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 资产专用性解释纵向一体化

合集下载

资产专用性_机会主义行为与纵向一体化_基于中澳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实证研究

资产专用性_机会主义行为与纵向一体化_基于中澳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实证研究

性资产投资之后就产生了准租 , 当资产越专用和产生越多的可占用性准租时, 就会激发机会 主义行为的产生 ,缔 约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方式之一 ,但当缔约成本超过纵向一体化成本时, 纵向一体化企业产生 , 在克莱因 等人看来 , 高度专用性的资产投资需要一体化行为配合 [ 资产专用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 也就是说一项投资一旦做出之后 , 即会产生较大的转换成 本 ,如果再把资产改作其他用途就可能会丧失全部或部分价值 更一般地, 专用性投资可能与未来交易的期望相
有 中钢协 ( 中国) 新 日铁 ( 日本 ) 浦项制铁 (韩 国)和欧洲钢铁工业联盟 根 据谈 判惯 例 ,一旦供应商任意一方和钢厂任意一方 价格达成一 致 , 则本 年度铁矿石谈 判就会 结束 , 其 他供 需 双方 均接受此 价为新 的年度价格 , 即首发价 但该惯 例在 200 年首次被力拓 和必和必拓所打破 8 自20 0 年铁 1
于同 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博士生导师 ,教授
10 9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 年第 一 期) 1 R sea h on E eonom ies and M a 铭em ent e r c n
扮演 跟随者 的角色? 本文从企业理论的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回答
首先从分析钢铁企业的资产专用性人
手, 然后阐述了经济学家关于资产专用性 机会主义行为和纵向一体化的理论分歧, 进而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 了资产专用性投资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博弈过程和最终达到的纳什均衡, 最后对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前提下的纵向 一体化进行了简单介绍 在前文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 文章结尾针对中澳谈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二 何为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概念最早可见于马歇尔的 经济学原理 (1 4 ), 马歇尔认为, 一些企业领导人对 自己企业的人 98

专用性资产、要挟与纵向一体化——对茂化实华停产风波的经济学分析

专用性资产、要挟与纵向一体化——对茂化实华停产风波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 李映东[1];李继红[2]
作者机构: [1]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74;[2]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4-137页
主题词: 资产专用性;要挟;纵向一体化
摘要:茂化实华停产风波是中国证券市场上一个难得的'标本'.本文在对该事件发生过程细致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资产专用性引起的要挟理论解释了茂化实华停产的必然性和最终不得不出售专用性资产的经济学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产专用性越强、垄断性越强,纵向一体化趋势越强的假说.。

(完整)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完整)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章企业:目标、结构与组织1。

什么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企业为什么不能代替市场?答: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和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据统计,2009年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工作机会,构成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在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2。

有哪些机制可以对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纠偏?为什么?答: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通过适当的薪酬设计,让管理者能够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又能给予管理者适当的激励,让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

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往往都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固定工资之外,另外很大一部分都会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内的盈利而上下波动.外部的市场机制。

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劳动力市场机制.第二,产品市场机制。

第三,资本市场机制。

3。

纵向一体化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是什么?答:纵向一体化在解决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自身也会带来其他的激励问题。

市场采购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但是在纵向一体化之后市场采购变成了企业内部采购。

