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

1、听:(一)单指听。

如“夫子式而听之”;引申为理会。

“先王胜其法,不听而泣”(二)听从。

“谏而不听,则逃之”“其势宜听”(读四声)(三)治理、判断。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垂帘听政”(读一声,旧读四声)(四)任从、由着、放任。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听其自然”(读四声)2、临:(一)从高处往地处看。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居高临下”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上帝临女”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

做敬词“请君临之”用于抽象意境,表示遇到。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二)对着书画的范本进行摹做。

“临摹”(三)众人相聚而哭。

“卜临于大宫”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

“朝暮临”(旧读四声)3、量:(一)、(读一声)动词,计算物体容积。

“为止斗斛以量之”。

引申为量长短。

“石称丈量,径而寡失”(二)、(读四声)名词,斗斛一类的量器。

“谨权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三)、(读四声)才具,才华抱负“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四)、(读四声)审查,揣度。

“量敌而后进”“量力而行”4、因:(一)动词,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二)介词,表示通过的意思。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三)介词,表示由于的意思。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发展为“因为”(四)名词,缘由。

“无因而至前”(五)副词,于是。

“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5、完:(一)、完善、完整。

“巢非不完也”“初入无完群”先演变为双音词“完整”(二)、修缮,修葺。

“大叔完聚,缮甲兵”“父母使舜完廪”作动词是表示使之完整6、官:(一)、行政机关(指处所)。

“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于万人之官”可理解为“官府”。

引申为行政职务。

“敢告不敏,摄官承罚”可理解为“官职”又引申为行政机关的首长。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二)、耳、目、口、鼻、心合成五官“人之百事,如耳目口鼻之不可以相借官也”7、行:(一)、(读hang二声)名词。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

3.24 20:001言次,言路,言泉,言端,言言,言语2语次3访问(4.10 13:20)4请安请急请寄请老请命请平请闲请业请谒请益请缨请罪5报罢报称报复报更报功报命报聘报囚报施报闻报章报政6告成告存告导告归告急告讦告示告诉告言告谕告状告罪7谏草谏诤8讨论讨平讨谪9反侧反唇反覆反间反接反璞反情反身反噬反首反眼反易反宇反仄反正反然反反反衍反侧子反裘负当反水不收10复次复路复命复事复意11舍生舍匿舍法任智12次比次第次骨次行次行次序次且13如干如何如如如是如馨如许如台如意如汤沃雪如坐云雾14驰辩驰骋驰道驰驱驰爽驰说驰骛驰义驰骤驰传15骤雨16侵晨侵渎侵官侵陵侵牟侵削侵寻侵佚侵淫侵渔侵早......................17袭逮袭迹袭杂18奔北奔迸奔凑奔放奔命奔突奔逸奔属奔注奔走奔奏奔走之友19亡臣亡国亡酒亡命亡匿亡去亡人亡事亡征亡走亡辜亡何亡赖亡其亡如亡双亡状亡羊补牢20逐北逐臭逐队逐鹿逐日逐旋逐逐21及时22执鞭执事执政23免官免冠免乳免席24享御25荐处荐饥荐仍荐达荐藉荐享荐羞26图法图籍图书图像图议27虞人28克肤克复克构克己克济克明克平克柔克胜克谐克厌克责克己复礼29有辞有道有方有家有间有截有口有年有顷有秋有识有事有守有素有数有为有谓有郤有衅有要有以有造有秩30无常无道无得无端无方无复无辜无害无何无后无厚无极无间无疆无赖无量无聊无虑无乃无奈无宁无穷无任无日无如无伤无事无似无他无妄无望无为无谓五行无形无须无恙无以无射无因无垠无庸无由无有无状无几何无聊赖无声诗五万数无状子无病自灸无胫而行无偏无党无平不陂无声无臭无适无莫无可无不可无立锥之地31昭假昭穆昭苏昭雪昭昭32穆忞穆穆穆青穆行33勤毖勤瘁勤剧勤恪勤恳勤劳勤厉勤企勤勤勤拳勤恁勤王勤恤...................................................34乏绝乏困35乱阶乱流乱民乱首乱政36整顿整饰37两端两间两岐两舌两属两曜两仪两造两小无猜38贰车贰言39兵场兵革兵家兵甲兵略兵权兵首兵要兵主40车辅车骑车驾车书车载斗量41甲兵甲第甲馆甲令甲乙甲宅甲仗甲胄甲子42介次介弟介怀介介介居介绝介立介然介人介士介恃介特介心介众介胄介子43卒乘卒岁卒业卒暴卒卒卒然44乘槎乘除乘风乘桴乘化乘间乘凌乘流乘龙乘日乘危乘隙乘虚乘轩乘坚策肥45君侯君主君子46师保师表师道师法师范师傅师干师匠师师师式师事师徒师锡师心师役师友师长师众师资师心自用师直为壮47姑息姑射48女德女弟女丁女师女史女主49族居族类族云族宗50党人党与党援党同伐异51雠校雠问雠隙雠衅雠夷。

