射日》中的后羿射日等等……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作者选取这个题材,并且加以改造,使它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神话“原型”。

传说中的后羿是一个胜利了的英雄,他射落了多余的九个太阳,使人间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作者把这个故事改造成了一个悲剧,射日的后羿被烈日“红色大弓”所射中。

他倒下了,然而他的英雄壮举却永存人间。

诗人以独特的想象激活了古代神话,把这个神话变成了对于牺牲了的英雄的颂歌。

英雄为“去除虚妄”而向“泛滥的太阳”的“漫天谎言”宣战,使“射日”的这个神话有了“去伪存真”牺牲取义的原型含义,也使这首诗在内容上具有了很大的张力。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4、朦胧诗的主要作者在激烈的论争中,朦胧诗的影响日益扩大,并成为当代诗歌转折时期有影响的诗歌潮流,它坚持将写作放在对个体的生存价值的确认的基础之上,宣布了文学千篇一律的时代的终结。

代表性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王小妮等。

北岛《今天》的创办者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人物。

诗歌表现一种怀疑、否定精神(《一切》)。

对缺乏人性、苟且偷生、虚幻向往的生活的坚决拒绝。

(《宣告》)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姿态。

(《回答》)抒情主人公——抗争者和受难者形象。

一切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北岛宣告最后的时刻到了我没有留下遗嘱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宁静的地平线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好阻挡自由的风从星星般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还千帆相争?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一千另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时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时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抒情方式:冷峻、愤怒,富有理性精神和怀疑色彩的。

北岛诗中的情感,展现了当代中国历史转折时期“觉醒者”的内心冲突和理想精神。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朦胧诗代表作(十首最经典的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文学的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艺术思潮,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梁、、、芒克等。

朦胧诗以内在的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运用整体意象象征和渐进性意向感受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掩盖情感,使诗歌文本介于表意和隐意之间,呈现出诗境模糊、诗意空泛含蓄、意蕴丰富、主题多元阐释和多义性等特点。

它以“反叛”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变革。

他们在诗歌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表达,在艺术上广泛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力。

“朦胧诗”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发表宣言。

但他们以各自独立而又共同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成就,形成了一个“崛起的诗歌群体”。

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议。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远近——顾城你们一会儿见。

看一会儿云我认为当你看着我的时候,你离我很远。

当你看云的时候,你离得很近。

“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封住了我的壁炉,当灰烬叹息贫穷的悲哀,我仍然固执地铺着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在深秋变成露珠,当我的花依偎着别人的感受,我仍然固执地用凝结霜的枯藤,在荒凉的土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我的手指在地平线上冲浪,我想用手掌托住太阳之海,黎明摇曳的温暖而美丽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信未来,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拂去历史尘埃的睫毛,她有能看穿岁月篇章的学生。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我们腐烂的肉体,那些失落的忧郁,失败的痛苦,那是动人的眼泪,深切的同情,或者给一个轻蔑的微笑,苦涩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我们的脊椎感兴趣,无数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

是的,我在焦急地等待他们的评价。

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

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

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1952年-),原名龚佩瑜,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下面是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欢迎阅读。

