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的启示
国学经典与生活智慧的启示
国学经典与生活智慧的启示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难免会感到困惑和迷茫。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寻求生活智慧的启示,来提升自己的品质和修养,使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中国国学经典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智慧和生活哲理。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先贤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困扰和挑战。
首先,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追逐物质和名利,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修养。
然而,在国学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先贤们对于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比如《大学》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诉我们修身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这样的思想启示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其次,国学经典教导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复杂多变,我们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矛盾和纷争。
而在国学经典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一个有担当和修养的人。
比如《论语》中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要待人以诚、以礼,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善意。
这样的智慧启示能够帮助我们化解纷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国学经典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困境的智慧。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智慧。
比如《孟子》中提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告诉我们要以柔和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这样的思想指导能够帮助我们积极应对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后,国学经典还能够启发我们如何健康和谐地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了解自然和生命的奥秘,从而找到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比如《黄帝内经》中关于养生的理念,告诉我们要符合自然规律,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读国学经典的启示
读国学经典的启示阅读国学经典,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了性情品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读国学经典的启示,希望大家喜欢!读国学经典的启示范文1经典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
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
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
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心理学的研究规律表明,在0-13岁之间,记忆力发展非常迅速, 13岁前后达到人一生记忆的最高峰。
对0-13岁的儿童来讲,记忆是他的天性,背诵是他的拿手好戏。
经典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让儿童充分利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背诵相当数量的经典,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整合语文教学中的各种资源,以不同的阅读主题有机渗透于儿童的经典课外诵读中,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诵读经典书籍所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起点,点亮儿童“经典诵读”这盏明灯。
那么,如何引领小学生诵读经典呢?一、创设环境展示经典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
“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
”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了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
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17篇)
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17篇)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篇1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洛龙区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学运作,不但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新洛龙教育人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
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非浅。
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不错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不错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
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但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但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多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一本国学经典,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人生、道德和处世态度的深刻思考。
国学经典中的经典著作,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更是对人类智慧的总结和传承。
其中的《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处世之道。
读完这些国学经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中的思想和智慧,不仅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和指引。
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对我们现代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准则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珍视和尊重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这些智慧和思想在当代社会继续发光发热,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学经典读后感(集锦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集锦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
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
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
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
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国学经典读后感2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里有几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仁、义、礼、智、信。
这五个字是孔子到孟子以及董仲舒一一完善的。
读了这一套书以后我真是感慨万千,它让我明白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的心灵。
国学精彩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国学”这一概念,它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众多思想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国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心得。
一、国学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宁的重要性。
在学习国学过程中,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 修身:个人修养是国学思想的基础。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品德高尚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仁爱宽厚、谦逊礼让等。
2. 齐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道家认为,家庭和谐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追求阴阳平衡。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力求实现家庭和睦。
