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微生物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微生物的代谢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转化而发生的能量形式相互转化。物质代谢:物质在体内转化的过程。

初级代谢:提供能量、前体、结构物质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代谢物的代谢类型;产物:氨基酸、核苷酸等。次级代谢:它们不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代谢物质的代谢类型;产物:抗生素、色素、激素、生物碱等。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化学能都是由微生物对环境所提供的能量(或本身储存的能量)进行能量形式的转变而得到的,这个过程称为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一、化能异养菌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生物氧化(biological):物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葡萄糖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进行能量代谢最基本的途径。

葡萄糖的生物氧化过程包括:

脱氢: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环。

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根据电子受体的不同)。

(一)底物脱氢的途径

1、EMP途径(Embden-Meyerhof-paras pathway)又称为糖酵解途径,分两个阶段共10步反应。

2、HMP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又称磷酸戊糖途径或单磷酸己糖途径、磷酸葡萄糖酸途径或WD途径。是产生大量NADPH2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重要中间代谢物的代谢途径。

特点: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并产生大量NADPH+H+。

3、ED途径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KDPG)裂解途径。

ED途径可以不依赖于EMP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其特点是葡萄糖只经4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由EMP途径需经10步才能获得的丙酮酸。

4、TCA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反应而彻底氧化、脱酸、形成CO2、H2O和NADH2的过程。

第二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一、分解代谢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糖类物质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主要碳源物质与能源物质。主要有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几丁质等。

1、淀粉的降解:通过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苷酶、异淀粉酶将其水解成双糖与单糖后,被微生物吸收,再被分解与利用。淀粉是重要的发酵原料,利用它可以生产多种多样的发酵产品。

发酵工业:酒精、酒类、有机酸,味精、酶制剂等

食品工业:饴糖、葡萄糖、果葡糖浆

制药工业:抗生素

2、纤维素降解:只有在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作用下,才被分解成简单的糖类。

多种微生物具有纤维素分解酶,其中尤以霉菌的木霉活力较高。

3、半纤维素降解:半纤维素的组成类型很多,因而分解它们的酶也各不相同。菌种:曲霉、根霉与木霉等属。

4、果胶质的降解:果胶酶分由D-半乳糖醛酸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成的果胶。产物:半乳糖醛酸。菌种: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曲霉、葡萄孢霉和镰刀霉等属.

5、几丁质的分解:由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于1,4糖苷键连接而成。产物:N—乙酰葡萄糖胺。再经脱氨基酶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氨。

菌种:某些细菌(溶几丁质芽孢杆菌)和放线菌(链霉菌)。

(二)含氮有机物的分解

蛋白质、核酸及其不同程度的降解产物通常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氮源物质或作为生长因子,在某些条件下可作为某些有机体的能源物质。

菌种:大多数为真菌。应用:传统的发酵豆制品、蛋白酶生产等。

(三)脂肪与脂肪酸的代谢

可作为碳源和能源,但一般利用缓慢,尤其有其他容易利用的碳源与能源物质时,一般不被微生物利用。

脂肪→脂肪酸+甘油

甘油→丙酮酸→三羧酸循环→CO2+H2O

二、合成代谢

定义:微生物利用分解代谢所产生的能量、中间产物以及从外界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的细胞物质的过程称为合成代谢。

要素:能量、还原力与小分子前体物质。

能量:由ATP和质子动力提供。

还原力:NADH2和NADPH2。

三、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关系

微生物细胞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过程。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第三节微生物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一、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是一种微生物自我调节代谢的方式。

1.控制营养物质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2.通过酶的定位控制酶与底物的接触;

3.控制代谢流。

包括:酶活性的调节:激活与抑制

酶合成的调节:诱导和阻遏

初级代谢:是酶分子水平上的调节。

(一)酶活性的调节:通过改变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

1、酶活性的激活:最常见的是前体激活,即代谢途径中后面的反应可被该途径较前面的一个产物所促进。

2、酶活性的抑制:表现在某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过量时,它可反过来直接抑制该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促使整个反应过程减慢或停止,从而避免了末端产物的过多累积。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核苷a. 同功酶调节

定义: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而酶分子结构有差别的一组酶。

特点:是在分支途径中第一个酶有一组同工酶,每一分支代谢产生的终产物只对一种同工酶具有反馈抑制作用,某一产物过量仅抑制相应酶活,对其他产物没影响。

b.协同反馈抑制

定义:分支代谢途径中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一种反馈调节方式。

c.累积反馈抑制

定义:每一分支途径末端产物按一定百分比单独抑制共同途径中前面的酶,所以当几种末端产物共同存在时它们的抑制作用是积累的,各末端产物之间既无协同效应,亦无拮抗作用。

d.顺序反馈抑制

一种终产物的积累,导致前一中间产物的积累,通过后者反馈抑制合成途径关键酶的活性,使合成终止。(二)酶合成的调节:通过调节酶的合成量进而调节代谢速率的调节机制。

1、诱导:凡能促进酶生物合成的现象,称为诱导(induction)。

2、阻遏:凡能阻碍酶生物合成的现象,称为阻遏(repression)。

分末端产物反馈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是基因水平上的调节,间接而缓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