市场竞争压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内部供应产品的质量下降,最终给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现实的市场中,企业往往会在完全的纵向一体化和完全的纵向分离之间选择一些相对均衡的做法.一种被称之为逐步一体化(tapped integration),即部分生产要素从市场中的独立供应商购买,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从子公司内部采购。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其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又让内部生产部门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另一种常见的策略是特许经营(franchising),从快餐到服装设计的众多行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课后答案——第三章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课后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 企业
(三)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 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 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企业实 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 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它们只能在比 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 (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 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 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 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七)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 与西方企业比较, 以日本企业为例) 点(以日本企业为例)?
1.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 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带有浓厚的家庭风格。首先,企业内部实 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其次,日本人不仅把企业看作是谋生场 所,更重要地是把其当作一种生活共同体,从中寻求个人生存的价 值,使得企业(集团)或成员之间具有一种超越一般职能组织的家庭 式亲近感。 2.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 在日本,企业的集团目标与企业成员的个人利益能够很好地、 有机地结合起来。日本的企业文化并不否认职工个人的利益和愿望, 也不简单地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它使每个成员都时刻意识到, 自己与企业休戚相关、生存与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企业追求的是双重经营目标。一个目标是利润,表明企业是一个利 益集团;另一个目标是企业的持续性,这表明企业同时又是一个共 同体。 (2)利益一体感使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有着一种共同的纽带。 第三章 企业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第⼀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些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门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门应⽤经济学科。

3.马歇尔冲突:在追求规模经济的⾏为和垄断效应从⽽抑制企业的活⼒的影响之间的⽭盾4.可竞争市场:指⼀种存在其他⼚商进⼊威胁的市场,企业之间⾮常具有竞争性,如果价格超过了成本就会吸引⼤量的企业进⼊。

5.⼀般均衡分析: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个整体加以研究。

⼆、简答题1.简述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研究⽅法的关系:①.⽬的与⼿段的关系,研究⽅法的创新促进产业的发展;②.研究⽅法具有相对独⽴性,⼀种⽅法可以对多种研究运⽤,⼀种研究也可以使⽤多种研究⽅法;③.创新研究⽅法能够推进理论突破,促成新的研究成果※2.简述产业的⼏种主要分类法:①.⽣产结构分类法,包括马克思的两部类分类法,即把产业分为⽣产⽣产资料的产业部类(第⼀部类),⽣产⽣活资料的产业(第⼆部类);农轻重分类法;霍夫曼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②.三次产业分类法,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产业,以⼯业为代表的第⼆产业,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③.标准产业分类法。

3.产业经济学家的具体研究⽅法有哪些?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各采⽤了什么研究⽅法及其主要观点?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统计计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博弈论分析法,产业实验室研究法。

派系代表:哈佛学派:案例研究,产业⽐较研究,统计计量研究。

信息完全,垄断竞争理论;芝加哥学派: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法。

信息完全,经济⾃由主义,达尔⽂进化主义;新奥地利学派:⾏为主义分析法。

信息不完全理论。

新制度学派:边际分析法和“成本-收益”法。

交易费⽤理论。

※※4.简述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①.利于建⽴更为完善的体系;②. 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③.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领域三、论述题欧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欧美通常将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理论,⽽在⽇本经济学科理论当中除了产业组织理论还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等。

资产专用性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资产专用性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2 1 第 5期 0 0年
■现 代 管理 科学
■发展 战略
资产 专 用 性 理 论 的 回顾 与 反 思
●熊 德 章 刘 乔 乔
摘要 : 文章通过对资产专用性理论的回顾, 认为资产专用性理论对治理模 式选择 、 企业 内部治理、 治理边界以及资产 处 置都 不 能提 供很好 的解释 ,原 因是 资产 专用性 理论 所 采用 的比较 静 态分析 方 法 简化 了机会 主 义动 机 向机会 主 义行 为 转化 的过程 , 忽视 了交 易成 本表 现 形 式 的多样 性 , 并且 对 不确 定性 的认识 和处 理 上存 在 不足 。 比较 静 态的分 析方 法 简化
了 会主 义动机 向机 会 主 义行 为 的转 化 过程 , 机 忽视 了交 易成 本表现 形 式 的多样 性 。 关键 词 : 资产 专 用性; 不确 定 性; 担保 ; 易成本 交