3. 治国:国家治理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
儒家认为,治国需要贤能的君主和忠诚的臣子。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平天下:社会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善恶有报。
我们要秉持慈悲为怀,关爱他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国学智慧: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国学智慧博大精深,其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两大重要思想。
1.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元素构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属性。
在学习阴阳五行时,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平衡和谐:阴阳五行强调事物之间的平衡和谐,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所致。
(2)变化规律:阴阳五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
(3)实用价值:阴阳五行在农业、医学、风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读国学经典,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让人受益匪浅。
在国学经典中,我领略到了孔子的仁义道德,感受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体会到了庄子的自由洒脱。
这些经典作品中所包含的智慧,不仅对个人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物质和功利所迷惑,而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却能够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读国学经典,让我懂得了知足常乐,明白了仁者无敌的道理,体会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够增长见识,更能够陶冶情操,提升修养。
因此,我深深地感受到,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提升和完善。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地阅读国学经典,让其中的智慧之光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国学经典给我们的启示
国学经典给我们的启示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启示。
下面是以国学经典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列举的一些内容。
一、《论语》:做人要有道德修养,要有礼貌、谦虚、诚实,要明辨是非,追求真理。
要有君子之风,做到言行一致,不言而喻。
二、《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从修身做起。
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三、《中庸》:要保持心境平和,不偏不倚,做到中庸之道。
要遵循天人之际,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孟子》:要有仁爱之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
要有正确的人际关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五、《诗经》: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沟通。
要用诗歌来歌颂美好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六、《易经》:要善于推测和预测,懂得变通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要有正确的决策能力和应对能力。
七、《道德经》: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八、《论衡》:要善于辩论和思考,不盲从,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要有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权威。
九、《资治通鉴》:要学习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
要有正确的历史观,懂得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十、《史记》:要注重记述和记录,重视事实和真相。
要有正确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避免虚假和错误信息的干扰。
以上是以国学经典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列举的一些内容。
这些经典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对我们的人生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智慧和力量。
读国学有感(精选13篇)
读国学有感(精选13篇)读国学有感第1篇我读了《论语》之后,《论语》给了我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启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开始,我对这句话疑惑不解,但在之后亲身体验过后我就全明白了。
学校里骄阳似火的下午的第一节课上,我们开始学习一首古诗,我们在课堂上用心发言,专心听讲,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一节课如流水般风速雷池地过去了,这节课的主要资料我全都学会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踏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看到同学们在朗朗上口的读着昨日新学的那首古诗,我也加入了同学们的队伍一齐读了起来,我一读,就发现了崭新的知识,这不正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也体会过。
一次,远方家乡的表妹来我家住了几天,她和我很聊得来,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也有人不理解我,但我从不记恨别人,也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如果学了,然后再按必须的时间去实习它,不是也很高兴吗?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从遥远的地方而来,不也很开心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心里从不怨恨,难道不也是正人君子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学习方法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写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道德修养的,还有的论语是写学习态度的和写人生哲理的,总之,论语如天上的一颗颗璀璨的繁星一样多,也像繁星一样指引着我们人生的道路,告诉我们正确的方向。
读了《论语》,我明白了要温故知新,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敬父母。
读国学有感第2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故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人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说了“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人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材施教”恐怕是孔子在教育上最大的特点。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10篇)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10篇)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1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它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里许多关于修身养性的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自己的责任,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当今这个花花世界,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功利性比较强,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激趣教学,发扬传承《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6篇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6篇《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国学,一个并不陌生的词。
《千字文》它是由南朝梁周兴嗣取王羲之字迹中不同的一千个字,以四言韵语写成。
从南北朝到清末,《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的出书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
《千字文》所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虽然只有一千字,却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社会文化活动。
在我读过《千字文》之后,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意思就是道德树立起来了,名声就会和圣人一样传播到远方,就如同形体端正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
《千字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文准则去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童年时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坚持到最后,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
要做时间的主人。
