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前沿问题》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二年级学教案国际关系基础

大学二年级学教案国际关系基础

大学二年级学教案国际关系基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关系的研究日益重要。

作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学习国际关系基础的教案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国际事务、掌握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培养全球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概念讲解、案例分析以及课堂互动为主要形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国际关系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国际关系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2. 掌握国际关系各主要理论流派的核心观点;3. 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实际案例;4. 培养学生的国际事务意识和全球视野。

三、教学内容1. 国际关系概述1.1 国际关系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3 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与重要事件2. 实力理论流派2.1 现实主义理论2.1.1 恶性竞争与国家利益2.1.2 国际体系与大国战略2.2 自由主义理论2.2.1 合作与互惠2.2.2 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3. 构成理论流派3.1 依赖理论3.1.1 富穷差距与南北关系3.1.2 非洲发展与援助政策3.2 社会构成理论3.2.1 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3.2.2 基于身份认同的合作与对抗4. 其他重要理论4.1 重构主义理论4.2 个人主义理论4.3 结构主义理论1. 授课讲解:对每个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着重说明各个理论流派的核心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关系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3.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国际关系导论》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案例材料:选取与各个理论流派相关的案例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每节课结束前进行简要的选择题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评估学生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作业考核: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案例分析作业,通过批改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案分析国际关系

教案分析国际关系

教案分析国际关系教案分析:国际关系导言:国际关系是指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联系和互动。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对于理解和应对国际事务、维护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一份教案,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国际关系知识。

一、教案概述该教案是一份以“国际关系”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关系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国际组织的作用。

教案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国际关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国际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3. 了解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概念解释与导入首先,教师向学生解释国际关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

2. 影响因素分析教师通过演示和案例分析,讲解国际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例如,政治因素包括国家间政权更迭、冲突与和平等;经济因素包括贸易、投资和全球化趋势;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的传播和跨文化冲突等。

3. 国际组织的角色与功能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并讨论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和功能。

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国际组织的作用和限制。

4. 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

案例可以是国际冲突、贸易争端或全球环境问题等。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扩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国际关系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1.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可以包括投影仪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2.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讲解报告的方式进行评价。

大学生国际关系讲座策划方案

大学生国际关系讲座策划方案

大学生国际关系讲座策划方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作为大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拓宽自己的视野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计划策划一场大学生国际关系讲座,旨在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

以下是策划方案:一、讲座主题:国际关系与全球化1.1 讲座内容:- 全球化的定义与特点- 国际关系的含义与范畴- 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框架1.2 讲座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关系- 增强大学生对国际关系的兴趣与学习动力- 提升学生对国际热点问题的了解与分析能力二、讲座形式与安排2.1 时间与地点- 时间:本次讲座将安排在校园内的大型会议室,时间为晚上7点至9点。

- 地点:校本部大礼堂2.2 演讲嘉宾- 邀请国际关系专家、学者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与观点。

