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商丘的文化名人
范仲淹执教应天书院事迹考论
∗∗∗第32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6月Vol.32No.3Journal of S uihua Univers ity Jun.2012范仲淹执教应天书院事迹考论宋烨(商丘师范学院历史系河南商丘476000)摘要:范仲淹乃北宋名臣,因先后求学于应天书院,娶当地望族李氏为妻,执教应天书院,故与商丘渊源颇深,曾先后两次长居商丘达八年之久。
尤其在为母守孝之际,面对应天书院之邀,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最终应允,凸显了儒家学者时刻心系民生的入世情怀;主掌应天书院期间,范仲淹倾力于教学事务,从教育制度革新,教学内容、方法的择取以及师德修养方面都有明显建树,应天书院也因此成为北宋书院制度践行的典范;尽管远在朝野,范仲淹依然不忘为国家前途命运分忧,上万言书于朝廷,提出诸多解救时弊之良法,其济世之策不仅为其后来政治、经济、教育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也给其他士林之士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范仲淹;应天书院;上执政书;忠孝观;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12)03-0094-04范仲淹一生曾在商丘居住达八年之久,尤其三年的主掌应天书院生涯对他以后的政治命运的转捩、思想体系的丰富等奠定了基础。
一、应允应天书院之邀:忠、孝观念的艰难抉择天圣五年(1026年),范仲淹因母丧商丘而弃官守孝,学界多以“时晏丞相殊为留守,遂请公掌府学”[1](卷之一·代人奏乞王珠充南京讲书状)为据,认定范仲淹在此盛情难却下,欣然答应执教于应天书院。
其实,我们如果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范仲淹的忠孝观以及个人经历、性格等就不难发现,范仲淹最终能应允执教于应天书院,必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通过审慎思虑才最终做下如此决定。
强烈的孝道观念为其欣然应允执教应天书院制造了极大障碍。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判断,孝道观念在范仲淹心中可谓根深蒂固。
从其初知自己真实身份便毅然决定离家远赴应天书院求学之举可以判断,他对因家父早亡导致自己颠沛离乡、母亲改嫁他人迫使自己改由朱姓的残酷现实是心存芥蒂的。
范仲淹的简介和诗词有关
范仲淹的简介和诗词有关范仲淹,字文熙,号澹鱼,祖籍河南荥阳,出生于河南商丘。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被誉为北宋后期的“第一好相臣”。
范仲淹登科后,历官夏官五鹿院编修、河南、山东、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知州,后调巨室宫备身,翰林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平章事、枢密副使、开封尹等职。
为了追求社会公正,范仲淹曾多次保全闵损、秦桧之家,并协助尚父王安石推行变法,制定了一门完善的法律体系,被称为“安石、范、司马变法”。
范仲淹的诗词成就也非常出色,他早年沉醉于楚辞之中,后又受到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影响,吸取了唐诗的精华,形成了其自己的风格。
范仲淹所写的诗词大都蕴含了浓郁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融汇了华夏文明的精髓,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文记述了在岳阳楼所见所感,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人民幸福的追求,被誉为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名篇。
范仲淹的另一篇名篇是《醉翁亭记》,此文讲述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及其所见所闻,展现了江南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这篇文章以文学形式表达了范仲淹对江南土地、人民、文化、历史的热爱和珍重感情,对今天江南地区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范仲淹的诗词更是流芳百世,他的《满江红·登临送目》、《岳飞》、《祭黄庭坚》等经典作品,都被广泛传颂,成为经典之作。
总之,范仲淹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更是一位文学家。
他的诗词作品深受人民喜爱,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传统,对于今天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范仲淹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范仲淹(1019年—1097年),字希文,号梦溪,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北宋开国功臣范阳惠王范雎的后代,出生于河南商丘。
范仲淹在政治、文学、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宋代文学的巨匠”、“北宋第一文臣”。
范仲淹少年时就十分聪颖,曾考中进士。
他在政治生涯中,历任历城、徐州、汝州、滑州、定州、泰州、洛阳、银州等地的知县或刺史,屡建功勋。
他的政绩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巩固政权、发展农业和提升教育水平。
他对吏治有很高的要求,公正廉洁,所以他担任的各个职位都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
范仲淹在农业方面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他推崇重教育、尊师重道,亲自耕种,积极开垦荒地,提倡修筑灌溉工程,鼓励农民多种粮食,改良农耕技术,使得北宋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除了政治生涯外,范仲淹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绘画家。
范仲淹的文学风格优美深邃,他创作的诗词、散文、赋、传记等文学作品,在宋代文坛影响深远。
他的文学代表作有《岳阳楼记》、《太和正音谱》、《石钟山序》等。
其中,《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这篇散文以岳阳楼为背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描绘,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
范仲淹的书法技艺也很高,他擅长行书,笔法遒劲有力,书风清新俊逸。
其代表作有《兰亭序》、《乌衣草》等。
其中,《兰亭序》是范仲淹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楷书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广泛流传。
《乌衣草》是范仲淹晚年的作品,其对于草书的独特理解和创新,对于后人在草书领域的造诣和影响至今可见。
另外,范仲淹还善于绘画,他的画风简约清新,作品富有“清雅”之气。
