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限元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有限元原理
一、基本理论
有限元单元法是数值计算方法中发展较早、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利用有限元法,可以解决经典的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或无法求解的许多实际问题。其优点是部分地考虑边坡岩土体的非均质、不连续的介质特征,考虑岩土体的应力应变特征,可以避免将坡体视为刚体,过于简化边界条件的缺点,能够接近实际从应力应变的角度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对了解边坡的应力分布及应变位移变化很有利。
有限单元法实质是变分法的一种特殊的有效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把连续体离散化为一系列的连接单元,每个单元内可以任意指定各种不同的力学形态,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模拟地质体的实际情况,特殊的节理元,可以有效地模拟岩土体中的结构面。
在大多数情况下岩土体材料应采用非线形模型,其中包括岩体弹塑性、蠕变、不抗拉特性以及结构面性质的影响。下面简要叙述有限元法的求解过程和原理。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1.有限单元法的实施步骤
有限元的重要步骤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步:
(1)建立离散化的计算模型,包括以一定型式的单元进行离散化,按照求解问题的具体条件确定荷载及边界条件;
(2)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
(3)由单元刚度矩阵组集总体刚度矩阵,并建立系统的整体方程组;
(4)引入边界条件,解方程组,求得节点位移;
(5)求各单元的应变、应力及主应力。
2位移模式与单元类型
在一般的有限单元法问题中,我们常以位移作为未知数,称为位移法。为保证解的收敛性,要求位移模式必须满足以下三条:
(1)位移模式必须能包含单元的刚体位移。即当节点位移是由某个刚体位移所引起时,弹性体内不会有应变。
(2)位移模式必须能包含单元的常应变,即与位置坐标无关的那部分应变。
(3)位移模式在单元内要连续,并使相邻单元间的位移必须协调。 同时,还要求所选的位移模式与局部坐标系的方位无关,即具有几何各向同性。对于线形多项式,各向同性的要求通常就等价于必须包含常应变状态,对于高次模式,就是位移模式不应随局部坐标的更换而改变。对于常应变三角形单元,其位移模式十分简单。这里以常用的四边形等参数单元为例。
等参数单元的概念已普遍地应用于有限单元公式中。“等参数”这个术语意味着单元的未知位移和几何形状有着共同的参数表述,其基本思想使用同样的内插函数N 来表达单元的位移和几何形状。
如果把单元中点的位移表示为:
}]{[}{q N u =
在等参概念中,用同样的函数N 来表示单元中某点的坐标
}]{[}{n x N x =
式中,],[}{y x x T =,],,[}{21 x x x T n =由节点坐标所构成。 先以四节点的四边形等参元为例,为了便于积分运算,采用了自然坐标系
η-
3对于二维应力-应变问题来说,单元上的每个节点有两个自由度,x 方向的位移u 和y 方向位移v ,在矩阵记号中
],[}{v u u T =
用节点位移表示就可以写作
}{u =⎥
⎦
⎤⎢⎣⎡4433221100000000N N N N N N N N }{q 此处i N 有上面方程给出,而,
[]44
3
3
2
2
1
1
}{v u v u v u v u q T =
单元的几何形态可用同样的[N]表示为
T y x
x }{}{==⎥⎦
⎤⎢⎣⎡][]0[]0[][N N }{n x 此处[]43
2
1
4321
}{y y y y x x x x x T n =,在平面应变条间下的应变位移
关系为{}}]{[////}{}{q B y u x u y u x u T
xy y x =∂∂+∂∂∂∂∂∂==τεεε式中[]B 可有
N 的某种适当求导而得
=][B ⎥⎥⎥
⎥⎥⎥⎥
⎥⎥⎥⎥⎦
⎤
⎢⎢⎢⎢⎢⎢
⎢⎢⎢⎢⎢⎣⎡∂∂∂∂∂∂∂∂∂∂∂∂∂∂∂∂∂∂∂∂∂∂∂∂∂∂∂∂∂∂∂∂x N y N y N x N x N y N y N x N x N y N y
N x N x N y N y N x N 434433332222111100000000 以及][i B =⎥⎥⎥⎥⎥⎥⎥
⎥⎦
⎤
⎢⎢⎢⎢⎢⎢⎢⎢⎣⎡∂∂∂∂∂∂∂∂x Ni y Ni y Ni x Ni 00
下面使用变分法来推导单元的刚度方程。 位移法得变分泛函系统的势能p ∏可以表示为
p ∏=11
)()(),(ds u T u T du u Y u X v u du S y x V
V
⎰⎰⎰⎰⎰⎰⎰⎰+-+-
式中),(v u du ――单位体积的应变能;
X 、Y ――规定的体积力分量,即物体的重量;
x T 、y T ――规定的表面牵引力;
V ――单元体积;
1S ---有规定牵引力作用的曲面。
根据材料是线性的假设,利用弹性理论的结果,将du 表示为
{}{}dV du T
σε2
1=
此处,{}T xy x x
τσσσ=}{为应力分量向量。
利用广义虎克定律,应力--应变关系是
}]{[}{εσD =
式中,}{D 为应力-应变矩阵,对于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来说,它有一对参数构成,这对参数为杨氏模量E 和泊松比μ,或为体积模量K 和剪切模量G 或为拉梅常数λ和υ。
考虑各向同性线性弹性性状,方程
p ∏=11
)()(),(ds u T u T du u Y u X v u du S y x V
V
⎰⎰⎰⎰⎰⎰⎰⎰+-+-变为
p ∏=
11}{}{}){}{2}}{{}({21ds T u dV x u D S T
V T T ⎰⎰⎰⎰⎰--εε 式中,T Z Y
X x }{}{=,{}{}z y x
T T T T =分别是体力和表面牵引力向量。
将{}{}T xy y x τεεε=={}T
y u x u y u x u ∂∂+∂∂∂∂∂∂////=[]{}q B 代入方程上式得:
p ∏=
⎰⎰⎰⎰⎰--1
1}{][}{})]{[}{2}]{][[][}({21
S T T V
T T T ds T N q dV x N q q B D B q 对节点位移取p ∏得一级变分,以及引用最小势能原理,从而得到
0=∏p δ
[]{}{}Q q K =
此式对于四边形等参单元来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