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的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虚词1. 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
3. 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5)歌 a扣舷而歌之 ( 动词,唱)b歌曰 (名词歌词)c倚歌而和之 (名词曲调)(6)长 a抱明月而长终 ( 永远)b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4. 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1. 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5.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6.谓语前置渺渺兮予怀7.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五、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赤壁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赤壁赋》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XXX(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XXX,号XXX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XXX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XXX恣肆,明白XXX,为“XXX”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XXX元丰五年(1082)。
当时,XXX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XXX,通“凭”乘)3.山川相缪(XXX,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缭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抽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XXX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骨气之一)2.XXX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XXX: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个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久)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XXX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XXX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XXX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XXX)(五)特殊句式1.XXX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作甚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XXX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XXX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归纳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归纳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东晋文学家曹操的上将曹操所作。
全篇描绘了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孙权的决战赤壁的场面,展现了古代军事、政治、人性等多个层面的形象和风采。
下面是对《赤壁赋》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
1.作品背景:《赤壁赋》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主要描述了刘备与孙权联军在赤壁一役中击败曹操的情景。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两大势力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曹操率领百万雄师北上攻打刘备,占领荆州。
刘备与孙权联合起兵,选择赤壁为防线,用火攻战术将曹操大军击败。
3.气势磅礴的场面描写:《赤壁赋》以其精细的描写和宏大的场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战争的现场。
描写了曹操的庞大军队、利用巨船围困刘备与孙权联军、南风助长火焰等情景,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受。
4.真实的历史事件:《赤壁赋》虽然是一篇文学作品,但其描绘的赤壁之战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
曹操的百万大军北上攻打刘备,刘备与孙权联合作战并成功击败曹操,最终导致曹操撤退。
5.独特的艺术手法:《赤壁赋》采用了典型的写景手法,通过描写山川、江河、战船等具体的景物,形象地展示了当时战争的氛围和特点。
同时,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也成为了作品中具有个性和鲜明形象的主要角色。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知识就是力量”。
你可能会认为这句话没有什么特殊的,三岁的孩子都知道。
是的,这句话里蕴藏着深奥的含义:知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篇文言文,也是诗人曹操与诸葛亮的著名对联作品。
以下是《赤壁赋》文言文的知识点梳理:
1. 文言文的叙事技巧:《赤壁赋》采用了纪实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描写历史事件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感受,并以此呈现其诗意。
2. 修辞手法的应用:《赤壁赋》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描写自然景物:《赤壁赋》以赤壁山水环境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具有浓厚的江南山水意境。
4. 展现人物形象:《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胆略、智谋和情感,塑造出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周瑜等。
5. 展示社会风貌:《赤壁赋》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疾苦,通过描写江南渔民的生活和抗击外敌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的情感。
6. 思想情感的表达:《赤壁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赤壁赋》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的文言文,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丰富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它既是一篇叙事文学作品,又是一篇颇具诗意的抒情散文。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模板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篇1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籍()(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杯盘狼籍(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七月既望2、举酒属客3、徘徊于斗牛之间4、纵一苇之所如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桂棹兮兰桨8、击空明兮溯流光9、倚歌而和之10、其声呜呜然1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2、苏子愀然13、正襟危坐14、山川相缪15、方其破荆州16、下江陵17、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8、固一世之雄也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0、举匏樽以相属21、哀吾生之须臾22、知不可乎骤得24、盈虚者如彼,23、托遗响于悲风25、而卒莫消长也26、相与枕藉乎舟中(四)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侣鱼虾而友麋鹿(五)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处的译法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今安在哉?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的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1. 赤壁赋的作者与创作背景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辞章之一,由东晋文学家陆机创作。
