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https://img.taocdn.com/s3/m/07e6217f27284b73f24250d4.png)
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 是指由于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以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属特异性心肌病范畴。
【病因】基本病因是冠心病。
冠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易患因素和危险因素有关:年龄、性别、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绝经、其他。
【发病机理】心脏增大,有心力衰竭者尤为明显。
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心肌和乳头肌,可波及起搏传导系统。
患者的冠状动脉可出现闭塞性病变和无闭塞性。
【临床表现】(一)心脏增大患者有心绞痛或MI的病史,心脏逐渐增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后期则两侧心脏均扩大。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心绞痛或MI史。
(二)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多逐渐发生,大多先呈左心衰竭,继以右心衰竭,出现相应的症状。
第七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其中以期前收缩(室性或房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多见,阵发性心动过速亦时有发现,有些患者在心脏还未明显增大前已发生心律失常,也有发生猝死者。
【治疗】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方法:①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冠脉搭桥、血管再生;②心肌再生: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③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左室减容术聚质网心室包绕术,心脏再同步化;④心肌能量代谢;⑤终末期的心脏移植等方面的质量进展。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主要依靠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和排除可引起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检查是最为重要的检查。
其他有关检查有: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预后】有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预后差,故在心脏增大而未发生心力衰竭的阶段中宜避免劳累,尽量保护心脏功能。
【防治】预防在于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在于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的营养,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用干细胞拯救心衰
![用干细胞拯救心衰](https://img.taocdn.com/s3/m/b5b3a568c77da26924c5b049.png)
用干细胞拯救心衰我们知道,人体在生存、发育过程中,体内大部分细胞在不停地进行分裂、增殖、死亡、再生,以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人体器官中有的细胞再生能力强,比如肝脏细胞每三个月就能更新一次。
而心肌细胞是不分化细胞,一旦发生坏死,就无法再生,因此心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差。
随着心肌细胞的丢失,心脏收缩功能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目前,除了心脏移植外,还没有对晚期心衰的有效治疗方法。
而供体的稀缺、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让许多病人丧失了治疗机会。
有统计显示,晚期心衰平均生存时间短于恶性肿瘤。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因心肌细胞无法再生而致病,科学家自然想到通过再生心肌细胞这条途径来解决难题。
而干细胞移植一直是心肌修复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
直到十年前,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的心脏病专家、梅奥诊所的心脏病首席医生埃摩森?菲林成功完成全世界第一例注射治疗,向地球人宣告,用干细胞注射治疗心衰是可能的。
中国干细胞研究专家徐主任是这样形容干细胞的,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它能重建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生命体。
干细胞在治疗方面的应用,是器官组织细胞已损伤衰亡疾病的新希望。
干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
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其为“万用细胞”。
干细胞治疗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体内,以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的目的。
干细胞疗法就像给机体注入新的活力,是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干细胞是一种可以直接用来治病的“材料”。
