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
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486283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7.png)
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全球已演化出一批大都市。
大都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规律,其对交通的依赖程度日趋提高,交通从配套性的服务转变为引导大都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实践证明,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公认。
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一、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概述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其主要交通形式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
城市中常设有相应的设施,如机场、铁路线路及站场、长途汽车站场、港口码头及其引入城市的线路。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下:(1)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它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
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
(2)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在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技术经济要求。
(3)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4)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有计划按比例的共同发展。
在布局上,应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互不影响。
二、铁路(一)铁路站场位置选择,在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着主导作用,线路的走向是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的联系需要而确定的。
铁路站场的位置与数量和城市的性质、规模.铁路运输的性质、流量、方向,自然地形的特点以及城市总体布局等因素有关。
1.中间站的位置选择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它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多采用横列式布置,一般都设在小城镇。
在城市中,它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密切的关系。
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客站与货场均布置在城市一侧,使货场接近于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这种布置虽然比较理想,但是由于客货同侧布置的方式对运输量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这种布置方式只适用于一定规模的小城市及一定规模的工业。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8092b4ebed5b9f3f90f1c64.png)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bd12e80b9d528ea81c7799a.png)
• 3、非机动车道 • 自行车道宽度:1.0--1.1米/条
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一般4条以
• 非机动车道宽度:
自行车为主:双车道2.5米、三车道3.5米,四车道4.5 米 一辆自行车与一辆三轮车3.5米 两辆三轮车4米 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推荐为5米(或4.5米)、6.5 米(或6米)、8米(或7.5米)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离开城市,一至数个出入口
• 城市内部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分离
• 交叉口间距
快速路1500-2500M,主干道间距700-1200M、次干道350- 500M,支路150-250M
第四节 城市道路及停车场设计• 一、城市道路红线• 定义
6、绿化带
• 靠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净宽的要求。株 距4~10m。树池宜采用方形,每边净宽大于 或等于1.5m;采用矩形时,净宽与净长宜大于 或等于1.2×1.8m。
• 7、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 及四幅路(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 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 市道路。 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 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 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 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 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 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 埋设电力、电讯电缆、和给水管三种管线所需要最 小宽度为4.5米,加上行道树和路灯杆的最小占地 宽度为1.5米,则至少要6米。
情境单元07 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
![情境单元07 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b22621af111f18583d05acd.png)
• §1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 §3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 §4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1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 二、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 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速度(高效益、高效率) •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特点: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
城市货运交通组织: 城市货运道路; 货运车辆场站; 货物流通中心。
远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城市内外交 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 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 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 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 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 一、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特征:(还有静态交通的组
三、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主要内容:公路线路与城市联结;站场的位置选
择。 四、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主要内容:航空港的用地规模;航空港的位置选 择;航空港与城市的交通联系。
§4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一、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与结构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与结构: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和公 共交通。各种不同交通方式在其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城市交通 结构。 城市货运方式有:道路(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 等。各自的特点。 二、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的一般原则 三、城市客货运交通综合组织 城市客运交通组织:公共交通(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 快速轨道交通以及城市水上交通)、自行车、步行
服务半径;停车场的位置选择。