- 邀请校内专业教师作为评论嘉宾,就演讲内容进行点评与补充。

2.3 演讲内容安排- 一次演讲时间为90分钟,包括主题演讲和互动环节。

- 主题演讲:由演讲嘉宾进行,介绍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国际关系理论等。

- 互动环节:提前设立问答环节,学生可以在线上或现场提问,演讲嘉宾进行回答。

三、宣传推广3.1 海报与宣传品- 设计吸引人眼球的海报,包括讲座时间、地点、主题、演讲嘉宾等信息。

- 制作宣传品如小册子、手提袋等,派发给学生,并附上讲座相关信息。

3.2 社交媒体推广- 利用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宣传讲座信息。

- 鼓励学生分享讲座信息至个人社交媒体,扩大讲座影响力。

四、准备工作4.1 会场布置- 在会场设置专业音响设备,确保演讲声音清晰传达。

- 准备经典的国际关系相关图片作为背景,给参与者更好的视觉体验。

4.2 参与者名单与证件- 提前准备参与者名单,以便控制讲座人数,并便于签到。

- 准备签到表及相关证件,例如讲座的参与证明文件。

()国际关系理论前沿知识讲解

()国际关系理论前沿知识讲解
26
2、研究国际关系应该从体系和单位层 次着眼。
❖ 3、国家首要的目标不是权力的最大化,而 是维持自身在系统中的地位。即权力本身不 是目的,而是手段,国家的终极目的是通过 权力获得安全。对一国来说,权力有一个适 当的量,太大或太小都危险。
❖ 4、强调国家实力而非意图。“实力是国家 安全和独立的基础”,而一国的意图是不确 定的。
古代希腊城邦之间 三次布匿战争 的地中海世界
(希)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现 实主义理论的先驱,指出“国家间政治即权力政 治”。
(意)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也阐述现实 主义理论。
5
(英)霍布斯《利维坦》强调权力在人类政治 行为中的重要性。
(法)让·博丹《国家六论》提出了著名的主 权理论,他认为,主权是一切至高无上的权威。
国际制度有三种形式:国家间协议和条约;产生于建 设性的正式安排;也可以是暗含的,如美加特殊关系。
国际制度有共同目的:避免无政府状态、降低冲突的 潜能,实现有控制的发展。
代表人物:基欧汉、奥兰·扬、恩斯特·哈斯
18
C.共和自由主义: 民主和平论 主要观点有: (1)民主国家之间从不(或很少)发生冲突;
32
四、20世纪国际关系研究主题
老:国家利益理论、权力冲突理论、均势理 论、霸权稳定论、体系论、相互依存理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弈论、合作理论、集体 安全理论。
新:软权力理论、地缘经济学、文明冲突论、 国际机制理论、国际冲突新论、民主和平理 论、世界秩序理论、两枝政治论、全球化新 论、国际安全新论。
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决定了国际体系的结构。即 “各部分的排列组合产生了结构,排列的变化导致 结构的变化”。 体系 结构三个要素:一、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而非 等级的;二、国际体系是由功能相同的国家行为体 互动构成的;三、国际体系的变化是由体系内力量 分布不同引起的。前两个要素是一直不变的,一直 处于变化的是第三要素。因为体系内力量的大小总 是处于变更状态之中。

国外功能对等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国外功能对等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国外功能对等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功能对等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具有相似或相等的功能和效益。

这一理论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为我们理解和解析国际事务提供了新的视角。

如何深入研究国外功能对等理论的前沿问题,对于我们拓宽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国外功能对等理论的前沿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国外功能对等理论的前沿问题之一是功能对等的概念界定。

功能对等的界定涉及到多个领域,例如经济、政治、社会等。

国外学者对于功能对等的含义和范围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一些学者认为功能对等是指各国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相似或相等的作用,例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而另一些学者则将功能对等定义为各国在特定领域中具有相似的能力和实力。

因此,功能对等的概念界定是国外研究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国外功能对等理论的前沿问题之二是功能对等的测量方法。

功能对等的测量方法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功能对等现象非常重要。

目前,国外学者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测量功能对等。

定量分析通过对各个国家的经济指标、政治指标等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判断功能对等的程度。

而定性分析则通过对国家间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功能对等的本质和特征。

然而,功能对等的测量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这需要国外研究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第三,国外功能对等理论的前沿问题之三是功能对等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功能对等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因素和机制的相互作用。

国外学者通过分析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因素,研究功能对等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等是功能对等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功能对等的影响因素和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完善之处,需要国外学者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最后,国外功能对等理论的前沿问题之四是功能对等与国际关系中其他概念的关系。

大学三年级学教案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

大学三年级学教案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

大学三年级学教案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大学三年级学教案: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成为了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的领域。

作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以适应未来世界对于人才的需求。

本教案将针对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这一话题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定义、发展、重要理论、挑战与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一、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的定义国际关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往。

而全球治理则是指各国为应对共同的全球性挑战而进行的合作和协调。

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二、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的发展历程1. 传统国际关系在古代和近代历史中,国际关系主要由强大国家之间的对抗和争夺为主导。

战争和殖民主义是当时的显著特征。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导致了国际关系的一场巨大转变。

各国开始试图通过建立国际组织和协会来避免战争,例如国际联盟的成立。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国际关系进一步发展。

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立和核竞赛是当时的主要特点。

4. 当代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争端、恐怖主义等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

三、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的重要理论1. 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利益和权力是国际关系的核心,国家行为是自利和自保的结果。

2. 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主张国家之间通过合作和制度来解决问题,强调国际组织和规则的作用。

3. 依赖理论依赖理论关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角色。

4. 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指出国际关系受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影响,主张解决全球问题需改变不公正结构。

四、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1. 经济全球化和不平等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

国际关系理论课程大纲

国际关系理论课程大纲

国际关系理论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流派和主要观点,帮助学生建立对国际事务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框架,了解国际体系的演变以及理论对国际政治的解释和预测作用。