陆机是东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在文学创作上具有较高的造诣。
陆机的赤壁赋以其雄奇而深沉的风格,广泛传播,并被收入《文选》等古代文集中。
赤壁赋是陆机在其流亡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的战争与流亡的生活环境。
该赋以赤壁之战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当时的壮志豪情,以及流亡时期的艰辛与忧愁。
该赋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2. 赤壁赋的艺术特点2.1 辞章风格赤壁赋以其雄奇豪情的辞章风格而著称。
辞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独特体裁,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通过婉约的语言与略带抒情的文字,表达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赤壁赋的辞章风格深受陆机的影响,他善于运用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赋文语言丰富且鲜明。
2.2 描写细致生动在描写赤壁之战的场景时,赤壁赋的描写非常细致生动。
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作者将读者带入到那个激烈的战场上,使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到当时的气氛与场景。
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与形象的描绘,使整个文字充满了力量与感染力。
2.3 蕴含深刻思考赤壁赋不仅仅是对赤壁之战场景的描写,更蕴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壮志豪情与流亡之苦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的忧虑与思考。
这种深刻思考使赤壁赋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文学作品,成为了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作品。
3. 赤壁赋的影响与价值3.1 文学影响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赋中的辞章风格、细致生动的描写以及深刻的思考方式,都对后世文学家造成了重要影响。
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赤壁赋的痕迹,甚至有文学家专门研究陆机的创作风格。
3.2 历史价值赤壁赋作为东晋时期的一部文学作品,对研究当时社会与历史事件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赤壁赋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战争形势、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政治家们的思想。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一、创作背景与历史事件:
1.赤壁之战:主要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占领荆州,但在赤壁大战中被刘备和孙权联军击败,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场战役。
二、题材与主旨:
1.描述赤壁大战:《赤壁赋》以赤壁大战为背景,描绘了壮阔的战争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英勇表现。
3.自然美的赞美:以描写赤壁风景为主线,赞美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美景。
三、艺术手法与形象描写:
1.借古喻今:通过描写昔日的战争场面,来映射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战乱,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的忧虑和希冀。
3.形象描写:通过刻画刘备、孙权、周瑜以及许多其他历史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品德和才华,塑造了一批英勇无畏、志存高远的英雄形象。
四、辞章结构与文学价值:
1.辞章结构:《赤壁赋》共分为七个部分,以描写赤壁大战、美景和友谊为主线,通过不同场景的展现,形成一幅生动而壮丽的图画。
2.文学价值:《赤壁赋》以其优美的文辞、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而脍炙人口。
它表达了对战乱的痛惜和对友谊、和平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赤壁赋》的知识点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展现出对战争的痛惜、对友谊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充分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世界。
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和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
下面整理归纳了《赤壁赋》中的主要文言知识点。
《赤壁赋》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言表达,包括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等。
其中,以下是《赤壁赋》中常见的文言知识点:1.佳句《赤壁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能够体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人生、历史等的思考。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顾惭乎人之众口,拂袖而起流云。
”、“临帝子之降虞,受命而来;若江河之清且曰休矣,背负青天而莫之闻。
”这些佳句在后来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赞赏。
2.对景描写《赤壁赋》中的对景描写是苏轼用来表达自己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苏轼通过对赤壁战场、长江、周围山水等的生动描写,展示了他对江山之美的热爱和对战争、人世沧桑的深思。
他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景物,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3.史诗气势《赤壁赋》是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万众瞩目的壮丽场面和英雄豪情,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苏轼运用了壮丽的叙事手法,通过对各种战场景面的描写,展现了英雄们的勇猛和智慧,表达了对英雄壮丽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进程的思考。
4.辞章运用《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和历史典故,如“应弦而倒”、“千古兴亡多少事”等,使文意更加深厚丰富,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
苏轼还使用了许多诗词名句和典故,如杜甫的《登高》诗、“冷艳秋霜”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韵味。
5.修辞手法《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称、比喻、拟人等,以及诸多的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赋文色彩丰富,文笔流畅。
苏轼将对战争和英雄的赞美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相融合,既展现了文人的情感,又使文章具有艺术的美感。
总之,《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既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美和英雄的豪情,又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思和感慨。