古代汉语-第五讲古代汉语的词汇共20页文档

古代汉语-第五讲古代汉语的词汇共20页文档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பைடு நூலகம்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古代汉语-第五讲古代汉语的词汇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古汉语词汇汇总.

古汉语词汇汇总.

3.词义的转移
• 中心词义本来表示甲范围的事物,后来变成 表示乙范围的事物。 • 诛——声讨、谴责——杀戮 • (由语言的谴责转化为为刑法的制裁)
转移
• • • • •
兵(古):兵器 树(古)种植 狱(古):诉讼 脚(古):小腿
今:士兵 今:树木 今:监狱 今:足
(4)易位
指一个词的中心义素不变,但限定义素发生 了变化。 • 涕:古代是 眼泪, 现代是鼻涕 • 涕(古)[从目中分泌的]+[津液] • 涕(今)[从鼻子中分泌的]+[津液] • 目液 鼻液 • 古代 : 涕 泗 • 现代: 泪 涕
• 1.古今词义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的:鸡、牛、 大、小、哭、笑等基本词汇。这类词汇只 占少数。 • 2.古今意义毫无关系的 : • 该:上古和中古都只是“完备”的意思, “招具该備,永嘯呼些。”王逸注:“该, 亦備也。”中古以後才有“应当”的意义。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搶(qiǎng):现代是“抢劫”的意思;《庄子逍遥 游》“搶(qiāng)榆枋”,“搶”是“突过”意思; 《战国策 魏策四》“以头搶(qiāng)地爾”,“搶”是 “撞”的意思,都与“抢劫”意义无关。 这一类词语在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
• 再:上古只有“两次”或“第二次”的意义,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 《左传》僖公五年:“一之为甚,其可再呼” • 这里的“再”都是“两次”的意思。 • 现代汉语的“再” 相當于古代的“復”,表 示“重複”的意思。
(二)单音词、复音词
古汉语的词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而现代汉语的词 汇以复音词为主。 古代单音词与现代复音词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 对“疾病”的不同称谓:“天子有疾称不豫, 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 • 这种现象在英语中是看不到的。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_OK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_OK
55
• ⒀数通使相窥观。(《汉书·苏武传》) • ⒁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报
任安书》)
• 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汉
书·苏武传》)
56
•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礼记·王 制》)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 氏》)
57
•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 不过墨丈寻常。(《国语·周语》)
•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 甫《江南逢李龟年》)
• 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大鱼? (贾谊《吊屈原赋》)
21
联绵词不能分开解释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庄子·秋水》
• 《释名·释姿容》:“羊,阳也,言阳气 在上,举头高,若望之然也。”
• 望洋、望羊、望阳、茫洋、望羊、“盳 (盲的异体字)羊”。
22
• 犹豫 • 《颜氏家训·书证》:“《尸子》曰:
‘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 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超 越)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此乃 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谓不决为犹豫。”
• 徘徊:俳佪、俳回、裴回、 • 徬徨、方皇、旁皇、彷徨、仿偟、 • 盘桓、磐桓、泮涣、盘旋
32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 复音词。朝廷、诸侯、大夫、百姓
• 粘附式 • 并列式 • 偏正式 • 支配式 • 主谓式
33
• 粘附式:词根和词缀合成。 • 加前缀的:有、老、阿、第 • 如: • 第一、阿姊、阿爷、老婆 • 老虎、油然、欣然、久之 • 童子、望子、婢子、有顷 • 船儿、沃若、莞尔、晏如
26
联绵词只求语音相同或相近,故 写法比较自由。
•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诗·邶·谷风》 •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古代汉语常识>>我们如果对古代汉语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的确应该分为上古时期(一般指汉代以前)、中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近代时期(一般指宋元明清),甚至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