二、课程目标1. 熟悉国际关系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不同流派的代表性学者和观点。

2. 掌握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

3. 能够分析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议题,如国家行为、国际制度、战争与和平等。

4. 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评价国际关系理论的适用性。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国际关系理论概述1.1 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国际关系理论的分类和流派1.3 国际关系理论的应用与意义2. 现实主义学派2.1 权力政治的观点和实ist主义的代表性学者 2.2 安全困境与战争理论2.3 现实主义的局限与争议3. 自由主义学派3.1 全球化与经济自由主义3.2 民主和人权的推动者3.3 自由主义的限制与挑战4. 建构主义学派4.1 观念与规范的重要性4.2 文化、身份与国际关系4.3 建构主义的批判与发展5. 依赖理论与南方国家5.1 北-南问题与依赖理论的兴起5.2 南方国家的地位与角色5.3 南方国家的国际合作与发展路径6. 结构主义与国际制度6.1 国际体系的结构与功能6.2 非国家行为者与国际制度6.3 结构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2.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针对特定的案例或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堂演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演讲,展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4.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对某个特定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指定教材及参考书目的相关章节,课堂上以教 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适当的讨论和演讲。
This is an elective course intended for third-year students in the Translation Program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It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the evolution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 (Learning Outcomes)
1.掌握当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脉络 2.了解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 3.理解中国与时俱进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 4.认识中国在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作用 5. 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 要求
The course will be done through lectures by the instructor.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read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before class and participate fully in class discussions.
diplomatic strategies and its status and influence in the world. This instructor will guide students through the basic framework, development
and basic historical fact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mportant events of the

学习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前沿研究

学习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前沿研究

学习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前沿研究学习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前沿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安全与冲突研究:这个领域研究国际安全问题,包括战争、
军备竞赛、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等。

关注当前的国际热点和战略竞争,分析大国关系和地区冲突。

2. 全球治理与全球化研究:研究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多边主义、
全球治理和全球化的影响。

关注跨国合作、全球经济、全球环境问题等,探讨国际合作与协调的机制、机构和规则。

3. 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投资和经
济合作。

关注经济全球化、贸易战、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分析经
济力量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4. 区域研究与地缘政治:研究某一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历史等。

关注不同地区的地缘政治、区域安全合作、区域冲突等问题,例如东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5. 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研究:研究国家的对外政策、外交战略和国
际传播。

关注外交手段、公共外交影响力、国际媒体等,分析国家形
象塑造和国际传播效果。

针对以上领域,可以学习相关的理论与方法,阅读前沿的学术文献
和研究报告,参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研究项目。

还可以关注国际知名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中心和学术期刊,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教育部政治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教案设计

教育部政治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教案设计

教育部政治教学大纲中,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是两个重点领域。

在这两个方面,学生应该学会什么是国际政治以及它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向他们介绍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国家利益方面的知识。

国际关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国际关系的定义、种类、发展和影响因素,使他们对国际关系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国际关系概述:定义、种类和发展。

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

在概念上,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

国际关系可以是多边的,双边的,和协同的。

在定义国际关系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各个因素的影响和如何平衡这些影响因素。

种类和发展方面,我们也要了解国际关系的不同类型和历史的变迁。

2. 国际关系影响因素在国际关系领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着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和互信。

例如:文化,历史,地理和民族等因素。

经济、政治、军事等问题也会影响着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3. 国际政治和动态通过分析全球局势和各国的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国际政治知识。

还需要了解各国内部的政治机制和政治掌控能力。

通过全面观察国际政治动态,可以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国际合作与友好交流。

三、教学方法1. 讲解和解释教师可以逐步讲解和解释国际关系的定义和种类,与国际关系相关的概念、术语和方法。

2. 观察和讨论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可以加深对国际关系的认识。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并研究一些现实的国际关系问题,比如南海冲突的背景和政治因素等等。

国家利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家利益,它对国际政治、决策和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国家利益。

二、教学内容1. 国家利益概述了解国家利益的定义、内涵和各种形式、方向;国家利益与政策、国家战略的关系、如何保护国家利益等。

2. 国家利益形式和方向国家利益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文化、经济、政治等。

国际关系热点问题分析[1].教学大纲

国际关系热点问题分析[1].教学大纲

《国际关系热点问题分析》教学大纲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熟悉国际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分析国际事务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助于将来从事各种涉外事务的工作,特别是政府机构、新闻媒体以及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和公司。