§3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0c850cf2af90242a995e5ac.png)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有关资料整理
4.1 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 中间站 ● 客运站:城市市中心边缘,距离市中心2-3公里以内
● 货运站 ● 编组站
● 铁路枢纽
4.2 港口在城市中的布局
(1)港址选择 ● 港址与其他岸线使用单位的协调关系 ● 港口与城市位置关系 ● 港口的集疏运组织条件 ● 港口的自然和技术条件
● 自行车交通
a 自行车道路系统
b 自行车道路网密度与道路间距
c 自行车道路与铁路正线相交时应尽量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
d 自行车道路纵坡≤3%
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的分隔 道路网密度(km/km2) 方式
自行车专用道
1.5-2.0
与机动车道间用设施隔离
3.0-5.0
路面划线
Hale Waihona Puke 10-15道路间距(m)
1000-1200 400-600 150-200
主干道:30-45m;次干道:25-40m;支路:12-15m。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考虑城市环境与城市面貌的关系 (5)满足敷设各种管线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3.3 城市道路系统组织
(1)道路系统形式 ● 方格棋盘式 ● 环形放射式 ● 自由路网式
(2)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 与城市布局协调考虑
(库)
公共停车场:为社会车辆短时间停放所配建的停车场(库) ● 停车场规模
·F=A*n*a F——全市停车场所需总面积; A——城市规划期末的汽车总数;
大城市按30-50居民一辆汽车计;一般城市按150-200居民 一辆汽车计
n——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比;5%-8% a——每辆汽车所占用地的面积;
小汽车:30-50 m2 大型汽车:70-100 m2 自行车:1.5 -1.8 m2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精讲PPT)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精讲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448e344b73f242336c5f53.png)
短途高速可高于 铁路
2、城市与对外交通的紧密联系
1)城市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兴衰 ----石家庄由于正太铁路、京汉铁路交汇而发展 ----河南朱仙镇的兴衰 原为我国四大名镇,联系 淮河与中原的水陆枢纽,明末清初20万人,超过 开封、洛阳。但是,京汉、陇海铁路建成后,加 上河流阻塞,沦为小村。
R中明黄 居住用地
C大红
M熟褐 W紫色 T中灰 S白 U赭石 D草绿 E淡绿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特殊用地 其他用地
E1淡蓝 水域
G中草绿 绿地
三、公路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1)汽车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 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短途速度较快 2)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以北京和各省会城市为中心,形成全国性的公路网 国道 各省域内,各城市间形成区域性公路网 省道 全国高速公路网已形成基本骨架 ,2000年达到1万公里以上
----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对景、借景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 直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 管线综合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廊坊由于京津高速公路而发展
2)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第九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简)
![第九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简)](https://img.taocdn.com/s3/m/8fc3b0f202020740bf1e9bd0.png)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1)城市道路的功能
①交通功能 ②骨架功能 ③空间功能
(2)城市道路的分类
按照道路的等级:①快速路;②主干路;③次 干路;④支路。
按使用性质分为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
快速路是为车速要求高、行程长的汽车交通连续通行 设置的重要交通干路,一般在大城市、带状城市或组 团式城市设置。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 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了城市 道路网的骨架。次干路是城市主干路与支路间的车流、 人流的主要集散道路。支路是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 区、市中心商业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交通设施用 地内部道路的连接线。
6、城市道路与过境公路各成系统
城市均属于这种道路系统。
⑤自由式
自由式道路网以结合城市地形为主,路线弯曲无一定的几 何图形。许多山区或丘陵地形起伏大,道路选线时为了减 小纵坡,常常沿山麓或河岸布置,形成自由式干道。
优点是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道路工程功用。缺点是 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并造成建筑用地分散。
(2)道路规划 ①快速路
③道路线形结合地形
从交通工程的合理性出发,城市通路的线形宜采 用平直的形状,以满足交通尤其是机动车快速交 通的需求。
在山区或丘陵城市,可结合自然地形使道路适当 折转、起伏,不单纯追求宽阔、平直。这样不但 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可以使城市景观更加富 有变化。
④考虑城市环境
道路是一种狭长的开敞空间,如果与城市主导风 向平行,就很容易形成街道风。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原则 ①道路系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道路系统要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功能布局,土 地利用规划要照顾到各种城市活动对道路系统所 产生的影响。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https://img.taocdn.com/s3/m/dc371097b307e87101f696ec.png)
车辆视距及视距限界
a. 种类 停车视距: 车辆遇前方障碍物或行人,及时停车保证安
全的驾驶员最小视线(行驶)距离。 会车视距: 同一车道上对向会车,及时停车保证安全的
最小视线(行驶)距离。
b. 长度 停车视距: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会车视距:2倍停车视距
三、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P285
(1)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如工业,仓 库等用地的布局) (2)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向 (3)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如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岸线 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 发展方向与布局 (4)城市面貌的反映 (5)城市道路系统则是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 置. 因此,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交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车辆或行人数。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pcu/d (月、周)平均日交通量(MADT、WADT) pcu/d 年最高小时交通量 年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流量比 高峰小时系数( PHF ) 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不均匀系数) 交通量的车道分布(车道分布系数)
干道网密度一般为2.0~2.5 km/km2 B、道路面积率 (%)
一般城市为8~15%,200万人口城市为15~20% C、人均道路面积(m2/人)
一般城市为7~15m2 /人。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
1、道路通行能力
机动车道
理论通行能力 3600/车头时距(2.2秒)
约1800辆 小汽车/小时.车道
满足绿化需要(绿化加路灯:最小1.5米)
要求)
满足地下管线要求(管线与绿化最小水平净距
