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前临终关怀的难点与解决途径的分析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摘要】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医疗和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社会观念的转变也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仍面临着挑战和困境,如医护人员短缺、服务水平不均等。
为了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关键词:临终关怀事业、现状、问题、发展前景、医疗、护理水平、政策法规、社会观念、挑战、困境、未来发展方向、培训、法律法规、投入、服务水平。
1. 引言1.1 概述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我国临终关怀事业是指针对病危患者及临终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医疗、护理、精神和社会支持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终关怀事业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护理质量不高等。
加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探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的问题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很多人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存在误解,认为只有终末患者才需要关怀,忽略了照顾患者家属和家庭的重要性,导致关怀服务的不足。
我国临终关怀服务资源不足、分布不均。
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团队,无法为需要关怀的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地区的终末患者更难获得优质的关怀服务。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着医护人员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大的问题。
由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不足,缺乏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提供符合患者需求的个性化关怀服务。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着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社会认知度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增加投入,完善服务体系,以提升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水平。
临终关怀社会保障与支持体系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临终关怀社会保障与支持体系建设的路径与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临终关怀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由于人们晚婚晚育、更长寿,对老年人和临终患者的关怀和支持需求在不断增加。
然而,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社会保障与支持体系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建设一个完善的临终关怀社会保障与支持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临终关怀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十分不完善,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临终关怀问题的研究,广泛征求民众和专家的意见,及时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临终关怀法律法规,以确保患者和家属在临终阶段能够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其次,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医疗服务的不规范,很多临终患者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因此,要建设一个完善的临终关怀社会保障与支持体系,需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具体做法包括加大对临终关怀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加强与临终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要求。
再次,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协调。
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资源相对分散和不足,需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协调。
具体做法包括建立临终关怀社会组织和机构,推动医疗卫生部门、社会福利部门、慈善组织等多个部门的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要加大对临终关怀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临终关怀的工作中来。
最后,要加强对临终关怀参与者的培训和支持。
临终关怀工作的参与者包括医疗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个群体,需要加强他们的培训和支持。
具体做法包括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同时,还要建立支持机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地从事临终关怀工作。
总之,建设一个完善的临终关怀社会保障与支持体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临终关怀的挑战面对身体和情绪的变化
临终关怀的挑战面对身体和情绪的变化临终关怀的挑战:面对身体和情绪的变化在人们生命接近尽头的阶段,临终关怀变得尤为重要。
面对身体和情绪的变化,提供适当的关怀和支持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临终关怀中的挑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身体变化在临终关怀中,身体变化对患者和家人都是一大挑战。
患者可能会经历剧烈的疼痛、呼吸困难、肌肉无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对家人造成困扰和心理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身体变化,临终关怀团队需要与医护人员紧密合作。
他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物理治疗和康复计划来缓解症状。
此外,提供心理支持和疼痛管理教育对于患者和家人的舒适和安宁也至关重要。
情绪变化除了身体变化,临终阶段患者常常经历各种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愤怒和恐惧。
这些情绪的波动不仅会影响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家人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处理情绪变化,关键是提供心理支持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临终关怀团队可以与心理专家合作,为患者和家人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治疗。
同时,积极倾听和理解患者和家人的感受,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宣泄渠道和安抚措施也非常重要。
家庭支持临终关怀不仅仅是对患者的关怀,也需要关注到家人的需要。
家人在临终期间承受着无尽的精神和情感压力,同时也需要提供实质性的支持给患者。
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家庭支持网络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