本课程的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

本课程引导学生探讨如下核心问题:分析国际热点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是什么?当代国际关系中存在哪些热点问题?解决这些热点问题的途径可能是什么?具体热点问题包括:(1)国际社会的特征是什么?(2)大国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3)谁在管理国际事务?是美国还是联合国?还是二十国集团(G20)?(4)欧洲一体化取得了什么成就?欧盟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5)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6)恐怖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7)中国的对外战略是“韬光养晦”吗?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前景如何?(8)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是否成功?(9)东亚国际关系存在哪些潜在冲突?如何看待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10)东亚一体化有可能吗?东亚国家能够仿效和复制欧洲一体化的成就吗?(11)能源外交与大国博弈;(12)气候外交与大国博弈;(13)软实力和公共外交。

第01讲国际社会的特征第02讲当前的国际形势第03讲美国的对外战略第04讲干涉的合法性问题第05讲谁的梦魇:朝鲜问题第06讲伊朗核问题第07讲谁在乎中国的军费开支第08讲中日领海争端第09讲南海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吗第10讲能源问题与能源外交第11讲气候外交:集体行动的逻辑第12讲地区一体化:欧洲的成就和难题第13讲地区一体化:东亚的困境第14讲身份危机与战略困境:中国对外政策难题(1)第15讲身份危机与战略困境:中国对外政策难题(2)。

当今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前沿问题探讨

当今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前沿问题探讨

当今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前沿问题探讨当今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前沿问题探讨1.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内容构成日趋多元,国家在设定本国国家利益目标上随之多元。

政治、经济、安全、文化、意识形态、环境等都作为对外政策目标,通过外交去实现,同时这些因素本身也作为实现外交政策的手段而加以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外交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大。

外交功能也都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政治外交、安全外交正在向经济外交、文化外交、民间外交,包括企业外交总体外交方向发展。

传统或狭义的政治外交、安全外交等概念继续保持稳定性的同时,经济外交、环境外交、文化外交等概念日益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并已经为国际政治和外交的实践所证明。

就中国国内情况而言,随着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对经济增长目标的积极追求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25年多的改革开放历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包括苏联成立和苏东解体、二次世界大战,也应该包括1989年后中国的崛起过程。

中国经济的外扩将日益导致中国外交资源、政治资源和军事资源的外扩。

作为新兴的和转型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经济外交案例具备了相对典型的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文本意义。

:一、经济外交的一般规律和国际经验,随着新时期中国外交质量和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渐为中国外交的实践所验证。

经济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实行经济外交的过程,为评价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平台。

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为经济外交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丰富的样本。

中国外交的总体目标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国家战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保障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和资源、能源来源的稳定获得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

作为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手段之一,有足够的理由和需求对中国经济外交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

通过研究中国的经济外交行为,不仅可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有更清晰的观察,而且可以为外交学研究的立体性和丰富性提供一个较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文本。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02299课程英文名称: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2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开设,旨在丰富其知识结构。

通过本门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学会应用国际视野看问题,从而更好地领会我国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国际背景,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基本国际关系常识;2.能够具备国际视野角度。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国际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基本理论和方法: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3.基本技能:初步分析国际热点和难点。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在讲授时围绕本大纲,并结合现实生活,并要紧扣各部分的主题,运用讲座式教学;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安排一次习题课,做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侧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测试。

3.成绩构成:出勤、课堂作业和论文分别占30%、30%、40%。

(七)主要参考书目:《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二、中文摘要本课程主要介绍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知识,重点以中国为中心,讲述中国与各主要方的关系。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发展变化,丰富其知识结构。

学会应用国际视野看问题,从而更好地领会我国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国际背景,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世界格局演变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世界格局演变的概念和演变历史(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世界格局的概念2)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过程重点:世界格局的概念第1.2部分当代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当代世界的特点2)发展趋势难点:和平发展主题下世界并不太平第2部分:国际组织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联合国(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联合国概况2)联合国改革第2.2部分世贸组织(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世贸组织概况2)中国入世重点:中国入世习题:如何评价中国入世?第3部分:美国及中美关系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1)美国概况2)中美关系重点:中美关系第4部分:欧盟及中欧关系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实验:0 上机:0第4.1部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欧盟概况2)中欧关系重点:中欧关系难点:欧盟扩大第4.2部分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俄罗斯概况2)中俄关系第5部分:日本及中日关系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日本概况2)中日关系重点:中日关系第6部分: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第三世界概况2)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重点: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第7部分:中国对外发展战略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7.1部分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立场(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7.2部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提出2)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实施重点: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习题:中国为何在海湾战争中投弃权票?。