引 言
重 要 的 特 点
早在 13 9 7年 . 斯 就提 出交 易成本 这 一 概念 . 试 图 科 并 ( os ,9 7 。 是交 易 成本 的 分 析 方 法在 相 当长 的 时 间 C ae 13 ) 但
种治 理方 式 . 决 于不 同特性 的资 产在 不 同治理 结构 下 的 取
个 理论 体 系 . 易成 本 经 济 学 模 型 太 片 面 . 不 上 一般 模 交 易成 本 。对 于 通用 性 较 强 的资 产 , 过市 场来 治理 交易 交 称 通
成 本更 低 ; 于专用 性 程 度较 高 的 资产 , 靠统 一 治理 , 对 依 通 的行 为的成 本 会更 高 . 因此需 要 企业 或 者 其他 组织 形 式来 过 科层 来 完成 交 易成 本 更低 : 于二 者 之间 的则 属于新 古 处 治理 。但是 . 资产专 用 性是 否 是影 响 交 易成 本 的最 重要 的 典 合约 和关 系 型合 约 . 过 除 市场 和 科层 之 外 的混合形 式 通 变量? 资产 专用性 如 何影 响公 司 治理 ? 这些 问题 , 威 氏 的 来 完成将 最 小化 交 易成 本 在 著作 r 要么答 复得 很 禽混 , 么 根本 就没 有 回答 冈此 . f 1 要 我

纵向准一体化:理论基础、合理性与稳定性

纵向准一体化:理论基础、合理性与稳定性

纵向准一体化:理论基础、合理性与稳定性纵向准一体化是介于纵向一体化和市场之间的混合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由买方与供方签订的转包合同维系下的企业间交易关系。

企业之间的准一体化以两种形式存在:专用性资产的买方投资和专用性资产的供方投资。

在现实经济中,准一体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跨国公司和企业集群中。

目前,关于纵向准一体化的研究仍局限于个案研究。

本文的旨在研究纵向准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与稳定性。

本文以GHM模型为分析工具。

GHM模型关注的重点是专用性投资的激励问题,它可以解释美国式的准一体化,即买方投资,供方用之于生产。

本文将其拓展,以便能够分析日本式的准一体化,即供方提供买方定制的投资并用其生产买方专用的中间产品。

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制度安排的优劣。

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综述企业理论的演变,以科斯思想的发展为线索,分析企业的性质和企业边界演变的依据,并且指出,企业边界的演变不仅仅是由“敲竹杠”引发的纵向一体化问题,还存在与之相反的另一种变化趋势。

第二章阐明科斯定理的基本内涵,借助一个简化的委托代理模型,说明以“将产权卖给代理人”的方式解决企业内部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的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以产权激励为视角寻求解决一体化企业低效率的途径,分析论证竞争市场条件下的高能产权激励是纵向准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通过一个简化的GHM模型及其扩展模型,比较分析专用性资产买方投资和供方投资两种情况下的三种不同制度安排,由于一体化状态下掌握控制权的一方存在转移成本或收益的问题,因而非一体化更优。

对于买方投资的非一体化,买方是以向其它供方转移资产作为威胁来约束供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的,但转移资产需要成本,结果导致这种威胁可信度较低。

相比较而言,买方参股的供方投资更具优势,买方以供方认可的最低比例持有供方股份,以此作为不“敲竹杠”的可信承诺,同时还解决了专用性投资不足的问题。

结果表明,买方参股、供方投资的企业合作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纵向一体化名词解释

纵向一体化名词解释

纵向一体化名词解释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同一产业链中,通过整合上下游环节,进行跨层级的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统一,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

纵向一体化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前向一体化:企业通过向下游延伸,参与产品销售、分销和零售环节。

通过控制销售渠道,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例如,一家电视制造企业可以进行零售业务,直接向终端消费者销售产品,提高销售额和利润率。

2. 后向一体化:企业通过向上游延伸,参与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

通过控制供应链,企业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例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可以自己建立底盘、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线,降低采购成本和依赖性。