“梦溪笔谈”中曾自称“雅好书画”,他在画界颇有名气。
他的代表作有《山水纪程》、《范文正公祠堂藏图》等,画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在范仲淹的一生中,他用自己的才智、文学和艺术造诣,为北宋政治、文化、农业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范仲淹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呢
范仲淹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呢范仲淹(1018年-1096年),字元仲,号芸山,东京(今河南商丘)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官员、诗人和理学家。
他是北宋开国元勋范阳洪氏的后代,早年曾就学于苏辙门下,崇尚理学,曾任北宋宰相,后因政治上的争论而被贬谪,但仍以诗文声名卓著。
下面就是范仲淹的简介和诗句。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自幼聪明好学,曾就学于苏轼门下,苏轼十分器重范仲淹的才华,曾称他为“后学之宗”、“帝王之师”,对他的学问和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范仲淹早年在官场上的表现十分优秀,官运顺达,先后任职于中书侍郎、知制诰、集英殿校书、靖康元年参知政事、文彦博被罢免后不久,范仲淹被任命为丞相,成为了北宋的政治中心人物。
范仲淹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养,成为了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清新明丽、豁达从容、感情真挚、洒脱自然著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范仲淹诗句范仲淹的诗歌文集中,最著名的是“岳阳楼记”和“千秋岁”,这两首诗形象地表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他在岳阳楼游览时的感受与体会,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人文的历史。
其中有一句经典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这句诗真实地表达了他在岳阳楼游览时的兴奋和感慨,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祖国的千年历史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千秋岁”是范仲淹的另一首代表作,这首诗是以身世变迁为线索,揭示了范仲淹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其中有一句诗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句诗准确地抓住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对范仲淹的震撼作用,并借项羽的形象寄托了范仲淹对自己的人生追求。
总之,范仲淹是一个才华横溢、卓越领袖和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文化和人生的理解和表达。
他的作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启发人们心灵的重要精神资源,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范仲淹资料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先世彬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雎阳应天府书院(在今河南商丘)读书,仲淹读书“昼夜不息。
冬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宋仁宗亲政后,担任右司谏一职。
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
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
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历时仅一年。
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
早年生活范仲淹两岁时,父亲范墉病逝,只靠母亲为人家缝补来勉强维持,常常一天只能吃两顿粥,但是他很有志气。
有一次他跟母亲到庙里烧香,他在神前祷告,问菩萨:“我将来能做宰相否?能做宰相就要做好宰相,不能做宰相就做个好医生。
”良相和良医都能造福于人类。
父亲去世后,母亲谢氏贫困无依,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朱文翰。
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
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
后世便有了“划粥断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
这样过了快三年,范仲淹几乎把长山乡的书籍读了个遍,此处已渐渐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
一个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秘密。
他发现自己原是望亭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生活。
范仲淹人物事迹
范仲淹人物事迹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文正,号拱照,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的人物事迹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以及他的文学创作上。
范仲淹生于一个世家,自幼聪慧好学。
他早年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为他的直言敢谏,时常得罪权贵,被贬为中部(今河南省商丘市)。
在中部期间,他深入农村考察,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艰辛生活,这对他后来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范仲淹在政治上的最大成就是他的“治平三策”。
当时,北宋面临着辽、夏、西夏等外敌的威胁,国家的安危堪忧。
范仲淹主张以“外患为主”、“内患为次”,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做到正直廉洁,才能影响家庭,进而影响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他主张以德治国,强调宽容、公正和诚信,对待人民要慈祥有爱心,对待外敌则要坚定果断。
范仲淹的治平三策得到了当时朝廷的采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并在任职期间多次出使辽国,为国家稳定和安宁做出了重要贡献。
范仲淹在军事上也有卓越的才能。
他曾任宣抚使、节度使等职,多次领导军队与辽、夏等敌对势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善于运用兵法,善于在战场上制定灵活的战术,善于分析敌情,使自己的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
