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系讲义统设计教 程
合集下载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讲义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循环模式
C.蓄冰冷机单独供冷模式
双工况机组
乙二醇溶液
10.5℃ 3.5℃
水
12℃ 7℃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备构成
1、中央空调主机 2、蓄冰桶 3、板式换热器 4、乙二醇泵 5、控制系统(含电动阀门) 6、冷冻循环泵 7、冷却塔 8、冷却循环泵 9、配电设施
比常规空调系 统多出的设备
什么是冰蓄冷?
利用夜间用电负荷较低并且电价偏低的低 价电打开主机制冷蓄冰。白天在用电高峰 并电价偏高的时候,融冰释放冷量制冷的 技术。我们称它为冰蓄冷技术。 简单讲,就是利用夜间3毛多钱的电做白天 1块多钱的事。最大限度实现中央空调用户 能源运行费用节省。
用晚上3毛钱的电 做白天1元钱的事
冰蓄冷空调的社会意义及优点
国内冰蓄冷技术近年迅猛发展
200万个使用中央空调建筑物 蓄冷项目总计只有600多个
2000000-600=?
“ 我国冰蓄冷空调市场已走向成熟 。全国范
围内 近两年的工程 几乎等于前十年的总和, 这本身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未来一段时间内, 这个数字仍以几何级数字向上递增 ……”
--中国建筑研究院总工程师 中国制冷学会理事 宋孝春
常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
12℃
水
7℃77℃℃
水
冷冻 泵
12℃
7℃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循环模式
A.夜间蓄冰模式
双工况机组 乙二醇溶液
水
空调机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供冷末端
红线左侧为空调机房设备,右侧为空调末端!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循环模式
B.冰桶单独融冰供冷模式
双工况机组 关闭状态
乙二醇溶液
10.5℃ 3.5℃
中央空调系统 设计过程和步骤(设计新手使用)
(2)人员密度:可查阅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3.3 节第 1466 页(源 于国际标准) , 或 《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1.3 节第 11 页 (此 表源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 ) 。 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附录 B 其中新版实用供热空调手册上的人员密度要偏小些, 设计常采用的人员密度值比手册上 的要大。 2、确定空调机组的送风量 G ( 1) 、定性分析参数时,可将房间的总冷负荷 Q 分解成新风冷负荷 Q1+房间余热冷负 荷 Q2: 一次回风系统的所需的总冷负荷为:新风冷负荷 Q1 和消除室内余热的冷负荷 Q2,其 实, 一次回风系统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就其制冷的最终结果即维持房间的温度和新风量 来说是一样,比如同一个房间,其所需的新风量为 G1,室内的余热冷负荷为 Q2,那么此房 间的总冷负荷 Q 应该是一定的,不论采用一次回风系统还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消耗的 总冷负荷都是固定的 Q,也就是计算软件算出的房间总冷负荷。所以对于一个房间来说,其 用于消耗余热的冷负荷 Q2 是一定的, 不变的, 而空调机组所要提供的总冷负荷 Q 大小只与 系统为改房间送入的新风量大小有关, 如果一点新风不送的话, 那么空调机组所需要为改房 间提供的总冷负荷 Q 就等于该房间的余热冷负荷 Q2,此时该房间所需外界提供的总冷负荷 最小。 如果不考虑空气的中间处理过程,则无论是一次回风系统,还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只考虑始末两个状态点时,则必然都是:风量 G1 的新风由最初的 Iw 变成了最终变为了 In, 所以用于处理新风的冷负荷 Q1=G1(In-Iw),这部分就是新风冷负荷 Q1,而同时还有一部分 冷负荷是用于消除室内余热的冷负荷 Q2, 两者加起来 Q1+Q2=Q 为消耗的总冷负荷, 见 《空 气调节》第 4.3 节 118 页。 ( 2) 、一次回风系统,送风状态点 O 与房间的总冷负荷 Q 是已知的,确定新风量 G1 即可求出总的送风量 G 及 Q1,Q2,G2,或者确定总送风量 G 即可求出新风量 G1 及 Q1, Q2,G2。计算公式如下: Q=G(Ic-Io),又 Ic*G=In*G1+Iw*(G-G1),已知 G1 即可求出 G,或已知 G 即求出 G1 通常房间要满足最小新风要求,所以通常要根据规范规定的最新新风量 G1 来求得一次回风 系统的空调机组的总送风量 G, 如果是根据空调机组样本上的总冷负荷 Q 所对应的送风量 G 来选择空调机组时,这时要根据样本上的总送风量 G 来计算出新风量 G1,核对 G1 是否满 足规范规定的最小新风量要求。 通常一次回风系统,采用的是机器露点温度送风,就室内温度 Tn 的露点温度 Tn,l,送 风状态点为 Tn,l 的等温线与相对湿度线 90%的交点 O,或者是按规范规定的最大温差送风 (具体见周继红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 67 页) , 所以送风状态点 O 肯定是固定不变的, 已知的,同时还已知的是房间的总冷负荷 Q,那么此时总冷负荷 Q 中,具体新风负荷 Q1 和
中央空调安装培训--水系统设计及安装指导 ppt课件
支管中的水容
PPT课件
量
35
➢不同型号机组可以并联 ➢每台机组的出水管路上都必须安装水流开关 ➢调节回水温度不同来控制机组启停:需要优先使用的机组,把他们的回 水温度略微设定更低一些(制冷时)或更高一些(制热时) ➢每台机组出水管加装止回阀 ➢连接主机进出水管设置集分水器 ➢ -安装在窗下 -明装或暗装
卧式机组 -明装或暗装
控制区域
嵌入式机组 -镶嵌于天花内 -有面板
PPT课件
13
计算负荷及选型—风机盘管
风机盘管形式 42CE风机盘管:
2排单盘管:两排盘管,冬天通热水,夏天通冷冻水,只能采用两管制
2+1排组合盘管:两排盘管冬天通热水,夏天通冷冻水,1排热盘管,冬 天夏天都可以通热水,采用三管制或者四管制
42CE003 卧室3
餐厅 42CE003 42CE004
客厅
PPT课件
供水管 回水管 排水管
21
计算水管管径
冷冻水供回水水管管径 D=(4mw/πν)1/2 mw—水流量,m3/s; ν —水流速,m /s。
-- 冷水机组的水流量=总管的流量 -- 风机盘管的水流量=支管的流量
设备的水流量从 设备样本中查得
3排单盘管/3+1排组合盘管与其类似
单盘管和组合盘管的冷热量及其修正都可以从样本中查得
如选用2+1排组合盘管42CE003, 标况高档风量下,2排单盘管的制冷制 热量各为2.82 kW和4.7kW,1排热盘管的3.351kW
PPT课件
14
计算负荷及选型—雅居易主机
雅居易主机选型依据:
建筑物总冷负荷(kw)=所有房间总冷量总和*同时使用系数
泄水阀:安装于系统水管最低处,存水排放;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教程PPT课件
技
术
部
技
术
课
培
训
资
家用中央空调
料
系列与提案
超级多联系列
技
➢ 优势
➢ 适用范围
术 部
❖ 外机小巧,安装限制较少 ❖ 小户型
技 术
❖ 具备多种便利功能
❖ 人员较少的小家庭
课
❖ 价格相对便宜
培 训
➢ 大户型中的组合使用
资 料
➢ 弱点
❖ 客餐厅使用一套系统、卧室书房
❖ 容量小
使用一套系统
❖ 室内机静压低
(考虑点:一般用户希望最好只 开启1台外机)
阳光房空调容量的配置
技
❖ 原则:1.确保空调效果;
术 部
2.避免浪费。
技 术
❖ 情况一:按中午(夏季)极端炎热时间不使用阳光房
课 培
考虑,确保主要使用时段的空调效果。
训 资
料
❖ 情况二:样板房或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需考虑全
天使用的可能性。
❖ 必要的说明和建议:
1.按部分时段使用进行空调配置时需做必要说明,以 免产生纠纷。
术 部
技
术
课
培
训
资
料
注意事项
1.采用双层百叶并确保横向叶片向下倾斜 2.确认装潢方面没有冲突(灯带) 3.控制送风速度,确保气流到达活动区域(高静压+风口对应) 4.噪音控制:高静压机型应采取必要的消音措施
挑空客厅空调方案三
技
❖侧送上回 (落地式室内机)
术 部
技
术
课
培
训
资
料
注意事项
1.室内机外围护应具备良好的绝热性能(尤其出风口) 2.选择合适地点安放室内机——确保出回风口不受阻挡 3.控制出风速度——避免产生吹风不适感
术
部
技
术
课
培
训
资
家用中央空调
料
系列与提案
超级多联系列
技
➢ 优势
➢ 适用范围
术 部
❖ 外机小巧,安装限制较少 ❖ 小户型
技 术
❖ 具备多种便利功能
❖ 人员较少的小家庭
课
❖ 价格相对便宜
培 训
➢ 大户型中的组合使用
资 料
➢ 弱点
❖ 客餐厅使用一套系统、卧室书房
❖ 容量小