目前从人体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获得的干细胞已广泛应用在移植中,骨髓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遗传性疾病已开展几十年,外周血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也有10多年的历史,实用效果明显。
干细胞注射治疗心衰的技术从诞生到成熟,经过六七年的时间,在中国心衰患者的热切渴望下,去年由美国梅奥诊所发明的一项利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c-cure技术国际多中心中国区三期临床试验在北京启动,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将率先进行这一创新性临床研究。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从基础到临床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从基础到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9ac3c6dd49649b6648d74756.png)
结 果显示 , 移植组 大 鼠梗 死 瘢痕 组 织 中可 见 新 生 细
胞 生长 , 可 观察 到 移 植 的细 胞 问 有 闰 盘连 接 。 ’ 应 用
平 滑肌 a . 肌动 蛋 白进 行 免疫 组 化 染 色证 明 , 移植 的
胎 儿心 肌 细 胞 已在 坏 死 心 肌 区域 存 活 、 生长增殖。
超 声心 动 图可见 细胞 移植 组 大 鼠左 室收缩 功 能 明显
改善 , 并 限制 了心 室 进一 步扩 大 的 重 构过 程 。 胎 儿 心 肌细 胞虽 具有 最 好 的再 生 心 肌 能 力 , 但 其 临 床应
用还存 在许 多 问 题 , 如伦理道德 、 法 律 以及 免 疫 排
1 . 1 骨骼肌 源性 干 细 胞
骨 骼 肌 和 心 肌 细 胞 同属
斥、 致肿 瘤性 等 均有 待解决 。
1 . 3 心 肌 源干 细胞 心 肌 源 干 细胞 目前 已经 有 临 床 应用 报道 。长 期 以 来 , 人 们一 直认 为 心 肌 组织 是
因, 全球 每 年 约 有 1 7 0 0 万 人 死 于 心 血 管疾 பைடு நூலகம் , 其 中
因急性 心 肌 梗 死 ( a 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A MI )
和慢 性心 功 能不 全 而导致 的死 亡 占心血 管疾 病病 死
《 转 化医学杂 ̄) ) 2 0 1 3年 2月 第 2卷 第 1 期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Me d i c i n e J o u r n a 1 . V o l _ 2 N o . 1 . F e b 2 0 1 3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与进展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dc37b5960590c69ec376ff.png)
心 肌细胞 融合 引起 的。另一方 面 , 研究 E表 明骨 髓来 源 有 4 的细胞 在 体外 能分 化为 心 肌细胞 但 在成 熟 的心肌 内却 不 能 。事实上 , 所观察 到得新 生心 肌细胞有 可能 是细胞 融合
b d l s m cl [] J Ci Iv s,0 1 1 7 y a ut t e s J . l n et2 0 ,0 : e l n
1 95—1 3 402.
[ ] A vrzD l oM,P ra R,G ri— ed g M,e 3 lae— o d a a l d a aV ruoJ c t
1 骨 髓 干 细 胞 及 其 分 类
骨髓干细胞 是一组多能干 细胞的统称 ,具 有 向血液 细 胞、 骨骼肌 、 心肌等组织 分化 的能 力 , 其主要 成分包 括造 血 干细胞 ( S s 、 H C ) 间充质干细胞 ( C ) 内皮祖 细胞 ( P s MS s和 EC)
三大类 细胞群 。
重重 , 骨髓 干细胞 移植 治疗缺 血性 心脏病 的研 究 已经 取得
该 方法通 常与冠 状动 脉介 入手 术相结合 . 经皮 腔 内冠 状 动 脉 成 形 术 (ec t eu t nlm nl o nr p r a os r s ia un a u cr ay o ag pat,T A) ni l y P C 及支架 植入 术 中或术 后 , o e tewr o s 经 vr h i e
岭南现代 临床外科 2 1 年 6 01 月第 l 卷第 3 L g a . en l i u e , n 2 1 , o 1 o 1 期 i n nM d r Ci c i S r r J . 0 1V 1 1 . n o n sn g y u . N3
胚胎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护理
![胚胎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3140f9f90f76c661371aea.png)
胚胎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总结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经验,探索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护理方法,提高移植术成功率和保障远期效果,并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对11例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
结果:10例病人均成功进行移植治疗,无1例因护理原因出现并发症。
结论:随着多能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探索适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护理措施及观察方法,以确保胚胎多能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提高移植术成功率和保障远期效果,其间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关键词】胚胎多能干细胞移植;缺血性心脏病;护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67-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缺血性性心脏病人呈上升趋势,目前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