他还注重军纪,严格要求士兵,使他的部队备受尊重和信任。
范仲淹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岳阳楼记》、《祭酒文稿》等。
其中,《岳阳楼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雄奇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绘楼的壮丽景色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范仲淹对国家兴衰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范仲淹的文学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范仲淹以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文学创作成就了卓越的人物事迹。
他的治平三策在当时的政治局势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的军事才能为国家的安全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文学作品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范仲淹简介资料大全
范仲淹简介资料大全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下面是X给大家整理的范仲淹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传世。
范仲淹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
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
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
苦读及第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
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词有哪些呢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词有哪些呢范仲淹(1018-1092年),字与之,号东篱。
北宋政治家、诗人、文学家,祖籍浙江平阳,出生于河南商丘。
范仲淹自幼聪明好学,家境优越,受到优良教育,18岁时中进士,开始了漫长的官场生涯。
他先后担任过宣州、河南、夜郎等地的知县、通判、两浙、泉州等地的知府,宋哲宗、宋徽宗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历任枢密院、左谏议大夫等要职。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很高,尤其擅长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宛若山水画般悠远深远、清新脱俗、富有意境和想象力。
其中最著名的诗歌之一是《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一篇赋文,充满浓重的游览和抒发感慨的情调,令人沉醉其中。
《岳阳楼记》以风景描写为主线,穿插了对历史和人民生活的感受和描写,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此外,范仲淹的诗歌作品还包括《滕王阁序》、《春日官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等名篇。
他的诗歌用字清新,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公认为宋代诗歌领域的一座响亮的名字。
除了诗歌外,范仲淹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特,喜欢抒发感人的情感、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并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
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醉翁亭记》、《观书有感》等。
总结而言,范仲淹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无论从他的政治理念、文学创作还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来看,都是具有标志性的。
他创作的诗歌、散文,都充满了深沉的人文情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几首范仲淹的诗歌赏析:1.《滕王阁序》这是一首颇有名气的前赤壁之战的送别之作,全篇热情洋溢、具有铿锵有力的感染力。
全文共九段,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2.《岳阳楼记》这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一品显山振气”的经典。
这篇文章以游览风景为主线,穿插了对历史和人民生活的感受和描写,令人沉醉其中。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歌主要是写两人在各自的屋子里等他们的师傅——温翁,一面聊天,一边描绘着早春时节的景色,表达作者对水景的热爱与自然之美的追求。
范仲淹爱国事迹大全
范仲淹爱国事迹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职场资料、心得体会、祝福语、读后感、观后感、签名说说、句子大全、语录大全、事迹材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information, experience, blessings, after reading, after watching, signatures, sentences, quotations, deeds, other models, etc.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范仲淹爱国事迹大全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范仲淹
范仲淹
(989-1052)
感怀猿樯隐阴若 极乡啼倾曜风夫 而,。楫,怒霪 悲忧登摧山号雨 者谗斯;岳,霏 矣畏楼薄潜浊霏 。 讥也暮形浪, ,,冥;排连 满则冥商空月 目有,旅;不 萧去虎不日开 然国啸行星, , ,
•
得骚北观气汤湖予 无人通也象汤。观 异,巫,万,衔夫 乎多峡前千横远巴 ?会,人。无山陵 于南之此际,胜 此极述则涯吞状 ,潇备岳;长, 览湘矣阳朝江在 物,。楼晖,洞 之迁然之夕浩庭 情客则大阴浩一 , ,
•
临有答浮青锦下至 风心,光。鳞天若 ,旷此跃而游光春 其神乐金或泳,和 喜怡何,长;一景 洋,极静烟岸碧明 洋宠!影一芷万, 者辱登沉空汀顷波 矣偕斯璧,兰;澜 !忘楼;皓,沙不 ,也渔月郁鸥惊 把,歌千郁翔, 酒则互里青集上 , ,
•
渔家傲
• • • • • • • • • •
将 军 白 发 征 夫 泪 。
•
于增百陵庆 其其废郡历 上旧俱。四 。制兴越年 属,。明春 予刻乃年, 作唐重,滕 文贤修政子 以今岳通京 记人阳人谪 之诗楼和守 。赋,,巴
•