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过去的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却显露出这么多得道理,更何况是一千字的__呢?无论它的内容是多么的丰富,但是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去付出汗水,改变自我,最终以收获的甜蜜告别苦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对《千字文》的学习,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增强了我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分辨力。
就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把时间看的和生命一样重要,不能让一分一秒的时间从我的掌心中溜走,我要和“时间赛跑”,去追赶它,去超越它……去珍惜它。
有些人,每天游手好闲,浪费生命,即使有人告诉他们时间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也是吊儿郎当的,凑凑合合过日子。
我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写作业时,慢慢吞吞的,自从我读了《千字文》一个让我明白时间意义的“朋友”,让我的人生又拥有一条正确轨道的“好朋友”在珍惜时间的同时,我们要勇于追求梦想,为自己的目标前进。
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五篇
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五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关于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读参考!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礼貌的优秀成果。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貌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久值得我们发扬。
“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是一件大好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
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
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
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
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
《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
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读国学经典,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
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人生、道德、处世有着深
刻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让人感到敬仰和钦佩。
他对待
人的态度温和而又坚定,对待学问的态度谦逊而又执着,对待生活
的态度淡泊而又宽厚。
这种高尚的品格和处世之道,让我深受启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有修养、有情操的人。
在《大学》中,孟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性。
这种注重个人
修养和家庭和睦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家庭和睦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了顺
应自然、不强求、不妄为的处世之道。
这种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
思想,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不是
被外在的功名利禄所左右。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国学经典,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中国文化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范文(14篇)
中国文化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范文(14篇)写心得体会是让我变得更加敏感和观察力更强的一种训练方式,它可以让我更好地发现和品味生活中的美好和珍贵。
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经典诵读经典诵读,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朗读经典作品,以及用心体会其中深层含义,不仅能够传承文化,还能够提升个人修养。
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意义。
下面,我将从对经典诵读的理解、传承文化、提高修养、激发思考和共通交流等方面,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经典诵读是对古代经典作品的一种朗诵演绎。
通过朗读,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作品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美妙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语调抑扬顿挫、音韵的协调和节奏的掌握,以致更好地表达经典诗文的内核。
同时,我还学会了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真情实感的演绎,使得古代作品得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其次,经典诵读是一种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继承。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我们将古代文化的精髓传给下一代。
每一次的经典诵读,都是对文化传统的一次重温和延续。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到我们应该为传承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将经典作品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第三,经典诵读是一种提高自身修养的方式。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通过诵读经典,用心体会内涵,我们能够超脱现实的喧嚣,获得一种宁静与豁达。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常常急躁冲动的我,逐渐变得淡定从容。
经典诵读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
第四,经典诵读能够激发思考和启发人们对生活的体味。
在经典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包含着人生的智慧。
通过诵读和体会经典作品,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事原则。
我发现,当我面对挫折时,经典中的人物故事和哲理警句都能给予我应对困境的启示和鼓舞。
经典作品教会了我如何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经典诵读还能够促进交流和共通理解。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感受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感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感受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感受7篇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感受怎么写?看看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集合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集合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阅百而得一,一而能用之,实乃真学习。
围炉话毕,略得几句共鸣之言,与君共勉: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唯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而置之,是自消矣。
多记先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__。
莫之大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集思广益,乃罔后艰。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国学经典》读后感2我最爱的经典就是《三国演义》了。
这本书的内容脍炙人口,人物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过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根本不理国事,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老百姓个个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便有很多的能人志士想要“起反”。
其中的.“黄巾教”,把当时的朝廷官兵打得狼狈不堪,这时结拜兄弟刘、关、张挺身而出屡力大大小小的战功。
可他们三个人的战功,汉灵帝却没有好的奖励赐予他们,只给刘备做了个“七品芝麻官”。
他们三个和曹操等人看透了朝廷的昏庸和腐败、宦官的“鱼肉百姓”,最后把掌握大权的董卓给灭了。
在此之后,便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这一段历史中,有许许多多足智多谋、斗智斗勇的故事。
比如:刘玄德三顾茅庐、赵子龙单骑救主、诸葛亮草船借箭······。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
国学经典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启示
国学经典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启示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当代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以提升我们的修养和素质。
