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干预研究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方式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干预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3-02-25T11:21:45.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汪慧汪锦

[导读] 潘孝仁等IGT研究,芬兰DPS研究,美国DPP研究,分别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率降低30%—58%

汪慧汪锦(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安庆 264004)

【关键词】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79-02

生活水平的提高给现代人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和物质的享受,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也不可避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隐患。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呈高速增长态势,被WHO称为世纪的“流行病”。因此,对于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提倡以生活方式管理为唯一方法[1]。而众所周知,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长期病程可引起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或损害,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成为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家族因素外,已经明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其发展和疾病控制的主要因素,如:肥胖、不合理膳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3]

1.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

1.1超重或肥胖

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起居, 生活起居和生活方式。如喜食煎炸食品,嗜高糖食物,嗜肉,啤酒,巧克力等,嗜烟酒,暴饮暴食,多食少动等都会引起BMI和WC的异常增高。BMI(身体质量指数)和WC(腰围)是评价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 糖尿病现患率随BMI或WC的增高而上升[4]。有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即腹型肥胖似乎患病风险更大[5]。董会敏等通过研究得出BMI和WC是糖尿病的高度危险因素,糖尿病与年龄、BMI、WC呈正相关[6]。

1.2不合理膳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人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膳食结构以谷类食物为主,特点是低脂肪、低能量、高糖类和高膳食纤维。近20年来。这种好的饮食习惯正在逐渐丢失.居民的谷类(主要是粗粮)摄人量迅速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人量急剧增加,城乡间虽有差异,但变化趋势相同。研究发现,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糖摄人与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高脂饮食本身也是糖尿病的致病因素,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摄人量高是糖尿病和糖耐量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用不饱和脂防酸替代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可降低发病危险。

1.3知识缺乏

由于患者对疾病不了解以及对疾病的治疗不够重视、不能认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病情发展所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及其危害,因此,对于治疗不积极配合,不能够按照医嘱进行注射胰岛素、血糖监测、规律饮食及不注重体育锻炼,从而使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影响。

2.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潘孝仁等IGT研究,芬兰DPS研究,美国DPP研究,分别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率降低30%—58%[7]。而规范的生活方式干预要个性化、多样化,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非易事,要改变自己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意味着许多生活乐趣的丧失,生活质量的下降[8]行为干预,培养规律的生活起居,安排合理的运动方式和时间[9]对患者进行改良生活方式指导,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控制率。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健康教育。

2.1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定时定量进食。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患病程度、血糖控制水平和日常体力活动情况,对他们的饮食结构进行针对性指导,并根据患者的身体和活动的变化,对饮食进行相应调整,保证每日总热卡摄入量不超过1500千克。改善膳食结构,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食以麦面、糙米、玉米等高纤维素饮食,根据病情轻重,少食或不食水果,辅以新鲜蔬菜、豆类、鱼类、蛋类、瘦肉等。有肾功能不全者减少蛋白质摄入量,以免加重肾脏损害,忌食动物油,以食用植物油为主,同时患者家属也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齐昭艳通过调查研究指出经过生活干预后90%以上的患者能合理安排饮食,血糖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10]。

2.2 运动治疗

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黏度减轻体重增强体质,有利于对慢性并发症的控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适量的运动量,提倡有氧运动[11]。运动的时间以餐后0.5—1 h后为宜,自30min左右,逐渐延长1h或更长。

2.3心理治疗

由于长期服药、生活习惯受限、并发症的出现和病晴加重的威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常会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

2.3.1对待糖尿病患者,医务人员态度要和蔼,富有同情心,多与其交谈,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

2.3.2定期对患者进行医疗咨询,消除恐惧感,协助其制定食谱,调剂营养,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鼓励患者坚持定期来院检查

2.3.3对焦虑或抑郁者告之此病并不可怕,只要掌握自我护理识识,辅以药物治疗,调解心理平衡,控制不良情绪,就能纠正糖代谢紊乱,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2] 。

2.4健康教育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报道显示,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健康教育在血糖控制和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许多未参加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由于没有按照医师的指导来控制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正确应用药物等,常常表现为血糖控制不理想,或出现低血糖症状,而这些问题也是糖尿病健康教育需要解决的。有研究发现,通过糖尿病教育可以使糖尿病患者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知识,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控制。在黄绮[13]的研究中,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通过定期授课、专家讲座、示教、散发印刷品、音像资料、多媒体演示、小品表演、病友讨论、病例观察等方法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所了解,摆脱对糖尿病的恐惧和焦虑。通过每周三次运动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