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和领悟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归纳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归纳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5.其(1)其声呜呜然(那)(2)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3)何为其然也(语气词,无义)6.然(1)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2)何为其然也(这样)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①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②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①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②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②如怨如慕(副词,像)(5)歌①扣舷而歌之(动词,唱)②歌曰(名词,歌词)③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6)横①白露横江(动词,笼罩)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动词,横握)③野渡无人舟自横(动词,横放)④天姥连天向天横(动词,遮断)⑤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横渡,跨越)⑥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形容词,广远)(7)少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副词,一会,不久)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词,年轻的人)③邻国之民不加少(形容词,数量少,不多)④自经丧乱少睡眠(动词,缺少)⑤少不更事(形容词,年轻)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字音:1、壬戌(rénxū) 10、酾酒(shī)2、桂棹(zhào) 11、横槊(shuò)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4、幽壑(hè) 13、扁舟(piān)5、嫠妇(lí) 14、匏樽(páo)6、愀然(qiǎo) 15、蜉蝣(fúyóu)7、山川相缪(liáo) 16、无尽藏(zàng)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jí)9、旌旗(jīng) 18、枕藉(jiè)二、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三、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
如,往(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茫然,旷远的样子(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
溯,逆流而上(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7)倚.歌而和.之:循,依。
唱和(8)不绝如缕.:.细丝(9)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11)方.其破荆州:当(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15)逝者如斯.:.此,指水(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四、重点虚词(1)于.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2)之.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3)而.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4)其.其.声呜呜然:那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何为其.然也:语气词(5) 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8)而今安.在哉:哪里(9)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五、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舞。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赤壁赋》即是他此时所作。
在词的创作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5.而(1)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着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赤壁赋》即是他此时所作。
在词的创作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5.而(1)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而不知其所止。
高一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赤壁赋》文言知识整理
《赤壁赋》文言知识小结实词1.望(1)农历每月十五,名词例:七月既望(2)向远处看,眺望,动词例:西望夏口2.长(1)永远,副词例:抱明月而长终(2)增长,动词例:而卒莫消长也3.白(1)白色的,形容词例:白露横江(2)亮,形容词例:不知东方之既白4.歌(1)唱,动词例:歌窈窕之章(2)歌词,名词例:歌曰(3)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例:倚歌而和之5.纵一苇之所如如:往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御:驾7.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逆流而上8.渺渺兮予怀予怀:我的心9.倚歌而和之倚:循,依10.方其破荆州方:当;破:占领。
11.下江陵下:攻占12.渔樵于江渚之上渚:江中小洲13.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消长:消减和增长。
14.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受15.杯盘狼籍狼籍:凌乱,也写作“狼藉”。
虚词1.之(1)壬戌之.秋结构助词,的(2)颂明月之.诗同上(3)歌窈窕之.章同上(4)徘徊于斗牛之.间同上(5)纵一苇之.所如音节助词(6)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7)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8)倚歌而和之.同上(9)舞幽壑之.潜蛟结构助词,的(10)泣孤舟之.嫠妇同上(1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结构助词,的(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固一世之.雄也结构助词,的(1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同上(15)驾一叶之.扁舟音节助词(16)渺沧海之.一粟结构助词,的(17)哀吾生之.须臾同上(18)羡长江之.无穷同上(1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指“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这一现象。
(2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同上(21)且夫天地之.间结构助词,的(22)苟非吾之.所有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3)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助词,的(24)与山间之.明月同上(25)耳得之.而为声代词,指“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26)目遇之.而成色同上(27)取之.无禁同上(28)用之.不竭同上(2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结构助词,的(30)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1)不知东方之.既白同上2.而(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关系(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连词,表并列关系(3)扣舷而.歌之连词,表修饰关系(4)倚歌而.和之同上(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关系(6)顺流而.东也同上(7)而.今安在哉“而今”连用,现在(8)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关系(9)抱明月而.长终连词,表修饰关系(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关系(1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同上(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关系(1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同上(14)而.又何羡乎连词,表因果关系(15)虽一毫而.莫取连词,表修饰关系(16)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承接关系(17)目遇之而.成色同上(1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连词,表递进关系(19)客喜而.笑连词,表修饰关系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与“是”连用,表示在这时(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给词类活用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像长了翅膀一样2.桂棹兮兰桨桂、兰:名词作定语,用桂树做的,用木兰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
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
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
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
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