3. 全向一体化:企业既参与前向一体化,又参与后向一体化,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通过掌握全产业链的控制权,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优化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例如,一家石油公司可以在石油勘探、开采、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进行垂直整合,实现全方位的能源产业控制。

纵向一体化的优点包括:1. 控制成本:通过掌握上下游环节,企业可以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2. 提高质量和稳定性:企业控制整个产业链中关键环节,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质量,减少质量问题和风险,保证产品的稳定供应。

3. 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纵向一体化,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信息,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4. 提升创新能力:纵向一体化可以促进各环节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速度,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纵向一体化的缺点包括:1. 需要大量投资:纵向一体化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上下游的整合和资源配置,资金压力大,风险也相应增加。

2. 市场需求波动风险:由于企业参与了更多的环节,市场需求波动可能对企业造成更大的影响,增加经营风险。

资产专用性、敲竹杠和纵向一体化——对费雪-通用汽车案例的全面考察

资产专用性、敲竹杠和纵向一体化——对费雪-通用汽车案例的全面考察

作者: 聂辉华[1];李金波[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出版物刊名: 经济学家
页码: 44-49页
主题词: 资产专用性;敲竹杠;纵向一体化
摘要:通用汽车公司兼并费雪车身公司是企业理论最重要的案例,但是自2000年来遭到很多学者的质疑。

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角度全面地考察了费雪-通用案例,归纳了这一案例的基本事实,排除了费雪选择无效率的生产方式这一结论,确认了费雪以拒绝搬迁工厂的形式对付通用的敲竹杠行为。

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本文证明了不同博弈环境下敲竹杠的可能性。

资产专用性不一定导致敲竹杠,敲竹杠不一定导致纵向一体化。

本文不仅厘清了费雪-通用案例的真实和错误成分,而且从理论上澄清了资产专用性、敲竹杠和纵向一体化之间的关系。

资产专用性\敲竹杠\寡头垄断与纵向一体化探析

资产专用性\敲竹杠\寡头垄断与纵向一体化探析

资产专用性\敲竹杠\寡头垄断与纵向一体化探析中国近年进口铁矿石的情况,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不断的受制与外国矿业公司。

从铁矿石天然的在世界上的分布,中国铁矿石的贫乏。

通过资料、数据归纳中国近几年铁矿石进口数量、进口价格。

指出矿业公司与中国钢铁公司之间不存在资产专用性,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矿业公司对中国钢铁公司进行敲竹杠;铁矿石不断涨价是由于矿业公司在世界铁矿石市场上的寡头垄断。

进而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机制是纵向一体化。

标签:铁矿石;资产专用性;敲竹杠;寡头垄断;纵向一体化1 现状分析1.1 铁矿石世界分布状况(1)世界铁矿石储量。

世界铁矿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截止2004年底,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储量基础为3700亿吨,铁金属储量为800亿吨,储量基础为1800亿吨。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

(2)世界铁矿石产量。

2004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4.3亿吨,较2003年增长15%。

从分布看,亚洲4.35亿吨,南美3.15亿吨,大洋洲2.32亿吨,欧洲2.46亿吨,北美0.98亿吨,非洲0.56亿吨。

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亿吨,巴西2.8亿吨,澳大利亚2.3亿吨,印度1.2亿吨,其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67%。

(3)中国铁矿石情况。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

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1.2 中国铁矿石进口状况(1)进口数量。

近两年来中国进口铁矿石不断增加,2007年全年进口量38309万吨,其中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进口;2008年1-10月进口37669万吨,主要也是从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进口。

(2)进口价格。

进口铁矿石价格分为协议价和现货价,协议价是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其购买方之间商定的合约价格确定的,一般是一年一议,经过20多年的协议谈判。