◆(二)繁体字>>“干”是盾牌(“干戈”二字常常连用)。

◆(三)异体字>>德:悳匆:悤奔:犇粗:觕、麤梁:樑◆(一)古今词义的差别>>〔无虑〕古代有副词“无虑”,不是无忧无虑的意思,而是“总有”“约有”(指数量)的意思>>醒〕在上古汉语里,睡醒叫“觉”(又叫“寤”),酒醒叫“醒”,“觉”和“醒”本来是有分别的。

古书中所谓“睡觉”,也就是睡醒,不是现代语的“睡觉”。

◆(二)读音和词义的关系>>〔旋〕用作副词时读某uàn。

>>有些字,同一个意义也可以两读,例如观看的“看”,既可以读阴平,也可以读去声。

今天我们把“看”字读去声,但是读古典诗词的时候,为了格律的需要,有时候也还该读成阴平。

如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又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中“看”字都该读kān。

◆(三)用典>>用典,就是运用古书中的话(典故)。

>>〔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修门,指楚国首都郢的城门。

◆(一)词类,词性的变换>>7.副词有一类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这类词叫作副词。

>>.介词有一类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来,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这类词叫作介词。

>>形容词变动词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使物变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使动”;第二种是把事物看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意>>不及物动词变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经常不带宾语的动词,及物动词是经常带宾语的动词。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_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_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州→洲
《说文》:“水中可居为州。”
队→坠
《左传》:“公惧,队于车。”
衰→蓑
《说文· 衣部》:“草雨衣。”
《诗· 小雅· 无羊》:“尔牧来思, 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糇,hóu,干粮
臭→嗅 《荀子》:“彼臭之而无嗛xiá n于鼻。”
然→燃 《三国志· 刘馥传》:“夜然脂照城外。”
2、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
三、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2、古人在记录语言时因“仓猝无其字”而 用了个同音字代替。 3、秦朝焚书坑儒。 4、“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
四、通假与假借古代无别,现在已分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假借字的产生, 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有其字,而人们在 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字……第二种是本 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 (第二册547页)
二、假借字的两类情形
1、本无其字的假借: 莫、然、其、乎、午 代词: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孟子》 莫 昏暮( → 暮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 先进》
燃烧 然 指示代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
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
畚箕

代词、语气词
呼吸 乎 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五教材中常见的古今字反返辟避竟境责债弟悌孰熟队坠贾價縣懸知智田畋戚慼畕畺壃疆尸屍说悦第三节第三节异体字异体字一定义及原因二异体字的形体类别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泪涙嵩崧野埜凭慿2构字部件不同变换形符睹覩猪豬歌謌裸躶暖煖变换声符綫線猿猨杯桮怜憐变换形符声符迹蹟村邨裤绔碗盌3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左右与上下鞍鞌胸胷棋棊裡裏炎炏峰峯羣群稿槀左偏旁与右偏旁互换甜甛够夠朗朖秋秌翅翄和咊4隶变对篆书的不同处理年秊前歬並并春萅5笔画差异冰氷吊弔船舩咒呪珎珍凡凢氷凍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6繁简字的差异禮礼曐星雧集7封建皇帝对文字的直接干预罪辠照曌三非异体字1意义部分同读音今同古异置寘寔實仇雠2意义广狭不同或通或不通自古同音沽酤修脩雕彫凋3偶尔通用剥扑蚤早第四节第四节区分通假字古今区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途径字异体字的途径一直接读古书可明显发现有些字古代的确还没出现

