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互补
儒道互补
儒道互补的典型人物之一: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 经》)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疑!(《归去来兮辞》) 典型人物之二: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 典型人物之三: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赤壁 怀古》) ☆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儒家和道家互补作文
儒家和道家互补作文篇一《儒家与道家:生活中的两种智慧在生活里呀,我遇到这么件事儿,可让我深深感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就像两个好伙伴,虽然不一样,但在一起特别互补。
那是回社区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组织大家一起清理小区花园里的卫生死角。
我们分组干活,我所在的小组里有个叫老李的大爷。
他呀,完全就是儒家那一套做法。
老李大爷一来就特别积极,说咱们就得各尽其职,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
然后他就开始指挥,给这个安排扫落叶的活儿,给那个安排除杂草的事儿,自己也没闲着,拿着个大扫帚吭哧吭哧猛扫。
遇到有年轻人偷懒,他就苦口婆心地劝说,什么责任感啦,对社区的贡献啦,跟念紧箍咒似的。
不过呢,虽说有些唠叨,但还真挺有效果,大家慢慢都被带动起来了。
可这时候,有个年轻人有点烦了,嘟哝着说何必这么较真,大自然有点杂草落叶不也挺好的。
这时候就轮到我那点道家思想上场了。
我就笑着跟大家说:“其实啊,这花园里乱一点也别有一番野趣,就像那山水画,随性才美。
咱们现在打扫虽然是让它更整洁,可也不用太死板地追求一尘不染。
”我这么一说,本来有点紧绷的氛围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老李大爷一开始不理解,我就给他解释说这就跟那桌上的水果一样,摆整齐是一种美,可有点错落有致也有自然的韵味。
接着呀,我们不再那么严肃紧张地干活,每个人都自在了很多。
你看,老李大爷的儒家积极入世,认真负责很好,可我的道家那种洒脱随性又给忙碌紧张的工作添了点轻松。
就好比做菜,儒家像是那严谨的菜谱,道家就是那自由发挥的调料,缺了谁这道菜都没那么美味,在生活里这两者互补得贼妙。
篇二《儒道互补:工作中的小插曲》我在职场上就亲身经历了一场儒家和道家互补的奇妙境遇。
公司要做一个大项目,老板划分了小组,我在其中一个组里。
我们组长那就是儒家理念的践行者,简直就是个小儒者。
项目刚启动,他就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从每个人的任务分工到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密密麻麻地写了好几页纸,然后贴在办公室墙上。
他告诉大家,人就得各司其职,努力在其职分之内做到最好,这样整个项目才能成功。
以儒道互补为话题的作文
以儒道互补为话题的作文《儒道互补:生活中的智慧拼图》在生活中,我发现儒道互补就像两块奇妙的拼图,拼在一起,那就是一幅完美的生活智慧画卷。
先来说说儒家,就像我上学那会。
那时候班主任是个很传统的“儒派”老师。
每一天,教室里都弥漫着规规矩矩积极进取的氛围。
早上晨读必须大声,上课要坐得端端正正,举手发言要有礼貌,成绩要努力争上游,作业要工工整整按时交。
就拿那一次来说吧,学校有个知识竞赛的活动,班主任鼓励大家踊跃参加,说这是展现自己、为班级争光的好机会,能体现我们的智慧和努力。
咱这组几个同学,心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小抱负,当然是熬夜复习,积极准备,那种热血又严谨的准备过程,就像儒家倡导的积极入世。
在那一排排的书桌前,我们认真写满知识点的笔记本,就像一张张通往胜利的地图。
但生活哪能总是打鸡血似的冲冲冲呢。
道家那种逍遥自在、洒脱随性就像及时雨。
有一年暑假,家里人带我去乡下爷爷家。
那是个小村庄,到处是绿油油的稻田和白花花的鸭子在塘里游。
我刚到的时候满心都是期末没考好的阴霾。
可是第二天,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山上摘野果,在树林里听着鸟叫,吃着酸酸甜甜的野果。
我跟着小伙伴们穿过一片片草丛,光着脚丫感受着软乎乎的泥土,那种放松难以形容。
没人要求我一定要规规矩矩,也没什么成绩排名的压力。
傍晚的时候坐在院子里,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去,映红了半边天,那云霞好像怎么也看不够。
这时候我就像个道家的小弟子,体验到了啥叫顺其自然,所谓的烦恼在大自然面前都变得渺小起来。
回到城里,我带着乡下的轻松,又重新拾起学校的拼搏精神。
这不禁让我感悟到,儒道互补的妙处就在于此。
儒家让我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就像划船时的船桨努力往前划。
而道家在我们疲惫的时候为我们撑开一把遮阳伞,让我们能惬意地歇一歇。
二者在生活中来回切换,互为补充,才拼凑出丰富多彩的人生。
《儒与道:心中的平衡棒》在我的记忆里,有这么一段“儒道大比拼”的故事发生在我们家的小屋里。
我爸这人,典型的儒家思想施行者。
儒道互补的理解
儒道互补的理解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两大流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儒家强调的是礼仪、道德、人伦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规范,追求的是“仁爱”、“中庸”、“和谐”等理念;而道家则强调的是自然、天道、自由、无为等方面的思想,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和“无为而治”的理想。
虽然两者在思想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实践中却有着互补的关系。
首先,儒家强调的是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规范,而道家则强调的是自由和无为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
此时,如果仅仅强调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规范,会让人们感到束缚和压抑,而道家的自由和无为的境界则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宁静和释放。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儒道互补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规范中找到自由和无为的境界,从而实现精神上的平衡和和谐。
其次,儒家强调的是道德和仁爱的理念,而道家则强调的是道的境界和自然规律。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此时,如果仅仅强调道德和仁爱的理念,而忽视自然规律和道的境界,会让人类失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敬重,从而加剧对自然的破坏。
而道家的自然规律和道的境界则能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和生命的价值,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儒道互补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在道德和仁爱的理念中找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敬重,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最后,儒家和道家的互补思想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精神上的平衡和和谐,也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社会上的平衡和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冲突。
此时,如果仅仅强调儒家的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规范,而忽视道家的自由和无为的境界,会让社会变得僵化和死板,从而难以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道家的自由和无为的境界则能够帮助人们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找到平衡和和谐,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儒道互补的理解
