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
传媒经济复习题
传媒经济复习题传媒经济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对传媒经济进行复习时,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其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传媒经济的定义。
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所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及其运行规律。
它涵盖了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多种形态。
在传媒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传媒产品。
传媒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即商品属性和公共物品属性。
从商品属性来看,传媒产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从公共物品属性来说,它又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例如一些公共新闻报道能够为广大公众所共享。
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的核心环节。
传媒市场的结构复杂多样,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等不同类型。
在完全竞争的传媒市场中,存在众多的小型传媒企业,它们之间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而在完全垄断的传媒市场中,则只有一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控制能力。
传媒产业的价值链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传媒产业的价值链包括内容创作、生产制作、传播渠道、营销推广和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整个传媒产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例如,优质的内容创作是吸引受众的基础,高效的生产制作能够保证内容的质量和数量,畅通的传播渠道能够使内容广泛传播,有效的营销推广能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终端消费则是实现价值的最终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经济也面临着诸多变革和挑战。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对传统传媒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新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媒市场的竞争格局,传统媒体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在复习传媒经济时,我们还要关注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对于规范传媒市场秩序、保障公众利益、促进传媒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版权保护法规对于保护传媒产品的知识产权至关重要,反垄断法规能够防止传媒市场的过度集中和垄断行为。
传媒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一、基本定义1.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尽管个别的偶发的传媒经济活动由来已久,不过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传媒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西方传媒经济学演进历史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
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这一时期广播依然处于黄金时期代,电视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同时在欧美分别形成了公有公营制和私营制两种主导性的广播电视制度,这种制度特性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这一阶段电视产业长足发展,电视网作为全国性媒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无线、有线和卫星电视交错发展,电视重度侵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报纸、广播、电影等其他媒介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此期间传媒经济学独立成型。
其标志是一些针对传媒经济学的专门化研究开始出现。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市场、技术、经济的变化,传媒产品、服务贸易的增加,向相关行业的资金流动以及所有权方面的变化等因素,都在塑造着这一学科的内容和方向。
传媒经济学研究因此增添了许多具体的内容,传媒企业战略的经济学研究、国际比较研究和全球化研究,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从西方传媒经济学演进历史来看,可以归纳出两个显著的特点:①该领域逐新专业化,从一个经济学偶尔关注的领域,逐步发展成一个专门学科,对新闻传媒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②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始终是传媒经济的重要基础。
2.中国传媒经济学演进历史国内开展与传媒经济有关的经营、管理、产业等的研究,历时较长。
至于主题集中的传媒经济学研究,只是近30年的事。
媒介经济学重点整理
媒介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导论1、媒介经济学概念:媒介是能承载和传递信息产品的载体。
强调媒介经济学是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艾尔巴兰2、经济学的四个核心问题—媒介经济学的核心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媒介产品(2)怎样生产—如何生产媒介产品(3)为谁生产—为谁生产媒介产品(4)谁做决策—谁做出决策第二章(新浪微博)1、用户生产模式的崛起(1)传统媒介:“内容为王”。
内容——发行量和收视率——广告收入(2)现有媒介:用户生产模式用户生产模式的特征:a用户生产、用户分享(用户发现、用户分享、用户使用、用户拓展)b自组织、自修正(自参与、自传播、自评价、自创新、自细分、自交易、自激励)c社群化、部落化(六度分隔理论: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间最多只要通过6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150法则:人们通常保持紧密联系的人数最多一般为150人。
网络社群需求层次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用户参与网络社群的具体需求)、自我满足(在社群中能够扮演一个角色,并发展自身的技能,发现新的机会和资源)、实现自尊(为这个社群做出贡献,并为社群的其他参与者认可)、社会型需求(在网络社群和细分网络社群的归属感)、安全需求(防止黑客以及其他个人的攻击;拥有一个游戏领地的感觉;维持个人隐私的能力)、物质需—wifi 需求(网络系统的可使用性和可接近性;参与社群时拥有并维持一个虚拟身份的能力)。
d免费和开源第三章需求与供给1、需求及其影响的因素(一)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它蕴含两个条件:(1)消费者愿意购买;(2)消费者有能力支付价格。
商品需求是一个流量,它只能以某一特定时期计量(二)媒介商品的需求是指受众与广告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媒介商品的数量。
它蕴含两个条件:(1)受众与广告客户愿意购买;(2)受众与广告客户有能力支付价格。
传媒经济学
1-15章1.传媒经济学就是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念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
2.从受众注意力的凝聚到媒介影响力的发挥,都是以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投入为前提的。
3.媒介受众有三个分身: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和实际受众。
4.规模经济是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5.需求可以分为个人层面需求与市场层面需求。
6.报纸“负定价”或免费的奥秘在于其收益来自两个部分:一是发行;一是广告。
7.劳动、资本、土地(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三种生产要素。