国际关系学理论基础教学大纲

国际关系学理论基础教学大纲

大纲
第一讲古典现实主义
一、无政府状态
二、国家
三、权力
四、均势
第二讲理想主义
一、现实主义困境
二、理想主义出场
三、理想主义的逻辑
第三讲新现实主义
一、冷战开始
二、防御性现实主义
三、对新现实主义的反思
第四讲新自由主义
一、华约、北约的比较
二、新自由主义的逻辑
三、新自由主义存在的问题
第五讲建构主义
一、苏联解体及之后的外交解读
二、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
三、三种无政府状态
第六讲英国学派
一、二战后英国的外交特色
二、无政府社会
三、国际制度
第七讲地缘政治学
一、海权论
二、陆权论
三、空权论
第八讲国际政治心理学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
二、中美建交
三、珍珠港
四、绥靖
第九讲中国古代国际政治思想
一、孔、老
二、孟、庄、墨。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2014年1月)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2014年1月)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2014年1月)主办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目标:培养既熟练掌握外语、又精通国际新闻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内外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单位提供高端国际传播专门人才(包括驻外记者),能独立运用外国语从事国际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及翻译以及与国际新闻与传播相关的工作。

学习目标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期两年,40学分,完成后获新闻专业辅修第二专业证书。

第二阶段为期一年,学习对象为完成前两年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课程学习且主修专业属非文学类的学生。

学分为20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学位论文后,可获得新闻学专业辅修文学学士学位证书。

招生要求:招收本科在校完成一年级基础课程的非新闻专业的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一、三晚上3学时,周五下午4学时授课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收费标准:220元/1学分教学计划:1、《国际新闻概论》(3学时)本课程将着重讲述国际新闻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介绍国际新闻传播的相关知识以及新闻传播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本课程还将我国国际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探讨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变革背景下的中外国际新闻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讲课过程中,重点突出国际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有机结合,并重点介绍国内外国际新闻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动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和趋势对同学作为一名“全球国际新闻人”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机会。

本课程希望不仅能帮助同学初步掌握国际新闻学的基本知识,也能为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和综合应变能力打下基础。

2、《英语新闻作品分析》(双语,3学时)本课程使用英文授课,通过分析英美报刊中的新闻报道,帮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体裁、报道的结构、报道的重点以及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与风格等。

该课程为基础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文新闻采访与写作奠定基础。

3、《新闻采访与写作》(中文,4学时)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是新闻学专业集合新闻采访与写作、通讯采访与写作学于一体的课程。

国际关系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主题:国际关系研究引言:国际关系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了解和研究国际关系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格局、推动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就国际关系研究的定义、发展、方法以及学科前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关系研究的定义与背景国际关系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关系。

它的出现是和现代国际制度的形成紧密相关的,随着国际制度的不断发展,国际关系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历程国际关系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最初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国家与国际秩序的关系上。

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研究逐渐扩展到国际组织、国际合作、战争与和平等更广泛的领域。

同时,随着世界局势的变迁,国际关系研究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理论观点为基础的研究框架。

三、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与工具国际关系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与工具进行分析和研究。

其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定性研究通过深入的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来探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定量研究则运用统计学等工具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规律。

此外,游说、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中。

四、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科前沿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科前沿包括了许多热点问题,例如国际合作与竞争、全球治理、区域安全等。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关系的演变进入了新的阶段,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网络空间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

此外,国际关系研究还在不断尝试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探索出新的创新点。

总结:国际关系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旨在深化对世界格局、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理解。

本教案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定义、发展、方法和学科前沿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启发学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培养他们分析国际事务的能力,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前沿问题教学大纲分析

前沿问题教学大纲分析

前沿问题教学大纲分析前沿问题教学大纲分析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学大纲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前沿问题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分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的定义、前沿问题的意义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

它规定了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前沿问题教学大纲则是针对当今社会最新、最具挑战性的问题而制定的教学大纲。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前沿问题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问题也日益复杂。

只有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问题,才能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前沿问题教学大纲的制定,既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又能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前沿问题教学大纲的分析呢?首先,需要明确前沿问题的定义和范围。

前沿问题是指当前社会最具挑战性和争议性的问题,它们可能涉及科技、环境、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分析前沿问题时,需要对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其次,需要对前沿问题教学大纲进行整体分析。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前沿问题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案例等内容。