儒道互补的理解儒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儒家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道家则注重自然、无为而治和内功修炼。
在中国的历史上,儒道两家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
本文将从历史、哲学、修身等方面,探讨儒道互补的理解。
一、历史上的儒道互补儒道两家的互补关系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则强调自然、无为而治和内功修炼,主张顺应自然、不争不抗,静止无为。
两家在思想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一些共同点。
例如,儒家和道家都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应该逆天而行。
在历史上,儒道两家的互补关系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在汉代,儒家思想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当时,道家思想的兴起为儒家思想提供了一些启示。
汉武帝时期,道家思想家张道陵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观念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个例子是唐代,当时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挑战。
唐代道家思想家李思训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念,主张顺应自然、不争不抗。
这种观念对唐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哲学上的儒道互补儒道两家在哲学上也存在着互补的关系。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关系。
而道家思想注重自然、无为而治和内功修炼,强调个体和自然的关系。
两家思想的互补,可以使得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个体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例如,在儒家思想中,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但如果只注重社会秩序而忽略了自然,就会导致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后果。
而道家思想则提醒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这种互补的关系可以使得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关儒道互补的作文
有关儒道互补的作文你有没有想过,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就像两把超棒的宝剑,合起来能在生活的江湖里耍出一套无敌的剑法呢?这就是儒道互补的奇妙之处啦。
咱先说说儒家。
儒家就像那个超级积极向上的学霸,整天念叨着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看,儒家告诉咱们得有礼貌,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现在没有君臣那一套了,但是在家里尊重长辈,在社会上遵守秩序,这可都是儒家思想在背后起作用呢。
就好比你去坐公交车,得排队上车,给老人让座,这就是儒家倡导的“礼”。
而且儒家还特别强调人的责任感,鼓励大家努力奋斗,积极入世。
你要是想考个好成绩,找个好工作,为社会做点贡献,那就是妥妥的儒家做派。
但是呢,要是光有儒家,有时候也会觉得累得慌。
这时候,道家就像一阵清风,悠悠地吹过来了。
道家可就洒脱多啦,道家觉得吧,这世界上很多事情,你得顺其自然。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很多东西啊,你别太较真,顺着自然的规律走就对了。
比如说,你拼命努力工作,想赚大钱,结果把自己累得一身病。
道家就会在旁边说:“兄弟,悠着点,钱是赚不完的,身体搞垮了可就不值当了。
”道家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就像那些喜欢隐居山林的人,在山水之间找到心灵的归宿,这就是道家的出世情怀。
在生活里,这儒道互补可太有用了。
比如说,你在学校或者单位里,刚开始的时候,你就得有儒家的那种拼搏精神。
就像参加一场比赛,你得全力以赴,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这就是儒家的礼和积极进取。
可是万一你输了呢?这时候道家的思想就派上用场了。
你就想啊,这输赢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白天黑夜交替一样。
你输了就输了呗,从失败里吸取教训,下次再来,没必要垂头丧气的。
再说说人际交往吧。
儒家让我们友善待人,与人为善,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有时候你会遇到一些特别难搞的人,怎么对他好都不行。
这时候道家就会告诉你,别太执着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他不领情就算了,你做好自己就行。
儒道互补专业知识课件
3、经济思想:最主要旳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旳义利观
与“富民”思想。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孟子:
(1)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旳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2)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3)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4)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仁、义最为主要。仁、义旳基础是孝、悌,而孝、悌 是处理父子和弟兄血缘关系旳基本旳道德规范。
道 减法
宁静友好 超越世俗 精神失意之良方
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旳秩序
鉴赏感悟
鉴赏感悟
从古代文人看儒道互补
1. 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有哪些影响 2. 你懂得“儒道互补”在哪些文人身上
得到体现?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眸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未抛弃过 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以儒修 身,以道养生,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走 入安宁,走入心灵旳坦途,在纷扰旳世界 中寻找自己崭新旳位置。
有德 有仁 克己复礼 奋发有为
不去妄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 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
儒道互补
论儒道互补中国哲学具有十大特点。
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量。
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 即儒家以道家为因, 道家以儒家为果, 而儒道之间又分享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特征。
所以, 中国哲学在总体上是经验主义、现实主义的, 西方哲学在总体上是理想主义、逻格斯中心主义的。
儒道两家的八大差异和儒道互补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具有六大现代价值。
儒道互补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构。
儒道互补哲学经受住了佛学的冲击和考验, 还能在西学的冲击中坚守自己的文化个性吗? 回答这个问题, 就要看儒道互补哲学的理论结构是什么, 其现代功能、价值和意义究竟如何。