8.市场结构是根据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进行考察的。
9.当政府规制的成本高于收益时就会出现政府失灵。
10.媒介产业是指从事大众传播媒介生产和运营的企业的集合。
11.文化折扣,指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在不同文化市场上所遭受的减损。
12.传媒资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才资本、实物形态资本、价值形态资本和无形资本。
13.传媒并购指传媒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手段。
14.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包括交易式无形资产运营、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扩张式无形资本运营和投资式无形资本运营。
15.媒介产品的三要素为:载体、资讯和规则。
1-15章1.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
其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视角。
2.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
3.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4.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5.媒介产品市场中卖者改变产量的伸缩性和考场时间长短会影响到媒介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6.“相对常数”理论认为广告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稳定。
7.工作态度的改变、备择机会的改变和移民以及就业政策的改变则会引起传媒产业劳动市场供给曲线的移动。
8.媒介产业中的大部分属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
三、结构性控制:新闻生产流程
(一)传统生产流程
传统的传媒生产流程遵循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观点,倾向于把工作分解成若干极其简单的
任务,然后交由专门人员去完成。
传媒传统生产流程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分工带来效率提升。
第二,传统生产流程将复杂的生产活动细分为一系列标准化劳动并明确规定每一细分工种的
略,又通过深度访谈方式,汇总了国内新闻工作者一系列
的 “隐藏文本”,如 “时空转换策略”“责任转移策略”“报道事
实策略”“合纵连横策略” “反客为主策略”及 “钻研漏洞策略”
等
二、群体层面的新闻生产研究
(二)内化视角:新闻常规
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生产社会学发生转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闻生产社会学内部的转向。
中重复出现的习惯性社会实践。
“对于传媒组织,常规是一套控制机制,以促使媒介工作 者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对于
传媒内容生产者,常规是他们工作时所依循的脉络。”
不少新闻常规虽然出现在新闻教科书中,成为在校学生可以学习的 “显性知识”,但其
最初 的存在形态却是新闻实践过程中隐含的 “默会知识”。新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这些
的,编辑是重要的 “把关人”,他们的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在新闻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 时
“无形”环境亦会影响编辑的把关行为。
二、群体层面的新闻生产研究
群体层面的非正式约束研究将目光转向特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功能互动。20世纪50年代和70
年代,新闻编辑部里的生产机制曾引起研究者较大的热情,研究者特别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
第二,新闻生产社会学拓展为媒介生产社会学。
(1)研究的行业类别由新闻业扩展到流行音乐、图书出版、新媒体等非新闻类行业。(2)研究的生产场域由线下
传媒经济
第一章1、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和传媒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知道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决策。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代表着由更多或更少的消费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
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意味着,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她逐次从每个单元的产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少。
3、机会成本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也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便产生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4、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入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产生的变化。
“收益低见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最终降低。
5、边际效益与传媒业。
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相反,许多传媒公司产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减的边际收益。
关于在传媒也中边际收益按比例增长的解释着眼于产品的性质和对产品的消费方式上。
传媒的价值不在于印刷所需的纸张或墨,再或是传达内容和图像的录影带,而在于传媒所表达的意思,讯息和内容——传媒的知识产权。
这是无形的,大量复制的成本本质上与小量复制的成本没有什么区别。
制作一个电视节目或一部电影的成本并不受观看人数的影响。
所以对于传媒公司来说,收益递减性往往歪曲了投入成本与产出规模之间的关系。
6.竞争市场结构市场机构分为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寡头竞争和垄断竞争)以及垄断。
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一个市场结构不尽取决于所存在的卖方竞争者的数量,而且取决于其他不同的因素,包括它们的产品的差别、现有的买家数量和新竞争者的进入壁垒。
《媒介经济学》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个人资料《媒介经济学》重要知识点【第一章】媒介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供给);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的调配、市场竞争等);为谁生产(需求);谁做决策(市场机制)。
媒介产品拥有二元性,即存在两个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和广告服务市场),即存在两类消费者(受众和广告主)。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的权衡与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贸易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涨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与取舍【第二章】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量。
⏹需求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若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则其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其需求量越大。