专用性资产和套牢行为

专用性资产和套牢行为
维普资讯
●博士硕士论坛
《 经济师107 20 年第 1 期 1
资的事实。在交易均衡中资 产所 有权会增 加一 般性投资 的激励 , 降低专用 性投 资 的激励 。这 是因为资产所有权 能够增加一般 性投资 的边 际 产 出, 从而更 多 的资产被用 于一 般 性投 资。这 是因为如 果 一般 性投 资 和专 用性 投 资是 替代 的, 更多的 资产会 导致更 少 的专用性 投 资。或 者如果它们是 互补 的 , 多的 资产 会导致 更 多 更 的专用性投 资和一 般性投 资。应 该提 出的 是, 尽管拥有更 多的 资产会 降低专 用性投 资 , 资产

用性的研究 , 可以用来 分析企业行为 中战略意图, 中找 出行 为做 出的 从 经济学解释 。本文试图通过 对企业 的专用性 资产研 究, 分析 套牢行 为 产生的原因, 并提 出纵向一体化 在这种行为中的作用 。 资产专用性概 念及 其相关理论 专用性资产是指投资于某项特 定交 易的资产。所谓 “ 专用性” 指 特 为支持某一特定 的团队生产而进行 的持久性投资 , 并且一 旦形成 , 改 再 作他用, 其价值将大跌 ; 者说 , 或 专用 性资产 在事后严 重依赖 于团 队的 存在和其他成员的行为 。正式的资产专 用性概念是威廉 姆森在分 析纵 向一体化时提 出的 , 他指 出“ 资产 专用 性” 是指资产在 没有 价值损失 的 前提下能够被不同的投资使用者用于不 同投资场合的能力。 如果交易中涉及 到专用性 资产, 交易 的当事 人就无法 毫无成本 地 转换贸易伙伴, 这是 因为原交换 中所涉及 的资产 必须经过 变形才 可 以 在新 的交易关系中具 有价 值, 或者必 须在新关 系 中完 全重新 投资。威 廉姆森认为专用性资产主要有三种形式 : 特殊 的实物资本 、 有特 定地点 的资本和特殊人力资本。 特殊实物资本包括只可 由一家或儿家 买主使用 的建筑 和机器 。假 定供应商为买主 生产某 一特 殊部件 , 么就 可 能存在 机会 主义 行 为。 那 供应商可 以提高价格 , 而买 主可能发 现在短期 内更换供 应商 的成本非 常高 , 从而使他不敢更换。在涉及特定 地点 的资本时 , 如果 ~家制造 厂 商停止对一 家供应厂商 的投人 品的需 求 , 家供应 厂商就必 须重新 设 那 置地点 , 这需要大量 的成本。人力 资本具 有产权 特性 , 一方 面 , 人力 资

基于资产专用性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纵向一体化研究

基于资产专用性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纵向一体化研究
二 、 完全 契 约 理 论 不
场这一观点。不过抛弃了科斯对 交易成本 产生原 因的分
析, 在交易成本理论基 础上提 出了资产专用 性理论 , 从而 丰富和发展 了企业边界 理论 。本文就 是基于资 产专用性 理论 和不完全契约理论 角度对纵 向一体化进行 了详细 的
契约存在久远 , 在人类 的 日常 生活和社会交往 中, 契
步 指 出 了未 来 需要 重点 研 究 的 一 些 问题 。
[ 关键词]不完全 契约 ; 资产专 用性 ; 占用性准租 ;k 可 Y 向一体化 [ 中图分类号】F7 2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28 (0 80 —08 — 3 02— 8020 )8 08 0
双边利益不 受损失 。而专业 化资 产则不 同, 当交易一 方
自 13 97年科 斯提 出交 易成本概 念 , 定了新制 度经 奠 济学 的分析框 架 以来 , 向一 体化 得到 了详 细完整 的 阐 纵
述。科斯把市场交易 的边 际成本与企 业 内部管 理的边 际 成本相等 的点作 为企业 确定 最优边 界 的尺度 , 而决定 进 企业 纵 向一体 化或 者纵 向分解 。奥 利弗 ・ 威廉姆 森接受 了科斯的交易成 本概念 和交易成 本差异导致 企业取代市
[ 经济管理 ]
基于资产专用性和不完全
契约理论 的纵 向一体化研究
高元新
( 南京财经大学 , 江苏 南京 20 4) 106
[ 摘
要] 纵向一体化一直是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研 究的重点 , 文基 于新制度 经济 学派不完全 契约和资产 本
专用性 的理论 角度 , 细梳理 了纵 向一体化的 然形成过程 , 详 并对此理论 解释进行 了理论 上的分析 评价 , 进一