以秩序和自由对社会结构平衡和历史动态平衡的功能协调为切入点, 对儒家重伦理重政治的秩序功能、道家重哲理重超越的自由活力进行论证, 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切入点。
为此, 我们必须先界定以儒道互补为主体结构的中国哲学。
而说明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特点, 也就是在说明儒、道两家在秩序和自由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及现代化事业的价值贡献。
秩序和自由,本质上都是自明性的、普适性的。
一、中国哲学的十大特点与西方哲学的二元、他因、空间性的设定不同, 儒道互补的中国哲学是一元、自因、时间性的哲学。
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 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思维方式却是典型的哲学问题。
(一)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相互依存的, 任一事物都不仅以类的方式, 而且以仁!性的( .论语#)和物固相累, 二类相召! ( .庄子. 山木# )的方式共生、共在。
这种统一、和谐、共生、共在的世界观, 不承认世界之外的亚里士多德式动力推进和目的牵引, 而是一个无限而永恒的自因、自动的一重化时间过程性动态世界。
(二)这种动态性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 其中的类与个体不以自然数集合的方式组合成某种机械性的结构, 而是以天地之大德曰生! ( .易传. 系辞# )的五行!相生、相克方式, 进行着社会结构平衡和历史动态平衡。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补作用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补作用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补作用如下: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补作用首先表现在各自的思想上。
儒家的思想主要是人、社会、有为、人的责任,而道家思想讲的是天、自然、无为、人的解放。
儒道两家作为中国的本土文化,一刚一柔,一阴一阳,一社会一自然,一有为一无为,一责任一解放,既对立又互补,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处世精神,汇成东方思想智慧的不竭源泉。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补作用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和社会与天和自然对于人和社会,儒家思想讲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而道家思想讲的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天和自然。
儒家思想的讲求的是人道,孔子主张恢复到周,孟子主张恢复到尧舜,儒家主张用“德”来整治天下,达德以求道。
而道家思想讲求的是注重天道,老子主张恢复到原始氏族社会,用“道”来整治天下,要做就做最好的,善于在宇宙的背景中思考,但最终也落实到社会中来。
正如《老子》一书中,主要篇幅还是谈论社会、政治与人生,有的还是直接谈论社会政治与人生。
最终也是要为社会、政治与人生求得天道观方面的依据和指导。
因而,道家对此的关注热情与儒家是不相上下的。
同时,道家成为儒家学说的互补。
儒家思想关注的中心是人和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课题,但仍然对宇宙各种现象有自己的解释,而且相信人间各种道德礼节都源于形而上的宇宙自然规律,而人则通过践行这些道德礼节来达到天人合一。
二、有为与无为儒家的思想是“有”,道家思想则是“无”。
儒家的“有”在前,道家的“无”在后,二者的逻辑关系是不可易位的,否则,道家的“无”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同黑格尔观点不同的是,儒家的“有”并不是由于缺乏规定性而自觉地转化为“无”的,相反的,它恰恰是由于过多的规定性而需要用“无”来加以消解,以实现一种历史性的回归。
儒家思想讲的是入世的有为而治,而道家讲的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出世。
但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本质一样,都是主张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儒道互补的意义及影响
儒道互补的意义及影响摘要儒家和道家一直是两种矛盾的思想,一主张“入世”,另一个主张“出世”。
但是中国古代却有很多文人政客能够把这两种矛盾的思想统一并加以利用。
儒道互补的思想对当时的不少文人政客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儒道互补出世入世独尊儒术互补1.儒道互补的含义及内容“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三个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内圣外王,还有一个是儒道互补。
这三个词语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
中国哲学具有十大特点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量。
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即儒家以道家为因,道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又分享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就其内容和结构来看,儒道两家的思想无疑是主体;就其特质来看,儒道两家思想的互补最具决定性和典型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逐步确立的儒释道多元互补的稳定的文化结构中,儒道两家思想的交融互补居于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
因而,了解儒道互补,对于把握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和深层底蕴,都是至关重要的。
儒道之互补,是以两家学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广泛而又明显的差异为前提的。
它们各有长短得失,且此家之长正为彼家之短,反之亦然,从而使得两家思想的互补成为必要和可能。
儒道互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论古代帝王还是文人雅士都有收到儒道互补影响的人如汉武帝刘彻、文豪苏轼都受到儒道互补的影响。
从古至今,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多次文化整合。
而士人是一个具有文化特质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是社会的精英。
因此,在乱世或每一次社会变革与文化整合当中,士人阶层往往成为时代的先锋,社会与文化前进的推动者,亦或某种社会风气、时代思潮的倡导者。
然而在“道不行”、“邦无道”的国家动荡衰亡的乱世中,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士人们却往往成为政治集团间权力倾轧的牺牲品。
儒道互补
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西周控制力日渐减弱,诸侯国 群雄并起,战乱纷争,礼崩乐坏。见于史书的 诸侯国128个,36名君主被弑杀,480多起战事 ,450余次诸侯会盟。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凸显 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 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锐,甚 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 。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更是名存实亡。几个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通过战争吞并其他国家 ,统一天下,它们之间爆发战争规模更大,杀 人更多。
•
二十四、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
二十五、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十六、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