与家人建立紧密的合作和沟通,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实物上的帮助,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并增加他们的情感安全感。
同时,鼓励家人的自我照顾和寻求社会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团队合作为了应对临终关怀中的身体和情绪变化,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医护人员、社工人员、心理专家以及家人都需要密切协作,以确保综合系统的关怀服务。
在实际操作中,建立一个多学科的临终关怀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的团队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实时协调和定期会议来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此外,定期培训和知识分享也是不可或缺的,以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关怀质量。
临终关怀服务发展困境与对策的思考
临终关怀服务发展困境与对策的思考摘要:中国正步入老龄化时代,每年约有750万临终者需要得到专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国内现状与需求不平衡,我国目前临终关怀机构严重不足,临终关怀病房也存在数量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临终关怀强调治疗的支持性和姑息性,从心理、生理多方面给予患者关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临终关怀服务;发展困境;对策1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困境1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重视度不高(1)中国普通民众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与重视度较低。
现实调查发现,普通民众对临终关怀的知晓率相对较低。
研究人员从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随机抽取100名晨练的中老年人调查了解临终关怀知晓率问题,发现其对临终关怀的知晓率不及20%。
(2)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认知度不高。
同期,研究人员随机抽取某医院50名医务人员调查了解临终关怀知晓率,发现其对临终关怀知晓率为76%。
作为新型医疗项目的临终关怀,其整体认识度和重视度没有达到预期状态。
更多人认为临终关怀应是儿女的孝顺与关照,为家庭责任,很少意识到临终关怀可转变成为社会责任,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专业综合医疗服务项目。
这种现实认知状态进一步展现出中国对临终关怀的社会重视度、社会投入度及其相关研究不够充分、不深入。
1.2临终关怀机构数量相对有限,服务模式相对单一中国临终关怀社会机构主要由独立性质的临终关怀医院和慈善性质的临终关怀机构组成,临终关怀还没有与社区服务、家庭医疗服务相结合,形成“医院-慈善机构-社区-家庭”全方位系统的服务模式。
截至2016年全国有慈善性质的临终关怀结构30多家;目前,全国大约3.5万所医院中设临终关怀科的医院仅510所。
然而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中国每天死亡人数2.7万,其中癌症患者7500例。
若进一步将临终关怀服务拓展到其他类型疾病患者,临终关怀服务对象将增加3-4倍,临终服务机构数量需要再提升或服务能力再提升;再进一步将临终关怀服务拓展到临终患者的家属群体,临终关怀服务对象范围至少还需再扩大3-4倍,临终关怀服务机构或服务能力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设立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远不能满足广大民众对临终关怀服务的基本需求。
我国临终关怀的的现状及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我国临终关怀的的现状及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临终关怀事业研究的背景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就诞生了,生命的第一站是出生,而生命的最后阶段则是临终。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和死,生,我所不欲也;死,亦我所不欲也,然既生为人,谁能不死?《无常经》言: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死者。
临终状态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正如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中所言,当生之希望已经不复存在时,如何让病人安详、坦然、有尊严的离去即是我们建设现代文明社会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文明建设的要求,使得医学已由过去单一的医学模式扩大演变为现代的生理、心理、社会合二为一的综合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现在逐渐步入的老龄化社会从而使得临终关怀这一服务事业应运而生,而我国目前当今阶段的医疗模式医疗卫生人员在临终关怀事业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角色。
二、临终关怀的概念及意义(一)临终关怀的含义临终关怀(hospice或end of life care)又称为姑息疗法,它并不是治愈疗法,而是一种致力于在患者即将离开人世前的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里,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舒缓病人的痛苦。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它既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
对症治疗、减轻病人躯体的痛苦、生活护理、消除病人心理压力和不良的消极情绪都是临终关怀所包含的主要任务。
(二)临终关怀的意义1.提高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
人在死亡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并不是在舒适平静中度过的,大部分的临终患者都是在疾病中受尽煎熬与折磨,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充满了痛苦、恐惧和无奈的。
而临终关怀则为临终患者和其家属提供了心理上的关怀与安慰,减轻临终者身体上的疼痛,缓解心理上的恐惧,维护尊严、提高生命质量,让终将逝去之人能安详的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
2.社会文明的标志。
对于将要去世的病人,由医务人员给予临终者和他的家属全面的关怀。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临终关怀事业备受关注。
临终关怀,指在患者面临死亡之前,通过专业的、综合的医疗、心理、社会和心灵关怀,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走完最后的旅程提供支持。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进行浅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医疗资源短缺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仍然相对短缺,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
大部分国内医疗资源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导致临终关怀服务覆盖面较小。
患者普遍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临终关怀服务,导致患者在临终阶段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等多重问题。
2. 服务水平不足由于我国对临终关怀事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整体较低。
专业的临终关怀从业人员、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人才短缺,使得临终关怀服务水平无法保障,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3. 临终关怀理念不够成熟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相关理念和模式相对不够成熟。
