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律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1. 化学平衡
- 动态平衡的概念
-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 酸碱理论
- 酸碱的概念和分类
-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盐的性质
- pH值的计算
3.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 氧化还原反应的识别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4. 电化学
- 电池的原理和类型
- 电解池和电解质溶液
-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5. 有机化学基础
-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烃的命名和性质
- 官能团的概念和反应
6. 高分子化合物
-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 聚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7. 实验基础
-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 实验数据的处理
- 实验报告的撰写
以上是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概括,每个知识点下还包含了相关的理论、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等具体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依照横行:电子层数同样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加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同样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加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 1、 2、 3 周期〕周期: 7 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4、 5、6、 7 周期〕主族 7 个:Ⅰ A- ⅦA族: 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 7 个: IB- Ⅶ B过渡元素第Ⅷ族 1 个〔 3 个纵行〕零族〔 1 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同样,都为 1 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失态〕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点燃Li 2O2Na点燃Na2O2 + O2+ O22 Na+2HO =2NaOH + H ↑2K+2HO =2KOH + H2↑2222R+2H2O = 2ROH+H2↑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响越来越简单②与水反响越来越强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以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 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 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因此从 Li 到 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同样,都为 7 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从F 2 到I 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2〕密度逐渐增大; 〔B r 2 失态〕〔3〕单质的熔、沸点高升3、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响:X2 +H 2= 2HXF 2 Cl 2 Br 2 I 2卤素单质与 H 2 的强烈程度:依次增强 ;生成的氢化物的牢固性:依次增强〔HF 最牢固〕〔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响- -2NaBr +Cl 2 =2NaCl + Br 2氧化性:22; 复原性: Cl _____BrCl ________Br2NaI +Cl 2 = 2NaCl + I 2氧化性: Cl 2_______I 2;- -复原性: Cl _____I--2NaI +Br 2 = 2NaBr + I 222;复原性: Br ______I氧化性: Br _______I结论:F 2F - Cl 2 Cl - Br 2Br -I 2I -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 2 氧化性最强〕 ,对于阴离子的复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I -复原性最强〕结论: 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以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 A P X(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1.复习要点1.周期表的结构。
理解地点、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元素推测和确立几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形式。
2.难点聚焦二、周期表结构1.位、构、性三者关系结构决定地点,结构决定性质,地点表现性质。
确立决定2.几个量的关系反响反响周期数 =电子层数推测主族数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数地点性质| 最高正价 |+| 负价 |=8推测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 3 而又小于 8的元素必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 2 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 0 族 (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 除外 )。
⑵在周期表中,第Ⅱ A 与Ⅲ 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异有以下三种状况:①第 1~3 周期 (短周期 )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 4、 5 周期相差11;③第6、7 周期相差 15。
⑶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 为周期序数,则奇数周期中为(n1) 22种,偶数周期中为(n2)22种。
⑷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异有以下二种状况:①第ⅠA、Ⅱ A 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该周期元素的数量=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ⅣA~Ⅶ A 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下一周期元素的数量 =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⑸设主族元素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 b,则有:① a/ b<1 时,为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②a/ b=1 时,为两性元素 (H 除外 ),其最高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③a/ b>1 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酸。
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 a/b 的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反之, a/ b 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备战2020】高考复习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Z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1]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2 知识点梳理一、原子结构:如:Z A nR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2、元素周期律(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2)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3)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2)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三、化学键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AB, A2B,AB2,A2B2)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2NH4Cl + Ba(OH)2·8H2O == 2NH3+ BaCl2 + 10H2O6、中和热: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注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资料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年春季学期高中化学必修Ⅱ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人:邹良元)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 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绝对全(最新整理)
17Cl
18Ar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
(3)主要化合价
+1
+2
+3
+4 +5 +6 +7 —
-4 -3 -2 -1
(4)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 冷水 热水与 与酸反
——
—
难易
剧烈
酸快
应慢
(6)氢化物的化学式 (7)与 H2 化合的难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
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 H2 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 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 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 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 H2、CH4 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 等)。
(完整word)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章节知识点整合,练习题及答案详解,推荐文档