但有一部分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虽然经过积极的血运重建,但最终因存活的的心肌细胞减少而死亡,而心脏移植又因供体及免疫排斥限制尚不能广泛开展。
干细胞移植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富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大部分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均表明干细胞确实能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和心脏功能。
关于胚胎多能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动物和临床实验开展的较少,我市仅我科开展。
1 临床资料11例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2-65岁。
均为我院住院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 who 规定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2 护理我科对11例缺血性心脏病人进行研究,病人没有感觉带来很大痛苦,和以往静脉输液相似,病人都愿意接受,输注干细胞过程中,会有一名年资高、学历深的护士在旁守护,持续为病人晃动输液瓶,使干细胞全部输入到病人体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边操作边询问病人感受,观察病人状态,由于我们采取了新研制的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方法,病人未出现不良反应。
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4628ee3b8f67c1cfad6b890.png)
作者单位 : 0 5 北京 . 1 83 0 中国人民解放军 医院心血管外科
宿主心肌细胞数 量的 减少 , 加 心肌梗 死 区血供 , 增 延缓心 梗 后 心室重 构 一 ) c t 。O 等 ’ 的实 验结果 进一步证 实 了骨 o 髓 干细胞 的横向分化特性 , 随大 量新生 肌组 织的出现及其 伴
维普资讯
2O 年 6 02 月第 l 卷第 3 8
嘶u 1 a  ̄r J c
一
Sm, 2 . l u J Ⅷ 8 0
・
综 述 ・
细 胞 移 植 治疗 缺 血 性 心 脏 病 的研 究进 展
王 立新 高 长青
成年 哺乳 动物心 肌细胞本身缺乏增 殖分化 能力 , 肌细 心 胞 损伤坏 死后 必然 由纤 维 结缔组 织 替代 导致 心脏 的收缩 、
1胚 胎 心 肌 细 胞
收缩 型肌纤维 , 在心肌 损伤 修复 过程 , 逐渐 转变为 慢收缩 型
肌纤维 , 在适当 的刺激 下具 有类 似心脏 的工 作周期 , 替收 交
缩、 舒张。成功 的骨骼肌星状细胞移植 可部分 克服心 梗后有 功能心肌细胞数 量 的丢 失 , 保持 心脏结 构 的完整性 , 善心 改 脏收缩舒 张功 。其 改善 心功 能 的机 制与移植 细胞 在 心肌梗 死区增殖分化形 成横故肌组 织直接 相关 , 组织的弹 肌 性特征 可防止舒张期室壁蠕动及收缩期心 室被动扩 张 , 时 同
步增殖分化 , 并相互 融合形 成 多核肌 管 , 发育为 成熟 的快
细胞移 植治疗 缺血性 心脏病 是通 过移植 具有成肌 潜能 的各种干细胞至心梗 区, 其在心肌梗死 区增殖分 化为肌组 使 织, 增加有 功能的 肌细胞数 量 , 进而 改善 心脏 功能 。此类 实 验研究经历了两个历史性 的阶段 , 一 阶段 是移植 细胞 能否 第 在心肌梗死区成活并增殖分化 为肌组 织 ; 二 阶段 是细胞移 第 植能否改善受 损心脏 收缩 、 张功能 。 目前 , 舒 国内外 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实验 动物 阶段 , 近期 已有 临床 应用 的报道 , 但 结 果令人鼓 舞 。 移植细胞类型 移植细胞 的类) 伴 随心梗 区的延 心 后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6008745e518964bcf847cee.png)
众所 周知, 在传统意义上 , 心肌细胞 被认为是永久性细胞 , 不能进行 完全修 复。但 是,随着众多科研工作者 的不 断探 索,
我们对心肌有 了更清 晰的认识 。 有研究人员在 2 0 0 4年 A HA学
缩功 能的改善 与冠状动 脉内输注 骨髓祖细胞有关 。研究提示 , 对于 OMI心肌 已经愈合 的患 者,骨髓祖细 胞移植 3 个 月后
My cri f co ) o ada I a t n 。该实验共选入 2 4例患者 。 lnr i 0 患者接受移 植的时间平均 为梗死后 4天,经 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干细胞后 ,
随访 4个月 ,左室射血分数 ( VE )的绝对增 加值 在移植组 L F
为 ( 1 ±7 3 5 5 1 )%,对照组为 ( 1 ±6 5 3 0 1 )%,P O O 。分析 = I1
c r i my c ts a d o e el wh c r v d ep s i i t fmy c r i l o l t e t r t n T i p p ro e v e d t e ci i a au a d o o y e n t rc l h , ih p o i e t o s l y o o a d a mp h b i c o h n v
增 加 了 1%, 从 ( 17 1 )%增 加 到 ( 8 9 1 )% ,与 4 5 1 ±3 7 5 1 ±32
髓干细胞 的随机 对照实验 。入选 的标准是急性 S T段抬高性心 肌梗死 5天内,成功进行经皮冠脉 介入 治疗 ( C ) P I。移植 时间
为 P I 4 8 1)。 C 后( 1 ±I3 d 终点分别为 6 月、 8个月后 的 L E 个 1 V F 改变 ( j检 查 ) MR 。结果发现 ,6个 月时细胞移植 组 L E V F增 加显着高于对照 组, 是 ,1 个 月后两组 的差别 已无统计学意 但 8 义 。结果提 示,冠脉 内注射 骨髓 干细胞 ( MC )虽 不能提高 B s AMI后 L E 恢复水平 ,却可 以明显提 高恢复速度 。不仅如 V F