临终关怀的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通过综合性的支持和照顾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在临终关怀理念建设和实践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相对欠缺。
4. 社会认知度不足临终关怀在我国的社会认知度相对较低,很多人对临终关怀事业的需求和意义并不了解,导致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受阻。
提高公众对临终关怀事业的认知度,增加社会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和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对策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临终关怀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临终关怀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3.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临终关怀服务监管机制,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临终关怀服务。
4. 加强宣传推广5. 推动学术研究加强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在国内外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临终关怀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临终前的生命关怀如何深化
临终前的生命关怀如何深化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旅程。
当生命走向终点,临终前的时光显得尤为珍贵。
临终关怀,作为一项充满人性温暖的服务,旨在为临终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支持与照顾,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然而,目前的临终关怀服务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何深化临终前的生命关怀,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深化临终前的生命关怀,就需要加强医疗团队的专业化建设。
临终关怀涉及到多个医学领域,包括疼痛管理、症状缓解、心理支持等。
因此,需要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疗团队。
医生不仅要精通药物治疗,更要懂得如何与临终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护士则需要具备细致入微的护理技巧,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
同时,还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为临终者和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在医疗技术方面,要不断提高疼痛控制和症状缓解的水平。
临终者往往会遭受各种身体上的痛苦,如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医疗团队应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物,尽可能地减轻这些症状,让临终者在身体上能够相对舒适。
同时,要注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为每个临终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是独特的。
其次,心理和精神关怀是临终关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临终者往往会经历恐惧、焦虑、绝望等复杂的情绪。
此时,倾听和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怀者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临终者缓解心理压力,找到内心的平静。
对于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临终者,尊重并满足他们的宗教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邀请宗教人士为他们提供宗教仪式和精神支持,让他们在信仰中获得安慰和力量。
同时,要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临终者的心理和精神关怀中来,家人的陪伴和关爱往往是最能给予临终者力量的。
再者,营造舒适的环境对于临终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临终关怀场所应该是温馨、宁静、充满人性关怀的。
关于目前临终关怀的难点与解决途径的分析
关于目前临终关怀的难点与解决途径的分析作者:金樱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1期摘要:"临终关怀"亦是"舒缓疗护",是一种有组织化完整照顾方案的特殊服务,该服务是注重团体精神,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缓解性及支持性的照顾,合理的分析目前临终关怀学科存在的难点,有利于寻找合适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法,有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临终患者;关怀;解决方法临终关怀,即Hospice,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让人做到优生优死,所包含有hospitality,organied care,symptom control,psychological support,individualized care,communication,education这7个方面,最早为1967年在英国由英国护士桑德斯成立ST.Christophers'Hospice,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日本等,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我国于1982年首家在香港成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临终关怀"一词被正式应用,香港的学者称之为"善终服务",在台湾被称为"安宁照顾"。
上海市是在1988年由上海浦东新区老年医院改为临终关怀医院,后相继的成立临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科,新华宁养院等,至2012年上海成立了18家有临终关怀科的单位,我院作为18家单位之一,由2012年8月成立至今,我院由起初的12张床位扩展到目前21张床位,并预计在今年扩展至36张床位,从床位的不停扩张可看出社会的需求,至7月底共评估412例患者,收治176例患者,死亡158例患者,出院18例患者,我作为一名临终关怀科的医务工作者,从中学习了新的理论知识,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相应的困难,现就我院分析出来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临终关怀服务发展困境与对策的思考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立专门的临终关怀服务培训项目,提高医护人员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和 水平。
6、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宣传教育、知识普及等活动,提高公众对临终关 怀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消除误解和偏见。
7、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探索多元化的 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包括家庭病床、社区服务等模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经费紧张:临终关怀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和日 常运营,而目前政府的经费投入有限,社会捐助不足,给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带 来很大困难。