《初春》朋友,是春天了驱散忧愁,揩去泪水向着太阳微笑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酊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飞溅起万千银珠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但等着吧一旦惊雷起乌云便仓皇而逃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是还有寒意还有霜似的烦恼如果你侧耳倾听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战栗的山谷呵仿佛一起嚎啕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如吹不灭的火苗使天地温暖连云儿也不再他飘友人,让我们说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致大海》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还由海风日夜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呵,大海就算你的波涛能把记忆涤平还有些贝壳撒在山坡上如夏夜的星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呵,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从海岸的山岩多么寂寞我的影从黄昏到夜阑多么骄傲我的心“自由的元素”呵任你是佯装的咆哮任你是虚伪的平静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一切的过去——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归梦》以我熟悉的一枝百合(花瓣落在窗台上) ——引起我的迷惘以似乎吹在耳旁的呼吸(脸深深埋在手里) ——使我屏息甚至以一段简单的练习曲(妈妈的手,风在窗外) ——唉,我终于又能哭出来以被忽略的细节以再理解了的启示它归来了,我的热情——以片断的诗《惠安女子》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啊,浪花无边无际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一代人的呼声》我绝不申诉我个人的不幸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无数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记忆我推翻了一道道定义我打碎了一层层枷锁心中只剩下一片触目的废墟……但是,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段能把我重新推下去假如是我,躺在“烈士”墓里青苔侵蚀了石板上的字迹假如是我,尝遍铁窗风味和镣铐争辩真理的法律假如是我,形容枯槁憔悴赎罪般的劳作永无尽期假如是我,仅仅是我的悲剧——我也许已经宽恕我的泪水和愤怒也许可以平息但是,为了孩子们的父亲为了父亲们的孩子为了各地纪念碑下那无声的责问不再使人颤栗为了一度露宿街头的画面不再使我们的眼睛无处躲避为了百年后天真的孩子不用对我们留下的历史猜谜为了祖国的这份空白为了民族的这段崎岖为了天空的纯洁和道路的正直我要求真理!《馈赠》我的梦想是池塘的梦想生存不仅映照天空让周围的垂柳和紫云英把我汲取干净吧缘着树根我走向叶脉凋谢于我并非伤悲我表达了自己我获得了生命我的快乐是阳光的快乐短暂,却留下不朽的创作在孩子双眸里燃起金色的小火在种子胚芽中唱着翠绿的歌我简单而又丰富所以我深刻我的悲哀是候鸟的悲哀只有春天理解这份热爱忍受一切艰难失败永远飞向温暖、光明的未来啊,流血的翅膀写一行饱满的诗深入所有心灵进入所有年代我的全部感情都是土地的馈赠《呵,母亲》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呵,母亲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呵,母亲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墙》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我是什么?它是什么?很可能它是我渐渐老化的皮肤既感觉不到雨冷风寒也接受不了米兰的芬芳或者我只是株车前草装饰性地寄生在它的泥缝里我的偶然决定了它的必然夜晚,墙活动起来伸出柔软的伪足挤压我勒索我要我适应各式各样的形状我惊恐地逃到大街发现同样的噩梦挂在每一个人的脚后跟一道道畏缩的目光一堵堵冰冷的墙我终于明白了我首先必须反抗的是我对墙的妥协,和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秋夜送友》第一次被你的才华所触动是在迷迷蒙蒙的春雨中今夜相别,难再相逢桑枝间呜咽的已是深秋迟滞的风你总把自己比作雷击之后的老松一生都治不好燎伤的苦痛不像那扬花飘絮的岸柳年年春天换一次姿容我常愿自己像南来北去的飞鸿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不学那顾影自恋的鹦鹉朝朝暮暮离不开金丝笼这是我们各自的不幸也是我们共同的苦衷因为我们对生活想得太多我们的心呵我们的心才时时这么沉重什么时候老桩发新芽摇落枯枝换来一树葱茏什么时候大地春常在安抚困倦的灵魂无须再来去匆匆a(“content_body”);。

什么是朦胧派?朦胧派的代表诗人有?

什么是朦胧派?朦胧派的代表诗人有?

什么是朦胧派?朦胧派的代表诗⼈有?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然⽽却以各⾃独⽴⼜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是:⼀揭露⿊暗和社会批判,⼆是在⿊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彩,三是在⼈道主义基础上建⽴起来的对“⼈”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的重要⽅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学⽣命之树的崛起。

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各种⽂学报刊的主要版⾯,他们还创办了⾃⼰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推出了⼀批优秀诗⼈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等,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整个⽂学界的⼀次历时数年的声势浩⼤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这类诗歌在创作⼿法上⼤量使⽤象征的艺术表达⽅式,使得诗歌的⽂学意义充满多样性和不明确性,所以也被⼈们称为朦胧诗。

朦胧诗⼈们在反思和对⾃我价值的探寻之后,终于找到了⾃⼰作为“历史的见证⼈”的位置,其实现⾃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后⼈提供历史的见证,因此,“提供历史的见证”也就成了“朦胧诗”的最终主题。

1985年11⽉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的作品,这也是朦胧诗派⼀词的来源之⼀,⼜因为相当⼀部分朦胧诗⼈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朦胧派被陆续出现的新诗潮流派取代,从1984年开始,中国新诗潮诗歌运动进⼊“后朦胧派”发展阶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朦胧诗及其代表作品
一、朦胧诗派: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不过却以各自独立又表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注重。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二、代表作品:
《回答》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但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北岛,顾城,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


三、其他优秀的朦胧诗作:
《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雨行》
云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我们打开雨伞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仅仅时远时近……《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