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专题ppt

合集下载

王维鹿柴山居秋暝课件PPT模版

王维鹿柴山居秋暝课件PPT模版
第十课时
鹿柴 山居秋暝
——王维
授课人:XXX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不忘朝代、作者
柴 chái 柴火 柴草 zhài “寨”,栅栏。
zhài
鹿 柴 [唐] 王维
鹿柴:地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王维晚年 隐居在这里的辋川别墅,风景非常优美。
介绍诗人
王维,唐朝诗人。
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有“诗佛” 之称。
wén
jĭng
但闻 返景 人语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hēn lín
深林
fù zhào
复照
tái
青苔
但闻 返景 人语响 深林 复照 青苔
返回 往返 返航 流连忘返
风景 景色 景物 景观
照射 拍照 照片 关照
空山不见人, 空旷 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人影, 但闻人语响。 只 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返景入深林 ,傍晚的阳光 傍晚的阳光照进茂密的山林, 复照青苔上。又 又映照在青苔上。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返景入深林
精读课文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描写了夕阳、西下空山深林的幽静景色,表 达了诗人心平如镜,恬静的心境。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作业
背诵全文 有感情朗读
第十课时
鹿柴 山居秋暝
——王维
授课人:XXX

【高中语文】王维诗四首ppt精品课件46

【高中语文】王维诗四首ppt精品课件46

单元导学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你是否认为《辛夷坞》只是表达了诗人的淡泊情怀? 提示:《辛夷坞》在表达诗人淡泊情怀的同时,也不免寄托了诗 人内心寂寞之感。辛夷木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 绽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 春而发的一派生机。但这一树芳华却处于“涧户寂无人”的环境中。 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 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因时代环境而生的 寂寞感,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意象中得到暗示。
单元导学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写作背景 《积雨辋川庄作》 辋川庄,是王维的隐居之地,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本诗是一首七 律,作于辋川庄。 《辛夷坞》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一组诗全 是五绝,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送沈子福归江东》 沈子福,生平不详。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以下南岸地区。看诗题和 头两句的意思,这首诗应是诗人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 时所作。 《观猎》 此诗写作年份不详,但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看,当是王维前期作品。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王维诗四首》课件

《王维诗四首》课件
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 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別业(别墅)附近。 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 中的第十八首诗。这一组诗全是五绝, 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从整体上描 绘了辋川一带的风景。
怎样读懂诗歌:
1、借助题目,抓关键词,猜主旨。 2、借助作者,知人论诗。 3、借助注释,关注隐含信息,感知诗人情感。 4、借助诗句:抓意象-勾画面-悟意境 5、借助诗歌中表感情色彩的字词: 喜、怒、哀、乐、孤、独、悲、欢、离、伤。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艺术鉴赏分析:
积雨空林烟火迟, 虚实结合 丰富诗歌内容, 拓展诗歌境界,引人联想,
蒸藜炊黍饷东菑。 回味无穷。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探究1: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 炼字题 )
【答案点拨】 ①“迟”字用得最好,在诗中是“迟缓”之意。 ②久雨不停。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 ③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既写出了 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 怀。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 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 得之情跃然纸上。
漠漠水田飞白鹭, 白描 语言简洁而韵味无穷 动静结合
阴阴夏木啭黄鹂。 声色结合
视听兼备,动静互衬,使景物既有动的生 机盎然,又有静的宁谧静美,从而使画面错落 有致,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和谐美。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李嘉祐)
从艺术手法上看,两句诗孰好?好在何 处?
探究3: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中的“飞 白鹭,啭黄鹂”有什么艺术特点? (1)倒装:白鹭翩翩起舞,黄鹂婉啭啼唱。 (2)色彩对比,诗中有画:(【点拨】画的特点:色彩、层次、 空间)

《王维诗四首》ppt课件

《王维诗四首》ppt课件
王维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王维及田园山水诗歌的知 识 信息;
2、用诗体的知识点分析诗歌; 3、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
术特点,领会诗人淡泊宁静的 的思想情感; 4、分析、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 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太原祁 ( 今 山西祁县 ) 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 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 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 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 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 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 境,晚年诗歌以禅入诗,世称“诗佛”.有 王右丞集.