4、人才短缺:由于临终关怀服务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现有的医护人员队 伍很难满足需求,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临终关怀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临终关怀事业。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临终关怀照护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 的社会问题。临终关怀旨在提高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的生存质量,减轻其身体 和心理上的痛苦,同时也为家属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丧葬指导。然而,由于我 国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临 终关怀照护的现状、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临终关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临终关怀 机构的设立、运营和管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3、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力度,改善 基础设施条件和医疗设备水平,提高临终关怀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
4、多渠道筹措资金:除了政府的财政投入外,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临 终关怀领域,鼓励企业捐助、个人捐赠,同时加强与公益组织的合作,扩大资金 来源。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是指为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提供终极阶段的照料和关怀的一项工作。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临终关怀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一些问题,并亟待发展和完善。
一方面,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医疗资源不足。
由于医院的床位紧缺,经常出现因病床不够而无法收治临终病人的情况。
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导致病人往往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得到适当的医疗救治和临终关怀。
这给患者家属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也影响了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现在大部分医院并没有专门设立临终关怀科室,导致临终病人无法得到专业的医疗团队的关怀和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和家属可能会感到无助和困惑,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和精神支持。
社区临终关怀机构的建设也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缺乏这样的服务机构,致使临终病人无法得到合适的照料和照顾。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专业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缺乏专门从事临终关怀的医生和护理人员,这导致临终病人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对临终关怀事业的专业培训和研究也相对不足,导致相关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和推广比较滞后。
为了解决现存问题并推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加大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投入。
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床位的利用率,增加临终关怀科室的数量,增加服务的供给。
还要加强对临终关怀医疗团队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要加强社区临终关怀机构的建设。
在城市和乡村建立相应的社区临终关怀机构,为临终病人提供照料和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如提供医疗、护理、心理咨询和社交活动等,以满足临终病人全方位的需求。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较为严峻,但随着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重视和需要的增加,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该事业会得到更好和更全面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终关怀和服务。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重,临终关怀事业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与完善的机遇。
一、现状分析1.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增长,同时老年人口比例也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7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2.6%,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这使得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2.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临终关怀服务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并不普及,且服务质量也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医院的临终关怀团队建设不完善,临终关怀专业人才短缺,无法满足临终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
同时,现阶段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研究和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健全的临终关怀服务网络。
3. 社会关注度不足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仍未引起足够的社会关注。
公众对于临终关怀服务的了解程度不高,也缺乏参与和支持。
此外,由于相关立法和政策的相对缺位,许多患者及其家庭在临终阶段仍存在诸多困难和压力。
二、发展方向1.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建立和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增加临终关怀专业人才数量是当务之急。
同时,应该鼓励医务人员参加临终关怀的培训和研究,逐步形成完整的临终关怀服务团队。
加强、完善临终关怀人才的队伍,更好的为临终患者提供服务才能为老有所养,起到推动作用。
传统的医疗模式注重的是治疗,忽视了对病人心理、生命意义的关注与护理,需要在临终关怀知识的灵敏度、判断能力和临床技巧等方面加强培训,涵盖了临终关怀的综合知识、沟通技巧、情感支持、精神护理和预防与化解疼痛等服务技能。
提高医护职工的综合能力,夯实临终关怀服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体系,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将其纳入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明确临终关怀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体系,优化临终关怀服务的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目前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经济、人力资源和服务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浅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政策方面,我国有关临终关怀的政策还不够完善。
虽然相关法律文件已经出台,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和指导方针。