举例说明干细胞的应用
![举例说明干细胞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c1af2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2.png)
举例说明干细胞的应用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可以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心脏细胞等。
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干细胞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例子:
1. 细胞治疗: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
例如,干细胞可以用于生成新的血液细胞,治疗血液病。
干细胞也可以用于制造新的心脏细胞,治疗心脏病。
2. 组织工程:干细胞可以用于生成新的组织,如肌肉、骨骼和软骨等。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如运动员的肌肉损伤或骨折。
3. 药物研发:干细胞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因为它们可以模拟人体内的细胞,用于测试新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这种技术可以加速药物的研发,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
4. 器官移植:干细胞可以用于生成新的器官,如肝脏、肾脏和胰腺等。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解决器官短缺的问题,缓解器官移植等待列表的压力。
5. 疾病研究:干细胞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例如,科学家可以使用干细胞来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总之,干细胞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们正在改变医学领域的面貌,为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
缺血性心脏病的再生治疗——聚焦心脏干细胞
![缺血性心脏病的再生治疗——聚焦心脏干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0ff3790b16fc700abb68fcd6.png)
脏组织并增强心脏组织活力, 在探 索心脏再生治疗方面 C C 优于其他干/ Ss 祖细胞 , 是一个合理的种子细胞。
C C 是 未分 化细胞 , Ss 它们 中的 一 些表 达 早 期 心肌 细 胞 系 的 转录 因子 ( k2 5 G T -, F ) S s N x . , A A4 ME 2 。C C 可通 过 几个表 面标记 如 cktSa 1MD 1 I. —i e1 、 R 、s 1等检 出, 这 些表 面 标 记 并 非 C C 、 1 但 S s特 有。C C S s与其 他 干 细胞 不 同 , 它们 是典 型 的 Ln ,D 4 和 C 4 一 目前 , 究 者们 以不 同 的干/ 细 胞抗 原 为 基础 已从 成体 i一 C 3 一 D5 。 研 祖 心 脏组 织 中分 离、 扩增 出未分 化细 胞 , 括 ckt 包 -i 细胞 、e一 sa1 细胞 、 群 (ie ouai , P 细胞 、 侧 s pl o S ) dp tn 心球 样 细
神 经系 的表面标 记 , 它们位 于 心肌细胞 的间质部 位 , 以心房 和心 尖部 密度较 高。
20 07年 B a i er 等 叫报道人类手术标本 中鉴定 出 c i z —t k 心脏 干细胞 , 类似 于动物模型 中所显示 的, 人
ckt .i 心脏 干细胞 在体 外显 示 出 自我更 新 、 成克 隆和 多 向分化 潜 能 , 形 并且 可 以移植 进 正 常和 受损 心脏 。 新 生的心肌 细胞 、 细血 管和 动脉 被鉴 定 出是人 类起源 的 毛 …。 4 Sa1 e. 心脏干 细胞 Sa1 干细胞 抗原 1 是造血 系干细胞 的共 同标记 , c., , 不过 它也表 达在 许 多干细胞 、 细胞 和不 同组 织 中分 祖 化 了的细胞 上 。在 ck 心脏 干细 胞报道 的同 时, h等 报道在 成体 小 鼠的心 脏 内鉴 定 出 Sa1的心 脏 .i t O c一 祖 细胞 , 且证 明在体 内和体 外这 些细 胞 能分 化 为 心肌 系细 胞 。Ma ur 并 t ur ¨ s a等 研 究 发现 鼠类 心 脏 Sa1 c一 细胞在 催产 素 的刺 激 下能分 化为 自发 性收缩 的心 肌细胞 。催 产 素刺 激 2周 后 , 多数 Sa1 大 c- 细胞 迅 速 复制 为高核/ 比例 的小 圆形细 胞 。这 些 结果表 明成 体 鼠心 脏 内的 Sa1 胞 具 有 干细 胞 潜 能 , 可促 进 受损 浆 c. 细 并 心脏 的再 生。在 Sa1 e. 细胞和 心脏 s P细胞 之 间有较 大 的重叠 , 过 7 % 的心脏 S 超 0 P细胞 同时也表 达 Sa1 e一。 Pie 等 研 究显 示具有分 化 为心肌 细胞 能力 的 Sa1 ftr s c- 细胞 多为也 表达 s P细胞表 型 的细胞 。 5 心球 衍生 的心 脏干细 胞
干细胞治疗促进组织再生修复
![干细胞治疗促进组织再生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7aa4ec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8.png)
干细胞治疗促进组织再生修复干细胞治疗:推动组织再生修复的革命性疗法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前沿的医疗技术,备受关注。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它们在体内能够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包括骨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因此被认为是修复组织和器官的理想候选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干细胞治疗已经在组织再生和修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损伤以及器官移植等。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促进心脏的再生和修复。
