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提纲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进行的三大改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3.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改革。
2.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理解。
2.对于三大改造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引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社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 政治改革•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提醒学生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探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通过相关资料、图片等多方位呈现孙中山思想。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它遵循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3. 经济改革•介绍新文化运动,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学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包括引进、借鉴西方经验,改革海关税制等。
4. 文化改革•介绍“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
•分析中国文化改革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5. 课堂总结•总结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思考这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针对本次课程,考虑以下评估方式:1.课后完成一篇总结性文章,对本次内容进行梳理与回顾。
2.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品评,让学生从相互的观点中发现新的认知。
3.在考试或者考核中,通过选择题、填空题、问答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扩展在学生掌握本次历史课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环节: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课件
三大改造的完成 自主学习
1、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什么不足?
2、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 的自主学习,让学生 感知教材,培养其发 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 题的能力;三大改造 的实质,通过前面三 次分析、理解、突破, 到了本环节这个难点 也就迎刃而解了;要 把握难点,让学生深 刻理解三大改造的实 质,明白社会主义的 含义。
板书设计
生产资料私有制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社会主义公有制
设计意图:这样浓 缩本课知识要点, 梳理线索,理清知 识结构,既清晰又 便于记忆。在展示
公私合过识营程间中内,在要联抓系住,知帮 赎买政助策学生构建完整的
知识结构。点拨学 生的空白点、疑惑 点。
反思重建
为讲《三大改造》我课前让学生先了解当下各村土地确权的事情,从网上搜索我国建国之后农村土地的变 迁过程;搜索建国之初手工业的发展困境,了解我们高阳县在纺织业方面的发展状况,调查各村的落后设备有 多少,为什么要淘汰落后产能等。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总结如下:
一优点: 1、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 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 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当今社会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 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思考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2、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剖析,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 的知识面。 在这节课中有涉及政治经济学的术语较多,政策性很强,比较抽象又不好理解记忆。例如:社会 主义三大改造、赎买政策等名词学生既难理解,又觉得枯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最通 俗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效果还不错。 二、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不能做到有效取舍。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 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2、在教学中,创新意识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做到大胆实践,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在自己的创 新能力。 三、重建 如果从新备课,我仍然坚持古为今用,培养学生用历史知识分析当今社会问题。在导入环节我会补充国 家确权的相关资料;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分析中,也会对当今确权与土地改革、农业也社会主义改造的本质 进行分析;对国家为什么采取赎买政策,我也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样把握。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5课三大改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学习目标1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板书)学习目标投影——(二)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点拨,检测。
1、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
点名回答,教师总结。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
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思考题(4)点名回答,教师总结。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5课知识点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梳理知识点1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一、农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原因:(1)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2)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开始时间:1953年3.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2 公私合营1.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2.时间:1954年3.方式及政策:(1)公私合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知识点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时间: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局限性(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知识辨析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2.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才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课题三大改造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
知识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学生欣赏。
教师:歌词中提到社会主义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社会主义有这么高的优越性,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二、思考问题阅读教材23—26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存在什么缺点?三、学习新课(一)农业合作化情景设置一:多媒体展示《王老汉的困惑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问:什么事情让王老汉困惑?学生答:农民把刚分到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为什么农民要卖掉土地?(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3页第一自然段)师补充:王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王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4-5课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复习提纲
提示:请同学们在抄题之前,先检查一下书上是否有相关内容,以便于补充,也避免抄重复。
抄P18——20页一、一五计划实施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祖国大陆实现了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
3、国民经济获得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4、抗美援朝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有了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5、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
6、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和帮助。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什么首先发展重工业?1、建国初期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而重工业是工业化的基础。
2、面对帝国主义的孤立、威胁、包围,建立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3、当时我国几乎没有重工业,党和人民迫切希望改变国家工业落后的面貌。
4、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三、阅读P18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其内容说明了什么?中国的钢、电产量落后于印度、美国,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2、造成表格中情况的原因有哪些?P18第一段前二行: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
3、针对表格中的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措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
作用:P19页最后三行: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四、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的国内国际有利因素有哪些?):1、国内原因:(1)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方针政策,重视科技和人才;(2)土地改革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3)祖国大陆统一,国家政权巩固;(4)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5)一届人大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和调动全国人民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6)抗美援朝胜利,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国际因素:(7)苏联经济、技术方面的援助。
五、抄P21页《宪法》图旁边(注意:上课时抄过一部分)1、1954年宪法颁布的背景: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梳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合作社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③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④共产党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消灭剥削,共同富裕⑤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新解放区占25% 据当时调查,粮食产量一般情况是,互助组高于单干,合作社高于互助组。
3.原则:自愿互利4.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5.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有——集体所有)※※注:农业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公共财产)半社会主义性质义性质二、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1.原因①建国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②私营工商业存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③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以及一五计划的实行,国营经济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优势④农业合作化的影响2.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5.发展: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注:什么是“公私合营”?“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属于新式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求而存在,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注:为什么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政策?这是由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①历史上民族资本家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②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③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知识提纲及练习题
三大改造[知识体系]原因:分散的个体农民经营,满足不了国家______建设的需要。
农业合作化做法: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_______,走____和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高潮: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化 ______年,_____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过程:从____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公私合营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在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_____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政策: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政策,即按资本家的资本发给______。
意义:实现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意义:①到_____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______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公有制的任务;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_______,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_____阶段。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不包括()A.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抵御自然灾害B.分散经营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C.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D.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B。