浅谈对资产专用性和纵向一体化的认识

浅谈对资产专用性和纵向一体化的认识

浅谈对资产专用性和纵向一体化的认识作者:吴敬辉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5期摘要:“资产专用性”是指资产在没有价值损失的前提下能够被不同的使用者用于不同投资场合的能力,没有资产专用性概念,交易成本理论就没有说服力。

资源在用于特定用途后,如果转作其他用途则其价值会降低。

投资专门化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国家、一种职业、一项产业,也可以针对一家企业。

这种专用性的资产构成了交易成本的主要内容,对经济活动是采用企业的形式还是契约的形式来进行组织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一体化一、资产专用性的产生最早的资产专用性概念见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1948年),书中提到:一些企业领导人对自己企业的人和事具备特殊的了解,这种了解是他们所专门拥有、与企业共依存、不可分离的资产,这类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专用性人才资本。

后来,迈克尔、波兰尼等人的进一步研究指出,那些身怀绝技、经验丰富的工人实际上也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专门财富,拥有这类专门资产的人将会与企业建立起更加固定的关系。

这也是对资产专用性与合同方式选择关系问题最早的研究。

但是,正式的“资产专用性”概念是威廉姆森在分析纵向一体问题时提出的。

威廉姆森首先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交易方式還原为“合同”或“治理结构”,认为企业的“治理结构”与“资产专用性”密切相关。

为此,他在企业纵向一体化研究中说明了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节约之间的关系,相应建立了他的整个交易成本学说。

二、资产专用的特点1、资产专用性与治理结构的选择。

在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中,“合同”、“交易方式”和“治理结构”并无本质区别。

“治理结构”主要划分为四类:市场治理、多方治理、双方治理和统一治理。

上述四种交易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并不能说哪种结构更合理。

但具体交易究竟选择哪种治理结构来完成,取决于三个因素: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程度。

不确定性是因为交易者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所致;交易频率指一定时期内的交易次数,分为偶然和经常两种情况;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则分为非专用的、中等专用的和高度专用的三种;若排除不确定性,治理结构的选择就取决于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交易频率。

纵向一体化——精选推荐

纵向一体化——精选推荐

纵向一体化一、纵向一体化的定义2.1 纵向一体化定义及内涵Coase(1937)指出纵向一体化是经由厂商完成投入产出活动,以取代在公开市场的购买投入以及销售产出之行为。

Porter(1980)认为纵向一体化是把技术上截然不同的生产、配销、销售与其它经济性的活动,在一个厂商管辖内加以组合,此表示厂商决定利用内部作业或行政的作业,而不是利用市场交易的方式以达成其经济目标。

Waterson(1984)提出纵向一体化是上游(原材料)、中游(零组件)至下游(最终产品)的其中一段,由厂商内部加以统筹管理。

整合的过程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续生产阶段所构成的联合管理过程。

Avenel & Barlet(2000)定义纵向一体化为一厂商参与超过一个的连续生产阶段,或是产品与服务的分配阶段,即可称为纵向一体化或部分纵向一体化。

Grant(2002)认为纵向一体化指一个企业在垂直相关活动中的所有权(a firm’s ownershipof vertically related activities)。

由以上定义可知,纵向一体化牵涉到企业内部生产运营活动的决策,决定企业生产链上的各个环节在企业内部进行生产或是藉由市场竞争机制来完成该项生产活动。

此类决策往往涉及企业的大量投资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范围的疆界,进而决策成效将影响企业的经营表现──即绩效,故企业纵向一体化行为为重大的战略决策。