⏹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收入,收入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原价格,现价格;原需求量,现需求量,则P1P2Q1Q2ηd=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Q2‒Q1Q1P2‒P1P1●弧弹性计算公式:原价格,现价格;原需求量,现需求量,则中位法P1P2Q1Q2ηd =Q 2‒Q 1Q 1+Q 22P 2‒P 1P 1+P 22例:●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有以下几种情况:⏹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这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等于价格的变化,商品有单位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富有弹性),曲线比较平缓,这表示价格变动,需求的变动非常大,需求量的变化大于价格的变化,商品需求富有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曲线比较陡峭,这表示价格变动,需求的变动不是很大,需求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商品需求缺乏弹性⏹价格高抑制需求,价格降低,需求增加,则有弹性。
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关键词:二元产品市场公共物品经济人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
集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的视角。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怎样在无限的竞争性的需要之间,将稀缺资源在各种替代性用途中进行分配。
技术、规制(主要是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之选择动态变化,合力将媒介内容的“公共物品”性质约束在一个能使媒介产品赢利的状态,从而使媒介产品的性质随三种力量的相对关系而变化。
商业模式是比策略更基本的东西。
广告支撑性与内容支撑型是媒介产业两大基本商业模式。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上,某一媒体的商业模式会表现出动态性。
广告支撑型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点在于:第一,媒介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第二,受众和消费者两种身份的重合。
执照费支撑型模式是内容支撑型模式的一种变形。
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
传媒影响力源自媒介在生产环节、传布环节、消费环节附加到产品与服务中的价值。
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采取措施构建产业的影响力。
传媒产业的影响力与其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某一类别传媒的影响力在引入期、成长期表现出上升趋向,至成熟期达到顶点,随衰退期的到来而下降。
“经济人”总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会根据对于任何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估量,而选择相对于成本而言最大化的收益。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指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
机会成本通常指其他各种牺牲中最大的牺牲。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
传媒产品或服务为媒介组织所生产的、受众所接受到的媒介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即载有内容信息的纸张、电磁波、胶片、磁带、网络服务等最终劳动产品。
首先,所有媒介的内容部分都是信息,皆为公共物品;其次,传媒产品的内容与物质载体缺一则不构成可供受众消费的完整产品。
甘肃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经济学基础知识
甘肃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经济学基础知识一、传媒经济学概述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产业的经济性质和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互联网等各种传媒形式。
了解传媒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甘肃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传媒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是指研究媒体组织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媒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学科。
2. 传媒产业:传媒产业是指从事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互联网等传媒活动的行业,包括传媒机构、传媒企业以及相关的产业链上的企业。
3. 传媒经营者:传媒经营者是指从事媒体传播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个人或组织,如新闻机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社、出版社等。
4. 传媒消费者:传媒消费者是指接受和使用媒体传播内容的个人或群体,如观众、读者、听众等。
5. 传媒收入:传媒收入是指传媒经营者通过广告、订阅费、出售版权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三、传媒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 媒体经济学理论:媒体经济学理论研究传媒经营者如何获得利润,以及传媒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等经济规律。
2. 媒介理论:媒介理论是指研究媒介对于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论。
3. 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传媒产业在市场经济下的运作机制,包括竞争、垄断、价格形成等方面的问题。
四、传媒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关系传媒经济学和新闻传播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两者相辅相成。
传媒经济学为新闻传播学提供了经济学的视角和工具,帮助理解和分析传媒产业的运作机制和经济现象。
而新闻传播学则更加注重传媒的内容、形式和影响力等方面,帮助传媒经济学更好地理解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
五、甘肃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的建议1. 熟悉传媒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掌握相关概念和定义,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阅读相关的传媒经济学案例和实践,了解传媒产业的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 关注当今传媒产业的经济问题,如媒体并购、广告营销、产业集中度等,紧跟行业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
上海市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经济学与新闻编辑原理重点概念总结
上海市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经济学与新闻编辑原理重点概念总结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的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其中传媒经济学与新闻编辑原理是考研中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对这两个部分的重点概念进行总结。
一、传媒经济学1. 市场经济与媒体市场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交易的经济体制,媒体市场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媒体组成的市场。
媒体市场的特点包括信息商品性、二级产品性、广告财源性等。
2. 媒介产品与媒介服务媒介产品是指媒体提供给用户的物质形式的产品,如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等;媒介服务则是指媒体按照用户需求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新闻报道、广告发布等。
3. 媒介公司与集团化经营媒介公司是指在媒体市场上经营媒介产品和媒介服务的企业实体,而集团化经营则是指多家媒介公司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形成集团,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扩张。