微忧乐进民不异嗟 斯,耶亦,以二夫 人后?忧处己者! ,天其,江悲之予 吾下必退湖;为尝 谁之曰亦之居,求 与乐“忧远庙何古 归而先。则堂哉仁 ?乐天然忧之?人 ”下则其高不之 乎之何君则以心 。忧时。忧物, 噫而而是其喜或 ! ,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世称“范文正公”。先世彬州(今陕西省彬县),后 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真 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雎阳应天府书院 (在今河南商丘)读书,仲淹读书“昼夜不息。冬 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 能堪,仲淹不苦也”。宋仁宗亲政后,担任右司谏 一职。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 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 “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 (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 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 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 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
范仲淹资料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先世彬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雎阳应天府书院(在今河南商丘)读书,仲淹读书“昼夜不息。
冬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宋仁宗亲政后,担任右司谏一职。
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
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
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历时仅一年。
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
早年生活范仲淹两岁时,父亲范墉病逝,只靠母亲为人家缝补来勉强维持,常常一天只能吃两顿粥,但是他很有志气。
有一次他跟母亲到庙里烧香,他在神前祷告,问菩萨:“我将来能做宰相否?能做宰相就要做好宰相,不能做宰相就做个好医生。
”良相和良医都能造福于人类。
父亲去世后,母亲谢氏贫困无依,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朱文翰。
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
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
后世便有了“划粥断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
这样过了快三年,范仲淹几乎把长山乡的书籍读了个遍,此处已渐渐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
一个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秘密。
他发现自己原是望亭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生活。
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
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商丘古城是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个古城遗址,位于商丘市的市区内。
商丘古城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调查报告将对商丘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
一、历史沿革商丘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商代。
商丘作为一个古代国家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商周时期商丘属于鲁邑,秦汉时期为郡县治所。
唐代初期,商丘被指定为郡治。
宋代时,商丘成为大名府府治。
明清时期,商丘是典型的商贾之乡。
在中国历史上,商丘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文化遗产1.范仲淹祠: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范仲淹祠建于明代,是对这位伟人的纪念和敬意。
2.文公祠:商丘市是文庙所在地,文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丘文庙的规模雄伟,建筑风格独特,是对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纪念。
3.史家墓群:位于商丘市郊区的史家墓群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地方。
墓群中埋葬了许多历史学家和史料学家,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4.宋城遗址:宋城遗址是商丘古城的主要遗址之一,遗址内保存了大量的宋代文化遗存,包括建筑、雕塑和书画等。
三、旅游资源1.古城墙:商丘古城墙是商丘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古城墙周围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商丘的繁荣与辉煌。
2.丹江口生态旅游区:丹江口是商丘古城旁边的一个生态旅游区,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郊野风光和休闲旅游活动。
3.宋城乐园:宋城乐园是商丘古城内的一个主题公园,以宋代文化为背景,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宋朝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四、建议1.加强保护:商丘古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加强对古城遗址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维护其原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及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及诗词名句范仲淹,字希文,号梦溪,晚号东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东南第一才子”。
生于北宋宣和年间(1008年),祖籍为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出生于河南睢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其父范观是一位知名的学者。
范仲淹少年聪敏,有着良好的家世背景和优秀的学业成绩。
范仲淹平生好学,具有广泛的知识和博学的修养。
他师从吕夷简、司马光等名师,潜心研习史、经、子典和文学艺术,广泛涉猎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知识。