进行土地改革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实行赎买政策的行业是()A.农业B。
手工业C。
资本主义工商业D。
工业4.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间是()A.1952年B。
1954年C。
1956年初D。
1956年底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完成D。
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教材第5课 三大改造知识点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2.主要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原则: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4.发展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化。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1.原因①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②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长,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3.方式:从1954年起,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创举:赎买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四、三大改造完成:1953——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三大改造的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六、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七、缺点:在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八、补充: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4.讲授法: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背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改造: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2.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教案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改造》精品教案《三⼤改造》教材分析新中国成⽴后,经过⼟地改⾰,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地。
但当时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艰难发展,不能满⾜国家⼯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国家对农业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对⼿⼯业和资本主义⼯商业也进⾏了社会主义改造。
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我国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本课与《⼟地改⾰》、《⼯业化的起步》⼀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上承中华⼈民共和国的成⽴和巩固,下接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这段历史,为下⼀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改造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程碑事件,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
教学⽬标【知识与能⼒⽬标】1.了解农村⼟地改⾰后的情况和在农村⾛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2.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对资本主义⼯商业进⾏改造的⽅式、⽅法,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法⽬标】综合分析三⼤改造的必要性,对⽐三⼤改造⽅式的变化,培养学⽣的⽐较能⼒和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通过学习三⼤改造,使学⽣从思想上认识到: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三⼤改造的实质。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新课⼟地改⾰后,⼴⼤农民得到了⼟地,成为⼟地的主⼈。
但是我国农业⽣产仍⾯临⼀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半头耕畜、半部犁,资⾦也很缺乏,根本⽆⼒抵御⾃然灾害。
⾯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设计意图】采⽤问题导⼊法,让学⽣带着疑问进⼊到新课学习,提⾼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八下历史 第5课 三大改造提纲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②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
(3)目的:走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结果:①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的高潮。
②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
二、公私合营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开始:从1954年起。
(2)方式:逐步发展企业的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3)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
这种政策,实现了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时间:年底。
(2)意义: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的任务。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阶段。
(3)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工作过粗、
等缺点。
答案:一、1.(1)工业化(2)生产合作社(3)集体化(4)合作化1956
2.1956 生产合作社
二、1.(2)公私(3)赎买和平(4)高潮
2.(1)1956 (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3)要求过急改变过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总结+每课一测(无答案)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知识点)课本梳理: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方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3.方式:公私合营4.创举: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5.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6.意义: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推动了生产力(国民经济)的发展。
7. 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四、必背内容:1、三大改造指的是哪三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进行改造?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953年至1956年3、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满分100分)1.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
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2.“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以上内容反映的是()A.土地革命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4.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预习提纲】
八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结束于南京?(因为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4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败退,标志着人民
解放战争胜利)。
2、请写出开国大典开始的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
3、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
4、什么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实现了统一?(西藏的和平解放) 5、《共同纲领》规定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6、请写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起止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7、请写出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的名字。
(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8、请写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双方的司令总指挥名字。
(中方:彭德怀;美方:麦克阿瑟/克拉克) 9、哪一个运动彻底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 10、请写出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1、哪一个运动使中国消除了私有制,步入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三大改造) 12、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建成了哪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13、文革时期中国建成了哪一座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 14、长春一汽、鞍钢、沈阳机床厂,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是什么时期的建设成就?(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
15、武钢、宝钢、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结晶牛胰岛素什么时期的建设成就?(十年探索时期,1957--1966年)
16、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青蒿素是什么时候取得的科研成果?(文革时期,1966-1976年)
17、哪一部法律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五四宪法,1954年)
18、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被合称为什么?(三大改造)
1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是什么政策?(和平赎买) 三大改造
2.时间:
4.原则: 1.背景: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形式:
5.结果: 4.结果:
3.方式: 2.时间: 1.原因: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3.目的: 2.时间:
4.方式:
5.创举:
20、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指的是什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2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三面红旗是什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3、1958年我国以钢为纲,大炼钢铁的运动是?(大跃进)
24、1958年开展的工农兵学商相结合,按需分配,大锅饭、平均主义的运动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5、1961年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哪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6、请列举十年探索时期的主要先进模范人物。
(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27、文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66年《五一六通知》与《十六条》的发表)。
28、四人帮集团指的是谁?(江青,姚文元,王洪文,张春桥)
29、文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30、哪一次会议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
31、哪一次会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十一届六中全会)
32、请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创的包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土地经营模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增强企业活力)
34、请写出1980年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汕头、厦门、深圳、珠海)
35、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6、哪一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雨分三步走战略?(1987年中共十三大)
37、哪一次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
38、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合称为什么?(一带一路)
39、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1945-2015),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暨西安事变纪念80周年(1936-2016),2017年是解放军建军90周年(1927-2017)暨恢复高考四十周年(1977-2017)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1997-2017)。
40、2018年是戊戌变法纪念120周年(1898-2018),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49-2019)暨澳门回归20周年(1999-2019)。
41、请写出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
42、我国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3、请写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44、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基本构想被称为?(一国两制)
45、1992年海基会与海峡会以口头方式表达了一个中国原则,称为(九二共识)。
46、1993年,海协会会长辜振甫与海基会董事长汪道涵的会谈称为(汪辜会谈)。
47、我国的五大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战略支援部队和火箭军)。
48、抗美援朝期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是(蒋道平)。
49、周恩来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
50、1954年周恩来参加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51、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2、新中国在哪一年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
5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1972年尼克松访华)
54、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55、中美建交的标志是什么?(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56、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两弹:核弹、导弹,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57、两弹元勋是谁?(邓稼先)中国导弹之父是谁?(钱学森)
58、杂交水稻之父是谁?(袁隆平)青蒿素之母是谁?(屠呦呦)
59、布票、肉票、油票、粮票是什么经济形态的产物?(计划经济)
60、改革开放前的旧四大件“三转一响”是什么?(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