政府对于临终关怀事业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小,缺乏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
经济方面,临终关怀事业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但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并未将临终关怀纳入保障范围,导致患者在接受临终关怀服务时需要承担较高的费用负担。
由于临终关怀服务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支持和设备投入,但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经费来源较为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人力资源方面,临终关怀事业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但目前我国缺乏临终关怀方面的专业人才。
临终关怀服务需要医疗、心理、社会工作等多学科的综合协作,但多学科团队的建设和协作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导致服务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服务体系方面,临终关怀服务应当包括病情评估、疼痛缓解、心理支持、灵活的护理等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综合性的服务机构和专业团队,导致部分患者无法得到全面和合适的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一是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制定明确的操作细则和指导方针,为临终关怀事业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临终关怀专业人才,建立多学科的综合协作机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建立综合性的服务机构和专业团队,提供全面和合适的临终关怀服务,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四是加强对于临终关怀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和公众对于临终关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和关心患者的生命和尊严。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问题。
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协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和加强宣传教育,我相信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怀。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和发展问题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却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方面进行浅析。
关于临终关怀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主要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提供,但是这些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一方面,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过度医疗的现象,对于疾病无法治愈的患者,往往过分强调治疗效果,而忽略了患者的临终关怀需求。
养老机构在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人员不足、专业能力不够等。
社会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关注程度还不够,相关立法和政策的不完善也制约了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关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加强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增加对临终关怀事业的经费投入,完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设施和人员配备。
应加强对临终关怀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也应加强对社会志愿者的培训和引导,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临终关怀事业中来。
还应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临终关怀事业的认知和关注,改变“死亡话题”的禁忌观念。
关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前景。
虽然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命的尊重程度的提高,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随着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相关政策和立法的完善,以及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我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措施
我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措施一、引言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日益增长。
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垂危的患者提供全面的照顾,旨在减轻其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帮助其平静地面对死亡。
然而,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服务需求增长、服务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才等。
本文将就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措施进行探讨。
二、我国临终关怀现状1. 临终关怀服务需求增长随着慢性病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逐年增长。
然而,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服务供给不足等原因,许多患者难以获得优质的临终关怀服务。
2. 服务机构数量不足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庞大的需求。
此外,服务机构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大中城市,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3.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在服务质量、服务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
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一些服务机构存在服务质量低下、乱收费等问题。
4. 缺乏专业人才临终关怀服务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和社工,但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还远远不足。
同时,由于临终关怀服务的性质和待遇问题,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
三、发展措施1. 增加临终关怀机构数量政府应加大对临终关怀机构的投入,增加机构数量和服务覆盖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临终关怀事业,通过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
2. 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临终关怀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和管理,以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鼓励服务机构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提高服务水平。