艺术鉴赏: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请以诗中的颔联做分析.
分析颔联“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 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 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 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 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 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 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 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 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二、阅读训练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 作用.
答: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写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鹰眼” 因“草枯”而能更准确观察猎物, 猎物绝无逃脱之机;“马蹄”因 “雪尽”而略去阻碍,策马追赶更

永远的王维——读王维诗,悟山水情ppt 课件下载

永远的王维——读王维诗,悟山水情ppt 课件下载

➢ 如何把握山水诗景和情的关系: 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
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 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 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视频《唐之韵·王维》欣赏。 ➢高考优秀作文《永远的王维》欣赏。
最初识得“王维”这个名字,是在家里那本陈旧斑驳的《唐诗三百首》 上。一首流传甚广的《相思》,伴我度过了童年无数个有星星、有月亮的 晚上。直到现在,每每吟诵一遍,那种温馨的感觉又会重新流遍全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笔下的山水,灵动活泼,动静宜然,正好映衬了他“诗中有画” 的风格。他的写景之作,一般取境不大,但往往能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 间中描绘清秀宁静的事物,让人对他的感情飘逸真挚、情景清淡优美、 语言淳朴隽永又加深一层理解。
《唐才子传》有这样一段关于王维的记载:“笃志奉佛,蔬食素衣, 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南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这也许 就是王维在厌倦仕途奔波之后的最好归宿吧。若非如此,他那不朽的诗 作中蕴含的意境也不会清幽得如此令人心动,处处蕴含着禅机佛理。 “小隐山林,大隐朝市”,是指在封建社会里一些厌弃功名利禄的争夺, 选择不同方式走入净心脱俗的修炼行列的人们的灵魂寄托。
➢你最欣赏王维的哪首或哪句诗,请简 述理由。
➢王维诗作尤其是山水诗选取了哪些意 象,这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共性特征?
➢谈谈对王维诗作的总体印象,进一步 概括王维诗歌呈现出的特征。

人物介绍王维PPT课件(图文)全文

人物介绍王维PPT课件(图文)全文
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美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例如 《终南山》,诗人首先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终南山的大轮,而这一轮廓只可远观,却不可近视,不然将使终南山丧失云雾缭 绕的神秘美感;然后诗人身处终南山中,描绘了仿佛走在云端的景象;接着诗人又置身于终南山中,眺望远处景色已经发生了 变化,阳光照射下若隐若现的景象尽收眼底;最后诗人笔锋急转去找寻投宿的居所,并找寻到对岸山间樵夫的身影。诗人与樵 夫的出现,与终南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烘托出诗作的层次美。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维深知色彩的奥妙,用于创新,不为 文体、题材所拘泥,吸纳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例如《积雨辋川庄作》,诗人将大片浓绿的“漠漠”与葱葱浓绿的“阴阴” 作对比,表现出极强的色彩对比效果。
人物生平
开元十四年(726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隐居淇上。 开元十七年(729年),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相赠。 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王维妻子去世。之后再没有续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闲居长安,秋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引,隐居于嵩山。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官拜右拾遗,离嵩山至东都任职。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冬十月,随唐玄宗回长安。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赴凉州河西节度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自河西回长安,仍官监察御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迁殿中侍御史。冬,因公务赴南方,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自岭南北归,曾经过瓦官寺谒璇禅师。 天宝元年(742年),在长安,转左补阙。 天宝三载(744年),开始经营蓝田辋川别业。 天宝四载(745年),迁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曾经至南阳郡,遇神会和尚。 天宝五载(746年),转库部员外郎。 天宝七载(748年),转库部郎中。 天宝九载(750年),春,母亲去世守丧,离朝屏居辋川。 天宝十一载(752),三月初,守丧期满除服,官拜吏部郎中。当年吏部改为文部,为文部郎中。 天宝十四载(755年),由文部郎中转给事中。

《终南别业王维》PPT课件讲义

《终南别业王维》PPT课件讲义

①中岁:中年。 ②道:这里指佛理。 ③家:安家。 ④南山:即终南山。 ⑤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旁边。 ⑥胜事:美好的事。 ⑦值:遇见。 ⑧叟(sǒu):老翁。 ⑨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翻译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翻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回家。
问题
1·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问题
2·结合全诗说说最后一联中“偶然” 二句所反应出诗人的心境。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背景资料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高中语文】王维诗四首ppt精品课件18