许多临床试验表明,通过注射干细胞或将其植入心脏,可以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并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干细胞的应用同样令人鼓舞。
例如,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通过植入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干细胞,可以部分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类似地,在骨骼肌肉损伤和器官移植方面,干细胞的治疗效果也备受期待。
干细胞治疗的原理非常简单,即将干细胞通过注射或植入的方式引入患者体内,然后让它们分化成所需的细胞类型,进而修复受损组织。
这种治疗方法有很多优势。
首先,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可以持续不断地分化为所需的细胞类型,从而为组织再生提供持续的支持。
其次,干细胞具有自发分化的能力,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需要,选择性地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类型。
再者,干细胞来源广泛,可以从胚胎、脐带血、脂肪组织等多个来源获取,因此具有很高的可获取性和可扩张性。
最后,干细胞的应用并不受限于特定的疾病类型,几乎可以用于修复和再生任何受损的组织或器官。
当然,干细胞治疗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干细胞的获取和培养过程相对复杂且昂贵,这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其次,干细胞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治疗过程中的感染、免疫排斥等。
此外,伦理问题也是一个争议的焦点,特别是胚胎干细胞的使用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与心律失常
![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与心律失常](https://img.taocdn.com/s3/m/da2732c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f.png)
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与心律失常夏晓东;李广平【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07(15)6【摘要】缺血性心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尽管血管再灌注治疗能挽救顿抑心肌,但无法使心肌细胞再生.由于心肌细胞的再生能力有限,梗死区域由瘢痕组织代替.近年来,研究显示干细胞能分化成心肌细胞,从而给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带来希望.但一部分研究表明:移植干细胞易引发心律失常,这主要是由于其电生理异常所致,机制主要包括:自律性增加,缓慢传导以及触发活动.本文对近年来干细胞心肌细胞分化所致心律失常的研究进行综述.【总页数】4页(P466-469)【作者】夏晓东;李广平【作者单位】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天津心脏病研究所;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天津心脏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脂肪源性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J], 石园园(综述);杨向群(审校)2.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的纯化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J], 汪涛;马廉;林晓波;吴毅;陈晓东;马桂霞;贺谷雨;蔡志伟;刘必刚;秦山3.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源性活性氧过量产生抑制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J], 张小勇;国汉邦;黎健4.心肌肥厚模型:内皮素1刺激人诱导的多能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lncRNA表达谱及ceRNA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J], 尤红俊;赵倩倩;常凤军;韩稳琦;程功;寿锡凌;刘富强;刁佳宇5.心肌肥厚模型:内皮素1刺激人诱导的多能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lncRNA表达谱及ceRNA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J], 尤红俊;赵倩倩;常凤军;韩稳琦;程功;寿锡凌;刘富强;刁佳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ca-1
![Sca-1](https://img.taocdn.com/s3/m/b4b178314b35eefdc8d33370.png)
S c a - 1 + 心肌 祖 细胞 可 在早 期 、 中期 、 晚期 迅 速传 代 扩
快, 并 且 男性 与 女性 不 尽 相 同 。女性 在 2 0岁 、 6 0岁 和 1 0 0岁 时 , 心 脏 每 年 更新 约 1 0 %、 1 4 %和 4 0 %, 而 男 性心 脏 每年 更 新 约 7 %、 1 2 %和 3 2 %[ 2 1 。
