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工具图片教学过程【导入】:图片:旧中国的外交状况: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出示课题】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题释义】和平:反对战争,非暴力。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的第16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强调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外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事件,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事件,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难点:理解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以及外交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外交情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外交意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

3.讨论话题:如“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如何看待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如抗美援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外交事务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掌握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外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教学设计
5.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时事政治,选取一个与我国外交政策相关的新闻事件,分析其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6.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在当今世界,我国应如何运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国家利益服务?”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撰写一篇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形势,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过程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具有浓厚兴趣,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3.引导学生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认识到我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3.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题目要涵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对外开放等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我国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为主题,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报告要包括讨论过程、主要观点、结论等内容,字数在300字左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
教师: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这个人物
吗?
学生回答教
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周恩
来”
教学流程
三、提出问题
1.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
环境是怎样的?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
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
及影响。

有人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
了。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亚非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主
题、影响;“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
解?“异”指的是什么?
四、精讲解疑
学生阅读教
材内容,圈、划、
勾、点找出问题
答案。

讨论交流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内容。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2.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

提问:你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及教材,回答: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和非洲诞生了一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这些国家曾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奴役和压迫,独立后仍然面临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战争的威胁,经济上也遭受不公正待遇。

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什么样的外交困难。

【学生活动】知道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小组合作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出现的问题进而理解周总理的外交智慧;通过列表,梳理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引入阅读下列材料,请你用几个词语来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

材料一材料二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师:出示图片,出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

生:研读图片,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燃起探究新课的欲望。

师总结:不独立、不自主、不平等师导课: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外交形象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自主探究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在外交上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外交成果如何?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的时间?具体内容是什么?影响是什么?3.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特点分别是什么?会上出现了什么问题?4.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一方针的作用是什么?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生:预习热身,标注课本内容,找到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整体把握教材。

师:巡视巡视,指点。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问题1】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不平等、无自主权的屈辱外交。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本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提出问题尽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出发,导入新课。

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以学生合作闯关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每一关的问题设置上力求科学,想办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另外,为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将学生分配成若干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设置组与组竞赛环节。

最后,通过编写历史小短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原”历史、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2.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重点、难点的突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完成,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建国初期我国的国际环境。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不平等条约签约现场图片师生:共同回顾旧中国外交的窘况,引导学生归纳旧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学生:归纳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生阅读课本81页第一段并思考:新中国建立之初,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果呢?当时我国面临怎样的外交困境呢?学生回答。

分析:苏美两国对新中国的态度不同的原因?(二)合作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阅读课本82页并解决问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间提出的?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提出者是谁?内容有哪些?(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什么时候得到确定?后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知识延伸:西藏问题的由来——中印边界争端。

2.万隆会议:学生:看视频《万隆会议》思考如下问题: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会议的地点?会议进行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意外情况?面对这种意外,周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何作用?学生:结合视频看课本83页,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为什么得到与会各国的欢迎?亚非各国“同”在哪里?“异”在哪里?联系现实“求同存异”在日常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包含着什么道理?思维延伸:有人说,弱国无外交,你认为国家有无外交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展望未来,你认为怎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交往中有更好的发展?(三)课堂小结:出示:周总理逝世后联合国为他下半旗的史实,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对周总理的评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教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电影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1.史料展示:材料一: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2.教师提问:如图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和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

“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被迫、屈辱的外交。

3.教师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4.史料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5.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史料展示:“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24年秋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2024年秋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标要求: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目标: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学生:周恩来。

教师: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来了解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课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外交政策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示下面表格,让学生了解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知识。

探究1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2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学生广泛讨论后老师点拨:(1)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

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开国大典、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亚非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历程,认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等重要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政策和事件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历程,掌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等重要外交政策;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历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等重要外交政策;2.教学难点: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如开国大典、亚非会议等,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教材通过讲述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但是对于外交领域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学生对外交领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2.课件:相关外交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演变。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外交政策的内容,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外交政策背后的政治智慧和外交策略。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外交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4.情景模拟:模拟外交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外交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关资料,如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抗美援朝、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方面的外交活动,展示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激发学生对外交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认识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所做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态度,树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基础知识: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做的贡献②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②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结合教材正文前面导读内容,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①新中国刚成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首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③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6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通过介绍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等历史事件,展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于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理解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难点: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3.案例分析:通过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等案例,深入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

2.课件: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案例分析的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2.认识周恩来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思想。