二十七、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
三十六、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佚名
•
三十七、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俞敏洪
•
三十八、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奥地利
•
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
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儒道两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两大重要学派,其中儒家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追求和谐、秩序和稳定;而道家则注重自然、随性和自由,寻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尽管两家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着相互补充和对话的关系。
在美学领域,儒道两家也有着互补的功能,充实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
其次,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在于探讨人的修养和人格塑造的途径。
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道家则追求自我超越、独立自主的自由境界。
两者结合,可以形成一种更为全面的人格塑造观念。
儒家的人伦关系和社会责任意识可以引导道家的个体自由意识,使个体有更高尚的目标和更广阔的境界,从而使人的修养不仅关注个体自身,还关注社会整体。
第三,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在于启迪审美情操。
儒家强调孝道、忠诚、正直等美德的追求,道家则追求内心的自觉和境界的超越。
两者相结合,可以启迪人们的审美情操。
儒家的社会关怀和道德追求可以引导道家的美学观念,使人们的审美情操具有更高尚的品质和更广泛的视野。
同时,道家的超越意识和对自由的追求也能够丰富儒家的审美追求,使其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礼仪和形式,而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美的本质和内涵。
最后,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在于塑造艺术创作的理念和形式。
儒家提倡克己复礼、适度立身的人生态度,而道家则主张随性任性、追求自由的艺术创作态度。
两者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更广阔而丰富的艺术创作理念。
儒家的秩序和道德观念可以引导道家的自由创造,使艺术作品不仅有个人的自由表达,还具备一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道家的自由意识和超越境界也能够为儒家的艺术创作注入更多的灵感和想象力,使其摆脱刻板和枯燥的局限。
总之,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丰富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
儒道两家在人与自然关系、人格修养、审美情操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相互补充和对话,使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更加丰富多元。
这种互补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解读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也为当代美学的探索提供了启示,促使我们对美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入。
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
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摘要】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是指儒家与道家哲学相互融合,在审美领域中产生的独特视角和理念。
在审美观念中,儒道互补展现出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美学意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美学价值观体现了传统的仁、礼、道、义等美德,并在文学艺术、传统建筑与园林等领域中得到了体现。
在现代社会,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个体修养、以及建设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儒道互补的发展将进一步丰富人类审美体验,推动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将持续影响着个体和社会,引领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儒道互补、美学功能、审美观念、美学价值观、文学艺术、传统建筑、园林、现代应用、当代社会、个体与社会、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是指儒家和道家两大传统思想在美学领域中相互融合、互相补充,共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理念和风格。
儒家注重人伦道德、社会秩序和仪式礼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感;而道家则追求自然之道、无为而治、超脱世俗的境界。
两者虽然在思想理念上存在差异,但在美学观念中却能互相融合,形成一种综合而完整的审美体系。
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在审美观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还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思考。
儒家强调礼义之道,注重文化传统和社会规范,体现了人类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道家则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之道和超越物质世界的向往。
将儒道二家的美学观念相互融合,既能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能开拓审美思维的新境界,为人类审美体验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和可能性。
2. 正文2.1 儒道互补在审美观念中的意义儒道互补提倡的和谐、平衡、中庸的思想,对于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个体的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这种思想在审美领域中得以体现。
中国古代儒道互补的名人
中国古代儒道互补的名人中国古代儒道互补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名人都在自己的生涯中体现了这种思想,以下是其中几位:孔子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了“仁爱”、“仁政”和“礼治”等思想。
在《论语》中,他曾多次提到“君子”的概念,认为君子是具有完美品德、高度修养的人,是能够超越世俗利益,追求更高境界的人。
同时,孔子也重视“道”的作用,认为人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按照“天命”来行事。
他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种对“道”的追求,也是他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一种深刻理解。
老子老子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
他认为,人类需要超越功利和欲望的束缚,回归自然本性,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同时,老子也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逆天而行。