3.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临终关怀领域的人才培养,包括医护人员、社工、志愿者等。
在高等教育中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人才队伍。
同时,提高临终关怀行业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该事业。
临终关怀中护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临终关怀中护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其目标在于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
1 临终关怀中护士面临的问题1.1 业务素质方面护士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关系到能否真正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病人平静地面对死亡。
1.1.1 对临终护理知识了解的程度:护士对临终护理的认识,是接受和发展临终护理的关键所在.熟练掌握临终护理知识,可以使护士更加坦然地面对临终患者,使之在工作中保持镇静和自信。
1.1.2 基本技能:护士护理技术的熟练程度在临终护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护士娴熟的操作技术,可以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使病人有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护士完成治疗和护理。
目前对临终关怀护士还缺乏对特殊操作技能的培训。
1.1.3 沟通技巧:沟通工作可以拉近护士与病人及家属的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及家属更好地配合临终护理工作,理解并支持护理工作者。
护士不能熟练掌握沟通技巧,不但影响临终护理的质量而且有增加医患冲突的风险。
如对于病人及家属的疑问,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时候说好,怎样说病人能接受,这都是技巧,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
1.1.4 掌握临终病人心理变化的情况: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过程大致分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悲伤忧郁期、接受期。
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可以减轻病人痛苦,使之平静地面对死亡。
1.1.5针对性护理能力:针对性护理能对临终病人进行有的放矢的帮助,包括对病人临终过程的观察、对病痛的缓解和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
1.2护士心理、生理素质存在的问题1.2.1 护士心理问题:.病人死亡后护士情绪低落,在执行终末处理时感到害怕,病人死亡后因家属对护理工作不了解而出现冲突;护士在工作中担心被传染疾病的恐惧心理等,这些刺激常使护士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甚至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极不利于临终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临终关怀事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临终关怀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医疗和护理,以及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关怀,旨在帮助患者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得到尊严和舒适。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生命的尊严,更涉及到社会公共服务的满足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一、现状1. 缺乏统一的政策法规支持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临终关怀政策法规,导致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非常不完善。
部分地区或医院尚未建立相应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导致患者在面临临终时缺乏必要的护理和关怀。
2. 医疗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设施、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均面临着严重的短缺。
对于患有终末期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的支持,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导致患者在面临临终时往往得不到必要的医疗支持。
3. 社会关怀意识不足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整体的社会关怀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很多人对于临终关怀事业并不了解,对此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由于社会的关怀意识不足,导致临终关怀事业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发展。
二、发展1. 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我国需要加强相关的临终关怀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的临终关怀服务机制,保障患者在面临临终时得到必要的护理和关怀。
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临终关怀事业中来,增加临终关怀服务的供给。
除了政策法规的支持,我们还需要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扩大医疗设施的建设规模,增加医护人员的数量,提高医疗器械设备的水平,以满足患者在面临临终时对医疗资源的需求。
在推动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提高社会关怀意识,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会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当社会对于临终关怀事业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为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其发展探索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其发展探索一、我国临终关怀现状的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临终关怀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我国目前的临终关怀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服务覆盖面窄、医护人员素质不高、社会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度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许多临终患者在最后的时刻无法得到合适的关怀,给他们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二、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探索1. 完善法律政策我国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推动并规范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
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提供专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
2. 增加医护人员的素质应该加大对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在临终关怀方面胜任工作。