碍, 引起心 功 能 不全 。但 K a j s t u r a等 【 - 】 发现, 在 终末 期 心 衰 患 者 的心 脏 中存 在 表 达 心 肌 细 胞 标 志 的细
( 祖) 细 胞群 。在 单 细 胞 水 平 , L i n — S e a - 1 + 细 胞 与 成
纤 维细胞 在某 种程 度上 重 叠 。心肌 组织 中, S c a 一 1 + 细 胞可 能是 数量 最 多的心 肌祖 细胞 。有 文献 报道 小 鼠
传 统 观 点 认 为 ,心 脏 属于 有 丝 分 裂 后 期 的器 官, 无 再 生 和 自我 修 复 能 力 , 在 负 荷 量 增 大 或 疾 病 代偿时, 通过 细 胞 肥 大来 适 应 。 因此 , 心 脏 受损 后心 肌 组 织 被 瘢 痕 组 织 替 代 从 而 导 致 心 脏 收 缩 功 能 障
心脏 中 C — k i t 细胞仅 占 0 . 1 % ̄ 0 . 5 %,而 S e a 一 1细胞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安全性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a8b7ffcf61fb7360b4c6550.png)
项 研 究 已经证 实 了干 细 胞 在 心 脏病 治 疗 中 的有 效 性 。 干细胞 治疗 心 脏病 的作 用不 仅在 于 可 以分 化 成特定 的
细胞 类 型诸如 心肌 细 胞 和 血 管 内皮 细 胞 , 而且 可 以通
过 旁 分泌 血管 生成 因子 、 凋亡 因子 、 抗 有丝 分 裂 因子等
犯 罪 血管再 狭 窄 、 支架 内血 栓形 成等 ; 其他 不 良事 件包
括免 疫排 斥 、 肿瘤 发 生 、 热 、 发 钙化 等 。本 文将 干 细胞
移植 安全 性方 面 的研究 现状 做一 综 述 。
1 心 脏 不 良事 件
1 1 心律 失 常 . Pee 等 在 经 心 肌 内注 射 自体 骨 i r t
石 亚楠 徐 予 宿 昕 张 雪亚 赵 先锋 李 蓓 , , , , ,
( . 南 省 人 民 医 院 心血 管 内 科 1河 河南 郑州 40 0 ; . 汉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503 2武 407 ) 3 00
干 细胞 移植 技术 开辟 了治疗 心 肌梗 死 , 力 衰竭 心 的新 途径 。干细胞 具 有 多 向分 化 和 自我更 新 能 力 , 可 以分 化成 心肌 细胞 和血 管 内皮 细胞 。体外 和体 中 没 有 恶性 心律 失 常 的发 生 。
在 C N等 研 究 中也 没 有 心 律 失 常 发 生 。在 Y la HI e d
盛 等 应 用 冠状 动 脉 旁 路 移植 术 同 期 自体 骨髓 单 核
细 胞移 植治 疗 冠心 病陈 旧性 心肌 梗死 伴心 功 能不全 患 者 治疗 后早 期无 心梗 发生 。王 世宏 等 在评 价冠 状动
T yaei ay rcH 对经 冠状 动 脉 内注 射 骨髓来 源 的 干细 胞治 疗 缺 血性 心肌 病 的 1 8个 月 的随 访 中没 有 记 录 到 心 律
心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心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7b1482e482fb4daa58d4bfc.png)
心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心脏干细胞治疗心肌再生文献综述传统观点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心脏是一个“静止”器官,不具备完全修复损伤再生的能力。
组成心脏的细胞成分如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已停止克隆增殖、分化、生长,但最近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
Kajstura等[1]在心脏组织中发现了一类正在分裂、增殖的细胞,同时发现这类细胞表达有心肌细胞生物标志。
随后,Quaini等[2]在性别错配的心脏移植患者心脏中发现了一类具备干细胞特征的细胞,它们能够自我更新、克隆增殖,在心脏组织内分化为心脏的多种细胞成分,如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据此Quaini 等推断心脏中存在心脏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CSCs)。
CSCs的发现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心脏自我稳态维持及损伤修复的认识,同时,它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现就CSCs及以其为基础的心脏病治疗作一综述。
1 CSCs的发现Beltrami等[3]在大鼠的心脏中发现了CSCs,证实了Quaini等人的推断,他们在大鼠心脏中分离的这类细胞表达c kit及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
Beltrai等人在研究中证实了这类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在体外培养下这类细胞可以克隆增殖,而且可以分化出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并表达其生物学标志。
但在实验中同时发现,这类细胞虽然可以分化,但是其并未完全成熟。
在将这类细胞注射到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心脏梗死部位后,人们观察到这类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为表达肌球蛋白的圆形小细胞和带有血管样结构的小细胞。
随后,研究人员在多种动物如小鼠[4]、狗[5]中发现存在CSCs。
Messina等[4]在人的心脏活检标本中发现分离出了表达c kit 和sca1的细胞,并在体外培养中发现这些细胞可以自我更新,将其移植入小鼠心脏后可以分化为能够收缩、表达心肌蛋白的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证实这些细胞具有自我克隆增殖、多能分化能力,是人类心脏中固有的CSCs。
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536d40f6c8d376eeaeaa3166.png)
.