古代汉语词汇-PPT

古代汉语词汇-PPT

仿佛、彷佛、髣髴
32
2、重言词
重迭两个相同的音节而形成的词,两个音节重迭后 往 往产生新义。前人称作重言,有的教科书把它们归 入 联绵词。例如: 杨柳依依。依依:飘动貌。 雨雪霏霏。霏霏:雪大貌。 信誓旦旦。旦旦:诚恳貌。 彼黍离离。离离:行列貌。 四牡业业。业业:高大的样子。 四牡翼翼。翼翼:整齐的样子。
33
3、派生词
又称附加词,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词根 是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词缀是表示附加意义 的语素,词缀又分前缀和后缀。 (1)前缀加词根构成的派生词 如:
有苗、有司、阿谁、阿爷 (2)词根加后缀构成的派生词 如:
勃然、沃若、涣乎 率尔
34
4、复合词
有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的词称作复合词,古汉语 中的复合词一般是双音节的。复合词的词义和语 素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语素义与语 素义的简单相加,机械拼合。复合词的词义是两 个语素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特定的意义,它既不 同于两个语素义,又和它们有联系。如: 社稷:不表示“土地神和谷神”而是表示古代帝王、 诸侯统治的国家, 布衣:不表示“布料衣服”,表示“无功名的平 民”。
25
正确判断词和词组举例
③疾病: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 为 殉。”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 《左 传·宣公十五年》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 吕 氏春秋·知解》 ④响应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
26
正确判断词和词组举例
⑤扫除 赵王扫除自迎。《史记·信陵君列传》 ⑥睡觉 云髻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长恨歌 》 ⑦种树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 始 皇本纪》
35
复合词按照组合结构可以分为五类: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五) 63字说听毁誉劝居登临过称量鬻市假离合因改作为取求奉致得益竭坚利完备陈故穷难夷平庸已必一参什伯晦朔时世期官吏爵权衡果实聪明功名北中下253.【说】(一)说明,解释。

论语八佾:“成事不~。

”(已经作了的,不要再解释了。

)又名词。

墨子非攻上:“若以此~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二)学说,主张,说法。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

”韩非子难一:“矛楯之~也。

”(三)读shuì。

说服。

孟子尽心下:“~大人则藐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成安君曰。

”(四)读yuâ。

喜悦。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

”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

254.【听】(一)读tīng,又读tìng。

听。

礼记檀弓下:“夫子式而~之。

”引申为理会。

韩非子五蠹:“先王胜其法,不~其泣。

”(二)旧读tìng。

听从。

礼记曲礼下:“三谏而不~,则逃之。

”汉书张骞传:“其势宜~。

”(三)读tīng。

旧又读tìng。

治理,判断。

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语有“垂帘~政”。

〔~事〕(1)治理政事。

汉书韩延年传:“是日移病不~事。

”(2)名词。

中堂叫“~事”。

世说新语政事:“~事前除雪后犹湿。

”晋书陶侃传作“厅事”。

后代“客厅”的“厅”即由处理政事的中堂逐渐发展而来。

(四)读tìng。

任从,由着,放任。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而斫之。

”今成语有“~其自然”。

(一)损坏,伤害。

论语季氏:“龟玉~於椟中,是谁之过与?”(二)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跟“誉”相对。

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

”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随其罚。

”256.【誉】称赞。

墨子非攻上:“从而~之,谓之义。

”引申为好名声。

孟子告子上:“令闻广~施於身。

”现代变为双音词“名~”。

按:动词的“誉”读平声(yú),名词的誉读去声(yù)。

第五讲 古代汉语《论语》选读(二)

第五讲 古代汉语《论语》选读(二)

6、论为政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 •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 讼乎。” •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 “《书》云孝子惟孝,友于兄弟,施 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6、论为政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5、中庸为理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
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 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 知者,恶不逊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 者。”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2、急智和智慧 •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 •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 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无能也。” •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子贡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 怨,以德报德。”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 “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 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 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1、听:(一)单指听。