4. 媒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媒介所有权是指媒介企业对媒体产品和媒介设备的所有权,而经营权则是指对媒体产品和媒介设备进行经营管理的权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形成媒体集约化发展。
5. 媒体经济与社会责任媒体经济是指媒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同时,媒体还具有社会责任,包括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发展等。
二、新闻编辑原理1. 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新闻编辑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新闻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行选择和筛选。
新闻价值包括时效性、重要性、冲突性、接近度、人文性等要素,编辑需要根据这些要素进行新闻选择。
2. 新闻评价与新闻定级新闻评价是指对新闻报道进行品质评价的过程,包括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充分性等方面的评估。
新闻定级是根据新闻的重要性和独家性将新闻进行分级,确定出头条新闻、次新闻等。
3. 新闻写作与新闻报道新闻写作是新闻编辑的核心技能之一,包括标题写作、导语写作、正文写作等。
新闻报道则是新闻编辑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成果,需要具备准确、简洁、客观的特点。
北师大传媒经济学1—5章笔记
北师大传媒经济学1—5章笔记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种自然现象。
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劳动率增长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
以制针业为例子,来说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巨大改进。
分工以及劳动的划分促进了专业化作业。
而对专业化作业的追求,导致了工厂制度的诞生。
3、劳动价值论。
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值(应该就对应于马克思经济学观的价值和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
开篇就说道,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
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
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同时否定了旧重农主义所谓土地是价值的重要来源的论点。
4、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讨论了两种经济制度(重商制度和重农制度)的原理和弊端。
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自由放任。
极力论述了无论根据重商主义还是其他原则,对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限制都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为阻止进口或减少进口而设立的关税,则显然是既破坏贸易自由也有损于关税收入的。
”他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像个人与个人之间那样实行分工。
他认为国家不应对商业(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加以任何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充分发展和繁荣。
5、政治经济学的目的。
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在于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利益,并避免牺牲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
“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来”。
6、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
传媒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1.便士报:19世纪30年代,首先由美国的《纽约太阳报》带头,掀起了所谓"便士报运动"(即一便士买一份报纸).此后,以普通劳动者为读者对象的通俗化的报纸,就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
便士报的主要特点是:廉价;大众;广告;传媒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艰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便士报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报纸,它是一种经营理念,同时它也开创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公共关系学2.文化折扣:亦称“文化贴现”。
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
霍斯金斯和米卢斯在1988年发表的论文《美国主导电视节目国际市场的原因》中首次提出此概念。
霍斯金斯等人认为: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儿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
即文化结构差异是导致出现“文化折扣”现象的主要原因。
3.生产可能性指现有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4.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
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
公式: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化量/产量变化量5.边际效益递减是指当其它投入要素的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不断地等量增加则在超过某一点后其产品的增量会越来越小边际效益规律认为,在一个地区或行业,当资本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一单位的资本投入,其效益就会减少。
天津市考研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经济学重点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
天津市考研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经济学重点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传媒产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天津市的考研中,传媒经济学的重点知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本文将就天津市考研传播学复习资料中传媒经济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深入解读。
一、传媒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的是媒介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传媒经济学的定义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
在宏观层面,传媒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整个传媒行业的运作机制和市场规律。
它包括传媒产业的组成结构、市场竞争、政府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分析传媒产业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媒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
在微观层面,传媒经济学关注的是媒介机构的内部运作和经营管理。
它涉及到传媒产品的生产、销售、推广等方面的环节。
同时,还可以研究媒介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以及媒介公司的利润分配和经营策略等问题。
二、传媒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传媒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垄断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效率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媒产业的市场特征和运行规律。
垄断理论认为,在传媒产业中存在着少数媒体巨头对市场的垄断控制。