综 述 .
骨 髓 干 细 胞 移 植 术 治 疗 缺 血 性 心 脏 病
高 伟 , 士雯, 王 薛 桥
( 中国人 民解放军 总医 院老 年心血管病研 究所 , 北京 10 5 ) 0 83
关键 词 : 心肌 缺血 ; 骨髓移植 ; 干细胞 中图分 类号 : 47 7 R 5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o 9o2 (o 2o —360 lo -16 2o )505-2 胞生 长因子 、 岛素样生 长因子一 和血管 内皮细胞生 长 因子 胰 1 存在 时 , 以 分 化 成 内 皮 细 胞 。许 多 研 究 提 示 , 些 可 j 这 C 3 细胞 具有 内皮祖 细胞 特性 。 D4 13 内皮祖 细胞 的应用研 究 . 内皮祖 细胞 可 以在病理 或生 理情 况下 , 比如被 缺血损伤或 细胞 因子 作用动员 到外周血 中
成新血管 。 比如给实验 动物或人 以粒 细胞 集落 刺 激 因子
(r uoy -o n u t f t , -S ) g n l t cl ys li a o G C F 或粒细胞 巨噬细胞 a c e o 血n a 嚷 c r 集落刺激 因 子 (r u ct m c paecln t u t gfc r ga l y am hg-o ysm l n t , no e o i a i ao G C F , 以将单 核 细胞 动 员 到外 周 血 中 , M—S ) 可 抽取 部经密度梯度 离心 分离 出单 核细 胞 , t 0 用抗 C 3 单克 隆 抗体 将 其 分 为两 部分 , C 3 D 4的 即 D4一细 胞 和 C 3 细胞 。其 中 C 3 细 胞包 含 有 内皮 细胞 和 成 血 管母 D4 D4 细胞 , 它们 在 体 内 可 以迁 移 、 增 并 诱 导 成 血 管 效 应 n 扩 。 C 3 D 4 细胞 也可 以在体 外培 养 、 增 , 有碱 性 成 纤维 母 细 扩 在
造血干细胞的归巢与缺血性心脏病
![造血干细胞的归巢与缺血性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4d8519292f60ddccda38a0da.png)
・
l8 ・ 6
医 学 综述 2O O 7年 2月 第 l 第 3 3卷 期 Mei l eai leFb2O , o.3 N . dc cpta ,e O7 V 11 '0 3 aR ut
a d dcd a d rn oma e ro i dv lp e ta d p na eu n e iu uig n r l mby nc e eo m n n so tn os
D 摘 要: 心肌 缺 血 、 氧 能 引起 外 周 血 中造 血 干 细 胞 数 量 增 加 及 其 细 胞 因 子 水 平 增 高 。 c 盂 细 和 c 等 都 可 以 作 为 干 细 胞 的 识 缺 D
胞 可 向梗 死 区迁 移 , 黏 附 、 位 于 梗 死 区 , 其 细 胞 子 作 用 下 共 同参 与 梗 死 区心 肌 组 织 修 复 。 别 标 记 。 用 相 应单 克 隆抗 体 分 离 的 并 定 在 在 生理 和病 理 情况 下 这 种 自我 修 复 的作 用 较 弱 , 能 利 用 干 细 胞 技 术 提 高 外 周 血 中 的 c 五细 胞 Sa 、 .i c 细 胞 经 实 验 证 如 D c. ck 、 D 1 t 数 量 , 进 其 向 梗 死 区 归 巢 , 可增 强梗 死 区组 织 的 修 复 作 用 , 到再 生心 肌 与血 管 的 目的 。 促 则 达
a o ini efs t m s rJ . l e t ,9 8 1 ( ) 2 —6 b ro t r i et l Pa n 19 ,9 1 : 1 . t n h i tr e J c a 2 I 2l S i C, a e N,y o d M. Icn l p poi i nr a hma m t S Bkr l h P Sm n s E Pa et o t s n om l u n aa s pel n y J . m J b t y e o,9 7 17 1 :76 . rg c [ J A s t n l1 9 , 7 ( ) 5 —5 m O eG c [ 3 P le n R, e e , o e i “ . Icn l p po si om l 1 ] I p f P lr R t hl M, Pa et o t i n n r a a i a S s d aa s adanra penni [] Gnel bt neta 20 ,O 2 : n b o l r ac J . yeo s t vsg ,00 5 ( ) m g s e O eI i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9103cb06c85ec3a87c2c5da.png)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进展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hathy,ICM)是指由冠状动脉多支或弥漫病变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广泛纤维化,另外还掺杂有心肌顿抑和冬眠心肌,导致弥漫性心脏扩大,形成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ACS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从而使得ICM患者较前明显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目前,ICM已成为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病因,生存预后差。