如“夫子式而听之”;引申为理会。

“先王胜其法,不听而泣”(二)听从。

“谏而不听,则逃之”“其势宜听”(读四声)(三)治理、判断。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垂帘听政”(读一声,旧读四声)(四)任从、由着、放任。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听其自然”(读四声)2、临:(一)从高处往地处看。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居高临下”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上帝临女”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

做敬词“请君临之”用于抽象意境,表示遇到。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二)对着书画的范本进行摹做。

“临摹”(三)众人相聚而哭。

“卜临于大宫”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

“朝暮临”(旧读四声)3、量:(一)、(读一声)动词,计算物体容积。

“为止斗斛以量之”。

引申为量长短。

“石称丈量,径而寡失”(二)、(读四声)名词,斗斛一类的量器。

“谨权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三)、(读四声)才具,才华抱负“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四)、(读四声)审查,揣度。

“量敌而后进”“量力而行”4、因:(一)动词,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二)介词,表示通过的意思。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三)介词,表示由于的意思。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发展为“因为”(四)名词,缘由。

“无因而至前”(五)副词,于是。

“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5、完:(一)、完善、完整。

“巢非不完也”“初入无完群”先演变为双音词“完整”(二)、修缮,修葺。

“大叔完聚,缮甲兵”“父母使舜完廪”作动词是表示使之完整6、官:(一)、行政机关(指处所)。

“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于万人之官”可理解为“官府”。

引申为行政职务。

“敢告不敏,摄官承罚”可理解为“官职”又引申为行政机关的首长。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二)、耳、目、口、鼻、心合成五官“人之百事,如耳目口鼻之不可以相借官也”7、行:(一)、(读hang二声)名词。

【古代汉语 精品讲义】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古代汉语 精品讲义】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 一、汉语词汇发展的主要特点
• 一般来说,语言中的语音、语法变化不大,只有词汇改变最大、 最快。汉语词汇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基本词汇保持不变。
• 如 “人”、“手”等。这类词数量不多,却是汉语的基本词汇
• 2、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 ①任何新事物、新思潮的出现,都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新词
①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
• ②厉王虐,国人谤王。
• (二) 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 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仅表现为词义范围的变化,而且
在感情色彩上也有显著的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词义 轻重的不同。
• 1、词义轻重变化
• 例如: 古义
今义
• 恨 遗憾、不满 痛恨、怨恨
• 怨 怨恨、痛恨 埋怨

单音词,由单个音节组成的词。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 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基本单位,音
节之间具有明显可感知的界限。在汉语中一般一 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即
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 在古代汉语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 况,有的两个字连在一起,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现 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乃至用今义去解释它。
• 咖啡、比萨、 单于、可汗、葡萄、琵琶等。 • 2、合成词
• 由数个语素组成的词叫复音词。其结构类型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 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重叠式等等。下面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
• (1)同义合成词:词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同一词性的 两个词素的组合,共同表示同一概念 。如:婚姻、饥馑、平安、 社稷
• 如:信誓旦旦 斤斤计较 落落大方

【古代汉语 精品讲义】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古代汉语 精品讲义】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 汉语中,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复音词中有些也是单纯词, 如:

踌躇、彷徨、单于、可汗、翩翩、霏霏

从音节上说,它们属于复音词,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只
有一个语素的单纯词,即复音单纯词。

古汉语中,复音单纯词不多,并且以双音词居多,有少
量的三四个音节的单纯词。复音单纯词又可分为:

• (1)叠音词:主要用于描写性状、摹拟声音、增强 语气。
• “巡抚”、“乡试”等。
• 3、大多数词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 4、词的多义化。 • 5、词语的复音化。 • 以上这些特点,就形成了古今词汇的不同面貌。因此,学
习语言,词汇应是重点。基本词汇懂得少,读懂古籍就会很 困难。 如:
•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
•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 二、 古今词义的变化
• 如:信誓旦旦 斤斤计较 落落大方
• 伐木丁丁 关关雎鸠 杨柳依依
•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从词的构成上看,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 1、单纯词