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75页PPT
![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7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d49cbb84254b35effd3440.png)
车站不能象机场一样远离市区,应该靠近市区边缘, 同时要提高便捷快速、强有力的集输运交通能力。
2019/11/17
50
三、公路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1.1汽车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
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短途速度较快
1.2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2019/11/17
31
分割城市
2019/11/17
32
(2)三角形,十字形枢纽 城市位于枢纽某一象限
2019/11/17
33
城市被铁路枢纽分割为两部分,受较大干扰
2019/11/17
34
城市跨铁路枢纽三个象限发展,受到严重干 扰
2019/11/17
35
(3)顺列式枢纽,带状城市常用的方式
(1)路网性编组站 (2)区域性编组站 (3)地区性编组站
2019/11/17
29
2019/11/17
30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节约土方,少占 良田。
5、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
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尽端,有几个协 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叫铁路枢纽。
(1)一站枢纽
与城市关系简单,但也要防止分割城 市
2.2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2019/11/17
8
3、对外交通方式的基本原则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 件与地区条件,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 运输体系(综合利用、共同发展、互相协助、互相
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
第七章_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七章_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b6b66929ec3d5bbfd0a74c6.png)
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紫线:文物保护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 橙线:指为了降低城市中重大危险设施的风险水平,对其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
和建设活动进行引导或限制的安全防护范围的界线。
黑线:一般称“电力走廊”,指城市电力的用地规划控制线。
三、道路红线宽度与断面设计
属范围的边界线
城市规划“七线” 红线:一般称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包括用地红线、
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
蓝线:一般称河道蓝线,是指水域保护区,即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
划控制线,包括河道水体的宽度、两侧绿化带以及清淤路.
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对“绿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城市 绿地系统的规划管理。
(四)城市综合交通: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交通 和城市对外交通两大部分。由于城市交通和城市对外 交通具有密切的联系,通常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 研究和综合规划。
一、城市交通相关基本概念
(五)城市对外交通:
泛指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 与周围乡镇、乡村之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
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二、各层次规划对道路交通规划的要求
(一)总体规划 1、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
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 2、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
叉口形式, 3、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二、各层次规划对道路交通规划的要求
•武汉市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道路分类
(一)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可分为 ● 次干道:是城市个组团内的主要道路,在 交通上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生活服务功能。次 干路联系各主干路,并与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 ● 支路:又称城市一般道路,在交通上起汇 集作用,直接为用地服务,以生活性功能为主。
10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0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471dac2ddccda38376baff0.png)
➢城市交通对城市的主要影响: (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工业、仓储 用地布局); 2、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城市干道走向; 3、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如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岸 线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城市面貌的反映。对外交通是城市的门户,因此,在沿 线(如铁路进入市区沿线、机场入城干道沿线、滨海滨河岸 线等)以及车站码头附近,均代表了城市主要景观。 5、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置。
对于城市而言,充分利用各种交通条件并将其有机纳入城 市的大系统中,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
32 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现代城市的特征:高效益、高 效率。交通则为效率的重要组 成部分。即通过速度赢得时间 (金钱、土地或空间)。 ➢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 远程化。京沪高铁350Km/h; 空客A380-800搭载555人、连 续飞行14800km。
32 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采取相关功能的联合。货 运—城市外围出入口的货物流通中心;客运—以车站为结点 组织客运转乘。
3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城市交通对城市的主要影响: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 质要素。城市交通是: (1)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之一。 (2)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生产的延续、交流的纽带…)。 (3)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31 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联系城市各功能用地; ➢城市道路系统的任务:各城市功能区对交通运输的不同需求 及对客、货流的吸引,引起城市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 并形成了在城市内部的全局分布。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1)运输对象分为客流与货流; (2)流线、流量随时间变化,但有一定规律; (3)交通工具不同,对道路的要求也不同; (4)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提高通行能力; (5)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城市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之3:港口
港口概述 概念: 水上运输和水陆联运的枢纽 规模:吞吐量 组成: 进港航道 港 口 类型: 停泊区 港 口 的 组 成
水 域 港池 岸线长度 码头线 码头建筑
港 口 陆 域
二 城市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之3:港口
内 河 港 海 港 河港(汉口,重庆) 运河港(扬州) 湖港 水库港 海岸港(海口,旅顺) 河口港(上海)
区附近,不可远离城市。
何为编组站?