使用一套系统
❖ 室内机静压低
(考虑点:一般用户希望最好只 开启1台外机)
阳光房空调容量的配置
技
❖ 原则:1.确保空调效果;
术 部
2.避免浪费。
技 术
❖ 情况一:按中午(夏季)极端炎热时间不使用阳光房
课 培
考虑,确保主要使用时段的空调效果。
训 资
料
❖ 情况二:样板房或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需考虑全
天使用的可能性。
❖ 必要的说明和建议:
1.按部分时段使用进行空调配置时需做必要说明,以 免产生纠纷。
术 部
技
术
课
培
训
资
料
注意事项
1.采用双层百叶并确保横向叶片向下倾斜 2.确认装潢方面没有冲突(灯带) 3.控制送风速度,确保气流到达活动区域(高静压+风口对应) 4.噪音控制:高静压机型应采取必要的消音措施
挑空客厅空调方案三
技
❖侧送上回 (落地式室内机)
术 部
技
术
课
培
训
资
料
注意事项
1.室内机外围护应具备良好的绝热性能(尤其出风口) 2.选择合适地点安放室内机——确保出回风口不受阻挡 3.控制出风速度——避免产生吹风不适感
《中央空调系统培训》课件
探讨节能环保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减少系统对资源的消耗。
六、总结
1 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势和不足
总结中央空调系统的优点和限制,确保使用者了解系统的特点。
2 中央空调系统的发展前景
展望中央空调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和应用领域。
3 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前景
探索中央空调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为学习者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中央空调系统培训的大纲,感谢大家的参与!
冷却塔
通过水循环来冷却制冷机组 产生的热量。
冷却水泵
用于循环冷却水,确保系统 正常运行。
空气处理设备
包括空气过滤器、换热器和加湿器,用于处理 和提供清洁、舒适的空气。
管道和阀门
用于输送冷却水和空气到各个终端设备。
三、设计参数
1 制冷量
2 风量
根据房间大小和使用需求, 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 能力。
决定空气流动的程度,影 响室内的通风效果。
3 风速
控制空气流速,影响室内 的舒适度。
4 温度
调节室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舒适范 围内。
5 湿度
控制室内的湿度,确保空气湿度在适宜范围 内。
四、维护和保养
1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系统的各个组件,清洁和更换需要维护的部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央空调系统培训》 PPT课件
中央空调系统在现代办公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课程将介绍中央空调 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一、介绍
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制冷、供暖、通风和湿度控制于一体的系统。本节 将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二、组成部分
制冷机组
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组件, 负责冷却空气并控制室内温 度。
六、总结
1 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势和不足
总结中央空调系统的优点和限制,确保使用者了解系统的特点。
2 中央空调系统的发展前景
展望中央空调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和应用领域。
3 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前景
探索中央空调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为学习者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中央空调系统培训的大纲,感谢大家的参与!