即由一个语素(词素)构成的词。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
位,是最小音、义结合体。但语素不是独立运用的语言单
位,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构成词语的材料。 如:

出嫁、嫁接、元旦、元凶
• 等都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一个词。词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 运用的语言单位。
• 池—护城河 去—离开 访—咨询 • 涕—眼泪 冠—帽子 伐—攻打 • 冢—坟墓 畏—恐惧
• (3)在原有的单音词基础上,加上一个(个别为数个)意义 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
• 衣——衣服 国——国家 民——人民 • 朋 ——朋友 军——军队 功——功勋 • 宣——宣誓 鳏——鳏寡孤独 • (4)在原有的单音词基础上,加上一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一)60 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 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古代汉语重点字词

古代汉语重点字词

古代汉语重点字词古代汉语重点字词:攘人犬豕鸡豚者:扣留情不知其义也:实在长短相形:表现万物作焉而不辞:兴起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以……为重我决起而飞:踏(三点水的xue)抢榆枋:突过腹犹果然:饱的样子绝云气:直上穿过犹有所待着也:恃,依靠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打破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的样子揭诸侯:举则天下不铄矣:毁坏望洋向若而叹:仰视的样子庄子持竿不顾曰:回头看听而斲之:顺,从益车百乘:增加吾尝跂而望矣:同企,抬起脚后跟其渐之滫:其,若;渐,浸强自取柱:通祝,当“断”讲而出溉汲:打水夫离法者罪:通罹,触犯拔城者受禄:攻陷修治苦窳之器:伪劣;有毛病君子好逑:配偶寘彼周行:放置陟彼崔嵬:登之子于归:出嫁政事一埤益我:厚,等于说重重地政事一埤遗我:加之子矢靡它:通誓,发誓相鼠有皮:仔细看胡不遄死:快匪我愆期:过将子无怒:愿以我贿迁:财物渐车帷裳:浸湿曷其有佸:聚会羊牛下括:至寘之河之午兮:岸父母何怙:依靠白露未晞:干在水之涘:水边月出皎兮:皎洁光明劳心悄兮:忧愁的样子饁彼南畝:送饭遵彼微行:循,顺着……走我朱孔阳:很;鲜明十月陨萚:草木的叶子落地塞向墐户:向北的窗子八月剥枣:通扑,打九月叔苴:拾取节彼南山:高峻的样子昊天不傭:平,均若有人兮山之阿:角落折芳馨兮遗所思:赠送给留灵脩兮憺忘归:安乐的样子天时坠兮威灵怒:通对,恨严杀尽兮弃原野:悲壮地首身离兮心不惩:受创而知戒出国门而轸怀兮:悲痛楫齐扬以容与兮:犹豫忽翱翔之焉薄:止,停下来心絓结而不解兮:心中郁结谌荏弱而难持:诚,实际上瞭杳杳而薄矢:迫近曼余目以流观兮:引愿因先生决之:借着,靠着如脂如韦以絜楹乎:测量颜色憔悴:眉目之间;脸色形容枯槁:身形;容貌自令放为:句末疑问语气词乃晨炊蓐食:厚,多数以策干项羽:求坐法当斩:犯罪,判罪亦以罢极:十分,非常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隐蔽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悬重赏征求信遂追北至城阳:败且汉王不可必:极端相信奉项婴头:环抱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闲暇时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把……放在后边岂移于浮词哉:转移捐子之之心:心众莫不按剑相眄者:斜视不夺乎众多之口:受影响而改变敷写气象:描绘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过分文岂足征:凭信是以衣锦褧衣:麻布衣英华乃赡:充足龙光射牛斗之墟:星座,居住的地方俨骖騑于上路:整肃的样子披绣闼:开命远多舛:不顺叨陪鲤对:谦辞,忝辱恭疏短引:陈述。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_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共54页文档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_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共54页文档

谢谢!
54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_假借字、古今字、 异体字、繁简字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