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在解决前沿问题时可能面临的挑战。

最后,需要进行具体案例的分析。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前沿问题案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分析案例,可以了解前沿问题的实际应用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前沿问题教学大纲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前沿问题的定义和范围,整体分析教学大纲以及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前沿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修课程:《国际政治学原理》、《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面向对象:国际政治专业/全校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属于研讨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国际关系理论基本原理和概念知识;2、了解和把握国际 关系理论发展前沿动态;3、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课堂案例分析训练,使学生掌握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 知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原理,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基本前沿问题,为各种区域和国别问题 的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国际关系理论前沿问题》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国际关系理论前沿问题 课程英文名称: New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eories 课程号: 40502050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 学时;实验学时:0 学时) 学分:3 学分
国际理论;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 (3)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研究主题;
爱德华•卡尔的《二十年危机》;斯拜克曼二战期间对权力政治和地缘政治的研究;冷战期间 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2.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的历史发展。肯尼斯·华尔兹的《人、国家与战争》从人性、国家、国 际体系三个“意象”(image)对战争根源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开创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 次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最早由在 1959 年出版中提出。在 书中,华尔兹而第一位将层次分析法作为方法论提出来的则是戴维·辛格。1961 年,他在《国 际关系中的层次分析问题》一文中,把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划分为两大层次:国际体系与民 族国家。詹姆斯·罗斯诺提出了 5 个分析层次变量:个人、角色、政府、社会、国际系统。 后来,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发展了罗斯诺的层次体系,提出了从宏观到微观的 6 个 层次,依次是:世界系统、国际关系、国内社会、国家政府、决策者角色、决策者个人。世 界系统指国际行为体所处的世界环境,如国际系统结构和进程、世界科学发展水平等;国际 关系指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国内社会指决策者所处的国内社会环境,如社会的富裕程度、 利益集团的行为特征、社会成员的素质等;国家政府指决策者所在政府的性质和结构,如国 家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的安排等;决策者角色指决策者的职务;决策者个人指决策者的性格、 价值观念等纯属个人的因素。 (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要义。国际体系层次(世界体系层次与国家间关系层次);国家 层次(政治体系结构、利益集团及其结构、社会结构);个体层次(个体角色、个体特性)。 (3)层次分析法的实质。究其本质,国际关系的分析层次实际上有两重涵义:一是不 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解释来源”(自变量)所处的位置;二是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 “研究对象”(因变量)所处的位置。 从本质上讲,层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究者更好地
(2)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主权国家间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非国家化,主权弹性增强,国际机制网络的 厚密和权威的增强。 2.全球化与中国对外政策的转向 (1)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定位与战略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融入全球化。努力改变全球 化进程中的不公正与不平衡。 3.国际关系理论与学习方法 (1)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术流 派;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的演进。
知识单元 2:第二讲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演变及其层次分析方法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演变 (1)古典文明时期的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古典政治理论中的“人、政治与社会”理论;
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政治学说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源起。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2)中世纪晚期及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中世纪晚期及西方启蒙思想家的
知识单元 3:第三讲 21 世纪的国际体系及其变革趋势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1.国际体系及其历史演进 (1)什么是国际体系 .体系与国际体系;国际体系的内容要素。 (2)国际体系的性质。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特征 (3)国际体系的历史演进:国际体系的早期形态;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
(2)如何学习和研究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问题;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案例;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数据;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史料。
(3)国际关系有哪些“门槛”?基础元素——概念;理论范式与逻辑方法。 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5.国际关系理论究的基本概貌和主要文献。 2.掌握国际关系研究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作业: 1.如何看待全球化给中国外交带来的影响? 2.列举国际关系研究和中国外交中的主要“问题”。 3.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辨别和区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各种变量,从而使研究者能够在不同的变量间建立可供验证的 关系假设。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演变进程和层次分析法的产生和 发展。 2.掌握国际关系理论从古代到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发展线索;初步了解国际关系理论研 究的基本方法。 作业: 1.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主要有哪几个阶段? 2.层次分析法的要义是什么?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36 学时 知识单元 1:导论:全球化与当代国际关系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全球化与当代国际关系的转型
(1)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指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 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进程与趋势。 全球化具有跨越国界的全 球联结性、跨国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点。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全球化不同于现代化、国际化、 一体化;全球化绝非单一的经济全球化,而是全面的全球化;全球化首先是一种客观现象与 进程,但它同时也存在着被意识形态化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