【高中语文】王维诗四首ppt精品课件18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 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开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 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 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752) 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 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 碧池诗》,抒写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 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后历任中书舍人、 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 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 卒于辋川别业。
唐 诗 宋 词 元 散 曲
教材思路简介:
唐诗之旅(上)
王维诗、李白诗、杜甫诗
即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
唐诗之旅(下)
白居易诗、杜牧诗、李商隐诗
酬赠诗、 咏物诗、 咏史诗
唐 诗 宋 词 元 散 曲
教材思路简介:
漫步宋词
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
爱国词、登临词、言情词 聆听元散曲 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 山水风光散曲、讥时咏史散曲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然而王维的山水诗更多的是刻画
幽寂静谧的意境,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刻画出“鸟鸣山更幽”的境界。诗人 正是沉醉在这样的境界中,去领悟大自 然的妙趣,体验物我两忘的愉悦。
王维另有一些山水诗意境开阔,气势 宏大。如: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汉江临眺》)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送梓州李使君》) 宛如一幅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长卷泼墨 山水画。
“海鸥相疑”见《列子•黄帝》,说海 边有一人与鸥鸟相亲近,后来其父要他将 海鸥捉回来,等他再到海边时,海鸥便飞 得远远的不再理他。
《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 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客 人们再也不让座与他,而是与他“争席”,说明杨朱 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不再有隔膜了。 “海鸥相疑”见《列子•黄帝》,说海边有一人与 鸥鸟相亲近,后来其父要他将海鸥捉回来,等他再到 海边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不再理他。

古代诗人名人王维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王维人物介绍PPT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 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目 录
诗人生平 经典作品 诗人成就 相关资料第一来自分人物生平诗人生平
少年才子
王维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左右,原本家在太原祁,后来其父王处 廉将家迁往了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在王处廉去世后,王维的母亲崔氏 便遁入佛门,师从普寂大师,直至去世。受母亲的影响,王维及其兄弟均 信奉佛教,常年吃素,不沾荤腥,不穿太过华美的衣服。由此,王维的部 分诗歌中也闪烁着禅宗的思想。
资助韩干
韩干年少时家中贫困,在酒馆当佣工,常去王维家送酒或收 酒钱。有一天,韩干在王维门外地上用手指画人画马,被王 维看见,王维见韩干有此志趣,于是每年都资助韩干2万钱去 学习绘画,持续了十多年。而韩干也在王维的资助下,奋发 图强发,逐渐画技精熟,被传为画马神手。
完结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 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出生时间
关于王维的出生年月,史学界颇有争议。而就20世纪以来学术 界的探讨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公元701年说,公元699 年说,公元692年说,公元694年或695年说。根据《新唐书》 的记载,王维是在上元初年去世,享年60岁。故而有学者倒推, 认为其出生年份应当是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但根据《旧 唐书》中有关王缙的记载,王缙应当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 年),换言之,他比兄长王维还大一岁,这显然有误。故而又 有学者根据《集异记》推算,王维应当出生于武后延载元年 (694年),享年68岁。