(一)词义的扩大
菜:古义:专指蔬菜 今义:可表示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今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 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说文》:“睡,坐寐也。”
焚: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贿 也。”
治。
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婚姻
《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说 文》:妇家为婚,壻家为姻。
饑馑
朱熹《论语集注》: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馑。
朋友
《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恭敬
《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朱熹《集 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
③《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④贾谊《鹏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⑤《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耳,果然。
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下之化上 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⑦《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 守真。
⑧ 杜甫《北征》: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
《水浒传》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 薛霸 起來燒了面湯,安排打火做飯喫。”
“面汤”、“洗脚汤”
暂: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旁
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庾信《镜赋》:“不能片刻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币(幣)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韩愈《石鼓 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词汇保持不变。

如 “人”、“手”等。这类词数量不多,
却是汉语的基本词汇
2、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①任何新事物、新思潮的出现,都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新 词来表达,就会产生很多新词;
②同时反映旧有事物或概念的词的改换、更新,也会产 生新词。而新词产生后,往往导致旧词的消亡。如:
“舟——船”、“梁——桥”、“足——脚”、
有缓急非有益也。
词义辨析练习一:请解释下面加横线词的词义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4、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 5、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6、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7、安贫乐潜,味道守真。 8、其游戏,好种树麻菽。 9、凡克邑不用师徒曰“取”。 10、动静有常,大小殊异。 11、非常之事,常人所骇。
为词义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
显著的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
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1、词义轻重变化
例如: 古义
今义
恨 遗憾、不满
痛恨、怨恨
怨 怨恨、痛恨
埋怨
诛 责备
杀戮
感激 愤激
感谢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如:


谣言
中性 贬义
下流
中性 贬义
吹嘘
如:信誓旦旦 斤斤计较 落落大方
伐木丁丁 关关雎鸠
杨柳依依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咄咄逼人
在古汉语中,此类叠音词应用较广,但是,叠 音词的两个字只表示音节,只有重叠起来才表示特 定的意义,与分开后的单字意义无关。
(2)联绵词:一般是由两个音节组成,这两个音 节在语音上大多有联系,表示一个不可分割的意义。 类型:①双声联绵词:参差、仓促、琵琶、伶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即
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在古代汉语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 况,有的两个字连在一起,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现 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乃至用今义去解释它。
如 :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云髻半偏新睡觉。” “地方千里”, 2、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四条主要途径: (1)在原有的单音词上加上词缀。 鼠—老鼠 师—老师 妹—阿妹 石—石头 锄—锄头 桌—桌子 旗—旗子 (2)更换一个新的复音词,用以取代原有的单
③旧事物的消亡也会引起一些旧词的消亡。如:
“巡抚”、“乡试”等。
3、大多数词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4、词的多义化。
5、词语的复音化。

以上这些特点,就形成了古今词汇的不同面貌。因此,
学习语言,词汇应是重点。基本词汇懂得少,读懂古籍就会
很困难。 如: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②叠韵联绵词:婵娟、徘徊、缠绵
③双声叠韵联绵词: 辗转、匍匐、缱绻
④既不双声又不叠韵的: 狐疑、扶摇、寂寞
(3)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客观事物、现象的声音而形成的词。例如:
嘎吱 知了 叮当 扑通 轰隆
扑哧 吧哒 劈里啪啦 稀里哗啦
单个的音节或者没有意义,或者与原来的意义毫不相干。 (4)译音词:
单音词,词义为二词意义的综合或引申。
往来 乾坤 天地 左右 长短 是非 朝夕 好歹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原有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被淘汰,
不能单独使用,但作为语素,仍然保留在语言中,有着极强 的构词能力。
冠——冠军、张冠李戴、桂冠 虑——考虑、忧虑、思虑 履——履行、步履蹒跚、如履薄冰 元——元旦、元凶、元宵、元首
帅偏师以修封疆。
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
其民殷众,以多甲兵。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同义合成词的特点:
①先秦时多数处于临时组合阶段,没有固定形式。
②对这类词古人常常加以辨析。
婚姻 “妇家为婚,婿家为姻。”《说文解字》 饥馑 “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尔雅》 乏困 “行而无资曰乏,居而无食曰困。”
音词。
池—护城河 去—离开 访—咨询 涕—眼泪 冠—帽子 伐—攻打 冢—坟墓 畏—恐惧
(3)在原有的单音词基础上,加上一个(个别为数个)意 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
衣——衣服 国——国家 民——人民 朋 ——朋友 军——军队 功——功勋 宣——宣誓 鳏——鳏寡孤独 (4)在原有的单音词基础上,加上一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
二、 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词义范围和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不同二 方面。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就一个词的本身来说的。由于词义的引申、虚化
或修辞等原因,一些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词义扩大
指一个词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减少,外延扩大,即词义包括的范围扩 展了。
咖啡、比萨、 单于、可汗、葡萄、琵琶等。
2、合成词