他的诗文风格清新俊逸、意境高远,被后人称为“梦溪笔谈”式的文化艺术。
范仲淹曾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尚书右丞、同签书枢密使等职,多次担任过西川、四川、湖南、广东等地的官员。
在任期间,他深入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通过采取一系列灵活有效的措施,推动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他还曾和王安石等人合作推行新政,对宋代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范仲淹的诗词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词创作技艺精湛,意境优美、高远、深刻。
其中,《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文章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名篇之一。
其中《岳阳楼记》中“登上楼,开口便喧哗,车马骈阗,凝看数十年光阴如梭”一句至今广为传颂。
范仲淹的诗句也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其中“百年已过半,宰我谏如泣”、“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经典名句传颂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总的来说,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盛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他的名篇名句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范仲淹的简介资料有哪些呢
有关范仲淹的简介资料有哪些呢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家和军事家。
他的一生精彩纷呈,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范仲淹的简介资料。
1. 早年经历范仲淹于1018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个文化庄重且受封为侯爵家族。
他自幼聪慧,能够随机应变,在学业和家族的外事活动上都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
他负责为父亲、兄弟和家族亲戚管理他们的仆人和财产,这使得他习惯于处理权利和金钱。
范仲淹父亲去世后,他在世居里、乡村和政府机构中担任职务,这为他未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政治生涯范仲淹在政治生涯中,曾经担任过很多职务。
他在澶、淮、襄、江四经策功的过程中,卓有成就,一路从县官到朝廷大臣,并且长期在天子面前供职。
他还曾经在化州、荆南、湖南、江西和金陵等地担任过官职,使得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姿多彩。
范仲淹在朝廷上最长时间的担任职位是宰相。
他是北宋的大臣,负责北方军队和财政和权力的大体上的规划和管理。
他一直是大臣中最具备声望和权力的之一,都颇受尊重。
在其执政期间,他推动改革,注重军备、文化事业、农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有较为杰出的表现,使当时的中国大大得到了发展。
3. 文化活动范仲淹是一位文化活动家,他极为注重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诗歌、文章和书法等方面。
他倡导追求尊荣和素雅的生活境界,并把这些思想注入到了其文化创作当中。
他的作品包括《岳阳楼记》、《祭衡阳城隍》、《梦溪笔谈》等。
他的诗文充满哲学性,反观历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范仲淹的书法和文化创作也十分杰出。
他的书法风格清新秀丽,富于变化,曾被誉为北宋的第一号风格大师。
范仲淹的文化创作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其成为一位文化界的杰出人物。
4. 对华夏文明的影响范仲淹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家,其留下来的贡献,对中国的历史和文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行动不仅能够沿用到今天,而且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范仲淹个人简历
范仲淹个人简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想了解一下历史上的文学大家范仲淹吗?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范仲淹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范仲淹个人简历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生平经历早年经历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
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
北宋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范仲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官宦家庭出生,时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
淳化元年(990年),父亲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
苦读及第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
商丘历史名人
商丘历史名人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商丘的历史名人炎帝即是传说中的神农氏,又名朱襄氏,为伏羲之后裔,三皇之一。
据史料记载,炎帝登上王位,以陈为都(古陈之朱襄氏邑即今商丘市柘城的县)。
炎帝发明了五弦琴和农耕,教人种植谷物;制定了历法,以太阳在中天时为集市;教人辨加水泉的甘苦,尝百草作医书等等。
炎帝在位140年,逝后被迁回作为其祖居地和建都地的商丘安葬,现柘城县东十里的朱襄陵,即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
帝喾自幼聪慧过人,15岁便参与治理天下,后建都于亳(今商丘),领部落8个,执政后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并以仁德、信义和勤劳施教人民,各部落以和睦友好为上,使各部落互相亲善。
帝喾在位70年,寿105岁。
帝喾陵在商丘古城南高辛镇西北。
阏伯为帝喾之子,相传为帝喾次妃简狄吞燕卵而生。
史载,阏伯与其弟实沈不和,常动干戈。
帝喾无可奈何,只好将两兄弟分开。
将阏伯封于商丘为“火正”,封号曰“商”,差实沈到大夏,使兄弟终不得见。
阏伯死后被称为商星,实沈死后被称为参星。
在星宿中二星一个落下的时候,另一个才升起。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其典故就源于此。