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齐物论”、“逍遥游”等思想。
他认为,人类应该放下分别心和功利心,看待万物平等、无差别,追求自由和内心的无限空间。
同时,庄子也强调了“养生”的思想,认为人需要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通过锻炼和修养来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仁政论”、“性善论”等思想。
他认为,政治的根基在于仁爱,人性本善,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性才会被扭曲。
因此,政治家需要注重民生、推行仁政,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同时,孟子也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人需要注重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我完善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韩愈韩愈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提出了“文以载道”、“知行合一”等思想。
他认为,文章应该具有载道的功能,不仅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更应该成为传承文化、弘扬正气的工具。
同时韩愈也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知识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王阳明王阳明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他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
谈儒道互补
谈“儒道互补”由于种种原因,儒道两家思想,在后世成为中国影响最大(de)两种思想.他们存在差异又相互制衡,为人生提供多样选择.“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其妙处在于指导人们在现实与超越、前进与迂回之间取得恰当(de)平衡,从而保持自我,使生命有后续力.“儒道互补”让人们儒道兼修,互补为用.中国(de)知识分子往往以“儒道互补”作为自己(de)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儒道互补”也为现在和未来(de)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de)人生哲学.所谓互补,就是相互补充,它是以二者之间(de)差异为前提(de).儒道两家分别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做人(de)准则,这种做人(de)准则在论语和老子中体现在两个人物形象上——“君子”“圣人”.孔子和老子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做人(de)楷模.论语中为我们描述(de)君子,有德、有仁,能够克己复礼、奋发有为.老子中为我们描述(de)圣人,无辩、无争,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不去妄为.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de)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de)能力.强大了(de)诸侯,不再对周王室惟命是从了,他们有德蚕食周(de)土地,有(de)攻伐别(de)诸侯国.儒道两家同样不满于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民不堪命(de)社会现实,他们拥有共同(de)理想: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de)秩序.面对这个混乱(de)时代,儒家(de)主张是做“加法”,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休养,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一种积极进取(de)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而道家(de)主张是做“减法”,要求人们丢弃扰乱自然天性(de)东西,那么社会就没有纷争,天下就太平了,他强调一种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de)观念.正是由于儒道两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de)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二者互动互补(de)关系.在孔子、老子之后(de)2000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de)主要内容,正如林语堂所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de)两面”.儒家入世,乐观积极,有一整套严格(de)规范,讲实用,追求功名;道家出世,消极退避,主张自然无雕琢,重养性,崇尚天然.中国古代传统(de)士大夫很少有纯粹(de)儒家或是道家,他们往往具有进取与隐退(de)双重矛盾心理,往往以“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de)思想来出世.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着名(de)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de)商人.范蠡智慧超群、足智多谋,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范蠡出生在意个清贫人家,青少年(de)范蠡很有个性,他读过许多书,勤于思考,关注社会,但性格独特,生活率性随意,无拘无束,不过他看问题却像圣贤一样明察一切.史记中说范蠡“佯狂倜傥负俗”.范蠡之所以有这样(de)行为一是他对社会、对人生有较为深刻(de)洞察和思考,见解深邃,一般人不理解,他也不愿意与那些人交流;二是道家追求自然人格,不拘于礼法,生活随意自然,然后内心世界极其丰富,范蠡(de)行为举止伸手道家思想影响;三是范蠡总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他很想施展才华却无人赏识.范蠡有治国平天下(de)志向,生活行为却放荡不羁,这正是他儒道互补(de)性格.后来(de)事实证明,他在政治抉择、谋划策略方面都有极高明(de)见解.行为怪异(de)范蠡,终于引起了注意,到了越国做大夫,与吴国战败后,随越王勾践入吴为人质三年.后回国,协助越王发奋图强,最后灭了吴国.吴国灭亡后,范蠡功成身退,并告诫同时功臣(de)文种大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然后离开越国,隐姓埋名成为有名(de)商人,而恋栈(de)文种最后被勾践所杀.一代文豪苏轼早年(de)仕途顺利,和弟弟青云直上,凌云壮志,豪情万丈,誓以天下为己任.但后来(de)乌台诗案和王安石变法却给苏轼带来了沉重(de)打击.几起几落后,苏轼豁然开朗,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诗可以看出苏轼既向往超然于物外(de)隐君子,又仰慕功臣建树(de)业绩.还为不得善终(de)良将鸣不平.这表现了他乡超然于物外,而实际上又很难完全超然处之(de)矛盾心情.生于世代奉儒守官家庭(de)杜甫,自幼受着“以天下为己任”(de)正统儒家思想(de)熏陶.他(de)青少年时代正式唐王朝(de)鼎盛时期,政通人和,国富民强,这种时代氛围又赋予他一种豁达、自信(de)气度,加之天资聪颖、博览群书,使他对前途充满美妙(de)幻想.然后命途多舛,时运不济,先后两次应试进士落第(de)失败,迫使他另寻途径,一面向权贵人物投诗,乞求荐举,一面连续三次向皇帝献赋,并上表陈情,恳求怜悯任用.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屈辱、困顿之后,直到天宝十四年,才获得了一个小官,这时他已经四十三岁了,大好年华白白付诸东流.就在这年冬天,安禄山叛乱,第二年,叛军就攻陷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杜甫投奔即位不久(de)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他自认为从此便可一展抱负了,所以夙兴夜寐、兢兢业业.然后他在一次触怒了肃宗之后,几次问罪,从此备受疏远.政治上(de)受挫,生活上(de)困顿,诗人没有消极隐退,二十更为关心现实生活,人民(de)疾苦.