3.了解中共中央在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4.通过梳理历史,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人物周恩来及其思想。

2.掌握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2.学习了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人物周恩来及其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1955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的情景介绍。

第二步:讲解新课通过讲讲表格中所列举的周恩来的七大外交原则,让学生认识周恩来对中国外交理念的贡献。

同时也介绍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然后再向学生谈一谈中国外交中的头号人物周恩来,让学生认识周恩来的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看到或听到的历史事实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第四步:展示汇报每组报告他们的讨论情况,并让其他小组附和或提出质疑。

这样,学生可以从其他小组得到不同的意见,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第五步:课堂小结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怎么形成的?2.周恩来的七大外交原则。

3.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4.评价周恩来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步:作业布置1.查阅有关中国外交的历史资料,对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进行深入了解。

2.让学生在班级论坛上发表有关此次讨论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

教学资源:教师:讲课PPT学生:笔记本,图书馆,互联网等。

课后延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研究该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的外交政策,并撰写一份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过渡:由此可见,旧中国的外交局势非常不乐观,甚至是屈辱的、不自主的、不独立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局势如何?二、讲授新课<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形势如何?出示《美国缔结防御条约国地图》+材料“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外交情况并不明朗。

·针对这种外交坎坷的情况,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出示材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外交关系”总结两个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提出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过渡:在这样外交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预判。

明确一项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一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牢记一位伟人——周恩来知道一次会议——亚非会议领悟一种精神——万隆精神【设计意图】学生熟悉课本,掌握本课知识脉络。

<成就一:1949-1950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重点强调苏联:1)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交(结合地图)2)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互相帮助,友好合作)·简要提示:课本图片为1949年12月斯大林大寿;60s中苏关系恶化(过渡:除和苏联这样的大国外,还发展同临近各国家间的外交关系)<成就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示麦克马洪线地图,简述中印边境问题影响中印关系(英国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将中国西藏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英属印度。

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的焦点地区。

)◆学生阅读课本P82,回答相关问题。

(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达成共识:1954年中印:周恩来&尼赫鲁中缅:周恩来&吴努联合声明——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设计意图】理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其发展的过程,不至于混乱。

(4)意义:·出示两则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50多年来,中国…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两国总理…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哪两个方面考虑?a.中国: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国际: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成就三:日内瓦会议>◆学生作答:①时间:1954年②特点: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③讨论主题:朝鲜问题(抗美援朝后)印度支那问题(越、柬、老vs法)④意义:a.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的安全b.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成就四:万隆会议>◆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关键词①时间:1955年②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③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④中国代表:周恩来⑤讨论主题: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促进世界和平(教材没有,稍作补充)·这样一个想促进世界和平的会议上,一些国家在帝国主义国家挑唆下,发表反共言论,如:伊拉克:“考虑共产主义的危险性”巴基斯坦:“共产主义是…殖民…”泰国:“中国…颠覆活动”◆针对这些反华言论,你是周恩来,将如何反驳?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学生思考,有助于引入其后周恩来外交风云的介绍,感受周恩来临危不乱的外交家风范。

⑥方针:求同存异◆播放视频,学生根据视频回答“同”和“异”为?a.存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b.求同:都曾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侵略都面临着…(主题)的问题【设计意图】此为学生的理解难点,带着问题观看相关视频,有助于学生激发兴趣的同时,理解求同存异的涵义。

⑦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

三、本课总结◆同学们分享课前搜集的周恩来外交小故事,感受周恩来的外交风范。

故事一派克钢笔与抗美援朝手下败将故事二中国人走的上坡路敦厚宽仁、睿智豁达、灵活高超、临危不乱【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一个个有趣机智的外交小故事中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反思本课脉络较为清晰,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

但在教授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关系未作说明,学生容易混乱;毛泽东新中国成立的外交宣言未阐释清楚;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中,很多学生不太明白“意识形态”的意思…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设计思路说明:根据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两大目标导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召开,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情况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传递-接受”模式教学,对近代中国“弱国无外交”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同时对比论证,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讲授新课知识内容,让学生对新课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和运用,从而达到隔一段时间复习旧知识,减轻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程度。

教材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第3课的内容,本课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话动。

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这些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外交事业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旧中国外交漫画。

这是一张反映旧中国外交的漫画,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学习过的近代史,用几个词来形容旧中国的外交。

生:屈辱、不独立、不平等┉┉师:我们可以看出,弱国无外交。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开启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史料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