这些巨头通过资金、技术和市场渗透力等手段,控制着传媒市场的话语权和利润分配。
垄断理论对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市场结构理论研究的是传媒市场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它可以分析传媒市场的竞争程度、市场份额分配和进入壁垒等问题。
针对不同的市场结构,媒介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来保持竞争优势。
效率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传媒产业的资源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通过效率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传媒经济活动的效益水平,以及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市场的效率。
三、案例分析:天津市传媒产业的发展与挑战天津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传媒产业发展迅速。
然而,面临着一些发展和挑战。
下面以天津市传媒产业发展与挑战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传媒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传媒经济学概论第一节概念、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一、概念1、含义: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研究对象: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3、学科: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产业的研究有机结合的一门学问,从理论意义上讲,传媒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用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1)研究传媒的视野,如,传播学、新闻学的,社会学的,符号学的,经济学的(2)从经济的角度去切入,有四种研究视角1.微观经济学视角2.产业经济学3.管理经济学视角4.政治经济学视角(3)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
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我们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4)综合皮卡德、洪浚浩和杭敏的研究,我们将媒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为三种:市场范式、企业范式、社会范式,分别对应着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三种研究视角,并有着不(5)我们认为,当前传媒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企业行为、企业间关系和产业间、各经济部门间的关系问题,所以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入手最为恰切。
同的分析重点、核心概念和主要议题。
(6)按照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7)传媒业(事业+产业)隶属从三次产业分类法角度,属第三产业;从提供产品角度,属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按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属知识集约型、技术集约型产业;从经济总量角度,属支柱产业(在产业系统总产出中占较大份额)从发展趋势看,是主导产业(很大程度上决定所属产业系统发展方向;三个特征: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持续的高增长率;对其它产业增长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诱发作用)。
传媒经济学
• • • •
理解传媒经济学 第一章 传媒经济学介绍 一、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 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研究 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传 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 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 1、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 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国境内所创造的所有产品和 服务价值的总和。 • 2、商业周期:经济并不是以稳定或是始终如一的速度增 长,而是以一系列上下波动的商业周期运行,可分为四阶 段:低潮期、恢复期、高潮期、衰退期。 • 3、边际效用:指消费更多或更少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 满足感的变化。(03名解) • 4、边际效用递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 他或她逐次从每个单位的产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少。
• 七、传媒的主要经济特征
• (一)传媒的整体特征:分别在两个截然 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 • 1、传媒公司创造的两种商品:一是内容; 二是受众。 • 2、听众、观众、读者所消费的娱乐和新闻 内容是传媒公司销售的第一种产品;被传 媒内容吸引的受众成为第二种有价值的产 品被包装定价,销售给广告客户。
• 九、范围经济 • 1、范围经济: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实现的 经济。是传媒业的另一普遍特征。
第二章 公司战略
• 四、竞争市场结构 • 1、竞争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 • 不完全竞争又包括: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 2、完全竞争:许多卖家提供同质产品或服务,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控 制市场,即完全竞争。每家公司都被认为是价格的接受者,产业具有 竞争者自由进入和退出的条件,没有准入壁垒。(现实中少) • 3、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没有竞争,准入壁垒高。 • 4、垄断竞争:许多卖家销售相似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是有差 别的,每件产品只能从制造该产品的公司获得。公司有控制产品价格 的能力。 • 5、寡头垄断: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竞争者,产品无论是同质还 是异质,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 6、集中率:衡量一个市场寡头垄断程度最常用的方法,用最大的四 五家公司在某行业中与私有商 品的不同) • 1、观众从传媒内容中获得的价值在于意义, 而不在于信息的载体,所以传媒内容不会 在消费过程中被耗尽或损坏,相同内容可 以反复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 • 2、公共商品的是高初始成本,低复制成本。 即某一产品的消费者增多,边际收益也会 增加。
传媒经济学整理资料
谈谈你对新闻“深度报道”的理解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或通过系统的科学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开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
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等。
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
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
要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
电视深度报道难度大只是相对而言。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结论:1. 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是一种报道追求深刻性的一种理念,思想方法和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旨趣。
2. 一篇深度报道包含的主要内容:事件,新闻背景,新闻前景,新闻过程,新闻分析,主管感性,新闻预测,图片说明,对策建议等。
3. 深度报道从调查走向研究,从知性走向理性,记者通过调查研究社会问题,从调查型记者走向研究型记者。