冷却塔
通过水循环来冷却制冷机组 产生的热量。
冷却水泵
用于循环冷却水,确保系统 正常运行。
空气处理设备
包括空气过滤器、换热器和加湿器,用于处理 和提供清洁、舒适的空气。
管道和阀门
用于输送冷却水和空气到各个终端设备。
三、设计参数
1 制冷量
2 风量
根据房间大小和使用需求, 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 能力。
决定空气流动的程度,影 响室内的通风效果。
3 风速
控制空气流速,影响室内 的舒适度。
4 温度
调节室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舒适范 围内。
5 湿度
控制室内的湿度,确保空气湿度在适宜范围 内。
四、维护和保养
1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系统的各个组件,清洁和更换需要维护的部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央空调系统培训》 PPT课件
中央空调系统在现代办公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课程将介绍中央空调 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一、介绍
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制冷、供暖、通风和湿度控制于一体的系统。本节 将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二、组成部分
制冷机组
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组件, 负责冷却空气并控制室内温 度。
1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教程PPT课件
13
第二步:水系统水管管径的计算
在空调系统中所有水管管径一般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D(m)=
L(m3/h)
0.785x3600xV(m/s)
公式中:L----所求管段的水流量(第一步已计算出)
V----所求管段允许的水流速
流速的确定:一般,当管径在DN100到DN250之间时,流速推
荐值为1.5m/s左右,当管径小于DN100时,推荐流速应小于 1.0m/s,管径大于DN250时,流速可再加大。进行计算是应该 注意管径和推荐流速的对应。
1、水泵的主要形式
卧式离心泵
立式离心泵
11
2、水泵型号含义
SLS 200 - 250
3、水泵选择的步骤
叶轮名义直径 泵进出口公称直径 SLS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
12
第一步:水泵流量的确定
1.冷却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 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Q(kW)
L(m3/h)=
综上所述,冷冻水泵扬程为26~35mH2O, 一般为32~36mH2O。
注意:扬程的计算要根据制冷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可照搬经验值!
16
水泵的选择
• 冷却水泵扬程的组成
1.制冷机组冷凝器水阻力:一般为5~7mH2O;(具体值可参看
产品样本)
2.冷却塔喷头喷水压力:一般为2~3mH2O
3.冷却塔(开式冷却塔)接水盘到喷嘴的高差:
X(1.15~1.2)
(4.5~5)℃x1.163
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 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如 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 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教程
•
空氣處理機組一般有吊頂式和落地式兩種。落地式包括立式和臥式兩種。
另外機組的送回風方式也有多不同。徐根據建築情況和建築業主要求進行最
終的確定。
•
注意:空調工況的製冷(熱)量比新風工況時要小。
3、組合式空調機組的選擇(略)
七、工程概算
•
1.設備費(除膨脹水箱、軟化水箱、閥門管道和管件以外,全部為設
備費,設備費的準確度應比合同最終簽訂價高8%~10%左右)。
製冷主機台數可根據建築業主和建築所備機房情況進行確定
建築物
辦公室
中部區 周邊 個人辦公室
會議室
學校
教室 圖書館 自助餐廳
公寓
高層,南向 高層,北向
戲院、大會堂
實驗室
圖書館、博物館
醫院
手術室 公共場所
建築物冷負荷估算指標
冷負荷W/m2 顯冷負荷 總冷負荷
逗留者 m2/人
照明 W/m2
65
95
10
60
160
260
逗留者 m2/人
10 4 1.5 2 3 3 2.5 5 2 2 10 10 3.5 15
照明 W/m2
40 50 40 60 40 30 40 30 15 17 15 15 45 30
送風量 l/sm2
10 10 12 10 8 10 10 10 10 12 7 8 9 10
二、水泵的選擇