纵向一体化的理论研究起源于经济学,主要从三个学派演变发展而来:新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 NCE)、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NIE)与演化经济理论(Evolutionary Economics Theory, EET)。

此三个学派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纵向一体化的成因、结构与内涵提出解释理论,并且分别对后来微观层次的战略管理理论产生影响,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战略建议与决策。

资产专用性理论

资产专用性理论

一、资产专用性概念的提出“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是指“资产在没有价值损失的前提下能够被不同的使用者用于不同投资场合的能力”(Wiliamson,1989),“没有资产专用性概念,交易成本理论就没有说服力”(Williamson,1985)。

在交易成本理论中资产专用性概念经常被用来分析各类问题,但是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被系统地加以解释和说明过,以至造成了许多混淆。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试图通过归纳、分析和整理,从理论上对资产专用性概念进行梳理和解析,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由此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理论和学说。

最早的资产专用性概念见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1948年),书中提到:一些企业领导人对自己企业的人和事具备特殊的了解,这种了解是他们所专门拥有、与企业共依存、不可分离的资产,这类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专用性人才资本。

后来,迈克尔?波兰尼等人的进一步研究指出,那些身怀绝技、经验丰富的工人实际上也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专门财富,拥有这类专门资产的人将会与企业建立起更加固定的关系。

这也是对资产专用性与合同方式选择关系问题最早的研究。

但是,正式的“资产专用性”概念是(1971年)威廉姆森在分析纵向一体问题时提出的。

1972年科斯提出,现实当中除了那些早已为人们熟悉的标准市场交易外,还存在大量人们不熟悉的交易方式,例如:企业内部交易,特许经营或纵向一体化,合同或契约等非市场化交易。

对于这些大量存在的准市场化交易活动,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它们不是市场经济中的典型交易方式,而是“市场失灵”或“垄断”带来的弊端。

对此科斯虽持否定态度(Coase,1972),但进一步的分析是由威廉姆森提出的。

威氏首先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交易方式还原为“合同”或“治理结构”,认为企业的“治理结构”与“资产专用性”密切相关。

为此,他在企业纵向一体化研究中说明了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节约之间的关系,相应建立了他的整个交易成本学说。

资产专用性、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绩效

资产专用性、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绩效

资产专用性、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绩效作者:李昕欣李果陈晨来源:《会计之友》2018年第04期【摘要】文章立足于纵向一体化动因的主流解释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观点,对纵向一体化的动因及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以2013年上市公司并购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资产专用性与纵向一体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资产专用性与纵向一体化呈正相关关系;控制变量企业年龄、销售费用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企业规模、财务费用则与纵向一体化呈负相关关系,管理费用对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其次,对纵向一体化与并购绩效做了一般分析。

将企业并购绩效糅合成一个综合得分函数,得出各研究年份并购绩效的综合得分,对并购前后企业并购绩效综合得分差值进行一般分析,发现纵向一体化后企业绩效呈现先减后增再减趋势。

【关键词】资产专用性;纵向一体化;企业绩效【中图分类号】 F27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4-0131-07一、引言企业并购起源于美国,西方国家对于纵向一体化的解释理论发展较为成熟,纵向一体化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1]。

对于纵向一体化的动因、规模及其效率,西方各个理论流派试图基于本流派的基本分析单位进行解释和论证。

纵向一体化的动因究竟是什么,据笔者观察,早期的一个主流解释来自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认为是技术革新或为了追求垄断利润。

不过孙维峰[2]指出,该理论研究的是“代表性”企业的并购行为,掩盖了企业之间的差异,无法对现实中复杂的经济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

另一个主流的解释是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

以科斯、威廉姆森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企业是为节省交易费用而产生的,它代替了一部分市场,它的边界(即是否纵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的程度)取决于内部生产的组织成本与市场购买的交易费用的比较。