他描写人民生活,同情百姓疾苦.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生男不如生女,女孩子还可以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命丧疆场.反应了当时(de)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de)悲惨生活.杜甫晚年登岳阳楼写下(de)登岳阳楼,在看到洞庭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de)气势时,因为“胡灭人还乱”想要“戎马关山北”,但由于身体和年龄(de)原因,只好“凭轩涕泗流”.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忧国忧民(de)情感震撼人心,他将自己(de)命运和国家(de)命运、人民(de)命运深深地联系在一起,他明知自己与当时(de)黑暗现实格格不入,却一直为了国家(de)安宁、人民(de)利益呐喊奔走.在杜甫曲折(de)一生中,他总是由自身(de)悲苦而想到天下千千万万人(de)灾难,也总是由一己(de)安乐而哀叹天下千千万万人正在流离失所.杜甫在饱经离乱、仕途受挫,虽然深感济世不能,未能使他忘怀国事.张衡,被认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分寸拿捏(de)最好(de)人,是“第一个讲儒道互补理论运用与人生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功(de)人”.张衡能在诸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巨大成果得益于他“朝隐”(de)人生选择.张衡(de)青少年时期,东汉正当盛世,国家富足,社会安定,让他产生了积极入世(de)愿望.天资聪颖(de)张衡“观太学、通五经、不慕虚名而有志于实学”,“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一物不知实以为耻”积极(de)入世心态是他潜心研读(de)动力,也是他后来能够厚积薄发(de)根源.张衡中年时,东汉外戚和宦官政治愈演愈烈,引发社会动荡和朝政混乱.在东汉政治日渐倾颓(de)时候,张衡没有刚烈(de)抗争,也没有退隐避祸,而是出任太史令,既发挥了自己(de)才能,有隐逸于官场中.这样(de)选择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de)科学家.在政治环境危机四伏(de)情况下,他能取得那么多伟大(de)成就,全面实现自己(de)人生价值得益于他所选择(de)“朝隐”(de)人生道路.刚烈抗争或退隐山野,中国可能就没有地动仪和浑天仪(de)出现了.表面看来,儒道是对立(de),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协调.中国历代士人在春风得意时“兼济天下”,在迷途不济时则“独善其身”.他们在以儒家思想拼搏立业(de)背后,蕴含这道家“物我两忘”(de)境界,达到一种精神平衡.冯友兰曾说过,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有了这“入世而又出世”(de)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de),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de);它是很实用(de),但是并不肤浅.”儒道互补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de)人生智慧,也为现在和未来(de)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de)人生哲学,作为大学生,我们,理应从入到文化中汲取智慧.。
儒道互补作文 高中
儒道互补作文高中咱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儒家和道家那可是两座高山呀!这两家的思想,就像是给咱人生这锅汤调味的两种秘方,相互补充,才有了丰富又美妙的味道。
儒家告诉咱,要有志向,要积极进取,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像孔子说的,“学而优则仕”,咱得好好学习,有本事了就要去为社会做贡献,去当官,去造福百姓。
这种积极向上的劲儿,能让咱们充满动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比如说,考试没考好,咱不能灰心丧气,得想着下次努力,争取进步,这就是儒家给咱的力量。
但是呢,要是一直紧绷着这根弦,一直冲啊冲,人也会累垮的。
这时候,道家就来帮忙啦!道家说,要顺其自然,别太强求,要懂得知足常乐。
就像老子讲的,“无为而治”,不是啥都不干,而是不要过度干预,要顺应自然的规律。
比如说,努力了很久还是没达到目标,那就别纠结了,也许这不是最适合咱的,换个方向,或者放松一下,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儒道互补,在咱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
比如说,在学习上,咱得有儒家的刻苦精神,认真听讲,做作业,争取好成绩。
但要是学得太累了,压力太大了,那就用道家的思想给自己松松绑,出去走走,看看风景,调整调整心态。
再比如说,在工作中,咱要有上进心,努力升职加薪,做出一番事业。
可要是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家人朋友,那也得听听道家的,别把自己逼得太紧,要知道生活不只有工作,还有亲情、友情和快乐。
总的来说,儒家让咱们有追求,有梦想,有奋斗的激情;道家让咱们能放松,能知足,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儒道互补,就像是白天和黑夜,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咱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所以呀,咱们高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也要学会运用这两种智慧,该努力的时候努力,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既有意义,又快乐自在!。
儒道互补的意思
儒道互补的意思
儒道互补的意思是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之间的互补关系。
儒家思想注重礼仪、道德规范、人伦关系等方面,强调个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而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身心修炼等方面,强调个体内在的自我修养和自然的无为而治。
两种思想的互补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儒家思想的规范和义务可以弥补道家思想的自由和放任,从而使个体在自由与责任之间达到平衡;其次,道家思想的内在修养可以弥补儒家思想的外在约束,从而使个体在自我控制和自我实现之间达到平衡;最后,两种思想都强调个体与社会、自然的关系,通过互相促进、融合,可以使人类社会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因此,儒道互补并不是简单的取长补短,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哲学思考,旨在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思想和文化,使个体和社会都得到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
- 1 -。
儒道互补的文人例子
儒道互补的文人例子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下过“道、儒二家,虽殊其源流,而异端相通,一家之言所谓道者,亦一家之言所谓儒也。
”这句话说明了儒道互补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儒道互补的文人例子:
1. 鲁迅:鲁迅虽然是一位现代知识分子,但他的思想中融合了儒家的道德观和道家的自然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思想。
2. 陶渊明:陶渊明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道家学者,他的诗歌中融入了许多道家的思想,如道法自然、隐居生活、自由自在等都能够在他的作品中看到。
3. 王阳明:王阳明是明代一位重要的儒家学者和思想家,他的思想既有儒家的仁爱之道,也有道家的无为修身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人性观和修身观。
4.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家的情感体验,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情感体验。