阏伯在他的封地——“商”做火正,忠心耿耿,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爱戴,人民感念他的功德,尊他为“火神”。
阏伯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我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
他死后葬于封地。
由于阏伯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
今天“商丘”之地名亦由此而来。
王亥为阏伯的第六世孙。
他训服了牛,并发明了牛车,使畜牧业和生产力得到发展。
商部落很快富裕起来。
物口有了剩余。
王亥便带领商部落的人去其他部族以物易物交换物品,于是,商部落的人便被其他部族的人称为“商人”,所以换的物品亦被称为“商品”。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据说,这句今天在许多为官之人耳边警钟长鸣的话就出自商汤伐夏的故事。
范仲淹后人寻根千年前范仲淹在商丘宁陵的家
范仲淹后人寻根千年前范仲淹在商丘宁陵的家4月26日上午,宁陵县老城区。
一户朱姓人家院里,一口砖石垒砌、青苔斑驳、碧水倒影、保存完好的千年老井,引来一位从北京赶来的特殊客人——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范仲淹30世孙、北京大学教授范国强先生。
圆圆的千年老井被当地人称为“范公井”,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在宁陵安家的历史见证。
据大量史料记载,1000年前,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山东邹平、改名朱说的范仲淹,从小历尽漂泊孤苦,因后来到我商丘应天书院五年求学,功成自立,并在商丘娶妻生子,在宁陵置办庄田,接母亲和同母异父朱氏兄弟来宁陵,商丘宁陵成为范仲淹的真正意义上的家。
至今留存的那口井,据考证就是当年范仲淹同母异父朱氏兄弟管理范仲淹所置办庄田留下的井。
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的范仲淹,与商丘有着深厚的渊源。
范仲淹是商丘当年的应天书院培育出的杰出人才,而且商丘宁陵成为他一生漂泊最牵挂的家。
母亲病故初葬宁陵,范仲淹回商丘的家丁忧三年,应邀在应天书院执教,形成了泽被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先忧后乐”的担当情怀。
作为范仲淹后人和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的范国强教授,慕名寻根到宁陵,与范仲淹当年同母异父朱氏兄弟的后人,相见在那口千年老井“范公井”,握手寒暄,对着老井反复端详、久久凝望。
此时此刻,薪火相传的力量让人唏嘘不已。
在商丘市、宁陵县有关方面领导、专家的陪同下,范国强教授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宁陵万亩梨园和范仲淹故居遗址、应天书院等,无限感慨。
他说,先祖范仲淹曾经将家安在宁陵,这里也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能到这里看一看是他多年的心愿。
范仲淹作为宁陵的乡贤,与母亲和商丘的妻子李氏及子女在这方热土上生活很多年,且与同母异父朱氏兄弟情缘颇深书信来往不断,是商丘宁陵这个温暖的家为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成才和执教提供了物质生活支持。
范公作为商丘及宁陵出来的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诸多遗迹,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范仲淹的简介和名句
范仲淹的简介和名句范仲淹(1018年-1097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
字文瑞,号岳阳老人,祖籍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是北宋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充斥了奋斗、忧患、担当与智慧。
今天,我们将对范仲淹这位杰出的宋代名人进行简介,并选取其代表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进行剖析。
范仲淹的简介范仲淹的生平事迹是丰富而多彩的,他是宋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历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
范仲淹出身于官僚家庭,早年跟随其父母迁居到嘉祐(今安徽界首)生活,随后考取了进士出仕。
他最初在襄州、永州等地任官,后来担任了枢密副使、侍中、参知政事、翰林学士等高级官职。
范仲淹在政治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其在著名的玉堂言谈中,提出“舟中故人”,号召朝廷官员以民族大义为标准来任官。
他还提出“以民为本,与民休息”等思想观点,为宋代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范仲淹并不仅限于政治家的身份,在文学和哲学领域也留下了他独特的足迹。
他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其詩歌以具有悲情色彩和含蓄巧妙的表达方式而备受欢迎,在古代词坛上也颇有建树,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受到了后人的广泛爱戴,著名的《岳阳楼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范仲淹还对宋代的哲学思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独具一格的思想和评论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后人。
范仲淹的名句《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篇古典散文,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辞藻,引人入胜,历来受到青睐。
下面是《岳阳楼记》中比较知名的几句话。
“风景这边独好,最是一年春好。
”这个名句是《岳阳楼记》的开篇,范仲淹用这句话来描绘岳阳楼的风景。
他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得细致入微,以至于读者可以想象出一片怡人的春光景象,几乎可以闻到花香和听到清新的鸟鸣声。
“钟山只隔数重山,应有异于彼松江。
”这个名句被范仲淹用来描述湘江和岳阳楼的景象。
范仲淹因自己的亲身体验而感觉到钟山与岳阳楼之间的区别很大,这句话把这种感受表现得十分明显。
范文正公来历
范文正公来历范文正公,又称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北宋文治时期的代表人物”。
早年经历范文正公于1029年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家族世代都是文化人。
他的祖父范纯仁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曾经担任过太学博士和国子监祭酒等职务。
他的父亲范纯钦也是一位学者和官员,曾经担任过太常博士和礼部员外郎等职务。
范文正公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和写作。
他的父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亲自教他读书写字,还请了一些著名的学者来给他讲学。