建築物
衛生所、診所
理髮室、美容院
百貨 商店
地下 中間層
上層
藥店
零售店
精品店
酒吧
餐廳
飯店
房間 公共場所
工廠
裝配室 輕工業
冷負荷W/m2
顯冷負荷
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 ppt课件
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
(1)定流量系统负荷侧调节方法:
定流量系统对风机盘管机组、新风机组等负荷侧末端设备 的能量调节方法,是在该设备上安装电动三通调节阀,并受室温控 制器的控制。
在夏季,当 房间的负荷等于设 计值时,电动三通 调节阀的直通阀座 打开,旁通阀座关 闭,冷媒水全部流 经末端设备。当房 间负荷减少时,室 温控制器使直通阀 座关闭,旁通阀座 开启,冷媒水旁流 过末端设备,直接 进入回水管网。
溢流用测量冷却水的导电率反映了浓度大小来控制使各种杂质浓度得到稀释64523空调水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不论是冷热媒水管道还是冷却水管道水力计算的任务均在于根据管段的流量和给定的管内水流速度确定管道直径然后计算管路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以此作为选择循环泵扬程的主要依据之一
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
§5.1空调水系统设计
降相差较悬殊的情况。对于负荷侧压力降较小的环路来说,循环泵
的压力对该环路有较多的富余,此时只好利用分水器上通向该环路
的阀门节流掉,形成无效的能量消耗。
3)当空调冷媒水系统的规模和总压力损失均不太大、各分区
供水环路彼此间的压力损失相差不太悬殊时,冷媒水循环泵宜采用
单式泵。
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
复式泵系统 : 由冷水机组、 供回水总管、 一次泵和旁通 管组成一次环 路,也称冷源 侧环路;由二 次泵、空调末 端设备、供回 水管路与旁通 管组成二次环 路,也称负荷 侧环路。
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
5.按照系统中循环泵的配置方式分:
1)单式泵(一级泵)系统:是指冷源侧与负荷侧合用一组 循环泵的系统,它又可分为单式泵定流量系统和单式泵变流量系 统。
2) 复式泵(两级泵)系统:是指冷源侧和负荷侧分别配置循 环泵的系统,也就是说,冷源侧循环泵和负荷侧循环泵是相互分 开的。
(1)定流量系统负荷侧调节方法:
定流量系统对风机盘管机组、新风机组等负荷侧末端设备 的能量调节方法,是在该设备上安装电动三通调节阀,并受室温控 制器的控制。
在夏季,当 房间的负荷等于设 计值时,电动三通 调节阀的直通阀座 打开,旁通阀座关 闭,冷媒水全部流 经末端设备。当房 间负荷减少时,室 温控制器使直通阀 座关闭,旁通阀座 开启,冷媒水旁流 过末端设备,直接 进入回水管网。
溢流用测量冷却水的导电率反映了浓度大小来控制使各种杂质浓度得到稀释64523空调水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不论是冷热媒水管道还是冷却水管道水力计算的任务均在于根据管段的流量和给定的管内水流速度确定管道直径然后计算管路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以此作为选择循环泵扬程的主要依据之一
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
§5.1空调水系统设计
降相差较悬殊的情况。对于负荷侧压力降较小的环路来说,循环泵
的压力对该环路有较多的富余,此时只好利用分水器上通向该环路
的阀门节流掉,形成无效的能量消耗。
3)当空调冷媒水系统的规模和总压力损失均不太大、各分区
供水环路彼此间的压力损失相差不太悬殊时,冷媒水循环泵宜采用
单式泵。
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
复式泵系统 : 由冷水机组、 供回水总管、 一次泵和旁通 管组成一次环 路,也称冷源 侧环路;由二 次泵、空调末 端设备、供回 水管路与旁通 管组成二次环 路,也称负荷 侧环路。
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
5.按照系统中循环泵的配置方式分:
1)单式泵(一级泵)系统:是指冷源侧与负荷侧合用一组 循环泵的系统,它又可分为单式泵定流量系统和单式泵变流量系 统。
2) 复式泵(两级泵)系统:是指冷源侧和负荷侧分别配置循 环泵的系统,也就是说,冷源侧循环泵和负荷侧循环泵是相互分 开的。
中央空调系统原理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8
冷水机组-末端系统
1、水冷机组
主要设备:
• 制冷主机 • 冷却塔
冷冻水
冷媒
• 冷冻水泵 空
蒸
• 冷却水泵 • 补给水泵
调 末 端
发 器
主机
• 电子水处理仪或全自动软化水处理装置
• 水过滤器
• 膨胀水箱
• 末端设备
冷却水
冷
冷
凝
却
器
塔
精选编辑ppt
9
精选编辑ppt
10
冷水机组-末端系统
内的热能和冷能不会排到室外,热交换率达到72%。 5、保持湿度---在空气交换的同时,热交换器内的纤维保留
室内水份,通过新鲜空气带入室内,使室内保持适宜的湿 度!