还需要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机制,让医生、护士、社工等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从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鼓励社会参与社会应该加大对临终关怀领域的支持和投入,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其中。
这样能够帮助临终患者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抚慰,也能够减轻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三、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关心临终关怀问题的人,我对当前我国的临终关怀现状感到担忧,但我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我认为,通过加强法律政策的建设和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的临终关怀工作会有所改善。
社会和个人应该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到临终关怀的工作中,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爱。
总结临终关怀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和医学技术的复杂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地完善法律政策、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鼓励社会参与,我们相信我国的临终关怀工作会有所改善,为临终患者和家属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临终关怀是一个涉及到伦理、社会、心理和医学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对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和社会文明程度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检验。
在临终关怀方面,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技能和素质有待提高、社会对于临终关怀的认知度不高等。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人们对于临终关怀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因此,本文就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其发展进行浅析。
1. 社会文化环境不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会忽视或排斥死亡与悲伤,但是对于临终病人来说,这样的环境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难以得到理解和关注。
2. 医疗条件不完善现在,我国医疗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临终关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医院没有专门的临终病房,或者专门照顾临终病人的人手不足。
3. 社会资源不足大多数社区及城市中只有少数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站出来帮助临终病人,很多病人家属或者照顾者没有知识或者时间去关注和照顾临终病人。
1. 建立规范制度应该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临终关怀制度,完善政策法规,让人们对于临终关怀有一个规范的认知。
2. 建立专业团队应该增加专业的临终关怀医生、护士和志愿者等的人数,让临终病人及其家庭得到和谐、贴心、高素质的关怀服务。
3. 建立社会化服务应该在社区中建立专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专业服务,让临终病人及其家庭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怀。
4. 加强培训学习对于医生、护士和志愿者等的临终关怀服务组织要加强培训和学习,让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和理念,能够更好地为病人和家属提供服务。
总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尤其是在社会资源不足、文化环境不利和医疗条件不完善方面。
未来,我们应该推进现有的临终关怀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加强临终关怀服务的人员队伍建设和加强社会培训和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临终病人和家属带来更好的关怀和服务。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现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终关怀事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寿命的延长,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临终关怀事业不断受到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进行浅析。
一、现状1.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的问题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部分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稀缺,专业人才不足,临终关怀服务水平不高,管理和规范程度不够,导致了对临终关怀事业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人们在面对临终关怀问题时,往往遭遇机构少、专家匮乏、医疗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观念及对“临终关怀”病人的认知程度不够,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认知还不够广泛。
很多人对临终关怀护理仍然存在着误解和忽视。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并不平衡。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养老院、护理院和医院等机构正在尝试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服务其实并不完善。
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团体已经逐渐增多,参与临终关怀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也在扩大。
这些志愿服务团体在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照料、心理关怀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发展1.政策保障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临终关怀事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确保临终关怀服务的公平合理,并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专业人才培养我国应该加大对临终关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专业的临终关怀专业课程、开设相关专业学位,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临终关怀事业中。
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人才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和临终关怀服务的能力。
3.意识宣传对临终关怀的宣传和教育应该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各级政府机构、医院、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组织等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临终关怀宣传工作中,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临终关怀的目的和意义,唤起社会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关注和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目前临终关怀的难点与解决途径的分析“临终关怀”亦是”舒緩疗护”,是一种有组织化完整照顾方案的特殊服务,该