范文正公在父亲的教育下,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博学多才的学者。
官场生涯范文正公在官场上的生涯非常辉煌。
他曾经担任过很多重要的官职,如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知制诰、参知制诰、枢密副使、宰相等。
他在任职期间,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被誉为“文治武功兼备的官员”。
范文正公最著名的贡献是他的“开封府治水”计划。
在北宋时期,黄河经常泛滥,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范文正公在担任开封府知府期间,提出了一系列治水方案,如修建堤坝、开挖渠道、加强水利设施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控制了黄河的泛滥,保护了当地的百姓。
范文正公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文学作品有《岳阳楼记》、《祭妹文》、《岳阳楼记后序》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还创办了“舒学”,提倡“以诗文为经,以礼法为纲”,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退隐生活范文正公在官场上的生涯非常辉煌,但他并不满足于权力和地位。
他认为“天下事有成败,知之者为贤”,并且认为官场上的腐败和贪污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他在60岁的时候选择了退隐,回到家乡过上了清闲的生活。
范文正公在退隐后,继续写作和教育。
他在家乡创办了“舒学书院”,为当地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
他还写了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岳阳楼记》、《祭妹文》、《岳阳楼记后序》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商丘的文化名人——张修起畅谈商丘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2012-06-01 07:35 商丘网—商丘日报本报记者郭文剑我要评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史学会会长陈奎元题词:范仲淹在商丘。
范仲淹像。
嘉宾名片张修起:商丘市二届政协副主席、商丘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商丘市诗词学会会长、商丘市城镇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商丘市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长期以来,他致力探寻商丘优秀传统文化,并将视野洒向书法、绘画、陶瓷等多种艺术领域,为商丘文化传承与发展鼓与呼,著述颇丰,见解独到。
他对商丘文化的研究既坚持周密的学术论证,又特别着重在开发利用上提出论证和建议,旨在促进文化向产业转移,增强商丘文化的软实力和提高商丘文化名市的知名度。
开栏的话: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其中一个定位是“华夏重要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商丘,将“打造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列为战略目标之一。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气息迎面而来,文化底蕴深厚的商丘正焕发出日益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把深邃的目光聚焦在我们脚下这块古老的土地,穿越时空隧道,从纷繁的典籍史料中探寻商丘历史文化的惊鸿一瞥,为致力文化名市建设的现代商丘带来发展的启迪。
本报文化周刊特开辟《文化给力商丘纵横谈》专栏,以嘉宾访谈的形式,精心烹制本土特色的文化盛宴,为商丘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鼓与呼,敬请关注。
一、“商丘要重点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二、“我们可以非常踏实地说范仲淹是商丘的文化名人”记者:文化是软实力。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三商”文化底蕴,致力提高商文化、火文化、根文化、汉梁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知道您这些年一直为商丘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在奔走呼吁,为什么?张修起:商丘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牌众多。
前几年,商丘为创建文化名市,在塑造文化品牌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已卓有成效。
例如华商文化、火文化、汉梁文化等文化品牌已小有名气,成绩应当肯定。
但是,商丘要建设文化名市,还有许多文化品牌应当挖掘和宣传,有了过硬的、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就会为建设文化名市增加更浓的色彩。
按照多方面的条件衡量,我总以为,范仲淹文化品牌应当是我们商丘众多文化品牌中的一个重要品牌,主要理由有五:一是范仲淹与商丘的渊源深;二是范仲淹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巨大;三是商丘打范仲淹这个文化品牌,外地没有争议,大家服气,当之无愧,成效也一定很快;四是我们对范仲淹文化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为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打下很好的基础;五是领导很重视范仲淹文化品牌的宣传,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为正在筹备的《范仲淹在商丘文集》题写书名,市委书记陶明伦批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应大力支持。
”记者:有关范仲淹与应天书院的故事,商丘人耳熟能详。
上升到一个文化品牌,商丘还欠缺什么?张修起:一是商丘还没有十分重视范仲淹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或者说是我市文化研究的重点选择有遗憾,文化品牌的筛选方向有缺陷。
二是不应该用应天书院的建设和研究,代替或妨碍范仲淹文化研究的深入。
以我之见,应当以范仲淹文化研究带动应天书院的研究,带动虞城范公祠的开发利用,以范仲淹文化带动商丘的宋文化旅游。
三是对范仲淹与商丘的关系、对范仲淹的家事研究不够,没有把范仲淹当作商丘文化名人对待。
四是对范仲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范仲淹这个真正的文化品牌竖起来。
五是对范仲淹的研究还停留在民间研究层面。
二、“我们可以非常踏实地说范仲淹是商丘的文化名人”记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您把范仲淹当作商丘文化名人,这个提法很新鲜,对商丘来说也很震撼。
根据是什么?张修起:我认为范仲淹是商丘文化名人,理由很充足。