由数个语素组成的词叫复音词。其结构类型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
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重叠式等等。下面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
(1)同义合成词:词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同一词性的 两个词素的组合,共同表示同一概念 。如:婚姻、饥馑、平 安、社稷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从词的构成上看,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1、单纯词

即由一个语素(词素)构成的词。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
位,是最小音、义结合体。但语素不是独立运用的语言单
位,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构成词语的材料。 如:

出嫁、嫁接、元旦、元凶
等都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一个词。词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 运用的语言单位。
汉语中,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复音词中有些也是单纯汗、翩翩、霏霏

从音节上说,它们属于复音词,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只
有一个语素的单纯词,即复音单纯词。

古汉语中,复音单纯词不多,并且以双音词居多,有
少量的三四个音节的单纯词。复音单纯词又可分为:
(1)叠音词:主要用于描写性状、摹拟声音、增 强语气。

金 金属
黄金

祥 预兆
吉兆
3、词义转移

指词义所表示的概念由原来的一种转变为另一种,即词的中心意义
发生了变化。

古义
今义

走跑
行走

脚 小腿


涕 眼泪
鼻涕

骄 高大的马
骄傲

闻 耳听
鼻嗅

行李 出使的人 旅行衣物
凡词义演变了,却又不属于扩大、缩小 的,都可以看作是转移。
词义的演变一般是新义取代了旧义,但旧 义在一些成语或俗语中还保存着。如:
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它同语音、
语法共同构成语言的三要素,直接反映着社会 的发展和人们认识上的变化。所以,词汇也是 三要素中最敏感的、变化最快的。
一、汉语词汇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语言中的语音、语法变化不
大,只有词汇改变最大、最快。汉语词汇发
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③这类词中两个语素往往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并且每个词可 以独立使用。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君子不忧不惧。
(2)偏义合成词:由两个单音的,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 构成。其中一词素表示意义,另一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起增加 一个音节的作用。如:
大夫不得造车马。 无羽毛以御寒暑。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
中性 贬义
爪牙
褒义 贬义
锻炼
贬义 褒义
复辟
中性 贬义
二、词的类型
(一)概述

汉语中的词,按语音形式可分为单音词和复
音词两大类。
1、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 以复音词为主。

单音词,由单个音节组成的词。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基本单位,音 节之间具有明显可感知的界限。在汉语中一般一 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
词义辨析练习二:请解释下面加横线词的 词义。
1、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2、诗守南楚,民作谣言。 3、子为父死亡所恨。 4、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5、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 6、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7、公子行数里,心不快。 8、冯唐已老听吹嘘。
9、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10、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 11、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12、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1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14、愿无伐善,无施劳。
1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16、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17、唐氏有弃地,货而不售。
“子为父死亡所恨。” “缪公之怨此二人入于骨髓。”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口诛笔伐“。 “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皆感激为云泣下。
例:

古义
今义
嘴 鸟嘴
所有动物的嘴
响 回声
响声
江 长江
泛指江河
唱 领唱
歌唱
洗 洗脚
清洗
稀 苗稀
稀疏
菜 蔬菜
所有的菜
2、词义缩小

指一个词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增加,外延缩小,即词义包括的范围缩
小了。例:

古义
今义

宫 房屋
帝王的房屋

瓦 陶器
盖房子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