精选编辑ppt
37
热回收新风机
精选编辑ppt
38
板式换热器原理
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波纹形的传热板片,按一定
的间隔,通过橡胶垫片压紧组成的可拆卸的换热 设备。板片组装时,两组交替排列,板与板之间 用粘结剂把橡胶密封板条固定好,其作用是防止 流体泄漏并使两板之间形成狭窄的网形流道,换 热板片压成各种波纹形,以增加换热板片面积和 刚性,并能使流体在低流速下形成湍流,以达到 强化传热的效果。板上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 的分配管和泄集管,两种换热介质分别流入各自 流道,形成逆流或并流通过每个板片进行热量的 交换。
精选编辑ppt
15
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冷热源系统 水系统
冷却塔 冷却水
热量
环境
冷冻机
空气
控制系统
冷冻水
风系统
新鲜空气
空调箱
精选编辑ppt
空气
16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ppt课件
(2)根据系统风道内空气流速的高低,可分为低速(v<8m/s) 和高速(v=20-30m/s)空调系统;
(3)根据系统的用途不同,可分为工艺性和舒适性空调系统;
(4)根据系统的精度不同,可分为一般性空调系统和恒温恒 湿系统;
(5)根据系统的运行时间不同,可分为全年性空调系统和季 节性空调系统.
完整版课件
(4)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 正负1.0 度的高大厂房,可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3.送风口的出风速度,应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 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消声要 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
4- 10m/s.
完整版课件
44
4.回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回风口不应设在送风射流区和人员经常停留的地 方; 采用侧送时,一般设在送风侧的同侧. (2)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走廊回风,但走廊的断面风速不 宜过大. (3)以冬季送热风为主的空调系统,其回风口应设在房间 的下部. (4)回风口的吸风速度按下表选用,当房间内对噪声要求 较高时,吸风速度应适当降低,回风口的构造做法应 能防止噪声的再生.
一 风道分类
1.按风道形状:圆形风道、矩形风道 2.按风道材料:金属风道、非金属风道、土建风道 3.按风道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道(v<=8m/s)
高速风道(v=20-30m/s)
完整版课件
48
二 风速的确定
若风管内风速大,则风道截面小,节省风道材料,系统 阻力也大,需要风机的压力高,消耗的功率也就多,而且可 能导致噪声增大; 如果采用较小的风速,则出现上述相反 的情况; 因此必须根据风管系统的建设费用、运行费用和 气流噪声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经济流速.
(3)根据系统的用途不同,可分为工艺性和舒适性空调系统;
(4)根据系统的精度不同,可分为一般性空调系统和恒温恒 湿系统;
(5)根据系统的运行时间不同,可分为全年性空调系统和季 节性空调系统.
完整版课件
(4)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 正负1.0 度的高大厂房,可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3.送风口的出风速度,应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 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消声要 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
4- 10m/s.
完整版课件
44
4.回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回风口不应设在送风射流区和人员经常停留的地 方; 采用侧送时,一般设在送风侧的同侧. (2)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走廊回风,但走廊的断面风速不 宜过大. (3)以冬季送热风为主的空调系统,其回风口应设在房间 的下部. (4)回风口的吸风速度按下表选用,当房间内对噪声要求 较高时,吸风速度应适当降低,回风口的构造做法应 能防止噪声的再生.
一 风道分类
1.按风道形状:圆形风道、矩形风道 2.按风道材料:金属风道、非金属风道、土建风道 3.按风道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道(v<=8m/s)
高速风道(v=20-30m/s)
完整版课件
48
二 风速的确定
若风管内风速大,则风道截面小,节省风道材料,系统 阻力也大,需要风机的压力高,消耗的功率也就多,而且可 能导致噪声增大; 如果采用较小的风速,则出现上述相反 的情况; 因此必须根据风管系统的建设费用、运行费用和 气流噪声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经济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