1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葡萄糖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含有羟基和醛基)醛基:①使新制的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②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羟基: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蔗糖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淀粉纤维素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淀粉特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油脂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蛋白质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颜色反应: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鉴别部分蛋白质)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鉴别蛋白质)1、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A.酚类–OH B.CH3CHCH3COOH羧酸–CHOC.醛类–CHO D. CH3-O-CH3醚类O C2、甲基、羟基、羧基和苯基四种听子团,两两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的pH小于7的有()A.5种 B.4种 C.3种 D.2种3、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等物质的量的A与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差(其中n为正数)不可能为()A.8n B.18n C. 14n D.44n4、下列属于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的操作的是()A.蒸馏B.萃取C.重结晶D.分液5、下列有机物名称正确的是()A.2-乙基戊烷 B.1,2-二氯丁烷C.2,2-二甲基-4-己醇 D.3,4-二甲基戊烷6、在密闭容器中某气态烃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和,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温度(20℃),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若加NaOH的溶液则气体全部被吸收,则此烃为()A.C3H8 B.C2H4 C.C2H6 D.C6H67.下列说法全不正确...的是()①、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②、 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③、丁二烯和丁烯为同系物④、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⑤、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 A(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⑥、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核磁共振谱法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8.请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电子层1. 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2. 表示方法:通常吧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做第一层。
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电子层叫做第二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一低三不超)1.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优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一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电子最先排满K 层,当K 层排满后再排布在L 层,依此类推。
2.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电子(n 为电子层序数)3.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K 层作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超过32个。
四、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1. 2. Cl-五、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1.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 、Ar 。
2.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
3.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
4.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
5.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Si 。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 。
7.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 、Al 。
8.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Ca 。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 、C 、S 。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
知识点二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的学生在必修二会更多的化学知识,而在第一章节里,我们主要是学习元素周期律等相关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三周期元素11Na12Mg13Al14Si15P16S17Cl18Ar (1)电子排布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3)主要化合价+1+2+3+4-4+5-3+6-2+7-1—(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冷水剧烈热水与酸快与酸反应慢———(6)氢化物的`化学式——SiH4PH3H2S HCl—(7)与H2化合的难易——由难到易—(8)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增强—(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Na2O MgO Al2O3SiO2P2O5SO3Cl2O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10)化学式N a OHM g(OH)2A l(OH)3H2S iO3H3PO4H2SO4H C lO4—(11)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弱酸中强酸强酸很强的酸—(12)变化规律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高中化学必修2必备知识甲烷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乙烯1、乙烯的制法: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4、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元素周期律第一章物质结构一、原子结构 Z个)质子(注意:原子核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中子((N)N A1.原子(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Z 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22.纳的电子数是2n;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FeSO+Cu。
44(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NaCl+Br。
22(Ⅰ)同周期比较:(Ⅱ)同主族比较:(Ⅲ)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只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型,如,H-Cl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 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2COC是吸热反应)。
+CO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O(g)CO(g)+H(g)。
222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8HO+NHCl=BaCl+2NH↑+10HO 224322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343[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
如C+O=C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22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Ba(OH)·8HO与NH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422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4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ne-=金属阳离子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ne-=单质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5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氧化物(MnO)等作正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2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H 的放出。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2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i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ii()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7(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化学电源基本类型:2 原电池、锌锰电池。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
如:Cu-Zn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
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H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2。
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CH4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Bn(c(B)??==计算公式:v(B)tV???t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反应物的浓度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1(,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叫做正反应。
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
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2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v≠0。
即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v=逆正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3 (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n=n① V=V(生成)A(消耗)AA(正方向)(逆方向)或A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x+y≠z即如对于反应xA+,yBzC有机化合物第三章、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COCO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像2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一、烃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饱和烃→烷烃(如:甲烷))(链状脂肪烃烃不饱和烃→烯烃(如:乙烯)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6、烷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