本文将探讨国学经典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并给予相关的启示。
一、仁者爱人:宽容与关怀国学经典强调仁爱之道,以“仁者爱人”为核心思想。
在当代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注他人的需求、理解他人的困境来践行这一思想。
关心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关怀社会弱势群体,都是运用仁爱之道的方式。
在面对矛盾冲突时,我们可以运用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以宽容和关怀作为化解矛盾的出发点。
二、中庸之道:和谐与平衡国学经典中强调“中庸之道”,主张追求平和与和谐。
在当代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
通过运用国学经典中的中庸之道,我们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同时,在人际关系中,也应该追求和谐与平衡,尊重他人的权益,并寻求共赢的解决方式。
三、孝道传承:亲情与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国学经典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当代社会中,尽管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孝顺父母的价值观念依然重要。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要牢固树立孝心,关心、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传承家族的亲情和传统,以凝聚家庭的力量,强化社会的凝聚力。
四、勤俭节约:珍惜与回归国学经典中提倡勤俭节约的理念,告诫人们要珍惜资源,厉行节约。
在当代社会,过度消费和浪费已成为一种问题。
我们可以运用国学经典中的勤俭节约理念,提倡珍惜资源、合理消费,回归简朴的生活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五、道德修养:自律与自强国学经典中注重道德修养,主张自律与自强。
在当代社会,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等问题时有发生,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中的道德价值观念,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坚持自律和自强,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价值。
六、礼仪之邦:文明与和谐国学经典中强调礼仪之邦,弘扬文明与和谐的观念。
国学经典对领导力的启示
国学经典对领导力的启示中国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这些经典融汇了古代圣贤的思想和经验,对于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论语》、《大学》和《中庸》三部国学经典入手,探讨其对于领导力的启示。
一、明智而谦逊的领导风格《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不同的戒慎。
领导者应当在年轻时戒慎色欲,保持纯洁清廉,不被浮华的物质所迷惑;在事业蓬勃发展时戒慎斗志,不被权力蒙蔽心智;在年老体衰之时戒慎得意,不被自满情绪所困扰。
这种明智而谦逊的领导风格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提升团队合作效率。
二、博学多才的领导能力《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视为儒家的根本思想。
作为领导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炼,掌握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齐家,具备向上管理和横向协调的能力,为团队和组织做出积极贡献。
领导者应当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才能更好地引领团队走向成功。
三、中正平和的领导智慧《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了中正平和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
其中,“中庸之道,日新月著”启示了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智慧。
领导者需要在处理各种复杂情况下保持冷静,秉持公正和中立的原则,尽可能避免极端偏激的行为和观点,而是通过平和稳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只有持有中正平和的态度,领导者才能得到团队成员的尊重和支持,有效地推动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四、以身作则的领导榜样在国学经典中,一个重要的领导力启示就是领导者要以身作则。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诫我们,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当追求内在的修养和道德品质,注重自身的高尚行为和言谈举止。
国学经典导读心得(精选5篇)
国学经典导读心得(精选5篇)国学经典导读心得【篇1】有人曾说:“读经典犹如吃多种维生素片,虽每日一粒,亦可养身。
”让孩子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心灵最清澈的年龄阶段诵读经典美文、唐诗宋词,既能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又能让孩子学会做人。
古韵声声,飘来校园书香;美文句句,加厚校园底蕴。
诵读经典如同永不停歇的小溪,犹如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咏叹着人生的华彩,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充实着思想的血脉,更支撑着师生人格的大山。
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我校作为重庆两江新区开发中学校,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引擎,鲜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为此,我校大力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20年6月,我校组织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任组长、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年级组组长任组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领导小组。
各年级根据学校编写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认真编写了本年级校本教材的初稿,经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领导小组严格审稿后,我们编撰了一套“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该教材一共六本,一至六年级各一本。
教材的内容分为五个篇章:山河风光篇——江山多娇美如画;爱国情怀篇——赤诚之心耀中华;勤学惜时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心灵悟语篇——大道无形明心智;品德行为篇——德行优良创和谐。
配有“小光老师教你读”、“我和阳阳诵经典”(里边又包括“教你读”、“我来读”、“我乐背”)、“阳阳伴我行”、“精彩对对碰”等不同板块,这些板块增加了诵读的趣味性,特别是“阳阳伴我行”这个版块,在学生学会一章节经典诗词后,结合自己平时的言行给自己一个评价(笑脸或星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用所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经典转化为人文底蕴。
学习国学经典的启示
学习国学经典的启示在学习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之后,反过来我们再研究国学,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感觉国学内涵深厚,内容博大;深深体会到我们更应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习国学,我有以下体会:一、学习国学,注重师德修养。
孔子实施以道德教育为重心的丰富的教育内容:根据《论语》,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孔子的教学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这是指教学内容的四个基本方面。
其中“行、忠、信”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
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首先要求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其次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
所以,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服务。
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
“六艺”偏重于才能和技术的训练,“六书”偏重于文化知识,属于文的范围。
总之,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等三个部分。
这三个方面,从教育内容结构,以及社会需要和个人人格形成看,是初步完整化了的。
这是孔子在教学内容发展史上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这三方面不是等量齐观,他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为三者的重心,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至于《论语》不重视自然科学和生产劳动教育,固然是一大局限,但也是时代的局限。
在我们今天物质文明已经大大提高,我们更应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要搞好对学生的精神文明的教育;老师首先搞好自身的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国学经典的启示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读国学经典的启示,希望大家喜欢!读国学经典的启示范文1经典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
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
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