是铁路网上 集中办理大 量货物列车 到达、解体、 编组出发、 直通和其它 列车作业, 并为此设有 比较完善的 调车作业的 车站。
郑 州 北 编 组 站
二 城市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之 1:铁路
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
概 念:
在铁路网的交汇点或终端地区,由各种铁路 线路、专业车站以及其他为运输服务的有关 设备组成的总体,称为铁路枢纽。
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 所 具有的干道长度。
方便 安全 快速 清洁 宁静 生动 美观
居住
仓库
工作 铁路 站场 码头
商业 文娱
市级 商业
市级 文娱
机场
工作 居住
工业区
风景区 疗养区 公园
居住 商业 文娱
工作
分区内交通 全市性交通
一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二)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按地位
快速路(大城市) 主干路(全市性干道, 30~45m ) 次干路(区干道25~40m ) 支路(街坊道路12~15m )
生活性道路系统(分区内部交通) 按功能 交通性道路系统(全市性交通)
功能 分类 交通性 道路 行车 速度 快 车辆 数量 多 交通 性质 货运 为主 车道 宽度 宽 行人 数量 少 两旁布置 要求 避免布置吸引 大量人流的建筑
按运输方式
按输送对象
按组织形式
公共交通 个体交通
四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征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城市干道系统、街道系统、步行系统分离 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五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道路横断面形式 一块板 两块板 三块板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路幅宽度
(1)机动车道 宽度=车道数×一条车道宽度 一条车道的宽度3.5米左右
(2)非机动车道 (3)人行道宽度
4.5 ~ 8m 主要生活性道路 6m 次要生活性道路及主要交通干道 次要交通干道 2m
3 ~ 4m
道路横断面形式之一:一块板
道路横断面形式之一:三块板
三块 板:由2条分隔带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
优点: 解决了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干扰
道路宽,易于绿化布置、地下管线敷设 易于远近结合,分期修建 缺点:占地大,工程费用高 适宜:路幅宽度较大,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 车速要求高的主要交通干道
(三)城市道路规划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四)城市道路交叉口 (五)城市广场
概念: 位置: 303页图7-3-10
编组站
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应改 便于集纳车辆。由于占地大、影响城市交通,昼 夜不停作业,对环境有较大污染和干扰,应布局 在郊区。
路网性编组站:大部分为中专车流,布置在郊区 区域性编组站:兼为地方服务,接近工业和仓库区 地方性编组站:主要为城市服务,设在车辆集结地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一 城市对外交通概述
概念: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 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布局基本原则
确保城市人流、物流通畅 减少对城市干扰 与城市布局形式相协调 与城市内部路网相衔接
二 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
各种对外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速度 运输量 大 小 大 小 大 受气候影 响否 否 否 是 是 否 投资 多 少 少 多 较多 适用范围 中长途 中、短途 中、长途大宗货物 长途客运、小批货运 液、气、散装 大宗连续运输
混合式:
结合城市街道系统现状、城市用地条件 将方格网、环形放射道路相结合 特点:扬长避短,集中多种路网的优点 是目前大中城市常采用的道路形式
混合式干道系统——北京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二 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横断面确定
(二)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确定
道路宽度 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 道路宽度: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宽度
生活性 道路
慢
少
客运 为主
稍窄
多
为生活服务的 公共建筑停车场
一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纽约郎伯德街
确定道路 走向、宽 度时,要 注意节约 用地和投 资,迎合 地形,减 少土方工 程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四)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要求
布置形式:
一站枢纽 十字枢纽 三角形枢纽 顺列式枢纽 环形枢纽 尽端式枢纽
二 城市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之2:公路