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ICM的诊断难度并不高,因此不容易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的情况。
通过下面的内容,笔者将对ICM的治疗进展做一个简要的梳理。
1.药物治疗据统计,心衰的生存率每10年递增12%,这绝大部分应该归功于治疗理念的转变,即由纠正短期血流动力学转为拮抗RAAS系统以及异常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延缓心室重构。
当前首个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angiotensin Ⅱ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已在国内上市,可在阻断钠尿肽降解的同时抑制RAAS系统和心室重构,其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超过标准治疗药物(依那普利),降低了心衰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和再住院率。
2.血运重建2.1.评估存活心肌几项临床试验已经表明,在有较多存活心肌的ICM患者中,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合理血运重建可以改善生存率和左室功能。
目前能够评价存活心肌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SPECT或者PET、负荷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CT和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
其中,CMR能够以超高的图像清晰度描绘心脏的三维解剖形态,准确判断血液流动、扩散、灌注、组织供氧及局部温度改变等方面的功能学信息,结合心肌应变技术评估心肌运动力学特性,进而识别存活心肌的位置和范围,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病因之一,保守治疗的最大困难是不能补偿缺失的功能性心肌[1]。
本研究从细胞供体角度讨论了心肌球来源细胞(cardiosphere-derived cells,CDCs)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前景。
干细胞(Stem Cells)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鉴于前者治疗心力衰竭的伦理学问题,临床策略是诱导具有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使之分化为心肌细胞,用于补充心肌缺血坏死后丢失的心肌细胞,以减轻心衰的发生。
全球已有180多项BMSC和MSC的临床I-III期实验对这些所谓的成体干细胞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它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到缺血心肌后,其疗效主要是通过旁分泌作用(Paracrine effects)介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微弱而短暂;这些非心源性的成体干细胞移植后,发育为成熟心肌细胞的概率<0.01%。
新近研究表明,心脏本身有自我更新和修复能力,其再生和修复过程与内源性的心脏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CSCs)有关。
CSCs与心脏组织有良好的兼容性,故可更好地整合到心肌组织。
从活检标本中获得的CSCs在低粘附培养皿中传代培养,CSCs可以形成类似球状的细胞团[3]。
由于组织活检的来源有限,分离的细胞数量较少,且CSCs在连续传代后是否仍具备分化潜能还有待研究。
为此,我们采用CSCs传代实验,研究了传代后CSCs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
当心脏发育成熟以后,这些细胞可继续存在于成体心脏的细胞间质中。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心脏冰冻切片,发现心肌组织中部分间质细胞呈c-kit阳性染色(图1A),表明成年心脏中富含以c-kit阳性为特征的CSCs。
将活检组织切成1~3mm3组织块,用胶原蛋白酶消化分离心脏活检组织(4%,37ºC,20分钟),经网格(70微米)过滤和Ficoll® 400梯度离心等步骤,可获心脏间质细胞单细胞悬浮液。
将分离细胞接种到细胞培养皿后,可在低粘附培养皿上形成类似克隆样结构的心肌球,形态与神经球细胞相似,故称之为心肌球来源细胞(图1B)。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这些细胞的免疫表型,发现CDCs与机体其他组织的MSC颇为相似。
CDCs并非单一的细胞群,可能是c-kit阳性抑或sca-1和flk-1阳性细胞,利用这些细胞表面标志蛋白可成功分离纯化心肌组织中的CDCs[4]。
2011年,Chong等证明CDCs是心脏固有的干细胞,可形成成纤维细胞样克隆样结构(CFU-FS),并具有多向分化的细胞潜能[3]。
故CDCs是第二心区发育过程中残留的心源性干细胞,当心肌损伤时CDCs 可能参与心机损伤的自我更新和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