也就是说,一体化的动力是交易成本的节约,若不能节省交易费用,那这个并购必然是失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专用性与与纵向一体化:
尽管企业纵向一体化有多种原因构成,但是交易费用是企 业实行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所以,资产专用性程度的高低 是对于企业是否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有重要影响。 当资产专用性程度为非专用性和中等专用性的时候,资产 专用性就无法成为企业纵向一体化的主要成因; 但是当资产高度专用性的时候,所有相关的交易成本就会 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使资产专用性成为企业纵向一体化的主 要动因成为可能。
用资产专用性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企 业纵向一体化并购
姓名:陈晓东 学号:2013603002 专业:2013级企管1
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 )的含义:
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 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 资产。
专用性资产:
资产专用性对交易费用的影响:
不同的交易活动,都必须按照与这种交易的特点相应的交 易方式来进行,用复杂的治理机构去解决简单的交易活动,交 易成本就太高了,反之亦然,最优的交易方式应该是交易成本 最小化的方式。资产专用性通过影响人的行为属性影响交易成 本的高低。因为,经济活动中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 由于人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信息总是不完备的; 同时投机主义使得人在利益驱动下的损人利己成为可能这两个 行为特征因资产专用性的强弱程度而有不同表现,从而影响到 交易成本的高低和交易方式的选择。因此,在资产高度专用性 条件下,企业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资产专用性在理论逻辑上是 成立的,在实际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 当今越来越多的制造厂商正在通过建立网站向用户直 销而实现前向一体化。 • 例如,美国的家庭用品公司曾经告诫其供应商不要通 过网上直销而与其进行竞争。 • 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商正在通过商店及网络的多渠道促 销而回击纯粹网上商店的进攻。 •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拥有一个牧羊场,出产的羊毛用于 生产该公司的汽车坐垫;美国某报业大王拥有一片森 林,专为生产新闻纸提供木材汽车公司拥有一个牧羊 场,出产的羊毛用于生产该公司的汽车坐垫;美国某 报业大王拥有一片森林,专为生产新闻纸提供木材。
资产用性对企业纵向一体化影响的两个维度:
治理成本 资产专用性 影响 生产成本 影响 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使资产专用性更强:
实行纵向一体化之后,企业生产成本大大节省,那么企业 利润会提高,竞争力更强。随着企业经营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 企业会加强对上游原材料的控制,从而使企业对原材料的占有 性更强,即资产专用性更强。 影响
专用性资产是指,只有当某种资产和某项特殊的用途结合 在一起的时候,这种资产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它的价值基本上 体现不出来,或者即使有价值,与为了获得这项资产所进行的 投入相比,资产的所有者也是受损失的。资产的专用性越强, 其所有者在和别人进行谈判时“筹码”也就越少。
资产专用性的两个突出特征:
(1)由特定的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 (2)只能用于特定的用途,如果转到其他用途或由他人使用, 则其创造的价值可能降低。
纵向一体化
资产专用性
纵向一体化的限制因素:
在同属于垄断行业的采掘行业和电力、煤气及供应行业中, 行业内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在采掘行业中, 由于项目开发周期较长、投资额巨大,并且矿藏资源有限、产 业链较短,因此该行业内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水平相对较低,而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行业的产业链通常很长,产业链 包括原料采购、加工以及最终销售等环节,因此行业内企业的 纵向一体化水平通常较高。 因此,一个企业所从事的价值链中的阶段数越多,其纵向 一体化程度就越高。反之,则纵向一体化程度越低。 同时,也说明了纵向一体化水平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
专用性资产的四种组织形式:
(1)专用场地 (2)专用实物资产 (3)专用人力资产 (4)特定用途资产
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含义:
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 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的目的:
节约交易费用,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作分 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从 而增加各个业务活动阶段的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