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1、内容的深刻性:充分延伸和拓展6w的要素,注重6W中why ,how 的要素:• when: 立足此时,追溯既往,推测未来。
• where: 立足现场,左右延伸,纵横兼顾。
• who :立足事实,追踪采访,涉及相关。
• what : 立足此事,搜集情况,报道细节• why : 立足直接,分析横向,追究纵深。
• how : 分析意义,注重结果,预测未来。
2、思考的科学性:多维思考,不孤立报道单个事件,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观点)立体地组织新闻要素。
3、目标的主流化:选择显著的新闻事件。
(1)准备报道的事实读者是否关心,事实在多大程度上关系到多少读者的利益。
(2)新闻性强,事实包含多项新闻价值。
新闻性较弱的一般不宜做深度报道。
(3)事实内部是否包含复杂的关系。
内容比较单一的事实也不适合做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功能及意义一全方位的认识功能二社会干预功能三媒体提升功能。
传媒经济学(全套课件288P)
• 需求交叉弹性 • 1、定义(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X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Y商品价格变动 的反应程度。 • 2、交叉弹性系数 Qx • ——— • Qx • Exy= ———— • Py • ——— • Py
• 需求交叉弹性分类及其应用 • 互补商品 VCD机与光碟 Py涨价, Qy 减少, QX减少, Py 与QX 呈反 方向变动。 Exy < 0,且Exy 越大,互补性越强。 • 替代商品 电影与录影 Py涨价, Qy 减少, QX增加, Py 与QX 呈同 方向变动。 Exy > 0,且Exy 越大,替代性越强。
• 需求收入弹性 • 1、定义: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对 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 2、收入弹性系数 • • • Em= • •
•
Q —— Q ——— M ——
M
• 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及其应用: • Em = 1 单位收入弹性商品 • 0 < Em <1 缺乏弹性,正常商品中的必需 品 • Em > 1 富有弹性,正常商品中的奢侈品 • Em < 0 低档商品
三、影响受众需求的因素
• 从宏观层面看,受众花费在传媒产品上 的支出与宏观经济水平呈大致稳定对应 的关系,占总消费支出的3% • 从微观层面看,影响受众需求的因素相 当复杂: • Qd=f(p,a,b,c,dl,l)
具体分析:
• • • • • • 传媒产品的价格 受众收入 相关产品的价格 受众的偏好 受众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传媒产品市场推广(广告)
(三)传媒长期成本
• 在长期里,厂商有足够的时间扩大生产 规模以增加产量,因而一切成本都是可 变的。 • 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厂商必须考虑规模 报酬变化所导致的后果。厂商将按照不 同的产量水平来选择不同的生产规模, 以使它付出的成本最小。因此,能够用 最低的成本来生产不同数量产品的短期 平均成本曲线构成了长期的平均成本曲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传媒经济学第一章:认识传媒经济学(1)概念:指媒介产业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需要与欲望。
(2)研究对象:指那些提供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传媒产品与服务的经济组织的集合。
(3)研究内容:a)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的类型2)市场集中度、差异化、进退壁垒3)市场结构的测度b)市场行为:1)竞争行为:a.价格行为 b.广告行为c.并购行为2)协调行为:a.卡特尔 b.价格合谋 c.战略联盟c)市场绩效:1)传媒绩效的评价方法2)传媒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3)传媒产业与经济增长4)传媒产业的多样性评价(4)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规范研究2)定性分析定量分析3)静态分析动态分析4)统计分析比较分析5)博弈分析结构分析(5)发展史:分国内与国外的发展情况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1)传媒行业的特殊性:a)给定假设的特殊性:“社会偏好结构”、“个人偏好”b)“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不同(2)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a)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b)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3)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序参数效应(4)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媒介影响力建构的核心与前提(5)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a)提高受众媒介与日常生活的渗透时间b)提升内容与广告的内在关联性第三章:受众——消费者选择(1)受众描述: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2)受众行为的宏观特征:a)碎化1)受众差异性与需求的丰富性2)技术先进性与传布渠道的密织性3)政策许可与碎化现实b)极化(3)手中选择的微观规律:a)消费还是不消费——效用与代价b)多消费还是少消费——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减c)预算约束下的最优选择——消费者均衡d)消费者剩余第四章:生产与成本(1)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情况下,企业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2)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3)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a)生产者均衡b)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c)媒介产品的规模收益与文化折扣d)范围经济f)媒介产业的分散与非居间化(4)极长期:a)动力:降低成本、新增一个收入流b)阻力:已有投资的加速折旧及新投资的产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相对可靠性、对失去控制权的担忧第五章:需求与供给(1)需求:a)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b)需求弹性c)总需求与需求价格弹性d)报纸降价与利润(2)供给:a)决定供给量的因素b)供给表与供给曲线c)供给弹性(3)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均衡价格(4)供给规律与资源配置:a)供求关系b)价格变动第六章:广告(1)广告在市场中的作用:a)广告与需求价格弹性b)广告主与商誉c)广告与进入壁垒d)广告与市场集中(2)广告在传媒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a)广告对不同类别媒介的作用b)广告——媒体内容产品负定价或零定价的秘密(3)广告市场供求分析:a)广告市场的供给b)广告市场的需求c)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广告价格(4)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经营的影响:a)目前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冲击还很有限b)网络冲击传统媒体广告的“近虑”“远忧”第七章:劳动与资本(1)劳动需求:a)边际产值和劳动需求量b)劳动需求变动c)劳动需求弹性(2)劳动供给:a)个体劳动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b)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3)劳动市场的均衡——均衡工资(4)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a)补偿性工资差别b)效率工资(5)高明星收入(6)企业家才能与企业家收入(7)媒介产业的资本第八章:竞争与垄断(1)SCP分析框架与市场结构:a)SCP分析构架:结构、行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2)完全竞争市场:a)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c)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①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②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