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心理学的研究规律表明,在0-13岁之间,记忆力发展非常迅速,13岁前后达到人一生记忆的最高峰。
对0-13岁的儿童来讲,记忆是他的天性,背诵是他的拿手好戏。
经典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让儿童充分利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背诵相当数量的经典,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整合语文教学中的各种资源,以不同的阅读主题有机渗透于儿童的经典课外诵读中,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诵读经典书籍所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起点,点亮儿童“经典诵读这盏明灯。
那么,如何引领小学生诵读经典呢?一、创设环境展示经典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
“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
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了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
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学校电视台定期推荐一首(篇)古诗文。
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
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
二、榜样示范、激发兴趣1.教师榜样示范。
引领学生步入“经典,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就要形成一种“共鸣效应,教师的率先示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做他们“经典诵读的领路人,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共成长。
2.激发学生兴趣。
要让小学生长期坚持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就要让他们由“要我背变为“我要背“我爱背。
刚开始,不必刻意地要求初入学的孩子去背诵什么经典,而是让他们找一找谁家有《三字经》《弟子规》等书。
书找来后,早读时,老师引导性地读上几行,学生们定会特别感兴趣,模仿着跟老师读。
时间一长,字认识了,意思也懂了,学生们的兴致就会越来越浓厚。
3.诵读形式多样。
为保持学生背诵热情的持久性,在读背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或抢背,多种方式交替进行。
诵读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了读、背的乐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三、挖掘教材,实现“方法的引导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
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
在教学中我们可用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1、表演背。
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
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
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
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
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
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
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据时背。
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
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
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
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四、开展活动,注入学习经典的动力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
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
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
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
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古诗朗诵擂台比赛。
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
为了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规范言行,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可结合诵读内容讲述礼仪及法纪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等。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学生的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会引用经典诗文已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将为我校师生带来一片生机。
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我们将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坚持下去,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书香校园,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石。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是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人文化生命的种子,对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这些当今世界科学精英发表了一个破天荒的宣言,提出:“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这充分说明,当今人类的优秀分子,已经深刻地预见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二十一世纪世界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继承和发扬这份文化遗产。
而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在一线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将国学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呢?几年来,我校教导处和少先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国学经典书画赛到国学表演、赛诗文的文化,从晨读到现场诵经典。
学生来真正接触的是晨读、午练和国学课。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每天二三句,十几个字,早上读,中午抄,这对学生来说并不是负担,记住它也并非难事,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几个学期下来收获颇丰。
然而我却认为:这么高深而又博大的中国文化,不是从表面上读读抄抄就能理解掌握的。
作为我们的老师必须从根本加以重视。
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兴趣变浓了通过实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明显增强了。
绝大多数学生有主动诵读的欲望和热情,每天大课间、上下学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们总是饶有兴趣地互相背诵。
2、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六年来,我们学生经典诵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学校《小脚丫》校刊上学生的作品让不少家长都感到惊讶。
近年来,学生有不少作品发表于报纸杂志,其中2012年,我校有十多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小学生周报》上,2013年十多名学生参加“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中获省市级奖。
3、教师教研能力提高了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特别是我们的一些教师所上的国学研究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学校教师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有多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其中王红艳撰写的《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花开二度让人忧》、《冷静,使我免于触礁》在CN杂志发表,石晶撰写的《浅谈语文的情感教学》、《“先学后教让语文课堂达到高效课堂》、《浅议在新课改小学生语文作业的批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究》在CN杂志发表,吴永宁老师参加省、市级以上语文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石晶、刘丽参加驻马店市语文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
4、校本教材编印出版了我们根据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语文能力发展的需要,配合教材,精选国学中的一些经典《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编印了“传承经典·翰墨树人系列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现在这本课外校本阅读教材已经进入课外阅读指导课内,成为教师课外阅读教学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