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汇总专题知识宣教培训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部分 产生背景
以上发布的标准及指南均未能把胃脘痛的疾病特点、诊治及 临床评价全部涵括,或存在共识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 在延续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以满足临床和科研 的需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4年8月至2016 年9月经过专家多次总结讨论及投票,完成本共识意见的 制定。
取消共识意见中各证型中方药的计量标准,利于临床医生在用药规范 前提下进行随症加减,更符合临床实际。
3、增加疗效评定的内容:发展中医学离不开现代医学,对辨证论治的 临床疗效进行科学的评定,有利于对中医的临床精华、优势进行传承。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急”,明确指出心痛实指胃脘痛,其病以中焦脾胃病变为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 胃脘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疾病 引起胃脘痛的常见疾病有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 黏膜脱垂等。 因胃癌、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肺炎、心 肌梗死等疾病引起的上腹部疼痛不在本病证 范围,但可参照本共识意见进行辅助治疗。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此次出台的共识意见,和2011年胃脘痛诊疗指南相 比,其主要区别是:
1、使疾病特点更加突出:将胃脘痛各个证型的主症及次症依次列出, 突出证型特点,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2、使诊治更加规范:明确指出胃脘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疾病, 部分疾病可参照本共识意见进行辅助治疗。
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最为密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病机转化
虚证(脾胃虚弱)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病机转化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三部分 病因病机
胃脘痛常于环境变化、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等因素 相关。
曾德斌研究显示,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多发于季节相交之际, 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也受气压、降水、温度的影响;另有研 究表明,多愁善感、易紧张焦虑及激动者胃溃疡发病率较高 ,提示情绪与胃脘痛明显相关,主要原因为机体受情志刺激 ,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将降低,发病率升高。姜德友研究提出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长期进食油腻、辛辣、生冷等刺 激性食物会使胃部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且发病率与饮食 不节时间呈正相关,另长期吸烟、喝酒对胃脘部疾病影响也 较大。肝属木,脾属土肝气疏泄功能与脾胃具有一定相关性 。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病因
情志失调
饮食伤胃
劳逸所伤
素体脾虚
病因
其他因素
外邪犯胃 药物损伤
本文档所Fra Baidu bibliotek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病机和病位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 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不宜 郁滞。寒邪、饮食伤胃等皆可引起中焦气机 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脘痛,则为“不通 则痛”。或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脾气 虚弱;或脾阳不足,寒自内生;或胃燥太过, 胃失濡养,则为“不荣则痛”。
第二部分 概述
1.胃脘痛主证及伴随症状
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 伴有上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嗳 气等症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胃脘痛病名来源
胃脘痛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尚有“当心而痛”“心痛”等病名,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 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司天,风淫所 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汉代张仲景创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芍药甘草汤、吴茱萸汤、小建中 汤和黄芪建中汤等方,为后世治疗胃脘痛的常用方。
唐宋时期提出并发展了九种心痛之说。 金元时期李杲在《兰室秘藏》卷二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与心痛
相鉴别,拟草豆蔻丸、神圣复气汤、麻黄豆蔻丸三方。 朱丹溪《丹溪心法》曰“脾病者,食则呕吐,腹胀喜噫,胃脘痛,心下
第一部分 产生背景
1983年9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召开全国脾胃病专题学术讨论会, 制定了《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草案)》 1993年,卫生部颁发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994年、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了行业标准《胃脘痛诊疗指南》
第四部分 临床治疗
1、治疗目标
胃脘痛以缓解症状,恢复脾胃功能,防止疾 病进展为治疗目标
胃脘痛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功能性和器 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为目标;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等,以缓解症状,防止疾病进展及复发为治疗目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内容提要
一. 产生背景 二. 概述 三. 病因病机 四. 临床治疗 五.疗效评定 六.预防调摄 七.临证经验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