垄断竞争市场:a)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将均衡c)产品差异化决策(4)寡头市场:a)弯曲的需求曲线——斯威其模型b)寡头的产量决策——古诺模型c)寡头的非公开合谋——价格领导模型d)寡头的公开合谋与卡特尔e)寡头的产品博弈——电视台的节目编排策略(5)完全垄断市场:a)垄断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垄断条件下的长期均衡c)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6)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绩效比较:a)配置效率b)生产效率c)技术进步d)公平d)文化目标e)观点多元化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1)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原因:a)从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论:意见市场的理论史b)垄断与市场失灵c)外部性与市场失灵d)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2)市场失灵的补救方式——政府规制:a)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①公共利益理论②俘获理论③公共利益理论与俘获理论的比较b)政府规制的主要方式:①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②治理外部性的公共政策③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c)媒介行业中的政府规制:①进入规制②价格规制③数量规制④许可权限规制⑤产权规制⑥广告规制⑦反不正当竞争⑧反垄断行为⑨新闻政策规制d)对政府规制政策的期待(3)政府失灵——政府规制的局限性: a)政府失灵的表现b)原因c)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的可替代性第十章: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1)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媒介融合:a)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b)数字革命对“媒介融合”的影响c)数字时代的信息产品及版权问题(2)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a)传统媒介产业与产业价值链b)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产业融合(3)媒介与信息产业中的网络外部性:a)关于网络的经济学研究b)直接网络外部性c)间接网络外部性第十一章: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1)国际贸易理论:a)比较优势与贸易b)要素禀赋与贸易c)规模经济与贸易d)贸易理论与文化产业(2)媒介和文化产品的全球化(3)文化折扣现象(4)文化保护政策:a)文化自由贸易和文化保护的争论b)对文化产品的贸易保护c)文化贸易保护政策的作用第十二章:传媒投融资(1)资本与资本运营:a)资本b)资本运营c)资本运营的内容(2)传媒资本与传媒资本运营:a)传媒资本:①人才资本②实物形态资本③价值形态资本④无形资本b)传媒资本运营(3)传媒融资:a)传媒融资概述b)传媒融资方式:①使用留存利润②合作经营③债务融资④上市融资⑤风险融资(4)传媒上市的利弊剖析:a)传媒上市之利:①融资②资源整合③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治理机构④有利于提高传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⑤上市有助于传媒公信力的提升b)传媒上市的弊端与潜在风险:①高额的融资成本②多种经营风险③机制缺陷存在的风险④信息公开化带来的风险(5)传媒投资:智慧与资本的共舞:a)资本合作伙伴判别层面:①及格线原则②战略目标契合度原则③互补性原则b)合作机制构建层面 c)退出机制设计层面(6)传媒上市的几种方式a)子公司直接上市 b)子公司买壳与借壳上市 c)分拆上市d)国内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运作特点:①经营规模小②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的资本主体仍是国家资金③依托行业政策保护形成垄断竞争力④对广告收入依赖度高⑤“传媒概念股”远离传媒的本质核心业务第十三章:传媒并购(1)传媒并购的概念与方式(2)传媒并购的风险(3)传媒反并购及其原因:a)传媒反并购的预防策略①建立合理的持股结构②在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b)传媒反并购的手段:①提高并购者的收购成本②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或增加收购者风险③收购收购者第十四章:传媒无形资本运营(1)传媒无形资本与无形资本运营的含义:a)传媒无形资本:①特许经营权②名称、商标、品牌③著作权④网络⑤影响力⑥人力资源b)传媒无形资本运营(2)传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不同层面的渗透与融合:a)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含义b)广义虚拟经济及其特征:①物质资源与财富的不对称②国际贸易中信息流和物流不对称③虚拟经济系数的不对称c)现代传媒业与现代经济体系的内在联系d)传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3)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a)交易式无形资本运营b)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①信用型融资②惠利型融资③引资型融资④利用无形资产质押贷款c)扩张式资本运营d)投资式无形资产运营(4)传媒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a)重置成本法 b)市场价格法 c)收益现值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媒经济学
第一章:认识传媒经济学
(1)概念:指媒介产业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需要与欲望。
(2)研究对象:指那些提供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传媒产品与服务的经济组织的集合。
(3)研究内容:a)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的类型2)市场集中度、差异化、进
退壁垒3)市场结构的测度
b)市场行为:1)竞争行为:a.价格行为 b.广告行为c.并购行
为2)协调行为:a.卡特尔 b.价格合谋 c.战
略联盟
c)市场绩效:1)传媒绩效的评价方法2)传媒产业的资源配置
效率3)传媒产业与经济增长4)传媒产业的多
样性评价
(4)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规范研究2)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3)静态分析动态分析4)统计分析比较分析
5)博弈分析结构分析
(5)发展史:分国内与国外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1)传媒行业的特殊性:a)给定假设的特殊性:“社会偏好结构”、“个人偏好”
b)“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不同
(2)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a)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
b)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3)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序参数效应
(4)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媒介影响力建构的核心与前提
(5)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a)提高受众媒介与日常生活的渗透时间
b)提升内容与广告的内在关联性
第三章:受众——消费者选择
(1)受众描述: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
(2)受众行为的宏观特征:a)碎化1)受众差异性与需求的丰富性
2)技术先进性与传布渠道的密织性
3)政策许可与碎化现实
b)极化
(3)手中选择的微观规律:a)消费还是不消费——效用与代价
b)多消费还是少消费——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减
c)预算约束下的最优选择——消费者均衡
d)消费者剩余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
(1)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情况下,企业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2)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