5. 李白: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中融合了儒家的道德观和道家的自然观,形成了一种既有人文主义思想又有自然主义思想的文学风格。
《论语》十则之儒道互补
04
道家思想解读
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即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 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 发展规律去发展。
不争之争
通过“无为”,达到“无 不为”的境界,以不争之 争的态度去处理世事,从 而取得更好的结果。
内心平和
无为而治也强调内心的平 和,保持一颗平常心,不 被世事所扰,达到心灵的 宁静。
礼制规范与内心修养的内外兼修
儒家重视外在的礼制规范,道家注重内在的内心修养,两者结合形成了 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修养之道。
07
总结与展望
对《论语》十则及儒道互补的总结
儒道互补的哲学基础
《论语》中的十则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相互补充。儒家注重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道 家则强调自然法则和内在修养。两者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儒道互补哲学体系。
《论语》十则中儒道思想的融合与互补
01
人文关怀与自然观念的融合
儒家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两者融合形成
了更全面的人文自然观念。
02 03
中庸之道与无为而治的互补
儒家的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问题时保持中立、公正的态度;而道家的无 为而治则主张顺应自然、不妄为,两者互补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 自由的平衡。
创新儒道互补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儒道互补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更 加全面、深入地揭示儒道互补的内涵和价值。同时,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合作,为儒道互补的研究注入新 的活力和创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礼制规范
儒家重视礼制,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石,人们 应该遵守礼的规范。
《论语》十则中的道家思想
对儒道互补的评议
对儒道互补的评议
儒道互补,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主要流派——儒教和道教之间的互相补充和互相调和关系。
儒教注重礼仪、道德、法律,强调人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而道教则强调自然、自由、无为、至真,追求超越世俗界限的灵性与神秘。
儒道互补的观念,指的是这两种文化的互相融合,相互补充,从而形成更为全面、更为深刻、更为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儒教和道教的互补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教和道教各自代表了一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儒家的礼仪、道德、法律等方面,可以弥补道家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而道家的自然、自由、无为、至真等方面,则可以弥补儒家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儒道互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观念。
儒教和道教的互补,不仅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还体现在政治、社会等方面。
在中国历史上,儒教和道教的互补关系也体现在政治上。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而道家思想则强调“无为而治”,反对“权力中心集中”的政治体制。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和道家的互补,有时表现为一种“相互对立、相互融合”的关系,有时则表现为一种“相互容忍、相互促进”的关系。
总之,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儒教和道教的互相补充、互相调和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方方面面。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和追求,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
北京丰台二中张海岩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亓东军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第二单元中的一节课。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经典原文《论语》十则和《老子》五章的基础上,通过儒道两家学说比较,从而对儒道两家基本思想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儒道互补”是本单元的单元题目。
由于种种原因,儒道两家思想,在后世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
它们存在差异又相互制衡,为人生提供多样选择。
“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其妙处在于指导人们在现实与超越、前进与迂回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从而保持自我,使生命有后续力。
“儒道互补”让人们儒道兼修,互补为用,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又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精神空间。
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往往以“儒道互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
“儒道互补”也将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学。
可以说,选择“儒道互补”这个专题,既可以进一步认识儒道两家思想,更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人生的教益。
了解了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了解儒道两家的基本思想,理解“儒道互补”的人生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中语文课本、高中必修及这册选修课本中共选《论语》十七则,高二的学生通过这十七则《论语》的学习,已经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们对道家思想的了解甚少,只停留在历史课本中的简单介绍上。
学生学习了《老子》五章后,多数学生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对道家学说的关键概念的表面理解上。
由此,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借用丰厚的历史资料和鲜活的生活体验,进一步理解儒道两家思想。
同时,“儒道互补”是一个很宽泛的课题,它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有些问题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仍未达成共识。
它字面上理解很简单,但
仅了解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便流于空泛。
教材中编选的《论语》十则、《老子》五章相对比较零散,学生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研究角度,将零散的信息点进行整合、比较,从而了解儒道差异、理解“儒道互补”。