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公路与城市的联结方式
1. 2. 3. 4. 5. 6. 公路从城市外围通过 公路远离城镇 公路与市中心区相切 外环路 多条环路 结合功能分区
二 城市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之4:航空港
位置选择
净空限制要求 噪音干扰影响 用地条件 通讯导航要求 气象条件 生态学影响 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 公共设施条件
航空港与城市交通的联系
航空港的组成
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站,伸入市区 专业性货站,市区外围 中转货运业务为主的货站,郊区 危险品或有碍卫生的货运站,郊区,设防护带
与城市货运干道联系 与编组站之间有便捷的联系 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留有发展余地
二 城市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之1 :铁路
铁路站场数量的确定和位置的选择 4 编组站
第15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 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城市形成必包含交通因素(外部交通、 内部交通) 两者相辅相成,互动发展
二 现代交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城市 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交通条件影响工业的性质与生产规模;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需交通条件保障;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组成部分,直接影响 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模
(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运输设备位置影响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布局 车站码头等的位置影响城市干道走向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影响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 城市面貌的反映,城市主要景观的代表 道路系统是城市骨架,影响城市的用地布置
前方作业区
仓库后方区 生产辅助 建筑物 港口作业区宽度
仓库区
港口作业区布置:
客运码头 集装箱码头 多尘、有气味、污染货物作业区 油码头 木材码头
第一章 第二章 秦皇岛港总体规划: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七章 第一节
产业革命初期,以水运为主 19世纪40年代后,以铁路运输为主 二战后,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发展 发展综合运输
三 现代交通的构成
现 代 城 市 交 通 构 成
按空间分布
城市对外的市际与城乡间交通
城市范围内的市区与市郊间的交通
轨道交通 机动车交通 道路交通 非机动车交通 水上交通 步行交通 空中交通 管道运输 电梯传送带 客运交通 货运交通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 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经济腹地 港口吞吐量发展预测 秦皇岛港性质和功能 秦皇岛港的性质 秦皇岛港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到港船型预测 到港船舶现状 国际航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到港船型预测 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规划原则 岸线资源评价 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规划原则 港口功能调整 主要港区陆域规划 水域布局规划 配套设施规划 集疏运规划
适于:大城市
主干道
放射性道路:担负对外
交通联系
环形道路:担负各区内
部的交通
次干道
自由式——重庆市道路网
自由式干道系统——重庆市
自由式干道系统
优点:a 适应范围广 b 减少建设投资 c 丰富城市景观
缺点:a 路线弯曲,方向多变 b 形成不规则的街坊 c 影响建筑物、管线工程布置
适于: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城市
中小城市,布置在城市边缘 大城市,布置在城市中心区的边缘 特大、超大城市,多个分散布置在距市中心4~8km
石 家 庄 火 车 站
北 京 西 客 站
上海南站
杭 州 火 车 站
苏州站
京都火车站
二 城市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之1 :铁路
铁路站场数量的确定和位置的选择 3 货运站
数量: 小城市1个,大城市多个 位置:302页图7-3-8 货运站 按其性质分设于服务区内
方格网式
主干道
次干道
优点:a 街坊排列比较整齐
b 车流分布均匀 c 有较大的灵活性 缺点:a 主次干道分工不够明确 b 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适于:地形平坦,交通量不大的城市
环形放射式
优点:a 使市中心与各区之间交通联系便捷 b 环形干道可将交通均匀分散到各区 c 易于结合自然地形和道路现状 缺点:a 易造成城市中心区交通繁忙 b 房屋朝向不易处理
二 城市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之2: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