(3)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a)生产者均衡b)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c)媒介产品
的规模收益与文化折扣d)范围经济f)媒介产业的
分散与非居间化
(4)极长期:a)动力:降低成本、新增一个收入流
b)阻力:已有投资的加速折旧及新投资的产生、数字版权保护技
术的相对可靠性、对失去控制权的担忧
第五章:需求与供给
(1)需求:a)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b)需求弹性c)总需求与需求价格弹性
d)报纸降价与利润
(2)供给:a)决定供给量的因素b)供给表与供给曲线c)供给弹性
(3)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均衡价格
(4)供给规律与资源配置:a)供求关系b)价格变动
第六章:广告
(1)广告在市场中的作用:a)广告与需求价格弹性b)广告主与商誉
c)广告与进入壁垒d)广告与市场集中
(2)广告在传媒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a)广告对不同类别媒介的作用b)广告
——媒体内容产品负定价或零定价的秘密(3)广告市场供求分析:a)广告市场的供给b)广告市场的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广告价格
(4)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经营的影响:a)目前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冲击
还很有限
b)网络冲击传统媒体广告的“近虑”“远
忧”
第七章:劳动与资本
(1)劳动需求:a)边际产值和劳动需求量b)劳动需求变动c)劳动需求弹性(2)劳动供给:a)个体劳动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b)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3)劳动市场的均衡——均衡工资
(4)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a)补偿性工资差别b)效率工资
(5)高明星收入
(6)企业家才能与企业家收入
(7)媒介产业的资本
第八章:竞争与垄断
(1)SCP分析框架与市场结构:
a)SCP分析构架:结构、行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
(2)完全竞争市场:
a)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c)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①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②成本递
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垄断竞争市场:
a)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将均衡
c)产品差异化决策
(4)寡头市场:
a)弯曲的需求曲线——斯威其模型b)寡头的产量决策——古诺模型
c)寡头的非公开合谋——价格领导模型d)寡头的公开合谋与卡特尔
e)寡头的产品博弈——电视台的节目编排策略
(5)完全垄断市场:
a)垄断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垄断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c)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
(6)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绩效比较:a)配置效率b)生产效率c)技术进步d)公平
d)文化目标e)观点多元化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
(1)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原因:
a)从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论:意见市场的理论史
b)垄断与市场失灵c)外部性与市场失灵d)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2)市场失灵的补救方式——政府规制:
a)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①公共利益理论②俘获理论③公共利益理论与俘获
理论的比较
b)政府规制的主要方式:①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②治理外部性的公共政策③
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
c)媒介行业中的政府规制:①进入规制②价格规制③数量规制④许可权限规
制⑤产权规制⑥广告规制⑦反不正当竞争⑧反
垄断行为⑨新闻政策规制
d)对政府规制政策的期待
(3)政府失灵——政府规制的局限性: a)政府失灵的表现 b)原因 c)市场机制
与政府规制的可替代性
第十章: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
(1)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媒介融合:a)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b)数字革命对
“媒介融合”的影响c)数字时代的信息产
品及版权问题
(2)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a)传统媒介产业与产业价值链b)数字化背景
下的媒介产业融合
(3)媒介与信息产业中的网络外部性:a)关于网络的经济学研究b)直接网络外
部性c)间接网络外部性
第十一章: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
(1)国际贸易理论:a)比较优势与贸易b)要素禀赋与贸易c)规模经济与贸易
d)贸易理论与文化产业
(2)媒介和文化产品的全球化
(3)文化折扣现象
(4)文化保护政策:a)文化自由贸易和文化保护的争论b)对文化产品的贸易
保护c)文化贸易保护政策的作用
第十二章:传媒投融资
(1)资本与资本运营:a)资本b)资本运营c)资本运营的内容
(2)传媒资本与传媒资本运营:
a)传媒资本:①人才资本②实物形态资本③价值形态资本④无形资本
b)传媒资本运营
(3)传媒融资:
a)传媒融资概述b)传媒融资方式:①使用留存利润②合作经营③债务融资
④上市融资⑤风险融资
(4)传媒上市的利弊剖析:
a)传媒上市之利:①融资②资源整合③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治理机构④有
利于提高传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⑤上市有助于传媒公信力
的提升
b)传媒上市的弊端与潜在风险:①高额的融资成本②多种经营风险③机制缺
陷存在的风险④信息公开化带来的风险(5)传媒投资:智慧与资本的共舞:
a)资本合作伙伴判别层面:①及格线原则②战略目标契合度原则③互补性
原则
b)合作机制构建层面 c)退出机制设计层面
(6)传媒上市的几种方式
a)子公司直接上市 b)子公司买壳与借壳上市 c)分拆上市
d)国内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运作特点:①经营规模小②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的
资本主体仍是国家资金③依托行业政策保护形成垄断竞争力④对广告收入依赖度高⑤“传媒概念股”远离传媒的本质核心业务
第十三章:传媒并购
(1)传媒并购的概念与方式
(2)传媒并购的风险
(3)传媒反并购及其原因:
a)传媒反并购的预防策略①建立合理的持股结构②在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
b)传媒反并购的手段:①提高并购者的收购成本②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或
增加收购者风险③收购收购者
第十四章:传媒无形资本运营
(1)传媒无形资本与无形资本运营的含义:
a)传媒无形资本:①特许经营权②名称、商标、品牌③著作权④网络
⑤影响力⑥人力资源
b)传媒无形资本运营
(2)传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不同层面的渗透与融合:
a)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含义 b)广义虚拟经济及其特征:①物质资源与
财富的不对称②国际贸易中信息流和物流不对称③虚拟经济系数的不对称 c)现代传媒业与现代经济体系的内在联系 d)传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
(3)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
a)交易式无形资本运营
b)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①信用型融资②惠利型融资③引资型融资④
利用无形资产质押贷款
c)扩张式资本运营
d)投资式无形资产运营
(4)传媒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a)重置成本法 b)市场价格法 c)收益现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