王维《山中送别》PPT

王维《山中送别》PPT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 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 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 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 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 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 里。
巧遇伯乐
妻子走后的第二年,王维的人生遇到了一位大伯 乐——张九龄。 张九龄升官至洛阳担任宰相。王维一首《上张令公》 获得张九龄赏识,其后又先后向张九龄献诗多首。 张九龄十分看重王维这一匹千里好马。 此时献诗求进的王维,早已经不是当初在盛世洛阳 之中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其生活苦楚,其丧妻之痛 早已将其压垮。 王维遇到张九龄,对曾经的他是不幸,但对现在的 他是幸运的。在张九龄的提携之下,王维当上了右 拾遗。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 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 “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 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 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年少被贬
王维在任太乐丞后,意气风发,常常与 歧王李范一起,在歧王宅里招待文人墨 客,风光无比。 可惜好景不长,王维仅仅担任了太乐丞 几个月,就因为手下之人违反规定,表 演了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观看的舞,被贬 为济州参军, 州参军后没有时常回想起在长安诗意 人生的日子,越发郁闷,最终是王维 的母亲用佛教的说法参透了他。 王维的母亲向王维说明了给他取名维, 字摩诘的意思,是希望他无论做什么, 经历什么最终都能够回归本我,回归 净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 画 、 音 律 无 不 精 通 被 人 誉 为 文 章 冠 世 画 绝 千 古
王维(700——761),字摩诘 ,祖 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少有才名, 15岁宦游长安,21岁中进士(玄宗开 元九年即公元 721 年),任太乐丞, 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获罪,贬济州司仓 参军。此后开始亦官亦隐的生涯。先 后隐居淇上、嵩山、终南山,历任右 拾遗、河西节度判官等职。 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中,被迫 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因此被定罪 入狱,但终获赦免,官复原职,后不 断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 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 常焚香独坐诵经,卒于辋川别业。
, " , ".
创作分期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思想可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所以其诗也有两种风格, 以天宝初年即王维40岁左右为界。前期的诗 大都反映现实,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 负,热情,开朗,雄心勃勃。他在这时期创 作的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 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后期则多是描绘田 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的画家对色彩的敏感,音乐家对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 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唐代诗歌:总论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
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 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 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 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 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 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 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期,则由于生活上和政治上的一系列挫折,思想 趋于消极,他隐遁山林,笃志奉佛,其创作题材也 转向了山水田园,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田园诗, 为人们所称誉的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山 居秋暝》、《渭川田家》等作品,便是这方面的代 表。王维在这些诗中,极力追求一种幽暝、恬适而 又空灵的静美境界。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山居秋暝》),还是“人闲桂花落,夜 静春山空”(《鸟鸣涧》),或是“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涧户寂无人,纷 纷开且落”(《辛夷坞》)等等,都写出‘种清幽 澄净的意境,寄寓着作者宁静淡泊的心情,有时甚 至流露出一种冷寂凄清的色彩,形成一种空寂旷淡 的艺术风格。此外,王维还有一些意境高远的山水 诗,如《汉江临眺》;也有一些感情真挚的抒情小 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

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想象画面感: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 日的馀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全诗 描写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怎样写的?) 一二句以有声反衬空寂;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写出空山的杳无人迹,寂静与幽暗。(诗人正是以他特有
艺术成就——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一)“诗中有画”:诗画美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这是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成就的。王维以诗人 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 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 运用,他别巨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 水色山光写入诗中,凭借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 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 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 美,还能充分表现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 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 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
文人不仅仅尊从儒学,信佛、学道也成为时 尚。佛家倾向空寂清静,道家主张返朴归真, 佛、道两家普遍占有佳山秀水,这在较大程 度上诱发和助长了文人对山林的偏爱与向往。 隐逸之风盛行则是山水田园诗派发展的主要 思想基础。盛唐文人特殊的思想风尚和生活 经历极大地密切了他们和山水田园的联系, 切实地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创作高峰的形成。


盛唐山水诗人主要有:孟浩 然、王维、储光羲、常健、祖 咏等。
山水田园诗欣赏指引:
1、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即“意象” 2、用想象去还原整首诗的画面。(抓住主要意象) 3、“一切景语皆情语”——从种种“意象”中领会 作者的思想情感。(知人论世) 即: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了哪 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 情感,情景之间关系(情、景交融/情、景衬托)如何 等问题。

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原因:
1、社会原因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大唐帝国的
综合国力极度强盛。南北统一,版图辽阔, 交通发达,社会稳定,文人得以从心所愿地 漫游天下,从而扩大了视野,开阔了胸襟, 丰富了体验,激发了诗情。而整个社会物资 空前富裕,使文人得到良好的生活保障。
2、思想基础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思想相当开放,
盛 唐 山 水 田 园 诗 集 大 成 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个诗国诗歌发展的高潮是在 唐代。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 “诗佛”。王维是足可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的大诗 人。不仅如此,他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佛教有 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 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在他生 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 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得到“诗佛”的称 号,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 的诗人。 正因为他笃志信佛,所以他的诗歌创 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诗中有 禅味。这一方面是因为诗人博学多才,佛缘殊胜,躬 身修禅,深得禅家三昧;另一方面,他的佛学理论修 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称王维为 “诗中之佛”当是不过分的。
3、文学本身的承传
由文学演进的轨迹来看,盛唐山水田园诗是
在继承陶渊明、谢灵运以来诗歌传统的基础 上所实现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陶、谢等前 代诗人的创作以及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启发 了盛唐诗人的文学情思,并且提供了必要的 艺术借鉴,使山水田园诗在盛唐诗苑肥沃的 土地上开放出更加鲜艳迷人的花朵。
代表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