服务是注重团体精神,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缓解性及支持性的照顾,合理的分析目前临终关怀学科存在的难点,有利于寻找合适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法,有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标签:临终患者;关怀;解决方法
临终关怀,即Hospice,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让人做到优生优死,所包含有hospitality,organied care,symptom control,psychological support,individualized care,communication,education这7个方面,最早为1967年在英国由英国护士桑德斯成立ST.Christophers’Hospice,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日本等,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我国于1982年首家在香港成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临终关怀”一词被正式应用,香港的学者称之为”善终服务”,在台湾被称为”安宁照顾”。
上海市是在1988年由上海浦东新区老年医院改为临终关怀医院,后相继的成立临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科,新华宁养院等,至2012年上海成立了18家有临终关怀科的单位,我院作为18家单位之一,由2012年8月成立至今,我院由起初的12张床位扩展到目前21张床位,并预计在今年扩展至36张床位,从床位的不停扩张可看出社会的需求,至7月底共评估412例患者,收治176例患者,死亡158例患者,出院18例患者,我作为一名临终关怀科的医务工作者,从中学习了新的理论知识,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相应的困难,现就我院分析出来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1 正确的理解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开展时间较短,对于普通公民及部分医务工作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又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及”忠孝观”的影响,许多人不能正确理解临终关怀的真正意义,导致不能很好的开展该项工作,不能有效的达到使患者有尊严的死去,临终关怀是以减轻患者身体及心理的痛苦,包括患者家属的心理痛苦,而不是人为的延长或者缩短患者生命,很多患者家属认为让自己的亲人多活一分钟是一分钟,认为这样才是对患者的尊重,却没有想过,各种仪器在患者身体上操作的时候,各种液体进入患者身体的时候,患者是不是觉得快乐,是不是觉得有尊严,且有研究表明,在脱水和缺乏营养的状态下可造成血液内酮体积累,从而产生一种直通药物的效应,使患者有一种欣快感,这种时候即使给患者输一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欣快感。
所以,对于肿瘤晚期的患者,特别是濒死阶段时,应让患者安详,无痛苦的离开人世,而不是积极以药物等治疗。
如何正确的理解临终关怀,我认为应加强宣教,政府应加大投入宣传,入院后医务工作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从而让更多的认识临终关怀。
2 正确认识死亡,做好死亡教育
目前多数人缺乏死亡的教育,多”谈死色变”,然而死亡为大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规律,有生即有死,有死才有生,所以要求一个正确的死亡认知,不但对患者,也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死亡教育,所谓死亡教育是就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而对人进行的教育,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生死,同时正确地认识他人的生死。
有了正确的生死观,在患者得知自身的病情进入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相关时期时,才能正确的进行辅导,安慰,支持等,让患者安详、不痛苦过完最后的人生旅途。
3 宗教信仰改变死亡的认识
缺乏宗教信仰,是临终关怀理念发展的一障碍。
生命的关怀,需要科学,需要艺术,更需要信仰,我国目前大多数人是无神论者,相信科学,从而也摒弃了信仰。
佛教认为人生是”空”,是脱离苦海;儒家认为无需将生死看的太重;道家认为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可避开的结局,通过自身修炼成仙达到长生不老以避开死亡;基督教、天主教等都认为死亡时时达到彼岸世界,是能在天国继续生活的。
宗教和科学是对立的,但拥有宗教信仰,能更好的面对死亡,所以应把宗教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播。
4 临终关怀发展的障碍
4.1经济障碍开展临终关怀医疗机构在经济上面临的困境是阻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少应有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助,从医院本身来说,不能靠临终关怀服务取得经济利润,不能使用价格昂贵的治疗手段,而临终关怀服务中,医院要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医务人员要进行严格的临终关怀岗位培训,医护人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心理情感护理,这些都是无偿的,怎样做好这些服务项目,需要经济的支持,就像两会时钟南山院士说的公立医院应回归公益性,临终关怀更应回归公益性,而不是像其他临床科室作为生存的手段,这需要政府政策及社会的支持,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奉献自己的爱心。
4.2医务人员障碍目前参与临终关怀工作医务工作人员缺乏动力及激情,临终关怀所面临的患者最终都是死亡,导致医务人员无成就感,还要面对强大精神压力及不停面对死亡的打击,让人觉得死亡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特别是当与患者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关系时,自己虽然进行过岗位的培训,进行过死亡的教育,但仍是不能接受患者死亡,这也造成了医务人员抑郁的心理,所以对于医务人员,要进行心理的辅导,进行身体的疗养,并予经济奖励促进更多的同仁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临终关怀作为新的学科[1-3],医务人员没有像其他医疗学科系统的学习,只能从参加工作后,再进行岗位培训,无法系统,正确,有效的学习临终关怀相关学科的内容,有碍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应编写相关科普文章、教材,举办各种培训班、讲习班,在医科院校增设”死亡学”、”临终关怀学”等课程,逐渐形成一支临终关怀的专业骨干队伍;设立临终关怀学专业,加强对临终关怀基本理论的
全面研究。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科学的不断进步,肿瘤患病率的增多,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
临终关怀是综合性的医学服务,能很好的解决濒危患者家庭的照顾问题,并能对家庭面对疾病及善终后的心理辅导,减轻患者及家人的痛苦,更快更好的投入创造社会经济的工作生活中。
鉴于计划生育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社会在提倡优生优育的同时,也应注重优死,使肿瘤晚期患者尽量获得善终的关怀,有尊严和安详地告别人生。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事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目前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但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支持下,在医务人员的不断学习下,这项事业将会更深入发展,人类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施永兴,王荣光.缓和医学理论与生命关怀实践[M].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
[2]韩秀英,李玉萍.临终关怀之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0.
[3]莲花生大师.达赫.西藏生死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