范仲淹(989年—1052年),祖籍苏州,生于河北,幼年成长于山东邹平,但他自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到睢阳应天书院求学后,就一直结缘于商丘。
范仲淹求学在商丘、学成致仕在商丘、结婚在商丘、生儿育女在商丘、奉养母亲在商丘、母亲去世在商丘、为母丁忧在商丘、教学在商丘、冒哀上书主张改革在商丘、职田在商丘、一生家计在商丘、后人至今在商丘、重要政治学术思想形成在商丘,范仲淹与商丘的关系极为深厚,商丘《归德府志》、《宁陵县志》、《虞城县志》都称范仲淹是“商丘乡贤”,所以他的“家”就是商丘。
我们完全可以非常踏实地说,范仲淹是商丘的文化名人。
记者:也就是说,范仲淹的祖籍和出生地虽然不在商丘,但他一生与商丘结缘,应当让国人知道范仲淹是商丘文化名人。
张修起:先说他求学在商丘。
北宋时期,宋真宗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于1006年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的商丘(时称宋州)改为应天府,1014年又升为南京,处陪都地位。
北宋应天府是当时经济、文化、交通之中心,“一方之都会”。
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就设在这里,而且应天书院是四大书院中唯一被升为国子监的书院。
应天书院的教学声誉很高,曾有“七榜五十六”之美称,是指书院学子平均每年有八名中进士,创教育成绩之辉煌。
正因为当时应天书院影响很大,范仲淹在山东澧泉寺读书三年的最后日子里,由于继父朱文翰病逝,且又闻自己身世,所以才“感愤自立,决欲自立门户,佩剑经趋南都”,长途跋涉到应天书院求学。
1011年,范仲淹离开了山东,开始了在应天书院五年的苦读岁月。
关于范仲淹在应天书院的苦读生涯,朱熹称范仲淹“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膳粥不充,日昃始食。
”欧阳修所撰《范碑》中有概括之叙述:“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
”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五年,终以进士及第。
这就说明了范仲淹学成致仕于商丘,这也是范仲淹结缘于商丘的开始。
记者: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苦读五年进士及第后,离开商丘异地为官,但家留在商丘。
后因母亲去世,范仲淹在商丘为母丁忧三年,又被当时的南京留守,也是著名文学家的晏殊聘请到应天书院执教,再续范仲淹的商丘情缘。
张修起:范仲淹的家其实就在商丘。
范仲淹是在商丘成的婚,妻子李氏是应天府楚丘人,是宋太宗宰相李昌岭的侄女、太子中舍李昌言的女儿。
说起范仲淹的岳父一家,可谓是名门望族。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李昌岭、李昌图、李昌言三兄弟同榜进士及第,是睢阳学舍(应天书院前身)“七榜五十六”的其中三兄弟。
三兄弟中的李昌岭任过宋太宗宰相,李昌图任过国子监博士,李昌言任过太子中舍。
李昌图之子李纮与范仲淹是应天书院的同窗好友,后来,李纮牵线,介绍他的堂妹、太子中舍李昌言的长女李氏给范仲淹。
当年范仲淹已三十二岁,李氏二十三四岁,二人情投意合。
约在1024年,就在范仲淹被提升为“秘书省校书郎”前后,他与李氏结为伉俪。
李氏出嫁时,陪送一套四合院,范仲淹把双目失明的母亲接到商丘家中奉养。
从此,范仲淹安家于商丘,奉养母亲于商丘,生儿育女于商丘,终于实现了他“自立门户”之夙愿。
而且直至母亲去世,范仲淹为母丁忧三年也在商丘家中。
再后来,妻子李氏病逝,他在延安、庆州前线,只有十七岁的长子纯佑跟随打仗,其他四个孩子大不过十五岁,小不足七岁,也都是继续寄养在商丘的舅妈家里。
甚至在范仲淹的晚年,他的弟子们知他已萌退志,曾劝他到洛阳建宅以备养老,这时他却说:“人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以为自己在商丘已有家,没必要再安家。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范仲淹一生除了在商丘的家以外,一生并没有在其他地方安家。
范仲淹在商丘的这个家,才是他一生唯一的家。
记者:梳理一下,能不能这样说,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亲改嫁到朱家,随继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说童年、少年的范仲淹生活很苦。
是商丘这块文化底蕴厚重的土地,成就了他求学成才、出仕为官、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范仲淹是商丘的女婿,他的家其实一直在商丘。
张修起:不仅如此,范仲淹为官后的职田也在商丘,给他管理职田的也是他山东继父朱氏的族人和苏州生父范氏的族人。
在宋代,官吏的俸禄是由钱、谷、杂用和职田组成。
职田的多少依官吏级别而定,职田可以自由买卖,实际上就是成为了官吏的家产。
范仲淹的职田就分布在宁陵、虞城和永城。
据《范公虞邑族谱》载,其职田“食邑二千三百户,实封六百户”。
食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职田。
宋代的公、侯、伯、子、男或有功的大臣,可以赏赐食邑。
范仲淹的职田二千三百户是虚封的,表示规格,六百户才是实封的,是实实在在的赏赐。
北宋的县分为八等,六百户就是一个小县的规模了。
范仲淹为何把职田选择在商丘,而且分布在宁陵、虞城和永城,除了这里接近京城外,也是别无选择,一是不能选择在苏州原籍,因为当时范仲淹到苏州认祖归宗还没被族人同意;二是按照习俗,他也不可能把职田放在生母改嫁之地——山东邹平。
妻子是应天府人,范仲淹把家安在商丘,把职田选在商丘,应是最佳选择。
据《宁陵县志》记载,朱熹保存有范仲淹与同母异父的朱氏“三郎秀才”两封通信,信上有朱熹附言:“右范文正公与兄弟之书,其言近而易知,油然天伦至情。
今之士者得其说而谨守之,亦足以检身而及物矣。
”其中一封信是商议“永城庄田和宁陵家计”。
信中涉及到“八叔”、“五哥”、“大郎”等七个人,还牵涉到“永城志文立碣”等要事。
这两封信也是证明范仲淹的职田在宁陵和永城,且是由朱家兄弟照管。
至今宁陵尚存当年职田的生活生产用井和朱氏族人的后裔。
虞城县利民镇有“范仲淹祠堂”和明代从苏州返迁来的范氏宗亲。
范氏族人后裔至今分布在黄河故道南北数十里,并且现在还藏有明万历十三年(1586)增续的《虞城范氏族谱》。
《族谱》记载:“宋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文正八世至士聪祖,率其次子文理祖迁居河南纶城,即吾迁虞始祖仲宣房,宋丞相纯仁祖之嫡脉也。
”“士聪,苏州人,宋元之际,北迁虞,子孙因家焉。
”这些也说明,范仲淹在虞城县的职田一直到明代还存在,而且是由从苏州迁来的范氏族人管理。
到了明末,户部主事、山海监军兵备道范志完在虞城县利民镇中心建造“范文正公祠堂”,一直祭祀祖先至解放初期。
至今《虞城范氏族谱》还存有当年祠堂的地图和祠堂的全部对联,从中可以看出对联的内容和祠堂建设的各殿规模、质量和正规程度等,可以说是江北最大的“范文正祠堂”。
《族谱》中还有“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奉旨从祀、康熙六十一年奉旨从祀”之详文,也可以看出在虞城县利民镇的范公祠在当年的影响之大。
由范仲淹的职田在商丘这一事实,足以说明范仲淹的家产家计在商丘,宗亲在商丘,他已经在商丘长期安家落户。
三、“范仲淹的思想主张形成在商丘”记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这句名言,千古流传,妇孺皆知,也是他思想主张的经典表述。
为什么说范仲淹的思想主张形成于商丘呢?张修起:范仲淹的思想形成主要在来应天书院学习以后,这正如欧阳修所言:“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