因此,学生理解什么是“儒道互补”,儒道如何构成“互补”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定
根据重、难点的设定,制定教学方法如下:
1、立足文本,选取恰当的研究角度
2、合作探究,比较儒道两家思想异同
3、补充拓展,丰富学生们的感性体验
4、古为今用,引导学生传承儒道文化
教案
课后反思
一、对专题式教学的一点体会
上学期末,市教科院继教研中心中语室刘宇新主任第一次给我们指导这节课时,他曾生动地打了一个比方: “专题不是一整块豆腐,但它是一块豆腐干”。
由此,我悟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学生在研读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面面精深。
我们课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文化经典形成初步认识,学会研读文化经典的方法,以利于学生日后进一步研读这些经典。
在这节课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就我而言,儒、道两家文化如同“全牛”,我们的专题研究可能只是一块“牛肉干”。
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在“目中览全牛”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易于学生理解和探讨的研究角度,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化繁为简,将诺大的“全牛”提炼、浓缩为一块“牛肉干”,让学生从中品味经典的美味。
今天我讲的“儒道互补”这节课中谈到“儒家是在做加法,道家是在做减法”。
其实这也是我在这次备课中的深刻体会。
关于“儒道的差异”这一问题,我查阅很多资料,将许多的观点进行归类,由若干条变成七条,由七条变成四条,又由
四条变为两条……有时刚备完的一次课,自己颇为得意,但试讲时依然难以顺理成章。
我想了很多办法,又增加了一些环节设计,试讲效果依然不佳,学生们的探讨总是与我备课时的设想偏差很大,导致设计好的教学环节衔接不畅。
最后一次试讲依然没有找到出路,急得我还哭了一鼻子。
是丰台教育学院教研员亓东军老师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
我们简化了一些环节,思路流畅了许多。
由此我悟到,语文课,尤其是《中国经典文化研读》这样高难度的选修课,老师在备课中要做“加法”,加强自己对教授内容和相关资料的把握。
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则要做“减法”,简化教学环节,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刻。
5月14日北京市教科院继教研中心王云峰主任亲临现场,对我们的课做了点评。
他说:“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
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了,自己先前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总是“做加法”。
那是因为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儒道差异”“儒道互补”,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寻着教师的思维路线,得出教师预设的结论。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失败的。
正如王云峰主任所说,教师的教学设计每一环节都要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尤其像这样开放性较强的“专题式教学”,要将选择的权利、思考的权利、评价的权利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
二、本次“专题式教学”中的方法总结
方法(一)立足文本,选取恰当的研究角度。
儒道互补,是以两家学说的差异为前提的,儒道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
中学课堂,不可能一一涉及,这节课力求立足教材中的《论语》十则、《老子》五章,寻找到恰当的研究角度,对儒道两家的基本思想进行比较,认识儒道两家的异同。
为了找到一个恰当而易于学生理解的研究角度,在学生学习了《论语》十则、《老子》五章之后,我对学生做了初步的调查,“你认为儒道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很多学生都发现了《论语》中多次出现“君子”,《老子》中多次出现“圣人”,这其中代表着儒道两家不同的人格追求,而这人格追求背后透射着儒道两家的基本主张。
因此我把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通过《论语》中“君子”与《老子》中“圣人”比较,了解儒家、道家的基本思想。
这节课证实:这个研究角度便于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儒、道两家的著作中找到一个适当的小切口,从而对该专题做切实可行的研究。
方法(二)合作探究,勾连相关的知识体系。
选修课有别于必修课,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
要侧重于实际应用、侧重于鉴赏陶冶、侧重于探索研究。
这节课以《论语》十则、《老子》五章为中心,勾连了先秦时期的时代背景,勾连了儒道两家主张的异同,勾连了初中课本和高中必修课中的苏轼的词及生平,勾连了学生熟悉的古代文人和作品,勾连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力求通过相关知识的勾连,既让学生回顾、夯实已有的知识,又为他们打开学习思路,把探讨研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方法(三)补充拓展,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
“儒道互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的感性体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呢?纵观历史,中国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往往儒道兼修,互补为用,他们以儒道互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
如果从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转变中领悟“儒道互补”,学生们的感悟会更加具体而深刻。
为此,我选取了苏轼的两首词,让学生通过知人论世地研读,从而感受“儒道互补”对苏轼的影响,感受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一生的积极意义。
方法(四)古为今用,引导学生传承经典文化。
“儒道互补”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也将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学,人们将从中获得教益。
作为中学生理应从儒道文化中汲取智慧。
因此,这节课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书写“儒道互补”对自己的人生启迪,使他们怀着对文化经典的敬畏之情,走近古代先贤的思想。
以上是我上《论语》、《老子》――“儒道互补”专题探讨这节课的一点收获,当然这节课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中课堂节奏前松后紧,有些地方教师点拨不够透……我将在未来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寻。
附学生的感悟:
学生感悟1、
蝶恋花?儒道
温良恭俭礼以弼,儒者苦求,时时仁不弃。
万象朝宗谦卦里,聃丘亦可有合璧。
齐家修身刀兵退,道法止戈,皆是将民惠。
力从天道终不悔,为民甘滴仁义泪。
(刘鑫)
学生感悟2、
达则弘儒于世循礼重仁义
穷遂以道自遣弃欲顺自然(付婧媛)
学生感悟3、
一丝洒脱,一缕逍遥,达天命,顺人道,天人合一
几分忠孝,几许豪迈,志于仁,修于德,德仁成双(胡天天)学生感悟4、
上联:孔子说“礼”礼约人人为仁事
下联:老子言“道”道顺天天法自然
横联:儒道互补(张涵)
学生感悟5、
守礼爱人为君子,
淳朴超然成圣人。
漫漫时光传千载,
谆谆教诲享一生。
(韩建业)
学生感悟6、
人生如不竭之河,缓缓流过。
旅程中,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以动继言,以真言境。
功名不可星满,做人恰到好处。
天地放宽于心,恩泽流长于世。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